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抗战军火商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王阁序
“朝鲜战争就快结束了,现在中美正在谈判。国家很快就要进行工业化建设了,国家更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中国不缺兵,缺的是工业人才。”刘涵道。
“你是怎么知道朝鲜战争就要结束了?万一中美谈判谈不拢,那不是还得打吗?”孙岳山道。
“美国这个国家是商人主政,商人做事情求的是利益,打仗带不来好处,还死了很多人,他就不愿意打了。我们国家缺枪少炮,国家一穷二白,人民生活贫困,眼见打不过三八线,这么僵持下去,国家只是白白地靡费钱财,认识到这些,中央那些有见识的大佬就琢磨着怎样体面地结束战争了。双方都有意愿,只要达成共识,战争就结束了。”刘涵道。
“你这是推断。”孙岳山道。
“那你还想回到战场,继续当兵?”刘涵道。
孙岳山点点头。
“我要办个杂志社,还缺一个记者,怎么样?想不想试试?”刘涵道。
穿越抗战军火商 第二百零八章 杂志社
孙岳山从小就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刘涵这句话正戳中了他的要害,尽管对刘涵有成见,却禁不住这个you huo。立即露出笑容,“我能行吗?我读过一些书,可是没写过东西。”
“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事情,每个人都是不断地学习、锤炼中成长起来的。过些天,你就去杂志社报道,现在报社打打杂,学习写新稿子、采访。等到记者的业务熟悉了,就聘你当记者了。”刘涵道。
“不知道这个杂志社在哪里?是什么杂志?”孙岳山道。
“这个杂志社嘛就在绸缎岛东面的下岛上,发行的杂志名为百家讲坛。”刘涵道。
实际上这个杂志社还没有成立,刘涵为了把这个小舅子留下来,投其所好,就顺口忽悠了这么一个杂志社出来。对于刘涵而言,办一个报社只是动动嘴巴的事情,明天一个电话打过去,贸易促进会的人就去张罗了。他带过来的这些穿越人士都是技术人才或者工人,没有学文的,要办一本杂志,只有从内地寻找编辑、记者了。
翌日刘涵给贸易促进会驻绸缎岛办事处打了一个电话过去,说自己要在岛上办一家杂志社,麻烦他们在东北找一些编辑、记者过来。办事处的人放下电话,拨通了沈阳市市委书记办公室电话,半个月后就有二十多个编辑、记者带着家眷乘船来到了下岛。
下岛尚未开发,岛上一片荒芜。绸缎岛与下岛离的很近,乘坐机动船,几分钟就到了。杂志社的编辑、记者踏上下岛,看见从绸缎岛过来的工人正在给他们搭建板房。工地上搭了一些帐篷,工头走过来,对编辑们说,板房要几天以后能搭建好,这些天大家就暂时委屈一下,住在帐篷里,有家眷的,每家分一个帐篷,没有家眷的就跟工人住一起,一天三顿大锅饭。工地伙食很硬,顿顿有鸡有鱼,素菜油水也足,主食基本上是馒头,报社的编辑、记者还有那些家眷吃得满嘴流油,都觉得来到下岛这一步走对了。孙岳山来到下岛的时候,杂志社的几十座板房已经搭建好了,家属区与杂志社隔着一条土路,杂志社的院门柱子上挂着“百家讲坛杂志社”的牌子。那天社长李明新带着大家清除院子里的杂草,平整场地,准备将绸缎岛运来的水泥砖铺在院子里。孙岳山背着行李卷走进院子,李社长直起腰,打量他一眼,立即笑着,走过来,“你是孙岳山吧。”
孙岳山也报以微笑,“我就是孙岳山,今天过来报道。”
“我姓李,就叫我老李吧,快把行李房屋里去,一路上辛苦了,好好歇歇。”李社长道。
孙岳山跟着总务处主任老张走进一间板房,“咱们条件有限,你是单身,这间板房就是你的办公室和卧室,东面那座大板房是食堂,挂着牌子,一天三顿都在食堂吃,免费。”老李道。
孙岳山放下行李,就跟着大家平整院子,几十个人忙活一天才把院子里的活干利索。
来到下岛的第三天,李社长把孙岳山叫到自己办公室,孙岳山敲开社长办公室,看见记者蒋明丽坐在塑料椅子上。蒋明丽是杂志社最年轻的女记者,毕业于江南某省省会大学新闻系,这两天大家一起干活、开会,在食堂就餐,二十多个人早就熟悉了。
看见孙岳山进来,社长笑着对他道:“你们认识了吧,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蒋明丽和孙岳山互相看了一眼,彼此笑笑,没说话。
“我把你们叫过来,有个任务交给你们,咱们这里只有你们最年轻,年轻人跟我们这些老家伙整天呆在这个荒岛上时间长了就生出了暮气,到外面多转转才好。咱们杂志社每个月发两期,稿子不需要咱们写,有现成的,不过要到绸缎岛银河系公司总部去取,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每一期需要用到的稿子提前取回来,交给编辑。”李社长道。
蒋明丽沉吟半响,道:“谢谢社长的关心,只是我觉得这样安排工作不合适,我是学新闻的,写新闻稿件、编辑稿件是我的特长,可是听您这么一说,我岂不是成为跑腿的,取稿子这件事谁都能干,干嘛派我去?”
李社长对蒋明丽的顶撞有点恼火,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语气显得十分不耐烦,“我说过,咱们这本杂志不需要写稿,稿件都是银河系公司提供的,我们只需把这些稿件取回来,把稿件放在合适的位置,然后把稿件印刷出来,卖出去就完成任务了。编辑稿件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谁都能干。再者你们的待遇和其他记者也没有区别,而且还有差旅补助,很不错了,说实话,别人想去,还去不上呢。”
说罢,李社长把目光转移到孙岳山身上,“孙记者,你是不是也不愿意去取稿子?”
“我没意见,这工作挺好的。”孙岳山道。
“小蒋,你还是不想去吗?”李社长对蒋明丽道。
“去就去呗。”蒋明丽绷着脸低声道。
也难怪蒋明丽有意见,她在沈阳某报社干的挺舒心,莫名其妙就被派到这座荒岛上了,从沈阳这座大城市来到这里,简直就是发配,只有犯了严重错误的zhèng zhi fàn才会有这种待遇,蒋明丽一时想不通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杂志社,还有十几户渔民生活在岛上。孙岳山和蒋明丽从杂志社出来,步行来到小码头,雇了一艘小渔船。老渔民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深密的皱纹,接了钱,让他们上了船,一路上没有一句话,只是一下下摇动船桨,船桨拍打水面发出巨大的声响,哗哗地撩动海水,海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孙岳山在朝鲜度过一个冬天,早就皮实了,初春的海风跟挠痒痒差不多,可是大城市过来的蒋明丽如何消受得了,她坐在船舱里不但身子冷,心也冷,不住裹紧了身上的棉大衣,将身子缩在船舱里,堆缩成一团,却仍觉得冷。孙岳山想要帮她,可是男女有别,只能在一旁不住安慰她,却不能给她实际的帮助。索性下岛距离绸缎岛没有多远,小渔船在海上划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蒋记者,你没事吧。”看见蒋明丽神情委顿,闷闷不乐,孙岳山问了一句。
“没事,谢谢。”蒋明丽冲孙岳山笑笑。
刚才坐在船上身子缩成一团,脑袋埋在棉大衣领子里,也没注意绸缎岛上的情况,现在站在岛上,猛然抬头观瞧,这才发现这个岛原来别有洞天。十数里外是一个大工地,推土机、挖掘机、吊车等工程机械展示着机械的力量,一群群身穿工服、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紧张忙碌着。登陆的地方还没有开发,没有修路,他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向工地走过去。蒋明丽是个漂亮的女孩子,长相甜美,五官清秀、皮肤白皙、身材窈窕,跟着这样一个女孩子走在一起,孙岳山感觉心里扑通扑通跳的急促,他不曾跟陌生的同龄女孩子打过交道,心里总有种慌慌的感觉,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他故意走在前面,足足把彼此的距离拉开三四步。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工地附近,两个人停下脚步,驻足观看。
“好大一片工地呀!”蒋明丽望着工地惊叹道。
“这里要建商业区,据说这里最低的楼房都要十多层高。”孙岳山道。
“看来你对这里很了解。”蒋明丽道。
“我来过一次。”孙岳山道。
绕过工地,他们踏上一条水泥板路,路上停着几辆造型新颖的电动四轮车。车门上涂着“鸭绿江出租车公司”,几个出租车司机坐在路旁吸烟,侃大山打发时间,看见有人过来,争先恐后跑过来,问他们去哪里。孙岳山说要去银河系公司总部。几个司机拿出塞子和一只瓷碗,掷了塞子,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汉子赢了,把刘涵和蒋明丽请到他的车上。电动车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跑得飞快,透过车窗,孙岳山观赏着外面的景物。他在岛上这些天几乎把这个岛走遍了,离开的这几天,路旁又建起一大片厂房。越接近市区,看见的厂房就越多,水泥板路从这条主路延伸进那些工厂里,不时有卡车、小车进进出出,显得十分忙碌。
“这里怎么这么多工厂?”蒋明丽道。
“这里的工厂都是一个名叫刘涵的大资本家的产业。”孙岳山道。
“哎呀,那他可老有钱了。”蒋明丽羡慕地道。
“资本家都是黑心肠,不压迫、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他们怎么能赚到这么多钱?”孙岳山愤愤地道。
“你的观点有点偏激,不是每一个资本家都那样,有的资本家也是心怀一腔报国热血,对工人也很照顾。”蒋明丽道。
进入城区,商店多了起来,街上的行人身上穿着各种款式的服装,令人眼花缭乱。蒋明丽痴迷地盯着行人的服饰,心里不由暗想,“看来这次来对了,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所在,要能在这里生活就太好了。”
两个人在总部附近下车,孙岳山有刘涵送给他的进出总部的特别证件,蒋明丽却没有,只能留在外面,孙岳山经过一道道严格的盘查,凭证件进入总部,半个多小时后,孙岳山拎着一个大皮兜子走出来。
穿越抗战军火商 第二百零九章 海警部队
孙岳山拎着皮兜子站在总部院门外,环视四周,却不见蒋明丽的影子。想要去找她,又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想要去姐姐家,又担心蒋明丽一会回来,找不到自己。于是就那么站在那里,等着蒋明丽。一直等了几个小时,下午三点多钟才看见蒋明丽从商业区走出来。
“哎呀,你到哪去了?我一直在这里等了你好几个小时,肚子都快饿憋了。”孙岳山抱怨道。
“对不起,你进去后,我在这里呆着没意思,就想去那些商场转转,结果一进去就被吸引住了,那里的东西可真多,我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眼睛都不够使了,转着转着我就把你忘了,一直在里面转到现在,才想起来自己过来是来办事情的。”蒋明丽歉意地道。
“饿了吧,咱们去饭店,好好吃一顿。”孙岳山道。
“我身上没带钱。”蒋明丽道。
“我兜里有钱,先垫上,回去后找社长报销。”孙岳山道。
两个人走进商业街,找了一家烧麦馆,要了十屉牛肉烧麦。孙岳山又要了一瓶饮料,两瓶啤酒,两样炒菜。
“你要了这么多,要很多钱吧,再说咱们两个也吃不了呀!”蒋明丽道。
“超出差旅费的那部分,算我的,那个资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孙岳山道。
前半句蒋明丽听懂了,后半句却把她弄糊涂了。
“那个资本家的钱?你是什么意思?”蒋明丽茫然地道。
孙岳山哈哈一笑,“说了你也不认得,反正他很有钱。”
两个人痛痛快快吃了一顿,买了单,已是黄昏时分。他们打算在岛上住一宿,明天再回去,可是到旅店才知道没有身份证,旅店根本就不会提供房间。身份证只有岛上的常住居民才有,孙岳山和蒋明丽哪里会有身份证?孙岳山身上那个证件倒可以当身份证用,可是蒋明丽却啥也没有。
“那可咋办呢?都怪我逛街浪费了时间,要不咱们早回去了,现在眼瞧着要黑天了,不会有船了。”蒋明丽愁眉不展地道。
“没事,我姐家就在岛上,我带你去我姐家住。”孙岳山道。
“哎呀,这可不好吧,我,我……”蒋明丽支支吾吾地道。
“我姐家房子老大了,有很多房间,有住的地方。”孙岳山以为蒋明丽担心姐姐家没地方住,连忙解释,其实,蒋明丽是担心自己一个女孩子住到别人家里不合适,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去孙岳山姐家留宿,只怕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到了姐姐家院门前,看见门口有两个持枪站岗的哨兵,蒋明丽吓了一跳,心想:“这个孙岳山深藏不漏呀,原来她姐姐家是政府官员或者将军。我们两个年龄相仿,他把我领到他姐姐家,莫非是看上我了?要让他姐姐帮着参谋一下。”这么想着,两腮不觉就漫上一层红云,心也突突地跳起来。
哨兵验过证件,孙岳山按响了门铃,仆人把院门打开,看见是女主人的弟弟带着一个女孩子过来了,把他们让进院子里。刘涵和孙雪莹都不在家,昨天两个人去了八重山列岛。蒋明丽看见房间里的陈设眼睛都不够用了,走到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旁,向孙岳山一一请教。孙岳山在姐姐家住的这些天,除了电脑,其他东西都能熟练使用了。他给蒋明丽介绍了那些家用电器后,打开电视和影碟机,播放电视剧红楼梦。
“你姐夫和你姐姐究竟是干啥的?”蒋明丽坐在孙岳山身旁的沙发上,品尝着热带水果,眼睛盯着电视机,问。
“这个家的主人是个大资本家,这个岛上的产业都是他的。”孙岳山道。
“难道这不是你姐家吗?”
“我姐也住在这里,不过我暂时还不承认他是我姐夫,我不希望我姐找一个资本家。”孙岳山道。
“你这人真怪,就是看不上资本家,陈嘉庚还是资本家呢,可是他为中国做了很多贡献。凡事都不是绝对的,你不能一棍子打死。”蒋明丽道,“看一个人不要看他做什么职业,要看他是不是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贡献。”
“你不愧是大学生,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我说不过你。”孙岳山道。
“喂,你姐和你姐夫一会回来,看见我在这里,会不会误会?”蒋明丽低声道。
“误会?我不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你是我的同事,没办法住旅店,就来家里借宿,这有什么误会的?”孙岳山道。
听了这句话,蒋明丽一阵失落,盯着电视屏幕,再不肯与孙岳山说话了。
“你怎么不说话了?怎么了?”过了半响,孙岳山偷偷瞥一眼蒋明丽,见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明明盯着电视,却心不在焉,便茫然地问。
蒋明丽回了一句,“看电视呢。”
孙岳山挠挠脑袋,心想,肯定是哪句话没说对,让她不高兴了,可是左思右想,也没弄明白自己哪句话说错了。不知道怎么了,看见蒋明丽不开心,自己莫名地焦虑起来,很想跟她说几句话,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一时急得坐立不安,好像火上房似的。
“你是不是不高兴了?我哪一句话说错了吗?”孙岳山忐忑地问。
“我挺好呀,没不高兴啊。”蒋明丽转过头,盯着孙岳山微笑着道。
“那就好,我还以为你不开心呢。”孙岳山道。
“你姐没给你介绍一个女朋友?”蒋明丽道。
孙岳山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我姐要给我介绍一个,我没同意,我说我就会扛枪打仗,别的什么都不会,咋养活一家人?”
“那你姐说啥了?”
“我姐说,你现在年龄还小,过两年再说这个事也成。”孙岳山道。
蒋明丽刚才的坏情绪一扫而光,现在兴奋得像一只金丝雀,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两个人也没心思看电视了,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起来,那天一直聊到很晚,才各自到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翌日凌晨两个人一觉醒来,吃了早点,便离开了别墅。下午回到下岛,孙岳山把那个皮兜子交给社长,任务就算完成了。
昨天刘涵和孙雪莹乘坐一架水上飞机在石垣岛上的宫良川水面降落,自从跟美国人签订了那个秘密协议,八重山列岛就被银河系公司收入囊中。虽只是几个弹丸小岛,却比鸭绿江上那些小岛不知大了多少倍,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几个小岛距离tái wān只有两百多公里,日后在这些岛上驻扎海空军,就如同在tái wān睡塌之侧架上了一门大炮,tái du分子想搞tái du,分裂国家,那就得掂量掂量了。刘涵将孙雪莹和几名随从、仆人安置在石垣市,立即回到主位面带过来一支工程队和一些工程机械,开始在岛上大兴土木,建造总部办公楼和兵营。刘涵带着孙雪莹乘坐水上飞机相继考察了西表岛、波照间岛、黑岛、竹富岛等几个海岛。每一座海岛的自然风光都是那么美丽,让rén liu连忘返。刘涵迫切需要对这些海岛进行事实上的占领,以免今后美国人反悔,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不防。刘涵从主位面的国内整体迁来十几个渔村,连同渔民的渔船也一并带过来,让他们在这些海岛上建立新的家园。
银河系公司在大陆与美国之间扮演两面派,实际上与美国进行贸易往来,根本目的却是在为大陆服务。看在美国的面子上,近在咫尺的tái wān不会与银河系公司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但搞一些小摩擦,比如穿越过来的渔民倘若不慎在靠近tái wān的海域捕鱼,tái wān一定会派海军舰船撞翻银河系公司的渔船,将渔民抓起来,以报复银河系公司与大陆的交往。
银河系公司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海警部队和空军,保护渔业生产。海警部队由五十艘半潜艇,十艘排水量一万多吨的海警船组成。海警船都是货轮改装的,每艘船安装了两门谷山大炮和高射ji qiāng。只是为了起到威慑作用,吓阻tái wān舰船,并不想与之进行激烈战斗,在事发地点能开几炮就可以了,所以这些船都是皮薄馅大的样子货。
日军二战期间在石垣岛上修建了军用机场,只需稍加修复就能使用,机场跑道修复完成后,石垣岛空军装备了三十架初教六、二十架初教七飞机、十架歼6.另外刘涵还在石垣岛和西表岛各组建了一支保安部队,每支部队人数仅有五百人。保安队平时承担警察职责,维护百姓的生活秩序,海岛受到外敌侵犯,这两支部队就会投入保护家园的战斗。
刘春峰是一名穿越到西表岛上的渔民,来到这里以后他向其他穿越过来的同行一样,不再辛辛苦苦地捕鱼,而是做起了走私生意。每隔几天刘春峰就会驾驶机动渔船随同渔民们前往基隆附近海域,他们通常会在海上捕捞一些海鱼放在船舱里,用来做伪装。在那一片海域会遇到许多tái wān渔民,看见tái wān的渔船,刘春峰就会把船开过去,向他们展示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最初的一段时间,这些tái wān渔民并没有携带用来交换的物品,不过这样宣传了一段时间,八重山列岛渔民手里有稀奇货的消息就在tái wān渔民中不胫而走。
穿越抗战军火商 第二百一十章 女友的绯闻
tái wān渔民带来了稻米以及一些生活用品,银河系公司还没有同tái wān进行贸易,银河系公司有与tái wān开展贸易的强烈意愿,但tái wān的guo min dǎng政府认为银河系公司与大路走得太近,与银河系公司做交易,就是间接地资助大陆,所以tái wān是不会同银河系公司进行贸易的。tái wān岛内只有达官显贵才能搞到银河系公司的产品,而普通老百姓甚至连那些商品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这就决定了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的价值,通常几块电子表或者电子计算器就能换到一船稻米或者生活用品,对于这些穿越者,这简直就是暴利,就是抢劫。这种海上交易活动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一些tái wān商人乘坐渔船偷偷地来到西表岛,他们带来了黄金白银还有古董,打算在西表岛采购一批电子表或者电子计算器,然后雇佣渔船分批运回tái wān销售。但他们来到西表岛才知道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已经被美国人垄断了,他们根本就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这两样商品。索性银河系公司除了这两样商品,还有五花八门的塑料玩具。在这些tái wān商人眼里塑料玩具并不比那两样商品缺乏商业价值,于是他们纷纷采购了大量塑料玩具,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仅仅设计新颖的塑料玩具买的都是白菜价,本来他们计划采购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用渔船分批运回去就可以了,但同样的硬通货现在采购的塑料玩具却堆积如山,不得不在岛上租赁仓库将这些东西储存起来。这么多的东西是无法偷运回tái wān销售的,他们只能开拓其他市场。韩国、日本显然是不错的选择。于是这些tái wān人返回tái wān,雇了商船,满载塑料玩具去了韩国、日本。
随着这些tái wān商人的涌入,刘春峰同许多渔民也放弃了出海交易的活动,他们做起了批发商,坐在家里就能赚到大把的票子,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刘春峰带着家人刚过来的时候,除了一艘渔船,再就什么也没有了。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温饱不成问题,这里的海鱼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捕捞,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只需开着海船在岛屿周边转一圈,就能收获很多海鱼,可是这几个岛上居民数量有限,穿越过来的渔民数量又很多,大家都去捕鱼,捕到的那么多海鱼根本就卖不出去,只能晒成鱼干,自家食用。不过这种日子没过多久就结束了。随着银河系公司将总部从绸缎岛迁移过来,岛上的行政人员多了起来,这些人从事管理工作,不事生产,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海鱼,他们用电子表或者电子计算器从渔民手里换取海鱼。为了将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变成粮食和日用品,渔民们便开始了海上走私活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