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鉴定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冰火阑珊
许询十分小心的接了过来,将其中一幅书法在桌子上展开,而上面的行书书法,则是被王操之先卷了起来。
他所展开的这第一幅书法,是陈逸的章草,其书法内容是章草书法中,书写最多,最为经典的一篇文章《急就章》,这一篇文章不仅仅是在章草书法中书写最多,而在其他书体中,所书写的次数,也是很多。
只是因为这篇文章全文没有一个重复的字,是练习书法最好的题材,此幅书法看起来古朴秀逸,可以说是不可多得之物,在其中,他也是看到了一些章草名家的痕迹,更是看到了与之前那幅书法有些相像的气息。
章草书法,已然渐渐被今草所取代,现在一些文人书家,或许练过章草,但是只是将这一种书法当成基础和跳板,去练今草罢了,根本达不到精通的地步。
可是摆在他面前的这幅章草书法,水平高深,难得一见,他所见过的文人雅士数不胜数,但是章草能达到这般水平的,廖廖无几,更加令人惊叹的,则是这幅章草书法,就像王羲之对他说过的那样,将一些章草名家的笔法,融合在了一起。
单论这一幅章草书法,就足以傲视群雄了,更不用说之前的行书了,在这幅章草书法上看了一会之后,他忍住内心的惊叹,轻轻将书法卷了起来,递给了旁边的王献之,然后将这第二幅书法展了开来。
这一幅书法,正是小楷书法,所书写的内容,则是道教典籍黄庭经的一段内容,在看到书法的瞬间,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
如果不是之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他真的会以为,这是站在旁边的王羲之所书写出来的,这幅书法里面包含着极为浓厚的王羲之书法真意,简直是他所看过临摹王羲之小楷,最为出色的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可不是那般容易就能学会的,哪怕只是临摹,没有数年的功夫,也是难以有所成就,而这幅书法之中的真意,已然与王羲之的差距,非常的小了,达到这种程度,或许靠的不是时间,而是天赋了。
能够在如此年纪,便将王羲之的小楷临摹成这样的水平,足可见陈逸在书法上的天赋如何,更是让他内心,对于其自创书体,有了几分相信,因为本身而言,能够将行,楷,草三种书体,都书写的如此精妙,这般的人物,本身就已然是让人不敢置信的存在了,可是现在却偏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看完了这最后一幅小楷书法,他将书法卷起来,递给了王操之,最后又将其手中的那幅行书书法铺在了桌子上,此时此刻,再看这幅书法时,他在感受到,这书法中有着陈逸的气息存在,这当真极有可能是陈逸所自创的书体。
“逸少兄,今日可谓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看完了这两幅书法,我才真正知道陈公子的书法,有着何其惊人的成就,陈公子,抱歉,之前对于你自创书体的质疑,实在是有些过于武断,不应以年龄,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就。”
许询面上带着感慨,首先向王羲之说道,随后,他伸出双手,向着陈逸拱了拱手。
陈逸也是随即拱手还礼,面上带着笑容说道:“许先生,有质疑,才会更让人信服,无须向我道歉,更何况,信与不信,都对我毫不影响,因为我此次来到世俗世界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展现这一种书体而来。”
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跟随王羲之学习书法而已,如果能够不展现这行书书体,他自然不会主动炫耀,只是想要在王羲之这里,得到更好的提升,必须要让这位书法大师级的人物,知道他现在的书法水平,还有所精通的书体。
王羲之面上露出了一抹赞许之色,“轻云此言甚是,他人的信与不信,又有何关系,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至于其他的,留待后人评说罢了。”
经过了陈逸这三幅书法的展现,他又岂能不知陈逸来到这里,与他结识的目的。
“咳,逸少兄,这搞的我好似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恶人一般。”听到了王羲之的话语,许询咳嗽了一声,带着一些尴尬说道。
“哈哈,开个玩笑而已,轻云此次从隐居之地,来到世俗之中,为的就是与我交流学习,提升书法,既然如此,那旁人信不信他自创书体,都对他毫无影响。”
王羲之开怀大笑了一声,辞官移居金庭之后,虽然有着秀丽山水的陪伴,但是他也是很长时间没有如此开心过了。
能够遇到陈逸,就像他之前所说的,确实是一件幸事,极大的幸事。(~^~)





大鉴定师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章草转化
许询看着陈逸,面上满是感慨,除了能力之外,这个年轻人的心境,也是极为难得,许许多多的文人书家,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就,或许都会到处去炫耀。
而陈逸,且不说自创了一个书体,单单是楷,行,草三种书法的能力,就已然是许多人所达不到的成就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却并没有任何的炫耀之意,反而还在想尽办法去提升自己的书法能力。
此时此刻,他真正的觉得,陈逸能够自创书体,在书法上取得这般成就,绝不是空穴来风。
普通人想要见王羲之一面,难上加难,更不用说让其教导书法了,在他看来,陈逸有这个能力和资格,让王羲之教导,或者说,学习交流更为贴切一些,因为一个可以自创书体的人,确实有资本与王羲之交流。
“逸少兄一语惊醒梦中人啊,陈公子能取得这般成就,恐怕只为提升书法的冲劲,与其去炫耀,或者说给那些不相信的人解释,还不如省去时间,去提升自己的书法呢。”
许询笑着说道,无论他相信与否,都无法影响到陈逸,那么这自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了。
“书法一道,所凭借的不仅仅只是天赋,还有努力,光是天赋,或许能让人在书法领悟上快人一等,但是没有努力,也无法掌握好每一个笔画。”王羲之面色平静的说道,他之所以让自己的小儿子练完后院的那些水缸,就是要让其真正的掌握住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
听到自己父亲的话语,王献之认真的点了点头。他之前或许还对于自己是王羲之之子,有些自满,可是现在,他的内心之中,所存在的。完全是努力,努力的练习书法。
“好了,轻云,你这最后一种书体,行书,也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先让你的章草书体,转化为今草。”王羲之目光看向陈逸,缓缓的说道。
这一幅行书书法。让他真正知道了陈逸的书法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一种自创的书体,这确实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不过,却也让他内心更加的喜悦。
在金庭,虽然有着一些好友陪伴,游山玩水,也不是特别无聊。但是能够与他交流书法者,却是十分的稀少,陈逸的到来。无疑可以让他的生活,从此变得丰富起来。
听到王羲之的话语,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喜色,拱了拱手,“谢过先生。”
而这一番话,也让许询眼睛一亮。将章草化为今草,这确实可以提升草书的能力。现在许多人练习章草,大多都是以此为踏板。做到更好的掌控今草。
能够像陈逸这般,章草到达如此地步者,少之又少,以这样的章草做为基础,所转化而成的今草,成就难以估量啊。
“哈哈,你小楷学自于我,又何须这般客气,子敬,拿着笔墨纸砚到楼上的凉亭之中,玄度,轻云,子重,我们先上楼。”王羲之大笑了一声,然后对几人说道。
陈逸却是没有跟随他们一块上楼,而是来到了桌前,“子敬,我与你一同拿笔墨纸砚。”
“先生,我自己可以的,你无须帮忙。”王献之连忙摆手说道。
“哈哈,子敬我这可不是帮你的忙,是想更快的到楼上,学习书法而已。”陈逸半开玩笑的说道。
王献之十分聪慧,岂能听不出陈逸话语中的意思,他没有再拒绝,而是点了点头。
随后,陈逸带着纸砚,而王献之拿着笔墨,走到了楼阁之上,这一处楼阁,共有三层,而他们现在所来到的,正是这第三层,完全是一处凉亭,四周没有窗户,只有几根支柱顶部的柱子。
在这处凉亭之上,有着几张桌子,恐怕王羲之常与一些好友在此聚会畅谈。
陈逸将手中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放眼望去,面上却是露出了一抹惊讶,在这凉亭四周,皆有不同的风景,足可以让人心旷神怡。
其中一面,是王府前方的竹林,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飘飘荡荡,十分的养眼。
而在另外一面,不远处正有一条小湖,其中有片片荷花开放,湖水清澈见底,他们在这里,已然可以望到里面游动的金鱼。
最后两面的风景,则是王府之中的一些花草树木,各有千秋,争奇斗艳,这一处凉亭,可谓是看尽风景。
陈逸面上露出了浓浓的感叹,王羲之在移居金庭时,恐怕是寻找了许多处地方,如此风景美好之地,在现代,想要寻找到,也只有进入一些深山之中了。
在此处楼阁之人,饮酒赋诗,畅谈交流,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抬眼即可望见不同的风景,让人几乎不会产生厌倦感。
此时,王羲之正和许询,王操之站在一处围栏前,望着外面的风景,这几处桌子都是与围栏十分的近,就算坐下来,也是无法影响到众人观看风景的视线。
听到他们二人的声音,王羲之转过身来,不由一笑,“轻云,你看这处凉亭的景色如何。”
“难得一见,凉亭四面,皆有四种不同的风景,让人在不同的方向,可以观看到另外的景色,处在其中,无论是学习,亦或是玩乐,都是一种享受。”陈逸面带笑容的说道。
王羲之点了点头,“轻云一语道出了此处之妙,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学习交流书法的地方,不知你可满意。”
“先生,你的问题,我之前已经答过了。”陈逸微微一笑,看着凉亭外的风景说道。
王羲之稍稍思索了一下,不禁一笑,“哈哈,确实如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玩乐,都是一种享受,好了,现在开始你的草书转化之旅吧。”
说着,王羲之带着几人来到了放有笔墨纸砚的桌子上,由于这次是书体转化的学习,所以,所拿来的纸,并不是蚕茧纸,而是普通的麻纸。
麻纸可以说是现在所用最多的纸张品种,是经过东汉蔡伦改进后的一种纸张,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出来的强韧纸张,不说在东晋,哪怕就算是后世的隋唐五代,无论是图书,还是碑帖装裱,都是多用麻纸。
宋元时,已然不占主要地位,到了明清时期,使用更为稀少,而到了现代,这种古代的麻纸,想要仿造,都是一种十分困难的事情。
“轻云,你此时先在纸上,写一幅今草出来,不要去想你之前看过的那些今草,只以你的章草为基础,进行书写,此次是为了学习之用,所以无须书写一篇文章,书写一首数十字的诗即可。”王羲之指着桌上的笔墨纸砚,朝着陈逸说道。
想要使得陈逸的章草转化为今草,他的教导,或许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陈逸的悟性,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唯唯诺诺,只听别人教导之人所写出来的书法,和一个自我感悟的人,所写出来的书法,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陈逸轻轻点了点头,昨天他已然进行了实验,只不过写出来的今草,实在不怎么能看得入眼,不过,却是比他刚开始所创造出的行书书体,要好得多。
研好墨后,他提起毛笔,开始在纸上书写起来,他所书写的是汉代最有名气的一首诗,名为长歌行,其中一段话,可以说是名传千古,被许多人奉为育人至理,那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整首诗全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写这数十字的古诗之时,陈逸所用的笔法,亦是以他的章草为基础,只不过写出来的字迹,却是十分的糟糕,时间用的比章草还多一些。
看到陈逸书写的状态和动作,王羲之轻轻一笑,他让陈逸行书写一遍,就是要找到其不足的地方,然后对症下药。
虽然他昨天已经仔细研究过陈逸的章草,但是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最了解自己书法的,不是别人,而就是自己,这点,他非常的清楚,所以,他只能做为引导,而不能将转化的一些过程,全盘的交给陈逸,那样,所转化而来的章草,就会成为他的想法而筑就的东西,并没有陈逸自己拥有的书法。
书写别人的书法,或许会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但绝不会成为一位书法大师。
等到陈逸写完之后,众人皆围上前去,看了看这一张麻纸上所写的字迹。
对于这首汉代著名的长歌行,他们都毫不陌生,只不过这所书写出来的今草字迹,却是有些让人摇头叹息,与陈逸的章草水平相比,差得太远了,这其中还带着浓浓的章草笔法,只不过是将章草连贯起来罢了。
而王羲之,看着这一幅书法,面上也是露出了笑容,如果没有见到陈逸的行书,他觉得这转化书体,并不会那般容易,所消耗的时间或许也会很长。
可是陈逸所自创的行书书体出现之后,他心中已然知道,将章草,转化为今草,或许会有困难,但不过是犹如土鸡瓦狗罢了,当然,这还是需要看陈逸的悟性如何。(未完待续)




大鉴定师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风景带来的感悟
想到陈逸的悟性,王羲之面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一个克服了无数困难,能够自创出一种新书体的人,悟性又怎么会差呢,否则的话,也不可能融合众多名家的章草,更不可能自创出书体。
许询看到陈逸这一幅转化而来的书法,不禁摇了摇头,许多人拿章草当跳板,只学了一些皮毛,所以,这些人根本无需转化,直接学习今草就可以了,或者说,以他们对章草的理解,根本不可能进行转化。
而陈逸现在对于这种章草书体,十分的精通,仿佛深入骨髓了一般,自然不可能一时转化过来。
对于书法,他有鉴赏之力,此时也根本想不出办法,来让陈逸的书体转化,变得容易一些,不过看旁边王羲之的面上充满笑容,应该是内心已有了打算。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自己身上,王羲之微微一笑,“轻云,你觉得自己书体转化方面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思索,书法术的感悟,是一次次不断练习而慢慢的给予,随着书法水平的提升,感悟也会提升,如果刚刚学习一种书法,那么书法术根本不可能给予像王羲之这般书法大师的感悟。
否则的话,他创造新的书体,也不会连续练习研究了数年,才终于完成。
这次由章草书体转化为今草,虽然比创造一种新书体要容易一些,但是却也是存在着困难。
他的内心不断回想着自己书写时的过程,然后缓缓的说道:“丈夫。我觉得最大的缺陷。就是对章草的依赖。不知不觉间,总会在一些地方,使用章草的笔法,使得写出来的草书,就犹如连贯起来的章草一样。”
“缺陷是对了,可是却并不是不知不觉,抬起头,看看前方的景色。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让你来到这个地方书写。”王羲之轻轻摇了摇头,指着桌子前方的风景说道。
此时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对着那一处湖水,里面的鱼成群结队的游动,荷花在随风摇曳,看起来极为美丽。
陈逸缓缓的抬起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小湖,感悟,是练习书法最为重要的内容,没有感悟。又如何能写出具有灵性的书法,从此处看来。就知道王羲之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大师,更是一位合格的师傅,不会将一些东西直接的讲解,而是要进行明悟。
悟透了,所由此转化而成的书法,自然是充满着灵性,悟不透,也只能选择让王羲之直接讲出来,那样的话,或许与自己感悟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效果却会不同,心境亦是会变得不一样。
其他三处的风景,大多是花草植物,而唯有他面对的这一处风景,则是一处湖水,绿绿的荷叶上,此时绽放着粉白色的花朵,看起来极为美丽。
在这片湖水之中,除了这美丽至极的荷花之外,还有一些鱼类不断的游动,在其中,他还发现了有几只金黄色的鲤鱼出现,时不时的飞上水面,跃过荷花,然后落入水中,看起来十分的赏心悦目,更是充满了自由。
望着美丽的荷花,望着湖水中自由快乐的鱼群,陈逸的面上渐渐露出了一抹明悟之色,心中明白了王羲之所说的话语。
“多谢丈夫,让我通过此处风景,感悟到了转化书体的关键所在。”陈逸面上带着明悟之色,朝着王羲之拱手说道。
王羲之轻轻点头一笑,然后说道:“轻云,无需谢我,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感悟,可否告诉我们,你都感悟到了什么。”
以陈逸的悟性而言,能够通过这处风景,感悟到转化书体的一些关键,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他还需要确认一下,并且让旁边的许询,和自己的两个孩子,知道陈逸的感悟。
虽然这转化书体的学习,是他专门为陈逸所准备的,但其中,也有影响自己两个孩子的想法。
陈逸转过头,目光看向了不远处的湖水之中,然后缓缓的说道:“在我面前的这处风景,是一处湖水,其中最为令人注目的,便是这美丽的荷花和自由游动的鱼群。”
“其中,游动的鱼群,代表着自由,随心所欲,而这正是今草所需要的东西,我之前以章草为基础,书写今草时,却是太过于规矩,瞻前顾后,写着写着,就会将章草的习惯带入进去。”
“这一片鱼群,这一片风景,让我感受到了心旷神怡,让我的心境得到了放松,书写今草,不必考虑什么,放开自己的心灵即是,这就是我在鱼群中的感悟。”
他确实是考虑的太多了,恨不得将自己想到的一些东西,都在书体转化中实现,从而使得他今草的书写速度,甚至还比不上章草,写出来书法,无非是连贯的章草罢了。
听到陈逸的话语,王羲之微微颔首,这正是他让陈逸感悟的关键所在,书法虽然有着章法的存在,但却是留了极大的空间,让创作者加入自己的笔意和感悟,特别是草书,更是如此,唯有放开心灵,才能写出好的草书。
旁边的王操之和王献之两兄弟,也是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不远处的风景,他们觉得,如果换了自己,或许也会回答上来,但却不会有陈逸这般的迅速。
许询的面上露出了一抹佩服,王羲之的教导方法十分的高明,陈逸的悟性,更是让人惊叹,通过外面的风景,就可以感悟出书法至理,实在是玄之又玄。
“除了鱼群之外,带给我更大感悟的,便是荷花,荷花是君子之花,由淤泥之中扎根而生,但是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亭亭玉立,却是非常的纯洁,全身不沾染一片尘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说着,陈逸的目光放在了那一片美丽的荷花之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让我感悟到了书体转化的一些道理,虽然纯洁的荷花之上,不会沾染任何的淤泥,但是,它却是由淤泥而生,没有淤泥,它们亦是无法生存。”
“而书体转化也是一样,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根基,更是今草的养份,以章草作为养份,来由此生长出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今草来。”
“那一片鱼群,让我明悟了书体转化时的心境,而这一处荷花,则是让我明悟了书体转化最为重要的关键,可以说,此处风景,角答了我心中对书体转化的一些疑惑,没有丈夫的提醒,我此时恐怕还陷入疑惑之中。”
陈逸面带感慨的说道,同时向王羲之再次拱了拱手,书体转化,并不是完全需要以章草为基础,在其上转化,而是需要将章草当做养份,吸收入今草之中。
完全以章草为基础,那么就算能够转化,所转化而成的,也不过是另一种带着今草气息的章草而已,而通过吸收章草为养份,所由此转化出来的,就如同荷花一样,有着淤泥的养份和一些气息,但却是与淤泥毫不相同。
此时此刻,听到了陈逸这接下来的话语,许询,王操之兄弟俩,甚至于王羲之的面上,都是露出了一抹惊色。
王羲之的内心充满了惊异,他之前让陈逸观看风景,所想要让其感悟的,也只是这一处风景自然自由的气息而已,放开心境,顺其自然,方能使得书体顺利的转化,而不能刻意的控制和强求。
他没有想到,陈逸竟然从这处风景中的荷花上,领悟到了更加关键的东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简直是太妙了,还有陈逸的那一段解释,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养份。
在此基础上转化而来的今草,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或许有着章草的气息和养分,但是却与章草并不相同,比章草更加的优秀。
陈逸想到了他所没有想到的东西,由这荷花所感悟到的,比他内心的一些想法,还要高明。
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慨,陈逸的悟性,超出了他的意料,无怪乎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书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君子之花,妙,太妙了,太妙了。”此时,一旁的许询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拍着手掌大赞道。
对于荷花,许多文人和画家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汉代乐府歌辞盛行时,产生了许多优美的采莲曲谣,之前他觉得这些描述荷花的曲谣还不错,可是现在,与陈逸这一段话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这可以说是他听到过的,最能代表荷花的句子,仅仅十余字,便将荷花的品质表现了出来,让人为之向往。
听到许询的话语,陈逸愣了一下,心中有些无奈,他实在不是故意的,只是随口就说出来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段名句,出自于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之中。
1...523524525526527...6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