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家的俏媳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苏妲己
周氏吴氏等人虽说能帮着张罗一些小事,但真到了日子,以云蔻的身份,再怎么被洛锦绣看中,也是不可能从国公府出嫁的,洛锦绣选了一个离杜明杰买的小宅比较近的,目前在她和云景灏名下的宅院,当做是云蔻出嫁的地方,也提前几天开始布置。
元宵节,国公府的人聚在一起热闹地吃了顿团圆饭,当晚,为了方便第二天的喜事,云景灏和洛锦绣便去了那间宅子,同去的还有爱凑热闹又没成亲不受拘束的闫景淑。
说来好笑,一般人家的姑娘成亲之前,按规矩,当娘的都会教导女儿夫妻之间的那档子事,口述,或者是……弄来春宫图让女儿自己看。
但云蔻没有其他亲人,洛锦绣便拦下了这个任务,那么巧,景淑没成亲,也不懂,洛锦绣作为现代人,对这些并不如古人那般保守含蓄,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说得相当直白,直把两个黄花闺女说得面红耳赤,浑身发热。
猎户家的俏媳妇 第一百八十一章:京城变天
杜明杰和云蔻在京城认识的人不多,可以预想到,回来喝喜酒的人也不会太多。
除了国公府的长辈们怕冷场,特意让护卫们,还有不少下人们过来捧场,周氏吴氏她们也都过来了。
因为没有其他长辈,被请到首位上坐下,接受杜明杰夫妻俩的‘二拜高堂’之时,洛锦绣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她还没当娘呢,就先给自己身边的丫鬟当了一把高堂,真是……酸爽。
她除了和云景灏一起率先体验了一把当高堂的滋味,还顺便将当初云蔻的卖身契给撕了,在这大喜的日子还了她自由身。
俗话说得好,日久见人心,云蔻跟了她这么久,从不曾有过什么不好的念头,性格讨喜,机灵,办事特别干净利落,她相信即便是没有这一纸卖身契,这丫头也会死心塌地地跟随她。
要是她还是贱籍的身份,日后和杜明杰生了孩子,父母有一方是贱籍,还是也不能成为良籍,自然要在这一天帮她解决了此事,正式的程序则是前几天她就私底下去找国公府的疏通关系办了。
这点小事之所以还要找人,还是因为云蔻的户籍不在京城,想不回户籍所在地就把事情解决,少不得要稍微走点后门,但说到底,还是件小事,不算太费事。
云蔻大概完全没想到她会撕了卖身契,或者说她还没想到以后的孩子的问题那么深远,被感动得差点将妆容都给哭花了,惹人怜爱的小模样让杜明杰看得又心疼又好笑。
这事云景灏是早就好他说过的,他心里对主动提起此事的嫂子也很感激,原本他还想着自己替云蔻赎身的。
这天,来杜明杰的新家道喜并送上贺礼的人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少,大多都是‘锦绣缘’的客人们,来的自然不是那些个官家的夫人小姐本人,而是派来的身边的丫鬟或是小厮,看的自然也是她,或者国公府的面子。
也有的则是云蔻最近在铺子里露脸结实的人脉,或许身份不算高,但这些人脉关系也能有助于云蔻更快地融入到京城的环境当中。
最让人,尤其那些本就不是冲着新人来的客人们震惊的是,居然连太子殿下都差人送了份礼过来,礼物或许不算多厚重,但也足够让人惊掉下巴。
有人暗地里说太子如此举动会不会有点自降身价的意味,可是转念一想云蔻的主子身份,很快又释然了,只是仍然少不得在喝喜酒时议论许久。
等到了闹洞房的时候,主力便是前段时间从芙蓉县赶过来这边的安保堂分铺帮忙的云景灏那些兄弟,都是大老爷们,大大咧咧的,很是闹腾了一阵,拉着杜明杰在院子里比划身手。
其他客人们不方便跟着凑热闹,但也不妨碍他们在旁边看着起哄,时不时叫两声好后者鼓鼓掌。
这些壮汉们都是在战场上实打实拼杀练就出来的身手,即便是自家兄弟随意比划没有太认真,有眼力的人仍然能看出厉害来,好几个人察觉出这些人身上偶尔泄露出来的凶悍气息都不免咋舌,早就听说了国公府外孙开了一个类似镖局的铺子的人都明白过来,如果这家铺子里的‘活计’就是这些身手不凡的汉子,所谓的‘安保堂’怕是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简单。
后来同样过来喝喜酒的闫景弘,还有闫景承,闫景裕都技痒地一个个上去和那几个兵油子比划了两下。
闫家这三个小辈,除了闫景裕,景弘景承两兄弟没上过真正的战场,但也去军营中历练过一段时间,自觉和那些只在朝中挂职吃空饷不干正事的纨绔子弟完全不同,可直到和这几个人都打过一场,才更深刻地明白,有些东西,没真正去浴血过的人是无法拥有的。
之前他们和杜明杰赵武打过,当时只觉得这两个人是云景灏很看重的部下,当初卸甲归田之前也混了个吊尾巴的小头领职位,他们好歹是国公府正儿八经的出身,总不至于不如他们这样的野路子吧?
这话并没有任何瞧不起或看低的意思,就是单纯地客观陈述。
结果……自然是相当打脸的。
好在他们不是什么小心眼的人,震惊,不甘都是有的,却不会记恨对方让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了脸面,其余人如何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也不放在心上。
他们打不过这些曾经的战士,或者说现在至今仍然是战士的人,换了京城其他的世家子弟,更完蛋,可能坚持不了两招就要被人摁在地上揍。
这么一想,身手最差,也是最先败下阵来的闫景裕忽然觉得心里平衡了不少。
办完了杜明杰云蔻的亲事,云景灏和洛锦绣又各自继续去自己的铺子忙活,将一些需要安排的事情都安排好,他们便可以考虑准备回家的事情了。
但没等他们忙上两天,有一次给老国公治疗过正准备离开时,老国公却提醒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先别出门了。”
“嗯?”夫妻俩疑惑回头。
老国公却没有说得太具体,只道:“最近京中怕是要出乱子,你们那些安排,包括准备离京的事情,都先放一放,等风头过了再说。”否则这种节骨眼上乱动,很容易被牵连进去。
出乱子?好好的出什么乱子?蛮夷又要犯边?还是哪里又闹什么灾?但也不至于连京城都乱起来吧。
洛锦绣想了一会儿,忽然心中一动,难道是……
“我知道了,铺子那边我们会让底下的人照看着点。”云景灏也和她想到了一块儿去,马上回道。
洛锦绣却补充一句,“明天要去帮张老夫人进行最后一次治疗,之后我们便不出门了。”
老国公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洛锦绣出门时,和前几回不一样,云景灏再次陪着她同去,结果回程中,又碰见了太子派人过来,提醒他们最近就待在国公府里,越发让夫妻俩确定,老国公提醒的事一定和宫里有关。
果然,不出两日,京城就变天了。
先是皇上在朝堂上发落了几个官员,不是抄家灭族也是流放边疆,罪名相当重,盖因太子拿出了许多罪证,证明这些人这些年来贪墨了许多赈灾银,还有陷害同僚,买官卖官,将手伸进科举考试里,等等,总之都是重罪,家里的族人们仗着上头有高官做后盾,干抢占人土地,强抢民女,逼死良民的事那都不算事儿了。
不了解情况的寻常百姓可能只看着告示上写的那些,会觉得义愤填膺,说上几句‘抄得好’‘贪官就该收拾’,却不知道,这还仅仅只是个开端,真正要落马的人,可不止这几个三四品的官员。
而是这些人所代表的势力集团——丽妃,大皇子一脉!
前段时间太子和大皇子的争斗就不少,这些官员被发落正是太子真正要治大皇子的讯号。
之前太子被人算计,误把毒药当补药吃,是丽妃的主意,还是大皇子,左右是母子俩,本就无关紧要,但他们想置太子于死地,而后取而代之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即便太子无意为难众多兄弟,但大皇子这样的举动,明显触及到了他和皇后的底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必须有所行动。
而大皇子同样不会坐以待毙,就在那几个官员被抄家,关入天牢的第三天,最新的消息传入了国公府。
大皇子居然——逼、宫、了!
洛锦绣一脸懵地看着同样傻眼的国公府其他人,“是我听错了,还是大皇子疯了?”
这时候可没有人会提醒她要注意言辞,因为他们也觉得,大皇子多半是疯了。
皇上正值壮年,身体也一直好得很,帝位稳固,国内也没出现什么大乱子,民间对现在的皇帝有什么怨言,云水国称得上是属于国泰民安的情况,逼宫?
大皇子莫不是脑子有猫病吧?要不然就是脑袋不小心被门给挤了,否则怎么会走这种下策中的下策的路子?
丽妃也不劝着点?
哦,不对,洛锦绣表情一木,嘴角微微一抽,她忘了大皇子这个母妃也不是个长脑子的聪明人。
“连逼宫的手段都用出来,大皇子这是在……”找死吧?
绕是性格想来很直白的闫景淑都默默把最后几个字吞了回去,但其他人都听懂了她的意思,默默点头表示认同。
的确,如果大皇子迂回一点,事后操作的好,皇上看在他是自己儿子的份上,只要太子不赶尽杀绝,保住一条性命,甚至下半辈子仍然能过得富足应该不难。
现在嘛,呵呵,如果皇上能轻饶了他,她就把自己的脑袋切下来当凳子坐!
消息传到国公府时,宫里已经哗变,或许在他们这样说话之时,大皇子的结局已经定下来。
不出所料,仅仅过了一个时辰不到,就有人匆忙过来给老国公报信。
大皇子被生擒了,皇上龙颜大怒。
猎户家的俏媳妇 第一百八十二章:处置大皇子
呵呵,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当儿子的居然想逼老子下台,是个人都要怒,何况是天子这种本就不需要忍着脾气的人。
大皇子逼宫这种事太大,老国公虽然致仕在家,但还是穿上了收好的朝服入了宫,同去的还有世子爷,以及老三闫君泽。
也是大皇子选的逼宫时间众多大臣们都回去了,不然国公府两个官职不低的长辈的生命安全也要受到一些威胁,至少目前,尚不知道大皇子闹的这么一出,有没有导致人员伤亡。
不过大皇子也是真不聪明,说句大不敬的话,换了她,别的布置先不提,肯定要选择人多的时候下手,毕竟,人质肯定越多越好。
可能是太子发难地太突然,大皇子准备不足,又不能坐以待毙才赌一把?
唔,这事儿说是大皇子意图谋反,不如说就是在作死更贴切一些。
后面的事情,云景灏和洛锦绣都是白身,肯定没机会亲身目睹以及经历,都是等老国公还有大舅舅这些人回来转述,以及听有其他消息来源的人,比如沈青禾,及和云景灏有了不少交情的,闫景承那个圈子的子弟们说的。
长辈们说的都是大面上的东西,太具体的不会特意和小辈提,这些年轻的关注的才是细节,也更能引起她和云景灏的兴趣。
别惊讶,云景灏平时是对八卦不感兴趣,但涉及储君之位,谋朝篡位这种事,作为云水国的一员,他还是很关心的。
大皇子逼宫时,因太子和皇后早有防备,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是说皇上,后宫宫妃以及其他年纪较小的皇子公主这些主子们没死,是包括宫女太监们在内,都没一个死的。
——要不怎么说大皇子这事儿简直跟闹着玩似的。
大皇子以及其党羽被一一抓获后,太子便将他这段时间,包括以前掌握,但看在兄弟情分上隐忍不发的证据都呈给了皇上。
其中最紧要的,就是关于五石散的事情。
皇上对太子手里有些对大皇子不利的证据的事也是知道的,更清楚对方是不愿和兄弟为难,若不是大皇子实在太过分,又怎么会走到要兄弟阋墙的地步?实在是大皇子先动了弑兄弑父这种极其凶残没人性的念头,让人忍无可忍!
大皇子不单单只是意图谋害自己的兄弟,并且这个兄弟还是储君,也等同于亡故国家安定,更不能让一个帝王容忍的,是大皇子明知道太子找到五石散,最终目的是为了呈给他,以期望他能够活得更长久,依然下了手!
要不是后来太子寻得了救治之法,并且也知道了病因所在,一旦将此毒药呈给皇上,皇上再服用,一个国家的皇帝和储君都倒下了,云水国还能不乱?
而当太子事后再发现其父皇是因他给的五石散身体出差错时,又该如何自处?
大皇子完全没考虑过如此人性的问题,一心一意都只想将太子取而代之,而原因是,他从小到大,丽妃一直对皇后这个始终压在自己头上的人当做眼中钉,肉中刺,除之而后快地绊脚石,更是不断给大皇子灌输,如果皇后不再是皇后,如果皇后是她,那么太子之位,本该是属于到时候算是嫡长子的他的!
经年累月被灌输这样的想法,便是最初没多想的人,也会被改变了思考方式,逐渐的认为正是北辰晖害得他不能成为太子,不能成为云水国未来的皇帝!
据说皇上问出大皇子这些观念后,二话不说就直接让人去将丽妃拿下,半点没顾忌这么多年来对丽妃的所谓宠爱。
他前脚将丽妃拿下,后脚就有不少嫔妃将丽妃做过的丑事的罪证呈上,帮助她们得到这些证物的皇后则隐在幕后,深藏功与名。
这些罪证当中主要是言明丽妃这些年来谋害了多少个尚未出世的龙子龙女,以及在后宫中陷害嫔妃,更是将手伸到前朝,陷害忠良,安插自己,以及大皇子的人手,还有之前发落的那几个大臣们贪墨的钱财当中,有一多半都被献给了丽妃,且就连贪墨之时的一些罪证,也是丽妃派人帮着抹去的,还有她的娘家人仗着她和大皇子的权势干的种种仗势欺人的事情,诸如此类,罪名之多,简直罄竹难书。
这些罪名当中,随便拎出来几条都够丽妃死好几次的。
其中有皇上心中有数的,也有第一次得知的,如果只是一两项罪名被呈上来,如果大皇子没有逼宫,可能他看两眼就轻拿轻放了,但一下子一堆罪证摆在眼前,便是皇上不由大为震怒。
在如何处置丽妃和大皇子一事上,皇上也征询了其他大臣们的意见,其中有人说要直接将二人一并处死,也有人说,不如让大皇子去守一辈子的皇陵,为皇室祖宗祈福并且赔罪,更有人说大皇子到底是皇室血脉,罪不至死……时候罪不至死的官员话还没说完就被皇上让护卫给扔出去了。
都想把他这个老子撵下台了还罪不至死?
即便是最后确实未必会杀了大皇子,但这种话却不改从该衷心于皇帝的大臣嘴里说出口。
有了这么一个前车之鉴,后来大臣们再发表意见就谨慎多了,只提及丽妃和大皇子这些罪名如何如何罪大恶极,欺上瞒下,枉顾国法,又说二人曾经做过哪些对国家有利的事,尽管这些事可能并不多,还有很多水分,但总之就是把好的坏的都拎出来说一遍。
最后,具体要如何定他们的罪,都非常默契都表示:“请皇上定夺。”
皇上:“……”一群狡猾的老狐狸。
最后,丽妃和大皇子的罪名并没有当天就定下来,而是又拖了好几天才有了结果。
丽妃理所当然地被打入冷宫,终身不得而出,大皇子则是被贬为庶民,发配边疆,终身不得回京,其子孙后代五代以内也不能入京,不予恢复皇室身份。
至于五代之后?说句不吉利的,到时候还是不是他们北辰氏在位还不好说呢。
这倒不是皇上态度消极,而是云水国的历史上,历代皇室当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只有五代,之后必定会被人推翻,或许是因为天灾,也或许是人祸,甚至是皇室成员凋零,皇帝意外身亡,种种奇葩的都有。
实在是皇上自己也不敢保证北辰氏不会步前朝的后尘。
顺便一提,这算是云水国皇室密辛,还是沈青禾这个八卦多嘴的私底下告诉她和云景灏的,老国公或是徐氏可不会对他们提起这些事情。
目前在位的皇上是北辰氏的第二代,北辰晖便是第三代,所以,大皇子的第五代什么的,那么久远以后的事,根本没必要多想。
丽妃和大皇子的罪名定下,事情也不算完,他们的党羽仍然有许多需要处理的,大皇子在朝中拉拢的人不算多,但全部处置了,难免会出一些问题,所以其中一部分贬斥,摘了乌纱帽,还有一部分暂且先留下,等以后再慢慢清算。
京城的百姓在接下来好一段时间内,每天都能看见大量的官兵前往官员宅邸,先围住宅子,然后从宅子里搬出大量的箱子,里面装满了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以及闪瞎眼的金银!
仅凭这些东西,朝廷不需要特意说什么,百姓们便知道了,哦,又是在查抄贪官呢!抄的好啊!
这些个贪官贪墨的钱还不都是他们交的税钱,要是没被这些贪官昧下,放入国库,日后总归是要用到他们身上的。
这些是比较淳朴的,更多的人,或者可以说,生活在京城这样的天子脚下,大部分人正治敏锐度比较高,透过贴出的皇榜上写明的大皇子意图造反被贬为庶民发配的事,很容易就联想到这些官员是大皇子一脉,跟着吃了挂落。
没有人觉得皇上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一来,天子做什么决定本就不是他们平头百姓可以置喙,二来,他们都过惯了太平日子,无缘无故的,一个非嫡非储的大皇子忽然谋反,这不是诚信不让他们过好日子吗!
百姓们再怎么愚昧也知道,改朝换代必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谁知道新皇帝上位后会不会增加赋税,会不会又做一些他们适应不良的改革,又或者在朝廷安插自己的人手,发落一群人,让更多的人跟着受牵连?
脑子转的快的更是想到,一旦他们国内局势不稳,边关的蛮夷也可能会再次骚动起来,到时候再打起仗来,还不是劳民伤财,苦了百姓?
便是新皇帝登基因为缺乏人手可能躲开恩科这种会让读书人高兴的可能性,那些读书人也没觉得是好事,毕竟,谋朝篡位,且是毫无理由地逼宫而得了皇位的人,本就不是他们所向往要辅佐的帝王。
不过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再想这些也没必要了,大皇子都失败了╮( ̄▽ ̄”)╭。
猎户家的俏媳妇 第一百八十三章:离开京城
京城内的动荡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才平息下来,震动最严重的时候,城内连续解严三天,后来也陆续关城门,只许进不许出好几回,防止有些大皇子党羽逃脱。
期间百姓们大多也是如无必要不怎么出门,街道上很是冷清,如今总算是重新恢复了热闹光景,而云景灏和洛锦绣快速将铺子打点好,也准备着回家的事宜。
如今都已经开春了,这可比他们预计要回家的日子晚了不少。
好不容易来京城一趟,回去的时候少不得要多卖一些本地的特产回去给村里以及镇上县里相熟的人作为伴手礼,夫妻俩在京城连着逛了好几天,但凡是觉得不错的小玩意儿,小摆件,或者是做工比较精致的银簪,步摇,朱钗之类的都买了不少准备送给锦书锦玉还有周喜儿,里正家的嫂子们。
还有能够放时间久一点的果干果脯,糖果,一些芙蓉县买不着的上面布料也买一些,太贵的怕村里人不愿意收,真收下了,做成衣服也舍不得穿,买的都是特意挑选出来的价值不低,但看上去不会太过奢侈,又耐穿的,比较精细的那种啧少买一些,到时候送给村里女眷们,让她们拿来修个香包,做个手帕用也好。
还有给里正,周喜儿的丈夫李大壮,洪叔他们买的酒水,甚至是作坊里的帮工们,每个村妇都给买了个不贵,但做工不错的木簪子,批量买上几十种不同款式加起来,还能给打点折扣。
其他零碎八碎的东西也没少买,其中也不泛买了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的东西,反正,怎么说呢,不差钱,就是买个高兴!
买这些特产的途中,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二人无意中遇见了上一次在百花苑遇见,并且发生了一些争吵,也可以说是怼得让对方无言以对的那几个纨绔子弟。
乍看仿佛还是之前的阵容,但仔细一瞧,分明少了个存在感不那么高,却给人感觉不太好的孟令尧。
洛锦绣忽然想起之前听人提起过,大理寺少卿因为是大皇子一脉的人,也被发落了,孟令尧作为少卿之子,自然同样受到了波及,她不太记得大理寺少卿只是被革职,还是被关入大牢?又或者被流放了?总之,为了不受牵连,杜鸿兆等人和孟令尧撇开关系是理所当然的。
而令人意外,却又仿佛预料之中的,是这些人远远地见了他们便面露忌惮之色主动避开了。
可能是上次被她打脸打得太狠,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愿意凑上来二度打脸?也或许是想到了太子和他们走得近,和他们作对会被太子惦记上。
大皇子的事情上,朝中有关系的人都看得出太子在其中出的力,这位储君平日里不显山漏水的,真发起狠来也很让人忌惮,没了大皇子,再无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地位,太子交好的人,谁又敢得罪呢?
洛锦绣想明白了这些后,觉得好笑之余也只是摇了摇头,对这些本就和他们没什么关系的人摆出怎样的态度根本不予关心。
国公府的人舍不得他们离开,却又知道不好阻拦,便纷纷给他们准备了许多带回去的东西,让他们带回去送人的有,但更多是让他们夫妻俩自己用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拿不出来的。
明知道洛锦绣肯定不缺钱,还额外每个长辈们又给他们塞了不少银票,其用心让夫妻俩都很是感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