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他哪里知道,这世上别说猫了,就是兔子被动了孩子都要咬人。更何况,林家原本也不是猫!
相比于方家,陆家几十口,倒是安静。陆将军依旧跪着,陆夫人抱了最小的孙儿脸色惨白,却没有掉一滴答眼泪。其余家眷和奴仆也是低了头,好似认命,也好似打算忠心跟着主子,哪里都一起走。
赵三生走过去,半蹲下身子,同陆将军说道,“将军,这次事情,陆家是遭了无妄之灾,但事情涉及到太子和公主的安危,所以,家里怕是帮不上忙了。”
陆将军苦笑,拱手行礼,应道,“赵大人客气了,怎么说也是我们家里疏忽,才遭了算计。不过,幸好没有酿成大错,否则我们全家的性命都抵不上犯下的罪。如今能保下性命,想必已经是皇上看在国公爷和老先生的颜面了。赵大人回去之后,一定代我们全家给两位老人家道谢。”
陆夫人也是哽咽应道,“那铺子是我的嫁妆,都是我的错。”
赵三生心里满意,就低声道,“含山关那边很冷,陆将军若是有办法,让族里人帮忙送点儿棉衣吧。”
含山关?
陆将军服气,甚至是一旁听得清楚的陆家长子都是惊喜的猛然抬了头。
含山关同北茅县如今几乎都要连接在一处了,而北茅是林家的封地。说句大不敬的话,在北茅,人人都知道林家,怕是知道皇上的都少。
而他们一家被发配去含山关服役,那就是到了林家地盘,自然不用担心被欺辱,吃尽辛苦。
不必说,这一定是林家和老先生求了情,才有这样的安排。
“多谢皇上开恩,多谢国公爷和老先生…呜呜,陆家上下万死难报大恩!”
地狱天堂之间,也不过隔了这么几句话而已。
即便陆将军心硬如铁,但眼见一家老少要跟随他沦为阶下囚,苦役劳作十年,能活下来的不知道几个。他心里也是油煎一般,恨不得割
掉自己脑袋,保全家平安。
这么多年,自以为交好的亲朋,从一家人进监狱,根本没一个找来。
他已经绝望了,不想这个时候却是见了希望。一时忍不住眼泪,汹涌而出。
陆夫人更是抱着小孙子,哭得声嘶力竭。她更是恨不得一头撞死,出事的是她的嫁妆铺子,连累了全家。
“陆将军,赵某告辞了。路上辛苦,一定保重。”
赵三生叹气,拱拱手后离开了。
方二叔一家不知出了什么事,眼见陆家人哭的厉害,更是吓的活不了了。
赵三生走后没多久,就有兵卒进来,押解方家和陆家人去含山关铜矿。
(本章完)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924章 雷霆手段
上了囚车,一路顶着百姓们的议论和指点,出了京都的城门,终于有几匹快马撵来,都是陆将军在军中的下属和同僚,他们往囚车里塞吃食用物,又给押解兵将们递了银子,最后洒泪举起送行酒碗,全了相处多年的情义。
方家人眼巴巴看着,又是羡慕有事嫉妒,可惜,望了又望,还是没人来送他们一步。
幸好,队伍行出二十里,路边等了一支队伍,正是方杰带了管事和护卫。
方二叔听说他们一家被发配去含山关,惊喜的大哭。这才知道,林家还是看在侄儿颜面上为他们一家求情了。
有方家在北茅,他们以后肯定不会太吃苦就是了。
方杰对这个二叔实在喜欢不起来,但血脉亲人,又割舍不下,只能耐着性子,一路上照顾众人饮食起居。当然,陆将军也是一样待遇,倒是让陆将军更感激。
果然,到了含山关铜矿,两家人都被安排了轻省的活计,甚至孩子还被送去学写算,不用干活儿。
方二叔犯了老毛病,闹着要方杰把他们接回方家去享福,结果被方杰晾了几个月,彻底收了脾气,老老实实干活儿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那个小伙计和制毒的大夫,外加几个官员可没这么幸运了,直接绑在马后拖去粮囤村,吊上了高高的木杆。
木杆就立在山神庙之前,阳光下,隔了七八里都能看的清楚。
初始,这几个人还在踢动双腿,慢慢没了气息,也没了动静,只有风大的时候,被吹得晃动了几下。
粮囤村里众人,包括林家老少都站在村口,远远看着。谁也没有说话,但脊背都挺得笔直。
林家从来都是如此,不欺负人,但也绝对不会被欺负。谁敢伸手就剁手,谁敢露头就砍头!
两个孩子如今就是林家最大的逆鳞,别说出手算计,就是动了念头,都要做好被戳骨扬灰的准备!
村口茶馆里,聚集了百十人,原本是来上香,或者闲逛的,突然见一队人从京都出来,快马后拖着半死的人,然后直接挂上了杆子。
人人都是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了下来,胆子小的差点儿昏厥过去。
胆子大的就抓了茶馆管事和小伙计问询,“这…这是怎么了?”
也有人猜测是不是林家犯了什么错,被皇上这般警告…
结果,胡天明笑眯眯从村里出来,开口为众人解了疑惑。果然是警告,却不是警告林家,而是林家警告世人!
“昨日有人利用村里孩子投毒,意图毒害太子和公主!这些就是罪魁祸首,我们老太爷和老先生亲自求了皇上,把他们送到这里吊死,暴尸三日。不为别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看看,别以为我们林家良善,就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这一
次这般,已经是开恩,若是敢有下次,就是灭九族,凌迟处死!说起来,小人的手艺也极好,到时候可以亲自行刑,谁想试试就趁早啊!”
说罢,他也不理会众人,吩咐道,“山神庙关闭三日,这等罪该万死之辈,不配同山神爷一起享受香火!”
“是,总管。”早有小管事应着跑进了山神庙,很快,庙门紧闭,只剩了众人站在茶馆门前,偷偷瞄着那木赶上的人形旗帜,腿肚子转筋,想离开都没有力气。
消息很快传到了京都,说实话这次的投毒之事,林家处置的太迅速,赵三生也是手狠,皇帝更是决绝,三者加一起,就是很多人听到消息的时候,也是罪魁祸首的死讯。
这让很多人都是惊惧不已,他们不是没有这样的心思,只不过为保安全,在观望而已。
这一段时日,皇子公主被放在林家,皇后依旧是昏睡,皇上处置朝政,没听说皇上如何亲近林家和两个孩子,他们就以为…
没想到,两个孩子在林家,在皇上眼里居然是如此重要。
不,应该说是那个昏睡不醒的皇后依旧是皇上的命!她 孩子,她的家人才被守护的如此密不透风!
木杆上的尸体,就是林家的昭告,林家的决心,两个孩子的底气,还有皇上的…态度!
待得想明白,京都一时间诡异的越发沉默了。
有人忍耐不住,出城远远望向粮囤村村头,都是心里哆嗦着回去了。
有人想问详情,结果陆家和方家早到了北茅,其余人也都发配去了西疆,根本是无从问起。
就这般,封后大典和立太子大典终于到了。
皇后昏睡不能走路,太子和公主都在襁褓。
于是,皇上亲自抱了皇后,一步步从凤翔宫走出来,后边跟了唐元抱了太子,姚老先生抱了公主。
原本是定了林老爷子抱着太子,但林老爷子却不肯,林家无心朝堂,在朝堂势力也很单薄。所以,抱着太子的人选就在崔召和唐元之间选择。
崔召年老,虽然功高,但他这几年主动退居,显见是要放权归老了。而唐元年富力强,如今兵权在握,又忠心耿耿,唐家更是岳麓一系的领头人,于是,这个荣幸就落到了唐元头上。
唐家上下果然欢喜之极,唐元被唐风和长辈们轮番嘱咐。
这会儿,与其说是抱着太子,不如说是托着更合适。
文武百官不管心意如何,都是跪倒山呼万岁,皇宫内外,万人呼应。
皇上再一次大赦天下,为皇后和太子公主祈福。
当然表面没人敢反对,除非他长了一个铁脖子。但私下,为此摔碎的茶碗,扯破的手帕,就不知其数了。
皇后,母仪天下,所有女子的最高位置。
太子,江
山的承继者。
公主,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元千金。
这是多少人梦里心心念念的盼望,如今却是连边儿都沾不到。别说争夺,就是多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这样太多人愤恨,不甘心。
但任何心思,在绝对的实力下,都只能掩藏好心里的阴暗,然后仰头露出一个笑脸儿。
大典过后,两个孩子依旧被送回了粮囤村。
所有人这才恍然大悟,皇帝从来不曾厌恶两个孩子,只不过对于他来说,天下最安全最值得信赖的地方就是林家,甚至超越皇宫,超越他的身边…
遥远的东海之畔,京都赶回的船队终于靠岸了。
京都的最新消息也传了过来,留守的林家老少,值得信重的管事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但商量到最后,众人才发现他们能帮到的实在有限。
(本章完)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925章 时光不能倒流
最后还是海女一锤定音,“举行海神祭吧,太平港有今日,离不开家里的支持,但其中大半是娇娇的功劳。各色军备也好,天堂岛的构建,甚至船坞那边的造船图,作坊里的各色吃食方子,都离不开娇娇的安排和指点。
若说有海神存在,那也一定是娇娇。正好夏日季风过去了,马上就能下海了。举行一次祭祀,也是民心所向。”
“好,就举行海神祭。娇娇本就是神女,这也是应当的。”顾天泽在太平港这里做县令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晒得黑了很多,但依旧是温润君子,以至于平日在各处渔村走动,常有大胆的渔女上前表达爱慕之心。若不是林家为他安排的侍卫比较得力,怕是早就被抢回家去做女婿了。
他作为一方父母官,又远离了父母和家族的牵扯,如今说话行事倒是越发果决三分。
林家每有大事,或者平日聚餐,都会请他上门,一直当他是半个林家子弟。
林平也是点头,应道,“府城那边我来安排,这事虽然越快越好,但也要流出筹谋的时间,这样吧,七日后,如何?”
“船坞那边交给我,到时候来个百条大船下海,场面肯定很壮观。”说这话的是林荣,林大江还在京都,如今太平港的大小事,他同林平共同承担。
林德一向是负责暗岛那边,为了安全起见很少同陆上来往,他就道,“我那里不能动。”
“知道,你们那里先前的烟花做的不错,送来几箱子,晚上放了,热闹一下。”
“成,这个容易。”
众人都不是懒惰的,各自负责一部分,很快就分配完了。
海女想了想,又道,“这几日,我让作坊做一批点心出来,到时候舍出去。”
“好,还有海神祭当日,最好开流水席。一来让本地百姓尝尝我们北地的风味,二来…这也是家里的规矩,爷爷这是不在,若是在这里,一定是要这么安排的。”
林平想起热闹的粮囤村,每次回去回去都是住不够,就是这次也不过才七八日,可这也是难得了。毕竟他已经被逐出了家门,还能像如今一般,是家里人对他宽容,更是海女的默许。
众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儿,就散去各自忙碌了。
林平出了石堡大门的时候,却被一个两岁的小丫头抱住了大腿。
“爹!”软软胖胖的小娃儿,可以立刻卸掉所有人的心防。
林平弯腰抱起,戳戳小娃儿白白的脸蛋儿,从怀里摸出一根棒棒糖塞到她手里,眼见小娃儿欢喜的眉开眼笑,就问询一边有些拘谨的妇人。
“这是谁家的孩子?”
那妇人是石堡的管事媳妇儿,恭敬应道,“回将军,这是下边渔村的孩子,家里父亲出海淹死了,她娘改嫁了,偷
偷把孩子送到石堡门口儿。大掌柜的意思是想收养在身边,但还没有禀告过京都那边的长辈…”
林平点点头,家里如今为了娇娇的事,虽然没有乱成一团,但其实心里都是焦灼的厉害,一时也顾不上这样的小事。
小丫头努力撕扯着棒棒糖上的薄油纸,小脸儿上满是认真,很是可爱,仔细辨认,倒是同念慈有三分相像。
“我们府上还有很多念慈小时候的衣衫和小玩具,明日我让人拾掇了送过来。石堡里都是小子,怕是没有现成的用物。”
那管事娘子却是不敢应声,只低了头。
林平心里叹气,到底还是把孩子递过去,然后骑马回了城里。
水师衙门旁边的小院儿里,依旧住着林平的夫人霍潇潇。这么多年,即便林平的官职一路攀升,如今更是在海州府一家独大,但她依旧没有搬去大宅子,就是赖在这里不走。
这会儿,门口小厮报信儿说将军回了衙门,她立刻就追问道,“可知道将军去石堡为了什么事吗?”
小厮死死低了头,心里吐槽,他一个奴仆,怎么敢打听将军的事,他脖子又不是铁打的。
去年,倒是有人想要讨好夫人,混到后衙打听消息,结果被打了几十鞭子送去做苦力修海堤了,就是如今还没回来呢。
霍潇潇扯着帕子,也明白自己问了蠢话,挥挥手示意小厮下去了。
小厮没有拿到赏钱,越发不屑了。
管事媳妇儿是这宅子原来就带的奴仆,同林家没什么关系,又伺候夫人这么多年,到底有几分情分,就上前倒了一杯茶递给主子,小声劝道,“夫人啊,这么多年,您也该看开了。将军同…石堡那位,不可能再有什么。您总这么担心,实在是累到自己了。不如好好过着日子,将军也不会亏待您,念慈小姐又孝顺…”
霍潇潇刚要说话,先前那小厮又跑了回来,后边引着一个妇人,正是隔壁后衙平日掌管将军起居日常的王嫂子,她家男人是当初跟着从石堡出来的,自然这么几年也一直受将军信重。
霍潇潇惊喜的直接站了起来,问道,“王嫂子,可是将军要过来吃饭?”
王嫂子恭敬行礼,却是应道,“夫人,将军吩咐要把念慈小姐穿过的旧衣收拾一些,送去石堡,那边收养了一个小小姐,许是用得到。”
霍潇潇满心的欢喜,好似热炭火被浇了一瓢冷水,瞬间化成了青烟。
她失望的坐了下来,好半晌才应道,“好,我知道了,你亲自去拾掇吧。念慈有多少东西,想必你也是清楚的。”
王嫂子不好接话儿,念慈小姐没回京都之前,是在后衙和小院儿这边分着住,东西也是一半一半。特别是针线衣物,石堡那边的夫人们亲手缝制
的多,几乎没有霍潇潇这个亲娘的份儿。
她行了礼,退去厢房,很快就拾掇了一箱子东西走了。
霍潇潇晚饭都没吃,站在窗前,望着对面后衙隐约的灯光,不知那个人又在忙什么。可惜,她不能问,问了,那人也不会说。
时隔多年,她突然有些后悔,若是当初那个海岛上,她没有动心,她没有谋划抢了他。以林家的为人行事,为了保住她的清白,一定会认下她做义女,庇护她,甚至是海澜阁书院。如今她是不是嫁了个知冷知热,两情相悦的夫君,生了几个孩子,日子美满又热闹。完全不同这般的冷清寂寞…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收拾行李,明日咱们搬去城外的小庄儿吧。第二季的庄稼该种了,我也想尝尝亲手种出的白米是什么味道。”
“好,好,夫人,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管事娘子可是欢喜坏了,与其陪着主子关在这么个小院子里,不如去农庄自由自在。主要是主子有点儿事情做,不必时时刻刻盯着府衙那边,她们也都不必提心吊胆了。
(本章完)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926章 石先生
海州多年荒芜,别说普通百姓,就是州府里的人家也很少有大富大贵的。毕竟这里除了海产,再没有任何可以换银子的东西,偏偏海产大半不容易保存,往外运输贩卖,没有到地方呢,已经腐烂发臭了。唯独就剩一个咸鱼干儿不怕腐坏,但味道实在是让内陆之人不好接受。
所以,除了饿不死,其余就不要奢望了。
幸好近几年,林家把后路定在了这里。结实宽敞的大海港造了起来,船坞里的大海船下来海,有了制冰之法,新鲜的海产再也不怕运不出去了。就是懒得往外贩卖,那就直接送去林家的作坊,做成小食品,甚至是普通鱼虾酱都成。
只要家里人不懒,海里的什么都可以卖出银钱来。
平坦干净的水泥路修好了,孩子们呼啦啦一群群去读书识字了。妇人们进作坊了,男人们下海了。
眼见这日子就像疯长的海带,一天一个样儿。
百姓们有钱了,城里的店铺生意好了,自然也是越来越兴旺。
几乎人人都是每日笑脸挂着,心里激动地好似有无穷的力量没有用完。
这日突然听说,府衙组织海神祭,祭拜给大伙儿带来好日子的神女,也祈求风平浪静,出入平安。
所有人都是欢喜起来,人人争相传送消息。
渔女们拿出了最好看的裙子,男人们擦洗渔船,妇人们则忙着准备些吃食,准备到时候做祭品。
城里的商家也是纷纷找到府衙,捐献银两和用物,无非是想在经幡和彩旗上绣上他们的名字。一来为了祈求更多庇佑,二来也是为了扬名。
林平更擅长海战,对这些政务是倍感头疼,所以,他借口银矿那边有事,躲了开去,统统扔给了顾天泽,然后跑去海上指挥船队排演队形了。
可怜顾天泽明明是个知县,却做着知府的差事,偏偏还领着知县的俸禄…
石堡东南角,去年建了一个大灶间。起因是孩子们想吃月饼,家里少少烤了一些,顺带送了一些给船坞里的老师傅们。结果月饼格外受欢迎,北边来的,吃月饼是吃的家乡味道,本地人吃的就是京都的富贵繁荣了。
于是,林大江发话,额外建个灶间。平日烤点心给家里孩子们,逢年过节,就做些应景的礼盒,发给船坞和作坊众人,也算是额外的福利。
这一年间,端午的粽子,中元节的凉糕,八月中秋的语病,过年的年糕、香酥大麻花儿,不知道让多少人盼望着呢。
如今海神祭,主家要开烤炉做祭品,附近作坊的女工们下了工都不肯回家,纷纷跑来帮忙。
林家也大方,点心烤的多,祭拜之后也是要分给众人,沾沾福气的。所以,给林家干活儿,其实也是给自家干活儿了。
就是这般
,收工时候,女工们还各得了一包热乎乎的点心,有的是卖相不好,有的是不小心碰坏的,有的则是烤的微微有些火候大了。
女工们欢欢喜喜带了一怀抱的甜香回去了,见到隔壁邻居,就高兴嚷着,“石先生,你家小弟呢,我这里得了新烤的点心,分他几块?”
被唤做石先生的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一身长衫,眉眼间很是平和,听得动静,放下手里的书,淡淡一笑,应道,“多谢王嫂子,我家小弟早睡了。”
可是不等他话音落地,屋里却跌跌撞撞跑出一个小孩子,嚷着,“哥哥,我要吃点心!”
王嫂子哈哈笑,赶紧隔着矮墙把点心递了过去。
那孩子也极懂礼,双手合十作揖,这才接了,笑眯眯道谢,“谢谢嫂子,明日我教狗蛋儿算数。”
王嫂子疼得摸摸他的头,应道,“好啊,你们北边来的孩子就是聪明,我家狗蛋儿啊,长大怕是要跟他阿爹一样去打渔,上了一年学了,还不如你这个学了俩月的!”
石先生笑道,“小孩子没开窍,说不定哪日就突然想通了。再说,即便不能做学问,以后上船做个船工,跑几趟京都见见世面,肯定就不一样了。”
哪有几个当娘的,盼着儿子是个笨蛋啊。听到先生这么说,王嫂子立刻就欢喜的眉开眼笑。
“好,听石先生的,石先生学问好,说的肯定没错。”
正这个时候,远处走了三四个年轻人,有的穿着长衫,有的则是简单的短衣裤,各不相同,但眉眼间的欢快,却是远远就能感受到。
“石契,我们带了烧鸡!怎么样,赶紧把你偷偷藏着的好酒贡献出来啊!”
几人说笑着进了院子,惹得王嫂子赶紧道,“石先生家里怕是没有新鲜海货了,我家男人今日出海了,待我蒸几只螃蟹,炒两盘小海螺送过来,这些东西,最是下酒了。”
“好啊,谢谢嫂子!”
几人常来,同王嫂子也是熟悉,笑嘻嘻应着,谁也没有拒绝。
石先生请了他们坐在阴凉又通风的廊檐下,其中一个高挑的少年就领着石家小弟进了屋,“我去沏茶!”
石先生点头,待“他”进了屋子,石先生才皱眉转向其中一个好友,“曹睿,你怎么又带了曹姑娘过来?她一个姑娘家,不好坏了名声。”
曹睿满不在乎的摆摆手,应道,“你可真是个老古董儿,这里是天平港,不是京都。海边光脚的姑娘不知道多少呢,让你说的,好像都嫁不出去了一样。”
石先生语塞,倒是一边的曹大哥实在忍耐不住,开口替妹妹鸣不平。
“石先生,我妹妹心仪你很久了。我们兄弟没过来的时候,你们就相识。如今我们都是捡条性命,能活成如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