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娱时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寉声从鸟
最后一种可归纳为民主进程或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细节的呈现,例如某项技术攻关或者真实人物事迹的对位。
主旋律电影,它兼具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等多重特征。
主旋律电影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还是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言说方式,是构建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手段。
是标准的主旋律电影,而且是描述刚发生的大洪水中|国人民抗洪的情况的电影。
这种“命题作文”式的电影拍好了很容易获得观众和上层的好感,所以苏浩才不惜浪费一个能红的机会,也要拍这部电影。
这个片子,对苏浩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至于说挣钱与否,他根本不在意。
而且此时能有一部反映抗洪救灾的电影,一部非纪录片性质的电影,那赚钱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也有人会说发国难财之类的话,苏浩非常明白有些人他们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别人好。
所以为防“发国难财”之类的伤人品的话,苏浩决定除成本外,的所有收益都捐出去,用于灾后重建。
苏浩在意的是拍好片子后获得的上层的好感以及观众对自己公司的好印象。
这些无形的收益才是苏浩可以继续在娱乐圈闯荡的资本。
和常季红交流过后,苏浩就给刘杨打电话,询问他公司的情况:“公司招人情况怎么样,能组成一套拍摄团队吗”
刘杨道:“人员招聘还行,基本能组成一套拍摄团队。”
苏浩听了刘杨的话道:“这麽短的时间就能招到这麽多人,看来杨哥是下了大力气了呀,年底一定给杨哥包个大红包。”
刘杨摇头道:“人是我招的,但还真没费多大力气,顶多就是咱们的工资待遇好点,人一听就来了。”
苏浩听后疑问道:“那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你曾说,很多人都瞧不上咱们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怎么现在他们会为了咱那点高待遇,离开原公司来咱们这个名不见经的小公司。”
刘杨道:“这咱得“感谢”时代呀,现在全国正在闹下岗,娱乐业也不例外,咱们招人正赶上好时候了,所以我其实没费什么口舌,就把人招好了。”
下岗。
听了刘杨的话,苏浩反应过来,现在正是全国下岗风潮。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一直面临改革开放以后所带来的种种冲击。进入九十年代,大量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三角债频发。
在此关键时候,国有企业重组也就成为必然,进而引起重组后各企业大量裁员的下岗潮。
从1996年到2002年之间,全国上百万家国企破产,将近4000万国企职工下岗。
与此同时,各地的乡镇集体单位,也有2000万工人失业——这还只是登记数据,没有登记的不知凡几。
国有企业经营不景气不赚钱,企业在职人员又多,国有企业重组也就成为必然,进而引起重组后各企业大量裁员。
娱乐业也不例外,国营的几大电影制片厂进入90年代也都经营不景气不赚钱,也开始裁员,所以刘杨才没费什么劲儿就把人招齐了。
苏浩道:“人招齐了好,正好这次拍电影先试试手。你拿着剧本去八一制片厂和他们谈合作,咱们两家联合拍摄这部电影。
在导演选择、演员选择等方面这些可以都听他们的,但电影拍摄必须两家合作,那怕咱们的员工给他们的员工当副手。
而且要尽快开拍,最好是我这边拍完,那边就开始拍,还有前期准备一定要充分,我希望两个月内拍完,然后十二月底或是明年一月初就上映。”
72、献礼片?
刘杨早就知道公司下半年要拍电影,前几天拿到的初稿,拍电影的事就成了定局,只是希望娱乐没有自制能力,所以肯定是要找别家合作。
因此这几天,他一直在收集资料,看看和哪家合作更好。
刘杨听了苏浩的话道:“要和八一厂合作吗我觉得中影很是不错。
而且若真的找八一厂合作,并由他们来全权操作,到时肯定会受到钳制。
现在咱们公司人、钱都不缺,虽然还没有自制过电影,但凡事都要有第一次呀,咱们可以。。。。。。”
刘杨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苏浩听明白他的意思,但苏浩现在完全没有自己公司独自制作这部电影的意思。
因为此前苏浩早就想明白了。
虽然公司现在不缺钱,人也基本招齐,可以组成一个拍摄团队,但这些就能独立拍摄制作电影了吗
答案肯定是能,但是时间肯定会很长,不知道何时很完成。
所以苏浩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公司现在还没有能力独立拍摄制作电影,电影设备、器材这些好解决,电影的场地、外景、预算这些也好解决,但拍摄团队和后期团队就不好解决了。
希望娱乐虽然招齐了拍摄团队,但他们还需要经过磨合,并积累经验,如果一上手就是这样的大制作,难免会出现差错。
而且这些人员什么水平我也不清楚,所以我决定找人合作。”
刘杨听了苏浩的话道:“好,我这就去谈,但条件是不是太宽了,这样八一制片厂那边会认为我们就是个出钱的,到时电影拍成什么样可就没法保障了。”
苏浩道:“你说得对,那你就再找一家,把中影也拉进来,和他们两家去谈,我刚才说的可以当做谈判的底线,其他的你自己把握,看看是和其中一家合作,还是咱们三家联合制作,这些你自己把握就行。
但一定要和他们说清楚咱们公司最后扣除拍片成本,电影所用盈利都捐出去。这是双方合作的前提。”
刘杨道:“行,我知道了,你接着拍戏吧,谈好了我打电话通知你。”
‘好,等你好消息’。
苏浩和刘杨谈好后,就不再想这事,接着拍戏。
本来苏浩以为刘杨要想谈妥这件事,怎么也得到自己拍摄结束,结果两人见面的第三天,刘杨就又来到的拍片现场来找苏浩。
见到刘杨后苏浩道:“怎么这麽快就来了,谈好了”
刘杨道:“可以说谈好了,也可以说没谈好,一切得看你。”
苏浩听了刘杨的话道:“怎么回事,仔细说。”
接着刘杨道:“那天咱们两人谈过后,我拿着剧本就直接去了八一制片厂,因为需要大量军人配合拍摄,我认为华为八一制片厂合作最合适,所以先去的八一厂。”
苏浩点头示意刘杨接着说。
“我直接找到八一制片厂的副厂长,把剧本给他观看,说了双方联合制作这部电影的意图,并且说了咱们公司最后扣除拍片成本,电影所用盈利都捐出去的事,他没当下回复我,说要内部讨论,再给我答复。
第二天我去了中影,结果我刚从中影回来,八一制片厂就打电话让我过去商谈合作的事。
八一制片厂最终决定:咱们公司出钱,他们出人,以及电影的后期制作和电影发行事宜,两家联合制作。至于电影导演、演员双方可以协商决定,电影的最后收益扣除成本,以两家的名义全部捐出去。
之后中影也给了回复,他们现在手上正在制作一部献礼片,没有多余的人和我们联合制作电影,但他们说可以负者电影发行。
之后我和中影以及八一厂初步商定,咱们提供剧本以及拍摄资金,八一厂负者拍摄以及电影后期制作,希望娱乐辅助,中影负责电影发行上映三家一起合作。
电影导演、演员三家协商决定,电影的最后收益扣除成本,以三家的名义全部捐出去。
苏浩见刘杨说完,道:“可以,三家合作很好。”。
“但人家有要求。”
“什么要求”
刘杨道:“这个要求是拍摄这部电影的前提,中影和八一制片厂想让你修改剧本,他们认为现在的剧本是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不符合我**民全体、全国上下一心、集体努力最终取得抗洪胜利的事实。
他们希望着重描写国家上层在这次抗洪中的表现,增加上层在抗洪中的作用。”。
刘杨说完后一脸凝重的看着苏浩等他的答复。
刘杨在在北影厂工作了几年,对娱乐圈算是了解,他知道对于一个编剧来说,最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因为外力的原因改自己编写的剧本。
苏浩听了刘杨的话,倒是没对要求改剧本这件事有太大的反应,因为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苏浩是按照十几年之后的主旋律商业片的模式编写的剧本,他其实是想尝试一下商业手法,把商业片的手法应用到主题类电影之中,看看可不可行。
现在看来不行,步子迈得有点大,现在的人不适应,苏浩是有心里准备的,毕竟现在的人接触的商业片还很少。
然后苏浩道:“好,可以,我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再写一个剧本。
但我也有一个条件我要做这部电影的监制,当然我肯定不会阻碍导演拍摄,但我要保证电影要按照我的剧本拍摄。”
刘杨道:“好,我去和他们谈,只要你的新剧本过关,应该没问题。”
苏浩道:“好,那就这样,新剧本我这几天写,等我拍完戏,到时我们再去八一制片厂。”
“好的。”
然后刘杨道:“还有一个事,那就是八一厂想把这部电影当做明年的献礼片,想和你商量一下。”。
“献礼片”
刘杨道“没错。
明年建国五十周年,国家要大庆,各电影厂也都在积极准备电影,为祖国五十年华诞庆生。
之前我说的中影在制作献礼片就是为这准备的,据说是描述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事迹,剧组去大西北拍摄已经快一年了。
所以八一厂看了的剧本后想把它当做明年的献礼片。
73、主旋律电影发展史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时间太紧,仓促间是可以把电影拍出来,但质量没法保障,是希望娱乐的第一部电影,我认为一定要做好,而不是为了赶时间,弄一个残次品,所以我认为八一厂的提议可以接受。”
听了刘杨的话,苏浩沉思不语。
没错,按苏浩的想法,今年十二月底最晚99年元旦上映,时间是有些紧,现在是9月13号,到99年1月1日,满打满算也就108天不到四个月。
通常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至少要半年时间,这还是小体量的电影…
当然这个通常,不包括香港电影,香港电影大部分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个把星期拍摄,半个月上映,搂一把钱,直接下档…
若是当做献礼片,那就是明年9月底或是10月1号上映。
这样制作时间大大加长。八一厂既然决定当做献礼片,那肯定很是用心,电影质量肯定有保障。
其他方面肯定也可以获得照顾,如军队、上映排片等。
而且99年10月1日开始有国庆七天假期,这个档期也是可以的。
所以苏浩道:“好,可以答应八一厂,可以作为献礼片,明年国庆上映,这样我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修改剧本。”
其实关于主旋律电影,我国建国后就已经开始制作,只是当时叫做“献礼片”。1959“献礼片”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类型开始,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献礼片被逐渐放大为“主旋律”电影这个概念。
1987年,时任广电部电影局局长的腾|进贤正式对全国电影创作团队提出了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方向,主旋律电影这个名字被正式确定,1989年的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
此后接连出现系列、、、、、等,多部饱受好评的主旋律电影作品。
但随着时间推移,主旋律电影风光不再,电影还没上映,大家就不看好,上映之后更是恶评如潮。
为什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苏浩认为主要是大量主旋律电影的脸谱化和粗制滥造。
在一个故事片中重要的原则就是隐藏起摄影机的存在,换言之,故事的叙事是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必须抹去虚实行为的痕迹。
但是主旋律电影为了保证自己鲜明的主旋律特色,往往在影片中采用一些模式化的电影视觉语言以及叙事方法。比如,在摄影方面,主旋律影片的人物往往是历史人物,革命领袖,身份非凡,在拍摄时,如何使人物更加伟大是其在影片中最想突出的部分,但是有往往急于求成,就容易流露出故意而为之的痕迹。
主旋律影片要弘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套价值系统要发挥作用,一方面就要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纳入到自己的价值观之内,从而达到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将着力弘扬正面价值、规避负面案例作为自己主要的工作处理方式。这种狭隘的的处理思路就使得主旋律影片很难摆脱单调乏味的局面。
而且主旋律电影完成政|治任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市场的认可,它们通常没有票房的压力,对市场和受众自然也就没有商业电影那么重视。
这一个时间段内,主旋律题材电影的故事主要建立在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之上。
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脸谱化、说教性非常强。
但是,电影毕竟是属于大众文化的艺术产品,它所要面向的是范围更广的的社会公众,而大众文化所要求的又是多元化、趣味化的审美,两方面难以调和的冲突就使得对主旋律影片越来越不受欢迎。
随着时代发展,在电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主旋律电影工作者也发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困境,他们试着打破这种困境,在完成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也加入更具观赏性、娱乐性的元素,主旋律电影试着往“更,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由于原著小说的这一段故事描写精彩,人物个性魅力十足,曾被作为红色题材,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而流传多年。
电影版完全按照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对原著小说进行改编,电影一经上映,便广受好评,在票房和口碑方面赢得双丰收。这部电影将爱国主义、革命情怀与商业元素和观众偏好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引发观众对主旋律电影久违的热情。
的成功鼓励电影人在主旋律的内容上进行更深的拓展,其中2014年的和2016年的成为这方面成功的典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