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快穿之教你做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南岛樱桃
曹耀祖都没来得及想办法把事情掩下来,它就闹大了。





快穿之教你做人 207.农家子的荣华路
乔越听说这事的时候, 结结实实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瞧他这样家仆还以为少爷是伤心了,宽慰说:“全临州百姓都是相信您的, 还有不少乡亲提着放坏的菜头往康平县去砸曹家大门,少爷您想开些, 别难过。”
乔越并没有难过,他只是在怀疑人生, 照他的计划曹耀祖应该处心积虑爬上三四品的高度,从地方官混成京官,等他尝到权势之美富贵荣华唾手可得的时候再把人给拽下来……
这点耐心乔越有, 也等得起。
结果还没飞黄腾达曹耀祖就按耐不住了,你没想折腾他他非要送,变着法送。
要说置之不理吧,也太窝囊,那就借这回把他收拾了?
乔越本来还没决定,赶上郁夏过来,一看到老婆他又回忆起在小黑屋里翻阅小说的愤怒心情, 想着既然他要送, 就这回给他收拾了!乔越趁热喝了郁夏送来的汤药, 趁着郁夏安排家中大小事去了, 他逮了个眼力劲儿好的农事专员, 让人家替他写奏折。
他负责说, 人家负责代笔, 整个过程中, 这位得乔越重用的农事专员一脸崩溃,他真没见过呈给皇上的奏折这么土,从头到尾根本就是乡里大白话嘛。内容明摆着威胁人,说富山县那个事我知道了,我很难过,我很痛心,我为自己深感不值,虽然我今年也就二十多点还能为皇上效力几十年但我不想干了,谁爱干谁干。
又说到做农事研究多不容易,清早就要下地,寒暑不休,好不容易做出点成果,还在安排推广他就来闹一点儿也不体恤人,不给他种子他还自学,学坏了转身推你头上。
他说了这么多,重点就是诉苦,目的是让皇上重惩曹耀祖。
帮忙记录的农事专员一忍再忍,快写完他忍不住了,暂停下动作,提议说是不是注意一下遣词造句?这个实在过于冗长。
乔越瞅他一眼,眼神里明晃晃写着:我要是会造句还来种地?
农事专员:……
得!我给你改!我给你修!
乔越就在旁边喝茶,看人家替他捉刀,写到一半的时候,穿着薄薄夏衫的胖团子迈过门槛进屋里来,他跟个鸭子似的摇晃到乔越身边,说:“爹啊,我听说外面有人抹黑你?”
乔越点头,说是有这么回事。
“你这么小气肯轻易饶过他?”
农事专员带着耳朵在听,听到这儿手一抖,一张纸就报废了。虽是草稿,看着这长长一道墨迹也挺闹心的,他准备另起一页誊一遍,乔越就伸手在便宜儿子脸上揪了一把,示意在那边帮忙捉刀的农事专员将他写得状告曹耀祖的文章读一遍。
阿荣听得可认真了,听完又说:“我记得娘有一门亲戚也是姓曹的,忘记是曹什么。”
乔越想看他准备干个啥,说:“这曹耀祖就是你娘的表兄,你表舅。”
“……”阿荣脸都皱出包子褶儿,说那不能这么写!
乔越看他仰头说话也怪累的,伸手想把人抱到身边坐好,结果错误估计了阿荣的分量差点没把人抱起来,好不容易给他拽椅子上坐稳了,乔越让他说说看该怎么写。
阿荣就摇头晃脑拽起文来。
乔越听完,分外感慨,而那头帮忙捉刀的农事专员已经写不下去了,他已经傻眼,说目瞪口呆也不过分。
侯爷这个胖儿子几岁来着?六岁?都不满七岁吧?也聪明过了。
他大概意思是处置是必须的,如果这回轻轻放过,那以后谁都能把陈乡侯的脸面扔地上踩。但是吧,曹耀祖又那么巧是娘的表哥,让皇上拔他舌头或者把人打杀了太过分些,就连流放也有些不合情理,容易遭人诟病,不如告诉皇上,刚听说的时候非常气愤,恨不得撂担子不干了,斟酌整晚之后觉得不应该把一人之过算在全天下头上。他有过,但是被他糊弄的百姓是无辜的。
他的罪过该怎么清算呢?
考虑到两家沾亲,砍头坐牢流放这些都过分了,不如贬官以儆效尤。
他胆子这么大,没有朝廷安排也敢为了抢功擅作主张,这种人光贬官还不够……得罚他永生不得入朝。
试想,他根本不懂农事就敢带着全县农户瞎搞,搞得整个县收成折半,假使哪天他出了头,做上更大的官,一个立功心切不得犯下滔天大错?届时悔之晚矣。
阿荣说得正起劲儿,脑袋瓜上就挨了一下。
乔越还以为他恨曹耀祖入骨关键时刻能有点靠谱的建议,结果还妇人之仁!
“臭小子瞎出主意,照你这么说,爹这口气不用出了?”
阿荣嫌弃的看他继爹一眼,说,非也非也。
“诽谤超品侯爷,罪名可轻可重。爹你要是不计较轻轻揭过可,非要计较罚他流放远疆也可。轻或者重是拿捏在你手上的,你要是选轻,罢他官,罚他不得入朝,他还有机会回康平老家来,回来能有好日子过?农户们不得为你抱不平?唾沫星子就得淹死他。”
“要是判流放,人到了边疆,虽说也累也苦,还不如让他回乡来所受折磨多。”
“这样还能留个宅心仁厚的好名声,不至于被人说辣手黑心半点情分不讲,他好歹跟娘是亲戚。”
乔越乐了:“你小子最近读什么书来?大道理一套套的!”
阿荣捧着脸装傻,他萌萌的看着继爹。
乔越心想知父莫若子,这刀果然要递给亲儿子才能捅到他胸口上,想想曹耀祖的人生理想以及追求,做人偶尔还是宽宏大量一点,不能把人逼到绝路上去,他不就是收不了场的时候胡说八道了几句?有什么关系呢?罢官让他回乡来受点唾沫星子就够了。
让他回乡来还能看到下场,把人罚去边疆啥也瞧不见。
再说,送他去边疆他要是溜去别国投敌了呢?
果然还是乖儿子的提议好!
乔越轻拍阿荣脑袋,对替他捉刀的农事专员说,就照这个中心思想写,主要表达我很委屈,但是我不迁怒谁,我烦死曹耀祖了偏偏他又是我老婆的表哥,既然沾亲带故的就不计较那么多,重点在于提醒皇上想清楚,他还是个县令就能擅作主张搞出这种事,狗胆如此之大,要是哪天给他爬上去,不得了,天都能捅破了。
建议皇上为了黎民百姓少受点苦,趁早解决这祸害,断他官路,贬成庶民让人回家老实待着。
皇上先收到临州喜报,还没乐上两天就听说临州和岑州两府的农户打起来了,因为种稻的事。
又过了一天,这封由乔越授意旁人捉笔的奏折被送到御前,前半部分解释了闹剧的原委,说实在是稻种有限,今年只计划在临州府安排民间试种,结果岑州富山县令不同意,春耕之前就来闹过,没要到种,他不甘心就这么空手回去,不知上哪儿去誊抄了杂交水稻种植方案,用在自留种的常规稻上。
怕皇上看不懂,奏折上还解释了。
这就好像兰花有很多种,不同的兰花有不同的养法,水稻也一样。
在临州推广的高产杂交水稻很多方面要求和常规水稻不同,将杂交水稻的种植方案生搬到常规水稻上不仅不会增产,还可能造成产量下跌。
他在誊抄方案的时候如果问过农事专员,会有人告诉他,但他没有,他偷偷抄了一份,带回富山县下令推广,使得全县的水稻收成折半,遍地空秕。
地里的收成是老农的命,本来一亩能收三百多斤干谷的农田现在只收了一百多,农户们扛起锄头闹上县衙,这位县令大人非但没出来给大家一个交代,还在这时候传了个谣言,说这个种法是陈乡侯教的,是陈乡侯不想看其他地方增产,设计坑害他们……
读到这里,皇上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这操作简直窒息。
眼看都快到传膳的时间,他觉得头晕目眩气饱了,啥也吃不下,撑着御案缓了好一会儿,才接着看。
后半部分就温馨多了。
乔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委屈,说又想到富山县的农户们会被煽动干出鲁莽事完全是因为地里收成太差,他们的冲动行为可谅解,这回事归根结底是曹县令之过,乔越又惭愧的说,这位曹县令很不巧是他妻子的表兄,本来恨不得他流放八百里地,想到多少沾点亲,他打掉牙往肚里吞,单这回不计较了。
只是建议皇上斟酌斟酌,要不要留姓曹的在官场上,继续让他当官,万一以后他又来个立功心切再出了类似的事,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官员们的名声也要被拖累。
想想富山县多少户人?田地减产那么多,这窟窿如何才能填的上?今年的地税还征不征?若不征亏了国库,征的话农家日子难过。
他最后还感叹了两句,说任何行业都不是简单的,包括种地也是一门大学问,轻视这门学问凭感觉胡来地里的收成总会让人知道厉害,专业的事还是留给专业的人来做,希望皇上警示各地官员,不要眼红临州府的收成自己瞎学,富山县折半的亩产就是最好的教训。
皇上本来都要气死了,没想到官员之中还有这等蠢货,又想到可能真的有其他人也在眼红,说不准正要学……
有曹耀祖这个失败的例证,官员们应该知道厉害了。
这么看,富山县闹出来这桩惨事也不全是坏处,至少能让人吃个教训。
皇上稍微安慰了自己,他斟酌过后,觉得陈乡侯言辞恳切,绝大多数建议都站得住脚,决定酌情采纳。
又在同心腹大臣商议之后,最终决定罢曹耀祖官身,贬为庶民,罢其父曹瀚之官身,贬为庶民。曹耀祖好大喜功引来大祸拖累全县农户,罚他一脉三代不得入朝,曹耀祖杖刑六十,并且要他最迟伤愈之后亲自去陈乡向乔越请罪。
因为县令失职拖累百姓,富山免征田税一年。
又有朝臣提到这个闯下大祸的曹耀祖是岑州知府的女婿,问皇上是不是也该问责岑州知府游大人。
皇上没着急决定,而是命人前去调查,看知府是否牵连其中,他知情亦或不知情。
若不知,算作失察之罪。
若知情,则另当别论。
……
凭良心说,游大人真不知情,但是曹耀祖的夫人游氏给她娘写过信,她在信里提过这个事,说到时候相公立下功劳让母亲也帮着说说,使父亲早些提拔他上去,芝麻小官一当几年,真的够了。
前去调查的查到这信,凭这信以及三寸不烂之舌就把游知府拽下了马。
本来照皇上的想法,他要是不知情,罚两年俸禄即可,他知情,那这知府就不必当了。
三个月之内,不仅富山县换了县令,就连岑州知府也换人做了。游大人在这位置上做了两届有多,资历熬够了眼看就能升官,却被政敌逮住这个错处狠狠击垮,再没可能翻身。
曹耀祖不敢相信自己经历了什么。
明明应该是全县增产然后他飞黄腾达,怎么就这样了?
免官!杖刑六十!三代不得入朝!
他被人扒了裤子按在长凳上趴好,行杖的就一下一下重打起来,六十杖下去曹耀祖已经昏死过去,他皮开肉绽人事不知。游氏三番两次想扑上去,都被人死死拽住,她哭得好不惨烈,嘴上不停喊相公!曹郎!又问朝廷为什么要惩处她相公,明明是陈乡侯心胸狭隘故意害人!
她刚说完,就有衙差上前来抬手就是两耳光,抽得她耳中嗡嗡作响。
“你身为庶民,对堂堂侯爷不敬,该打!”
“这回赏你两个嘴巴子,记住了,往后张嘴之前想清楚,不知情就别乱说,有功夫给侯爷泼脏水不如问问你相公!”
“可怜游大人,眼看都要调入京中,却被你们两个蠢货拖累。”
游氏还在想呢,她要同父亲好好说道,让父亲给相公做主,不曾想听见这话,顿时傻眼。
她顾不得脸上热辣辣的疼,一把拽住面前这衙差,问:“我父亲怎么了?你说我父亲怎么了?你说啊!”
任凭她从前多气派,这会儿脸上两巴掌印鬓发散乱神情癫狂看着活脱脱就是个疯婆子。
衙役一摆手把人甩开,本来想转身走,还是好心回了她一句:“游大人啊,倒是没受杖刑,他被皇上罢官了。以后就不是游大人,是游老爷咯!”
听到这话,游氏再也站不住,白眼一翻晕了过去。
平常她晕倒得有一群丫鬟婆子围上来夫人太太的喊,这会儿听说游知府跟着曹耀祖一起折了,连个扶她的也没有,游氏就这么摔在地上。




快穿之教你做人 208.农家子的荣华路
朝廷给的惩罚可以说相当重了, 曹老爷并夫人房氏听说以后双双晕去,醒转过来仍旧不敢相信,说耀祖心系富山百姓, 一心想为百姓谋利,有什么错?纵使他真有不妥, 这惩罚委实过重,怎么能为这点小事又上杖刑又牵连老父还拖累儿辈孙辈?
他俩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不止他俩,整个曹家都觉得莫名其妙,金县令却不意外, 听说朝廷对曹耀祖的处置之后,他点点头,心想都在情理之中。
做皇帝的最怕什么?最怕大范围的灾祸,比如干旱、洪水、瘟疫、地动……遇上这些都会搞得人心惶惶,皇上通常要下罪己诏反省自己做得不好惹来上苍震怒降下灾祸。
因为乔越的关系,现如今四海之内都在歌颂朝廷,觉得皇帝是盛世明君, 朝廷吏治清明。日子过得舒舒坦坦的, 平白冒出个搅屎棍, 曹耀祖一声令下, 富山全县减产, 收成折半, 看在曹家人眼里兴许觉得又没死人又没怎么不就是折了点收成?搁上面看来, 这比死几个人严重多了。
最难消民怨, 最难平民愤。
对农户来说收成折半等于要他们命,朝廷得费多少精力来安抚?为了安抚他们甚至还折进一年田税。
这消息放出来农户们都没觉得他们赚了,因为正常征税根本要不了五成,而现在他们折了五成粮食。
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只能想想好的一面,至少有曹耀祖这个先例,别人再要做类似的事总归得仔细想想。
丰收的喜悦已经消减一些,如今康平县内说得火热的不是我家几亩良田收了多少,而是曹耀祖啥时候回来?烂菜头都准备好没有?
“烂菜头算个啥?我到时候提潲水去,从头到脚泼他一身!”
“这姓曹的同侯夫人还沾亲,他怎么下得去手抹黑人家?陈乡侯多好的人,是活菩萨!”
“以前咱们过的什么日子?拿我家来说,如今每天能吃三顿,百米黄米掺一起,一顿干来两顿稀。不仅粮食够吃了,拿糠壳还喂了十来只鸡,每天能捡好几个蛋。再想想以前,十年前我婆娘刚嫁过来,生的第一个娃都没养活,是活活饿死的,他要是晚几年生多好,二娃三娃前几年瘦成什么样,这两年都长肉了。”
那汉子常顶着大太阳干农活,晒得很黑,看着精精干干一个人说着说着眼眶都红了,跟他闲唠嗑的赶紧拍拍他肩膀,让别想了。
以前生活是苦,哪怕年景好,收回来的粮食也禁不住吃,饱一顿饿一顿才能对付一年,要是遇上遭灾地里收成坏了,真是要饿死人的。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只要你肯卖力气就能吃饱,家家户户都屯着粮食,有稻有麦有棒子做主粮,马铃薯丢灶眼子里烤熟了能吃,切成丝炒炒还能添个菜。
陈乡侯可能都不知道他自己救了多少人的命,这两年都没听说谁家饿死人,也没听说有吃不起饭卖娃的,这样的日子从前想也不敢想,现在他们过上了。
想想自家粮仓里堆得冒尖的干稻谷,再想到这样的大善人还有人抹黑,缺德啊!
“我也得留点潲水,招呼到曹家人身上去!”
“我家还有不少烂菜叶子,我都装起来了,就等他回来!”
“皇上不是说要曹耀祖亲自上陈乡去给侯爷请罪,让人盯着点,见着他了吆喝一声。”
“这畜生!畜生不如!”
整个临州差不多都是这种氛围,其中最气的当属陈乡本地农户,他们亲眼看见乔家父子一天天往地里去,收成不是说涨就涨起来,人家费了好多劲。每种推广之前都要在试验田里试种,试种也不是说回回都能成功,也有杂交出来品相和收成达不到预期的,种植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外人只看到成功之后的丰收,根本不知道失败的时候农事专员们多沮丧。
以前还有人嫉妒乔家靠种地就封了侯,现在怀揣这种想法的少了,几乎没有。他靠种地能让天下人吃饱饭,这比考状元强!比打胜仗强!比什么都强!至少老百姓是这么想的,对大家来说,天大地大吃饱饭最大。
等曹耀祖露面的多,还有更多等不住的,已经讥讽上曹家亲眷。曹氏族人且不说,房家也受了牵连,倒是郁子孝那头,亲朋好友对他都是同情。
同情他有这么个连襟,都说先夫人在世的时候是好女子一个,怎么会有那样的姐姐,生养出曹耀祖这样的儿子。
有人说,儿子犯了过,不应累及双亲。
这说法刚提出来,立刻被否。
非也非也!
他曹耀祖也不是自己长成这样的,总有人教?你非说没人教,那养不教同样是父之过。
郁老爹听他们议论,没参与其中,回家提笔写了封信托知府大人顺便送去陈乡,给女儿郁夏。
一方面是例行关心,也有他个人因为曹耀祖这事的思考,想起外孙阿荣年仅七岁便聪慧过人,不仅识文断字,他已经能做诗,且在学写文章。有这般天资应该好生教导,切莫像曹耀祖,明明有才有学偏不踏实,非要走捷径,结果入了歧途,害人害己实在可惜。
临州知府同乔越之间经常有往来,这封信是和公文一起送到陈乡,郁夏看到的时候是初冬了,她紧了紧毛领子,临窗将父亲写来的书信读过一遍,心想父亲恐怕是在阿荣身上看到曹耀祖幼年时的影子,他从前应该是很讨师长喜欢的……
不过,阿荣不同,郁夏知道他没完全放下,他心中有怨,但他和曹耀祖不是同样的人。
曹耀祖是功利的在经营人际关系,几乎没对人付出过真心,对枕边人恐怕都是连哄带骗。阿荣跟他不同,虽然刚送来那会儿看着有点孤僻,不大合群,现在已经很正常了,对祖父母十分尊重,对他便宜爹也很崇敬孺慕,跟着踏踏实实在学种地。
他应该是要继承阿越的衣钵,不会去走曹耀祖的老路。
郁夏在回信中说明了这些情况,希望父亲不必担忧,信上是这么写的,她还是分出许多精神在阿荣身上,特别去关注了他近来的状况,感觉很好很正常,没什么古怪,才回过头帮婆母为嫁庶女忙活。
乔家两位庶女都满十五,不大不小是正合适说亲的岁数,本来太太是想从上门提亲的人中择出两户条件上好的,结果一直没人来提。
太太还纳闷呢,听郁夏点了两句才摸到门。
不是别人不知道乔家有两个女儿,而是她俩太尴尬了。
本地的大户不敢草率提亲,这是因为乔家门户过高,贸然上门只会遭人耻笑。至于配得上乔家的名门望族又不是很看得上这两个庶女,要说品貌都不过普通,才学见地更谈不上,最尴尬是姨娘生的,不管本人或者姨娘都不受宠,和当家的郁氏关系还不咋样……娶回家就是添个麻烦精,除此之外别无意义。
说亲的时候最怕遇到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
她们看得上的,人家不愿。
看得上她们的,她不同意。
王贞娘对两个庶女是不上心,也没想要坑人,还是想给她们说两户能舒坦过日子的好人家。家产不用很多,不缺花用就行;人丁不用很旺,少腌臜最好。
王贞娘略提了提择婿的条件,放出话去,等人来说媒。
她放出去这个条件让两位庶女气死了,先是到姨娘跟前哭,发现啥用没有又找上郁夏,想多求求她,指望她心软。说哪个姑娘家不像嫁高门?说她们嫁了高门望户定不忘恩情!求嫂嫂帮忙。
郁夏正在品读阿荣昨日做的文章,被她吵得难以集中精神,就顺手搁下,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妹妹若不满意该去求婆母,做什么哭到我这里来?我却没什么立场插手这事。”
“太太最喜欢你,最肯听你说,嫂嫂你就当做善事!”
郁夏摇头,说要是做善事就更不能答应。
庶妹不解。
郁夏便提起曹耀祖来。
“我表兄——原富山县令曹耀祖,你应该知道。他这人算得很精,迈出一步之前少说能看到三步开外,因他出色,前任岑州知府游大人不怕别人说闲话,坚持把府上千金嫁给他。这原本是美事一桩,你看看现在,曹家倒了游家败了,还觉得美?”
“曹耀祖就算漏了一回,她夫人游氏便给他捅破了天,连挽救的余地也没有。”
“我举这个例不是想可怜曹耀祖,我是想说女儿家养得好嫁去别人家是喜事,像游小姐这样,嫁她一个坑两家人,曹家悔青肠子游家也完了。”
“妹妹的眼界在乡里,却想攀名门望族,敢说自己不会出纰漏?你知道大户人家多少麻烦事?你承受得住?你管得过来?门第越高日子越难过,什么都不会就是送上门去给人笑话,一步踏错就要掉进万丈深渊,不如嫁个不高不低的,过去就能当家,轻易惹不上事,也短不了你吃穿,有什么不好呢?”
这番话不中听,但已经够中肯了,郁夏也不怕得罪人,讲完让她好生想想,还是不死心就自己求太太去,想明白了安心备嫁。
事实证明还是有人听得进去劝,两庶女里头就有一个怕了,想到县令夫人犯个小错都能拖两家人上路,那要是更高的门第,嫁过去睡得着觉?
1...154155156157158...2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