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娇娇得意的晃着小辫子,撒娇道,“哎呀,刚才娘扯的我头皮疼,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办法了。”
“噗嗤!”
众人忍不住都被她这无赖模样逗笑了,冯氏哭笑不得的点了闺女的脑门儿,恼道,“你再装样儿,我就真收拾你了。”
“哎呀,俺家娇娇聪明着呢,别总吓唬孩子。”
董氏赶紧把孙女抱进怀里,亲手喂孙女吃蛋羹,笑着哄道,“娇娇,有什么好主意,快跟奶奶说。”
娇娇同无奈的老娘做个鬼脸,也没再拿乔,说道,“学堂里学的东西,不过是简单的算学和蒙书,又不是什么深奥艰涩的四经五书,那些马上毕业的学童里,挑拣几个学的好的,聘做先生教授新学童,不就成了。”
众人听得怔愣,转而却是立刻欢喜起来。
“可不是嘛,林旺他们几个学的很好,就让他们带新学童,这肯定成。”
“是啊,还有那个赵三生,听说也是厉害的。”
林护几个更是鼓掌叫好,嚷道,“太好了,爷爷,多留几个做先生,我们就不用站讲台了。您不知道,一想起还要教别人写一加一等于二,我就头疼。”
结果,他刚说完,后脑勺就被老爹拍了一记,“你才学了几日,就嫌弃入门的学童愚笨了!”
林护赶紧缩了脖子,嘿嘿傻笑,蒙混过关。
老爷子也是脸上重新有了神采,手里的烟袋锅敲了敲,眼见儿孙们都是安静下来,就道,“娇娇这办法好,过几日大考,大山多用心看看,哪几个孩子不错,只要他们愿意,就留下来做先生。”
“哦,太好了,爷爷威武!”
林护几个立刻欢呼起来,就是一向性子安静的林安脸上都带了笑。毕竟不要做先生,他就有更多时间看书了。
可惜,老爷子下一句话却是把他们刚要放飞的心,立刻扯了回来。
“你们四叔得了姚先生的指点,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以后学堂那边,虽然不用你们做先生,但你们要轮流过去打理坐镇。下午时候,就跟着你们四叔另外开一个小学堂,明年若是机会合适,就送你们去考童生。”
“啊,爷爷!”林护哀嚎,他其实是兄弟里最聪明的一个,但性子跳脱,比林平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打算辞了先生的差事,就可以撒欢儿的玩一段,甚至已经计划好了,要去寻高大叔一起上山打猎,结果,先生是不用做了,又重新变成了学生…
林大山瞪了儿子一眼,见他老实缩了头,这才起身应道,“爹,您放心,我一定好好教导小子们。”
老爷子点头,“一个班按照三十人算,这次咱们村里,加上赵家屯三十,小王村和三里河各二十,差不多也有一百个孩子。这么算来,再加五十个孩子,正好五个班级。但求上门的孩子不能全收,总要想个法子筛选一下,择优入学。”
“那就考试吧,”林大山赞同,“先前定下的孩子,不能言而无信,后来要入学的就一起招来考考,这样,也让人心服口服。”
娇娇想起她的两个小伙伴,就道,“金木水火土和春花秋月她们,也该单独开个班,毕竟他们进度不同。金木水火土那些小子,也从毕业的人里选先生,但春花秋月她们,就让大梅和红英教吧,她俩的功课我看过,也能担的起来。”
冯氏不算聪明,但闺女是从她肚子里爬出去的,她最是清楚了解,于是就毫不留情的戳穿了闺女的小心思,“你是想让大梅和红英赚点儿束脩吧?那也要看看是什么事啊,大梅那丫头还好,稳重上进。红英可不成,她做了先生,怕是要教出一堆淘气丫头。”
董氏也是笑道,“确实,红英太淘气了,大梅不错。”
林大山摸摸小侄女的头,应道,“大梅自己确实教不过来那么多人,还是再选一个吧。”
“那就后院儿的翠丫儿!”
冯氏听得翻白眼,笑骂道,“这丫头比红英也好不到哪里去!”
“哎呀,那也是好很多啊。就翠丫儿吧,她和大梅教的不好,不是还有我嘛,我可以帮忙!”
娇娇是护短的实力派,坚决挺小姐妹到底,家里人没有办法,都是笑起来。左右春花秋月她们将来也不用出去谋生,不过是在家里或者铺子里帮忙,先生差一点儿,也不算什么。退一万步说,不是还有娇娇这个鬼精灵帮忙兜底儿吗。
“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吧。考试再招五十个学童,至于考什么,娇娇主意多,帮你四叔想想。至于毕业小子们的腰牌和证书,大山赶紧准备起来。”
老爷子拍板儿把事情定了下来,众人都是齐齐应声。
第二日,再有人上门给孩子求前程,林家就把消息放了出去。
结果,十里八乡立刻就轰动了。
无论是已经上门求过的,还是预备去的,或者犹豫不觉的人,都是欢喜起来。
这样,虽然不及赵家屯那几村,有现成的名额,但起码还是给孩子们挣来了一个机会。
若是要嫉妒,那也要怪他们住得远,平日同林家没有太多瓜葛,自然也没累积什么情分。
林家能多收五十个孩子,供给吃喝,读书识字,实在已经很大方仁义了。
于是,所有家里有适龄孩子的,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等林家公布了日期,就带着孩子去碰碰运气。
而赵家屯,小王村和三里河的乡亲们,则是越发感激林家,毕竟谁家的孩儿也不敢保证说就聪明伶俐的胜过别人家的。若是考试,兴许考不进多少。但就因为林家重情义,他们的孩子即便愚笨一点儿,也得了这样一个学本事的机会。
不论众人如何心思,日子又过了三五日。
林大山坐车去石场的时候,陪着姚先生闲话儿,就把这事说了,姚家父子听得新鲜,也好奇林家这样的农门小户,怎么能供给这么多学童读书。
要知道,即便是世家大族的族学也不过几十孩童而已。
林大山倒也不算愚笨,当时就找到了岳父,说起要接姚先生父子下山走一趟。
周老爹这些日子,眼见姚先生父子教导林大山确实尽心,心里感激,自然不会拒绝。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53章 想当然
于是,京华堂第一批学童毕业的日子,一早晨,太阳不等升起,林家的马车就到了石场的门前,悄无声息的接走了姚家父子…
对于父母来说,没什么比孩儿的前程更重要。特别是农人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落地摔八瓣,这份辛苦简直说不出。但凡有一点儿可能,谁不盼着儿子能出人头地,甚至不必大富大贵,只要不是被锄头磨得满手老茧,不被太阳晒得后背掉层皮就好。
如今,一百多孩子,在京华堂里学了一年,终于到了学成的日子,终于可以养家糊口,帮忙挑起家里生计了。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日子啊,别说孩子爹娘了,就是七大姑八大姨,都忍不住跑来一起凑个热闹啊。
甚至有些打算过几日考进来的学童,也被爹娘带着,提前过来看个究竟。
京华堂外,不等开门,已经是人山人海。
林大山站在门口同胡天明交代几句,鉴于今日人多,都放进学堂怕是有碍孩子们考试,所以,只放学童和两个家人进门,其余都要拦在门外。
胡天明应下,扫了屋子里陌生的姚先生父子一眼,把他们的样貌记在心里,这才匆匆下去安排。
姚老先生父子,这会儿正翻阅着林大山准备的试题,满脸的好奇和疑惑。
姚长鸣忍耐不住,见林大山恭敬垂手站在一边,就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大山,你这学堂里,教授的都是什么?怎么考试要考这些杂事?”
他手下正好拿着今日的文字题,拟定一个农人要买十亩田,契税多少,田价几何,要求学生写一张完整的契书。不但如此,另一题目是要求学生拟定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给家中父母写封平安信。甚至还有一题是两家邻居因为琐事打官司,学生要替其中一家书写状纸。
至于算学试题,林大山干脆就把家里的账册去了封面,抱了五十本出来,打算直接发下去,限定时间让学生们核对。
这些在林家和农人们看来,是再实用不过的本事了。但放在姚长鸣眼里,简直是误人子弟。读书习字,是为了明理,为了科考做官,为国为民。
林家这般,他就有些看不过眼,于是脸色也算不得好。
林大山想起城里那些先生和同窗,初始知道京华堂教授这些杂学的时候,也曾冷嘲热讽,好在后来学童们勤工俭学,算是让那些人见识了杂学的好处,这才慢慢少有说起。
如今,姚先生这样的大儒,居然也是如此。怪不得娇娇常说,大越要开启民智,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
他心里如此感慨,脸上却是不肯露出半分,低头仔细解释道,“先生,我们北茅县这里田地不多,春日暖的晚,秋日下霜早,家家户户耕种一年,若是有七成收获,就已经很不错了。若是赶上颗粒无收的时候,一家人就要饿肚子半年有余。这样的情形,孩子们能够平安长大,就算很幸运了。至于读书识字,一百个孩子,也不见得有机会能送去私塾一个。就是读了私塾,能够一路考童生,秀才甚至举人,更是凤毛麟角。
我家老父亲见十里八乡的孩童,去市集卖鸡蛋都算不明白那么几文钱,就起意建了这个学堂。不盼着孩童们读圣贤书,研究经义,只想他们能写会算,以后能够替家人写信,涉及契约不被瞒骗,或者遇到不公之事,对簿公堂能够说明原委。若是家中支持做个小买卖,能够算明白进出银钱。如此而已,再无所求。
这般,孩童们将来可能不会成为大越栋梁,科考为官,但起码能写会算,明事懂礼,也足以养家糊口。
至于,有些孩童若是当真有天分,我们家中会继续再开设升学班,由学生继续教授,尝试科考。”
姚老先生同姚长鸣听得脸色从微恼转向羞愧,一时想要说什么,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有时候,人就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自以为站在制高点,可以批判一切,却突然发现,原来是他们太过想当然,只会夸夸其谈,忘记设身处地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林家的学堂就是如此,他们来自京都永隆,偌大的都城,几乎家家户户的孩童都在读书,都在准备科考。这让他们固化的脑子里,想当然的就以为,全天下的孩童也都要以科考为目的而读书。却忘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不用担心温饱,贫寒人家,能够养家糊口才是第一要务。
林家能够想到这一层,供给一百多孩童学习写算一年,就是为他们谋生多添了一份力量。务实,无私,又把世情看的通透,实在难得。
“唉,”姚老先生长叹一声,起身对着林大山一揖到底,“大山,方才是我们误会你了。你们林家,可敬之极!”
姚长鸣也是跟着行礼,同样道,“当真是我们太过想当然了。”
“哎呀,先生,使不得。”
林大山赶紧手忙脚乱把两人扶起,劝慰道,“先生们来自学风极盛的永隆,不熟识我们这里的民情也是应该。以后先生若是不嫌弃,还请多来我们学堂坐坐,若是学生有错处,还望先生不吝指教。”
姚老先生点头,应道,“即使你不说,我以后也要常来。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吾师。今日若是不来,我怕是到闭眼一日还不明白,凡事易地而处,因材施教或者因境施为的道理。”
“先生言重了。”
知错就改,虚心受教,姚先生父子如此,也让林大山分外敬佩,方才心里那点儿不舒坦也就烟消云散了。
正这样的时候,娇娇在门外脆生生问道,“四叔,时辰到了,可以开考了。”
“好,这就来。”
林大山又同两位先生行礼,这才抱了试题和账册出去。
这般,书桌上就露出了《弟子规》和《三字经》两本书,姚老先生捡起来看了看,眼底的愧色更浓,扬起对儿子说道,“家中遭逢大变,我曾在夜不能寐的时候反省,不觉咱们姚家有何错处,所以也曾怨天尤人。但今日这小小的学堂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许我们平日自认为虚怀若谷,实际还是添了五分傲气。这份傲气遮了眼,很多事情未必就如同我们想的那般模样。
坐在云端,又怎么能明白众生的苦楚。跌落云端,融于俗世,对于我们姚家来说,也许是件好事。”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54章 毕业考
姚长鸣低头受教,也是好奇这两本书,于是道,“父亲,大山这里的启蒙书,我也从未见过,打算多问几句。”
“问吧,”姚老先生重新展开了手里的,微微一笑,“但是这‘问’字,是不耻下问,不是垂询。达者为师!”
“是,父亲。”
“若是有机会,我甚至想随着新学童一起读书。”
“那我随父亲一起。”
不说这父子俩如何商量,只说所有学童,除了金木水火土等小子和春花秋月等丫头,这会儿都同晨练时候一般,列队站在教舍门前。
林大山示意林护几个上前,他们手里都捧了一个蒙着红绸子的托盘,盘子里是一百个婴儿巴掌大小的木牌,外加厚厚四叠证书。木牌是东山上的松木砍下,整治好之后,又分割雕刻而成,正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是一个大写的一字,下边是名字。背面则是一副雪压青松图,线条简单,构图也不算如何精巧,但难能可贵的是,冷眼一看,会让人忽略这图的粗糙,却轻易体会到青松的坚韧不屈。
而那几叠证书,却是用细细的稻草丝编制了一样的外壳子,里面用绸缎黏贴了四角,四角里又包裹了一张厚纸,纸上是林大山亲笔所书,对每个学生的表扬、鼓励和期待。右下角是京华堂的印章,加上林大山这个山长的亲笔签名。
这会儿,太阳刚刚升到一人多高,正是温暖又明亮的时候,照在证书上越发金黄耀眼。而并列排布的腰牌,越发肃穆又庄严。
无论是学童,还是他们的父母亲人,这一刻都安静下来。
这证书和腰牌加一起也没有二两重,却是孩童们起早爬半夜练武读书,掰得手指跟鸡爪一样学算术,所有一切辛苦得来的成果。代表了他们一年的成果,也代表了学堂对他们的承认,更代表了他们从此有了养家糊口的本事。
“咳咳!”林大山干咳两声,打断众人的臆想,开口道,“去年三月,一百学童入我京华堂,刻苦习学一年,如今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证书和腰牌都准备好了,就看你们有没有本事拿到手。还是老规矩,考试不合格,退出学堂,不但没有证书和腰牌,以后也不得以京华堂弟子的名义在外行走。”
众人都是听得抽气,下意识往自家孩儿那里望去,生怕他们就是不合格的一员。
但学童们却是各个抬头挺胸,学堂里每月一考,不敢说人人都像赵三生和林旺他们那样变态,起码也都被先生夸赞过。只要先生今日不是特意为难,他们都能顺利毕业。
当然,还是要努力考个好成绩,让家里人看看他们的本事。
林大山见此就大手一挥,“学号单数先考第一场,双数稍后考第二场。”
“是,山长。”
学童们高声应了,拎了自己的书包,迅速冲进教室,坐在他们平日熟悉的桌椅上。
林护和林礼林安几个,也是随后走进自己的教室。金木水火土五组小子,外加春花秋月等丫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帮忙检查所有学童的书桌和书包,外加笔墨纸砚,是不是有夹带小抄。另一部分则帮忙维护院里院外的秩序,保证考场内肃静。
很快,铜钟被敲响,考试开始了。
契书,书信和状纸,每份是一刻钟,由先生念诵一遍之后就不再重复,学童们要根据他们当时记下的内容,组词造句,行文成章。
待得考完,账册又迅速发了下去,同样是一刻钟为限,算得又快又准确,自然是成绩越好。
场内考试紧张,场外的孩子爹娘们也是提心吊胆,替孩子们捏一把汗。
时间好似过得很慢,但又很快,待得孩子们考完,冲出考场,各个都被爹娘抓在手里,问个不停,“怎么样啊,二蛋,你可是都写上了?”
“写上了,都对,没有错字。”
孩子答得满不在乎,惹得老娘心急,下手就要掐,又舍不得,“这笨孩子,写对了就能考好啊。”
“当然了,账册也算对了。”
老娘无法,只能扯了儿子在身边,替他挡去春日里还是微微有些凉的北风。
没有半个时辰,双号的学童也考完了。
林大山平日批改考卷也是熟手了,第二场考试不等结束,第一场的成绩已经出来了。
待得继续批改第二场考卷的时候,姚家父子就在一旁琢磨考卷。
孩子们到底才读书识字一年,比不得经年老吏写文书写的好。但书信里少了很多知乎者也,却通俗易懂,极富情感。契书里标明买卖双方,价格年份,很是清楚明白。状纸更是出彩,前因后果,起承转和,甚至还添了陈情之词,让人忍不住看了就偏心三分。
最最让他们惊奇的是,学童们核对账册用了一种古怪的符号,弯弯曲曲,写的密密麻麻,排列组合一番,就把厚厚的账册核对完了。实在是…神奇!
父子俩对视一眼,彼此眼底浓浓的好奇和惊讶。
原本以为那两本没见过的蒙书,就已经很出乎意料了,没想到这算学才是奇中之奇。
两人想问询几句,但眼见林大山运笔如飞,在登录学童们的成绩和名次,就勉强把这些疑问压在了心底。
屋外,众人翘脚盼着,差点儿把脖子都抻长了。
林老爷子同里正和几个族老,陪着小王村,三里河的里正,还有赵三爷和他们赵家屯的里正,坐在丫头小子们搬来的长条凳上,一边说着闲话儿,也是一边的等待。
他们面前还有方桌儿,桌上放了热茶和点心,但显见里正和族老们也是惦记,茶水喝了,点心根本没人动。
红英和翠丫儿、大梅都是单号,早早考完了,娇娇扯了她们在一旁说闲话儿,低声道,“昨日我听四叔说,学堂里缺先生呢。春花秋月她们又不好用男先生,所以,要从女孩子里选两个做先生,每月给束脩呢。我同四叔求了情,你们三个里谁考的好,挑前两个做先生。”
“呀,做先生,我可不成!”
红英毛躁的第一个嚷了起来,小手挥着,好似马上就要她上讲台一般。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55章 各自心思
大梅眼疾手快捂了她的嘴,小声埋怨道,“你嚷什么,成绩还没出来呢。真让你做先生,你再同山长推掉不就行了。”
翠丫也是眨巴着大眼睛,点头道,“是啊,我也害怕,我学得不好,教别人怕是要教坏了。”
“不怕,还有我呢,我可以先教你们,你们再教学生就行了。”
娇娇给小姐妹们打气,果然听了这话,翠丫儿露了笑脸,犹豫道,“那还成,能试试。”
只有大梅从始至终没有推辞一句,眼神落在娇娇身上,满满都是感激。
她们四个玩伴中,娇娇最聪明,但她的年纪却是最大。尤其是最近几月,被老娘逼着做绣活儿,给家里多添进项,她就明白,有些事不靠自己争取,家里是不会为她一个姑娘打算的。即便是父母,也会偏心。
若是做了先生,她还能在学堂里一年,多读书识字,束脩也是她以后的嫁妆,甚至是…的资本。
她心里明白,娇娇这个提议,就是为了她!
想起平日偶尔在家里受了委屈,她对娇娇隐约的嫉妒,这让她愧疚的差点儿红了眼眶…
几个小丫头偷偷闲话儿,旁人也不安静。几个妇人从儿子那里问不出什么,就聚在一起低声说笑,“大伯一家一向大方,过年时候的大考,考到前几名的都给了厚赏。这次是毕业,不知道还会有什么安排。”
这是有些贪心短视的妇人,说出的也是大半人的心思。
但也有聪明又知道感恩的,赶紧道,“孩子们这一年可是不少出息,比起原来皮猴子一样,如今又懂礼,又能写会算,身子也壮实很多。咱们真该多感谢林家,以后孩子们有本事养家了,可是不能忘了林家的这份大恩。”
先前说话的妇人到底也不笨,忍着脸红,笑道,“正是这么个理儿呢,我一时高兴都忘了。还是怪大伯太大方,给的奖励太好,让我做梦都惦记。”
众人被逗得笑起来,纷纷应道,“可不是,咱们没有福气,若是赶上小子们这个年纪,咱们也来学写算。说不定还拿个第一呢!”
倒是男人们的想法还靠谱一点儿,小王村的里正试探着问询老爷子,“林大叔,这些小子们学了本事,总要找些差事帮着养家糊口。您说,他们做些什么活计好呢?我们平日总在村里转悠,不如您老见多识广,帮小子们指条明路。”
这话说的客气,也是真心实意敬着老爷子,林家村的里正和几个族老都是听得心里熨帖,觉得林家一起供给外村娃子们读书还算不错,起码不是养出一群白眼狼儿。
里正就笑道,“我这里也琢磨呢,原本还想着这些小子淘气,怕学不好,如今一转眼,小鸟就要飞出去了,真是快啊。”
林老爷子也是点头,这事家里也早就商量过了,他也不为难,开口就道,“考在前几名的孩子,大山有安排。至于之后的孩子,大河在府城那边把生意铺开了,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我盘算着孩子们若是不怕离家远,倒是可以过去一些。一来,自家生意,有大河看顾着,家里不用担心孩子安危或者受了委屈欺负。二来,府城是个大地方,咱们北茅根本比不得,孩子们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也好。
1...100101102103104...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