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无限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南黄沙
这些人中,各个军事长官之间互不统属,他们真正直接听命的长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陛下自己。
这名魁梧男子既然被称为“中候”,那就是执金吾的属官之一,又能够把主帐设在北军之中,显然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运作,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和军事上的实权。
“东方朔……”中候大人迟疑地用手指点了点桌面,包裹着铁甲的手指发出了重重的“咚咚”声,口中则不断反复说着这个名字,脸上的表情则是阴晴不定。
执金吾位比两千石,算是九卿级别的高官。作为属官的中候则是八百石,比之东方朔太中大夫的一千石相差并不算太远,军权上更不可同日而语,直接负责着长安城之中的很多事宜,便是很多公侯级别的大员也不会等闲视之。
可是很多事情其实也并非只看官职的大小,东方朔作为天子的近侍,也不能视同普通的官吏。
能够用巧妙的方式进谏专横的武帝并屡屡成功,东方朔的地位又岂是一个弄臣那样简单?
如果说对方只是找东方朔完成一般的任务还好,可如果是借此去接近武帝,那就是长安城内所有固有探索者实力共同的敌人。
“影响力上能够说动东晋的一流士族,实力上恐怕也已经到达了开拓者级别,这无论如何也是来者不善哪!”
反复沉吟过后的魁梧男子并没有做出什么决断。事实上达到了他这个层次,赵高和麦玲珑所遗留下来很少的信息也足以让他分析出很多情报,要不是北疆路途遥远又没有什么价值,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详细了解新崛起的老族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说到底,在这个剧情世界中,开拓者大人们情报收集的能力,都极大的束缚了他们思考的内容和方式。
征战无限历史 第六百七十七章 顶级人物的真正能力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强者总是在适应着变化。”等到禀报消息的缇骑出去,中候大人看着还在不断抖动着的营帐,忽然吃吃地笑了起来。
这句话的来源是空间里非常著名的一名开拓者领主,没人知道他的天赋是什么,只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总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办法去应对。在无数次的位面战争中,哪怕明明是身处劣势,却总是能够全身而退。其中有一次他被敌对势力的统御者联合伏击,当时那个陷阱以整个世界为代价将他牢牢的困在其中,可没想到的是,他一路破关斩将击破了各个势力,最终斩杀了那个剧情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硬生生地将其由中等剧情世界连降两级成为微等剧情世界,把整个世界的规则都打了一个七零八落。
最后,那个世界残余的规则被血液浸染,形成了一条从西往东永恒不息的奔腾着一条血色的河流,他也以此证道,将这个世界变为他核心规则的一个部分。
从此以后,他的称号里就加上了“血河”两个字的附缀。
所谓屠一为罪屠万为雄,像他这样,其实走的是白起那样以杀证道的路子。而随着他在完全掌握了这些规则之后,他的身上已经没有了一丝的凶戾之气,反而看起来更加巍峨挺拔。可即使这样,那种凝聚不散的杀气依旧让周围的人忍不住感到彻骨的寒冷。
这时随着他起身之后的喃喃自语,整个帐篷中的温度似乎都降到了冰点,只有角落里那些跪伏在地上的影子,在瑟瑟发抖中跪得更低了一些。
“博弈者,绝对领域的那位陛下擅于玩弄人心;掌控者,这位禁区的议长布局能力无人能出其右;至于天怒这种走纯武力压制的路线,难道除了亚瑟大陆的圆桌骑士会,还会有这种纯领主联盟的组织么?”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将自己的三大对手的老底摸了个清楚,而对方,对自己的了解恐怕不会比空间里的情报多上多少。
在他刻意传递出去的信息中,世人只知道他擅于临场应变和残忍决断,却极少有人知道,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对情报有多么重视。当初隐藏在以血成河的绝世勇猛之下,到底还有一颗多么细腻的心——譬如在这个大汉顶级的城池里,名义上是执金吾下高级佐官的他,居然还掌握着看似并无多大战斗力的缇骑去监视着整个城池的一举一动。
可以说大到史诗级历史人物的生活起居,小到普通探索者的任务走向,只要他想知道,他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关的信息,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又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代价。
只不过这一次的对手,都是各个空间站在顶峰的开拓者,能够在历史史诗林立的大汉长安拥有一席之地,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些人的实力。
在一波又一波大浪淘沙之后,这里面没有一个侥幸者,留下来的都是真金!
对于血河来说,在眼下这个陷入僵局的时刻,一股新鲜且足够的力量踏足这里去打破眼下脆弱的平衡,也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东方朔么?给我去查清楚他所有的信息——包括他习惯在哪个地方小便!”
血河沉吟了一番,向着帐篷的暗处低声说道,只听得似乎有人应了一声,接下来就毫无动静了。
这才是他真正的暗手,麦玲珑展现出来的顶级战斗力,让他不得不去慎重对待。
且不管赵高故意打草惊蛇的行动到底引起了多少暗中的目光,至少在各方没有拿出一个应对的方案前,跟前跟后的那些眼线少了许多。只不过赵高想要和更高层次的人物交流的目的也没有达成,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等待着他寻找东方朔的结果。
谨慎和耐心,这是一个上位者最基本的素养之一。
只是结果却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大跌眼镜。
因为接下来的整整三天,赵高和麦玲珑居然连东方朔的大门都没能迈进去。
奇怪的是偏偏这三天里,卖菜挑粪的贩夫走卒出入东方朔的府邸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只有麦玲珑和赵高,哪怕是跟在这些人的身后和他们说着话,一转眼间就会发现自己和他们错开。明明前脚已经跨进了大门之中,后脚却最终出现在了大门之外。
饶是赵高智计百出,麦玲珑应变机灵,面对这种情况也是一筹莫展。以他们的体质,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对体力上并无多大的影响,然而精神上的焦虑,还是让两人的鼻尖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奇门遁甲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货色。”再一次走到最初的位置,麦玲珑的心中其实颇为无奈,他摊了摊手,丧气地说道,“东方朔的实力,恐怕比我们预估的要强上许多。”
奇门遁甲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似乎最顶级的谋士都有这一手以做必要时候的防身之用。当年黄石公传张良谋天下大局且不说,诸葛亮以区区一八阵图困住史诗级历史人物陆逊,这其中的威力可见一斑。
后世以诗成圣的杜甫有诗赞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算是侧面给出了一个旁证。
东方朔如果从历史上来判断,等阶应该达不到史诗级,甚至只有b级都有可能;可如果从野史传说来看,这个人极善占卜,被奉为后世卜道之祖,又在传说中得道成仙,恐怕在某一方面已经接触到了底层规则。
“什么奇门遁甲,不过就是用特殊的手法去修改某一个区域里的规则运行的走向罢了。”赵高的天赋在于观察和感知规则,所以这三天始终在进行重复的试探也并非毫无收益,这让他对于这个技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初级的奇门遁甲,其实可以看成的一种幻术,让人对感觉到了规则产生错误的判断。比如明明是向后走,却让你感觉到正在向前进,明明是右转弯,却给你左转的感觉,这样一来自然是陷入阵中无法自拔。
这种把戏对于普通人当然是无解的,然而对于能够从规则上进行判别的强者来说根本产生不了任何的作用
可等阶达到了张良诸葛亮这样的层次,却是不屑再依赖于幻术,而是从深层次上去真正改变某一区域的规则,在对方没有重新认识这种新规则或者暴力破坏这种规则的情况下,这就是无解的死局。
眼下东方朔就是这样,他针对赵高两人重新拟定了门前的空间规则,将府门和外面的空地相连,所以无论两人想什么办法,最终也迈不进这个大门。
这才是不受约束之下顶级人物的真正能力,也可以看成赵高一头闯进大汉帝国的第一关。
ps:额!
征战无限历史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不复平安噫
东方朔做事很绝,这种直接篡改门前规则的行为等于出了一道无解的死题,等着上门的人出丑或者是知难而退。这一点在赵高弄清楚这个“奇门遁甲”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答案。可是赵高看着那看似触手可及其实却遥不可达的黑漆大门,脸上反而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死题也是题,东方朔既然将其亮了出来,这也是间接表明了自己态度的一种方式。他既然擅于算卦,自然明白大衍之数五十,所用只有四十有九,这遁去的“一”就是天地不全,非人力所能为了。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或者说,他本身也许就在等这样的一个人物。不然以他窥破天机的占卜之术,没有道理不知道赵高此行的目的,如果真的是拒绝,大概只需要离开这里另谋安居之所,就足以拒人以千里之外了。
死题原本应该无解,可无解的题目并非就不可破。破题者只需要跳出局外,直接去修改题干本身,答案往往会比想象地更为简单。
偏偏赵高还真有修改题干的能力。
他此时已经具备了底层规则化身的“口”“眼”“耳”三项规则,本就是第一代底层规则衍生出来的超凡智慧打碎之后形成的,这时被赵高收拢起来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修改掉被东方朔改过的空间规则,倒也并非是一件毫无头绪的事。
这一点,在赵高尝试修改赝品“黄金台”的时候麦玲珑就心知肚明,所以明知道此时陷入了困局,倒也没有失望的神色出现。
只是在下一刻,赵高的话还是让她意外地连连侧目。
“玲珑,想办法破了这个局!”
几乎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赵高是用团队领袖的方式进行的直接命令。
他竟然没有动用自己的能力,而是直接让麦玲珑出手,而且在他的概念中,似乎麦玲珑理所当然地拥有破局的能力。
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得出结论——既然当初麦玲珑能够认出赵高修改规则的能力,那么说明她对这项能力并不陌生。以这项能力的等阶、实际使用效果和理解难度,让麦玲珑达到这样理解层次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她自己也同样拥有!
更何况,麦玲珑的天赋原本就是“预知”,这和东方朔的占卜不谋而合,恰巧在这个时候设下的“奇门遁甲阵”,若说其中没有什么特殊的关联,恐怕是谁也不信的。
“我这技能,每个剧情世界只能使用一次!”麦玲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睫毛低低地垂了下来遮住了她目光。她这句话看似感叹,却是一种叙述性的疑问,将自己的问题深深包裹在了其中。
“是使用它的时候了。”赵高的神色不为所动,同样用这样的方式给了她答案。
麦玲珑立刻明白,赵高修改规则的能力,要么是无法暴露在人前,要么就是使用的代价大到无法承受。一念及此,她不再做多余的动作,双手合十从背上抽出了已经被世界规则晋升为“道器”的工布剑,一点一点将其上渗透出来的星光收拢在了自己身边。
这一点一滴的星光也怪,仿佛都拥有着自己的生命,怯生生地依附在她的身边不肯离开分毫。
这让这个剧情世界本身在她周围的那些规则全数暴动了起来,那是一种见猎心喜的悸动,无数各个层次的规则以各种方式在她的四周狂飙,宛如一群万年光棍遇见了不设防的绝色美女。
这是规则吸纳新规则本源上的驱动力,可以看成是规则的本能之一。
“我说,下一次我和身边的这个人,一定能够走进那一扇大门。”
等到星光聚拢到一定程度,麦玲珑平静地说道。她的语气毫无波澜,仿佛正在陈述着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而随着她的话语,一道规则的波纹徐徐展开,将她和赵高两人包裹在了其中,在这个世界里,就像是一个沉浸在水中的独立气泡。
麦玲珑竟然召唤出了自己世界的规则印记,在短时间内强行排开了这个世界的相关规则,或者说是通过将自己规则一部分融入的方式,强行修改了目标规则的运行方式。
和赵高的修改不同,她采用的方式的侵占。利用自身规则的密集入侵,在短时间形成对自己有利的上风局面,来完成规则的变更。
这无疑是一个消耗巨大,但是作用也无法估量的特殊技能,甚至可以看成是麦玲珑隐藏起来的绝对王牌之一。
不夸张的说,麦玲珑用这种方式,等同于可以发动一次类似于底层规则层级的攻击,或者是抵御一次同等街的伤害。更不夸张地说,即使面对高阶开拓者,拥有这种能力也就等同拥有了逆天翻盘的资格。
“这个技能叫什么?”赵高一步跨出,果然规则波纹也随之移动,东方朔那一扇大门,也就真真切切地靠近了一步。
“具现!”麦玲珑应了两个字,便不再做更多的解释。
这个技能由她的天赋“预知”而来。在晋升成开拓者,融入了整个世界的规则和“冰冷的先知”的开拓者称号之后,这个能力得到了根本性的进化,最重要的衍生作用,就是将原本的“预知”转化成了“具现”。
这就是说,在规则力量的浸染下,麦玲珑给出的判断将会成为规则真实,她说出来的话,就会是事件发展的唯一结果。
虽说这种能力同样会有规则承受的上限,但毫无疑问的一项是,这个能力已经极其变态,完全不逊色于老八“天骄”衍生出来的“天生王者”之下。
老家伙团队一直是并行发展,既然老八展现出了类似于历史传奇级的“玄甲盾”,那么一向要强的麦玲珑又怎会比他逊色许多?
卜道祖师遇上这种蛮横路子显然也是无可奈何。
在赵高和麦玲珑接近大门的那一刹那,感知都极为敏锐的两人都清晰地听到了一声规则碎裂的声音,紧接着在下一刻,东方朔的大门就此被他们推了开来。
一名身材伟岸,腰佩一把长剑,眉眼之间颇具英俊之气的青年正一脸苦闷的看着两人,口中连连叹道:“苦矣,苦矣,此番开罪司马长卿,不复平安矣!”
征战无限历史 第六百七十九章 拿命做的博弈
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如东方朔一般,横行于朝廷之上却始终能够独善其身,其为人处世之道的确有过人之处,其核心的一点就在于,将自己的身份降低为俳优之流的他几乎没有任何政敌。
在武帝一朝,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何其的超然!
所以哪怕此时的他高冠广袖,奇装异服让他本来高大魁梧的身躯看起来有一点突兀滑稽,赵高和麦玲珑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甫一进厅堂,立即端端正正行了个大礼,齐齐地俯身恭声道:“先生!”
“罢了!”东方朔坦然受了半礼,等到赵高第二次行礼的时候才微微侧身避开,同时双手虚托,将两人扶了起来,又安排童子将两人各自引到席位之上。
这是一个标准的答难局,算是东方朔给了赵高一个说服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赵高开口之前,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赵高此行的意图。
卜道之祖在这一方面,果然和先知没有什么区别。
“先生能够让我们坐下来,本身不就已经有了答案么?”跪坐端正的赵高并不甘于应对,一开始,就把整个事件的基调和结果给定了下来。
东方朔并不应答,对于这种半陷阱式的问题,他只是微微一笑,按照自己的节奏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我?”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寻常,然而话中的意味却十分深长。
大概是剧情世界融入的时候以汉武为主,此朝的名臣大多是武帝麾下,名臣名将可以说是车载斗量。
论辅国之能,有窦婴、许昌、田蚡、庄青翟、石庆、公孙贺、刘屈犛、田千秋;论军事,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都是绝世名将;论儒道,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经济,有桑弘羊居中统筹协调;论情报,有张汤、汲黯遍布眼线;论史学,有司马迁、班固、班昭博古通今;论外交,有苏武、张骞串通西域;论文学,有司马相如文采风流;除此以外,类似于韩安国,朱买臣,主父偃这类一时之俊杰不计其数,可以说中间任何一个的地位都比东方朔高上许多,说话的分量,对国政的影响力也重上许多。
可偏偏在这么多人中,赵高挑中了东方朔,这其中的缘由,当然要问个分明。
“陛下英明神武,身边众臣往往难以始终。而先生曾以士人身份,进呈竹简三千片,陛下两月读之不绝,为之击节赞叹,而偏偏之后又不授予官职,这其中的意义本就值得玩味。”赵高既然来找东方朔,这一点自然早就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成竹在胸侃侃而谈,“陛下虽没有进封你高官,却一直让你随侍左右,又容你身形放荡,屡次犯禁却轻轻放过,这里面的保全之意,恐怕先生也是心知肚明的了。”
“先生数十年来,始终未离中枢,说是陛下的心腹肱股也不为过吧。”麦玲珑接下来的补充就比较直白,算是正面回答了东方朔的这个疑问。
终汉武一朝,这些名臣名将得到善终的比例并不算太高,一旦身居高位,各个势力之间的倾轧也就在所难免。汉武帝将东方朔只安排了一个千石左右的闲散之官,又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优容之意,这分明就是一种特殊的保全手段。
既然有用特殊手段保全的价值,那也就等于说东方朔有着能够影响到武帝决策的隐性影响力。
“唔,你们到底是怎么开罪了我们这位散骑常侍大人的?”东方朔对于两人的回答不置可否,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能够在武帝朝不具名字的散骑常侍,除了司马相如,哪里还有第二人?
这个问题不由得让赵高和麦玲珑面面相觑。其实他们两和司马相如连一面也欠奉。只不过当初赵高在击杀牧者的时候,对已经被牧者招募走的卓文君进行了击杀,从底层规则意义上干掉了这个历史人物。作为经典事件“凤求凰”的女性主人公,司马相如怎能不对赵高咬牙切齿?
这样一种底层规则衍生出来的恶感,显然被历史人物继承了过来。难怪东方朔摆出了一个死局等着赵高:这既是测试两人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向司马相如亮明自己的态度,继续他在朝堂中安安稳稳的日子。
毕竟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地位太高。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文学家做传的一共只有两篇:其中《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和贾谊的合篇,而《司马相如列传》不但单独成篇,更是达到了前者的六倍之长,至于后世奉司马相如为“赋圣”,更说明了这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人物。
“据说卓文君随他的弟子出奔,我与他弟子一次交手中错手击杀了她。”赵高老老实实把事情简略地说了一遍,东方朔的眼珠瞪得老大,显然对这种稀奇八卦没有什么免疫力,口中却一直说着“罢了,罢了”然后静心听赵高故事里的每个细节。
“负人者,人恒负之。”东方朔显然听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后来的故事,对于这个结果也不意外,只不过以他岁易一妻的习惯,说这句话显然有点底气不足。
只是他也不在这上面纠结,稍稍停顿了片刻,问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大汉?”
汉匈之争,其实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当年刘邦率大军出征匈奴,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还是史诗谋士陈平以奇计退敌,从此建立了以公主和亲的笼络之策。
现在这个剧情世界,冒顿单于早已率部众西征,留下伊稚斜单于风烛飘摇。强弱易势之下要想让大汉放匈奴一条求生之路,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匈奴地方千里,人口百万,尚有一战之力。”
赵高没有替匈奴求饶,事实上求饶如果有用的话他其实不介意跪下,可真正能够让对方有所顾忌的,只有实力。
大汉王朝此时当然是如日中天,匈奴相比起来的确非其敌手,特别是在秦帝国和东汉王朝的夹攻之下,可以说是没有了还手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匈奴试图求生的根本原因。可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一旦匈奴被逼入绝境,困兽犹斗之下鱼死网破,放弃另外两边而集中所有力量对抗大汉,恐怕最后垂死挣扎下造成的破坏性也决计不小。
可以预见,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强秦的蒙恬和东汉的窦宪一定会袖手旁观,甚至在一旁推波助澜都有可能。这无关于个人的道德水准,只和国家的利益相关。
三个临近的大国强国之间,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同盟和友谊,而在地理位置上位居中间的西汉,在天生上就有这种缺陷存在,不得不去考虑两边那致命的威胁。
这,也可以看成是匈奴拿自己的命做出的一种博弈。
ps:我更的速度是不是有提高了。
征战无限历史 第六百八十章 为天下苍生的艰难求生
当匈奴摆出就算是死,也要溅你一脸血的态度,任何一方的势力都不得不考虑一下其中的利弊。毕竟就算剿灭了匈奴,除了得到赫赫的武名,北方这数千里的草原,到底还会被新的蛮夷所占领,从实际价值上来说,得到的利益几近于无。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匈奴既然连死都不怕,那么大概也不介意任何程度上的屈服,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用得好的话也未必不是一股借力,汉武大帝一定会考虑一下赵高通过东方朔传达的这个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