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刘师傅接了茶碗,简单喝了一口,也没什么训诫,只有一句话,“今日收你入门,它日若你做下半分违背良心之事,我必亲手诛杀你,清理门户。”
“师傅放心,徒儿不敢。徒儿必定孝顺师傅,照料师弟,庇佑亲友,行善除恶…”
刀哥激动的几乎要把所有知道的好词都说一遍,惹得众人都是笑。就是刘师傅嘴角也翘了翘,“行了,起来吧。”
刀哥赶紧爬了起来,老老实实站去了刘师傅身后。
林老爷子哈哈大笑,嚷道,“老哥,恭喜你又收了一个好徒弟啊。明日家里摆几桌儿酒席,一来把这事同村里人说说,二来也庆贺一下冯小子得偿所愿。”
刘师傅也没同他客套,直接点了头。
家里要办酒席,众人都是欢喜。董氏闲不住,当即就带着儿媳孙媳列菜单,准备东西。
林老爷子则让孙儿们写名单,不只要请村里里正和族老,还有赵老爷子,七里河和小王村的里正,外加周老爹,这些亲近之人都要上门。
私心里说,刀哥虽然之前行事不算光彩,但到底算是北茅县的一条地头蛇,这些人在酒席上露个面,就留了一份香火情,以后有事万一需要帮把手,也好开口。
果然,第二日的拜师宴席很热闹。
七里河和小王村的里正,还有赵老爷子都是人精,谁也没空手,都准备了东西送给刘师傅。
虽然农家日子清苦,送的东西不贵重,但心意都到了。
刘师傅领情,让大徒弟给几人行了礼。
至此,这拜师宴算是圆满完成了。
林平林护几个原本以为有个地头蛇做大师兄,以后不说能在北茅县横着走,也是万事不惧。
可惜,不等他们去北茅县耍威风,就开始后悔怎么没拦着师傅收徒弟了。
原来,刀哥名正言顺住到了京华堂,平日还是一般同学童们读书识字学算法,但早晨练武,刘师傅就派了他一个总教头的差事。
刀哥在县城混迹多年,手下小弟无数,冷起脸来,胆小的都能吓个半死,更别说小小学童了。
于是,先前还能偶尔偷懒,如今可是半点儿不成。
林平林护几个,因为是入门弟子,刀哥的亲亲师弟,收到的“关照”更多。他们简直是后悔的肠子都要青了,但也没地方说理去。
最后,甚至刘师傅只偶尔出现,晨练完全交给了刀哥来主持,学童们背地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杀神”,但不得不说,他们的本事也是飞速进步起来。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拜师宴席过后,林家又重新恢复了宁静的日子,城里的生意有林大河张罗,田里有林大海父子照料,京华堂有林大山费心。
林老爷子得了清闲,就同村里老兄弟们四处溜达,眼见事事顺利,气色也是好很多。
董氏带了儿媳们操心一家人的吃喝穿戴,每日发了坚果给村里妇人们剥果仁,过称发工钱,也是规律又安闲。
只有娇娇可怜了一些,原来是赵氏看不得闺女整日“游手好闲”,抓了她练习女红。要求定的也不高,就是一月内能绣出一方看得过眼的帕子就行。
但娇娇这些日子心思不在女红上,先前学的早就就饭吃了,无法之下,只能重新学起,胡萝卜一样的手指每日都要挨上几下。
家里人心疼,但也知道赵氏是为了闺女好,于是盯着娇娇求救的眼神,都装作看不见。
娇娇心里气不顺,本着死贫道,道友也不能好过的原则,又把挖地窖的事提上了日程。
原本空间卧室失去了自动填充功能,把她惊得厉害,但这些时日没有再变化,她也就慢慢放下这事了。
特别是三个院子已经建好了,若是修建地窖,很是麻烦。
但如今她亲自寻了老爷子说,老爷子吃过的苦头更多,想着多屯粮总没坏处,于是就发动了全家老少爷们一齐上阵。
一个院子一个地窖,两个囤粮食,一个囤用物,怎么也够全家用一两年了。有备无患,众人倒也没什么意见,都跟着忙碌起来。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03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
这么一忙碌起来,日子就过得分外的快。
眼见时日就进了阴历七月,三个院子的地窖眼见要完工了,老宅后院大缸里的苞谷和土豆也是长势喜人。
土豆秧很是不起眼,又看不到泥土下的果实如何,倒是苞谷太扎眼了。
足足一人高的大小,叶片宽厚碧绿,一根手臂粗的棒子结在中间,怎么看怎么觉得欢喜。
大莲自从听了林保的夜半悄悄话儿,就待后院这几株苞谷很是用心。
平日林保不在后院,她做完活计,就带了针线到大缸边守着。做一会儿针线,就看上几眼苞谷,自然也就对这些苞谷十分熟悉。
于是,偶尔她就会觉得这些苞谷好像不对劲,好似总有人乱动。比如昨晚还很平整的泥土,今早过来,就有被翻动的痕迹,虽然也被仔细恢复过,但她还是看得出来。毕竟她平日可是把苞谷当眼珠子一样看待的,蛛丝马迹都别想逃过。
但她一来没有证据,没抓到人,二来这些苞谷苗也不曾被祸害,于是就埋在心里没有多话,只是看管的更仔细精心了。
就在娇娇终于绣出一条帕子,被老娘大发善心允许出门玩的时候,林家的五十亩插秧水田也马上到了收割的时候。
往年,稻子怎么也要在八月后收获。
北地气候冷,一年就一季粮食,若是春日回温晚了,秋日也许就要赶上霜降,不说颗粒无收,起码也要产量大减。
所以,北茅县这里的庄稼多半是谷子和高粱一类,麦子和稻子因为产量低,种植的人不算多。
林家如此大手笔的种稻,也就更是惹人注目。
特别是林家的稻田长势如此之好,好到有些醉心种庄稼的老农,都恨不得蹲在林家的田埂上,天黑也不愿意回去。
金黄的稻田啊,风一吹,稻穗就谦虚的弯下腰,金色的海浪一般,那个壮观,让人从心里就欢喜得要笑出声来。
林老爷子带了儿孙们,几乎要住在田里不回去了。
村里族人们夜里帮忙巡逻也是越发用心,一来怕山上野兽祸害,二来也怕有人起了贪心,出手“截胡儿”。
如此,一段时日下来,整个林家村都好似风声鹤唳。
所以,这一日林老爷子亲自剪了一个稻穗下来,眼见稻粒已经饱满硬实,就同跟在身后的里正和族老们说,“这稻子能收割了,这几日让大伙儿帮我们家一把,我们家里管吃喝。然后每亩地的稻子放一处,打出稻米量一量,看看亩产到底多少。”
“好主意,我估摸着比撒种的稻子,起码能高产三成。”
里正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几个族老也是应和,“我瞧着比三成要多,先别管产量,抢收回去再说。否则下场雨,就容易坏事。”
“成,我让大河多买吃食回来,大伙儿挨点累,帮把手。”
林老爷子一锤定音,族老和里正都是点头,“自家人,帮忙是应该的。”
事情这么定了下来,当晚村里人就都得了通知。于是,吃了晚饭就寻了镰刀磨得雪亮,第二日一早天色刚亮就到了林家外。
大灶上早就烧了米粥,咸菜和馒头,人人都是管够吃。
但大伙儿都是农家人,收粮食最有经验,即便吃的再香甜,也不敢吃的太饱。毕竟一会儿要弯腰割稻子,胃里太满,弯腰挤压之下,就容易吐出来。
吃过饭,百十号壮汉就拎着镰刀下了田。
手起刀落,金黄色的稻秧就被放倒了,一把一把被摞到了田埂上。
妇人们手里拎着草绳,麻利的把稻秧捆成一捆,然后又挑回村外的晒谷上。
林家新买了两台打谷机,都是木制,很是笨拙,勉强能把稻粒脱下来,却是大越最好的农械之一了。娇娇先前研究了一阵,怎么瞧着都没有她空间里那台脱粒机好用,但脱粒机要用电啊。林家村里根本用不了,于是只能安心欣赏农家人最原始的收获手段。
下午,京华堂里放了学,孩子们也下了田,帮忙捆稻子,捡稻穗,很是勤快热闹。
如此忙了三日,林家的五十亩稻田就拾掇干净了,亩产也出来了。
当真如同里正和族老们预料的,比起撒种的稻子,产量足足高处三成半。这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
也就是说,原来一亩稻子能养活十口人,如今就能养活将近十四个。这若是推广出去,将是多大的好事啊。
当即就有村人欢喜的嚷了起来,“大伯,明年一定要大海哥教我们这么种稻子啊!”
“是啊,大伯,我家旱田都改水田!”
“我也是,我也是!”
里正和族老也是欢喜的脸色通红,连连点头道,“这样的产量,扣去粮税,各家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倒是林老爷子欢喜之后,立刻冷静下来,他想了想就挥手示意所有人安静。
“大伙儿听着,咱们都姓林,无论何时都是一家人。我们一家得了高产的法子,肯定不会忘了大伙儿。但我们家里今年也是第一次种,其中很多细节也叫不准。若是冒然传出去,万一有人出了错,导致减产,再赖到我们头上就伤了情分了。
这样吧,大伙儿都别急。高产这是还是先保密,明年春日准备春耕的时候,让大海仔细教大伙几日,咱们村里再试种一年,若是确定法子没错,这么做当真能多打粮食,再传给外村的亲戚朋友也不晚。”
众人原本以为老爷子是不想传授高产的法子,但听到最后才明白,老爷子是担心传到外村出了问题,以至于落埋怨。
所有人立刻都松了一口气,转而又觉得有道理。
毕竟箍桶匠还有些不外传的秘法呢,何况是粮食高产的秘诀。他们林家若是自私一些,只族里人知道,绝对不外传,谁也说不出什么呀。林家琢磨出来的,外人又不给银子,凭什么要平白传出去?
“行,都听大伯的。”
“对,别咱们好心,外人不承情,还落埋怨。”
族人们纷纷应声,就是族老和里正也道,“这么大事,谨慎一点儿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林老爷子大手一挥,“闲着没事,大伙儿都帮着多舂米,晚上咱们尝尝新米饭。”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04章 吃饱喝足的幸福
“谢谢大伯,今晚咱们可有口福了!”
“对啊,新米啊,可是好几年没吃到了。”
“娘们儿炒菜,咱们爷们力气大,赶紧舂米。”
众人吆喝着,都是忙了起来,家家都搬了舂米的石臼出来。
人多好干活,半个时辰,就舂了三袋子白米。
妇人们喜滋滋把白米洗了洗,下大锅就焖煮起来。
铁锅焖米饭绝对是最考验妇人手艺的活计了,铁锅可不是现代的那些电饭煲。若是水放少了,米饭夹生,水多了就是烂粥。若是火候大了,米饭糊锅串烟,若是火候小了,一时半会也熟不了。
村里家家日子都不算富庶,一年半载也吃不到一顿白米饭。倒是林家这一年多,一日三餐,不是精米就是细面。赵氏同刘氏几个都做习惯了,这会儿亲自上阵,照管七口大锅。剩余的妇人们就忙着切菜,切肉。
一会儿米饭出锅,还要再做菜,炖菜那样费火候的是不成了,直接改了青菜炒肉片,下饭还新鲜。
不到两刻钟,大锅里逸散出的蒸汽就带了米香,被风一吹,几乎香遍了整个村子。
蹲在树下或者墙根儿闲话儿的男女老少们,都是忍不住提起鼻子嗅了又嗅。
“这新米就是香啊。”
“可不是吗,好几年不种稻子,种了稻子也不舍得蒸一锅吃啊。今日可是开荤了!”
“放心,明年咱们也跟着大海哥学着种稻,多打了稻子就是自家的了,怎么也够家里吃个几顿了。”
“哎呀,真是恨不得立刻过完年开春种地啊。”
“这可难得,村里最懒的二蛋,居然不想猫冬,盼着春种了。”
众人互相斗嘴打闹着,灶棚里,大铁锅已经开了盖子,赵氏扇了扇扑面的蒸汽,用手里的木勺子舀了一点儿米饭尝了尝,末了在其余妇人的注视下,笑道,“好了,可以出锅了。孩子们怕是饿了,锅底的锅巴铲下来,包些饭团,先给孩子们解解馋。”
“哎,好,这些小子们这一年可没少占便宜,吃的各个都胖了一圈儿。”
“可不是,都是托了大伯家的福了。”
妇人们脸上笑着,嘴里说的客气,但手下可没含糊,包出的饭团各个圆滚滚。
早就等在门外的丫头小子们,欢呼着接了饭团,也顾不得热,就大口吃起来。
娇娇也得了一个,咬一口,酥脆的锅巴,加上米饭的甜香,惹得她幸福的眯了大眼睛。
前世的母亲也会在米饭出锅的时候,包几个饭团,但她却从来没吃到过,据说姑娘家不能吃锅边,容易养成馋懒的脾气。于是所有的饭团都是哥哥的,她只有流口水的份儿。
如今,她终于吃上饭团了,真是无比的美味啊,最重要的是心灵深处某一块缺失被补足了。
她扭头看看同样笑嘻嘻啃着饭团的孩子们,忍不住笑的更甜,这个饭团怕是在他们长大后,依然是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
七口大锅盛出米饭,又下了肉菜,大火快炒,几乎没过一会儿就可以开吃了。
众人也不用摆什么桌子,自家人不需要客套。
一人一只人头大小的陶碗,盛了大半雪白的米饭,再添上一勺子青菜炒肉或者豌豆炖肉,筷子一伸就可以开吃了。
一个时辰前还长在稻穗上的米粒,这会儿就被蒸的雪白晶莹,只这份新鲜就让人笑开怀。
夕阳火红的挂在天边,照的山峦大地村庄都披了一层美丽的霞光,秋风自由的奔跑着,欢唱着秋日的喜悦。
众人一口米饭,一口肉,一口菜,吃的是不亦乐乎。
这一刻没人愿意开口说话,嘴巴也是没有空闲,所有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还有粮食的美味之中。
娇娇同样捧了碗,蹲在爷爷身边,瞧着爷爷笑得脸上皱纹都多了几条,她的小心眼里就越发欢喜了。
有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远行归来时候,等待的一盏灯。疲惫之后的,一个落脚点。还有丰收过后的这碗白米饭…
帮着林家收了早熟的稻米,各家各户照旧还是忙碌,继续磨刀,继续编筐篓,修扁担,因为再有半月,田里其余的庄稼也该成熟了。
火红的高粱,金灿灿的谷子,尖利的麦子,都是一年辛苦的成果。
林家却是不用等那么久,也不敢等那么久。
因为后院大缸里的苞谷和土豆成熟了,苞谷秧子早就泛黄,苞谷棒子更是窜出了外衣,露出褐色的胡须。几缸土豆,秧子更是枯萎的不成样子,显见早就成熟了。
大莲这半月,几乎要长在后院了,甚至吃饭都是端了碗站在一边吃。
如今终于盼来收获的日子,她是长长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放心吃饭睡觉了。
林保早把媳妇的辛苦看在眼里,偷偷握了她的手,大莲害羞,挣了一下没挣开,也就红着脸任由他握着了。
这会儿离得晚饭时候还有一个时辰,林护几个小子在前院看着门。林大河夫妻,林大江夫妻,还有林华几个小子都在城里。
其余林大海夫妻,林大山夫妻,外加林老爷子和董氏抱着娇娇,都站在大缸前。
虽然先前早就看过了娇娇拿出的苞谷棒子,但如今亲眼见到长在秧苗上,还是惹的众人惊奇。
“这苞谷秧实在是大,同小树一样,烧火做饭也能派上用场吧?”
这是赵氏问的,她平日最常在灶间忙碌,一见苞谷秧就想起烧火。
娇娇笑嘻嘻夸赞老娘,“娘,您真聪明。苞谷秧,还有苞谷皮儿,去掉苞谷粒之后剩下的苞谷瓤子,都能烧火,而且很好烧呢。不过苞谷秧晾晒干了之后,冬日喂牛羊最好,牛羊也爱吃。”
“真的?”
林老爷子听得欢喜,应道,“以后若是多种苞谷,家里就养一群羊,冬日不愁没地方寻草场了。”
“这主意好,新粮食就是宝,连秧苗都有用处。”董氏也是夸赞。
娇娇惦记她的土豆,嫩生嫩气催促老爷子,“爷爷,你快动手收苞谷吧,有一株上还是双棒呢。”
林老爷子有些激动,搓搓手应道,“好,我收两缸,大海大山还有保哥儿都来收一缸。”
“好啊。”
林大海几个也都是欢喜,凑上前,等着老爷子掰了第一棒下来,他们也是动了手。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05章 惊人的收获
咔擦!咔擦!
苞谷早就熟透了,极容易掰,很快二十六个大苞谷棒子就放到了簸箕里。
林家的簸箕是林老爷子亲手编的,又大又结实,这会儿被装的满满。
董氏手快,三下五除二,剥开外皮,金灿灿的大苞谷棒子就现在了日阳之下。
众人好半晌没有说话,末了到底还是老爷子第一个感慨,“这新粮食,真是卖相太好了。金子打制的一样,看着就舒坦。”
“是啊,爹,这粮食味道又好,以后可是不怕挨饿了。”林大海也是兴奋,握了一穗苞谷,不肯撒手。
林大山更是激动的只剩了一句话,“这是大越之福!”
林老爷子环视儿孙们一眼,沉声道,“这新粮食若是传出去,对大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怎么传出去,还需要从长计议。若是处置的好,新粮食兴许会给咱们林家带来一场大富贵,但若是处置不好,就是滔天大祸。你们都要小心,不可对任何人漏出一句。”
“爹,你放心,我们知道轻重。”
众人都是赶紧应下,虽然林家儿孙受老爷子的教导,一向豁达又仁义,但事情涉及到全家的性命安危,谁也不敢贸然行事。若是力所能及之下,能给大越百姓谋福利,他们不会吝惜。但涉及到自家,就要慎之又慎了。毕竟大越百姓,还有朝堂上的君臣们负责,林家却容不得半点儿闪失。
大莲低着头,手下用力反握了林保,心里很是激动。
林家这样的大事没有背着她,就说明接受了她这个长孙媳妇,她终于在林家站稳脚跟了。
林保猜到媳妇心思,也替她高兴,这么多时日,她的辛苦,家里人都看在眼里呢。
“哎呦!”
众人正是闲话,突然听得娇娇痛叫一声,慌忙扭头看去,就见娇娇正揉着小屁股从地上爬起来。她眼前的大缸上,两道拖长的脚印,彰显着她方才爬缸壮举的失败…
众人都是笑起来,董氏替孙女拍打了衣衫上灰土,嗔怪道,“怎么又淘气,人家爬树,你改爬缸了!”
“奶奶,”娇娇脸红,委屈的指了大缸撒娇,“我想爬缸上,看看我的土豆!但是大缸太滑了,爬不上去。”
林保娇惯妹妹,上前托着她,轻而易举就到了大缸之上。
娇娇回身就在哥哥脑门亲了一口,“还是大哥最好了。”
林保笑得眼睛都眯在一处,被妹妹夸赞的浑身都是力气,于是又问道,“你力气小,要干什么活儿,你说,大哥动手。”
“好,谢谢大哥。”娇娇就等这句话呢,她指了土豆秧,“把秧拔出来,土豆就长在下边。”
林保也跳上临近的一口大缸,抬手抓起一颗秧苗就提了起来。
土豆秧被晒得半干,正是最有韧劲的时候,一根儿也没有折断,随着土块稀里哗啦的掉落,土豆秧苗的根上带着三五个拳头大小的土豆现出在阳光之下。
一只大缸栽了十几株土豆,都被拔出来,总共得了四十几个土豆,装了半簸箕。董氏笑眯眯道,“哎呀,这土豆也不错,没少结呢。平日只觉吃着味道好,不想也是个高产的,这些足够家里吃两三顿了。”
众人也是点头,赵氏更是随手搓去土豆上残余的泥土,笑道,“正好灶间还有几条排骨,晚上不如添几个土豆炖上一锅,吃着热乎。”
倒是娇娇皱了小眉头,撅着小嘴,很是懊恼的模样。
林大海憨厚寡言,却也是个宠女儿无底线的老爹,一见闺女神色不对,就问道,“怎么了,娇娇不想吃土豆?”
“想吃,但是不对劲啊!”
娇娇扯了爹爹的袖子,央求道,“爹,你帮我把这大缸里的土都倒出来,里面还有土豆。”
“这就不少了,怎么还会有?”
林大海顺口应了一句,但也没有吝惜力气,喊了儿子搭把手,两人共同较劲,就把大缸搬倒了。
春日时候,林保把肥料下的足,缸里泥土很是松软,没费什么力气就倒出来了。
娇娇窜上去,手脚并用,踢开泥土,很快就有土豆又露了出来。
董氏和赵氏等见此,也是赶紧上前帮忙。
众人你一个我一个,很快把土里隐藏的土豆都捡了出来。
待得忙完,回身一看,几人都是惊了一跳,方才还半簸箕土豆,这会儿已经装的满满…
“这么多!”
赵氏惊叫,“这可够咱家吃十几顿了!”
倒是娇娇拍着手上的泥土,笑道,“这才对嘛,我当初就说土豆比苞谷要结的多,大哥还不信。”
老爷子蹲身拿起几个土豆掂了掂,抬头喊了孙子,“保哥儿去拿盘秤来。”
说罢,他又吩咐众人,“把苞谷搓粒,土豆去泥,一会儿上称称一下。”
1...5758596061...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