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征战无限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南黄沙
秦皇嬴政足够礼贤下士,赵高三人在这个时期特有的名声,再加上双方都不算很高的道德水准,有这三项条件麦玲珑已经可以准确得出结论,秦始皇召见两人不但非常有可能,待遇规格等阶甚至不会低。
可这在赵高看来还远远不够。
一个远道而来的士人在展现了才能之后在秦国的确容易受到重用,但秦皇生性多疑,这个过程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更何况赵高即使不妄自菲薄,也没有把握和勇气在这么多历史名人之间脱颖而出,想要主导战和,更是遥不可及。
除非他能够找到足够强力的人物,一方面给与他一个隆重的出场加重在秦皇心中的分量,另一方面将这个战略目标让对方去实施,等于省却了中间那数十年话语权爬升的过程。
“你说现在的丞相是谁?”麦玲珑的耐心也足够,和赵高一起低头等在门下的阴影中并没有什么不耐烦,在绝大多数剧情世界中,这样等待关键性的历史人物连续几天几夜都是司空见惯。
“李斯,其余人没有资格。”赵高的语句简短且十分笃定。论才能李斯未必比其他人强上多少,名声威望甚至也有不如,可是论历史地位和功绩,他是秦国丞相的不二人选,,没有其他可能。
“就是那个让韩非子冤死在监狱的李斯?”麦玲珑悚然而惊。韩非子是李斯的同门师兄,一起拜在法家圣人荀子门下,两人私交情谊非同一般,可是该下手时李斯毫不留情,史记记载“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可以说是韩非死亡的直接主使,赵高居然选择让他来举荐,无异于与虎谋皮。
“就是这个写《谏逐客书》的李斯。”赵高点点头,只不过换了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位众说纷纭的人物,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征战无限历史 第七百零三章 先生何以教我
据《三秦记》记载,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刻石为鲸,长二百,是为兰池宫。这本是秦始皇求仙问道的场所,然而此时天下纷争,人间之事未平的时候他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做这些虚无缥缈的事,便改成了日常与贤士们奏对的地方。
而能够被秦皇认定为贤士的,其能力放到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不会是无名之辈,而能够得到专门设宴款待的,恐怕非得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建树,又或者能够切切实实给秦国带来好处才能够享受到的待遇了。
本来赵高到达咸阳的消息就在探索者们中掀起了一阵巨浪,很多人甚至有意去看一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三头六臂能够独自削平汉室内那些桀骜不驯的开拓者们,然而当秦皇在兰池宫宴请孟士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秦国的探索者群体中反而显得风平浪静,再无一丝杂音。
这就是实力上完全压倒性的威慑。
人们会嫉妒同一层次对象的好运,却不会质疑更高领域的判断。当赵高有资格接受秦皇设宴招待的时候,那么就证明他们和赵高在利益诉求基本上不会在一个层面上了。如果发生冲突,避让就是唯一选择,这样的话,嫉妒就没有了什么意义。
赵高和麦玲珑却管不了这些,见秦皇不是一件说做就能做的事,即使他们通过丞相李斯大大加重了自己的分量,却还是等待了数日之后才得到了这个机会。
为此,他们许诺的是干掉赵高。嗯,这个是历史上真正的赵高,至少也要将其排挤出秦朝的权利中心,才换来李斯的承诺。
“李斯死于赵高的谋划,二者在规则上是死敌这我能理解,可以李斯今时今日的地位,怎么会奈何不了区区赵高,额,我这么说的这么别扭?算了,我还是在前面加个宦官以作区别吧。”麦玲珑始终对李斯轻易答应赵高的条件感觉有点疑虑,两人之间的交锋过程太过于简单,简单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赵高对于和带有非常恶劣的名声且和自己重名的历史人物颇不在意。在剧情世界里,他的名字是孟士,就目前综合而言,在历史人物之间的评价算得上不错。
“赵高也是大一统秦王朝的丞相,历史地位上就算比不上李斯也逊色不了多少。况且他还是嬴姓赵氏,是秦国的宗室,又舍得下自己自宫入侍,能够在秦始皇死后发动沙丘政变立胡亥为帝,在宫中的权柄,恐怕也未必比李斯低上多少。”赵高低低地说道,停下了步伐,目光迎上了前来引路的内侍,接着笑道,“历史上所谓奸臣的能力,也未必比忠臣要低,秦始皇既然能够重用他,那么他就有被重用的价值——这些内侍,绝大多数应该都是他的人罢。”
麦玲珑看了一下来者,明智地闭上了嘴巴。此时两人已经全部笼罩在了祖龙光环的结界之下,面对这种凌驾于规则之上的人物,对方到底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是谁也无法预见的。
对于一般的历史人物,剧情世界规定的力量上限也许还有一点儿限制作用,对于这些本来就能够算是历史关键节点的人物而言,对方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根本无法预判。
据说赵高当年在百年战争的剧情世界中,同样位居历史传奇的圣女贞德,即使在重伤力竭之下,只用了一剑就砍碎了剧情世界的时空壁障,然后破开了时空乱流的阻碍和众神之地的规则引力,将防护的规则击碎,最后残余的剑气将一位统御者子爵的世界一分为二。世界的主人爱德华三世从此以后一蹶不振,为了生存居然沦落到去小剧情世界打位面战争,从赫赫有名的议员新秀,最后变得迷失在时空长河之中不知所踪,现在大概率早就埋骨时空乱流之中了。
相比起来,贞德大概勉强是传奇入门,比之武圣关羽大概也要逊色一筹,秦始皇至少也是传奇巅峰,现在又是状态全满的阶段,他要是发起怒来,谁也不敢预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老老实实的守规矩,就是他们俩人最好的选择。
于是相视一眼的两人便不再作声,连带团队空间的交流也暂时放弃,弯下身子恭恭敬敬地跟在这名内侍的身后,沿着被人工挖出来的兰池边沿,默默地前行。
经历过这么多剧情世界,两人对于宫廷的礼仪细节还是颇为熟悉。这里也非秦始皇的咸阳宫,各项规矩大大简化,用不了多时,两人便到了一间小偏殿的耳房,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这是通行的惯例,下位者等待上位者,按道理来说就是本该如此。
世人从后世只言片语来看秦始皇,总是觉得他残暴武断喜好出游。然而从历史记载上来看,秦始皇每天批阅的文书达到一百二十斤,从早到晚日夜不辍。就勤政这一点而言,恐怕只有工作狂人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清世宗雍正帝可以勉强和他比肩,真真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将天下大事掌控于自己手中。
此时众多剧情世界融合在一起,天下形势远比当初征伐六国时更为复杂,秦始皇能够在日理万机中抽出一点时间接见赵高两人,那么稍稍等待一下又算得了什么呢?
“陛下正在长春殿用晚膳,两位请跟我来。”
随着太阳逐渐西沉,淡淡的霞光透过屋檐映照下来的时候,才有一位宫装女子从偏殿走出,引着两人从小门出来,绕过一道长廊,从另一侧进入兰池宫后。
赵高和麦玲珑目不斜视,哪怕他们两人心中早有准备,心中依旧被大大震撼了一番。
这才是真正帝王的气魄。如果当日两人在西汉有机会去未央宫面圣,恐怕看到的应该和此时差不了太多。
不说别的,光是驻守在周围的军卒,就让两人大大开了眼界。
要知道,赵高和麦玲珑都不是眼皮子浅没见过世面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史诗兵种也见过许多,可是这会儿这些经验仿佛都不经用了,一路上过来,两人对兵种的等阶已经完全失去了概念,仅剩了麻木。
如果说最初见过的那十几种秦军士卒还是历史s这种传统的顶级兵种,有资格当成杂鱼驻守周边,进入宫中之后最起码的就是历史史诗,数量和种类之多已经超乎赵高的想象之外。到了内殿,那些只有在传闻中才有的传奇历史兵种也终于露出了他们神秘的一面。
这就是秦国的底蕴,能够和历史群雄争霸的底气所在。
“不知弘毅先生何以教我?”眼见赵高进来,身着常服冠冕,端着一只小碗就着一盆肉醢喝着鱼汤的男子朝他一招手,貌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征战无限历史 第七百零四章 最喜欢的字眼
这是秦始皇嬴政的晚餐时间。
赵高不敢抬头直视秦帝的相貌,只是低垂着头,用余光暗暗看了一眼。便迅速地将整个头颅埋到了胸口的位置。
从形式上来看,这位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君王吃的甚是简单,完全没有后世宣扬那些喧糜纷繁的膳食种类。矮矮的长几上不过摆着一份肉菜,一罐鱼汤以及一碗淡黄色的小米饭。他的周围也没有人专门服侍他,甚至从瓦罐中倒汤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这并不意外,秦国君主向来如此。
他们筚路蓝缕而来,最初建国的时候不但不受其他诸侯国的重视,饱受了各自屈辱,便是连公主出嫁时的嫁资都十分拮据。在将绝大多数收入投入到军费之中后,历代国君平日里的生活向来十分节俭。即使后来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各个诸侯国被迫向他们朝贡之后,这些生活习惯依旧被当成是某种不可打破的准则被保留了下来。
这不是忆苦思甜,而是对于这些从骨子里就好战的君王来说,衣食不过足用即可,能够让他们兴奋满足的点不在这里。
“弘毅先生,坐!”
和赵高的拘谨不同,和名士相处已经十分熟练的秦始皇见赵高两人在原地躬着身子,笑着放下了手中的小碗轻轻吩咐了一句,然后右手一招,立即有两名内侍抱着两片竹席而来,放在了长几的下手不远处。
赵高和麦玲珑不敢怠慢,恭敬行礼过后,端端正正地跪坐在了席子之上,耐心等待着第二次的发问。
“先生是儒门弟子?似乎刚刚登堂入室尚未炉火纯青,不知何以教我?”秦始皇嬴政稍稍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态度,手上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动作,依旧一边吃着饭,一边随意地问道。
这就是简易奏对了,赵高和麦玲珑这才有资格抬起头,观察起这位历史上独一无二,剧情世界中叱咤风云的绝世豪雄。
在他们有限的感知中,眼前这个人除了秦朝皇帝的冠冕之外,等阶上甚至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从剧情世界通行的等阶名字颜色来判断,秦帝不过是最普通的白色,是剧情人物中除了没有神智灰名之外最低的一级。
历史人物最低也是紫色,历史史诗更是七彩绚烂。这不是他们在故意炫耀,而是围绕在他们身边那些固化规则世界的具现。而一旦到达了历史传奇,那么他们对应的那些规则已经无法被剧情世界或者众神之地感知,这就是等阶上最直接的压制。
或者说,他们已经返璞归真之后和底层规则共生共存,天地灭而不灭,与千万位面亿万生灵齐寿了。
这个时候白名的秦始皇一开口,立即就点出了赵高身上最主要的规则的组成部分,甚至对他掌控这些规则程度也了解到了精细入微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纯从规则的角度来看,只要他愿意,两人在秦始皇面前完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这就难怪他此时的态度了。
秦朝国君的确代代礼贤下士,到了秦始皇这里依旧如此。然而从士的角度来看,那也要有被礼遇的资格。否则的话,天子的帝王之威雷霆之怒,又岂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够承受的?
就像是尉缭子,他凭什么能够被秦王“以身下之”?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国猛将如云,蒙恬王翦都是旷世之名将,蒙氏和王氏家族里更是战将成群。然而可惜的是,这些人为将为帅统军作战没有任何问题,却没有一个能够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全局的军事家。在常规的战斗中,他们拼战术能够不落下风,可是战略上的价值往往要大于战术,没有一个完整的军事计划,攻城略地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这个时候,作为《武经七书》中《尉缭子》的作者,尉缭对于秦国的价值无异于战略核心。为了显示恩宠,秦始皇对他“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就都是可以理解的行为了,因为他值这个价。
这就是贤士对于国家的价值。
就譬如说是现在,如果跪坐在席子上的来是诸葛亮,秦皇嬴政别说是吃饭,大概在第一时间就会下座迎之,或者直接动用国家的力量举行盛大的仪式来专门迎接都是大有可能。毕竟即使扣除政治上的才能不说,单单从军事理论的角度来看,武庙十哲之一的他在秦国的地位,绝对不会逊色于杀神白起。
至于赵高,在秦皇眼里还没有“炉火纯青”,大概就是还没有这个资格了。
“是的陛下,臣师从儒门心学圣人门下。”
赵高刚刚坐下,见秦帝发问,不敢怠慢,立即站起了身回答。
在各个剧情世界中混了这么许久,其实赵高身上可以挂上的标签有无数个,可偏偏那些功绩在秦皇嬴政看起来都算不了什么,算起来也勉强只有这个圣人嫡传弟子的名号最值得一问。
“哦,阳明弟子一脉,不错不错。”秦皇大笑着喝了一口汤,连连赞叹了两句。
讲究仁政王道的儒学在强秦自然不好使,可如果是后世王阳明传承到下来的心学一脉,其中承载了阳明先生的兵道就完全不同了——至不济地说,这样的人物拉到战场上充作一支偏军的主帅也是绰绰有余的。
“臣不才,所学不过先生的三分之一,实在愧对先生的谆谆教导。”赵高将自身规则完全放开,阳明先生留在他手臂上的那枚小剑的标记立即熠熠发光。
也许是有所感应,当秦皇目光投向小剑标记的时候赵高猛地一抽身,一股愤怒中夹杂着些许无奈的情绪无视时空的距离真真切切地通过标记传递给了赵高,算是做出了某种程度的警告。
即使是心学圣人,大概也是不愿意将自身道基的某一部分给秦皇嬴政看到,赵高这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毫不犹豫地将老师拉出来挡在自己前面。
“刚刚臣孟浪,惹得老师生气了。”面对刚刚一不小心的君前失仪,赵高并不慌张,给自己找了个最正常不过的理由。
王阳明也是流年不顺倒了八辈子大霉。原本收赵高为嫡传弟子就并非他的本意,只是在那个倭寇剧情世界中被赵高狠狠地坑了一把——当初只不过发布了一个常规任务,结果硬生生被做成了无上限任务。当赵高用巨舰血淋淋地对所有海外区域完成了所谓的“教化”之后,大量相关规则的涌入一度影响到他成道三种基本法则“立德”“立功”“立言”的平衡。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赵高收为弟子并将这一部分规则全数反馈到了他身上,留下了这枚剑形的独有标记。
“难怪你以个人之力,强行辅佐智氏称霸,果然已经得到了阳明先生的真传——只是学得不到家,太勉强了一些。”秦帝点了点头,很自然地将两件事情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得到了最合理的结论。
这个做法虽然无耻了些,秦皇嬴政倒也不会对赵高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毕竟臣为君谋,就算有错也不在臣那里。
“侥幸而已,陛下麾下人才济济,臣这些微末之技,实在不值得一提。”赵高也不反驳。事实上也如秦皇所言,灭个把家族这点小功绩在别人那里也许还值得炫耀一番,但在灭了六国的秦始皇面前,还是算了吧。
“嗯,你也不必过谦,丞相既然推荐你来见朕,就必然有你的过人之处。”秦始皇的耐心显然在这一番简单的奏对过程中已经用完了,弄清楚了赵高的能力上限之后也不再以先生相称,语气也更加直白地问道,“朕只有这一顿饭的功夫,现在朕已经吃完了,你若是想留下,直接找丞相给你安排个官职,若是要离开,也请自便吧。”
这就是李斯的面子用完逐客了,事实上除了回答,赵高几乎一句主动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陛下且慢,臣只有一句话要说。”他止住了上前引路的内侍,躬身对已经准备离开的秦始皇朗声说道,“臣并非来求仕的,而是来送礼的。”
“送礼?”听见这两个最喜欢的字眼,秦帝果然停住了步伐,转过了身,眼中的热切似乎比得到人才更甚。




征战无限历史 第七百零五章 自由的代价
喜好收礼,特别是在国家层次不讲情面只讲利益是秦国的传统之一,是家族血脉里留下的印记。
当初秦始皇的太祖奶奶宣太后(芈八子)在位主政的时候,楚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试图说服她,然而出身楚国的芈八子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反而用了个历史上极其著名的粗俗比喻回答了他。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这话啥意思?前面那个比喻带点色彩不方便详细解释,从总体来说就是老娘六亲不认,要想老娘帮你你总得给我点好处!
不然没好处你说个鸡毛啊!
至于好处的种类,金货当然是可以的,宝物也勉强凑合,人才是不错的选择,技术也是能接受的。当然如果你给得出土地城池这种硬通货,那就没啥可说的了,你说啥就是啥,让你当爷我赔笑脸唱丑角都行。
秦王好实利,这偌大的基业,都是数十代秦王一点一点攒下来的,百丈高楼起于微末,这才有了始皇嬴政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底气。
此时这方的剧情世界混乱杂糅。在诸多强大的历史王朝面前,秦国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偏居西陲蛮荒之所的境地,所以在这个时候,嬴政性格中的隐忍重新占据了上风,所谓是面子之类都是浮云,一切行事都以符合秦国利益的选择为最高准则。
不用去想也知道,赵高能够在这个时候付出这么大代价来见他还专门提出送礼这件事,一定是有着足够把握的。
“说说吧,你想要什么?”他貌似淡然地屏退了跟随的左右,踱步回来重新安然的坐到了座位上,饶有趣味的问道。
不提赵高的礼物是什么而是直接去问赵高的诉求,无形之中就在谈判中占据了上风,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当然,事实上赵高也完全不敢去要求平等的地位,这时面对千古一帝的热情恐怕比刚刚的冷淡压力更大。如果说刚刚秦皇还有礼贤下士的顾忌,这个时候赵高明显已经自己从这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上跳了出来,站到了另一方势力的代表上去了。
“匈奴求和,并乞求陛下打开函谷关,留一条西进追寻祖源之地的机会。”赵高拿出了当初中行说给他准备的使者印记,神情上不卑不亢地提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笑话,一只垂死挣扎的野猪,有什么资格和朕谈条件?”始皇根本不为所动,脸上的神情中露出了轻蔑和失望。显然这时已经日薄西山的匈奴作为谈判的另一方势力,资格上欠缺了一些。
这种地位上的不对等让他对赵高也低看了一筹。所谓的送礼,也就成了战国史说客最常用的一种话术,他麾下的丞相之一张仪就是个中好手,当初用口灿莲花的方式骗得楚王团团转。
如果说赵高也是这样,纯粹想着蒙混过关的话,他并不介意让这个薄有名声的家伙领略一下什么是帝王的威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陛下且息怒。”
面对始皇帝那近乎无穷无尽的威压,赵高只觉得连呼吸的节奏都难以控制,眼前一阵发黑直欲跪下才能缓解,然而多个剧情世界锻炼出来的强大意志力让他勉强维持住摇摇欲坠的身体,算是正面扛住了这一波的试探。
“咦,你很不错啊。”眼见赵高居然没倒甚至没有吐血,秦皇嬴政反而有了一点好奇心。到了他这种层次,一举一动都可以牵引天地万物间的规则,别说是区区一个儒门未得道的弟子,便是真正的圣人,跪伏在他面前的也是比比皆是。
这句赞叹让赵高浑身上下一松,原本紧绷着的身体骤然失力之下然而如同遭受了自己的全力一击,闷哼一声差一点就此栽倒。
“唔,原来是一面番女的旗子,有意思。”稍稍停顿感知了一下,秦始皇手指一点,隐藏在赵高身上的“自由指引”便不由自主地浮了起来,形成一道幻象用声嘶力竭地抵抗着他的威压。
这是一个民族的自由意志,面对着强大到无法想象的秦始皇,意志中本身存在的那种精神被迫完全激发,幻化成手握长剑的圣女贞德残像,尽全力抵御着属于帝王中的帝王那绝世的威严。
在这种情形下,原本赵高尝试了任何办法都无法鉴定出来的“自由指引”第三项属性终于主动显示出了它的身形,汇聚成一道具体化的数据融入到赵高的感知之中。
“自由指引(残):属性略
主动技能:天命指引(属性略)
被动技能:拯救无畏(属性略)
核心技能:自由。
以损失生命值为代价强行解除任何形态的控制,并在生命值消耗为零前保持最高霸体状态(不受任何控制和限制类技能影响)。使用后在随机永久性降低一点最高属性点,随机降低某项技能一点,随机降低某项技能一个等阶,这三个选择中的一项。
技能优先度:历史传奇。
技能说明:如果自由无法被选择,那么我们至少还有选择死亡的自由。”
这条说明中那种惨然但决绝的姿态,即使是赵高隔着无数的位面,也能清晰地感受出来。
圣女贞德和秦皇嬴政虽然同属历史传奇,但就像满分学霸也有能考一百分和卷子只有一百分的区别,二者在实力上的差距非常明显。只不过这个时候秦始皇那种霸权式的威压显然已经触犯到了“自由指引”这种以民族解放为核心规则的底线,即使明知不敌,它还是成为了赵高最强悍的一张底牌。
1...215216217218219...2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