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元一一
她解释道:“红薯的果实是它的根块,每亩的亩产高达一两千斤,可以当成主食吃,要是真能种出来,可以解决很大一部份人的吃饭问题。”
“不过现在外面的地还冻着,暂时还种不下去,所以我就先折了一盘红薯叶子,给母妃尝尝鲜。”
“红薯发出来的叶子,是可以当成青菜炒着吃的。”
“但是也不能摘得太多,把叶子摘秃了,会影响红薯的产量。”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981章 亩产两三千斤
第981章 亩产两三千斤
第981章 亩产两三千斤
陆王妃的重点,早已经不在面前这盘青翠欲滴的红薯叶子上面了。
她被薛双双那句亩产一两千斤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陆王妃是出身富贵,不会种地,但这并不代表她对农事一无所知。
特别是北疆王有冲天之志,在民生这一块上,他们当然更要重点关注。
不管什么时候,吃饭都是大问题。
让老百姓个个都能有饭吃,个个都能吃饱饭,是每一个当权者,都想要解决、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现如今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稻的亩产不过三百来斤,还得看是否良田,土地质量不好的话, 一亩地更是连三百斤都达不到。
其余小麦粟米的产量,虽然比大米更高些,也不过就是几百斤,断没有说亩产可以达到一两千斤的。
如果薛双双说的是真的,这个叫什么红薯的作物,真的可以达到这个产量,陆王妃相信,只凭这一点,只凭北疆王可以让他封地的百姓都吃上饱饭,就能让整个大顺朝的百姓,对北疆这块土地心生向往。
就能把北疆王的名声,推上另一个新高度。
民心这种东西,没有用的时候它是一点用都没有的,但是有用的时候,便会星火燎原。
民心所向之处,便是新的王朝诞生之时。
即便是沉稳如陆王妃,这个时候,都有些急切。
她向薛双双确认道:“双双,你刚才说,这个红薯,它亩产多少?”
薛双双道:“具体产出,要看土质和天气,还有红薯本身的品种。”
“这种从番邦来的地瓜,本身也分好多种,产量高的能达到两三千斤,产量低的,一两千斤。”
“一般情况下,不论什么土质,只要能种得活,红薯的产量,最少就能达到千斤左右。”
“我看了一下顾公子给我找来的这些红薯的品种,都是产量高的那种。”
“如果种得活的话,一亩地收个两千多斤,应该不是问题。”
在薛双双前世,已知的红薯品种当中,紫薯和红心番薯的产量偏低,白皮白心的番薯和一种淀粉含量很多的石头番薯,还有一种黄瓤的南瓜番薯,产量都是高的。
亩产上万斤是家常便饭。
不过考虑到后世的红薯品种已经经过多次改良,所以薛双双也不敢往那么高说。
根据顾恒给她找来的这一袋红薯,不是紫薯也不是红心番薯,估算了个两三千斤。
陆王妃被她肯定的回答惊到了,激动得连声音都大起来:“亩产两三千斤?!”
“双双,你说的是真的?!”
“这个红薯,它真的能达到两三千斤的亩产?”
陆王妃的眼里一瞬间迸射出强烈的光彩。
薛双双都被她激动的情绪感染了,重重点了一下头,说:“是的,母妃,只要不遇上大的灾荒年景,久旱或者久涝,红薯的产量,都是有保证的。”
“就算产量低些,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二千斤总能保持。”
“好好好!这可真是太好了。”陆王妃看着桌上清炒好的那盘红薯叶子,就像看见无价之宝。
她对薛双双道:“双双,别的我们先不管,红薯这种作物,你一定要想办法,把秧苗育出来,可不能连种子都弄没了。”
陆王妃这个时候,已经不去细想,薛双双是从哪里得知红薯种作物的产量的,更不想问她是怎么知道和分辩红薯品种的。
毕竟,就连那些无意中把红薯从海外番邦带回来的商人,都并不清楚红薯的价值和产量,更不知道红薯有许多品种,甚至每个品种产量有区别。
以及,在这个经常饿死人的时代,红薯这种巨大产量,对于一个朝代的重大影响。
但是薛双双她就是知道这些。
陆王妃和北疆王两个说起薛双双,都觉得她身上简直套着数不清的谜团。
她对于这个时代很多常识性的东西,都是不知道的。
但是又总能提出许多神奇的设想,并且付诸现实。
在某些方面,好像都无师自通。
就比如,元宵灯会上,她写下来的那首词。
无论是词的本身,还是那一手大顺朝从未出现过的全新的字体,别说按照薛双双的出身,从未读书识字,就算是京中饱读诗书的学子,又有谁敢说,有这么高的才情,可以出口成章,现场做出如此华丽、如此贴切当时场景的千古名篇?
而一种全新字体的出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出来的。
可这一切,在薛双双身上,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更别说什么钉马掌,白酒消毒,指南针、千里眼, 避震马车……
这一切的一切, 无一不显示出她的与众不同。
陆王妃甚至曾和北疆王姜铣私下里开过玩笑, 说薛双双是不是老天爷特意派来帮助他们姜家完成大业的。
那不然,这事情它说不通啊。
而且,通过薛双双把这些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来,她行事其实十分小心。
一开始的时候,在白溪村那个小地方,无依无靠,所以拿出来的都只是一点不伤大雅的小东西。
最多,也就是改善她自己一家的生活,顺带改善一下村子里村民的生活。
要紧的东西,她一样不拿出来。
直到,姜湛的身份暴露,王爷找上门去把儿子认回来,然后,忽然遇到北疆战事。
估计那个时候,薛双双还是看在姜湛的份上,才偷偷给王爷出了两个好主意。
一个是钉巴掌,一个是白酒消毒治外伤。
就凭这两样,王爷这回在北疆战场,无论是战马还是士兵,都比以往少消耗了至少三分之一。
保存下来的就是实力!
后来,陆王妃和北疆王都发现了,薛双双手里的好东西层出不穷。
王府让她感觉到信任,她说回报给王府同样的信任,一些好东西就开始不断出现了。
陆王妃和北疆王两人不止一次庆幸过,他们当时,对薛双双这个儿媳妇,采取的是接纳的态度。
而不是像别的人家那样,棒打鸳鸯,非得死活拆散小两口。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982章 曲辕犁的推广
第982章 曲辕犁的推广
第982章 曲辕犁的推广
那个时候,北疆王和陆王妃心里想的是,姜湛从小被人拐走,十几年来过得殊为不易。
在他最艰难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不是他们这对做父母的,而是薛双双。
就凭这一点,他们就不能拆散姜湛和薛双双两人。
世间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陆王妃想,她和王爷当时抱着善意,接纳了薛双双这个在外人看来,完全配不上永宁候世子的儿媳妇。
也不过是想着,看在姜湛的份上,善待他的媳妇儿。
如今,薛双双为北疆王府的大业劳心劳力,又何尝不是看在姜湛的份上,为这个王府出一份力。
陆王妃想,要是当时,她和王爷非得拿着门户说事,硬要拆散姜湛和薛双双,可能今天,事态的发展就不是这样的了。
也不是说,就一定会影响到王府的发展什么的,但是,想必行事不会有这么顺利。
至少指南针,千里眼是不会出现了,钉马掌和高度白酒估计也没有……
红薯什么的,大约,也没那么快出现在她的餐桌上。
陆王妃和北疆王看薛双双这个儿媳妇,早就越看越满意了。
有这样的儿媳妇,什么门当户对,陆王妃都是可以不要的。
陆夫人对薛双双正色道:“红薯这么高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北疆所有百姓会不会饿肚子,也关系着整个大顺朝的百姓会不会饿肚子,所以,要麻烦双双在这件事情上多多上心。”
“你有什么需要的,不管是要人还是要银子还是要什么特别的材料,都去找姜管家,让他给你准备。”
“王爷临去军营之前,已经吩咐过姜管家,务必经你的事情为优先。”
薛双双点头:“谢谢父王,谢谢母妃。”
“其实除了红薯,土豆和玉米的产量,都不低。”
“同样是可以饱肚的主食。”
“我也是想着,有了这几样东西,可以让很多人避免饿死的命运。”
陆王妃道:“是,产量上来了,老百姓可以吃的东西就多了。”
这年头人命不值钱,灾荒年景,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低下,产出不高。
除了这一点占据很大比例之外,还有交通不发达,灾荒时不能及时救助,也有一定的原因。
这些,都需要慢慢推进解决。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事要一件一件的做,就从推广产量作物开始。
薛双双道:“不过顾公子那里给我拿过来的种子不多,想要让大多数人都种上,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她解释道:“今天这一百多斤的红薯发出来的秧苗,最多也不过就是种植两三亩地。”
“秋天的时候收上来,除了挖烂了保存不住的,全部留下来明年育种,再到后年,秧苗才会充足些。”
陆王妃道:“不怕,只要有解决的办法, 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
“百姓这么多年的时候都熬过来了,也不怕再熬这么一两年。”
这倒也是。
天气回暖起来也很快,二月末三月初的时候,就开始冰河解冻。
在京城时不好推广的曲辕犁,在北疆倒是可以推行出去。
在北疆王的高压政策下,想来也没什么官员敢这么不怕死,借着这个由头搜刮百姓。
年前到北疆安顿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让底下的匠人开始赶制了。
到如今已经做了好几百台出来,正好发放下去用来犁地。
和直辕犁相比,曲辕犁不但省力,而且易于把握方向,操作简单,节约劳力,大大提高了功效。
甫一推出,就受到百姓的一众好评。
特别是,鉴于战争过后十室九空,百姓如今负担大的局面,王府特别推出以租代买的办法。
并且是以村为单位。
每个村子,根据人口以及土地面积的多寡,可以向其所在县衙申请两到三台曲辕犁。
这两到三台曲辕犁,这个时候是可以不用付银子的,只需要在三年以内,分别上交多少粮食充抵就可以。
分摊到每一户百姓的头上,算起来的负担非常小。
而节约的劳力成本,却是实打实看得见的。
一时间老百姓简直欢欣鼓舞。
有些家里的田地多的富农、地主,索性就想自己买几张曲辕犁回去使用,结果却发现,街面上还没得买。
衙门里的曲辕犁发放到每个村子都不够,王府的匠人还在不停赶制,怎么可能卖给他们?
有些地主便想砸钱,正好借着买曲辕犁的名头,给当官的送一笔银子,大家皆大欢喜,以后行事也方便。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并且,以往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这么做过。
有一个县的县令大着胆子,以二百两银子一辆曲辕犁的天价,一连卖了好几台出去。
以至于他辖下的村庄,好多个村子没有领到曲辕犁。
眼看着别的村地都耕完了,已经开始播种种田了,只有他们这几个村的村民还跟以往一样,拉着死沉的直辕犁做苦力,村民们无不心生怨气。
这世上的事情,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明明是上头发下来改善他们生产手件的农具,别的村都用上了,凭什么就他们这几个村没有?
一开始,这几个村的村民尚且不知道,是县令私下里把王府拨下来的曲辕犁给卖了,因为县里说上头没发下来,他们县衙也没办法。
村民们没想到县令会这么胆大包天,拿着王府做幌子,就真的以为是王府没有拨曲辕犁给他们,
村民们心里想着,这回是曲辕犁少了他们的,那下回有什么东西,是不是又得少到他们头上来?
闹事是不敢闹的,王爷的威望摆在那里,而且他们忙着抢季节播种种地,王府离得远,也抽不开身去北宜县找王府闹事。
但是,北疆这片地方,神奇就神奇在,他的每个村子,几乎都有人在军营当兵出力。
每一户人家,家里都出过兵蛋子。
于是各人开始托关系找门路,给自己家在军营里的孩子写信,委婉的托他们“问问”:为啥那个曲辕犁没他们村子的份?
别村的人都有了啊!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983章 杀鸡儆猴
第983章 杀鸡儆猴
第983章 杀鸡儆猴
村民们就是想问问,这回没发到他们村子上的曲辕犁,什么时候能给他们村子补上?
军营里的兵接二连三收到这种信,大家都是一脸懵,自然要聚在一起讨论。
讨论的人一多,这事自然也就瞒不住了。
最先听说这件事的是倒不是军营里的那些将领,而是姜湛。
北疆王把姜湛带到军营来,可不是让他来享福的,而是真的让他到军营里来锻炼的。
所以并没有给他任何优待,直接把他扔到底层当个小兵,跟大家同吃同住。
姜湛又不是真的吃不了苦的养尊处优的大少爷。
他从小在白溪村长大,先是种田后是打猎,住在山洞里一个人讨生活,什么苦都吃过。
所以进了军营之后,除了一开始几天不适应,后面适应了以后,整个人简直如鱼得水,很快和军营里的人打成一片。
最近这几天,见大家训练之余,总是聚在一起在讨论着什么,姜湛就随口问了一句。
然后,他就听说了,王府大力推广的曲辕犁,有些地方竟然没有落实到位。
而当地的县衙竟然说是王府没有把曲辕犁发下去!
这怎么可能?
如今北疆的建设就是重中之重。
为了让老百姓尽早摆脱战争的影响,重新过上正常日子,在民生建设这方面,王府是下了大力气的。
就拿曲辕犁的推广来说,发放到下面各村镇的数量虽然少,但姜湛敢保证,王府是确保过每一个村镇都有曲辕犁可用的。
那么这些村子的人没有看到曲辕犁,这个原因可就耐人寻味了。
姜湛几乎是想也不想的反驳道:“这不可能!”
“王府确保每个村子所需的曲辕犁,全都发放到各个县衙,由县衙下发。”
“有村子没收到,肯定是那个县衙出了问题,绝对不会是王府没有把曲辕犁发下去。”
因为存了锻炼姜湛的心思,所以北疆王把姜湛扔到军营里的时候,是隐藏了他的身份的,除了北疆王和几个心腹将领,根本没人知道,姜湛是北疆王世子。
这些士兵虽然和姜湛打成一片,也不知道他的来历,所以对他说的这些话,全都将信将疑。
王府离他们毕竟太遥远,相比之下,县衙就亲民多了。
所以有人就忍不住问道:“你又没到王府问过,怎么就能这么肯定的说是县衙的问题?”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王府不好,故意不把曲辕犁发下去。”
“而是,王府每天要办的事情这么多,万一漏了一两个县,曲辕犁没发放到位,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姜湛摇了摇头,说道:“不会的,王府发过通知,说过会在北疆全面推广曲辕犁,并且已经全部下发。”
“如果有地方没收到,肯定不会是王府的问题。”
怎么可能会漏了呢?
姜湛摇了摇头。
王府在向下面村镇发放曲辕犁的时候,是对着花名册一个一个点过去的,就是生怕漏掉地方。
最后又特意核对两遍,所以根本不存在漏发的情况。
只不过这情况他自己知道,这些当兵的不知道,他也不能再继续多说下去。
再说下去,说手里太仔细了,让人怀疑他在说瞎话吹牛事小,万一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出来,那就不好了。
姜湛现在还挺喜欢军营的氛围的,至少短时间内,他还不想暴露身份。
不过身份不能暴露,事情却还是要办的。
姜湛转头就找机会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爹北疆王。
北疆王一听,立即下令彻查。
等查出来,说底下的县令用曲辕犁敛财,不由大怒,
那个收受地主好处的县令,到手的子还没捂热,就被北疆王给揪出来,当场就吓懵了。
说起来,他以前也不是没做过这种事,而且收的银子更多,也没见出过问题啊。
怎么这回,只不过卖了几个农具,就被抓了当典型?
县令大叫冤枉。
北疆王这会儿正是大力整顿的北疆吏治的时候,大顺朝原来安排下来的这些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他正一个一个清查。
如今这县令撞到他枪口上,北疆王哪里还会手软,直接判了斩立决,用以杀鸡儆猴,并通报整个北疆。
北疆王府就是要让整个北疆的官员都知道,在民生建设这种问题上,北疆王府的态度十分明确,绝不容许任何影响百姓休养生息、生产建设的贪腐行为。
北疆王动作雷厉风行,十分迅速。
军营里几个士兵,还在猜测原因,并且到处找关系询问情况,一级一级向上找门路的时候,就收到家里的第二次来信。
信上说,事情已经解决啦。
是县令胆大包天,贪污了王府发放给他们村子的曲辕犁,用来高价卖钱。
幸亏王爷明察秋毫,抓住贪官污吏。
现在,该发放给他们村子上的曲辕犁,已经全须全尾送到他们村子上去了。
村民们最后还表示,得多亏他们这些在军营里当兵的,门路广,路子足,这么快就把事情汇报上去。
不然王爷这个时候还被蒙在鼓里,他们的村子的曲辕犁,说不定就再也到不到他们手上了。
几人收到家里的来信,都是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
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根本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上去,事情就已经解决了。
刚好这会儿大家训练完,正坐在一起吃饭。
看着埋头苦吃的姜湛,有人就想到当时姜湛说过,王府这不可能漏了,肯定是县衙那边出了问题,结果他还不相信,非得跟姜湛抬杠。
这会儿,那人就十分不好意思,挠着头对姜湛道歉:“对不住啊姜湛,我之前不是故意要跟你抬杠的。”
“我就是觉得王府事务繁忙,可能一时疏忽也是有的,所以就……”
“没想到当真是底下的人欺下瞒上,连王府发给百姓种地的农具也敢贪没。”
姜湛笑了笑,不甚在意道:“没什么,事情解决了就好。”
“种田种地是大事,这也是王府推广曲辕犁的初衷,只是底下的人心思不正,坑害老百姓。 ”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984章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第984章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第984章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姜湛这话直接说到这几个人的心底去了。
他们都是北疆本地百姓,只是因为北蛮入侵,不得已才来参军。
如今大战过后,正是重建家园的好时候,偏偏还有这样的贪官,不想着为百姓做点实事,反倒为了一点个人的蝇头小利,处处坑害百姓。
有人气愤道:“你说这些当官的,胆子怎么就这么大呢?明知道贪污查出来要杀头,可他们就是要贪!”
“要我看,就是他们一直以来贪习惯了,所以雁过拔毛,看见什么都要贪。”
“这样的官最讨厌了,他贪污了那点银子,却不知道会害了多少百姓。”
“所以说,还是王爷明察秋毫,这样的贪官,就不应该让他活在世上。”
“对,这样的贪官多活一天,老百姓就多受一天的苦。”
姜湛看着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由笑了笑,说道:“我相信,北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众人连连点头。
一转头,却在私下里悄悄议论开来:“你们说,这件事,该不会是姜湛找人解决的吧?”
“这个,不能吧?”
“我听说这回是王府那边直接派人调查的这件事,说是王爷亲自过问,姜湛他,总不会认识王爷吧?”
“说不定真有可能,你们想啊,王爷姓姜,姜湛也姓姜,说不定他跟王爷还真有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