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球道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鱼疲花生
但在这段时间里,曼联队最大的新闻并不是他们的热身赛,而是一个转会信息。
7月13日,曼彻斯特城队官方宣布,特维斯以4700万英镑高价转会曼城!双方签约五年,特维斯将继续穿上32号球衣。
这是一笔曼联无法掌控的转会,因为从名义上来说,特维斯只是租借至曼联的一名球员。
阿根廷球员总是有各种奇葩的事情存在,有人曾说过,你觉得中国足协已经够让人吃惊了吗?请去看看阿根廷足协,看完后你会充满幸福感的。
特维斯竟然不属于任何一个俱乐部,而是他经纪人控制的公司名下的球员,这倒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圈,由经纪公司签约艺人。
2007年,特维斯以1000万英镑租借到曼联,为期两年,两年后曼联有以3000万镑买断的权力。
可赛季末的时候,因为董卓的横空出世,特维斯与弗格森之间有了裂隙,在加上刚被阿拉伯财团收购的新贵曼城挥舞着支票到处砸人。特维斯的出走也就顺理成章了
尽管曼联最后同意支付2550万英镑并提供一纸五年合约,不过特维斯仍坚决离队。
特维斯也成了1999年以后首位效力过曼彻斯特两间球会的球员。
转入同城死敌的阵营,这对一名球员来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你能想象巴塞罗那球员转会至皇家马德里吗?
哦,对,这事不用想象。2000年菲戈从巴萨转会到皇马,当时回到诺坎普踢比赛,遭到巴塞罗那球迷的疯狂攻击,看台上甚至有人冲他扔下一个猪头……对,你没看错,扔下的就是一个猪头。
2004年欧洲杯期间,还有巴塞罗那球迷冲入场内,把一面巴塞罗那队旗扔到了菲戈的脸上。这么多年过去了,菲戈还一直背负着叛徒的名号,无法洗清。
尽管特维斯在曼联只呆了一个赛季,尽管特维斯并不是属于曼联的签约球员,但他的这个行为,还是遭到了曼联球迷的一致谴责。
这种事情本也没什么对错,没有在这种足球文化中,确实很难理解对于同城死敌的这种憎恨之情。
董卓只知道,特维斯走了之后,他在队里的排名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这对他就是天大的利好。至于特维斯去哪里……爱哪哪!
王之球道 第51章 澳洲袋鼠
北京时间7月20日下午3点30分,中国国奥队在长春迎来了澳大利亚国奥队。
比赛当日,球场气温达到了32摄氏度,这对双方的体能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澳大利亚队从寒冷的冬天来到东亚的夏天,如何尽快地适应也是个问题。
比赛开始后,双方都打得较为保守,以互相试探为主。直到15分钟以后,两边才开始真正有了像样的进攻。
中国队以边路进攻为主,左边路是来自山东的崔朋和袁伟为,右边路是来自天津的谭王松和高俊敏。两个边路都是来自同一俱乐部,在配合上没有任何问题,进攻时屡屡能撕开对方的防线。
但对方的中后卫身材实在是太高大了,弹跳力也很出众。除了董卓在争抢头球时还有一定优势外,不论是韩朋还是后插上的郑郅,受限于身高和弹跳,在跟对方后卫的对抗中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而且中国队还存在一个问题,两边球员的传中能力实在是太惨不忍睹了。想要跨越澳大利亚队员的身高,又要保证传中的精准度,这对他们来说要求高了一点。
另外就是前腰郑郅,这次加入国奥队,也是带着伤病来的。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为奥运会正赛保留实力,防止再次受伤。
出于这个原因,郑郅在中前场拿球并不是很多,更多是利用经验和技术控制比赛节奏,做好中场衔接。
澳大利亚队破坏式的防守倒是给了中国队不少的定位球机会,可不管是角球还是任意球,中国队对澳大利亚的身高也是毫无办法。
反过来,澳大利亚开场后的进攻采用长传冲吊,给中国队的后防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李卫峰在防守技术上还是有点毛糙,在对高空球的防守上甚至还出现了冒顶的情况。
幸亏马小霆在关键时刻表现得较为稳健,门将邱胜佟也有着出色的发挥,基本上保证了中国队的禁区的安全。
随后,中国队加强了中场的逼抢。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技术上相对比较粗糙的澳大利亚队甚至连通过中场都比较困难,只能频频通过大脚起球来寻找机会。后腰周海兵在这过程中表现抢眼,数次抢下澳大利亚的脚下球。
比赛来到第32分钟,中国队获得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机会。
还是周海兵的抢断,从澳大利亚中场斯坦利脚下抢到球后,快速发动反击,球传给了右边路插上的崔朋。
因为澳大利亚此时正在压上进攻,崔朋得球后前方一片空阔,沿边路全力冲刺至大禁区角,崔朋一脚起球找禁区内的董卓。
负责盯防董卓的是澳大利亚身材高大的中后卫斯皮拉诺维奇,身高打到了1.93米,这样的身高即便是在中后卫里也是突出的。他的技术特点是头球能力突出,防守凶悍,但相对比较笨重,转身较慢。
但在前半个小时的防守中,斯皮拉诺维奇已经吃了好几次亏。争顶头球不是光靠身高就能解决问题的,董卓强悍的力量让他在卡身位的时候往往都能讲斯皮拉诺维奇挤在身后。
无奈之下,斯皮拉诺维奇只能加上了一些手上的小动作。他知道,如果在其他地方,这种动作裁判一般就会判犯规,但主裁判对禁区里这种动作不会轻易吹,因为只要一吹就是点球,这是个尺度问题。
所以这次斯皮拉诺维奇也是一样,一边尽力用身体去挤董卓,一边对着董卓上下其手。
董卓被摸得浑身难受,起跳受到了一定的干扰。但他这次本来就不是准备直接头球攻门的。对于自己的头球技术,他还是很有自信的,确实是一般……这一点,上次在欧冠决赛中就已经很好的证明了。
所以,他还是像那次比赛中一样,用自己的争顶能力为队友做好中间过渡的桥头堡。
奋力点下头球后,董卓被身后的斯皮拉诺维奇直接撞翻在地,但裁判没有任何表示。董卓也知道,这样级别的防守,在英超只能算是毛毛雨,在国际大赛中也很难求得一次犯规。
我自己靠身体撞倒的人,凭什么吹我犯规……
皮球被点下来之后,掉到了点球点附近。国奥队的另一名前锋韩朋的抢点意识确实出众,第一时间出现在了那里,皮球刚好落地弹起,一脚潇洒的凌空抽射。
这个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次经典的高空作业配合,韩朋打门的姿势也很上镜。殷铁生在场下已经站起身来准备欢呼了,全场观众也在期待着一粒精彩的进球。
然后,董卓悲哀地了解到一个事实,韩朋并不是c罗。这一脚万众瞩目的射门,韩朋直接打了飞机。皮球呼啸着向球门后看台飞去,惊出了坐在那个位置的球迷一身冷汗。
经过这几次的接触,董卓发现,斯皮拉诺维奇现在防守他的时候,已经不再去争顶,因为他争不过。他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破坏董卓得球之上,这样的防守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好吧,既然这样,那就让我给你一次教训吧。
第35分钟,中国队再次打出精彩配合。
崔朋将球从左侧大范围转移到右路,谭王松得球后,在禁区右侧起球传向中路,这个球找的还是禁区内的灯塔董卓。
董卓观察了一下身后的情况,再次高高跃起。斯皮拉诺维奇已经很有经验了,还是又推又挤加起跳干扰,这球看起来又跟前面的没什么两样。
但这次董卓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在跃起之后突然一个低头,故意将球从头顶漏过。此时的斯皮拉诺维奇人已在空中,再去调整身体去顶皮球已经来不及了。
皮球从两人上面飞过,落地后,得球的又是韩朋!
打过一次飞机的韩朋这次学乖了,选择了打低平球。不知道是不是上一次打飞机用力过猛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创伤,韩朋这一下射得有点疲软无力……澳大利亚后卫米利甘飞身赶到,在皮球到达球门之前倒地将球挡了出去。
皮球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禁区外,前腰郑郅刚好拍马赶到,迎球就是一脚。这一脚的射门质量还是不错的,可惜角度稍偏,皮球擦着立柱飞出了底线。
连续碰到险情,澳大利亚的教练也有点坐不住了,站到场边开始大声地指挥场上球员。
澳大利亚也是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参赛队伍,而且这次小组的对手实力都不弱。阿根廷、塞尔维亚、科特迪瓦,哪一支都够澳大利亚喝一壶的,要想小组出线压力非常的大。
对澳大利亚来说,这次跟中国队的热身赛,主要是为了找找感觉。在他们眼里,这个对手有点弱。可没想到,这个对手还能够给自己来个三板斧,这让澳大利亚主教练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
王之球道 第52章 再见青春
不止是主教练,澳大利亚球员的脸上也有点挂不住。这种感觉其实也很好理解,想想中国队打越南队时候的那种不爽,大概就懂了。
于是,场上澳大利亚队员的动作开始大了起来,比赛渐渐地超出了热身赛的范畴。裁判出了几张黄牌,也没有止住这种趋势。最后,还是上半场结束的哨音暂时给场上球员降了降温。
上半场的比赛情况还是比较清晰的。中国队以高制高的战术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更多的是依靠董卓的超强制空能力压制对方。在双塔配合的时段中,韩朋曾经创造了两次非常不错的机会,但都由于脚法不精而未能破门。
这场比赛本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试验战术,下半场开始后,殷铁生用蒋宁换下了双塔之一的韩朋,他需要尝试另外一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战术。
来自青岛的蒋宁身高仅有1.77米,这与大家印象中的山东大汉还是有一些出入的。他与韩朋的类型完全相反,高空能力不足,但速度和组织能力都强于韩朋。
在中超联赛中,蒋宁曾经上演过长途奔袭60米破门的好戏,有好事者之后将他称为“中国的梅西”。当然,这种“xx版梅西”已经被用得要吐血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蒋宁的能力和风格。
下半场,殷铁生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澳大利亚队比一比脚下的活儿。
出场之后,董卓发现,上半场一直跟他有着亲密接触的斯皮拉诺维奇被换了下去,不过董卓反正一样不认识。赛前教练组给大家开会的时候是介绍过对方的球员,可就像外国人分不清中国人一样,中国人也很难分得清老外,除非是那种出镜率比较高的球员。
虽然董卓不认识他们,可这事儿还真跟董卓有关系。上半场斯皮拉诺维奇跟董卓纠缠了半天,每次接触都是实打实的硬拼身体,经过这45分钟,斯皮拉诺维奇受伤了……
不是心理上受伤了,是身上真的伤了。
替换上来的是来自澳大利亚超级联赛俱乐部纽卡斯尔喷气的中场穆夏利克,澳大利亚队也由原来的3-5-2或者说是5-3-2阵型转换成了4-4-2,意图在进攻方面做点文章。
不过澳大利亚的文章还真不好做了。下半场开始后,中国队像换了一支队伍一般,瞬间转换了进攻风格。
减少长传冲吊,增加了一些中路渗透,前锋也开始频繁地跑出禁区接应。
边路进攻依然犀利,但不再选择下底传中,更多的是内切后寻求与中路的配合。
这样的转换让澳大利亚人措手不及,他们身高马大的队员在场上被中国队玩得团团转。大家惊喜地发现,中国队被骂了多年的“糙哥”技术,竟然在所谓的强队澳大利亚面前变成了优势。
澳大利亚也郁闷地发现,上半场头球威风八面的那个传说中的曼联球员,下半场玩起花活儿来也是有模有样的。
其实,董卓觉得自己技术还不行,只是因为他身处在欧洲顶级的联赛、顶级的俱乐部,他所参照的标准都是哪些人,那都是c罗、乔科尔、吉格斯这样的妖人,在他们面前,又有几个人敢称自己技术不错。
可回到国奥队,董卓已经是队内技术最好那批球员了,就算是与人称“中场艺术家”的陈滔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况且董卓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最近在训练中一直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水平提高得相当之快。
再退一步说,就算是没有技术,用他现在那已经略显变态的速度,照样可以把澳大利亚这帮傻大个压得死死的。
穿裆过人,油炸丸子,挑球过人……兴之所至,董卓还来了一个右脚绕到左脚左侧的花式传球,这是他在英国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畅快感。
这十几分钟的畅快感,也让董卓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前锋,进球是本职,但要站在更高点,所要做的不止是进球,还应该要有将所有的后卫都“踩”在脚下的勇气和能力。
球员们踢得起劲,观众们喊得也起劲。
现场观众兴奋了,他们从来没有看过中国球员有如此精彩的表演,即便是面对那些所谓的弱队。
现场先是零零星星响起了一些声音,最后慢慢汇聚成一个声音——“过一个!过一个!”
澳大利亚人听不懂这几万人到底在喊些什么,不过从场上球员的兴奋度来看,这个口号似乎效果还是不错的。
殷铁生看到这个场景,干脆直接再走马换将,把赵旭阳和陈滔一股脑儿地全都扔了上去,把崔朋和郑郅换了下来。
这两位生力军上去后,跟两位锋线球员一起,是彻底将澳大利亚的后防线搅了个底朝天。
现在澳大利亚的后防就像一根紧绷的弦,而中国队的这些球员在不停地去拨动这根弦,那么,弦终归是有被拨断的时候。
第65分钟,刚上场的陈滔面对澳大利亚的边后卫,使出了在中国球员当中很少见的踩单车。国内球员可能有时候也会踩,但最多来那么一下就过去了。
陈滔的踩单车更接近于巴西人的风格,球稳稳地留在两腿之间,双脚如穿花蝴蝶般从球上晃过,眼花缭乱的动作让对手根本不知道该防哪边的突破。
现场的球迷都快把嗓子喊哑了,在陈滔的身上,依稀看到了05年世青赛上那个单车少年的影子。
那真的是中国足球的黄金一代啊!
可是3年过去了,这一批黄金一代就这样“融入”了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中,不能说泯然众人,却也已惊艳不再。
陈滔,2002年还在体校踢球的他被沈阳队看中,顺利成为了职业球员。
2003年即成为球队主力。
2004年成为球队队长,当时的他才19岁,是中超所有球队中最年轻的队长。
当年年底入选阿里汉的中国国家队,短短两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从业余球员—职业球员—主力—队长—国家队的五级连跳。
2005年世青赛,和黄金一代一起攻城拔寨,在荷兰刮起了青春风暴。赛后,他和梅西一起入选那届世青赛的最佳阵容。
2006年土伦杯,获得赛事银球奖,也就是最佳运动员第二名。
就是这样一名球员,在2005年世青赛后就得到了欧洲多家俱乐部的青睐,但当时的沈阳俱乐部在转会费问题上绝不松口,其后多次留洋机会,也都因为俱乐部的阻挠而错过了。
有时候,一些事情,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更过分的是,因为留洋问题与俱乐部产生矛盾,正处于球员发展的黄金年龄的陈涛却遭到俱乐部停薪、停训、停赛的三停处理。
当年天赋爆棚的单车少年如今却正在往平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那个当年也还没有多远,离2005年世青赛仅仅过去了3年而已。
看着场上那个还在踩着单车但动作已经不再如当年那么优雅的少年身影,会有那么一瞬间,让人恍惚间梦回2005年的荷兰。
王之球道 第53章 归来仍是少年
陈滔启动了!
在连续的单车之后,陈滔突然启动,直接抹过了还在愣神的防守球员。在第二名球员补位上来之时,一个漂亮的马赛回旋躲过了对方的抢截。
这两个动作国内球员可能在平时训练中基本也能做出来,但在正式比赛中会使用的基本没有。如果再要说能将这两个动作衔接得这么行云流水而又实用的,国内当属陈滔一人,董卓也不行。
连过两人的陈滔已经将澳大利亚队整条后防线的重心都给吸引了过来。这时的陈滔已经深入到禁区右侧靠近底线的位置,看到有防守队员跟过来,他做出了一个沿底线往里抹的动作。
这一脚如果抹进去的话将会直接面对门将了,澳大利亚跟过来的防守队员不敢怠慢,赶紧上前准备拦截。
就在这时,陈滔适时将球传了出来。半年的蛰伏并没有让他变得不顾一切,反而更让他多了一份冷静。
这个球传得又急又快,方向竟然是往中路禁区外去的。朝着陈滔跑去的澳大利亚队员回头一看,那个位置正站着赵旭阳!
此时中路的中后卫正在被董卓和蒋宁牵扯着,在陈滔突破的时候,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但这个时候是己方禁区前沿出现了一个无人防守的中国队员接球,不管他的远射技术如何,这样的的机会实在是太危险了。
两人很有默契地一起往前冲去,把董卓和蒋宁留在了身后。因为他们知道,随着他们这条线的前移,中国队的两个前锋已经都处在了越位位置。
但他们都漏了一个人,那个冲向陈滔的防守球员根本就没时间跟着他们将防线前移!这一下,他就成为了防线上最靠后的那人。
赵旭阳还是继续做着他的打门动作,对身后一无所知的两名中卫继续朝着赵旭阳飞奔过来,准备舍身堵抢眼。
赵旭阳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的脚在触球的瞬间降低了力度,将射门的动作变成了搓球。
球轻飘飘地飞起,越过两名跑过来的中后卫头顶,旋转着向禁区内飞去,精准地找到了董卓。
两名中后卫第一时间举起手向裁判示意中国队越位了,而后方才转身去看情况如何了。
可他们没有等来裁判的哨音,却等到了现场球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进球了!
这个球喂得实在太舒服了,而且时机也掌握得很好。董卓用胸部将球卸下后,甚至都还有时间调整身体和瞄准球门。这样的球,董卓是绝对不会错过的。
澳大利亚的两名中后卫还在向主裁判申诉中国队的两名前锋刚才都是处在越位位置,可门将已经默默去门内捡球了。他刚才站的位置视野很清楚,早已看到他们造越位失败的原因。
这个进球的三名参与者全都是05年那支球队的一员。
三年前,他们有的意气风发,有的正处在青春期的迷茫。三年后,迷茫的人找到了自己的路,意气风发的却不知前路在何方。
但这个进球,又将他们重新联系在了一起,不论他们曾经是谁,不管他们现在在哪,这一刻,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年轻没有失败,前方风景正好。
……
他们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第79分钟,董卓得球后在禁区前面对澳大利亚三名后卫的包夹防守,董卓一个灵巧的转身直接就摆脱了三人。无奈之下,对方只能选择用手拉拽,在禁区外将董卓放倒。
一张黄牌的代价换回终结对手一个进球机会,澳大利亚队怎么看都是赚了。
可是这个位置的任意球!
陈滔上场之后,就成了队里当仁不让的任意球第一人,他的任意球技术,如果真的能够好好磨练一下,现在估计也已经能站在世界顶尖水平了吧。
陈滔站到了球前,双上叉腰,默默地看着澳大利亚高大的队员们排列人墙。看到人墙有点靠前,陈滔还示意主裁判去纠正一下。
高手出剑,需要调整呼吸,需要将剑摆到最合适的位置,需要将周围环境的一切都考虑好,最后,只为出手时刹那间的芳华!
一切就位,陈滔的耳里,已听不见四周的呐喊,陈滔的眼里,只剩下人墙、守门员和球门。
这是我在训练中练习过无数次的动作,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完成这个动作,将球送入球门!
助跑!起脚!
澳大利亚的人墙全力起跳,试图在皮球的运行轨迹上就拦下皮球。可陈滔这一脚的脚法控制得相当精准,球的抛物线刚好在到达人墙时达到最高点,刚刚擦着人墙飞了过去。
这个球的最高点实在是太低了,等门将看到足球的时候,球已完全越过了人墙。
在这个距离上,做什么都是徒劳的。门将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皮球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坠地后弹入球门。
任意球直接破门!
犹如在沸腾的油锅里滴进一滴水,整个体育场炸了。
他们在电视里见过贝克汉姆的贝氏弧线,见过罗伯特?卡洛斯的人间重炮,见过……可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在现场见到中国球员给出这么精彩的表演。
这个进球也直接宣布了比赛的结束。最后十分钟,双方均已无心恋战,2-0的比分维持到了终场。
这场比赛也让殷铁生对小组赛首场打新西兰稍微有了点谱。
崔朋虽然以多面手的身份出任左前卫,但几乎打遍中场所有位置的崔朋并不是一个边路好手,目前左前卫已经成为相对薄弱的位置。
外头对茅建青入围大名单的呼声倒是挺大的,可自己现在这身份,再去动这个队伍名单,可能不太合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