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医女:背靠王爷好乘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白饭饭

    大堂爹就是前里正,年后就被从那个位置上撸下来了。

    因为胡村长不愿意再兼任,而且也觉得自己的儿子哪一个都不合适,所以现在只是由村长代行其职。

    “为啥要换,您不是说治疗得还算顺利吗”

    胡丰年坐了下来,叹道:“是啊,我今儿去的时候,正遇上他找来的新大夫。我劝他不要在这个时候换大夫,他还将我羞辱一番。”

    “啥!还羞辱你”胡霁色不可置信地道,“他自己身子见好了,难道他都没有感觉的吗”

    “劝不动”,胡丰年叹气,“一劝就说我是想掏空他的钱。”

    疯了吧……

    胡霁色劝道:“您也别生气,您也尽力了。”

    但话是这么说,肺痨在这个时代又不是好治的病。

    胡丰年为了治他花了多少心血,旁人不知道,胡霁色是看在眼里。

    说是赚他的钱,但实际上胡丰年为了这病还买了不少医书,更不提费心去找药。

    眼看着慢慢症状有所缓解,现在病人突然不配合了,甚至羞辱他的工作。

    长期努力付诸东流的愤怒,还有对病人情况的焦虑和担心,这种滋味真是相当煎熬。

    好在胡丰年也是个想得通的人,他道:“他既然觉得我信不过,还想骗他的钱,我也没法子了。”

    胡霁色趁机把和城里谈好生意的好消息告诉了他。

    “这么利索估摸着小白给咱们说了不少话。”胡丰年看着总算是高兴了一些。

    “那可不是,闹着要我娘下饺子犒劳他,还要我请他喝酒。”胡霁色笑道。

    “应该的。”胡丰年道。




第一百一十六章 雇人帮忙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农门医女:背靠王爷好乘凉 ”查找最新章节!

    村里喜欢嚼舌根的人不少,这次前里正家的事情很快又传扬开了。

    他家新请的那个大夫据说是镇上有名的家学,若不是前里正家有些关系,根本就请不动。

    那位新大夫来了以后,痛批胡丰年这种赤脚大夫开的药是想害人,还说前里正原不是肺痨,就是因为被赤脚大夫拖久了才成了恶疾。

    胡霁色原本有些担心自家的名声,毕竟前世看过不少文艺作品,村民都是很容易被煽动。

    但后来观察了几天,发现她大概纯属多虑。

    谁也不是个傻子啊,不能就随便被个外来户忽悠。

    那谣言最终没有发酵起来。

    平日胡丰年出诊,胡霁色在家坐镇,依然由络绎不绝的客人上门来找她唠嗑。

    这天王婶和朱婶在他们家,先是陪着兰氏在里头坐着,后见胡霁色把客人送走了,又都出来找她。

    “你家老屋的事儿听说了吗”王婶道。

    “嗯什么事啊”胡霁色一边整理书桌,一边问。

    王婶道:“真是猪油闷了心,你那奶奶天天同人去说你爹和你是个奸诈骗钱的,还说里正家那老太太本来不用烧,是你爹看错了。”

    胡霁色失笑,道:“她说是就是我倒是听说了一些,不过懒得搭理他们罢了。”

    朱婶叹道:“但凡是做长辈的,就没有不盼着小辈好的。倒少见像她这样的。”

    “毕竟隔着血亲呢,看在爷的份儿上我们也不计较就是了”,胡霁色道,“倒是带累两位婶婶跟着担心了。”

    王婶连忙道:“哎,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囡,人心都是肉做的,你和你爹为人好,对村里人也好,大伙都是知道的。”

    胡霁色笑道:“谁说您不能帮忙呢,我觉得能帮大忙呢。”

    朱婶和王婶有些诧异地看着她。

    胡霁色道:“婶婶们还记得我送的敷脸膏吗”

    王婶连忙道:“记得呢!用了可真好!我这老脸,寒风一吹也不起皮了,摸着都水滑水滑的!”

    “我用着也不错,旁人问我,我就说到你这里来买!你给的那一盒,我这才用了一半不到呢。”朱婶也道。

    胡霁色道:“江家小哥在城里有门路,给我找了两家水粉铺子,打算从我这儿拿货。先前订出去四十个,昨个儿捎信来说卖得不错,还要追一百个。”

    王婶和朱婶听了皆是吓了一跳:“咋,还能卖到城里去啊”

    胡霁色笑道:“当然能啊,咱们东西又不比城里的差。”

    朱婶来了兴趣,道:“你这能赚钱吗我看你又是猪油又是糖的,好像挺费事儿的。”

    “咋不能赚呢他们从我手里头拿货,我还要两百二十一个的卖呢。”

    王婶听了就“呀”了一声:“你给村里人都是两百一个呢,比拿货还便宜。那东西进了城,就金贵了照着他们那样卖,不得五六百一个”

    “他们怎么卖我不知道。先前也是做着玩儿的东西,没想到能卖出去。咱村里人拿,我也不好意思挣钱,何况平时大伙儿对我们家都挺照顾的。”胡霁色笑道。

    朱婶叹道:“就你们家这样的,那里正家的还说你爹是为了去骗钱呢。”

    王婶道:“我们能帮你什么忙”

    胡霁色道:“您看,他们又追要了一百个。我这靠我自己和我娘也做不出来。那滤猪油可是细活,得过好几遍才清……”热搜小说

    朱婶连忙道:“就冲你白送了婶子那么大一盒,婶子也得帮你这个忙。”

    胡霁色连忙道:“您这话说的,我还能让您白做我这是做了要挣钱的玩意儿,总不能白占你们的工时。”

    为了过滤猪油,胡霁色反复实验了很多次,总计有三道程序,才使猪油不那么油腻。

    另外还有添加药材和猪油融合的阶段,也需要六次熬煮和过滤。

    她现在是打算把这套程序外包,然后把药方的部分留在自己手里,也算是守住方子。

    在这村里,她最信得过的外人就是眼前这两位,就打算先实验看。

    虽然这两人都一再推脱说不要钱,但胡霁色坚决不同意。

    “他们现在追要一百个,若是卖得好,以后大约还要。那到时候我就不好意思找婶子帮忙了。”胡霁色道。

    朱婶和王婶看起来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胡霁色正色道:“我这是做生意呢。婶婶们可别拦着我赚钱。”

    王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道:“把你能耐的。”

    胡霁色道:“现在春耕,是我要麻烦婶子了。”

    王婶和朱婶连忙摆摆手,道:“那多大点儿点事儿。横竖我们都是围着灶台打转的。”

    和这两位谈妥,当天下午,胡霁色就去买了两口品色的瓷罐,分别送到朱婶和王婶家。并把自制过滤装备也准备了两套,一并带过去。

    程序虽然多,但难是难在总结实验的阶段。

    等方法总结出来了,基本上是个人就能一教就会,更何况是专门围着炉灶打转的妇人。

    在王婶家呆了一个下午的功夫,胡霁色就把她们教会了。

    当时商量好,王婶负责熬猪油,朱婶负责熬药材,等过滤好以后,再一块儿送到胡霁色家。

    这一批一共一百只,拿出百分之零点一作为提成,分给王婶和朱婶,也就是各给六十个大钱。

    当然,她不会把百分之零点一说出来……

    作为平时没有收入的庄户妇人,不用本钱,只要出些力气就直赚一笔外快,她们也很乐意。

    虽说刚开始是打算帮个忙就算了,可眼看着胡霁色这生意好像挺好做,以后应该有长久可做。

    她们想通这一点,心下倒是欢喜了起来。

    王婶一再邀请胡霁色留下来吃饭,可胡霁色都拒绝了,只推说家里还有事。

    说实话,她觉得兰氏做的饭比较好吃……

    等从王婶家出来,她想着兰氏烙的大饼子,不由得就加快了脚步。

    然而事与愿违,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霁色丫头啊,我正想去找你呢。”

    胡霁色不情不愿地回过头:“三婶啊,又咋了”

    李氏皱眉道:“你四叔回来了,烂醉在家里,好像不大舒服。”



第一百一十七章 特殊的爱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农门医女:背靠王爷好乘凉 ”查找最新章节!

    胡霁色一百个不愿意:“我回去找我爹去。”

    李氏连忙拉住她,道:“你去不也一样的嘛现在村里人都说你也是个小大夫,平时出诊啥的也是自己去,咋对着自家人,就得找大伯了呢”

    她力气极大,拉着胡霁色就往家里拖。

    胡霁色却也是不客气的,很认真的挣扎不让她拖走,一边道:“三婶,我这两手空空的,去了有什么用!”

    “总得先去看看!”

    胡霁色用力掐了她的手腕一下,李氏顿时就觉得手腕一麻,痛苦地低喊了一声,但到底还是把手给松开了。

    “你咋掐我哪!”李氏有点恼地道。

    胡霁色冷眼看着她,道:“三婶,分家之后,我一直对您挺客气的,您可别找我结仇。”

    李氏不由得一凛。

    不知道为啥,自打分家之后,这丫头的眼神越来越厉害了……

    “嗨,我是你亲婶子,哪能找你结仇啊……”她小声咕哝道,“你要去找你爹,你就去呗。”

    胡霁色整理了一下被她扯乱的衣服,冷笑了一声,转身走了。

    李氏刚才是被她的气势给吓住了,等她走远了,又有些后悔。

    老屋那叫一个热闹啊。

    胡宝珠自从上回和陆明相看不成,成天在家以泪洗面。

    大概无人可怨,最后竟然怨上了大房父女,怨他们说出她四哥买了假酒让她丢了人。

    只恨胡霁色不在家,她又不出门,若是让她遇见了,恐怕要去撕了胡霁色的脸。

    李氏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就成了她的出气筒,尤其是小秀秀,最近可是没少受罪。

    在老屋,李氏过得压抑,痛苦。

    可大房分出去以后,这日子倒是过得风生水起。

    凭什么啊,都是一个娘生的……

    今天胡老四突然回来,她心里不舒坦,有心想把胡霁色给弄回家去让胡宝珠折腾一下。

    要知道,平时胡霁色连脚都不往老屋迈,有事也让胡丰年来。

    这好容易在家门口把她给逮着了,现在竟又把她给放走了

    李氏心有不甘,可看着胡霁色的背影犹豫了半晌,到底还是没敢追上去。

    胡霁色回到家,把让王婶和朱婶的事儿同家里人说了,然后才又说了胡丰文回来的事儿。

    “咋这时候回来了”胡丰年听了有些惊讶。

    那可是平时半年都不着一次家的人,美其名曰在城里苦读呢。

    胡霁色摇摇头,道:“我也不大清楚,爹您去一趟,我不想去。”

    “那行,你娘包了云吞,做了酸辣汤,你先吃点。”

    说着,胡丰年就站起来,去提了药箱出了门。

    江家三个蹭吃党也在,此时江月泓已经去厨房守着兰氏,厉竹山则跟着去守着江月泓。

    屋里只有江月白坐着在看书。

    等胡霁色坐下,他就笑道:“我听说方盒的卖的好。”

    胡霁色:“”

    她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禁失笑:“你还去打听了。”

    “当然”,江月白得意洋洋地道,“我就说么,这种新奇的东西谁不喜欢。”

    胡霁色想了一下,才道:“其实我觉得,是因为这种方盒把咱们的东西和旁人的区别开来了。”世纪

    先前她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现在想想,这也算是产品特色,和品牌效应吧。

    “不过我今儿进城,还打听到一点别的事。”江月白道。

    “嗯”

    “你那四叔,好像迷上了一个青楼女子。”

    胡霁色:“”

    其实从他开口,胡霁色就知道他要说胡丰文的事儿。

    先前听说他在浔阳城有生意在做,具体是什么胡霁色也没问。

    但他和浔阳书院的人好像也很熟,时不时就能回来讲点书院的八卦。

    比如,过年那件事之后,胡丰文在城里过得并不好。

    陆明张寒两人其实素质不错,回城之后并没有把在他家相亲的事情说出去。

    不过自打那以后,那两人就对胡丰文敬而远之了。

    胡丰文脸皮很厚,几次试图假装无事发生再融入那个小团队,结果未遂,反而惹得书院里的人纷纷猜疑。

    学子八卦起来,和乡下的长舌妇也没什么区别。
1...5758596061...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