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明末当土豪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武昌鱼
狗儿接过来,咬了一口,看来很硬,他含在嘴里,慢慢咀嚼,口里含糊不清地说道:“香得紧,像是白面用油炒了的,只是怎的这般硬实,刚才好险没把俺牙崩掉。”手里掂了掂,又道:“这般硬实沉重,这一块用水煮了,怕不有一大锅。”又道:“就是过年俺也没吃过这般好的吃食。”
吴为暗自点头,狗儿确实聪明,只吃了一口就说出了压缩饼干的主要特点,单位体积小,热量高。
这个型号的东风重卡可以自卸,幸亏压缩饼干甚是坚硬,包装又结实,倒没破损多少,就有些破损,也不影响灾民食用。
卸完货,吴为将空车送回现代,又让狗儿在此看守,自回城去禀明县令去了。
李县令闻听粮已运到,不禁大喜,亲自前去查看,并命钱粮师爷组织人手车辆紧随其后前去运粮。
待看到空地上堆积如山的压缩干粮,众人皆是大喜,李县令尝了尝,也是异常满意。他本以为吴为会拿出一些积年陈粮来充数,其实大家都是这么做,只要能救得灾民性命,也就罢了。吴为拿出的东西,虽不知如何制法,但成分显然包括上等白面和大量油脂,甚至还有白糖,这哪里是吊性命的救济粮,李县令自问自己平日也不见得舍得常吃!
平日里施粥用的陈粮,本身霉烂不堪,还夹杂糠皮甚至灰土砂石,一石粮有半石可食已是不错,而这种压缩干粮,用料既足,油份又重,并无半点掺杂,怕是一石能抵得上好白米两石。
吴为见李县令高兴,又凑上前去作了一揖,道:“下官见安塞灾情严重,一百石粮怕是不够,愿再献粮五百石,以解大人之忧,都是这种干粮,这几日就将运来。”李县令拍着吴为的肩膀,连道:“好,好,不错,你很好。”竟是激动得话都要说不出了。
众人见主官兴致甚高,也是纷纷恭贺,马屁如潮,有赞县令慧眼识英才,又有赞吴为年轻有为的,引得李县令哈哈大笑,吴为也有点飘飘然。这官场文章,古今同理,与现代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现代吴为只是一个小小办事员,拍马屁都挤不到前排罢了。
早有管钱粮的师爷张罗众人将压缩干粮搬运回城,幸亏早知有一百石粮,带来的人手倒是足够,况且推着满车的粮食,力气仿佛也增长了几分。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十三章 不能让灾民吃太饱
随后几日,之前订购的50吨压缩干粮陆续到货,吴为分次都拖了过来。这样一来总数已有60吨,约10万斤(明制,约600克),李县令又强令城内大户捐献了2万余斤,在城门外重开粥棚,消息传开,远近流民及本地贫苦乡民皆来就食,城外饥民越聚越多,李县令担心出事,命将施粥地点改为离城3里处,这样一来,即使饥民聚众闹事,县中也有足够时间反应,不致惹出大乱子来。
再是因不断有陕籍官员在朝中陈情,朝廷也终于豁免了陕北的赋税和差役,但也并无赈灾钱粮拨下。饶是如此,这几样措施下来,好歹也让安塞县的老百姓喘了一口气。
赈灾的事情渐渐走上了正轨,吴为也正式就任了典史之职,这几日除筹粮之外,整日价在县衙中熟悉一应政务。在现代信息爆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论起见识之广,那是这时代的积年老吏也比不上的。因吴为本身是体制内的,还看过不少官场小说,人又聪明,对于下属所禀事务稍稍思考便知其中情弊,几次交道下来,竟是无人不服,先前认为他是菜鸟,想看笑话的心思全都小心打叠收起。
那天之后李县令又亲自过来找他畅谈了几次,见他谈吐得体,见识不俗,越发器重于他,开始对任吴为作典史还有些疑虑的,至此也一扫而空,渐渐将衙务都交付与他了。吴为既得上官器重,记得孙教谕点拨的好处,又抽空拜访了下他,送了些钱物,孙教谕见他如此知礼,也是颇为欣慰。
狗儿那天见过吴为运粮的过程,对吴为自称无生老母二弟子的事深信不疑,这几日跟着吴为前后忙碌,运粮之事也都是随同一起,已成吴为得力助手。吴为嫌他名字狗儿不雅,因他姓赵,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赵文卓,这也是他一点恶趣味了,不过狗儿样貌俊秀,用这名字倒也算贴切,好歹算没有叫赵本山或是赵忠祥。吴为又禀明县令,给赵文卓在工房安排了个书吏的差事,只是不用上值,仍是在他面前听用,每月可领一份钱粮。
这几日吴为都是白天筹粮,或是在县衙熟悉公事,晚上穿越回现代洗澡上网睡觉,工作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过得十分充实,比起他在单位做低服小还要处处受打压,这种生活状态让他觉得十分满意。但眼看假期就要休完,将要回去上班,如何处理这两边的事情也是让人头痛,再就是他在这个时空尝到了当官的滋味,也实在不想再回去看见顶头上司那副嘴脸。吴为暗自想道:“老爹老妈肯定不同意我辞职,辞职了又如何向他们解释呢?这个秘密肯定是不难泄漏的,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除非自己能拿出能让他们信服的实力来才行。”
这日诸事忙完,吴为又想起那天见到的黄衫丽人,不由心思热络起来,那女郎是自己来这个时代见过最漂亮的女孩,细腰长腿,白皙秀美,实在是一等一的人才,那天匆匆一瞥,也没有与她说上一句话,实在是遗憾得紧。看她身周有不少家丁保护,只怕是城里哪位大户人家的女眷。不知她有否许配人家,若是待字闺中,自己现在也算是明朝成功人士了,应该有追求资格吧。
幻想着女郎那亭亭玉立的身姿,完美无瑕的脸庞,再对自己回眸一笑,吴为顿时怦然心动,心头火热,立刻带同狗儿,呃,赵文卓一起往城外而去。他想那女郎心地善良,多半会再去探看灾民,若是运气好还能碰到她也说不定。
到了城外,远远看见粥棚处人山人海,走近一看,竟不下万人。维持秩序的是三班衙役班头中的一个,吴为那天也见过,好像是姓李。
李班头远远看见吴为来了,慌忙过来拜见。他年纪不算太大,约莫三十多岁,但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竟似个老农一般。可能是这几日维持秩序着实辛苦,一脸的汗水尘土。吴为随口勉励了他几句,只见他激动不已,连称自己乃是分内之事,当不得大人夸赞云云,显见得颇为老实忠厚。吴为在现代单位中见过不少这样的人,一般只会被指派做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心想老实人吃亏,古今倒是一个道理,遂又加意夸赞了他几句,只见他兴奋得满脸通红。
吴为转着看了几个粥棚,发现锅内煮的粥都是清可见底,与当初所见差相仿佛,一众饥民面黄肌瘦,神情木然,明显只能勉强维持不饿死而已,不禁大怒,叫过李班头发作道:“粮食既已不缺,怎么这里还是这般情状?这般稀的粥,哪里吃得饱?莫非是有人中饱私囊?”说到后来已是声色俱厉。
李班头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不料他变脸如此之快,慌忙作了一揖,苦笑道:“好叫大人得知,就是这般稀的粥,如今也只有咱们安塞县才有。如今本县施粥的消息传开,四方饥民云集,周边几县的灾民能走动的都来了,过几日,怕是连延川(县名)那边的也要过来哩。”停下来,望了吴为一眼,又小心翼翼道:“县令命每日施粥定额是10石,起初两日灾民不到五千,倒也能混个半饱,这几日来的人愈发多了,现已超过一万五千人,也只能这般吊命罢了。若是放开来吃,一旦粮食告罄,这许多灾民聚集在此,必生大乱啊!”
吴为听他说得明白,想了想便也懂了,不禁悚然而惊,是了,这么多灾民在此,一着不慎,就会酿成大祸,自己还是考虑得浅了。李县令如此作为,一为维持供应,另外一来,也未尝没有防止灾民吃得太饱,有精力作乱的考虑。想到此,倒有点不好意思,对李班头点了点头,又道:“既如此,倒是错怪你了,那就照李大人吩咐办事罢,只是注意不要饿死人。”李班头连连点头称是。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十四章 挖井神器
吴为作手势让李班头靠近,压低声音问道:“你这几日在此见过一个穿淡黄衫子,身材高挑的女郎没有?”李班头望了他一眼,笑道:“大人可是说的县令家的女公子?”
吴为一愣,奇道:“县令有女儿吗?”
“回大人的话,县令的女公子年方一十七岁,只是。。。”
“只是甚么?”
“听说已许配人家,夫家是延安府的王同知,怕是转年就要完婚了。”
“。。。”
吴为心中百感交集,尼玛好不容易看见一个美女,却已经有婆家了,还是一个官二代,他爹还比自己大好几级,这拼爹的传统是从这儿就传下来的啊。
“文卓。”
“在,大人何事吩咐?”
“跟老爷我回城。”
虽是出城匆匆一瞥,也没看着美女,但这趟吴为还是看出了点问题。这个粥棚引来就食的流民越来越多,渐渐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营地,百姓多是缺衣少被,露天而居,少数自己搭了地窝棚也是简陋不堪。营地中随地便溺,垃圾乱扔的情况十分普遍,卫生状况十分恶劣。有的流民死亡的也不抬远,而是就近草草掩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此时天气炎热,灾民密度又大,时间一长恐怕会产生瘟疫。另外营地人口众多,可用水源却很少,所幸营地中有一口深井,但每日出水不过数百斗,勉强顾得上灾民维持生命,至于洗漱浣衣那是万万谈不上了。
吴为总结了几点改进意见,和孙教谕讨论了,由孙教谕誊写下来,由两人联名向县令提出建议。一是要增加水源供应,二是要组织灾民生产自救,不能一味白养着,三是从灾民中招收强壮者编为土兵,既可消灭潜在不安定因素,又可增强安塞县的防御力量,毕竟周边几县流贼不少,并不太平,四是制定卫生条例,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李县令对此意见十分赞同,其实这些手段他倒也想得到,只是碍于“钱粮”二字而实行不了罢了。吴为当即表态,一应费用由他来想办法,只要县令授权他可以便宜行事便可。李县令当然是无有不允,也有些好奇吴为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吴为心里打的算盘还是从现代着手想办法,自己订了一台移动挖井机,已经到货了,找个合适的机会拉过来,挖井的难题可以解决。生产自救么,从现代拖一批抗旱高产作物过来,比如土豆花生玉米什么的。卫生条例么,首先要订立卫生规则,规定不准随地便溺和乱扔垃圾,违反的要严惩,再就是从现代弄一批抗生素来,万一疫情发生了,也有办法治疗。招兵的事就更简单了,现在只要有粮食,多的是人报名!
想法虽然是好,还要一件件实施,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些后世装备的来历问题,挖井机不太大,样子不算太惊人,就托词说是泰西弗朗机之物,只要自己一口咬定,想来他们就是怀疑也无处验证。而且当前水源问题最重要,有了水,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正好挖井机到货了,厂家很守信用,派了位技术员过来。亲自指导吴为打井,虽然不敢深挖,怕将地下水管电缆之类挖断,但基本操作倒是不难掌握,吴为只学了两个小时就基本会了,厂家技术员只夸他厉害。厂家服务也很到位,还提供了五台小型抽水泵和大量塑料软管,让用户不用担心挖好井后抽水的问题,而且这些都可以长期大量供应。
一切准备就绪,挑了早上的时候,吴为将挖井机移到光门那边,一直开到营地中,发动机的轰鸣声将整个营地都震动了,一时间将吴为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吴为打开车门跳下车,迎着气喘吁吁跑过来的李班头笑道:“这是我从广州那边弗朗机人那里重金购置的挖井机械,可算今日运到了!据弗朗机人言道,此物一日可挖井一口!”李班头本不知发生何事,过来查看,听得吴为如此说,又见到挖井机这么个大家伙,不禁惊得呆了。周围人群也议论纷纷,无人相信吴为所说。
吴为道:“怎么,没人相信?”李班头迟疑道:“回大人话,不是不信大人所言,实是本地挖井,非十数丈不能出水,例来都是重金礼聘挖井高手匠人,数人协力费时一二月方成,总须花得二三百两白银。如若运气不好,花费了几百两银子打不出水也是有的。”吴为哈哈大笑道:“寻常法子挖井当需数月,此物却只需一日就可,如不信时,一试便知。”
说罢登上挖井机前面车厢,将其开到营地旁一处地势低洼处,厂家技术员指导过吴为挖井的窍门,大凡河床附近,地势低洼处大多有地下水。吴为之前就观察过地形,早已选中此处,这次就直接在此处开钻。
吴为按操作步骤将挖井机固定好,发动引擎,顿时钻机轰鸣着向下钻去,速度奇快。围观众人那里看过这等场面,无不兴高采烈,后面的看不见欲往前挤,一时乱糟糟的,李班头带领众衙役拼命弹压,只是左支右绌。
钻井机不能长时间保持高速运转,尤其是深度超过十米之后,速度必须降下来,否则钻头容易绞断,众人围看了一回,见已无甚新奇的,秩序才慢慢稳定下来。换了几根钻杆,约摸有四十米深时,吴为突然感觉钻头一轻,像是钻穿了什么松软的东西一样,他知道是钻穿了含水层了,继续往下钻了数米才罢。按照操作流程将钻杆抽出,只见地面上一个碗口大的洞眼,众人见状,都是议论纷纷,这东西可用来挖井看来不是虚言,实际上,这才花了不到两个时辰而已。只是这井口如此之小,又是如何抽水了。
正当众人议论,吴为抬出一个小型抽水泵,接上橡胶管,将管子一头投入井口中,直插到底,发动水泵,只见轰隆声中水管另一头喷出白色的水柱,竟是干净的清水!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十五章 再入宝聚斋
看见清亮的水趵突而出,人群一阵骚动,貌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活生生发生在眼前。有那机灵的趁弹压的衙役不防,凑到近前去,用嘴对着水流狂饮,然后大声嚷道:“这井水甜得紧!”众人更是大乱,有的往近前挤,有的去自家窝棚拿盛水的家什,更有的许多百姓跪倒在地向吴为磕头,口中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不迭。老百姓心思简单,办这粥棚的粮食,这几天下来多少也知道多半是这位小吴大人所出,现在又为他们打了水井,说他活人无数也不过分,在这一刻,竟是人人发自心底感激吴为。
吴为叫过李班头,吩咐他组织衙役们维持取水秩序,一切遵照之前只有一口水井时取水的规矩来。他发现一个问题,小型水泵的出水速度还是太快了,灾民们根本没有合适的容器装,大部分水都白白浪费渗入了地下。这水井的每日出水量是有限的,抽完了还得等待地下水渗透恢复这样的话利用效率反不如原先那口井。
新闻联播上是怎么做的呢?自己也没少看抗旱救灾的报道啊,吴为努力回忆着,好像都是用一些大半人高的大型塑料水桶供水,下面还有水龙头,样子就象火车站里供应开水的开水桶,只不过是圆柱形,而且要大得多。看来要弄些这种塑料桶来,再在这边组织一些牲畜拉的班车不就成了流动供水点了吗?想到此处,吴为兴奋地打了个响指。
虽然想到了主意,但眼前最重要的事还是要多打几口井才行,灾民越聚越多,两口井也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靠自己一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况且自己还有好多事要办,怎能把时间都费在此处。吴为又选了一处开始钻井,这一次他从灾民中选了几个识字而且机灵的青年来给自己帮忙,待遇是可以吃饱,并让赵文卓负责管理他们。
他每作一个动作都要求他们认真习练掌握,并让他们逐个上手操作。众学徒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个个聚精会神。这东西操作其实不难,毕竟是面向广大农村用户的么,要的就是皮实耐操,简单易学。是以吴为教了几遍,众学徒也就会了。旁观的闲人不少,有的呆得久的竟也看会了,看见有的学徒作错的还指指点点。
第二口井因为边钻井还要边作指导,是以较慢,等出水时已是下午3点左右了,最后出水时是赵文卓操作的,直把他兴奋得满面通红。
确认了众学徒已掌握了基本要领,也会使用水泵了,吴为宣布以他们为骨干组织打井队,由赵文卓负责,李班头则负责组织灾民自发维持每口井的供水秩序,防止有人堵塞或是污染水源。
交代好一应事务,吴为径自回到县城的典史府,确认没人后打开光门穿回了现代。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的,都忘了之前买的古董和翡翠还没处理呢。这一次的数量比上一次多,而且有不少翡翠饰物,估计价值最少在千万以上。想到此,吴为心头一片火热。
将翡翠饰物小心放好,和瓷器铜像一起装进背包,吴为直接出门打的直奔宝聚斋。
这一次一进门,几个营业员立即上前殷勤招待,热情之极,看来是知晓了上次吴为一次就获得了五百万巨款的事了,吴为本来就很有点小英俊,再加上年少多金,几个年轻的女营业员看他的眼里都冒出了小星星了。
这时美女经理李清秋走下楼来,眼神往四周一扫,几个妹子立刻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噤若寒蝉。她的脸转向吴为时顿时是满面笑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欢迎吴先生再次光临本店,请随我到楼上贵宾室,王老已经等着了。”
原来上次吴为转让给宝聚斋的那几样物件,几件瓷器倒也罢了,虽然都是官窑的完美器,毕竟也不是绝无仅有,那件宣德炉却是非同凡响,因为它符合宣德炉造型、色泽、铜质、铭款、铜钟五项特征。宝聚斋得此佳品后,广召圈内名宿前来鉴赏,竟多有人认为其为真正的宣德年间大内御造之物。王老遂携此炉进京,与首都博物馆众专家共同鉴定,一致认为与首博珍藏的海内公认唯一宣德炉标准器特征完全符合,极有可能是流落民间唯一的宣德炉真品!
这件事在国内古玩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一时间宝聚斋名声大振,在江城业内的地位更是不可动摇,而王老作为这件珍品现世时的首位鉴定者也声名大噪。宝聚斋的老板奖励的一百万元奖金倒不被他放在心上,搞了一辈子古玩,他更看重的是他的名字以后会和这件珍品宣德炉联系在一起,成为千古美谈。
吴为这些天忙着在古代现代来回倒腾,自然是不知道短短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此时跟着美女经理身后上楼梯,还在忙着欣赏身前美女的"si wa mei tui",香影云鬓,只听得头顶传来王老豪爽的声音:“吴老弟,这么快咱们又见面了,欢迎欢迎啊!”
只见王老站在楼梯口来迎接吴为,以他在业界的身份,此举可谓十分罕见,这也是因为吴为上次带给他太大的惊喜了。他不禁对吴为这次又将带来什么好东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况且以上次交易的价格,宝聚斋可谓是占了吴为大便宜,新闻报道之后,就有香港藏家出价3000万欲购此鼎,而业内行家更是认为如果上佳士得等几个大拍卖会很可能会拍出天价。作为经手人,他对吴为也微微有点歉疚之意。
一时宾主相见,言谈甚欢,李清秋微笑着坐在一旁,不时也出言凑趣。少顷,只听王老笑道:“吴老弟,这次你又给我带了什么好东西啊?”
吴为道:“是几样瓷器和铜像,还有几件翡翠首饰。还跟上回一样,都是明朝的物件。”说罢打开背包拉链,将东西小心拿出放在桌面上。
瓷器和铜像倒也罢了,竟然还有明代的翡翠首饰,这倒是不多见,王老不禁一愣。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十六章 2500万巨款
待吴为将翡翠首饰都一件件呈放在软垫上,王老沉吟了一下,道:“翡翠我看不好,我找个专家帮你看看罢。”说罢拿出手机拨了一个号,对电话那头说道:“老刘,你在江城吗?在啊,那你赶紧过来,有好东西给你看。。。明朝的翡翠挂件。。。对对,就在宝聚斋二楼。”又沉声说:“是上回的客户。”刚说完那头的电话顿时挂了,想是那位老刘正在急如星火地赶来。
因要等刘老,王老先鉴定那几件官窑瓷器和铜佛像。没有什么意外,这几件很快都被鉴定为真品,尤其是那几件铜佛像,外面鎏金,保存的品相之完好也是极为罕见的。当然了,直接从明朝拿过来的嘛。王老直接给了500万的报价,吴为也没有犹豫就同意了。
其实这几件东西虽然品相完美,但换成别人王老也不一定会出价500万,这里面也有王老对于上次宣德炉低估对吴为的补偿。虽然古玩界讲究的是打眼无怨,但王老与吴为颇为投缘,把他作小友看待,自觉过意不去。
说话间刘老到了,他与王老年纪相仿,身材健壮,满面红光,不似王老面容清矍。一见王老两人就开始互相打趣,显见得是多年的老友,李清秋在一旁也是微笑。
王老知他心急,拉着他与吴为见礼,道:“这就是上次宣德炉的卖主,我的小友,吴为吴老弟。”吴为忙上前伸出手与刘老相握,道:“小子吴为,还请前辈多多指教。”刘老与吴为握了握手,伸出大拇指道:“你上次出手的东西我都看了,品相完美,了不起!”
一旁李清秋忙招呼刘老坐下,刚一坐定,刘老就瞥见了桌上的翡翠饰物,咦了一声,神情变得凝重。他郑重地戴上专用眼镜,又拿出手套戴好,方才拿起一件翡翠镯子仔细观察起来。过了一会放下镯子,又拿起另一件挂件,在场其余三人都不作声,看着刘老施为。过了良久,刘老放下最后一件翡翠观音像,叹了一口气,道:“没想到能看到这么多好东西。”顿了一顿,道:“这十几件东西全都是明代的老物件,我这一趟没有白来啊!”
王老和吴为均是神色不变,吴为是心中有底,王老是经过两次交道,对吴为十分信任,相信他不会拿赝品出来。只有李清秋面色微变,想是女人对翡翠饰物比较关注,知晓这许多古董翡翠饰物都是真品意味着什么。
刘老沉吟了一会,沉声道:“这些古董首饰一共是一十三件,都是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的物件无疑。其中一件种水达到了玻璃种,三件达到了冰种,其余也都达到了水种。”李清秋听到此处险些惊呼出声,不禁伸手捂住了嘴。
1...34567...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