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想到这里陈蔚已经忍不住在自己心中规划起首先需要修缮建设的道路来了。
毫无疑问从寿州州治寿春到庐州州治合肥的这条道路无论是从军事意义和商业意义都是最为重要的一条道路,现在虽然有驿道,但是其道路状况肯定无法满足日后淮右一统之下的需要。
寿州是粮仓和淮水水畔最重要的商埠,也是重要的瓷器生产地,而庐州政治意义非比寻常,人口众多,也是大粮仓,且可以依托肥水入巢湖,然后再通过濡须水进入江水,沟通江水流域,一样极为重要。
如果说要走水运,其实也能让两地相通但是距离就绕得太远了,从寿州到庐州,走水路要从淮水到楚州山阳然后进入漕渠,过江都进入江水,然后沿着江水上溯,一直要过江宁、当涂、芜湖,才能到濡须水入江水口,从濡须水进入巢湖再走肥水到合肥,那就太远了,简直十倍于陆路距离有多,哪怕是水运再是运费低廉,也不合适了。
另外一条道路就是从光州州治经殷城到盛唐(驺虞城),再进入庐州直抵合肥。
这条路从光州州治定城到殷城的道路尚可,但是从殷城到盛唐再到合肥这条路就比较差了,这条路虽然在商业上的价值略差,但是政治意义和军事价值很大。
把这条路修好,可以极大的促进殷城和盛唐这两个浍州南部丘区县的开发,同时这条横贯整个淮右领地的道路建好,有利于军队的调动,这一区域因为没有水路,只能靠陆地运输,无论是军队调动,还是辎重运输都只能靠人力畜力。
如果说未来淮右有意要对蕲黄二州,那么一条线自然是从舒州西进,另一条路就要越过白沙关、穆陵关和阴山关南下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长远规划,但在目前有廉价劳动力的时候,为什么不先行做起来呢?
现在淮右最大的武器就是囤积了充足的粮食,在去年和前年以相当低廉的价格收储,现在这些陈粮不但可以卖出大价钱,而且亦可把这些劳动力人口利用起来。
“四珍,你这个建议极佳,某非常赞同,须得立即禀报君上,把这件事情做起来,现在淮水沿岸各县州还在对这些流民犯愁,现在可好了,正好放他们南下,甚至可以大肆宣传,反正淮右这边道路需要建设的地方甚多,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吧。”
陈蔚的话让郑居心里也很高兴,这意味着陈蔚会把这个建议提交给君上,至少也证明自己到了观察处置使府中并非毫无用处。
**********************************
两道浮桥被迅速的搭建起来,首先渡河的是丁满率领的牙军。
这支军队作为当家军队,虽然没有像第一军那样经历了多场战火洗礼,但是其军士的组成却基本上是从固始保卫战之后的老卒中吸纳组成的,而且作为牙军,其训练的要求也一直是保持着对标第一军的标准,也许就是在经验上略逊于杨堪的第一军,但热情和忠诚度上是绝对不逊色与第一军的。
两条用小船和船板搭建起来的浮桥在水量已经明显增大的淮水上起伏不定,但是对于渡淮早有准备甚至训练的各军,对此都是毫不怯场,行进速度相当快。
事实上在淮水北岸也没有任何阻挠,虽然徐州的细作和斥候也发现了淮右军大批军队在钟离城聚集,但是他们却没有来得及做出多少反应,或者说,他们也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反应。
牙军、左厢军第一军、骑一军、左厢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十军,右厢军第三军,陆续渡淮。
看见北岸翻腾的黄尘,江烽站在浮桥桥头上,也是心中激荡。
这算是淮右军真正大规模作战的第一遭,九个军,两万多人,还有上万的夫子,这还没有算已经乘船提前出发的水军两军以及右厢军第一军、第二军这一万多人。
这一战将决定淮右能否真正在逐鹿中原之战中站稳脚跟,只有夺下徐州,淮右才有资格参与到争霸中原争霸天下中去,这一步必须要走好。
按照计划,渡淮之后,淮右军就要迅速北上,在早已确定好的地点渡过涣水,盖因蕲县在涣水以东,也就是说要抢在姚承泰部感化军南下迎击之前过涣水,两军要在涣水以东会战。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d3sb .com 谢谢!





烽皇 第二十六节 渡淮
新第三书包网域名:www.d3sb .com 请书友收藏
这一仗不好打。
姚承泰算是感化军体系中比较能打的一系。
不过从蚁贼在淮北肆虐期间感化军各系与蚁贼的交锋战绩来看,总体来说感化军表现都不佳,没有听闻过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绩,反倒是溃败和被围歼的战例不少,也是让人无语。
由于感化军节度使时酆的平庸,在其担任节度使期间,其对麾下各系军头的控制力大幅度下降,使得尚溪、姚承泰等人的独立倾向日趋明显。
尤其是在各军开始财政独立,以商税和捐输来维系军队生存之后,这种不稳定的保障机制对部队战斗力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外界因素对部队的影响,或者渗透也变得容易起来。
姚承泰和俞明真都是卡在汴渠上这一水上重要通道上收取商税,只不过俞明真还可以依托泗海二州的士绅们收取一些赋税和捐输,而姚承泰则还把控着从徐州南下进入淮南的这条路上重要驿道,所以都各有谋生手段。
不过即便是这样,感化军各部已经非常困难了,虽然架子看起来很大,但是其战斗力却在急剧缩水,不但每军编制不齐,军械甲胄也都是难以补齐,这从驻军在颍亳二州与蔡州军的交锋一战中就能略窥端倪。
当然这也可能和颍亳二州不属于自己防地有关系,真的要到了夺他吃饭的家伙地盘时,估计也得要拼命。
在江烽看来这其实也是一种恶性循环。
像感化军、泰宁军、平卢军已经河朔三镇这些北方军镇藩阀,现在已经处于一种濒于崩溃的局面。
一方面本身这么些年来水旱灾害不断,兵灾连绵,极大的破坏了地方生产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武夫当权,文官权力被大幅度薄弱,本身文臣治吏的不信任不重视,对地方管治能力急剧削弱,使得地方政事无人过问,一切围绕军事而动,这两方面的不利局面直接导致地方农民商贾生存困难。
年成一不好,许多人就只能变为流民向周围地区逃亡,而地方豪绅势力越强对土地控制越多,使得租税收成更少,要维系一支军队就只能通过加重商税和巧取豪夺来实现。
这也使得地方商业环境遭到破坏,许多地方的商品货物流通都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业,要么就是直接和军队挂钩,要么就必须要和地方上的豪绅共谋。
这使得除了日常必需品生产流通外,其他行业很难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要指望所有心思都来保军队运转的军镇藩阀们来修筑道路或者灌溉沟渠这些有利于发展经济举措,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比之下,不得不说山南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诸州在这方面就要做得好得多,无论是南阳刘氏,还是原来的光申二州许鞠两家,亦或是鄂黄杜家,吴杨、钱越,这一区域的战争频率和烈度都要远逊于淮水以北这些地区,加上本身淮水以南地区灌溉体系亦要更发达,水运更为便捷,使得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商贸流通上更为方便,这也是自南北朝到晚唐北方人口大量流向南方的一个主因。
战争无疑是最为消耗钱物的,而淮水以南地区战争频率和烈度都远比北方中原地区弱得多,自然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更多,加上各藩阀在军事生存压力上没有那么大,当然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来放在对方的管治上。
所以如果不是蚁贼从颍亳而起,在中原而盛,突然跨过淮水袭击浍州、寿州、舒州、宣州等州给了江烽这样一个趁势而起的机会,江烽要在这么短时间内有如此局面还真不可能,尤其是没有寿州这块根基之地,也就没有现在的淮右局面。
也正是因为有了浍寿庐濠四州这块粮仓所在之地,有了前一两年的储粮准备,江烽才有胆气跨淮击徐,否则就算是拿下徐州,光是北方兖郓沂三州源源不断用来的流民都得要让你吃不消。
现在有利的因素就是徐州内部的分裂,姚承泰被自己攻击,那么谁会来救他?
北方的卢启明基本可以排除,如果他真想动,也有庄永胜这颗伏子牵制;俞明真现在实力不够,加上本来与姚承泰关系也不佳,可能性较小。
剩下就是尚溪和时酆本部了。
但尚溪和姚承泰之间也有矛盾,这两人原来一直为争夺感化军第一军头争执不下,尚流所部被歼灭,尚流被杀,给尚溪迎头痛击,所以尚溪现在所有心思都在对付西面的蔡州军身上,骤然得闻姚承泰被攻击,要作出何种反应,还不好判断,但起码在毫无准备之下要救援,估计也需要一些时间,毕竟从萧县南下也需要几日时间。
至于时酆,江烽算定此人无此胆略敢在没有尚溪的配合下把自己那点老本拿出来一搏,这个时间差就是淮右的机会。
当然战场上一切千变万化,任何意外,任何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变成可能,更何况西面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蔡州,他们会坐视淮右就这么大摇大摆长驱北上?
从斥候和细作反馈回来的消息显示,姚承泰部驻军战斗力相差较大,驻扎在符离的两军主力实力最强,蕲县两军次之,通桥一军再次,然后还有两军分别驻扎在蕲县和符离外围,属于团练军整编而来,战斗力最差。
除开这七军外,姚承泰还有两个营的亲卫营,号称博浪营和摧山营,战斗力最强,也是姚承泰亲手训练出来的部队,与蔡州的龙雀尾相似。
柴永神色复杂的站在一盘看着正在迅速渡淮的各部大军,他的第十军排在了倒数第二。
对此他倒是不太在意,他更感慨的是江烽的胆魄勇气。
在他看来,事实上除了第一军的战斗力的确够强要比原来的忠正军和德胜军要强外,像牙军以及从河朔军转化来的第六军、第八军与原来德胜军、忠正军中的精锐也就在伯仲之间,而像第四军、第五军的战斗力就不值一提了,纯粹就是一帮训练不错但毫无经验的新军,这种军队在大战中的伤亡率会很高,也有很大几率被打崩,要想成长起来,起码也要经历一两场真正的恶战。
但就这么一支军队,江烽就敢如此大胆的挥军北上直取徐州,这一点,柴永自叹弗如。
当然,柴永也能看清楚虽然在军队的硬实力上淮右军并不算十分出色,但是在软实力上,淮右军却出类拔萃,至少是自己见识过的德胜军、忠正军以打过交道的东海军、镇海军不能比的。
良好有序的后勤保障体系,极为优异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是十分稳固团结的将帅谋臣群体,以及极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保障,这都是淮右军的底气。
军队缺乏经验这不是问题,打一两仗,在流血和死亡中留存下来的将士自然而然就能完成蜕变,而厚实的后备兵源可以迅速填充这些军队,而一旦完成整合,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就立即会上一个台阶,所以这恰恰是最容易解决的。
淮右军在扩军上的谨慎也让柴永既惊异又暗自佩服。
以他之前的猜测,淮右军现在五个州地盘,甚至还有半个南颍州,以及一个和州尚未算在内,扩军到三十个军左右应该是很正常的状态,像淮北感化军也只有五州之地,但是军队最高多达接近四十个军十万人,而现在的淮右经济实力要远强于淮北五州的时候,但淮右到现在进行了一轮大扩军之后也不过十八军,这还是将水军和骑军都囊括在内。
按照江烽的说话,精兵强将,但在柴永看来,有时候量不是质能弥补的,蚁多咬死象这不是虚言。
好在淮右在后备兵源补充体系建设上做得相当到位,这也是柴永最看重的,一旦战损之后,可以用经过初步训练的后备兵立即补充进来,稍加整训就可以恢复元气,甚至还能有所提升。
注意到柴永的神色复杂,江烽瞥了对方一眼。
这个最后投诚的杨吴体系军将大概是最复杂的一个人了,武道水准已经进入小天位,但是却不太受秦汉、骆成淦这些大族出身的庐州籍军将待见,但是从此人表现出来的气度思路来看,此人确有不俗之处,江烽也很希望看一看此人在这一次徐州之战中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他愿意将此人带在身边,哪怕像丁满、郭岳都表示反对,认为此人武道水准太高,一旦有不轨之心,他们都难以防范。
但在江烽看来,只要柴永没有失去理智,就不可能对自己有什么不利的行为,杨吴已经成为过去,而柴永虽然是一个有想法的武人,但他缺乏根基人脉,而且更缺乏机会,唯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他自己的想法。
或许这个家伙在羽翼丰满之后会有些麻烦,但绝对不会是现在,甚至江烽认为以柴永的眼光他会越来越觉得跟随自己才是最明智之举。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d3sb .com 谢谢!




烽皇 第二十七节 前进
新第三书包网域名:www.d3sb .com 请书友收藏
从渡过淮水进入徐州境内,到蕲县县城,沿着驿道走,距离大概在两百里地左右。
一旦过河,便毫无遮拦,甚至可能在浮桥搭起,大军过河时,来自徐州的斥候就已经开始在不停地向蕲县,向符离,向彭城报告了。
两百里地,大军按照目前的速度急行军,起码需要两日方能赶到,而且这种高强度行军,哪怕是有大量夫子和车马辎重跟随,也对军队的体力是一个极大考验。
骑一军一过河便已经展开了,这时骑兵发挥作用的时候。
如无意外,斥候反馈回蕲县顶多也就是晚间就能知晓,也就是说,如果蕲县姚承泰部晚上得到消息,立即进行紧急动员,它的骑兵部队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出发南下展开对淮右军的袭击。
以骑兵的攻击,在这种完全一马平川的局面下,步军要抵挡骑兵的攻击,相当危险。
根据细作送回来的细细,姚承泰部在蕲县驻扎的一军中是步骑混编,其中骑兵有两个营,这是行军途中最大的威胁。
所以骑一军的首要作用就是防止这两个骑兵营对淮右大军的突袭,提前展开就十分有必要了。
作为骑一军的指挥使,张寅自己都倍感压力,原来淮右军的骑军指挥使秦再道为骑二军的指挥使,而他却担任了首先整编的第一军指挥使,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姿态,对于河朔军进一步纳入淮右军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这同样也给张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骑一军指挥使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
骑一军中既有自己在卢龙军中老部下,也有成德军中的老兵,还有一些原来光州骑兵,这对于一支骑兵整个也很具有挑战性,尤其是成军立即就迎来了第一战,都说战争事最好的整合方式,但是真正要用战争来加快整合,那也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在战事不容有失的情况下。
骑军有骑军的作战方式,在过河的时候君上就已经明确告诉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打仗,目的很明确,坚决将姚承泰部骑兵扼杀在危险萌芽状态之中。
但在张寅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蕲县姚军只有两营骑兵,自己一军骑兵,加上又有斥候在前面探路,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为,就显得有些保守了。
所以张寅将自己这一军骑兵分为三部,前后营为一部,沿着涣水直上寻找敌军,左右营为一部,与前后营所部保持二十里距离,向西搜寻前进,而中营则直接过涣水,到涣水西岸,一方面防止姚军骑兵从涣水西岸进行偷袭,另一方面亦可灵活机动,寻找歼敌战机,尤其是在姚军步军如果也从蕲县南下的话,那就更值得一赌了。
前两部是保证基本任务完成,而后一部就近乎于临场发挥看机会了。
张寅和副指挥使雷同,一个成德军的老营指挥使,也是一个四十出头的老兵头分别担任了前两部的领军,而最后一部,则是由中营指挥使步江,自己带来的这帮卢龙骑兵中头脑最好用的家伙来带。
****************************************
骑军席卷北去,留下一地烟尘。
陆续渡淮的步军各部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整队,随着最后的右厢军第三军渡淮,随后下来的就是大梁辎重粮草和夫子们开始渡河了。
右厢军第三军的任务就是保护后续的辎重粮草和夫子队,这个任务若是放在其他时候,显然有些沉重,但是在当下的淮北,却相对简单,除了一些不开眼的蟊贼和蚁贼残部也许会来瞅一瞅,感化军主力是没有精力来的。
“九郎,情况如何?”
“一切顺利。”王邈脸上多了几分风尘气息,但是眼神明亮,面容坚毅,很显然这样一场战事也是他期待已久的,“君上,我们不必等了,待右三军护卫辎重队按既定路线行进即可,我们可先走一步。”
“嗯,下令吧。”江烽手在自己背上的大夏龙雀刀上抚摸了一下,矗立在马背上的身影显得格外雄健,目光望向北方,“也许姚承泰他们已经在等待这我们了。”
“等与不等,对我们来不重要,他们的命运已经决定。”王邈也飞身上马,朗声道:“各军依次前行,顺序为左一军、左十军,左四军、左五军,左六军、左八军,牙军,右三军押后。”
早有传令兵立即下达命令,随着一声声口令下去,整队完毕的各军立即像一头头蛰伏欲动的巨兽,轰然启动起来。
紧邻涣水东岸的这条路并非主驿道,但是沿着水岸的这条路由于邻水,几乎每隔几十里都会有一座码头,这是徐州境内的主要水道沿线,所以仍然有一条便道可行。
说是便道,但实际上亦可通车马,只是比起宽敞平整的驿道来说,就要差不少了。
这一战究竟是遭遇战,还是对方按兵不动演变成为围城战,现在还不好判断。
但无论是遭遇战,还是围城战,淮右兵都已经做好了一战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江烽确定的原则,但是有些时候时机来得太突然,你可以做准备,但是这个准备程度却很难说了。
就像这一仗,江烽知道要打,但是蔡州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亳州,打了淮右一个措手不及,明知道现在庐州残兵需要一段时间来整训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但是现在却只能以战代训,用战争这种更为直接而血腥的方式来砥砺。
伴随着各路大军的前推,一大批装箱的车马也紧随着步军开拔前进。
这些车马大多是附属于步军的器械部队,其中既有攻城车、撞城锥、投石车、巢车这一类攻城器械,也有诸如连环锁车这一类防御型器械,更有相当多的术法器械。
这些术法器械大多都是道藏所新近研究出来的物件,准备通过这一场战事来接受考验,以便于能及时获得各种信息的反馈,最快速度的做出修改完善。
看着整齐向前的各军,江烽微微侧首:“万山,庄永胜那边来消息没有?”
“暂时还没有,不过庄大人只要亲自过问,应该问题不大。”张万山进一步解释道:“现在卢启明也在彷徨,事实上徐州诸将各自领有的各军内部也在摇晃不定,谁都知道现在淮北是一艘破船,表面的光鲜有可能被一戳即破,关键在于庄永胜与卢启明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尚未达到那一步,所以就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江烽满意的看了张万山一眼。
作为自己的情报主管,张万山的忠诚无须怀疑,及时张越所在一族的张氏子弟,又是自己一手教导培养起来的角色,但是江烽知道作为一个情报主管这一点儿还远远不够,要达到让自己满意的境地,还需要张万山自己的探索琢磨。
不是能分清情报方向的主次轻重,不是能分析辨别情报真伪就行了,这是第一阶段的东西,要将这些情报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寻找到己方想要的东西,并提出建议,这才是江烽心目中的第二阶段。
至于第三阶段,江烽认为目前情报机构还做不到,第三阶段就应该是情报来引导自己手中的淮右发展方向,而且不仅仅单纯军事方面,而应该是涉及到整个政权的发展,这才是大成境界。
张万山刚才说的已经隐隐有第二阶段的格局了。
能够分析徐州北面形势,寻找到庄永胜出手的合适时机,这就很不简单了。
卢启明也非等闲之辈,能稳坐徐州北部,独领一方,肯定有其自身魅力,当然在淮北这个大格局下,有姚承泰、尚溪、俞明真这些足可与其争锋的强者,卢启明也只能屈尊北面,暂避风头。
但现在情况格局已经有所改变,北方流民灾民正在轰隆隆南下,给徐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治安压力,粮食压力,这对于徐州来说都是一大考验。
徐州作为偌大一个藩镇,肯定有存粮,甚至在之前也开始购粮,但是面对如此局面,这点儿存粮肯定不足,或者说难以公平的满足所有人,那么必定有治安隐患。
一旦南面局势突变,势必牵扯到尚溪和时酆的精力,甚至不得不干涉。
那么当其力量难以控制局面时,肯定会要求卢启明增援,这个时候才应该是庄永胜的最佳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卢启明才能意识到他这支力量的特殊作用和所能发挥出来的巨大能量。
1...204205206207208...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