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江南的树林不像北方,枝叶茂盛,赵铭爬上一棵树,郑森也爬上一棵,藏在茂盛的枝叶中,观察着靠近的清兵。
这时十多个穿着蓝色衣甲的骑兵,搜寻过来,远处唐南阳等人,影藏在灌木丛中,神情严肃,黑衣人们纷纷握着战刀,盯着从各个方向逼近的清兵。
赵铭躲在一棵树上,看见身下清兵的铁盔和盔缨,忽然从树上跳下,一脚便将清兵踢飞,然后夺了战马。
他两脚踩住马镫,拉住马缰,控制躁动的战马,几乎同一时间,郑森也抢了一匹战马。
“驾!”赵铭一拔马缰,战马疾驰而出,马匹猛然加速,险些将他甩落下马。
他们两人并没有抢前面的骑兵,也没抢中间的清兵,因为容易遭受攻击,而是将后面两名清兵扑下战马。
前面的清军听到动静,连忙拔缰,等调转马头,两人已经提起了马速,疾驰而走。
“南蛮子在这儿!快追!”清军骑兵大声疾呼。
他们说的是汉话,是汉军正蓝旗的人,不过显然没把自己当汉人了。
一时间林子里数百骑兵,纷纷扯动缰绳,催马杀来。
“嗖嗖”身后传来破空之声,箭矢落在赵铭身边,鞑子骑兵从四处奔来,想要围堵赵铭和郑森。
奔驰中,郑森弯弓搭箭,回头一连三箭,后面清军应声落马,让追击的清兵大惊失色,降低了马速。
赵铭和郑森冲出树林,在树林外监视的一队骑兵,立时纷纷催动战马开始冲锋,二十多名清军迎面杀来。
他们早料到,如果林中藏人,见骑兵搜林,肯定惊慌出林,届时骑兵一冲,就把他们解决掉了。
郑森跟在赵铭后面,觉得喉头干涩,心脏狂跳,他练过些武艺,在南京时也曾与执垮斗殴,一人对上十多个家丁流氓不落下风,可真正厮杀还是头一遭。
这让他感到兴奋,同时也有些害怕,他看着赵铭的背影,为了给自己壮胆,奔驰中大声呼喊。
赵铭奔驰起来,便有了感觉,仿佛老司机,眼见接敌,还扭头对郑森道:“不要怕,跟着我冲出去。”
灌木丛中,杨文骢手抓住树枝,看见两骑冲向二十多骑,估计他的大侄子要完了。
这时他不禁想,一定是朝廷的覆灭,让大侄子深感羞耻,所以不愿意认他父亲,毕竟朝廷是在我们马党手里完的,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可避免。
唐南阳拍了拍杨文骢的肩膀,安慰道:“等匡扶社稷后,我必然亲自作一篇祭文祭奠。”
何文成泪目惊呼,“撞在一起了。”
二十名清军骑兵,锋矢阵形冲锋,为首是个佐领,他手持一杆铁枪迎风而来,单手持枪直接捅向赵铭,铁枪枪头锋利,借着战马的冲击力,足以戳死任何敌人。
佐领信心满满,他从征多年,这样的冲锋中,被他戳下战马来,又被后面马蹄踩成肉泥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而这次也不例
第九章唐王朱聿键
赵铭和郑森站在滔滔长江边,江面上一块木板都没有。
“大木,你确定你们郑家的水师在这里吗”赵铭舔了舔嘴唇。
郑森看着空荡荡的江面,也不敢打包票了,“我四叔是江防总兵官,他给我送信,让我赶到常州上船,我也不知船哪儿去了。”
郑森的四叔郑鸿逵防守镇江一线,在清军从别处渡江后,明军一哄而散,他便率领船队撤出了长江。
赵铭心里没底,难到我影响了郑森的轨迹,搞得他回不成福建呢
这时郑森看着江面半响,确实没有船,只能无奈的叹气,“或许他们等不到我,已经先走了。这下我们麻烦了,不知道长庚和唐南阳那伙人怎么样呢”
赵铭看着江面也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没地图没导航,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走。
“他们应该没事,鞑子几乎全来追咱们了!”赵铭随口应付了一句,心里想着本来打算跟着郑森去福建,不想把郑森给连累了。
这让赵铭心情有点低落,忽然他眉头一挑,想起什么,“福建唐南阳,那人不就是唐王朱聿键吗”
郑森愣了下,疑惑道:“唐王”
赵铭忽然想起那个在南明历史上,还算不错的皇帝朱聿键。
这位仁兄是明朝的唐王,而唐藩的封地,正好是河南的南阳,可不就是唐南阳吗
赵铭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耳刮子,怎么事先没想到,还那么牛逼轰轰的没将唐王放在眼里。
朱聿键是南明的第二位君主,弘光朝灭亡后,他逃到福建,被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拥立为帝,建号隆武,便是著名的隆武皇帝。
在明朝的皇帝中,朱聿键算是雄才大略的一位,甩了弘光、永历几条街,也是唯一有机会力挽狂澜的皇帝,只可惜他个人的力量不足,加上郑芝龙出卖,最终于汀州被掳,绝食而亡。
“居然是唐王!”赵铭心里后悔起来,仿佛错过了五百万,他扭头对郑森道:“大木,你还有别的办法没,没有我们就去找他们!”
郑森不太理解赵铭为啥这么高兴,跟捡了宝贝似的,不就是一个唐王吗
老朱家子孙太多,亲藩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个,郡王就更多了。
唐王虽是亲藩,可是血统与神宗一系已经离得太远,其关系大概是,从他往上倒九代,有一个共同的祖宗朱元璋,早就出了五服,就跟刘备那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差不多,世系远得不能再远了。
虽说现在弘光朝完了,要找个藩王来继承皇位,但是得在桂藩、惠藩中找人继承,再退一步也该在潞藩这些血缘近的藩王中找,肯定轮不到八竿子打不到的唐王。
“眼下也只能如此。”郑森望着江面,既然没有战船,那就只有走回福建了。
在清军骑兵去追赵铭后,唐王等人出了树林,便疾步逃离。
同赵铭一心想去福建不同,唐王并没有听从赵铭不要在江南逗留的建议,而是选择去浙中。
何文成已经知道了唐王的身份,行走中问道:“殿下为何要去杭州”
“南都倾覆,天下无主,马首辅退至杭城,必定拥戴新主,重建朝廷,统筹抗清!”朱聿键杵着木杆,一边跋涉,一边气喘吁吁的说着。
他心里想着,弘光朝灭亡后,对忠明势力而言,迫切需要有人扛起反清义旗,然后大家在这面旗帜下,对付共同的敌人。
现在本就是敌强我弱,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忠明势力还各自为战,那就会被建奴个个击破。
因此在杭城另立新君,迫在眉睫,要是杭州的那些藩王跑了~
这时朱聿键杵着拐杖,望向东面,目光深邃,“如今生死存亡之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朝廷在哪里,孤王就在哪里,孤要与大明共存亡。”
何文成动容了,这样的藩王真不多见,他看向朱聿键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只觉得这位殿下,比那个舍弃南京,抛弃百姓,深夜逃走的弘光帝,不知道强了多少。
第十章江阴死地
“这一带还有官军吗”赵铭隐约间听见有惨叫声。
“应该没有!”郑森说了一句,又肯定的点头,“即便有也是散兵游勇。”
弘光朝将防御清军的兵力,都放在江北,左镇东叛后,马士英调黄得功去抵挡左镇,这时多铎乘虚而入,刘良佐先降,刘泽清和徐州镇后降,弘光朝的兵马就全完了。
正是因为没了兵,长江天堑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多铎才能渡江。
现在除了几支官军残兵,跑去了浙江,江南已经没有官军。
郑森是国子监的学生,时常和同窗们讨论局势,对江南的情况比较了解。
赵铭看了看天色,才麻麻亮,“那我们在藏一会儿。”
不多时,听得清晰的喊杀,大片的人潮漫野而来。
“是百姓!”郑森皱起眉头。
这时赵铭也看见了,一支没有旌旗,没有队列,队伍中老幼俱有的人马,拿着扁担、粪叉、毛竹当做兵器,正被一支千余人的官军追杀。
郑森看见这群人,没有盔甲,大多穿着布衣,不少人的裤腿甚至都挽到了膝盖,衣服和腿上沾着泥巴,显然是刚刚从地里上来的,手里操着种地的家伙,就同打着绿旗的明朝降军干上了。
“是绿营兵!”郑森咬牙切齿。
赵铭皱起了眉头,他正纳闷这些人怎么还穿着官军的衣甲,原来是投降的绿营兵。
两人远远看见,绿营兵漫山遍野而来,那伙百姓且战且退,情况已然是万分危急,随时都有被合围的可能。
只是这些清军似乎没有合围的意思,一直不肯将这群百姓围住,只是在后面不紧不慢的掩杀,有清军士卒拿着鸟铳,将百姓当做鞑子一样射杀,百姓一个接一个倒地。
郑森恨得牙痒,拿起弓箭就冲了出去,赵铭没拉住他,见此也只能抄了长枪跟了出去。
郑森站在林子边缘,将弓弦扯得浑圆,一箭过去,一名绿营兵应声而倒,紧接着他第二箭又已经发出,又射倒一人。
正追杀的清兵,忽然遭受袭击,微微一愣,回过神来两名骑兵立刻纵马杀来,身后十多名步军,也大叫的扑向郑森。
郑森一箭射落一名骑兵,赵铭一枪插入地面,猛的一挑,一团泥土,打中另一骑,那骑兵慌忙抵挡,被赵铭一枪捅落下马。
两人翻身上马,故技重施,赵铭在前冲,郑森射箭掩护,追击的清兵漫野散开,没有什么阵形,而且以步军为主,居然被两人弄得手忙脚乱。
这时拿着各种武器的百姓们见此,在一个中年人的带领下,迅速逃离,往北奔去。
旷野上忽然响起一阵号角,一名骑着杂毛马的清将,领着一队骑兵赶来。
“作死!”来人大怒,身后一将便拍马而出。
赶来的清军看见两人,来回奔驰,前头的绿营兵见他们生猛,纷纷闪避,不愿意上前拼命。
绿营兵就是这个样子,有便宜就占,遇到硬茬就出工不出力,一个个猴精的很。
他们被杀了十多人,便不在紧追了。
骑着杂毛马的清将,正是降将刘良佐,绰号花马刘,是四镇之一,封广昌伯。
多铎南下,他率十万人投降,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明朝的江北防线奔溃。
这时他看见自己属下大将杀出,眼角余光看了身边清贝子屯齐一眼,微笑道:“贝子爷放心,两个刺头无关大局,这些暴民抗拒大清的剃发令,一个都走不掉。”
屯齐眯眼看着远处厮杀的赵铭和郑森,“我听人说,豫王爷派六百骑追杀一伙蛮子,结果却被他们杀出重围,还差点杀了李率泰,不会就是这两人吧”
刘良佐眉头一挑,回过头来,正好看见他手下部将徐虎,纵马前去接战。
转瞬间两骑将要相遇,徐虎突然伏下身去,手中枪杆就要去扫赵铭的马腿,却
第十一章赵日天
看见城门上的江阴二字,赵铭呆住了,像是被雷击了一样,“我刚逃出南京,摆脱清军的追杀,没想到又鬼使神差的来到江阴城下,这不坑我吗”
赵铭历史知识虽然浅薄,但是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还是知道的,这个难度可比离开南京大多了。
如果没有记错,很快就有十多万清军,包围江阴城,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然后死命攻打。
弘光元年,清军占据江南,发布剃发易服令,强迫天下汉人留辫子,改易满人的衣冠发服,从精神上和文化上奴役汉人,摧毁汉族自信。
为了头发这件事情,江南人头滚滚,他并不是简单的剃个头,换件衣服的事情,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催毁汉人精神,确立满族的统治地位,确保满人不被汉人同化。
一个民族的自信,来源于他的文化,以及创造的文明,你穿的衣服,剃的辫儿都是满人的东西,汉人还有什么自信,精气神就毁了。
这就像后世,即便国家已经相当强大,可国人看见白人,心理上总是不自信,便是因为吃穿住行、教育、科技、文化、价值观等等,都是西方的标准,怎么自信
赵铭知道剃发令一出,江南鼎沸,引起江南士族和百姓的激烈反抗,江阴城就是当时的一面大旗,十万百姓在二十余万清军的围攻下,坚守八十一日,城破之后,义民无一降者,仅老幼五十三口躲在佛塔中侥幸逃脱。
“这里是比南京还要危险的地方啊!”赵铭勒马驻立在城门前,一时失神。
“博安兄,快走啊!”郑森见赵铭不动,急忙催促一句,“建奴杀来了!”
赵铭回过神来,扭头见清军汇集,只能硬着头皮打马入城,两人刚进入门洞,吊桥就被拉起。
这时城里一名道服网巾的中年人,在一群年轻面孔的簇拥下,迎接上来,周围的百姓看见两位豪杰进城,齐齐欢呼,“好汉!豪杰!”
“鄙人陈明遇,敢问两位义士大名”中年人拱手作揖。
这人就是陈明遇,赵铭不禁打量一眼,三十多岁,国子脸,一对剑眉,气势不凡。
“晚生郑森,字大木!”郑森豪迈一抱拳,面露骄傲之色,在欢呼声中,有些飘飘然了。
近几天的事情,虽有些惊险,但也够刺激,让郑森很享受被众人崇拜的感觉。
赵铭扫视街道两侧,围满了一张张激动的面庞,他很快也镇定下来,豪气的一拱手,“我赵铭,赵博安!”
既然城已经进了,那便既来之则安之,江阴能守八十一天,时间还长,我怕个卵子。
我武功如此了得,先在这里杀杀鞑子,赚取名声,积累声望,然后在找机会突围,或者改变江阴的命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到这里,赵铭心稍微安定了,上天赐给他的武力,让他十分自信,“失算了,老子该字日天才对,现在改不晓得来不来的急!古人好像还有个号,不知道我能否号日天,是否犯忌讳”
这时陈明遇激动道:“郑兄、赵兄,建奴推行剃发令,声言留头不留发,欲毁我祖宗衣冠发服,摧我士族精神,江阴绅民,头可断,发不可剃,已决定抗清。两位仁兄可愿意加入我们,保身上衣冠发服,祖宗尊严!”
周围的生员,还有百姓一脸期待,都再说,“壮士助我们一臂之力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