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立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晓
“老大!祝贺你们完成一项伟大创举!”
林晓三兄弟把郑拂从海中营救起来的时候,三兄弟抱着郑拂大声嚷嚷,还不时在郑拂的前胸锤上一拳,放开自己的兄弟,郑拂又和张景华拥抱,然后含着眼泪说了一句:“爸!我们成功了!”
海上迫降的危险不是来自飞行员的技术,而是来处飞行员的心里的紧张和许多的外部条件,比如风、浪和飞行弹射系统的故障等等,所以飞行员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心里的障碍,郑拂刚刚就有一种从地狱里走了一遭的感觉,不过成功后又有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兴奋感,好像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不一会,大家上了过来接应的拖轮,不等刚上甲板的张景华和郑拂站稳,肖静、郑瑛和张茜就扑了过来,拉着张景华和郑拂上下打量。
“你们吓死我了!我的心都跳出来了!我再也不许你有下一次。”张茜一手抱着张景华,一手揽着郑拂带着哭腔道。
张景华拍拍张茜的肩膀道:“没事的,小丫头!我又是不是第一次!”
“什么?不是第一次!你怎么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张景华飞行时从来都没有亲人在身边,有什么问题也不同家人说,这是第一次在家从的面前做这么危险的事,光顾着安慰张茜,却把事情说漏了,这下肖静不干了,把张景华拉到一边好一个数叨。
郑拂笑道看了看数叨岳父的岳母,把张茜拉到一边安抚道:“我不是好端端站在这里吗?其实很安全,我和爸都有数,小茜没有必要担心。”
“得赶快打捞飞机和导弹!”惦记着好不容易拐来的成果,张景华摆脱了肖静的纠缠,就开始落实飞机打捞的事:“小二、小三,导弹和飞机的位置都记好了吗?”
林晓挥着手中的一页纸,答道:“入水点都记在图上了,但惯性那么大,最终落在那里就不好说了,不过飞机那么大,降落区域的水也不是很深,应该不难找,只是导弹体积不大,找起来肯定麻烦。”
郑拂插言道:“也没有那么难找,导弹是成线形散布的,我们在投放区域以z字形路线寻找,只要找到1枚,其它导弹也就跑不了。”
南洋立国 第10章 东岛营救行动
第四次时空虫洞穿越的成果斐然,首先是通过这次穿越,张景华一家真正融入到了穿越一家,不仅解决了大家纠结的郑拂、张茜小俩口的问题,也壮大了穿越一家的力量。
二是成功引进了两支施工队伍,林郑群礁的建设从此正式启动,林晓已经保证在20天内完成900米以上的临时飞机跑道,到那里,歼-11bh就不用玩什么海上迫降了。
说起这个海上迫降,穿越一家就觉得可惜,两架三千万美元的飞机只能作配件用了。
而最大的成果则是在林郑群礁基地物资的筹集上有了突破,虽然1。2万吨建筑材料与林晓理论计算所需的每个时空虫洞周期1。7万吨建筑材料筹集量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这次物资筹集工作的全面铺开,穿越一家基本摸清了海南岛沿海地区的物资筹集渠道,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下次穿越以这个数据库为依据就可以快捷地筹集第四次穿越得到过的物资,穿越一家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拓展物资筹集的范围,所以在下一次穿越完成1。7万吨建筑材料的筹集不会存在任何问题,而且随着筹集渠道的拓展,穿越一家的数据库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最后形成物资筹集的规范化、程式化、信息化模式,从而使得穿越一家的物资筹集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让穿越一家能腾出手来从事其它工作。
第四次穿越的主要任务之一还有为营救印度尼西亚华人难民做准备,所以穿越一家回到林郑基地后,只利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来打捞起飞机、导弹和安顿从原时空拐来的船舶、物资和人员,然后就开始启动营救计划。
考虑大风的影响,营救船只确定为5000吨的杂货船,并由熟悉这艘杂货船的原船船员来驾驶,还从上个时空虫洞周期招的144名原时空内地工人中,挑选了50名年青力壮的工人加入营救行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原时空人员,在营救过程中与获救的印度尼西亚华人难民发生过多交流,从而了解到时空穿越一的真相,为穿越一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穿越一家参加的人员为林长富、郑勇、林南洋、张景华和郑拂、郑风、林清兄弟,其他人则留在林郑群礁,帮助林晓组织人员倒运船上的物资、安置新到人员和启动基地建设。
南中国海海域广阔,搜索一小条小船,就有如大海捞针,根本不可能有结果,根据林长富的记忆在出事海域守株待兔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杂货船于1962年5月21日下午3点出发后,直奔西沙东岛。
途中,穿越一家将来自内地的50名工人分成5个10人组,林南洋、张景华、郑拂、郑风、林清每人带领1组人员反复进行救生强化训练。
在有了一定的组织性,并能够形成一些有效的救援配合后,又组织各营救小组清理了一遍橡皮船和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并商讨出了营救预案,然后依照预案进行了多次演练。
老天开眼,杂货船赶往西沙的途中,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预想的风浪,航行十分顺利,使得杂货船于5月22日下午5点左右就到达了西沙东岛。
东岛位于海南永兴岛东南方24海里处,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呈长条状,长度约为2400米,宽度约为1000米,面积1。55平方公里。
杂货船抛锚在东岛礁盘的东南侧礁脉上,郑拂、郑风、林清兄弟三人照例乘救生艇上岛作了一番考察,岛上没有人居住,遍生麻枫桐、海岸桐、银花树、羊角树、草海桐等植物,有无数海鸟栖居在岛上,受考察者的干扰,一群群海鸟在夕阳下腾空而起,盘旋、飞舞、鸣唱,蔚为壮观。
1962年5月23日凌晨大风如期到来,是六七级的西北风,掀起的巨浪足有3米多高。这样的风浪对5000吨的远洋船影响不大,但对那只满载难民70吨的浅水船来说,则是致命的灾难。
一想到那艘满载难民漂泊在风浪中的浅水小船,穿越一家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原本知道遇难的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但6点半杂货船就启了锚,并打开的船上的雷达,随时准备开展营救行动。
根据林长富、郑勇描述的原时空生还者漂到东岛的情况,林南洋判断船应该是在东岛的西北面遇难,因此,林南洋指挥杂货船在东岛西北10海里处巡察。
8点半,盯着雷达的导航员发现了一个目标:“在这里!西偏北二十度,约30海里处有一个目标,应该就是我们要找的目标。”
杂货船的雷达发现目标的最大距离是64海里,平时50海里发现目标还是有把握的,今天大概是受到风浪的影响,目标直到30海里才发现。东岛附近目前只有这个目标,按方位和时间推断也吻合,于是林南洋与张景华商讨后,决定向该目标靠近。
杂货船是顶风航行,虽然开足马力,但也只有八九节的时速,不过顺风航行的目标船也有十节左右的时速,两只相对而行的船以19节左右的时速靠近。
1小时35分后,目标出现在望远镜中,方位是西偏北方。
又过了七八分钟,大概那只70吨浅水船也发现了杂货船,原本顺风丁着海浪行驶的目标船开始掉转航向,向杂货船驶来。
小船平行海浪航行是航海大忌,目标船的船员大概是慌了神,居然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杂货船船长一见,不由地叫了起来:“不好!这样航行船可能会引起倾覆。”
果然,两船相距1海里左右时几个浪头过来,小船不出意料地倾覆了。
“船长!再开快一点,救生小组上甲板,准备救人。”林长富喊道。
七级大风不至于把人吹翻,但顶风难行,侧风人则容易失去平衡,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每个11人组被分成二列,每列都有一条长绳栓在一起,这样5个救生小组就成了10列。
随着林南洋的一声令下,10列救生队员立即迎着风冲到的船舷边,然后把自己拴在船舷栏杆上。
大概3分钟左右,开始有人漂到了船边,杂货船上的救生人员立即把准备好的救生圈、救生衣和橡皮艇丢给他们。
由于风浪的影响,落水者直接抓到救生圈、救生衣的概率不大,好在投下的救生圈、救生衣和橡皮艇足够多,不少幸运的人得到了救生圈、救生衣,个别强壮的还爬上了橡皮艇,这些幸运的人都有亲朋好友在水里,自己有了生命保障后,都立即开始了对亲人的自救,营救工作效率大增。
又过了20分钟左右,船上准备的一百四十多个救生圈、二百多件救生衣、二十多只橡皮艇全部扔到了海里,四个救生小组又在船舷布下绳网,然后向船边的人抛下绳索,把他们拉到船舷,并引导他们攀着绳网上船。
大家忙了三个多小时,能见到的漂浮者都救上了船,总计147人得救,但147人中没有本时空的林郑两家的人。
一位叫叶鹏的年青人自称与林郑两家同时登船,他说林郑四家13人都在船上,船翻前他还在船舱中见到他们,但船翻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大概是困在船舱与船同沉了。
听救起的难民描述,遇难的难民大多都是没有跑出船舱与船同沉而亡的,叶鹏的推断很靠谱,但林南洋不甘心,又指挥杂货船在事故点以东南方向搜索了二个多小时,但还是一无所获。
看来这次营救改变了这次海难的结果,救上了更多的人,而林郑两个家族的人却一个也没有获救,这让穿越一家人很失落、很伤感和非常的沮丧。
“我们不来就好了,不来他们起码有4个人还能生还,现在却一个也没有救到。”林南洋追悔莫及。
林长富安抚道:“这是他们的命!谁也没有办法!海难的营救结果三分在人,七分在天,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出发点没错,我们也尽了全力,做了我们该做的、能做的,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
张景华道:“救起了147人,对比原时空生还的23人,我们也算是功德无量,虽然你们的家族作了牺牲,但4人的生命换来了124人的生还,他们的在天之灵是不会责怪我们的。”
“也许神佛怕我们乱了因果循环,不让我们见到我们年幼的自己,才作了这个不一样的安排。”郑勇信神佛,说的是佛家理由,到是可以说得通,终究原时空得救的4人现在都在船上,如果这次又得救的话,原时空来的4人怎么对待这个时空的自己也是一个难题。
林南洋还是不死心,又指挥杂货船返回东岛,幻想着亲人能像原时空一样漂到东岛。
杂货船在东岛等了一天二夜,期间只见到了一些破木板和他们自己投入大海的救生圈、救生衣等物件,但没见到任何生命体,历史没有重演,穿越一家穿越的蝴蝶效应显现了,这个时空从此进入了另一种发展轨道。
1962年5月25日清晨,怒潮汹涌的南中国海换了一幅脸面,变得风平浪静,海洋曾经的狰狞和罪恶被蓝天、白云、碧海显现出的清新和柔美所掩盖。
但穿越一家和杂货船上的其他灾难经历者犹能看到碧波下的冤魂,也体会到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脆弱和无能,只能带着悲哀与伤痛无奈返航。
回程路上,穿越一家人的心情都坏到了极点,个个面露哀荣,与获救难民死里逃生的庆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获救的147个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都被安置在船舱里,与船员和50名营救人员隔离开来,严禁他们私下接触。
回林长富岛后,这些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将纳入穿越一家的体系,为了便于今后的安置和管理,郑拂兄弟三人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统计,并建立了比较详细的人事档案。
从年龄构成上分,147人中有青壮年133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27人;老年2人;14岁以下12人,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灾难中的强者生存法则。
从文化程度上分,147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38人,其中留学过欧洲和北美的14人;中学文化程度的64人。
从职业上分,14名船员,9名医生,7名会计,4名建筑师,5名银行经理人,还有各类公司主管和职员,更多的是农场主和工厂、作坊、商栈等中小业主,基本上没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
1962年5月26日上午8点半,杂货船回到林长富岛,在临时码头上放下杂货船的船员和参加营救的50名工人后,穿越一家便亲自驾着杂货船把印度尼西亚难民送到了肖良群岛(中业岛)。
把本时空的印度尼西亚华人难民安置在肖良群岛,是穿越一家通过慎重考虑才作出的决定,其目的是为了不让来自两个时空的人有所接触。穿越一家将逐步启动肖杨群礁的建设,与林郑群礁的建设力量来自原时空相反,这里的建设将全部依靠本时空的人员来进行。
林郑群礁的原时空工人早晚要送回2012年时空,所以这些人才是穿越一家真正依靠的力量。为此,穿越一家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给这些获救的华人难民一艘5000吨杂货船,让他们回印度尼西亚去接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肖杨群礁安家。
杂货船停靠在肖良群岛西侧的临时码头,这码头是林晓这几天的劳动成果,这个码头与林长富岛的临时码头的构筑方法一样,只是有两条长堤和一个130多米长的码头,码头与长堤的围合部还填了不少的土方,看那这意思,林晓是想把这里全部填起来,这样这里就变成了一片大货场,只是时间问题土方工程没有完成。
“二哥!怎么就你一个人在肖良群岛迎接我们?”下船的时候,林清发现只有林晓一个人在码头上等待,于是问道。
林晓回答道:“妈、肖姨和嫂子在家里忙活你们的接待宴呢!张爷爷在林长富岛帮我管着工地,肖姥爷和杨姥姥在写1962年至2012年的《化学化工发展简史》。”
“高啊!实在是高!”郑拂市场赞道:“专家就是比我们这些人看得远,姥爷、姥姥这《化学化工发展简史》一出来,就是我们穿越一家的化学学术和工业的发展刚要,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穿越一家本时空化学学术和工业方面的领导地位。”
郑风也受到启发,高兴道:“我得直接写一篇《半导体发展展望》,这样我就是这个时空集成电路业的圣人了!”
这同样是要写书,但肖老爷子与郑风的境界高低从书名上就显出来了,肖老爷子写的是发展简史,是作为过来人把50年的发展总结出来,而郑风是要拿原时空别人的成果,到本时空以处已来展望,这纯粹是剽窃。
林晓没有接郑风的茬,又道:“对了!肖姥爷和杨姥姥让我告诉大家,他们明天也穿越回去,回广州把他们家的藏书和资料都搬到这个时空来!”
张景华急道:“那怎么行?明天的时空周期里还有他们在呢!”
林晓笑道:“姥爷、姥姥知道!姥爷说要把那里的姥爷、姥姥也接过来,而且要接三次,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工作分成四份来做,这样工作强度就低些,成果出得也快,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时空建立起化学工业,对我们穿越一家的发展帮助更大。”
肖良群的这个想法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好的主意,也是一个无私的行动,但这样张景华头痛了,把明天时空里的老两口也接过来,那其他人来不来,过来的话,这个时空加入穿越一家的第二批人员就有都是双胞胎了!如果由着二个老人来,那就是四胞胎的问题了!
看到岳父一脸的难色,郑拂道:“其实原时空的姥爷、姥姥是在海南的,我们和这个时空的姥爷、姥姥明天去广州搬书一点都不会有意外发生,最多也就是原时空的姥爷、姥姥回广州的时候报个警而已。”
“这事明天我再和他们谈吧!”听了郑拂的提醒,张景华就不再那么纠结了。
组织难民下船后,在林晓的引领下,大家来到了临近码头的难民安置区。
难民安置区的建筑也是彩钢板房,彩钢板房横成排,竖成行,非常整齐,周边还平整出了一大片的场地,可作训练和活动的场地。
为了方便管理,在船上的时候穿越一家就把147人分成了四队,四队下又分了四组,并指定叶鹏为总负责人,然后由他指定一个副手和四个队的负责人,组的负责人则由队负责人指定,很快就把难民都组织了起来。
安置的时候也以队、组为单位分配房屋,所以方便快捷,林晓只是领着叶鹏转了一圈,告诉他厨房、浴室、厕所的位置,就让叶鹏自己操心去了。
南洋立国 第11章
安置好难民后,穿越一家在林晓的引导下来到了自己在肖良群岛的家,这个家在岛的中部,也是一个四合院,不过比林长富岛的院子要大些,功能也齐全一些。
回到家时已经是午饭时分,女主人们已经在院子中间的凉棚里的长桌上摆好了饭菜,大家简单洗漱了一下,就聚在凉棚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研讨起工作来。
自端起啤酒杯开始,林南洋和张景华就向留守人员绘声绘色地介绍了一番难民的营救情况,没有救到这个时空的林家和郑家的遗憾,让大家又是好一阵长吁短叹。
林晓也跟着感叹了一番,但很快就被郑风给他的印度尼西亚难民的人员情况统计吸引了,他仔细地浏览了一遍统计情况。
按理论推测,时空虫洞要在3年3个月后消失,所以想依靠时空虫洞来取得发展优势的穿越一家在这段时间内肯定要以南沙群岛为活动中心,就是要向外发展,也会把南沙基地牢牢控制在穿越一家的手中,所以林晓不惜成本在林郑群礁造陆地十几平方公里的计划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但光有地不成,还得有人口,穿越一家才能真正保证对南沙群岛的有效控制,所以迁徙本时空人口来南沙就是成了负责南沙建设的负责人林晓的渴求,所以这次营救印度尼西亚难民的行动让他动了去南洋移民来南沙和心思。
现在看到这些难民的素质如此的高,林晓不由地感叹道:“这样的人口素质,原时空的大陆中国包括台湾都不一定能达到!看来我们的移民重点应该定在南洋,如果这样素质的移民能移到南沙几万,加上我们穿越一家的物质基础和超前的意识和技术,我们南沙的发展一定前途无量。”
林晓这一感叹,把大家的思想引到了大家关心的移民问题上,其中曾参加了统计的郑拂接言道:“这批印度尼西亚难民的素质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出南洋华侨的人口素质情况,但至少可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印度尼西亚华侨保留了中国人重教育的传统,重视子弟的教育,有通过培养人才改变家族命运的意识;二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致富有道,普遍都比较富裕,有能力送子女求学;三是印度尼西亚土著存在仇富心里,反华排华的目标首先针对的是华侨中的有钱人,有钱、有地、有房的华侨先倒霉,这和二战时欧洲的犹太人一样,这些印度尼西亚难民的财富成了他们灾难的根源。”
林清道:“有钱就成了原罪,那这样也太不公平了,这样不行,我不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改变这种现象。”
“难啊!”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林长富非常了解本时空南洋华人的情况,对改变南洋华人的状况明显信心不足,因此摇头道:“南洋的华侨都分门、分派,什么泉州人、潮州人、客家人,共党派、国党派,千奇百怪,而且内斗不断,是切切实实的一盘散沙,他们自己不团结、不争气,再加上祖国不维护他们的利益,要改变他们的命运,就一个字‘难’!”
郑风回应道:“其实不团结并不是华人特有的现象,就是以团结闻名的日本也经历过战国时代,德国战车也是铁血宰相卑斯麦以后形成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华人华侨团结光靠教育忽悠是不成的,关键是在于利益的一致性,如果我们能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还能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那华人华侨团结也就不是个问题。”
这个观点郑风思考过一段时间,还从网上查了不少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清末南洋华人是海外最支持革命的团体,抗日战争南洋华人也是心向着祖国,他们的这个行为明显就是希望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祖国好不容易把日本人赶了出去,又自己打了起来,直到现在台海两岸还是武力对峙。
现在是大陆讲国际主义、共产主义、阶级斗争,***党念念不忘反功大陆。两个华人政权都以自己党派主义为利益,把主义凌驾于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上,争斗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华侨的利益不仅得不到两个华人党派、政权的应有维护,还时常成为台海两岸政府与他国政治利益交换的法码。在这样的形势下,没有形成统一理念和核心的南洋华人团结一致是不现实的,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南洋华人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就成了必然。
所以郑风认为华人不团结,是因为没有一个以华人利益为利益的强有力政权,于是郑风又建议道:“现在南洋华侨就是缺少一个能保护他们利益的坚强核心,如果我们穿越一家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超前的意识在南海立国,在南洋华侨的财产和家园受到侵害的时候,站出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他们就一定会团结在我们的周围,形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郑拂道:“我认为三豆说得在理,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时空,就应该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再过三年多的65年9月30日,印度尼西亚将发生类似中国历史上‘四一二’的军事政变,印度尼西亚共党被屠杀,反华排华也将达到最"gao chao",那个时候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上百万华侨的炼狱,走投无路的人是最好拉拢和鼓动的,只要我们计划周到、准备充分、组织得力、措施得当,那个时刻就将是我们改变印度尼西亚华侨命运的最佳时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