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赤色黎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当然,顾维钧更赞叹的是陈克没有丝毫的自大,在开战之前,陈克就命令过,无论如何要在1937年前彻底结束这场战争。既然陈克这样讲,顾维钧也只能相信陈克所说的话,“到1934年大萧条已经暂时结束,此时各国都在拼命恢复生产,没有力量参与到这次中国与荷兰的军事冲突中来。但是最晚到1937年,大萧条后期的危机就会爆发。那时候各国国内手段用尽,要么就爆发革命,要么就对外战争。咱们的战略空窗期就只有这么一点的时间。”
谈判就这样时断时续的进行,到了1935年9月中旬,顾维钧知道了中国已经攻克苏拉威西岛,新的针对新几内亚诸岛的进攻也已经开始。荷兰人的海军以及从英国“租借”的那些军舰始终没有参与战斗。这支海军的一直在以马六甲为中心的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巡航。看他们的姿态是想阻止中国进攻这些地区。
根据顾维钧的判断,这也是英国人的底线,绝对不能接受中国威胁到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这些也是陈克“比较乐观”的判断。中国夺取了现在是蛮荒之地的婆罗洲以及婆罗洲以西的诸岛屿,还不至于引发激烈的军事冲突,如果中国想夺取控制西太平洋海上要点的马六甲海峡,英国人就不会坐视不理了。
顾维钧很清楚,中国真正想要的就是这一片土地。这片土地上拥有大量的石油,据说有一种很乐观的估计,这一带的石油产量每年能超过1500万吨,与中国本土现有的1500万吨的产量加起来,中国一年能够有超过3000万吨的石油产量。
最扯淡的事情居然是英国竟然没有中断与中国的石油贸易,按照中国与英国达成的一年2000多万吨的石油贸易,还有中国与美国之间2000万吨的石油贸易,中国未来一年能将会有7000万吨的石油供应。
即便是不懂军事,顾维钧依旧感受到这里面满是一种浓浓的阴谋味道。一种怎么都说不明白的维和感让顾维钧觉得十分不自在。
前线的部队并没有考虑这么多,没有遇到海上的敌人对中国是件非常轻松的事情。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敌人,而是荷属东印度真的有无数的岛屿,这些密密麻麻的岛屿光看地图就让人头晕眼花,即便是中国只占据了北方的岛屿,想一个个去逛一圈都是很为难的事情。
想到岛屿那里,就得用船,用船就要消耗油料,库存的油料很快就呈现出极大不足。前线的指挥员们都建议集结兵力南下,一举拿下荷属东印度的核心之地,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这又遇到一个悖论,想进攻就要有良好的军事基地,就需要大量水文资料。一个岛一个岛的来回跑,这又是先决条件。急根本没用。
英国驻华公使是最近比较烦恼的一位,英国国内迟迟没有给与指示。荷兰公使天天找英国公使哭诉中国的暴虐。结合了各方面的情报,英国公使得出了一个很扯淡的结论。如果中国仅仅满足于已经控制的这些岛屿,并不继续南下。英国只怕会把荷兰给卖了。
这一看地图就明白了,无论是婆罗洲还是苏拉威西,都在英国与荷兰的包围中。但是中国一旦继续南下,打下苏门答腊岛就等于控制了半个马六甲。打下爪哇岛就切断了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只要英国没有准备趟这趟浑水,准备和中国全面开战,英国也没理由阻止中国南下。
那么换一个英国承认中国在远东霸权的角度看这个问题,那就会完全不同。卖荷兰对英国利益很大。只要中国止步于眼下得到的两个大岛以及一群小岛,巴厘巴板的石油也算是一个能暂时满足中国胃口的利益。那样英国与荷兰在东南亚的联盟并没有被破坏,苏门答腊与爪哇等岛屿依旧构筑了防备中国进攻澳大利亚的防御线。
中国能退兵自然是最好,中国即便是不退兵,也不能再继续南下了。卖荷兰就成了一个相当有意义的选项。至于中国以后会如何,那就以后再说。要知道30年前,英国舰队还在中国长江里面横行霸道呢。不是英国不想打,而是英国真的没有力量打仗了。
荷兰总督当然不是傻瓜,从各处传来的消息都让他感到一种越来越被背叛的味道。英国约束着荷兰不要对在荷属东印度的中国人动手,就这一点已经证明英国人有着别的心思。驱逐中国人,没收中国的财产,这么做之后的结果自然是与中国彻底撕破脸。英国人摆明了不想和中国撕破脸。
要是荷兰人能以自己的想法决定世界的发展,他们要求自然是中国完全退出荷属东印度,然后再向荷兰赔偿一大笔钱。只是荷兰自己很清楚这不现实,任何战争打到这个地步都不会有已经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方对失败方做出这等让步的。
英国人私下表了态,荷兰当局表面依旧强硬,实施宵禁,对中国人采取表面上的高压政策。但是也仅此而已。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把中国人关进集中营,或者没收中国财产的行径。在内部的讨论中,荷兰已经做了局面相当不利时候的考量。
“从英国得到的情况,英国不能接受中国进逼马六甲海峡,更不能接受中国截断英国与澳大利亚的海上通道。”荷兰特使有些愁眉苦脸的说道。
英国原本就不想直接出兵,一旦荷兰对在荷属东印度的华人痛下杀手,想居中调停的英国的立场只怕也会退后。荷兰可不是日本这样对任何条约都只想着往死里占便宜的二货国家。好歹荷兰几百年前也当过海上马车夫,与英国在海上争雄。见到英国的态度,荷兰已经知道事情不可能按照荷兰的想法走。
“如果中国满足了英国的条件,英国人的立场会站到哪里?”荷兰总督也愁眉不展的问道。名义上“租借”给荷兰的舰队现在就在马六甲附近溜达。作为以前的海上马车夫,荷兰方面很清楚英国人的想法。只要英国与中国达成协议,英国人把荷兰旗往水里一扔,这就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英国人在乎的仅仅是马六甲而已。
“欧洲在亚洲的主导也就到此为止了么?”参加会议的一位说道。
听到这话,荷属东印度当局的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一半是愤怒,一半是悲愤。可事情就这么残酷,既然英国与荷兰是靠坚船利炮横行亚洲,面对更强大的坚船利炮,他们只能给跪了。
到了十月四日,英国驻华公使终于得到了国内的指示,要英国驻华公使来“调停”此事。出乎英国驻华公使意料之外,英国国内的底线是尽可能达成一个中英关于西太平洋的协议。哪怕是最终牺牲了一定的荷兰利益,也要达成一个西太平洋秩序的新约。
英国国内的指示之所以出乎英国公使意料,是公使认为这个指示来的太晚。如果英国能够更早做出这样的反应,西太平洋的局面只会比现在变得更好。中国是英国想象之外的大国,中国人口比整个英联邦的人口都要多。不把这样一个国家纳入到英国建立的体系之内,那么中国的唯一选择就是自行其是。
至于荷兰的利益,那和英国有什么关系。英国可是能上午与一个国家结盟,下午就能翻脸不认人的国家。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才是英国外交的唯一准则。国内那帮老爷们还是用以前的目光看中国,认为中国没有足够动摇世界的能力,只有荷兰被中国撸起袖子痛打之后,英国才明白事情不对头。
同样,英国公使也明白这是一次确定敌我关系的谈判。如果中国铁了心要动摇英国的殖民体系,这样的谈判就注定无法成功。所以熬了一天一夜,英国公使终于写了一份建议书。
陈克看完了建议书之后没有说话,他并不太在意建议书中的内容,这内容对于知道一些二战历史的陈克来说,根本没有新意。
小胡子当年准备发动二战的时候,张伯伦得到法国同意,拖着衰老的身躯,生平第一次乘飞机抵达慕尼黑,然后又坐火车到达希特勒的别墅所在地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并没有按照外交礼仪去机场或火车站迎接,只是在别墅的台阶上静静等候张伯伦的“光临”,这对一国政府首脑来说,的确是不平常的冷遇。张伯伦到达的当天,就同希特勒举行会谈。希特勒气势汹汹地恐吓张伯伦,说什么如果因苏台德区问题而引起冲突,他将“准备迎接任何战争……决不会后退一步”。他询问张伯伦,“英国政府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张伯伦当即表示赞成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并表示把这个意见带回英国,争取内阁批准,并和法国磋商。他再三乞求希特勒不要使用武力,希特勒同意在“两人再次会晤前,德方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这就是衰弱的世界霸主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他们只能通过一系列的收缩、妥协、让步,让那些新兴的强大国家名义上遵守霸主们制定的秩序。然而这秩序注定会摇摇欲坠,无论什么样的努力都终究无济于事。
然而人民党并不想作为推翻英国地位的急先锋,只要向世界证明了英国的衰弱,就能鼓动起挑战者们的勇气,让挑战者们相信,只要比中国更生猛的逼迫英国,就能够比中国得到的更多。
收回思绪,陈克认真的针对这份建议书逐条给与了答复:“第一,中国已经占有的土地必须归属中国。在历史上我们有足够的资料来证明这些土地上是中国先建立政权的。第二,荷兰必须等同对待中国华侨与中国资本,即便谈不上欢迎中国的投资,也不至于刁难中国的投资。第三,我们并不在乎英日同盟是不是继续存在,英国是不是愿意单方面取消,与中国毫无关系。第四,马六甲海峡可以由英国控制,我们也没有染指的打算,但是中国的石油供应不应该受到限制。第五,中国无意入侵英国,但是,麦克马洪线完全非法,根本不能做以任何依凭。我们已经调查过在西藏南部向达赖交税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管理权到现在也没有在印度的管理之下,这些地区不存在争议。”
英国公使脸色有点阴晴不定,中国方面的主张有些超出英国想象之外的强硬,有些主张则超出英国意料之外的平和。但是对英国来说,中国强硬的地区都是些货真价实的蛮荒之地。除非英国决定一定要打压中国,否则这些地区都是些不疼不痒的地区。
“那么贵国是愿意签署为期五年的中英友好和平协议了?”英国公使最在乎的就是这个。
“中国愿意与一切友好的国家签署和平协议。在这点上,我们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陈克坦率的答道。
送走了英国公使,陈克叫来专门负责与德国联络的负责人,“告诉德国,我们很可能与英国签署和平协议,让德国确定是不是要购买潜艇,如果协议签署之后这合同就会受到协议的限制。”
在英国提出的建议书中,有一条就是中国不得向与英国敌对的国家提供任何军事援助。在遵守协议方面,陈克从来不认为有背信弃义的必要。阳谋比阴谋更加难以对付,德国如果没有战略眼光,不希望德国在前期与中国进行的合作成果化作泡影的话,陈克相信小胡子知道该如何做出决定。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只要德国没有拒绝,中国方面就一定会把那一百艘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潜艇制造完毕交给德国的。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诚信问题。





赤色黎明 86 南望(六)
“就止步于此了么?”陈克坐在尚远的病榻前给尚远削苹果的时候,尚远捎带遗憾的问道。
陈克没有立刻回答,他熟练的操纵着削皮器,苹果皮从旋转果肉上削下来,没有断,只连带着极少量的果肉。这是陈克很喜欢的一件工作,如果只是他自己的话,他经常会懒得削皮,直接把苹果洗洗就开始啃。对他来说,这些能够让生活变得更舒适一些小事也是得有人需要的时候才会有兴趣干。
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递给尚远,陈克又拿起一个给自己的苹果开始削皮,同时慢悠悠的答道:“暂时就止步于此了,想消化这些领土是需要时间的,五年并不多。”
尚远只是不讨厌苹果,既然陈克削了苹果,他也不推让,慢慢的咬了一口,尚远说道:“既然有了这些地区,进军澳大利亚的跳班已经有了。”
“我现在已经不考虑这个问题了。”陈克边说边继续忙活着手里面的手工活儿,给自己削苹果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精心,或许因为如此,他 削的又快又好。说完之后,陈克也咬了一口才继续边嚼边说,“战争的消耗比我想象的还大,仗打到现在已经干掉了五十万吨燃油了。大庆油田一年3%的消耗就给砸进去了。如果大一年,三分之一大庆油田的产量就用在战争里面。即便是事前知道消耗会这么大,真的开战之后才知道这到底有多可怕。”
“呵呵,”尚远笑起来,他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回到一线工作,所以心态倒也放平和了。尚远问道:“这些年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我知道你总是挑最好的苹果给大家,可为什么听着你嚼苹果的声音,总觉得你吃的苹果是最甜最脆的那一个?”
“哦?怪不得我家闺女每次和我一起吃苹果,都要用她手里那个换我咬过的那个。”陈克恍然大悟。
“哈哈。这也算是试膳吧。”尚远笑道。
陈克本想问尚远想不想吃自己手里的这个,只是他知道尚远绝对不是这么无聊的家伙,所以陈克继续咬了一口苹果,然后说道:“望山兄,咱们以前刚开始闹革命的时候,总觉得推翻了满清王朝,打跑了帝国主义,中国就会好起来。那时候我知道满清王朝已经烂到根子里面去了,帝国主义么也都是纸老虎。但是那时候我觉得党的队伍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没有亲自经历,不知道为什么会变质。现在头两样都已经变成了现实,对第三样的事情我的看法已经和以前不太一样。”
如果尚远十年前听到陈克说党的队伍一定会出问题,只怕立刻想到的是到底是哪个人或者哪些人在变质,然而现在他已经不会这么考虑。在陈克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提出中国当下要做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之后,人民党的政治斗争方向就已经确立。中国有着发展到无与伦比阶段的封建制度,可以说是封建制度的顶峰。只要能够跨过这道门槛,跨入一个更先进,更进步的时代,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所有流过的血就都有了价值。
但这是一个严酷的考验,是一个可怕的工作。尚远对自己在理解到这点之后就离开了政治舞台的第一线甚至有种庆幸的感觉。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力气改造别人,更没有力气改造自己。所以尚远感叹道:“万里长征这才开始了第一步。”
“只是迈出了第一步。”陈克还是边啃苹果边说道。
“你还要不要推行南下战略?”尚远收回了思绪问道,彻底改造中国是一件长期工作,是否要实施陈克的南下战略是眼下的工作。这次英国人的表态让尚远看到了机会,曾经看似不可挑战的英国已经彻底露出了疲态。获得了婆罗洲以及苏拉威西岛等岛屿之后,中国就有了南下的跳班。
陈克倒是很满足的样子,“我准备看看情况再说。英国佬精明的很,他们不可能看不到连锁反应的可能性。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墙倒众人推么。对了,望山兄,你退休之后准备去哪里?”
“我要去北京。”尚远一点迟疑都没有,“原本我打算这辈子做学问的,现在终于退下来了,我想到北京去参加文史资料整理工作。”
“那我想交给一项任务。对满清的皇陵进行考古工作,发掘完了之后就把它们都给拆了。”陈克答道。
尚远没想到陈克居然会下达这样的命令,拆皇陵可是件足以震动中国的事情。
而陈克根本没有这样的感觉,他把啃完了果肉后剩下的苹果核扔进垃圾筒,“雍正的墓就不用拆了,他有保留皇帝称号的价值。”
“为何?”尚远有些意外。
“虽然五代时期就能做到官绅一体纳粮,但是雍正能够顶住压力在清代搞这个,算是个真正的人物。”陈克答道,“而且雍正如果做得到的话,他只怕早就把旗籍这玩意给费了。他算是满清的皇帝,而不是一个匪帮酋长。留着他的墓。”
“这算是报复么?”尚远忍不住问道。
“这是报应。”陈克冷笑着答道。
陈克很少提出情绪化的事情,所以尚远是从政治上进行考虑,而不是从陈克个人的好恶来考虑的。前后想了想,拆了满清皇陵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年头满清已经臭大街了,旗人们都改了汉姓,根本不敢提自己的出身。拆了皇陵大概就是个比较精细的土木工作而已。
想到自己也曾经当过满清的臣子,现在却要去拆皇陵,尚远突然觉得一阵可笑,最可笑的是尚远甚至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道德上的不妥。至于影响问题,留了有雍正的墓么。
整顿了一下心情,尚远问道:“文青我想问你,你有没有选好接班人?”
“这是同志在根据制度选举,又不是我任命太子。我不选什么接班人。”陈克笑道。
尚远摇摇头,“我知道你为人洒脱,但是你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有些事情按照制度来办没错,可这次不一样。这不是传位的问题,历史上开国者的第一代后继哪个不是闹得血雨腥风的。你得实事求是的看待这个问题。”
“到时候再说吧,我还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死法呢。”陈克答道。在谈论自己生死的时候,陈克总能很实事求是。
探视完尚远,陈克回到军委办公室,军委的同志已经等在那里,并且讨论的颇为热络。对于英国的表态,大家颇为兴奋。绝对实力就等于绝对的道理,军人们是最相信实力的一群。
见到陈克推门进来,所有同志都起身。陈克走到主席的位置上,“坐。”他说道。
“英国人会不会变卦?”何足道率先问道。
“不知道。”陈克回答的极为干脆,这一盆冷水登时让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愣了片刻,何足道继续问道:“那我们要怎么继续打击荷兰。”
“进攻兀里洞岛和邦加岛。”陈克答道。
军委同志们的目光立刻准确的落在地图上这两个岛的位置上,这两个岛在婆罗洲以东,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西出口。如果夺取了这两个岛,中国就可以以这两个岛为跳班进攻苏门答腊。这是非常强大的威胁,蒲观水忍不住问:“如果英国同意了协议,这两个岛就要交还给荷兰?”
“是的。”陈克答道,“如果英国不肯同意协议,那么我们就能继续进攻荷兰。现在也得给荷兰一些压力。”
“英国人会不会误会?”柴庆国问。
陈克答道:“不会,我们要相信英国佬的智商。我们再等一个月之后动手,如果英国人误会的话,那就让他们误会好了。”
大家见陈克说话都用短句,看来是下了极大的决心。讨论也就不那么热烈,蒲观水试探着问道:“那么战争就这么结束了?以后就暂时不打仗了?”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未来的世界变化大概趋势已经确定。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末日迟早就会降临。”陈克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现在英国不会失去霸主地位,以后才会失去。为什么现在那些以后的敌国现在都没有直接出来反对美国?”
想给同志们讲述经济危机还真的有些困难,最大问题是大家真的都没有见过。亚洲大部分土地上的国家,都是农业国。农业国是一种天天危机或者潜在危机的存在。工业国好歹会有几天好日子过。讲理论很容易,让大家从理性到感性完全理解这玩意,难度实在不小。
好在同志们都是高级军人,还是比较见多识广,理解了经济危机之后,同志们很容易就理解了为什么其他国家要参与到战争中来。有些是不发动战争就过不下去,有些是不摧毁现有的国际秩序就无法继续下去。
“反对凡尔赛合约与反对殖民主义是两件不同的事情。”陈克在最后对同志们讲到。




赤色黎明 87 南望(七)
欧洲历史学家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时候,认为1935年是英国绥靖政策的第一个高峰期。首先是1935年6月18日签订的关于两国海军军备力量的条约。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所规定的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在潜艇方面,德国保证,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
另一个就是1935年12月12日,签署的《中荷停战协议》,以及12月24日签署的《中英友好条约》。
中荷两国宣布停战,荷兰割让了婆罗洲、苏拉威西、纳土纳群岛、马鲁古群岛给中国,荷兰与中国同意对方银行在两国展开包括个人存款在内的全面金融业务。
中英双方在英国确保航路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太平洋安全体系。包括双方货币兑换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措施强化了中国与英国的贸易。
1936年,中国与英国签署了金融领域的投资协议,中《 国允许英国在中国即将建成的上海以及广州金融市场上投资以及发行债券。
在中英友好条约生效中规定,中英友好条约生效之后,中德军事合作必须中止。中国方面遵守了协议,将大量在华德国军事交流团送回德国国内。不过这个协议中没有规定中国不得履行《中英友好条约》签署前与德国达成的协议。
小胡子非常聪明,这个人除了没想到苏联的战争潜力之外,历史上1942年前表现出来的战略以及战术的考量都达到了天才的水平。他不可能理解不到水下排水量2200吨的柴电混合动力潜艇意味着什么。这是中国与德国海军以及工程人员心血的结晶,高达13000海里的水面续航能力,安装了旋转式声纳阵列之后,这些海上杀手可以沉默的监视任何水面上行动的舰艇。
在中国询问德国是否还想执行这单生意的时候,小胡子反过来问了一个问题,中国准备怎么把这些船给送到德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走马六甲,过苏伊士运河,通过地中海走直布罗陀海峡与英吉利海峡后抵达德国港口。潜艇不可能全部潜水行进,潜艇常规行动是要露出水面。这么一趟路线走下来沿途的英国法国只怕敢立刻派海军拦截这支潜艇舰队。
1...538539540541542...5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