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与传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gttnow
他接着问道:“于兄台,你觉得我回去后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这个我真是没有头绪,或许你会回到你进到我们这个世界时的那个位置。”
沈培德开始发愁道:“你觉得我能把这个剑谱和剑带到我们那个世界么”
于旺同情的说道:“我不知道那个规则之力对这些物品的归属,是咋么划分的,实在不知道这剑谱及剑能不能被你带走。”
清风在一旁建议道:“沈大侠至少可以等把剑谱练成了再回去呀。”
于旺说道:“这个恐怕很难,因为沈兄台一旦睡觉,就可能触发被招回去的条件了。”
沈培德有些疑惑:“睡觉也算是昏迷么”
于旺道:“我觉着应该可以这样理解,你想想莺莺在消失前,是不是因为先喝晕了,喝晕了不就是要睡觉的症状么。”
沈培德细思,觉得是这么个理,他不由兴奋的说道:“真要这么简单就好了,我刚才还在后悔没有去拿点呢。”
于旺说道:“我觉得十有能行,你今晚一试就可以见分晓了。”
这一点得到确定之后,沈培德是不由得更犯愁自己可利用的时间不多,该如何把这剑
137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二十七)
清风再建议道:“把剑谱的内容抄写在身体上,应该可以带走了吧”
于旺还是不认可:“之前崔小姐吃进嘴里的肉,还被掉在桌面上呢,我觉得这画在身体上的墨迹,很有可能带不走。”
清风对此是无语了,沈培德倒是受到了启发:“用我的血来书写,应该没有问题吧”
于旺点头道:“你的血应该没有问题,按照你之前的经验,你的血是肯定要被招回的,就是不能确知是被招回到哪里,但至少这是一个大有可能的方式。”
这话让沈培德听来是大有信心,不过他接着就有些无奈的说道:“只是这剑谱里不光有文字,还有持剑动作的图画,这个我可画不出来。”
清风介绍道:“我家公子是书画高手,画画在行。”
沈培德高兴的把剑谱递给于旺说道:“太好了,请于兄台看看,能不能帮我把这剑谱上的图画,画在我的肢体上”
于旺接过剑,打开翻看了一遍后说道:“这个简单,都是简笔画,我可以把这些画画在你身上。”
沈培德冲于旺抱拳说道:“那就有劳于兄台到时候鼎力相助了。”
于旺谦虚的说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这时候清风又提出一个建议:“既然是要用沈大侠的血来书、画,其实可以直接书、画在沈大侠的衣服上,那样不是同样可以被招回么,将来用起来方便。”
沈培德是直接乐得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写在衣服上以后用起来确实更方便,还是清风脑子够机灵。”
于旺不以为然的说道:“清风出的是馊主意,你那个剑谱上可是有不少字呢,棉布善于吸血,如果写在衣服上,会多用掉你好多血,到时候你身体会受不了的。”
这话说的沈培德和清风都不吱声了,也都明白于旺说的还是有道理。
能够把剑谱书、画到自己的身体上带走,这已经让沈培德很来精神了,至少这种方法是目前最靠谱的方法经过刚才的一番讨论,他其实对于那把追风剑已经不抱希望了现在能找到较为可行的携带剑谱的方式,自然让他是相当满意。
在接下来的行走过程中,就变成于旺向沈培德多方面打探信息了既然还能存在两个不同世界,于旺本着求知的精神,自然是要多方打听那边的消息了。
对于那边大宋国的国情,以及大宋国的周边国家情况,都是他主要打听的目标给他总体的感觉是,那边的大宋国会更强盛、更丰衣足食些那边大宋国的周边国家数目,也比这边的数目要少。
当然,在那边的周边国家中,有些国名是于旺不曾听闻过的,不过根据沈培德提供的地理位置,他也大致能够判断出,这些国家在本世界内所该对应的名称。
作为一个严谨的知识份子,于旺处事时总是习惯于要自主的去分析判断,从不会人云亦云、不求甚解对于沈培德这样信口开河的又拉扯出一个世界出来,于旺自然是无法完全相信的故而在向沈培德打听那边的详情时,于旺会有意的进行一些考教和试探。
于旺采取的方式时,在交谈了相当多的内容之后,他会向沈培德问及之前被沈培德提及过的一些人名,他会问及这个人名所属的官职这种方式
138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二十八)
在这种相谈甚欢的氛围中,沈培德所知道的那些历史大世纪,算是倾囊相述了而他所叙说的这种大世纪,已经上述到了传说中的远古时代。
这个时候,于旺开始按照自己的分析,对两个世界的历史开始归纳首先,两个世界对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部分,其历史的相似度是非常高的,除了极个别时期所对应的历史人物不同之外,绝大部分的历史人物的人名都是相同的。
而这之后的历史,其差异性会多些,历史人物的差别会多些,各个国家构成的差异性会多些但朝代的延续过程,这两个世界的相似度依然是居高不下,只是其间的文臣将相的名字,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虽然于旺对于这个现象一时半会是无法理清楚,但他依然是兴致勃勃向沈培德解释自己的发现,这让沈培德也越发的认为,这两个世界实在是有太多的共通之处了。
在做完了这些分析之后,于旺又开始向沈培德讨教:在另一个世界中,都有哪些思想、文化体系。
沈培德不算个文化人,对于于旺这方面的提问,他只能是说出个一知半解。
好在于旺在这方面有专长,他根据沈培德提供的一些片段信息,也算大致对另一个世界的思想、文化体系的传承,也算是有了一个了解。
按照于旺的说法,在两个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其哲学、人文方面的发展过程也大体相同,而且两个世界的主导三观也是相同的尽管在两个世界中,各自都有些相对独到的意识形态和理念存在,但主流是相通的。
这个发现让于旺更加惊叹于为什么这两个世界会有这么多的相通之处。
接下来的路程中,两人就针对着两个世界的特异性,围绕着无数个为什么开始了讨论。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演变成这样、为什么这段历史没有变成那样、为什么在你们那要这样看问题、。
原本这两人都想当然的以为,以于旺的博学多才,在于旺对相关问题、做出自己的客观分析判断之后,沈培德是不应该有什么争议的。
可其实不然,两人居然在相当数量的为什么问题上,其观点是相当的不一致而更让于旺诧异的是,平常不太插言的清风,这时候竟然也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了而且清风的观点也秉承他自己的客观性,有时候会支持于旺,有时候会支持沈培德,而有时候还会独树一帜,和他们辩论双方的观点都不一致,属于自成一派。
对于清风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表达意见,于旺表现的挺开明,也赞同清风勇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因为于旺觉得,只有清风积极参与这方面的讨论,才有利于清风对世界有个正确的认知,有利于清风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
对于于旺来说,他当然觉得自己的分析是最有道理,只是因为沈培德及清风的知识层面底,理解不了自己高深的意境,听不明白自己的解释,故而才固执己见。
而对于沈培德来说,他与于旺有争议的之处,并不是觉得于旺分析的方式有错误,而是认为于旺分析问题时的出发点就有错误,所以其结论自然是有错误了而他之所以认为于旺的出发点有错误,是因为于旺分析时所基于的三观,在沈培德认为就是错误的。
按照沈培德的观点,既然那件事情的出发点是有悖常理的,那它就不应该再继续发生,哪怕它的未来
139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二十九)
他们进入县城时的时辰,已经是接近戊时了,天虽然还没有黑,但也快黑了按照于旺的策划,他们是就近找了一间客栈,三个人订了一间上房。
关于去官府报官的事情,按照于旺的说法是暂时打住。
这一是因为县官这时已经下班了,就算他们所上报的这个严重事件会把县官再召回来,但县衙的捕快们是不可能赶夜路去那个人肉饭店的,毕竟这事已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而一旦他们报官,对他们三人的各种调查、询问就会占用他们很多时间而沈培德现在最欠缺的,就是时间,他和这些官吏门可是耗不起。
再一个原因是,沈培德在当晚可能就会因为打盹,而被召回到他自己原本的世界去,如果他第二天真的消失了,那这报官的事情反而就说不清楚了。
所以按照于旺的意思,第二天看情况再去考虑报官的事情,免得事情脱离控制。
原本沈培德还计划着在进入陕县县城后,三个人好好的找地方吃吃饭、喝喝酒,也好款待一下自己的胃,不过被于旺劝阻了于旺的意思是,他如果喝多了,这画画和写字的活就做不好了,所以哪怕他再喜欢喝酒,也要先帮沈培德把画画和写字的工作完成后,再考虑吃饭喝酒的事宜。
于是,他们三人住进客栈之后,沈培德让店小二给客房内送上一盆水,他自己在房间里边把身上擦洗干净于旺和清风则是在店内订购了酒、菜、肉、包子等,直接拿进客房,并特别从店家那里租用了两个油灯。
于旺的文房四宝中,正好还有一只还没有使用过的小楷毛笔至于颜料,他就是递给沈培德一个空碗,让沈培德自己往碗里放点血于旺为此还专门提醒:“每次少放点血出来,免得干掉就浪费了。”
对于该从身体的何处放血,沈培德在准备动手时还真是有些纠结了倒不是他不舍得出血,实在是不知道该从哪里放血最合适他既不能挥霍使用自己的血液,以免造成失血过多、危及生命还得考虑伤口不能在不合适的位置,从而不影响自己后续活动的自如。
后来是于旺给他支了一招,在手指尖上放血于是他先在自己的左手中指尖上割了一个小口子,然后手指尖悬在一个空碗上方,往碗中滴血于旺在碗中滴血达到一定数量时,用另一空碗替换此碗,然后把着装有血液的饭碗挪放到合适的位置,接着开始在沈培德的右手臂上写字、画画。
沈培德自己则需要根据于旺书、画时对血液的消耗速度,来调节自己往碗中滴血的速度。
对于这剑谱上的十个动作画,于旺是在沈培德的左右前臂上各画五个,每个前臂的内侧是画两个图像,外侧是画三个而当于旺需要在沈培德的左手臂上书、画时,沈培德则需要割破右手中指的指尖,采用右手去配合滴血放血。
在看到于旺在自己的前臂上画出的第一幅图像时,沈培德就信服了清风的说法他意识到这于旺的画技可不是一般的高,于旺只凭寥寥数笔,就已把原作上、人物动作的形态,惟妙惟肖的展现出来,其着笔居然比那个原创还要简洁。
于旺是先把一只手臂上的五幅图像都画完之后,再见缝插针的把文字用小楷写上这些小楷字不光是写在了沈培德的前臂
140章北宋时期的沈培德(三十)
于旺喜形于色的说道:“好啊,我也正考虑着要和你提及此事呢,我也觉得和沈兄台特别投缘,能和你结为异世界兄弟,岂不快哉。”
两人当即互报了自己的生辰八字,于旺3岁为兄,沈培德28岁为弟。
两人接下来就是在客房里拜天、拜地,然后是沈培德向兄长敬酒再继续坐下来喝酒时,有了这份结义之情的两人,感觉相互之间关系是更亲近了就连清风称呼沈培德时,也是改了称呼,直接就是二公子的叫上了。
两人也把各自在本源世界的详细住址,告知了对方,相约着一旦有缘进入对方的世界时,一定要登门拜会各自也都承诺会告诉家人期待对方的来访。
再下来,两人的状态就属于酒逢知己千杯少了,坐在那一边品酒吃菜、一边畅谈理想就连之前从不喝酒的清风,受他俩如胶似漆的影响,也给自己倒了些酒,开始试着品尝起来。
好在沈培德心中还记着要保护好手臂上的血渍,故而不敢喝的酩酊大醉在感觉到差不多时,他向于旺提出道:“不能再喝了,要不然酒后失态,有可能把兄长刚给我书画的这些墨宝毁掉。”
于旺那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既然结拜兄弟表示不想再喝酒了,他也绝不会去勉强接下来自然是安排沈培德先入睡,于旺则要在一旁观察,他要见证是否会再出现活人消失的场面。
在沈培德临上床前,于旺又帮忙检视了一下沈培德手臂上的书、画状况,发现了有几处血字无法辨识的地方少不得又让沈培德放了点血,于旺重又补足了这些字迹。
之前在赶往县城的路上,沈培德就曾答应于旺的要求,同意于旺观察自己是否能够离开这个世界的场景,其实他当时顺嘴答应后就有些后悔了毕竟人心隔肚皮、财帛动人心,万一于旺要对他的剑谱和宝剑起意,当他睡着或昏迷时,向他下黑手,那他岂不是冤死了。
所以他过后就考虑着自己到时候还是得悄悄的入睡,毕竟安全第一是行走江湖的第一要则当然在采取这种措施的时候,他也不会干崩崩的硬来,他会考虑要采取策略,比方和于旺拼酒,等把于旺喝晕了,自己自然可以大大方方的自行其事了。
而之所以不愿采取干崩崩的方式,则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行为的堂堂正正,不愿意被人看轻自己,沈培德也是个讲究人。
不过经过今晚于旺为他费心费力的抄写字、画,让他已经觉得自己实在是亏欠于旺太多,已经实在不好意思再对于旺言而无信而在和于旺结为异姓兄弟之后,也算是让他对于旺更为放心,毕竟两人都已对着天地盟过誓了。
而在这个讲究信用的年代,对着天、地盟誓的誓言,对双方都是很有约束力的谁敢在这方面瞎胡闹,那可是冒犯鬼神的行为,那属于真的是活的不耐烦了。
至于于旺,他是就没有怀疑过沈培德会对他谋财害命,因为以沈培德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在荒郊野地里就干掉他和清风的所以在住进客栈时,他是直接考虑着三人要一间上房,就是想着要方便对沈培德进行观察,完全没有想着要防范沈培德。
沈培德躺在床上的时候,他是一手撰着连鞘的宝剑、一手扶着放在腰间包囊内的剑谱,这是考虑着或许可以借此直接带走二物至于他自己的那把大刀,则是被他挂在了墙上这也是他和于旺商量过了,既然别人的刀和棍子,在不需要拿在手里时也能消失,那他这刀挂在墙上时
141章目击者于旺的测试
所以他躺在那时也开始为此事纠结,他很有心想就此请教一下于旺,可想想于旺也说过了,不了解自己回去后的情况,所以他也不好意思再去为此打扰于旺了。
而且他也得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他打算熬夜等到早上再去入睡,那让于旺是陪着他熬夜好呢、还是让于旺先睡好呢万一在于旺先睡的时候,他熬不住困意,也睡着并消失了那他可就实在是愧对兄长了,那绝对会陷他于不义,而且会是永世也无法解释的清楚的不义。
沈培德可不愿让自己去终身承受这样的愧疚,所以他决定继续躺着,直到坚定的把自己给睡着。
坐在油灯前的于旺和清风,因为担心说话会影响到沈培德的入眠,两人除了偶尔喝点水、解解困意之外,就是在那静坐虽然于旺晚上喝的酒并没有到量,他这时也不敢再喝酒了,因为担心万一喝高了,那就有可能错过需要观察的细节,那可就会辜负这良辰美景了。
此刻的外界,基本上可以说是万籁俱寂了,不知是不是由于空气中弥漫有众多睡眠因子的缘故,于旺也觉得实在是有些犯困,好在他知道自己的重任,所以还能坚挺着让自己清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