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华娱时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寉声从鸟

    “同生共死契,真的是同生共死吗这个契约可解吧。”苏浩听了卍的话好奇道。

    “嗯,我可以解。”

    “解了之后什么情况”

    “那看什么时候解,现在解,你死,但我会陷入沉睡,不知何时醒来;等我恢复以后再解,那肯定是大家都好了。”

    “靠,那就是我的生死操纵在你手上拜。”苏浩本来是闲聊,没想到听到这个。

    “唉,你不能这么说呀,我可没想着让你死,我可是希望你好好活着。而且你本来就死了好不好,要不是我你能有现在呀。”卍说道。

    “那我还得感激你了,感激你让我又活了一次,并且现在和我“同生共死”。”苏浩虽语气不好,但脸上却没有一丝不悦。

    人要知道好坏,正如卍所说,自己本来就死了,能有现在是卍给的,所以苏浩听到自己的生死操纵在卍手上并没有气愤,但些许的不悦还是要表现出来。

    做人要知恩图报,但最好不要舍生取义,这一直是苏浩的原则。

    “你要这么说,咱就没办法愉快的聊天了,再说你当初可是答应了的。说到这你觉得心里不舒服,我还有气呢”卍的语气有些败坏。

    “我本来打算让你复生在一个已经是娱乐圈的演员身上,最不济也是戏剧院校学生,这样稍加操作这个人就会崛起;而当时我为了救你,在进入这方世界时,消耗过大陷入沉睡,结果你复生在了一高中生身上,而且和娱乐圈毫不搭边。”

    “现在可好,事情就像想的那么顺利,你考上大学,学习知识,被人赏识开始演戏,然后大火。。。。。。可刚开始几年也就浪费了,而我现在就




8 录像厅看电影
    大学图书馆,分为图书阅览室和借书室两部分,但不管你是读书看报还是借阅书籍都需要图书证,而图书证是给在校人员办里的,外人想进图书馆需要学校证明,所以苏浩想进河大图书馆需要老妈帮忙。

    晚上,吃了晚饭,妹妹苏悦回房间写作业,苏浩和老妈坐在客厅看电视,苏浩对来妈说;“妈,你还记得我和你说的考艺校的事吗”。

    “嗯,记得。怎么了,有事需要妈妈帮忙,是需要钱吗”李素素看着苏浩问道。

    “不是要钱,我是想进河大图书馆查些资料,而且次数不定,想请您帮我弄张图书证。”苏浩忙说道。

    “那你拿我的去吧,干嘛要办一个,费时费力,我把我的给你,到时我和图书馆的老师说一声。”说完李素素就要起身去找。

    苏浩拉住起身的老妈“妈,不行的,图书馆有好几个老师,不能每次遇见不同老师都得让你过去一次,而且我次数不定。”

    “那你的意思是”李素素面露疑惑。

    “我是想办一个临时的,就我艺考前这段时间用,不需要多正规。”苏浩看着老妈说道。

    “行,今天周四,这个星期是大周末,你周六上午和我一起去学校,我领你去办一个。”李素素说道。

    周六去河大办了临时图书证,苏浩就借了一大堆资料拿回家,阅读了解学习吸收。

    从此苏浩更忙碌了,白天在学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晚上看艺考资料,周末去看电影。

    说起来这个年代看电影这个事,第一种方式进电影院,但进电影院看电影,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有点贵而且电影院放的电影也不好看;第二种方式就是电视上不定时放电影,但这个随机性太大;第三种方式就是进录像厅看。

    到录像厅看电影,这可以说是70、80后这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录像厅始于七十年代后期,国内兴起于八十年代末,盛行于九十年代初中期。

    在整个9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没几个不熟悉录象厅的,今天看来,录象厅极可能是仅次于网路下载的最伤害电影的方式,但也是一度最容易让那时的我们获取群体愉悦的方式。

    为90年代的中/国写电影史的人会很尴尬,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真正见识到作为娱乐的电影,是从录象厅开始的,而录象厅,多少是有点“不登大雅之堂”的。

    它们散落在全国的大中小城市h县城,多见于车站、影院、文化宫、或学校周围。

    大多改建自企业事业单位的楼房,甚至街边的普通民房,几十平米,能坐50-60人,基本相当于一个教室。

    座位都可能是从单位或学校礼堂退役的连体园里最常见了),木头的,还有空隙,坐久了胖一点的哥们儿屁股肉都分层了,时不时的就能看见前后左右的某位观众侧侧身子,缓解一下臀部的压力……

    这时的人朴实啊,条件如此简陋,可大家都咬牙坚持,到了周日,学校、单位、工地放假,座位不够了,老板还体贴的准备数只小板凳放在过道上,去晚了也没关系。

    如果你到一个营业场所,问道:有没有地方了回答“没有”的那肯定不是录像厅老板!为了让群众们共享精神文化食粮,他甚至会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后来的同志们。

    在录像厅周围出现最多的商铺有两样,一个大型街机厅,一个是台球室,街机一块钱至少五个币,台球最多五毛一杆。这三个消费场所共同代表了两个关键词—便宜,还有年轻人。

    生于1970年的贾/樟柯有次在采访中回忆说,“打架、逃课、看电影、打台球,我觉得每一个小县城的男孩子都是那么过的。”

    这时录象厅都喜欢朝街装个喇叭,同步播出正在演的电影,极有声势。仔细听,劣质武打片裙|裾飞舞的呼



9 准备
    冬夜万籁寂静,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苏浩躺在床上,开始思考今后的路。

    自己现在要做的是考上一所戏剧院校,然后呢

    卍的想法很好,要自己成为一个自编自导自演三位一体的人,成为明星,巨星,一代娱乐教父。可娱乐圈剧红人不红,剧红不知导演是谁,编剧那更不用说,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不能等着。

    现在要有所准备了。

    马上就是1995年,自从92年明确了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开始,每一年,工作、生活、金钱、物质,甚至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在以最迅猛的姿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正是变革最迅速的阶段,无论是为了什么,都必须开始原始积累了。

    从现阶段讲,最理想的发展路线应该是投机和投资。先依靠投机获得暴利,滚起雪球,然后投资将要兴起的行业和国内外企业,奠定相对稳定的财富基础。

    而目前最赚钱的行业都与地产相关,比如旧城改造,或做新实体制造业,侵吞国企,钻价格双轨制的空子,这些都是,但是没关系、没背景,没充足的钱,都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了的。

    所以财富积累有点难,那就考虑名声积累。

    出名也是个技术活,在这个没有网络,不能自我炒作的年代,想要成名只有有限的几种办法,可基本上苏浩都用不上。

    苏浩思索片刻想到一个点子“卖歌”。

    可转念一想就放弃了。

    自己从没学过音乐,不识音节,不懂乐器和声乐,也不懂作曲,不会编曲,如果想要把后世的歌曲拿出来,至少得先学会乐理,会写简谱,最好还要会一两种乐器,这样才不至于穿帮。

    而且90年代国内音乐市场还不成熟,版权制度又非常混乱,写歌带来的收入很少。

    1990年,有位著名作曲家和朋友合作创作了一首体育类的励志歌曲,叫做【亚洲|雄风】,结果只拿到500元稿费和一瓶二两半装的泸州老窖。

    这是著名作曲家的价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在市场的价格有所提升,对于著名的词作家,一首歌词曲的版权大概是两千人民币,新人只有五百左右,卖歌赚钱,完全不指望。

    而且就算不在乎钱少,只为扬名,歌曲不一定有人要,因为你没名,你投递的歌可能到不了识货的人手里就已经进了垃圾桶了。

    1996年歌手黄.鹤翔发行第二张专辑【九|妹】。主打歌曲正是歌曲【九|妹】,正是这首歌使他红遍大江南北,专辑销量过百万张。

    而这首歌其实是歌手尹.相杰的歌迷写给他的,可是筛选歌曲的工作人员一看,这是谁呀,写的什么东西,就直接扔进垃圾桶,根本就没到尹.相杰手上。

    当时黄.鹤翔因为碰倒垃圾桶,发现了这首歌,觉得这首歌很好,才使其被大家熟知。

    所以卖歌这条路暂时放弃。

    “抄书”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想要靠文学成名,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或是出版小说。

    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在这个喧噪的年代,传统文学达到是最鼎盛的理想巅峰,这时的诗人、作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不亚于那些歌手明星。

    但“写书”也不是可以随便写的。

    前世那些获奖的中长篇小说就别想了,你一个高中生敢写,编辑打死不会相信,更不会采用的。

    这也是后世方.舟子怀疑韩少代笔事件的一个原因。因为纯文学小说需要深厚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有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

    而且所有非学生类报刊,几乎都不采用学生的自由来稿,特别是中学生的来稿,因为在编辑眼里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没有自主能力,没有社会信用,万一因抄袭造成影响,编辑要承担责任。

    因此报刊规定:学生作品,除非有老师或熟悉作家推荐,否则一律不予采用。

    而像韩.寒,蒋.方舟之流,如果没有两位作者的父亲在文化出版界的人脉门路、信用保证,以及特殊的历史机遇,他们的作品根本出版不了,更不可能成名,因此,现在即使想“借鉴”一下,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当然,这个潜规则可以规避,只要你是自己原创的,成熟的,好的,你写的东西让编辑有成年人的错觉,不会当成幼稚的学生作品。等发表出来后,有了一些名气后,这时就一切有商量了。

     



10 投稿诗歌
    对一个从没接触过表演知识的人来说,考艺术类院校确实非常难,但有一个专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那就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是我国全日制大学高等教育的一个专业科目。

    这个专业属于中文类/艺术类学科,以研究电影/舞台剧(包括话剧,小品等)/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创作为核心,重点在于培养编剧人才的专业素质。

    许多综合类大学该专业(隶属中文)文科同学可直接报考,参照高考成绩和语文成绩即可。

    而艺术类院校需要按时参与相关学校的艺术生考试,完成笔试+面试的相关环节后(综合类大学大多不需要该环节),被允录取者将受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录取通知书”。之后再参与各地的高考,高考后,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戏剧文学专业,说简单点就是培养编剧的,这个专业招的人很少,北电、中戏加一块儿,此时也就是招几十个人,但是,这个专业报考的人数相对来说也是很少的。

    戏剧文学好考就在于此,他竞争的人少,要求的分数也不高,400多分就可以。

    当然这个专业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就业率太差……

    但如果只是想要考上艺术类学校,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且戏剧文学专业,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这个专业最好有一个东西,那就是作品。

    招生简章里都有明确的提示,有作品就带来,而这个作品就是考生本人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

    卖歌,写小说,都不是现在最好的选择,那苏浩现在能做的就是写散文、诗歌了,这样即有助于尽快提高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他艺考也有帮助。

    而散文、诗歌当中,无疑诗歌性价比最高:它字数少,稿酬高,逼格高。

    诗歌稿费是按行来计算的,中间空格也算一行,一首诗写一百行也才几百字;而散文是按千字计算,字数太少,还不够折腾呢,字数太多,除非是名家约稿,否则报纸副刊根本不可能刊发。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说它好写,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写;说它难写,是因为流派众多,特别是新诗,不同时期都有鲜明风格,很难有一个标准。

    在90年代诗人是受很多人崇拜的,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这时的学生娱乐节目少,最多的,最便宜的就是看书,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他的节目就回忆他的大学时代,那时一个诗人到了清华,大家蜂拥围观,看看有没有新作品,什么也不用操心,大家把宿舍最好的地给他住的,到饭点有人打饭,天天收到情书。待遇超好。

    苏浩准备投稿的诗歌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首在后世备受追捧情诗。有学者评价,将这首诗放在任何一位抒情诗集中它都不会逊色。这首诗将暗恋中男女的绝望层层抽剥,直至最不可触摸的隐秘末梢。那种只要一伸手就能拿到的幸福,就因为没伸手而永世错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星星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11 投稿文章
    苏浩拿出一行行一格格的信笺纸作稿纸开始写诗歌,手写比起电脑打字来速度要慢得多,工程量也很大。

    只是这一年win95都还没有发布,电脑配置在他眼里虽然异常感人,却也还是非常奢侈的东西,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还是传说中的存在。

    不多时就写完了,这主要得益于是默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构思剧情,直接抄过来就可以,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者想加入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才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改。
12345...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