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娱时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寉声从鸟
刘杨看到了刚才的一幕,知道苏浩现在满脑子的疑问,不过自己也不清楚,道:“早晨七点就过来了,提前给我打的电话问你在哪,我说电影拍完了,今天你会来公司,然后她就早早来等你了,其余的什么也没说。”
苏浩见刘杨也不知道‘哦,那算了,不想这事了。’
然后苏浩问道:“杨哥,歌曲版权拿下了吗”
刘杨见苏浩问工作的事,道:“版权没拿下来,人家只给了歌曲使用权。”
苏浩道:“歌曲使用权,那也行,演唱歌手是谁,定了吗”
“定了,演唱歌手是个新人叫祖|海,虽然是新人但演唱实力一点也不输成名的民歌歌手,娴熟的演唱技巧和深情饱满的演唱风格让她一点也不像新人,我这有她演唱的盒带,我放给你听听”
‘好,我听听’
刘杨打开播放机几秒,里面就传出歌声: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
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
”
没错,苏浩让刘杨找的歌曲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这首。
这首歌是送给所有的用自己的身躯挡着洪水的抗洪勇士们的。
赞扬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首歌曲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他们的壮举会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让人们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那令人难忘的抗洪夏天。
“烈火炼真金,危难见真情”,人民子弟兵永远无愧于军人的称号。
1999年2月15日,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祖|海与佟|铁鑫合唱这首,歌曲瞬间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这首歌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
这感人肺腑的旋律让人们体会到人民子弟兵一心想着人民,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激发我们热爱解放军、热爱祖国的情感。
苏浩既然决定要拍抗洪电影,那么这首歌颂抗洪英雄的歌曲自然不会忘记。
本来苏浩还想自己“创作”这首歌来,后来因为改档上映,决定作为99年的献礼片,苏浩这才没有‘创作’,因为他怕出事。
他知道这首歌一定会上今年的春晚,那么电影拍出来买歌曲版权或使用权得了,别没事找事。
苏浩幸亏没自己“创作”这首歌,不然真会出事,苏浩只知道他会在99年春晚上出现,但不知道准确时间,但肯定在洪水后春晚前。
其实苏浩搞错了,这首歌不是出现在洪水后春晚前,而是在发洪水期间创作的。
这首歌的创作者是著名军旅作曲家孟|庆云。
孟|庆云去年六月去军队采风,结果在采风期间,他所在的军队接到命令去抢险抗洪,他也跟着一起去了。
在这期间他看着士兵们没日没夜的抗洪救灾,深受感动,采风结束回到京城后想起军人们抗洪场景,他创作了这首。
之后这首歌被央视选中为“1998中国长江及淮河大洪水”歌曲,并交由刚刚签约央视的歌手祖|海演唱。
所以幸亏苏浩没自己“创作”这首歌。
94、剪辑师的重要
这首是电影完美的主题曲、插曲以及推广曲。
苏浩相信和的结合一定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的整个拍摄工作都完成了,但这还远远不算完,电影还要进行后期制作,不然这片子没法上映。
电影后期制作是对拍摄完的影片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剪辑、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般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辑-作曲选曲-特效录入-配音合成这样一个流程。
后期制作最关键的一个工作是剪辑。
剪辑,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一部电影的剪辑极为重要,没有这个工作,那只能说是一个又一个镜头,它们需要用剪辑来变得连贯起来,生动起来。
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再创作,没有剪辑的电影什么都不是。
剪辑是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步。
但是现在的电影学院这样的专业级高校,居然没有电影剪辑这个专业。
听上去很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
现在电影学院没有剪辑专业,一直到新世纪后电影学院才开设这一专业。
剪辑某种程度上决定一部电影的品质。
但很不幸的是希望娱乐现在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剪辑师,现在招的这个还是学徒水平,没等苏浩开口他就说了自己剪不了。
其实不光剪辑师,其他的摄影、录音、灯光等这些,希望娱乐招收的工作人员水平都很一般。
苏浩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所以电影拍摄前就商定好了,八一厂负责后期制作一切工作,希望娱乐在一旁协助,其实希望娱乐就是想偷师。
但苏浩也不是就放任给八一厂,虽然他不会剪,但他脑子里有这部片的大致印象,所以苏浩也跟剪辑师一起讨论提些意见。
剪辑主要是按照生活的逻辑来将一个一个的镜头形成故事,但这只是她的一部分手段,剪辑还有很多种招法,甚至可以将两种完全不同的镜头融合在一起。
剪辑对一部电影的重要不用赘述,那对一部电影来说找一个好的剪辑师就非常重要了。
在电影银幕的光影世界背后,有一群被称为电影剪辑师的幕后“剪刀手”。
他们不像大牌明星那么星光闪烁,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杂乱无章的电影素材剪辑成片奉献给观众。
当下电影市场日益繁荣,在电影艺术和技术领域,电影剪辑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剪辑师是电影制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有评论家甚至认为,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做到情节紧凑、画面流畅、故事动人,很大部分归功于优秀剪辑师。
剪辑师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从上万尺的胶片素材中挑选出精彩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还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将导演的艺术构思、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呈现在银幕上。
剪辑师要有一定的文学背景,不仅要懂电影语言,还要懂文法,剪辑就像写文章一样,段落感要强,镜头与镜头之间是用逗号、句号必须做到心中有底,否则就难以达到连贯流畅又有节奏的效果。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剪辑师不但能完电影的剪辑工作,而且能成就一部影片。
1992年剪辑师林|安儿接了李|连杰主演的,导演袁|和平想在电影里表现太极的刚柔并济。
导演和演员都是顶级的,可是如何在电影里表现出太极的玄妙,却让她费了一番心思。
她自己剪了好几个版本,柔的部分用慢镜头来剪,发劲的那一段用正常的插进去,有的刚刚相反。
就这样剪了好几个版本给导演看,看了之后大家都很兴奋,而也成为影迷心中的一个经典。
好的剪辑不仅可以成就一部电影,还可以挽救一部电影。
远的咱不说,就说近期首映的。
筹备三年多、拍摄历时二年,大牌明星加盟多;耗资巨大的,终于和观众见面了,去年10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结果不是令人满意。
首映之后就遭到了观众和新闻界众口一词的“口诛笔伐”。
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场面宏大,耗资不菲,但叙事混乱,脉络不清;编导给这个故事承载了过多的思想,使之观看起来过于拖沓、疲惫,与国人的欣赏习惯相差甚远。
陈导一看这不行呀,这部片耗资巨大,可不能口碑票房都得不到呀。
于是陈导在认真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之后,将该片重新“回炉”剪辑。
修改后的影片与原来相比,减少了15分钟的片长,将情节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
因此可能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世界记录:一个大投资的商业电影弄出了三个版本。1998年10月8日,全国首映版;1998年11月,rb公映版;1999年8月6日,全国公映版。
rb公映版和全国公映版这两版是陈导重新剪辑的版本,rb公映版名叫,全国公映版名叫。
两个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剪掉了潘|长江、赵|本山等大约一刻钟的戏;变平铺直叙为板块结构,加入“秦王刺客孩子们赵大夫秦王与刺客”五个小标题串连;在“杀造剑人”、“活埋儿童”、“易水别离”等细节取舍和处理上有所出入。
之所以要这么详细地说明版本情况是因为:这两个版本差别太大,以致于可以当成是两部不同的作品。
95、后期制作
这个版本最大的主角就是嬴政(而非荆轲),全剧着力表现的就是他,所有情节的发展都是为他服务的,甚至“刺秦”这场阳谋都已经可有可无了。
后来的结果显示陈导重新剪辑很有成效,总投资1000万美元,内地票房1000万人民币,rb票房15亿日元(合1400万美元),影片ld销售500万美元,这还不算东南亚、欧美等地的票房,电影已经回本。
当初签合同时商定的国际收入全部归投资方所有,国内票房全部由中方合作单位获得,最后双方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还有不菲利润。
所以别看新闻上说,血亏,那都是不明真相的人瞎起哄。
要是陈导真的让投资方血亏,谁还会投资陈导继续拍大片,那之后的也就不会出现。
当然电影虽然通过陈导的重新剪辑,在票房上有所斩获,却消耗了陈导的“人品”,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咱不管别的,陈导重新剪辑真的挽救这部影片,至少是在票房上,这是可以肯定的。
所以一部电影遇到一个好的剪辑师是多麽幸运。
的剪辑师是八一厂的剪辑师朱|建龙,据说他经验丰富,剪辑过大量八一厂拍摄的作品,可苏浩查看后世记忆,发现那些出名剪辑师中没他。
但既然是八一厂安排的剪辑师,应该不会太差,因为现在这部电影已经不是两家公司拍摄一部普通电影,因为他已经引起上面的注意了。
苏浩在一旁看着朱剪辑师剪辑,他发现这个人还是挺有本事,可能是比较低调所以后世不太出名。
就比如在张成文等人加筑大坝最后都累晕过去,朱剪辑师就加入了一小段长江平和时的镜头,这样就象征着洪水的威胁暂时不在了,而观影的人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节奏感就出来了。
这真的让苏浩大开眼界,他从来都不知道剪辑一个电影是这么的有意思。
苏浩在一旁看着朱剪辑师剪辑,边看边学习,不时他还提些建议,虽然并不是要求朱剪辑师按他说的剪,毕竟人家是专业,但两人会讨论,看看那种效果会更好。
剪辑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但一部电影的后期制作还有很多个项目。
剪辑进行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进行配音,八一厂安排的配音师名叫叶|小纲,据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作曲家,出身于音乐世家,四岁开始学习纲琴,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之后到国外深造,其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外大奖。
1989年,叶|小纲被列入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和国际音乐名人录。
1998年被上|海交响乐团聘为驻团作曲家,同时受sz市委宣传部和gd省委宣传部的委约,创作交响乐和舞剧以及芬|兰国际音乐节的委约创作了室内乐【】。
看他的简历,这是位真正的大牛,要不是宣传部找人家给配乐,苏浩自己请人家可能不会来,当然也不一定,事无绝对嘛。
苏浩和他说了下这部电影的基调,和自己的一些要求,并把歌曲交给他,就全拜托给他了,在这方面苏浩是一点都不懂,也不瞎指挥,交给专业的人,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了,要学会相信他人。
自己等结果就行了
后期的事苏浩不在操心,现在开始考虑宣传的事了。
一部电影要想完成基本上可以分四步,首先前期准备,包括审剧本、做预算、组班子、做计划;然后就是拍摄;第三步是后期制作,包括冲洗、剪接、录音合成、制作ab拷贝、送审查;最后是宣发上映。
基本操作规程是如此,有些步骤是同步进行的。
剪辑、配乐、特效、配音等电影后期制作这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电影的宣传工作也开始开始了。
电影要想上映,需要获得上映许可证,这也就是熟知的‘送审’。
拍完,翟导就做了一个粗剪的版本送审了,一边送审,一边做后期,电影的审查简单无比,电影电视总局的人一看,八一厂送来的反映98抗洪的献礼片,那还有什么说的
就这样这部片子的审查效率之高,速度之快,简直就是史无前例的,半月搞定。
苏浩不知道这个速度在电影审查中算不算最快,但他认为即使不是最快也是前几了。
审查通过,接下来就是宣发上映了。
电影宣发交给了中影,因为希望娱乐没这方面的资源。
上映日期在电影开拍前就定下了1999年9月30号,电影6月22号拍完后,当天翟导就往电影局送了一个拍摄期间他自己剪得初剪版,电影局初审通过后,中影就向外公布了上映日期,接着电影的宣发工作就开始了。
但苏浩不会只看着中影出力,因为这也是希望娱乐的电影。
电影宣发,即电影的宣传和发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