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番外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南枝
董武却是明白知事通判是什么官的,虽说是知府的手下,因为是皇帝直接任命,于是知府也要给他些面子,平常人等是想见也见不着的人物。
他甚至已经算是董武遇到过的最大的官了,董武这两年在云州城里生意做得顺当,没遇到什么麻烦事情,不得不说,也有吴锦文的照拂。
故而董武一方面既因为吴锦文心中有宋篱而很不好受,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把吴锦文当成兄长一般尊敬,毕竟吴锦文并没有对宋篱做出什么来,倒是对他家给予了不少支持。而且,他和吴锦文也是从小就认识,一二十年的兄弟情谊,不能说散就散了的。
吴锦文在院子里下了轿,见到董武,就问道,“贤弟过来是有什么事么?”
董武答道,“清明将近,宋篱做了些荠菜粑,想着嫂子没在你身边,怕你想不起让下人做来吃,就做了一些让我送来给你。”
吴锦文听闻是宋篱做的荠菜粑,本来公事繁多,扰得他头大,很是困乏,此时也瞬间有了精神,脸上还带出了笑容来,领着董武进屋,在厅里坐下,道,“真是亏你们有心了,我就忘了要吃这个东西,往常在老家,母亲倒是会做来吃的。”
董武手里的食盒吴锦文也没让仆人来接去厨房,而是自己过去接住了,开了盖子,就见到里面白瓷盘子里放着的一大盘荠菜粑,因为是用荠菜汁水调的面皮,以至于面皮是青绿色,带着荠菜的香气,没有吴锦文平素在酒楼里吃的点心的精致,但在吴锦文眼里,别的无论多么精致的点心都没有这个来得让他满足高兴。
吴锦文看着这一盘荠菜粑,心中就浮起一股暖意,其实他明白这对于宋篱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心意,但是对于他,的确是非常不一样的。
董武看吴锦文看着那食盒里的东西流露出柔情,就在一边提醒道,“吴兄,这个是冷的,热一热做小点吃倒是好的。”
吴锦文这才回过神来,让仆人把东西提了下去。
董武又为吴锦文送樱桃给他家的事情做了感谢,然后两人又聊了一些别的话。
之后吴锦文家里来了客人,是吴锦文的同僚,董武便要告辞,吴锦文留了他下来一起用晚饭,董武本是不会留的,奈何客人也拉着董武留下来,董武于是只得留了,让吴锦文家里的门房去给宋篱带信说不回家吃晚饭了,让宋篱不用等他。
吴锦文的这位同僚姓欧阳,名焕,三十岁左右,估计是府衙里和吴锦文年纪最接近的一个,故而交往就深一些,这人极为嗜酒,非常豪爽,没有一点官架子,甚至还带着一些市井习气。
饭桌上,已经喝了一轮了,欧阳焕看酒喝完了,就叫吴锦文道,“这点酒怎么够,赶紧还去买两坛来,要云斋坊里的女儿红。”
云斋坊是云州城很有名的雅楼,里面是高级名妓,也是个私家菜馆子,里面的女儿红非常有名。
吴锦文听欧阳焕又说些狂话,道,“欧阳兄,要喝云斋坊的酒你自去云斋坊喝去,到我家来可是没有的。今天就喝到这里了,不要认为我是没酒招待你,只是你这样喝下去明天可还要不要办公。”
吴锦文不说还好,一说欧阳焕就拍桌子了,骂道,“办公?有什么好办的。温俊仁就是长了嘴会拍马屁,会使银子,他来当了这云州知府,跟着他身后,你看他让我这大半年都干了些什么,到处去给他找人?这人都不见三年了,可怎么找去。他昨天不是让我找不到人就不要去见他嘛,这不正好,我就不去见他了。”
吴锦文只得道,“欧阳兄,你这是喝醉了。”
欧阳打了个酒嗝,眯着眼睛道,“是喝多了些,不过还不够,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可离千杯还远着呢。”
董武看这个人发酒疯,在一旁只当没有听他说知府温俊仁的坏话,也陪着喝了几杯,就把酒杯放下了。
听他说找人,便问道,“可是找魏家的那位长孙?这么久还没有找到吗?”
欧阳焕打起一点精神来,摇头,道,“人已经走失了三年了,哪里来得那么容易找到。说不定人早死了,即使咱圣上是天子,他要找人,也没法到阎王爷那里找去啊,这找不到有什么法子。”
“倒是有不少人来冒充的,不过,人家魏大人家里养出来的金孙,即使是个傻子也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那些最像的,带进京里去,也没有一个是真的。那些假的,要是故意冒充,全都被治了罪,要是人本就是傻的,只是被人误报的,上面倒是都给了些补贴。”
“因给故意假冒的治罪了,之后倒是没有聪明人故意来扮傻子想去享魏家的那份福,不过,那些把本就是傻子的人领到衙门来领赏的倒是更多了,让我们忙得焦头烂额,每天就没别的事,就来管一群傻子了,不过,人倒是多,送进京却没一个是真的,上面这下发火了,前段时间才下令,要是故意领傻子来冒充的也治罪,这下就没人领人来领赏了。这样上面火更大,你说,这个官不当也罢,还不如回去种田去。”
董武听他抱怨,也说不出什么来,而吴锦文也不说话,只慢慢吃菜。
董武听着疑惑,过了一阵就问道,“我们虽是知道魏家在找他家的长孙,却是不知道相貌,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是三年前流落民间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傻子,这如何来找呢?”
董武问起这个问题,欧阳焕便又露出讥笑的神色,道,“你说这个怪不怪,上面让我们找人,却也没给我们画像,只说让找就是,三年前出现的一个傻子,你说,这个可怎么找,简直是消遣我们。”
吴锦文在这时候说话了,道,“本是有画像的,但后来没让用。理由我在京里倒是听过的,说是魏大人家的这位孙子和他那得皇上器重的小叔魏子琦相貌极似,画像画出来,就更相差无几,皇上正对魏子琦着迷,要把这肖似他的画像流传出去,就有人给皇上进谗言,说是让这画像在各级官府手里流传对魏子琦不好,于是皇上就收回了画像,大家只能抹黑找。”
“不过,名字倒是有的,只有个小名,叫‘归真’,用来做对证用的,那魏家孙子虽是个傻子,但说是知道自己名儿叫什么。那些带了傻子来府衙,傻子要是知道自己叫归真的,就马上送去京城。不过这个消息后来也透出去了,不少人都知道,所以才让谎报的人增多了。”
只“归真”两字就让董武呆住了,脸色骤变,这个名字他这几天日日含在嘴里念着,这是宋篱的小名呢,他好不容易才从宋篱那里得知,如何能够不珍惜着,虽然宋篱不让他这样叫他,但董武依然异常珍惜,就如同是触碰到了宋篱的小时候。
但是现在这个名字,却让他如遭雷击。
第七章 矛盾
董武想到宋篱那平常人家根本养不出的灵秀的容貌,他那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有的高贵气质;他救下宋篱的时候宋篱刚好十三四岁;那时宋篱懵懵懂懂带着傻气;宋篱前几天告诉他,他以前的小名叫归真,他的小叔叫子琦……
宋篱第一次在船上听到别人说魏家遭遇的祸事时就神情恍惚,之后还生病了。
这些事情让董武不得不去想宋篱是那魏大人家的长孙。
而且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无缘由的猜测,而是有非
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番外 章节79
常确切的证据的事情。
董武只是不明白宋篱明明是好的,灵秀温柔而善解人意,为何会被传成是个傻子。
董武不得不以此来给自己一个安慰,也许宋篱的小名叫归真和那魏大人家的孙子同名只是一个巧合呢,宋篱不是说他家的院子是很普通的吗,家里也没有多少仆役,该是普通家庭的才是啊。
一个尚书家里的孙子,怎么会住那样普通的房子呢?
宋篱也并不一定就是魏大人家的孙子。
董武像是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地抓住了这点希望。
他根本一点也不希望宋篱是魏家那样显赫的家里的孩子,若是的话,他以后可如何追得上宋篱,还如何和他在一起。
且不说魏家以前就贵为尚书之家,现在魏家就更是了不得了。
虽然并不是靠着什么可以拿出来光耀门楣的事情而显赫起来的,而是靠着小儿子的美貌得了皇帝的宠信,从此就成了天朝里一等一受宠的家族,别人虽然都在背地里闲话着,但谁说有些人不是暗地里想着自家怎么就没生出来那样美貌的子女来呢,谁又不是想要巴结上去却又愁着巴结不上呢。
《长恨歌》里不是还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说法吗,要是宋篱是魏家的孩子,给找了回去,他那个小叔那样宠着宋篱的一个人,岂不是可以求着皇帝赏赐,要宋篱恢复成男儿身回去做大官?
董武不得不忧愁起来,觉得自己这是遇到了人生里最大的困难。而且这种困难并不是他通过努力就能够解决的。
人生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对于最爱的人却因为别的事情而无能为力在一起。
董武之后简直是坐立不安,也听不进吴锦文和欧阳焕说的那些关于衙门里的话了,饭菜也吃不下去了,主人和另外的客人还没有放筷,他就已经想要告罪要起身回家了。
董武平素并不是那种喜怒形于色的人,但此时他那种焦躁和忧虑坐在他对方的吴锦文很快就发现了,看他脸色不好,就关切道,“贤弟,你这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么?刚刚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脸色不大好?”
董武感谢了他的关心,道,“没什么事,只是身上突然有些不舒服,估计是不该一时贪杯酒喝多了。”
吴锦文说要不要去叫个大夫来给看看,董武马上拒绝了,道,“今天多谢兄长的款待,我还是回家去就好,我在这里留得久了,内子也该担忧了,家里是配有养胃的药丸的,回去吃药就好,不用麻烦请大夫了。”
吴锦文想着宋篱一人在家翘首盼望董武,他留着董武,只会让宋篱在家里忧虑,就心疼起宋篱来,赶紧和欧阳焕告了罪,送董武出门。
董武让吴锦文不用客气相送,吴锦文却非送不可,硬是把他送到了门口,还让府里的官轿送他回去,又让府里的管家把别人送的一盒燕窝去拿出来让董武带回去,他没说那包装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只道,“是别人送的滋补之物,我也用不着,你拿回去给弟妹吃吧。”
董武不肯收,吴锦文便道,“我们两家是什么交情了,你和我客气这些做什么。你不收可是看不上这里面的东西。”
董武看他把话说得重,没办法,只得勉为其难收下了,但是,吴锦文越是这样,他越是压力大,心里很不好受。
董武坐着吴锦文家的轿子回了家,给了每个轿夫一些钱,说是让大家打点酒喝暖暖身子,做好了这些人情功夫,他才进院子里去。
他们这房子在云州城里算不得好的,毕竟云州城是天朝里排在前面的繁华城市,大富大贵之家很多,有的人家里房屋上百间,亭台楼阁相连,戏台花园精美,一步一景也是很平常的。
和这些大富之家比起来,董武知道自己给予宋篱的只是最普通的百姓人家的生活,只一进房子,只得七八间房,除了屋前面的院子,屋后面也有个院子,不过里面却没有种什么用来观赏的花草,宋篱用来种了菜,时常花时间照料经营着,并且菜蔬长得很不错。
家里也只得一对老仆照应着,宋篱每日并不得闲,不过看他从没有任何抱怨,反倒过得很是开心自得。
董武一手提着吴锦文让他带回来的那个礼盒,一手提着那个空食盒,他先把食盒给了看门的张伯,问道,“晚饭吃了吗?”
张伯答道,“吴大人家里的阿七过来说你不回来用饭,我们就吃了。”
董武又问了吃的什么,张伯答了,他这才进屋里去。
卧室里点着烛灯,宋篱在收拾东西,床上和榻上摆了不少衣裳,有冬衣,也有春衣夏衣。
董武进屋来,看到他正在叠冬衣,将手里的礼盒放在桌子上,就走到他身后去,看着宋篱忙碌的身影,他的心中升腾起无限的爱意、不舍、疼惜……
是的,他即使辛苦一辈子,他也无法给予宋篱回魏家去的那样显赫富贵的生活。
有些事情,人生下来就注定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办到,董武明白这个道理。
他不知道,要是将宋篱可能是魏大人家长孙的事情告诉他,宋篱是不是马上就会去京城里认亲,从此就过上富贵的生活,但是他却再也无法拥有他。
董武希望自己能够给予宋篱那样的生活,但他却并不想让他认亲回去,他害怕自己会失去宋篱,这种担忧恐惧是他有生以来最深刻最难忍的一次,心中的忧虑根本无法压制。
董武矛盾极了。
他伸出手来,从宋篱身后将他抱住了。
宋篱做事太过专注,他正想着清明之后天气就会转热了,该把冬衣都收起来,把夏衣拿出来了,根本没有注意到董武回来了。
这被董武从身后抱住,就被吓了一跳,身子一颤,董武的微带着酒味的呼吸呼在他的耳后,宋篱马上知道是他了,转过头来看他,只看到董武微皱起来的眉毛,他的脸上带着一些疲惫的神色,宋篱柔声道,“我还想着现在时间还早呢,你该会在吴大哥家里多待一阵才回来的,怎么回得这么早呢?出去时候还是好好的,是不是酒喝多了,累吗?”
说着,又转过身来面对着董武,道,“要是累了就坐着休息会儿吧,我让张大娘给你熬点醒酒汤喝,你看成吗?”
董武只沉默着,并不答话。
他静静地看着宋篱,眼中神色复杂,带着矛盾、犹豫、痛苦、伤心、挣扎……
宋篱被他这反常的目光看得很是担心,伸手去握住他的手,两只手一起捧着,问道,“这是怎么了?在吴大哥家里遇到了什么事吗?”
董武脸上扯出一个笑容来,他现在还很矛盾,他到底要告诉宋篱他身世的消息,还是就此隐瞒下去呢?
宋篱黑白分明的漂亮眸子望着他,里面的担忧那般明显,董武赶紧收起自己因为心中挣扎而带出的疲惫神色,道,“我没事,估计酒喝多了点,感觉有些累,一会儿就没事了。”
“知道酒喝多了难受,那你还多喝。”宋篱埋怨着,看董武苦笑,就又道,“我知道,喝酒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是不是?来,你坐着,我去厨房给你煮点醒酒汤来。”
董武在榻上坐下,却伸手将要离开的宋篱抱到了怀里去,搂着他的腰,脸埋在他的肩颈里,闷闷地道,“不用醒酒汤了,我就想抱着你。”
董武这话说得宋篱脸上一红,心想董武果真是喝醉了。
他并没有挣扎,就这样由着董武把他抱着,靠在他身上,手指轻轻抚摸过他的头发,又抚上他的背,轻柔地拍抚,像是安慰伤心的小孩子。
宋篱知道董武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但是他不想告诉自己。
虽然宋篱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但他愿意给董武私人的空间,董武要是愿意告诉自己就告诉,他实在不想告诉的话,那也只能算了。
宋篱明白,每个男人都愿意有一些自己的隐私,他并不需要董武把什么事都告诉他,就如他自己也保守着自己的秘密没有告诉董武一样。
董武就这样抱着宋篱,呼吸着他身上特有的体香,心渐渐地就踏实下来了,不再像原来那般焦躁,他想,还是先不告诉宋篱那件事情吧,毕竟,说不定那件事也并不是真的,宋篱根本不是魏大人家的长孙,他只是一个普通书香门第的孩子,小名一样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董武从宋篱身上抬起头来,握着宋篱的手在唇边印下一个亲吻,目光温柔地凝视宋篱。
宋篱看董武脸色好多了,就问道,“舒服些了吗?要是不舒服,还是喝些醒酒汤地好。”
董武这时候露出个笑容来,站起身,回答他,“没事了。你是我最好的良药,有了你,我什么都好了。”
宋篱被他这一脸正经的情话说得有些不好意思,瞪了他一眼,道,“你就胡说八道吧!”
也不理他了,就去继续收拾衣服去。
董武也过去帮忙,两人一会儿就把衣服收拾好了。
宋篱关了衣柜,转过身看到桌子上系着绸花的漂亮礼盒,问道,“这是哪里来的?”
董武答道,“是吴大哥让提回来的,说是别人送他的礼,他用不上,就让我拿回来给你。”
宋篱看董武说起这个时并不开心,要拆礼盒的手也顿了一下,道,“吴大哥的确待我们家太好了些,要是一般的礼品倒还好说,他总是送些贵重的来,我们收着多少也过意不去,这次这个是什么呢,要想给他送什么回礼,每次都想得我头疼。”
看宋篱这埋怨的样子,董武心里的那些难受倒少些了,在桌边坐下,搂了宋篱坐自己腿上,伸手就把礼盒拆开了,道,“他是做通判的人,我们这种人家,平素也是高攀不上的,他要送礼来,我们也只能受着,要什么好的回礼,我看他也没想过。所以,你也就不用费脑子去想了,我知道分寸的。”
宋篱笑着靠在董武身上,去看那礼盒里的东西,是一片片白色的半窝状的东西,在烛光下显得莹白剔透,上面还杂着一些很碎的小羽毛。
只得四片,放在红色的丝绒布上。
看起来显得挺单薄。
董武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问道,“这个是什么东西,用来做什么?”
宋篱看了两眼,就笑了,道,“听说过燕窝没有,这个就是了。”
董武吃了一惊,然后瞥了宋篱一眼,心中不由又忐忑起来,燕窝他自然是听说过的,是非常好的滋补的东西,但是一般人哪里能够得见,只富贵人家里才有,而且一般富贵人家也同样吃不起。
董武只见过煮好了的燕窝,这样还是干的燕窝却是第一次见,不由得就想宋篱居然看一眼就认识的,想来以前就吃过吧,他那还会是一般人家里的孩子吗?他很大可能是魏家的那个孙子吧!
宋篱把那燕窝拿了一片起来,就着光看了看,道,“倒是不错的东西。用来给女人做美容品最好不过了,我却不是很喜欢吃这个。要不还是送还给吴大哥去,让他让人带回去给他家里女眷也好。”
董武叹口气,将宋篱在怀里抱紧,道,“不用还回去了,你做来吃了吧!他既然让我带回来,再还回去,他也该不高兴了。”
宋篱其实不把这个燕窝当回事,只是想着收吴锦文这么重的礼不好,而且他也看出董武似乎并不因为这个燕窝高兴,所以才要求把这个礼退回去,此时董武这样说了,他便也就不缠着这个问题。
为了转移董武注意力,宋篱从董武身上退开,道,“你不是
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番外 章节80
说要给我扎风筝,材料你不是拿回来了吗?今晚上扎给我行不行?”
董武听他要求扎风筝,马上应道,“好。”
然后出门去一边的拖屋里拿扎风筝的材料来。
第八章 香草芰荷
董武是从竹器铺子里拿了竹篾回家来,又找了薄娟来,这薄娟是浅黄的颜色,宋篱坐在董武身边看他扎风筝,透过浅黄的薄娟能够看到烛光轻轻摇曳的影子,像是带着暖暖的雾气。
用竹篾扎成了蝴蝶风筝的骨架,董武还把骨架拿起来给宋篱看,问道,“你看这两边是一样的吧!”
宋篱点头,“这样看着是一样的。”
董武道,“之前也用称约了的,两边一样重,这样该是可以了。要是不一样,风筝飞上天就会不稳,有时还会在天上打转。”
宋篱应着,又把那剪裁好的薄娟递给董武,董武这才来用浆糊糊上去,糊上去后,又用细线给牢牢扎紧。
把最主要的风筝面做好后,宋篱就把这个半成品拿在手里感受重量,并不是很重,想来很容易飞起来的,这浅黄的颜色也好看,只是要是再用别的颜色糊糊就好了。
“要不要再用颜料给画画,这全是黄色的太单调了吧。”
董武将风筝的尾巴扎好,便说道,“家里没有颜料,明天我拿到竹器铺子里去把它画好,你看,成吧!”
宋篱笑着应道,“好啊。反正这是交给你的,你最后给我一个好的风筝就好了。不过,我在宋家看到他们的风筝是用纸糊的,我们用布来糊没关系么?”
董武笑道,“用纸糊也行,用绢布来糊就更好了,我小时候就见过别人放用绢布糊的风筝,当时挺羡慕。给你糊风筝,我得用绢布糊的。”
董武扎着风筝,神情很专注,说这要给宋篱做绢布的风筝时神色也没什么变化,就那样专注又郑重地说出来,宋篱却很感动,附过身去在董武的脸上亲了一下,董武被他亲得一愣,然后就笑着看他,道,“我还没去洗脸呢。”
宋篱笑着道,“我想亲就亲,我不在乎。”
董武于是只得宠溺地看着他笑。
风筝扎好了,董武又拿了称来称了重量,道,“用娟扎的比纸的轻,而且还结实一些,你去和他们放风筝去,一定可以放得更高。”
宋篱对于放风筝并没有特别钟情,但是却喜欢董武给自己扎风筝,而且,过两天能够出城去踏青,他倒是很期待的。
风筝线还没有安上去,董武把风筝收起来放在一边柜子上,说要等在竹器铺子里去安线上去。
宋篱就和他说起清明节做什么吃食来,清明这一天也被定为了寒食,是不能生火的,于是这一天吃的东西要在前一天做好。
两人一番讨论,时间便晚了,张伯夫妇已经睡下了,董武去厨房里舀了热水来洗漱,宋篱洗好之后就坐在一边把头发放下来,拿了梳子梳顺,又用发带将头发束起来,虽然他到现在对于打理头发依然不熟练,但总算是可以独立操作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