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元一一
不管任何时候,吃饭始终是大事,只要让老百姓吃饱饭,不饿肚子,才能谈其他。
除了以往的传统作物,像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的家作物,也向全国推广。
根据地域、气候、土壤质地,季节变化,深耕广种,提高粮食产量和储备,减低粮食缺口,尽可能的做到,让每一个大昭国的百姓都不会饿死。
除了春耕之外,陆皇后还为接下来的雨季做准备,大昭国幅员辽阔,地域南北跨度大,南方地区,每年汛期都会出现水灾,淹没大面积良田,洪水过处,还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百姓造成严重灾害。
往年旧朝的时候,皇帝昏庸无道,都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南方的百姓靠天过日子,但凡遇上灾年,就只能听天由命。
运气好的,从大灾中捡回一条命,成为流民四处逃难,运气不好的,就直接葬身于水灾之中,江南的水患是年年治年年灾。
河堤越做越高,百姓受灾却越来越严重。
如今新朝成立,自然要提前预防。
虽然防汛救灾,修堤建坝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提前着手早做准备,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何况这几年在北疆的时候,北疆建设兵团,对于修堤筑坝很有经验,对于南方的防汛抗灾工作,有很大的经验可以借鉴。
满朝文武忽然发现,他们大昭国帝后之间的权力分布有点奇怪。
虽然从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帝后共同管理朝政,但是现在看来,在实际处理调整的过程当中,事关国计民生的这一块事情,全部都是陆皇后在处理,福元帝几乎不发表意见。
福元帝本人每天所处理的,只是关于军政方面的任务,各个驻边军队之间的换防,京城驻军的训练,人员调动,军队建设,这些方面的问题。
可这些问题,只要是个兵马大元帅,就可以解决处理了,福元帝身为大昭国的开国皇帝,只处理这些事情,颇有些大材小用的味道,让一些曾在北疆起就跟着他的大臣十分着急,生怕他大权旁落,以后就少了帝王威仪。
毕竟在和平年代,国计民生才是头等大事。
只是福元帝本人对此不以为意,而且帝后双方在正事上配合默契,所推出的政令,快速有效,底下的人倒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如果说,陆皇后的所作所为,这些大臣心里虽然有异议,却因为陆皇后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以及和福元帝共同管理朝政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让他们找不到反对的地方。
那么,对于薛双双这个太子妃的行事,满朝文武就不是那么客气了。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1236章 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第1236章 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满朝文武大臣之所以会对薛双双的行为强烈反对,是因为薛双双提出,推进全民教育。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一件金贵的事情。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很早以前的时候,非贵族不能读书,后来非士族不能读书,再到后来社会逐步发展,虽然放开了读书的条件,只要是良民,非贱籍都能读书,然而实际上,读书的成本太高,受眼界、见识、资源的影响,真正贫寒人家的百姓想要出头,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越是到后面越是难以继续。
寒门难出贵子,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资源,依然还是掌握在高门大族手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士农工商组成的社会阶层,大格局上并没有变。
士族高高在上,依然是掌握着大部分人命脉的,贵族阶级和特权阶级。
只有极少数寒门学子,通过科举,改变出身,经过经营,又成为新的士族。
皇权和氏士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特权阶级的利益从来没有被打破。
但是现在,薛双双提出,推进全面教育,由朝廷出资,建立学堂,开设启蒙教育。
大昭国境内,所有七岁以上十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必须进入学堂接受启蒙教育。
学堂开设的启蒙教育课程,包括识字,算数,最基础的农事常识,以及历史。
且不说历史这一课程开设的莫名其妙,单就这个,让所有七岁以上十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全部接受启蒙教育的规定,就让所有官员都无法接受。
因为教育是稀缺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士族之所以能够一直把持贵族阶层,成为社会既定规则的制定者,就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加有见识,有文化,有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他们垄断了社会上的稀缺资源,从而成为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享受富贵。
一旦放开教育,开启民智,当百姓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有了主见,久而久之,身为士族阶级的他们,优势就不再明显。
哪怕在短时期之内,他们依然可以凭借以前的积累,保持最顶端的阶级优势,但这也不过是暂时的。
终有一天,受过教育的民众,将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众思维里,不再任由他们予取予求,剥削压迫,而是会奋起反抗,争取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权益,以及自由。
所以当薛双双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满朝文武,全都激烈反对,无一例外。
哪怕是一些原本从底层爬上来,如今位极人臣的官员,也强烈反对。
原因很简单,他们当年从底层爬上来的时候,花了多少资源和精力,有些,甚至集整个家族之力,供养一个人。
从读书的时候开始,每往前走一步,都是踩在家族众人的血汗上。
如今好不容易走到这个高度,成为既得利益阶层,成为既定规则的制定者,开始享受这个阶层所享受的富贵和权利,结果,就面临着,很多跟他们一样的寒门之子,不用花费他们这么巨大的代价,就可以读书,这让他们心里怎么平衡?
之所以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正是因为读书改变命运。
特别是寒门,通过读书这条称不上捷径的捷径,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族命运。
但是如果按照薛双双的说法,大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免费读书,那以后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多了。
朝堂上反响激烈,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理由,但是把这些理由总结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两个字。
因为这么做,会伤害到固有阶级的利益。
当然他们不会说的这么直白,特别是那些文官,一辈子跟笔杆子打交道,语言修饰能力非常强,洋洋洒洒,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半个字不提利益,实际上字字句句都是利益。
大人们最后总结道:“臣以为,太子妃所提的建议,不具备操作性和实践性。”
“太子妃一片好心,想让百姓接受基础教育,从而通达明理,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好事。”
“只是,让整个大昭国所有适龄儿童全部进学,这一点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太子妃可能不了解农村的情况,不了解寻常百姓家的情况,所以觉得推进基础教育很容易只要免费让他们读书,百姓就会争着把孩子送进来。”
“实际上,这个想法并不切实际。”
“别看七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儿童,年龄似乎不大,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帮着家里干很多事情,可以充抵半个劳动力。”
“固然有一小部分人,希望家里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光宗耀祖,更换门庭。”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百姓来说,填饱肚子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七岁到十岁的孩子,如果在农村,可以帮着养鸡、养猪,上山下地,给家里创造不少价值。”
“如果按太子妃所说的,把这批孩子全部送到学堂里免费读书,那么百姓家里的事情由谁来做?”
“太子妃不要小看这些孩子的劳动力,对于寻常百姓家里来说,很有可能他们一年到头剩余攒下的积蓄,有一半是这些孩子贡献的。”
“所以说,太子妃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事脱离实际,真正操作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而且还有一点,如果推进全民教育,所要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太高,以我们如今的国库,根本拿不出来这么一笔庞大的款项。”
“大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是用钱的时候,国库的银子本来就抓襟见肘,要是再增加这么一笔庞大的、而且并不是必要的开支,会造成国库吃紧。”
“之前大顺朝后期,就是因为国库资金严重不足,以至于大顺朝的皇帝昏招迭出,弄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我们应该吸取前朝的教训,规划好国库银子的用途,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1237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第1237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在薛双双的意料之中。
哪怕是在薛双双的前世,为了争夺稀缺的教育资源,都会衍生出各种问题,比如说天价学区房,就是资源争夺白热化的体现。
更不要说,在这个优秀资源全部掌握在少数贵族手里的时代,推广全民教育,无疑是虎口夺食,把教育这种珍贵的资源,从贵族手里抢夺下来,分配到老百姓头上。
作为稀缺资源的既得利益者,高门士族肯定会反对。
反对才是正常的,不反对才是不正常的。
如果他们全都不反对,薛双双反而要怀疑他们当面不说,背后憋大招使坏,到时候就更难解决了。
所有人都反对的事,别说想要做好,就是一开始想要顺利的做起来,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可这世上的事情,并不是说困难就不去做的。
薛双双从来都有自知之名,知道自己不是圣人,也没有野心,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建功立业,青史扬名。
只是人生在世,谁没有过一腔热血?
没有能力的时候,或者甘于平凡,因为穷则独善其身。
可是当一个人有了能力,可能凭自己的本事,影响一个时代,推动一个时代进步的时候,就会想要为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
达则兼济天下,未必是为了名利,还为了理想以及,骨子里的热血沸腾。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利国利民,利千秋万代的大事。
薛双双以前是没有条件去做这些事情,但是现在,身为大昭国的太子妃,受陆皇后全力支持,福元帝给予信任, 太子姜湛给予敬重的太子妃,她有机会在这个时代,普及教育。
教育的本质,并不仅仅只是考科举,改变阶层。
教育的本质还在于,读书明理,术业专攻,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建设新生活。
科技改变社会。
想要发展科技,首先需要文化。
文化的普及越全面,科技的发展就越迅速,社会的进步就会越快。
这是个美好的时代,为了让它更加美好,薛双双愿意和这个时代的人一起,为之努力。
首先,要说服这些文武百官同意开设学堂,推行全民教育。
就算不能让所有人都同意,至少也要说服一半的人同意,否则,推行起来千难万难。
像这种需要举国之力才能推行的新政,如果只是某一个人的想法,得不到大部份人的认同,就算用强权如行推广,也未必能成功,甚至说不定就半路夭折了。
这世上,利己主义者从来都是大多数。
所以,薛双双并不准备从长远的益处,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来说服这些大人们。
而是从小处着手,从他们最在意的地方入手,说服起来就更容易。
所以,既有利益阶层担心他们的利益,那么,薛双双就以利益为突破点,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
薛双双跟陆皇后不一样,她平时是不上朝的。
今天之所以出现在朝会上,也是因为她在这之前,把推行全民教育这件事,做了一个详细的推广计划,先交给福元帝和陆皇后过目。
福元帝和陆皇后两人一至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于是今天下了特旨,让她上朝。
太子妃上朝议政,也算是开了先河。
只不过福元帝这人,一直以来都独行特立,什么不符合大家设想的事情在他看来都稀松平常,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
谁让人家是皇帝。
皇帝,总是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权,不然怎么会大家都想当皇帝?
不过到目前为止,福元帝的决策还没有出过错,所以大家哪怕心里不赞同,却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反对福元帝的决定。
此时,薛双双站在朝堂上,面对满朝文武,只把这当做前世一场公开演讲,丝毫不怯场。
薛双双说道:“各位大人的顾虑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我依然认为,推进全民教育切实可行。”
“各位大人当中,有不少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从科举一路考上来的。”
“也有很多大人,出身高门大族,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资源,从而仕途顺遂。”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能否认,要走到各位大人这个位置,需要无数资源堆叠下去。”
“如果按照这个成本来计算,那么,各位大人刚才的担心都十分有道理。”
“可是各位大人却忘了一点,我所推行的全民基础教育,并不是由国家出钱,让所有孩子一起考科举。”
“而是由国家办理学堂,让七到十岁的孩子,完成基础教育。”
“什么是基础教育呢?”
“很简单,就是让这些进学的孩子,能写会算。”
“能够认识基本的常用文字,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得懂契书,会写自己及家人的名字,懂最基本的算术,知道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英雄事迹。”
“这个时间期限,最多是两年。”
“我算过这笔开支,虽然会对国库造成一定的压力,却并不是大到国库无法负担。”
“基础教育的开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堂的设立。”
“这个,我想过了,大昭新立,百废待新,学堂的建设不必急着一口气建成,可着各州府县因地制宜,因材制宜,从本辖区范围内,先划拨出一些闲置的屋舍,暂时充当学堂。”
“学堂的第二个支出,便是师资人员的配备,夫子必不可少。”
“这个,其实也容易解决。”
“既是给孩童开蒙,不必讲解太多高深的知识,县学当中那些常年落第的学子,僚倒落魄,可以就近安排,本村的安排在本村,本镇的安排在本镇。”
“由县衙按月给他们发放固定薪酬。”
有大臣忍不住说道:“太子妃这个想法是好的,只是应该不了解这些落第学子的心理。”
“他们要是愿意放下身段,给孩童启蒙,就不会穷困潦倒。”
薛双双道:“不,正因为我十分了解他们的心理,所以才会制定出这个方案。”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1238章 可不就是为了面子吗?
第1238章 可不就是为了面子吗?
第1238章 可不就是为了面子吗?
大臣皱眉:“那太子妃就应该知道,他们之所以穷困潦倒,就是因为抱着可笑的自尊,觉得自己是读书人,高高在上。”
“结果书读不出来,却又放不下身段养活自己,所以才活成穷困潦倒的样子。”
“这样的人,太子妃怎么能指望他们,给孩童启蒙?”
“但凡他们愿意改变想法,放下身段,随便是在自己村子里教孩童识字,还是到镇上给人代写书信,都不至于饿肚子。”
“所以臣觉得,太子妃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不太现实。”
薛双双正色说道:“这位大人说的这些都是事实。”
“只不过因为你们对这一类人的心理了解的不够透彻,凡事只看结果,所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些屡试不中的学子,之所以不肯出来干活,正如这位大人刚才所说,是因为他们那点可笑的自尊,觉得自己是读书人,高人一等。”
“所以对于给孩童启蒙又或者代写书信这种有失体面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去做。”
“这是因为,以对于给孩童启蒙又或者代写书信这种,无论是哪一种,都会给人一种他们是失败者的感觉,是因为读书读不下去了,所以才万不得已,只能找点活干养活自己。”
“从高高在上的读书人,沦落为五斗米折腰的失败者,对于好面子的人来说,当然接受不了这种落差。”
“可是如果由衙门出面,聘请或者指明由他们给孩童启蒙,结果又不一样。”
“由衙门出面指派,可以照顾到他们可怜的自尊,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在他人面前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优越感。”
“所以将会有很大一部分读书人,都会同意衙门的指派,给学堂的孩子启蒙。”
“说不定,大家还会抢着干。”
一番话说的众人面面相觑。
说真的,如果不是薛双双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来讲,这些大人们可能从来都不会认真思索,那些屡考不中的学子,为什么宁愿穷困潦倒也不愿意干活的原因。
如今听薛双双这么一说,觉得还挺有道理。
说来说去,可不就是为了面子吗?
其实很多人读书,也未必是真的为了光宗耀祖,改换门庭,很可能只是为了享受一下读书人的殊荣。
谁让这个社会,把读书人捧的太高太高了,只要读过书的人,哪怕一事无成,走出去都能让人高看一眼。
薛双双说道:“所以推行全民基础教育,也是为了从某种程度上杜绝这一点。”
“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真的受人尊重。”
“而那些半吊子的读书人,想以读书来博取众人的目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后,绝不可能了。”
“开设学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扫盲。对于在场的各位大人,以及国中上下,家有恒产的官员和富户们来说,也同样是一件大好事。”
“各位也不用担心学堂的出现,会冲击各位的既有利益。”
“反而应该高兴,国家出面,朝廷出钱,开设的基础教育,对孩童进行扫盲,实际上,是为家有恒产的各位大人节约成本。”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各位大人家里想要培养一位账房先生。”
“在现有条件下,首先需要挑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孩童,进行筛选,从基础开始培养,教他们最基本的识字和算术,直到他们能写会算以后,才会开始慢慢让他们接触账务方面的相关知识。”
“这个过程漫长,并且选择面狭窄。毕竟选回来的孩童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账房,在授予他们知识之前,你们谁也不清楚。”
“可如果把学堂开设起来,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京城开始,至州府县以下,到各级村镇,由官府因地制宜设立学堂,让七到十岁的孩童读书识字。有没有天赋,在两年的免费教育当中,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
“各位大人,可以去学堂里发现人才,挑选最有天赋的孩子加以培养。”
“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使某一批孩童当中没有特别天赋突出的孩子,可他们经受过国家的免费教育,读书识字,能写会算,这样的孩子出来给各位大人家里干活,也比大字不值识一个的孩子伶俐。”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基础,并且有了学习的意识,就算是教起来也好教一些。”
农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宠不停 第1239章 本质区别
第1239章 本质区别
第1239章 本质区别
薛双双一番长篇大论,把满朝文武说的一愣一愣的。
这番言论乍一听好像极有道理,可在场的这些文武百官,哪个不是人老成精的狐狸,又不是蒙昧无知的愚民,哪有那么容易糊弄?
薛双双给他们说的,只是选取的这件事情当中,发展最好的一种情况,再夸大一点效果说给他们听。
真实情况,肯定没有她说的这么完美完善。
并且这个说法对于各位大人来说,甚至对于全国上下家有恒产的富户们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因为薛双双忘记了,对于他们来说,用人最讲究的就是忠心,一个不忠心的奴才,哪怕本事再好,也是得不到重用的。
所以在重要岗位上,所安排的人选,基本上就是从家生奴才里挑出来的,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家生子。
至于那些不甚重要的岗位,只要舍得卖力气干活就可以了,需要什么天赋?
所以这一条理由,显然也说服不了这些大人们,反而让他们更加警惕。
因为有天赋的孩子,得到培养和没有得到培养,最终的成就天差地别。
如果是现在这样,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就算真的有读书的天赋也不知道,从而被埋没,泯然众人,最终成为广大碌碌无为的最底层的民众之一。
可随着全民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有读书的天分,确定自己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提升阶级,更换门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