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医嫡女:误惹妖孽九千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三公子
很快,一张盖有红印章的纸张呈现在周太平的面前。
周太平拿起,认真的看过每个内容条款,最终把目光对准了落款处。
纸张的右下角龙飞凤舞的写着两个字,虽然很潦草,但周太平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巡抚的字。
结合之前走访百姓收集到的信息,周太平已经把巡抚贪墨,偷工减料的事调查个差不多了。
傍晚,周太平摆了一桌鸿门宴,让人给巡抚送去了一份请帖。
巡抚收到请帖,赫然看到了吃饭的地点竟然是衙门里。
这衙门倒的确有吃饭的地方,只是这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饭局。
此时,巡抚也已经知道洪水决堤了。
外面也有消息说周太平要兴师问罪。
但巡抚不相信周太平会对自己动手。
到了衙门,空气中顿时多了一股压抑。
“吃饭怎么选这样的地方,一点胃口都没有。”巡抚一脸不满的说道。
“更不,我请你吃饭,也算我敬地主之谊。”
“不了,这次就将就下,下次什么时候吃饭还不好说呢。”周太平不卑不亢,伸手示意巡抚坐下。
而当巡抚坐稳之后,突然发现桌上的契约。
巡抚全身一怔,这契约可是个秘密,周太平本不应该知道的。
“这个是怎么回事?”周太平盯着巡抚,眼底闪过一丝冷毅。
“这个,”巡抚的眼睛快速的回转起来。“契约是我签的,只不过后来我身体不适,转给别人了。”
巡抚说的不错,这防洪堤坝的建设,的确已经转给别人。
“没错,而且你们之间没有签契约。”周太平不紧不慢的说道,“你拿了五十万白银,转手给了别人二十万,自己截流下大头。”
话音落下,巡抚的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没想到周太平竟然知道那么多。
但转念一想,巡抚嘴角往上勾起,“你说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巡抚之前和另外一个人根本就没有签契约,所有东西都只是口头上的。
周太平去查,根本就无从查起。
“是嘛?”周太平早就知道巡抚会抵赖。
“出来吧。”周太平给门外做了一个手势。
只听见门外一声响,进来一个男子。
巡抚定睛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员外。
员外不是巡抚的心腹。
曾经巡抚想收买员外,但却直接被员外拒绝了
“大人。”员外向周太平行了个礼。
“把你知道的完完整整说一遍。”周太平用手指敲了敲桌子上的契约。
“是,大人!”员外甚至没有看巡抚一眼,将巡抚如何克扣款项,偷工减料的事情缓缓的说来。
“你胡说。”巡抚激动的打断了员外的话。
“我
没有乱说,现在河里的那堤坝,就是最好的证明。”员外眼神坚定的说道。
“无论如何,这堤坝出现问题,你逃脱不了责任。”周太平认真的说道,“来人,请巡抚大人和员外,都来我帐子里,坐一下。”
士兵们马上冲出来,包围了他们。
周太平这次可是以钦差大臣的使命来的,就算是地方巡抚,也不敢明着抗衡。
“好说,好说。”巡抚叹了口气说,“我走就是,不用抓。本来,发生了那么大的水灾,我的确是应该过去跟你们同甘共苦的。”
“你知道就好,请把。”周太平真是铁面无私,巡抚心生畏惧。
“单凭这人的片面之词,你觉得你可以拿下我?”巡抚嘴角往上弯起,露出一抹不屑。
当初,为了以绝后患,巡抚根本没有出面,也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虽然谁都知道,这堤坝就是巡抚在弄的,但如果往上奏折,却没有任何胜算。
“你这个老狐狸。”员外激动的骂道。
因为贪污,强行揽收工程,巡抚从员外手里抢走了很多生意。员外虽然不甘,但也是无可奈何。
见巡抚如此淡定,周太平眉头微皱。
这直接从巡抚下手,恐怕没那么容易。
但周太平相信,巡抚肯定留下了什么痕迹。
周太平抓走巡抚,一行人陆陆续续地过来,可是,刚拐过弯,走进了乡村里,就听见了一阵喧闹。
原来是几个百姓被官府抓起来,因为他们不愿意卖田地。
皇上曾经颁行,让少部分大户人家去购买穷的吃不起饭来的农民的田地。
可是,这政令本来是好的。但是施行下去,就变了味。因为,大户人家根本不管你要不要出卖,只要是农民,都强行低价收购。
当然,这些大户人家都是跟衙门勾结好的,如果有哪个农民不愿意卖,就只能强行实行了,这价格还特别低。
当然就有很多贫苦农民不愿意了,因为他们只能依靠这些田地种出来的庄稼吃饭,如果把这田地卖了,他们只能拿到很低廉的银子,根本就不够今年的吃饭,更何况明年呢?他们就没有出路了。
周太平看在眼里,于是让人去制止大户,人家看周太平这种皇上派来的钦差大臣都出来制止了,也就不敢再放肆,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周太平知道,她拦得住一时却拦不住永恒,以大欺小这件事在大楚朝上正在发生,而且发生的越来越多,到头来苦的都是百姓,于是,周太平就决定,赈灾之后一定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这是个大问题,也不是周太平一下子能解决的,但是周太平现在手上有士兵,所以她要趁现在,力所能及地制止这些大户人家,强行收购土地
。
堤坝的水位虽然下去了些,但决口依然没有合拢。
周太平亲自去现场查看过,确认是水底有漩涡暗流。
这土方倒进去,马上就会被水冲走。
正当工人们陷入两难境地的时候,周太平提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
很快,按照周太平的建议,一车车毛竹运了过来。
周太平让人把毛竹的内部给捅通,然后将毛竹直接插进水底。一直到深层的淤泥。
目的就是为了让毛竹更稳固。
然后,另外的人将事先搅拌好的泥浆直接灌进毛竹里。
(本章完)
哑医嫡女:误惹妖孽九千岁 未第739章 赈灾
这泥浆是周太平亲自调配的,不同普通的泥浆,周太平往里面加了藤三七和松树树脂。
这两种东西非常的黏稠,和泥沙混合之后,很快就凝固住了。而这毛竹,也就像从河底长出来的石柱。
用同样的方法,一根根毛竹被插进水里,一根根石柱连成一排。
在横向插毛竹的同时,周太平还让人纵向插毛竹。
一边插,一边灌进特制的泥浆。
终于,决口的位置被堵住了。
“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本事。”一旁的人赞叹道。
这周太平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但骨子里却有一股不认输的韧劲。
周太平冷冷不语。
解决了堤坝的问题,周太平终于可以全心来处理巡抚的案子了。
周太平认真梳理了整个案子的每个细节,发现巡抚做事真的是滴水不漏。
考虑再三,周太平给巡抚发去了一份请帖。
“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意思?”巡抚皱着眉头看完了请帖。
请帖上,周太平以成功封堵决口的理由摆设了酒宴。
可大家都知道,这周太平摆的肯定是鸿门宴,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可是这一次,巡抚依然很是为难。
如果不去,那就自认和这封堵功劳无关,日后请赏或加官进爵,也是少了一个筹码。
犹豫再三,巡抚还是如约来到了衙门里。
“这次汛情可以得到控制,还要多亏了巡抚大人提早谋划。”周太平举着酒杯笑道。
巡抚被周太平的这番操作弄的云里雾里。
“周大人年少有为,我等实在佩服。”巡抚举着酒杯回礼道。
巡抚原本已经做好了回应的准备,可却没想到,周太平只字不提贪污一事。
酒杯一杯接着一杯,渐渐的,巡抚有些飘飘然了。
“巡抚大人,这一次,你可是又赚了名声又赚了钱啊,真是高!”有人在一旁向巡抚举着酒杯。
“哈哈,这小意思。”巡抚爽快的又干了一杯。
“只要是我想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不知巡抚大人怎么操作的,能不能教大家两手。”问了这话,这人侧目看了眼周太平。
“哈哈,见今天高兴,我就告诉你们。”巡抚满脸绯红,“这契约不用我亲自去签,可是当时,我就在现场。”
话音落下,周太平就什么都清楚了。
这巡抚竟然给自己找了个代笔的,虽然没有亲自签字,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代笔的意思就是巡抚的本意。
趁着巡抚醉酒,周太平让巡抚在认罪书上画押确认。
等酒醒的时候,巡抚知道了一切,可已经晚了。
看着亲自画押的材料摆在自己面前,巡抚想说却又突然词穷。
“有什么想说的,你进京和皇上去说吧。”周太平摆了摆手。
牢车里,巡抚的官帽已经被
拿掉了,一头黑发散乱的挂下来,丝毫没了往日的威风。
“真没想到,周大人竟然将巡抚给法办了。”
一时间,街头巷尾,所有人都在讨论周太平。
回到衙门里,周太平习惯性的去看望那些灾民。
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度,灾民已经少了很多。
因为周太平的救助到位,大家的生产生活也基本上恢复正常了。
可就是在周太平的要求下,很多士兵高强度的工作,身体却出现了问题。
正当周太平要进屋的时候,
一个士兵突然肚子痛,周太平得知之后,马上亲自过来给士兵看病。
只见这士兵痛的趴在地上,满脸煞白。
看这姿势,周太平就知道,肯定是肚子里痛的很。这种姿势,可以缓解肚子的压力,让疼痛不那么明显。
“不要动他。”有人要给这士兵翻身,周太平马上阻止了。
如果是一般的疼痛,士兵肯定是能忍的,眼前这士兵肯定是得了重病。
周太平取出银针,对准士兵的足三里便是一针。
这足三里统管胃腹,所谓肚腹三里留就是这意思。
周太平刚下针,便听见扑鼻一声,地上的士兵突然放了一个很响的屁。
顿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想笑。
但周太平却丝毫不动,这排气的表现,早已经在周太平的预计内。
而这士兵排气之后,马上翻身站了起来。
原来这士兵误食了木薯,又喝了牛奶,肚子胀气的厉害。
“多谢大人。”
“日后一定要注意饮食。”周太平缓缓说道。
因为洪水受灾的百姓很多,一些人甚至无家可归。
周太平当即让人将衙门清理出一片区域,专门收留灾民。
“大人,你快帮忙看看,这人生的是什么病啊?”
突然,门外来了一堆人,最前面的几人抬着一个男子。
只见这男子全身青紫,肚子更是大的圆鼓,一条条青筋暴起,就像一大把蚯蚓一样。
周太平只嫖了一眼,便开始准备动手。
这人得了鼓胀,还是严重的那种,如果再不治疗,恐怕会暴毙。
只是这种病,没人敢接手。
“需要什么特殊的准备吗?”王成龙在一旁帮忙。
“这是个要做缝合的治疗,你去把针线都准备好,”周太平头也没有抬,将双手认真清洗了三次。
这种需要缝合的治理,没人敢接,如果周太平也不出手,那这人就只能等死了。
很快,一切都准备就绪,为了保持干净,一块白色的幕帐将外界隔开了。
周太平给自己戴上了帽子,脸上也围上了纱巾,只露出一对大眼睛。
“刀,”周太平屏住呼吸,开始了。
几个学徒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随时听从周太平的安排。
没有人知道周太平的第一刀是怎么下去的,但当几
个学徒反应过来的时候,病人的肚子上,已经开了一个洞,淡黄色的液体,就像泉水一样汩汩的流出来,瞬间,四周的空气里就弥散出一股浓重的腥臭味。
可是周太平丝毫没有表情变化,不断的调整病人的身体,将体内的浊水完全的排出来。
用来接水的是一个大木桶,等完全排完之后,木桶几乎就要满出来了。
接着,周太平给病人做缝合,几个学徒好奇的凑过来,想学习这独特的技法。
可是周太平动作很快,几个学徒根本什么都没看见。
(本章完)
哑医嫡女:误惹妖孽九千岁 未第740章 通道
“好了,只不过病人还需要留在这里观察几天。”周太平对患者家属交代了几句,便又去忙其他事情去了。
一整天,周太平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病人一波接着一波,但是,周太平更关心的,还是那些因为洪水受灾的百姓。
风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天气马上就会变冷。这些灾民现在还没有温暖的地方安顿。
“速度要快一点,尽可能早点完工。”为了不让一个人掉队,周太平亲自过来督工,还捐出了自己半个月的粮饷。
工人们也很积极,整个地方都是敲敲打打的声音。
当周太平转弯出来的时候,迎面撞上来一个小男孩。
“怎么走路的,小心掉沟里。”一旁的学徒赶忙将小男孩支开。
“等等。”周太平突然眼前一亮,一把抓住了小男孩。
“你手上这东西哪里弄过来的?”
“我自己路边挖的,”小男孩指了指身后不远处的一块不起眼的地方。
周太平大师马上带着学徒们去那个地方挖起来。
没过多久,周太平也挖出来了一块土豆。
这土豆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却长得非常新鲜。
周太平很好奇,因为在衡水很多人都已经断了口粮,这么明显的地方竟然还有土豆。
周太平将土豆拿回,然后便种在了衙门里面的空地上。
为了让灾民可以得到温饱,周太平也是不遗余力,把能吃的东西都收罗了过来。
这土豆还带有根,繁殖起来会比其他的要快。
那在土豆的边上,周太平还从野外找来了很多野外的食物。
等这些食物开始繁殖,就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口粮问题了。
平日里,周太平除了帮忙解决温饱问题,也是常常去堤坝上巡查。
今年的天气很是反常,常常连下大雨。
虽然之前的决口已经解决了,但周太平很是担心,堤坝可能会再次发生决口。
又是一连几天的大雨,河水泛滥,此时,好多村名兴奋的来到河边找吃的,因为这洪水,把很多鱼虾都冲刷过来了。
如今,很多人都只能指望这一点点运气了。
但周太平更担心的是堤坝的安全。
没等天亮,周太平就披着蓑衣出了门。
还没等周太平走到河水边,别听到猴笼一声巨响。
喝水又把堤坝冲开了一个缺口。
混合着泥浆,大量的泥水很快就把尚存的一块田地给吞没了。
而这块田地里的庄家,正准备明天收割的。
看着口粮就这么没了,周太平很伤心。
但周太平更在意的是百姓的安危。
因为连日的降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方。
原先的老房子都变得歪歪斜斜的。
周太平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山脚边。
“乡亲们,大家都听我说,”周太平扯着嗓子喊道,“这雨水已经
把土地都喂饱了,你们住在这山脚下,很危险。马上跟我去其他地方吧。”
可是周太平喊了好了一会儿,还是有几户人家不愿意走。
对于这些百姓而言,这房子都已经住了几十年,不可能说没就没的。
周太平没有办法,只好亲自挨家挨户去说服。
还完把山体滑坡的道理摆出来讲。
终于,在周太平的努力下,又有几乎人家愿意离开山脚了。
雨依旧下着,周太平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最后一户人家。
这已经是周太平第三次来游说了。
“你什么都不用说,我肯定是不会走的。”屋主是个老人,走路的时候,还要住个拐杖。
“大爷,今年情况特殊,咱们还是先避一避风头吧。”周太平知道,跟这些大爷将道理是没有用的。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该来的早晚会来,避不避都是一样的了。”
周太平犹豫了下,天色已晚,雨也越下越大。
如果再不能把老人劝走,那真的是十分的危险。
“那就只好委屈大爷了。”周太平对身边的士兵示意了下眼神,顿时,几人就将大爷给抬了起来。
“放开我,放开我。”当几人刚走出屋子的是,突然山上传来一阵轰隆声,几乎就是眨眼的时间,老人的房子没了。
“好险。”附近的人无不为老人捏把汗,而老人也是激动的想给周太平跪下。
“不用了,快起来。”将这一危险点解除之后,周太平转身又去了田间。
为了给百姓留下口粮,周太平临时在山坡上整理了一片梯田出来。
这梯田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自动排水。
从上到下,虽然每一块田地都只有巴掌大,但连在一起,也是一个客观的数目。
经历了刚才山体滑坡的情况,周太平很是担心的来到了梯田处。
“周大人,这里很危险,你快回去吧。”村民一边行礼一边劝说。
“没事,我就像过来看看大家。”周太平一边说一边招呼着学徒将准备好的幼苗拿了出来。
“这里有些种苗,就拜托你们了。”说完,周太平给在场的百姓行了礼。
“请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好好种植。”百姓们纷纷给周太平回礼。
这洪水的影响很大,再加上天气的变幻,周太平也是做出了长远的打算。
而灾民们逐渐度过了自己的迷茫之后,你纷纷开始加入生产建设中来。
眼下,最重要的,便是要尽快将被淤泥覆盖住的田地清理出来。
可是很多工具,也都一起被埋在了淤泥下面,这靠徒手做事情,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周太平让衙门里的侍卫们将兵器改成劳动的工具。
又用藤蔓编织了些大袋子,其余多余的人,便开始干活了。一铲一铲的将土地给理出来。
这些
淤泥,在别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丢掉,而在周太平眼里,这些淤泥,都是上等肥沃的泥土。
于是,周太平和学徒们一起,将这些淤泥送到了梯田里。
让梯田顿时肥沃了不少。
另外,周太平也改变了之前堵洪水的办法,在洪水的流向上,打通了一条宽阔的通道。
这通道也是非常的特殊,
最先前的部分,周太平让人挖了一个深坑。
这样,淤泥就会沉淀下来,而上层的清水,就可以沿着河道缓缓的流开。
(本章完)
哑医嫡女:误惹妖孽九千岁 未第741章以身涉险
这水永远都是往低处流的,周太平将河道一直延伸到了远处的大江上。
不断堆积的淤泥,很快就把深坑给填满了。
梯田已经不需要淤泥了,周太平便用这些淤泥制作居所。
这原始的淤泥,牢固程度不如木头,风一吹干就开裂了。
可是当周太平将淤泥用火烧制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就跟铁块一样。
“周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好奇的学徒拿起砖头看了又看。
“这淤泥里的成分很复杂,用火烧制过,可以将里面的杂质去掉。剩下的,就是坚硬的砖头了,”周太平拿起一块砖头比划了下,“这砖头很吸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如果不下雨,就要给砖头浇水。”
“好的,记下了。”
源源不断的淤泥,成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接着一座座坚固的砖瓦房拔地而起。
刚开始的汛情和洪水,大大改变了百姓们的生活习惯,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住在二楼,将一楼直接腾空或者摆放些生产用具。
回过头来,周太平继续用先前的方法,将决口的堤坝给封堵起来。
而这一次,周太平重点检查了堤坝的其他部位。对不稳固的地方,也进行了加固。
附近村子的百姓,得知周太平发明了砖头,便纷纷过来讨教学习,很快,这砖头房子成了流行,其他地方的人也开始模仿。
终于都完工了,也快过年了。
在周太平赈灾的这几个月里,李元康也没有闲下来。
本来,李元康早就带着朱雀和朱飞狐回来了。可是,中途,遇到了云来客栈的金曼玉,金曼玉对李元康死角蛮缠,一个劲地问,李元康去边关做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