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他们有其它选择吗?”
雷吉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专心看着手里的《神曲》。
“对那些快要淹死在焦虑里的人,那些快要看不到希望的人,哪怕是一道微弱的光线也是极为可贵的。”
身处黑暗才能明白光明的可贵,置身绝望之中才会不顾一切地渴求希望。
没有那种东西人也能好好活下去。不靠投机取巧,不靠赌命一搏也能获得最终胜利。
这种轻佻的话是事不关己、置身安全环境之人才能享有的奢侈,以帝国为敌之人无法享有如此轻飘飘的奢侈。那些时刻做好献身觉悟,每天都抱着必死决心的人只能靠任何一种能想到做到的手段才勉勉强强能与帝国纠缠,堂堂正正、不用乱来——这种话完全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
“换做你在罗兰那个位置上,你会怎么做?”
“我会直接投降。”
斯洛斯直接岔开了话题。
“你觉得我会有那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同理心?要像他那样为别人而战,为进步而战,为未来而战什么的,实在是太累太烦人了。我是‘惰怠’,不是‘勤快’或‘自找麻烦’。”
“罗兰同样也不是你,不然他也不会走上那条路了。”
“敢于选择别人眼里望而生畏的不归路,勇气和气魄诚然可嘉,可勇气和气魄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
“他已经连续好几次化不可能为可能,对一个有良好创造奇迹记录的英雄,你的评语是不是应该斟酌一下?”
“就算他是英雄,上一次战争他也输给了我和格拉托尼,输给了那位大人。这一点同样不容否定。”
“过去的良好记录无法保证未来永不改变。”
“或许是如此。”
像是放弃继续辩论下去一般,斯洛斯摇了摇头,继续切割他的牛排。
“可一瞬间的奇迹,战术层面的闪光,终究不能动摇整体战略,更不可能撼动那位大人。”
“……”
一直在辩论中稳占上风的雷吉陷入了沉默。
结果优先于一切。
过程再怎么精彩耀眼,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终究只是惘然。
罗兰与志同道合之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同伴的生命,以自身献祭,其目的乃是打破帝国对未来的垄断,推翻皇帝对世界的绝对支配。
只要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创造再多奇迹,终究不过是华丽的烟火——于瞬间释放灿烂绚丽,之后便被黑暗虚无所吞没,什么也不留下。
这是必然的结果,三岁小孩都知道。
“但是罗兰他们似乎并不明白呐。”
用蘸着酱料的餐刀在餐盘里画着圆圈,斯洛斯朝窗外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6.不存在地区(十八)
成群的银灰色蝴蝶在空中飞舞。
那并非真正的蝴蝶。
蜉蝣型“军团”无人机。其被赋予的任务包括战场侦查和遮蔽干扰。作为个体,其性能其实并不算特别突出,几乎可说是聊胜于无的程度。可一旦与庞大的数量相结合,就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
无法逃脱的监控之网,同时也是不会让任何许可之外的讯息发送至外界的干扰大网。
这张网从地面一直延伸到五千公尺的高空,半径250公里内的一切都笼罩在高密度配置的监控网之下,任何动静皆不可能瞒过银色蝴蝶的耳目。在更高的两万公尺,巨大的预警型正俯瞰大地,冷漠的注视着蜉蝣型警戒圈之外半径三千公里内的动静。
预警型的定位既是情报通讯中心,也是战场指挥中心,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战场侦查能力。其主要任务是统合所有情报,加以整理分析后,经由战术演算网络选择出最合适的行动方案,传达至各单位执行。
预警型发现了一件有些微妙的事情。
有一个飘忽不定的雷达信号。
这个信号很微弱,似有似无,如果不是实时监测和对比,很容易错漏掉。
只是这样还不值得关注,飞鸟或飞行危险种的信号也会呈现类似的效果,如果每个都要在意,那就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资讯来处理。
真正让这个信号变得微妙的,是对比其行动轨迹,会发现其一直绕着蜉蝣型的警戒圈边沿行动,就像一个以圆圈边沿为轴线前进的波浪曲线,这种带有明显的侦察目的,同时又不会触发战术反击机制的举动当然会引起预警型的关注。
仅仅只是关注。
由于无法准确把握对方的目的和行动模式,预警型也不敢贸然在公国领土上采取过激反应,引发纠纷的同时暴露那些见光死的秘密。
标记之后予以关注,在当下采取这样的应对即可。
预警型采取了最合乎逻辑的处置,但它的演算回路无法知晓也不可能感受到,自己的对应完全在别人的算计之内。
——d线上的华尔兹。
罗兰是如此称呼此次作战的。
d线,也就是所谓的“死线(death-line)”,指的是蜉蝣型所掌握的警戒圈内圈,任何没有事先登记的目标侵入内圈都会引发防御系统的反击,直到目标被摧毁,或是保护对象被炸成一团火球。
绝不可以逾越的线,一旦越过就会死的线,这就是d线。
没人知道这条线到底在哪里。
要掌握警戒圈外沿很容易,掌握蜉蝣型性能参数和蜉蝣型的分布范围就能计算出大概范围,但d线不一样,只要触动一次就会引发灾难性后果。不是对方进入临战态势,消灭所有进入警戒圈的可疑目标,便是当机立断启动自爆装置,湮灭一切证据。
在偏执狂一般彻底的保密措施面前,通过试探引发虚警来测量出d线的位置是不可能的,最起码以非帝国阵营当前的技术水平是做不到的。
“所以只能以毒攻毒。”
罗兰在作战会议上如是说到,与此同时将视线投向了马赛。
用帝国的技术去突破帝国的技术。
从逻辑上讲,这确实是唯一的选择,虽然技术细节上还有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战术制定也要反复斟酌和检讨,大方向却无可挑剔。
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神也好,魔也好,只要能入手,只要有一点可能性就不能放弃。一个看上去很好很可行的方案就没有被放过的理由了。
“技术上可以挂保证,这玩意儿安装有最新型的隐形系统,可以折射可见光和电磁波,只要控制好飞行速度和轨迹,不要引起过强的气压、气流变化,综合显示界面上只会显现一个若有若无的电波信号。对方只能观测弱反射信号记录移动轨迹,无法进行实时监控,更不要说精确定位。”
从共和国赶来的技术员如是说到。
除了蜉蝣型,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威胁是预警型。其每天有至少二十个小时悬浮在两万至三万公尺的高空,一边俯瞰大地,一边操控包括蜉蝣型在内的大量“军团”。小股部队利用隐形进行渗透的战术或许能欺瞒浮游型一时,可很难瞒住高空待机的预警型,一旦被发现就等于前功尽弃。
因为有这一层限制,所以要投入此次任务的部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数量越少越好;隐形能力越强越好;速度不能太慢,不然发生万一时逃不掉;速度不能太快,不然高速移动产生的气流气压变化也会被捕捉到;操作不能太粗暴,不然容易出状况;操作不能太谨慎,不然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任谁看见这份清单都会发自内心的问候罗列条件之人的女性亲属,这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压根是不打算让人接任务。
能实现这种要求的装备也好,能满足以上要求的操作者也好,共这世界上根本没有。
没有装备也没有人,这是要让空气去执行任务?
非也。
能执行这项任务的装备和人员确实存在。
经由帝国顶尖技术团队一手打造,融入了大量尚未普及的最尖端军工技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载人无人机——沙拉曼达ii及其操控者马赛。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们更适合这项任务的了。
——战术验算网络无二类以上警讯。
——了解,请继续保持现有移动频率,三分钟后进行一次较深入的试探。
——警告,此行为很有可能强化预警型的关注等级,不排除对方提高警备等级,扩大内层警戒圈,增加与本机接触的概率。建议取消该战术行为。
——驳回,不更深入试探,无法增加情报精度。
——了解。
人工智能没有起伏的声音消失,马赛忍不住在心中微微吐出一口气。
为了加深与机体的同步,以便提升机体的控制精度,马赛不但服用了能稳定精神、降低情感波动的药物,还使用了控制系术式减轻精神疲劳,强化思考验算速度。现在他正处于明镜止水的状态,情感波动趋于停止,但叹息并不会因此就彻底消失。
对于此次作战,马赛是有所保留的。
不是胆小、过度谨慎之类的原因,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蜷缩在帝国阴影里的少年了。
之所以会产生疑虑,纯粹是基于理性思考和辩证思维。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6.不存在地区 (十九)
帝国式思维乃是一种合理性至上的绝对理性主义。
外人常常会批判这种最大限度排除感性要素的思维模式冷酷无情,过于非人。可真正面对利益分配、政治角力、战争胜负之类的事情时,大家的表现都很实际。阿尔比昂人以现实到可怕而闻名,塞雷斯八面玲珑,拉普兰长袖善舞,公国干脆就不在乎吃相了。
人们或许无法从情感上接受帝国式思考方式,但没有谁能够否定其理论上的一贯正确性和解决问题时的有效性。
马赛正是如此。
虽然已经决定和帝国分道扬镳,可一旦遇到问题,他还是习惯压抑并腾空情绪,以接近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和自身。
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审视这个计划,恐怕除了“疯狂”、“赌徒”、“脑袋发热”,恐怕想不出别的形容词。
马赛对军事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对战略战术问题,他提出的见解也只能说具备一定程度的常识,谈不上深入钻研,精辟入理的见解更是鲜有。不过他很清楚“系统”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帝国的教育系统从孩童时代就对各层级公民灌输等级意识和集体主义。“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集体的力量可以劈山填海。”、“等级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没有秩序,没有上下,社会与国家只会崩溃。”——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成长的马赛,很清楚“系统”对“个体”有着何等巨大的优势。
将这种认知套用到军事上,那就是“体系”与“单个武器系统”之间的对抗。
人们在谈论军事话题时,很喜欢把两件武器拿出来对比,通过比较基本性能参数来评价武器之间的优劣。这种横向对比简单易懂,就算非专业甚至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的普通人也能够轻松愉快地评头论足一番。可如果真正的军事专家用这种办法来对比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那就不是贻笑大方,而是会被直接拖出去踩死。
军事本身就是一门极为严谨的科学,技术越是进步,装备、编制、后勤也越是膨胀、复杂化。古代那种靠武将个人的勇武和一两个军师的灵光一闪获得某一场决定性战役,一举扭转整个战略态势的事迹,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注定不可能再现。如今的对抗乃至战争,其本质是体系之间的对抗。即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之间的对抗,军队多兵种合成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单一的武器优劣对比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多也就显现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对抗,连队一级就是上限,根本不可能影响整个战役,更不要说整体战略。
这场战斗也是一样的。
吾等为数众多,故名“军团”。
这是“军团”名字的来源,其庞大的数量可谓是最大的武器,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或者说少有人意识到,其建立在庞大数量之上能适应各种复杂作战环境,足以应对任何敌人与谋略的完整作战体系是一件同样威胁十足的优势。
除了极少数特殊个体,群体作战一直是“军团”基本战略。侦察兵、突击兵、炮兵、空军、战略打击部队、后勤支援保障部队……诸兵种一应俱全。配合庞大的基数、不知疲倦不畏死亡的特性,碾压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在话下。
眼前观测到负责警戒、护卫的“军团”就包括预警型、蜉蝣型、空战型、侦查型等四种,d线内侧的警备必定更加严密,完全有可能配置包括猎杀型在内的特殊规格机体。按照最糟的设想,亲卫队战斗力最强的成员也有可能承担护卫及湮灭证据的工作。单从战斗力来看,其实际战斗能力足可与数万至十几万不等的“军团”匹敌。
相对的,“自由军团”投入的战力只有一架“沙拉曼达ii”和十几名精锐战力,将后勤保障人员也全算进去,满打满算亦不过三百余人。数量、体系的完整性、支援保障能力、综合战斗力——不管比那一项,落差都是大到令人绝望的程度。
一般来讲,遇上这么大的落差,人们的反应不会是“能打赢吗”,而是“还有必要打吗?”
答案是“当然要”。
无路可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罗兰没有说“极大的战略意义”到底是什么,基于保密原则,大家也没有问。不过从当时罗兰郑重的表情来看,那绝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心血来潮。
那是有着重大到不能对在场任何一人提及哪怕一个字的重要内容。
不知内容,也没有保障,所有人就要为此拼命。
可会议上却没有人对此质疑或抱怨。
为什么?
这就是觉悟吗?还是尊严吗?
正当马赛思考之际,人工智能传来了凶讯。
——警告。有不稳定的电磁信号快速移动,根据移动轨迹,推测目标为本机。
——能够确定敌机型号和数量吗?
——初步认定对方为单机行动,受电磁干扰和反射信号不稳定影响,无法确定机型。
——有候补选项吗?
切换至临战状态的思绪依旧淡然,在询问的时候,马赛已经罗列出几个可能。
每一个候补都是麻烦,每一个都糟糕透顶。
人工智能给出的答案不是最糟的那一个,但绝对是最麻烦最难缠的一个。
——比对数据库,对方为沙拉曼达iii的可能性高达83%。
########
“初步对照电磁信号参数,推断敌机为‘沙拉曼达ii’的可能性为96%。”
“真是因缘际会,从吕德斯起始的孽缘,居然一直延续纠缠至今。我想马赛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吧。”
“问题意义不明,无法回答。”
“不必在意,继续原本的任务,搜索及毁灭。”
“了解。”
紧盯着荧幕上断断续续的信号标的,马赫扬起了嘴角。
会在远离帝国本土的极北之地撞见改变命运之人,这是神明的馈赠,还是命运的眷顾,能让他得到做个了断的机会?
算了。
不管哪一种都无所谓。
战胜并一雪前耻;
战败且殒命于此;
不是敌死。
便是我亡。
“通知战术演算网络,启动应对方案233号。”
“遵命。”
应对案233号,以不影响保密和押运任务为前提,赋予沙拉曼达iii指挥部三级现场调度权限,集中协调现场战力消灭可疑目标。
眨眼间,两千台蜉蝣型和一个小队的空战型纳入马赫的麾下,机械亡灵们一边发出临终呢喃,一边紧追着沙拉曼达iii的脚步涌向雷达界面中忽隐忽现的微弱光点。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6不存在地区(二十)
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摧毁。
这是一切战术的基本,不管是热衷搞弯弯绕绕的谋略家,还是满脑子“猪突猛进”、“见敌必杀”的马鹿,其战术模式不管是简是繁,都会遵守上述三条原则。
战术兵器的设计及运用同样也是围绕这三条原则展开的。
为了能抢先一步发现对手,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侦察观瞄设备;为了能抢先敌人发动攻击或逃离前发动攻击,于是有了火控设备的持续进步;为了能在对方反击之前摧毁对手,于是不断强化武器的射程、杀伤力、命中精度;
以上种种算是比较直观的三原则衍生进化路线,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错综复杂的分枝技术路线存在。
比方说:隐形技术。
所谓隐形,从军事科学角度来讲,称之为迷彩技术发展其实更标准、贴切一些。
遮蔽光学、声学、电磁、红外热源、地面震动等各种观测手段,缩短敌方观测设备对己方目标的发现距离——这是隐形技术的。隐形战斗机的外形设计、特殊蒙皮和涂料;潜艇外壳敷设的消声瓦、螺旋桨的特殊加工;特种部队和间谍使用的高仿真立体投影设备、能遮蔽热感应和电磁信号的特殊织物;这些装备的设计目标并不是“敌人无法发现”,而是“尽可能缩短可观测的距离,减少对手的反应时间,借此在敌军发现和攻击之前抢先发动攻击,一击毙命。”
安装在沙拉曼达系列上的隐形系统在基本思路上和传统技术路线大体一样,但因为在预算和新技术投入上的“无限制”,使得该系列机型的战术表现极度接近“隐形”一词最初的原意——无法发现、无法观测。任何与该系列机型交战并存活下来的对手都会对无声无息靠近的致命威胁有极为深刻的记忆,有时候这些恐怖的记忆甚至会陪伴他们度过余生。
万象迷彩——这是沙拉曼达系列标配的隐形系统,电磁、红外、热成像、声波等所有侦测手段都难以对其侦测和定位。很多时候直到被高周波锁链剑一刀两断,目标都不知道死神已经近在咫尺。
以当前技术水平,要想侦测、定位沙拉曼达系列,方法只有一种。
用数量碾压,也就是人海战术。
万象迷彩的隐形原理不是传统的吸收各种电磁、热源、声学信号,使其成为观测的黑洞,其采用的乃是折射技术,使可见光、电磁波等等反射向无法进行接受信号的方向,进而使机体成为观测上的盲点。
实战证明这种隐形技术的效果比传统方法要好得多,传统的反隐形雷达、光学雷达等等都无法发现。可适才预警型却能发现沙拉曼达ii的微弱信号,其原因乃是因为沙拉曼达ii在密布蜉蝣型的区域活动,数量众多的蜉蝣型时刻在全方位释放不同频段的电磁波,经由万象迷彩折射的电磁波会被其它机体接收到,通过对比接受到的频道、强度、时间,经过计算后可以获得一个若隐若现的电磁信号标的,对其移动路径进行记录。
折射后的电磁脉冲信号会发生改变,所以比对数据不但量大而且杂乱,比对和计算需要花掉不少时间,以预警型的处理能力也难以实现实时监控,标的出来的信号总会出现延迟,实际上只能确认其存在和移动路线,并不能准确定位,攻击也就无从谈及。
应对解决之道倒也简单。
压缩对信号标的的包围圈,逐步提升包围圈内的蜉蝣型密度,将资料转由区域战术演算网络处理,提升计算速度和情报的时效性、精确性。
“军团”正在执行这一战术。
半小时前天空还碧蓝如洗,此刻光学传感器只能捕捉到铅灰色的穹顶。
那不是下雪前的云团。
是蜉蝣型。
蜉蝣型具有散射和扰乱电磁波的机能,大量聚集时就会形成类似金属干扰云的效果,如果密度够高,连阳光都能遮蔽。帝国的研究团队一度还探讨过使用大量蜉蝣型遮蔽敌国的产粮区天空,用光照不足使得气温下降,使得该地区农作物全部冻死、枯死,以此引发饥荒。后因为效率不如直接使用大规模术式而作罢。
眼下聚集过来的蜉蝣型不是为了遮蔽阳光,乃是为了缩小包围网,提升定位精度和速度,为真正要动手的那些家伙提供情报。
——沙拉曼达iii吗?
平静的思绪中洋溢着焦躁的气味,药物和术式也无法平抑马赛内心的波动。
同样是沙拉曼达系列,ii型和iii型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只差一个数字而已。整个系列到ii型为止,实际上应该视为技术验证机,也就是先用堆积木的方式把各种技术思路组合在一起,试试看整个方案是否可行。经过试验和论证,确立项目的可行性之后,便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原型机阶段,也就是iii型所代表的阶段。
通过技术验证机获得的各种数据与经验教训,与军方的需求及实际生产需要相互结合,为最终量产做准备而生产的机体,这就是原型机。
作为原型机被生产出来的iii型在技术上不但更为成熟,整合度也更高,技术验证机阶段展现出来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性能表现自然要好得多。具体到ii型和iii型上,几乎可以称之为飞跃。
和需要搭乘员的ii型不同,iii型不需要搭乘员这一“累赘”。
马赛不知道帝国的研究员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是人工智能的编写获得了突破,还是用了别的什么新技术。他只知道从之前波恩一役中iii型的表现来看,其战斗中的机动能力和加速性能,绝不是有人搭乘机体可以拥有的。哪怕是像ii型那样完备的抗过载措施,如果重现iii型当时的动作,在最初的一分钟里,搭乘员就会如同放进离心分离机的水果,当场就成了一团黏黏糊糊的东西,之后即使还能战斗,战斗力也会打折扣。
1...639640641642643...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