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进化与传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gttnow

    那书生爽朗一笑说道:“不妨事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我看兄台仪表堂堂,定非普通之人,咱们正好可以好好结识一下。”

    沈培德连忙说道:“那可要谢谢兄台了,在下沈培德,还未请教兄台大名”

    “举手之劳,不必言谢,在下于旺。”

    于旺转身招呼那个书童道:“清风,把驴牵到道旁,你也休息一会。”

    他这边开始与沈培德唠嗑:“沈兄台,不知你们是要往哪里去呀”

    沈培德答道:“我们要去洛阳。”

    沈培德这一年是26岁,在于旺看来,两人年龄也是相仿。

    于旺是不禁笑道:“太巧了,我也是要去洛阳,不瞒兄台,我是打算去河南府谋个官职,也好为国效力。”

    “于兄台是打算谋个文职、还是武职”

    “文职,当此国家多事之秋,就算能谋个文职,在军中效力也是好的。”

    这时那个书童拿着一个水囊过来,问于旺道:“先生,要不要喝点水”

    于旺接过水囊后先看了一眼沈培德,然后问道:“沈兄台喝点水吧”

    眼下的季节已是春末,马上进入夏季了,之前沈培德在镖队歇息时还没有来得及喝水,就和抢匪干上了,过后一直就没有喝水,这会确实是有些口渴了。

    不过出门走江湖的,讲究的就是要谨慎小心因为不清楚于旺的底细,不到万不得已时,他是不可能喝他的水的。

    沈培德说道:“谢谢兄台,我不口渴,你喝吧。”

    于旺再问道:“那边两个小姐需要喝水么”

    这于旺也是看他们两手空空,就没有盛水的器物,故而才有此热情的一问。

    沈培德于是问道:“崔小姐,你们喝水吗。”

    沈培德倒不担心于旺会对两个女子下药,而且他倒还希望那两个女子喝水,如果能够因此发现于旺意图不轨,他觉得自己要对付于旺及那个书童,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这崔小姐虽然之前在厢车内不缺水喝,可经过刚才的一阵奔忙,再加上心烦意乱,这会确实也有些口渴了不过因为那个水囊,明显是于旺和那个书童直接对着嘴喝水用的,她觉得那个水囊的水已经不洁,故而不想喝。

    崔小姐对沈培德说道:“沈大侠,我不口渴,谢谢了!”

    莺莺虽然也是口渴,但她一是也顾忌用那两个人的水囊喝水有些不卫生,再一个既然小姐都已经表示不喝水了,她当然也明白小姐的




119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九)
    注意到沈培德的表情中依然是充满不解,于旺猜测沈培德或许是一直在深山里隐居,还不了解市面上的情况,于是他耐心的向沈培德解释起了雍熙北伐之战。

    大概的内容就是:宋辽之间由于之前爆发过军事冲突,三年前大宋集结了优势兵力去北伐辽国这次北伐初开始,大宋是占据优势,攻克了不少地方只是后期由于指挥上的失误,攻克的地域又尽数被辽国收回了。

    虽然这一仗打完之后,双方的边界又回到了各自之前的态势,但此战后,辽国的军力开始强势,辽军时常会侵袭大宋的边境,抢劫杀掠而大宋则显得军力较弱,疲于防守。

    于旺所说的这些事件,沈培德确实是闻所未闻按说以他的居住地长安府来说,不可能会消息这么闭塞,何况是三年前发生的事情,哪怕消息再滞后,也应该会传到长安府的而他沈培德在长安府也算是个消息灵通人士了,如果有这样的消息传来,他是不可能没有听说的,所以此事实在是堪称怪哉。

    而更加怪哉的是,那些在这次北伐中被于旺所提及的领军将领们,他也都是闻所未闻,这也实在是不合情理了无论交战双方的哪一方,对于这种大规模的会战,总不应该都派些新人去带兵作战的。

    而他看于旺是兴致勃勃的说的煞有介事,这让他直觉上就认为对方也不像是在说假话而且他这时也仔细打量过于旺这个人了,除了觉得对方太过自来熟之外,并不像是一个精神上有毛病的人所以这事在他看来,不但是怪哉,而且是匪夷所思。

    好在这之前,他们三人曾遭逢过的那些怪异情况,让他对于于旺讲述的这场不可思议的的战事,也算是有了一定的承受力他已经在猜测,这或许就是之前那些怪异现象的一种延续虽然他内里很是心惊肉跳,不解其为何会如此,但表面上他还是能够沉住气。

    而这会最能让沈培德感到宽慰的,是有崔小姐和莺莺与他在一起,至少这两人是和他一起从长安府一路行来的,算得上是知根知底,属于他可以信赖的实实在在的人要不然让他与莫名其妙的人、去谈论莫名其妙的事,恐怕会更让他心里不踏实。

    他这会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少说多听,要多从于旺的嘴里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也是因此,当于旺解解说雍熙北伐之战时,哪怕他再有疑问,也是憋着不说出口,只是关注着去聆听及消化信息,从而分析其逻辑性他可不想让于旺觉得他太无知,而不耐烦细说给他听了。

    等于旺连讲述、带点评的解说完这场大战之后,沈培德说道:“原来是这样,我之前确实不太了解这些情况不过听于兄台这一番讲解,感觉于兄台确实有大才,如果能够有机会在军中参与谋划,定能建功立业。”

    于旺笑着言道:“沈兄台谬赞,我也就是研究过一些兵书战策,并没有实际上过战场,纯属纸上谈兵。”

    看看沈培德没有再接话,于旺问道:“沈兄台,不知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沈培德如实答道:“我们三个都是从长安城出来的,我们一行原本人多,可不仅仅是我们三人。”

    &nb



120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十)
    沈培德问道:“你觉得这荒郊野地的,这么做能让人放心么”

    于旺急道:“我可以让清风在这里陪伴。”

    看到沈培德在哂笑,他也意识到这个建议好像不太靠谱,毕竟清风还只是个孩子,不具备什么战斗力他接着又想让莺莺陪着他们回去一趟,又想想这样做又有些于礼不合不光是对莺莺有些于礼不合,就是把沈培德和那个崔小姐孤男寡女的留在此地,也是于礼不合,故而作为知识份子的他,实在是不能把这话说出口了。

    考虑再三的于旺终于认识到,自己确实是没法说服谁陪自己回去察看了他倒也是行事果断之人,当即说道:“那就算了,希望下次有机会与沈兄台同路时,一定指点我去事发地看看。”

    “一定,一定。”

    对于于旺能够这么痛快的回心转意,倒让沈培德对其很是高看一眼。

    一行人于是继续赶路,沈培德见于旺对此事件的态度,只是热衷于到事发地去查看,但对于事情本身的怪诞之处,却表现的风轻云淡,似乎并不惊骇,很是好奇的问道:“于兄台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么”

    于旺似是明白他的话意,直接说道:“我平时喜欢搜集这种志怪杂说,也听说过不少相关的趣闻,所以你说的这种情况在我来说,也不算太过离奇,故而我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表现的太过惊讶。”

    在前边随同毛驴一起行走的莺莺,这时忍不住回头问道:“难道于公子还知道比这更离奇的事情么”

    于旺笑着点头说道:“是啊,我之前也听人说过类似的情况,比方某个人被人打杀之后,突然的变成了一片树叶,或者变成了一只死黄鼠狼之类的等等。”

    前边的莺莺惊叹的说道:“哇,原来还有过这样的事情,于公子真有学问。”

    于旺说道:“可惜我都是道听途说,没有亲身经历过,要不然我刚才也不会惋惜你们没有早点告诉我这件事情了不过我相信一点,大千世界是无奇不有的,发生再奇怪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

    莺莺再问:“于公子能说说那被打杀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的变成黄鼠狼和树叶么”

    于旺说道:“我解释的可不一定准,我只能说说我的看法那个变成黄鼠狼的,我认为就是个黄鼠狼精,在被打杀之后现了原型,所以变成黄鼠狼了。”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至于变成树叶的,我觉得其前身应该是个树精至于其为什么不是变成一截树干,而是变成一片树叶,我觉得他当时可能并没有真的被打杀,只是受伤了,所以其消失时现场留下了一片树叶,算是他的原身也受到一些损伤猜想着这个树精的法力会更高些,应该在受伤之后逃遁了。”

    注意到大家都不再问话,而是在思考自己的话语,于旺很是有些自得。

    他停顿了一会接着说道:“至于你们这一次遇到的尸体突然消失不见的情况,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注意到大家都在等待自己的下文,特别是注意到、前边骑在毛驴上的崔小姐也是一副侧耳倾听的坐姿时,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第一种情况是,那个持刀男只是肚腹受伤,并没有死亡,然后使用什么秘术遁走了这种情况下,现场会留下一些替代物,比方一片树叶、一截花草之类的枝干、或者是一块来自动物身体上的某部分残肢。”

    “第二种情况是,这持刀男确实是死亡了,并且是现了



121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十一)
    于旺接着说道:“如果你们当时能弯下腰、去闻一下那种湿迹的味道,或许你们就可以判断出这精怪的原身,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植物了。”

    沈培德这时倒是挺佩服于旺的见识了,也挺后悔当时没有想到要去低头闻一下。

    沈培德又问道:“那个尸体一直存在的持棍男,应该不是精怪吧,他怎么会和精怪在一起呢”

    “那个持棍男应该是一个人,而精怪善于蛊惑人心,那个人被精怪蛊惑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我猜测,在那些拦截镖队的抢匪里边,大部分都应该是人毕竟精怪也是天地之精华所造就的,一个地方应该不可能同时出现太多的精怪。”

    “那我们之前追赶两个抢匪时所经过的坡地,怎么后来都看不到了”

    于旺说道:“我觉得你们之前所看到的那些景物,很可能也被精怪幻化过了,后来当精怪现原形之后,那些幻化的场地也就恢复原貌了如果精怪是常年在那里生活,把那块场地进行幻化也是有可能的。”

    那边崔小姐及莺莺,听闻于旺的这番解释时,想到自己当时前去行方便的隐蔽之处,居然有可能是被精怪幻化出来的,不免都有些面红耳赤、言语不得。

    沈培德觉得这个解释也算是说的过去,他接着又问道:“那我们山道上的那些镖队的人员和货物,是又到哪里去了,在山道上就看不到这方面的痕迹。”

    于旺说道:“这个问题是我在一直思考、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点,我觉着你们休息时所选择的那处山道,也已经被精怪幻化过了,所以才会让你们镖队觉得那里很适合休息一下这也是你们再回到山道上时,你们找不到原来所见过的那个山道的原因,因为幻化效果已经被破解了破解的源头,可能就是那个被砍的持刀男。”

    于旺继续说道:“至于那些人员及货物为什么不见了,我觉得应该是都被那帮抢匪给劫走了至于当你们在坡上时,没有能听到坡下的声音,这可能是幻化效果能够隔绝声音的原因。”

    沈培德提出疑问:“可是我们后来在道路的两个方向都打听过呀,没有谁见到过我们那个镖队。”

    于旺说道:“他们可能走得是一条不为人知的便道,就没有顺着那个正常的山道行走。”

    沈培德有点将信将疑的说道:“有这样的便道么如果只是人,倒是可以爬爬坡可我们镖队里还有手推车、马车之类的,这些物事可爬不了坡呀。”

    于旺不再回答这个问题,转而换了个话题问道:“你们听说过桃花源记这个故事么”

    沈培德回答的很爽直:“没有。”

    那边崔小姐和莺莺倒是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听说过。”

    崔云凤又解释了一句:“我在书上看到过。”

    于旺说道:“是的,书上有记载。”

    他接着对沈培德解说道:“桃花源记说的是,有一个人在山里边转悠,无意间进到一个世外桃源,那里边山清水秀,居民安居乐业当这个人离开当地后、想再去那里探访时,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去处了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他第一次得以进去,是因为无意间触发了某个机关,破除掉了一些幻像,故而看到了通向桃花源的路,故而得以进入桃花源”



122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十二)
    继续前行时,沈培德是本着求知的态度,不住的向于旺打听其所知道的志怪杂说方面的内容,倒也是涨了不少见识由于沈培德是问到了于旺的最得意的知识层面,这些内容正是其专意研究、也觉得小有成就的领域范围,又难得碰到一个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十分信服、并且是专心求知的听众,再加上前边的两位妙龄女子,也都是一副仔细倾听的做派,这使得于旺讲述起来时是意气风发、十分受用。

    他把自己所能回忆起来的这类奇闻轶事,是挨个的给众人讲了一遍在他的宣讲过程中,除了崔云凤因为矜持的讲究,不好意思提问题之外,莺莺和沈培德对于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都会展开提问而于旺则更是开开心心的一一给予解答。

    而对于每一件奇闻轶事,在讲述完毕之后于旺都会有一个总结,这总结内容就是他对这件事件的原因剖析。

    而于旺所做出的这很多解答和解析,都是属于于旺的独家解释,是他自己根据事件内容所分析和总结出来的而这一点恰恰又是于旺最为自豪的地方,因为在他听闻的那些奇闻轶事中,转述者都只是给出了事件发生的过程描述,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怪异现象,那些人皆是不得要领。

    而于旺觉得自己的出彩之处,就是他对这种现象做出了之所以然的分析当然,他也明白自己的解释不一定就完全正确,但至少是努力的、给出了一些具有合理性的解释,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至少使自己在探索事件真相的进程中,有所前进了。

    于旺在做出自己的相关解释时,他也表明态度了,这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他也希望别人能够提出质疑性的观点,这样可以帮助他发现自己的谬误之处,有比较才有鉴别么,这可以使他能够更好的修正自己的见解,使得自己能够更完美的挖掘出事件的真实面目。

    而这一次在与沈培德及莺莺展开讨论时,那两人对于于旺的一些见解,也确实找出了一些值得质疑之处,让于旺也确实从中受益、可以更趋妥当的完善自己的见解。

    这也让于旺更喜欢和沈培德相处了,在讨论完了这些奇闻轶事之后,于旺在与沈培德交谈时,更是有意无意的向他宣讲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进而直接劝沈培德在访友过后,可以考虑从军、谋个发展。

    沈培德当即也表态,既然能够有机会去驰骋疆场,自己一定会报名投军的。

    于旺更是直接说道,到洛阳之后,两人要保持联系,最好以后能够在一个作战单位共事,毕竟两人已经相熟,而且于旺还觉得与沈培德很投缘。

    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但由于和于旺针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沈培德对于旺的三观也算是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同,故而他对于于旺也很有好感再加上于旺的渊博的知识层面,让他很是钦佩,使得他也很想和于旺保持交往,故而对于旺的提议是欣然答应。

    沈培德自承在探访过好友之后,一定会先去拜访于旺,然后一同商议投军的问题。

    至于于旺,平时他向别人晒出他那些有关志怪杂说研究心得时,通常都只是博人一笑他还从没碰到过向沈培德这样的、诚心向他请教之人这也让他生出浓浓的成就感,真有遇到知己的感觉,他自然也想和沈培德多保持联系。
1...2627282930...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