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清军渡江,占据南京,皇帝被俘,文武大半投降,整个江南都落入了清军之手,以江阴一城,几万乡民,怎么可能与清军对抗,最后必然是个死字。

    这点陈明遇清楚,阎应元决定出山,接下江阴城防时,他心里也清楚,可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站出来,因为头发不能剃,这不仅是明清两个政权的斗争,还是华夷之争,关系崇祖的信仰。

    他们早就知道了后果,可是依然选择了抗争,没人打算活着走出江阴。

    阎应元看着赵铭,态度冷淡了许多:“如果赵守备想活命,现在可以走,阎某不会拦你。”

    虽说陈明遇一再给阎应元说,赵博安是个人才,是个豪杰,但是阎应元依然不太喜欢赵铭。

    这个人行事太标新立异,而且大敌当前,他还有心情去杏春堂调戏良家,让阎应元对赵铭没有什么好感。

    赵铭听出阎应元话里的讥讽之意,心里很不舒服,他这么问,也是为了江阴城的百姓好。

    抗清而死,为衣冠发服的信仰而战死,自然是值得钦佩,但在赵铭看来,活着无疑能为华夷之争,做更多的事情,况且郑森还在城里了。

    “阎总制,我赵铭岂是贪生怕死之辈。”赵铭眉头一竖,眼睛瞪大,“我提出请援、突围,也是为了江阴,为了天下考虑。”

    阎应元冷声道:“如今局势,哪里还有援兵,清兵围城,又往何处突围江南以入敌手,坚守江阴,尚能杀虏明志,突围无疑让建奴屠杀尔。我不知道赵博安你,是如何为江阴和天下考虑”

    陈明遇见此忙道:“总制,博安他不了解情况,你不要怪他。我相信他不是因为贪生怕死,才说出这样的话!”

    陈明遇一片好心,可话入了赵铭耳朵里,却让他更加不舒服,他并不打算就这么算了,于是一抱拳,“阎总制,陈先生,我问你们一句。我们在江阴不惜以死抗争,为的是什么”

    阎应元看向赵铭,“为一口气,为祖宗不受辱没,为了身上的衣冠发服和脚下土地不被玷污。”

    “既然如此,总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将建奴赶出中国。”赵铭说道:“而不是战死在江阴!”

    阎应元一愣,陈明遇也有些惊讶的看着赵铭,一旁郑森忽然一振臂,“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博安说的好。赶走建奴,头发不用剃,祖宗不会受辱,脚下的土地也不会尽披腥秽!”

    阎应元沉着脸,不得不承认,赵铭说的有道理,他的目的不是求死,而是为了保护一些东西,为此可以去死。

    阎应元沉着脸,“你说的没错!”

    阎应元作为总制,即便是自封的,也是江阴城内名义上的统帅,而赵铭只能算他的下属。

    现在赵铭顶撞他,让阎应元心里不快,不过他却认可了赵铭的话语,叹道:“然而哪里还有什么援兵,清军大军围困,乡勇无力突围,最后的选择依然只有死战。”

    众人听了,也都纷纷叹息,他们对明朝,对天下已是失望至极。

    赵铭有些明白了,正色道:“阎总制、陈先生,戚公曾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才勇。这天下间,想要抗清的义士,又岂止我们这一伙呢剃发令一出,天下必然鼎沸,我想外面反清之势,或已燎原。再者,弘光皇帝虽被俘虏,大明藩王还有不少,或许已经有藩王监国,重新竖起大旗了。”

    郑森抱拳道:“总制,大家的志向,都是驱除鞑虏,保一方平安。若是无路可走,森愿与江阴共存亡,以死明志,但若是有一线生机,森认为我们应




第二十章江南鼎沸
    听闻禀报,阎应元立刻结束议事,带着一群人来到西城上。

    这时众人站在城楼前,果见一支穿着白甲的满兵,疾驰着进入了刘良佐的营地。

    阎应元一拳捶在墙垛上,“不好,情况可能会有变化!”

    江阴城中的乡民,还未完全做好准备,而满兵到来,极有可能是催促刘良佐攻城。

    赵铭忽然抬手指着远处,“看那边!”

    众人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向江阴城的南面,只见远处旌旗招展,尘土漫天,大队清军正在过兵。

    这些人马,并未在江阴城外驻扎,而是绕过江阴向东进兵。

    弘光朝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江北,江北三镇投降,黄得功自杀后,南直就没了明军,仅有方国安等几部残军,撤入了浙中。

    赵铭的地理不太好,可是浙江在南直隶的东南方还是知道的,他指着向东进兵的清兵,问道:“那是什么方向”

    陈明遇道:“常熟、昆山和嘉定!”

    昆山之屠,嘉定三屠,赵铭心中一凛,不再说话,江南绅民自发的抗清斗争,全面开始了。

    阎应元、郑森、陈明遇等人,见赵铭的神情,就知道他说的情况出现了。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中国,岂无义勇。

    “博安,若大的江南,果然不只我们一群人在抗争!”郑森激动了。

    陈明遇、书生许用等人纷纷泪目,他们原本都绝望了,而这种绝望,并不只是对局势的绝望,更是对人心的绝望,对大明绝望,对整个天下绝望,认为这个天下不会好了,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抵抗,只剩他们这些人孤独的坚持者。

    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他们所想,明朝虽然不可靠,但天下间像他们一样的人,还是有很多的,他们并不孤独,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这个天下并非没救,还有许多仁人志士抗争着。

    “其它地方也起兵抗清了!”许用泪流满面。

    沉着脸的阎应元,注视着向东的清军,心中也燃起了希望,“若真如此,江阴并非孤城。大家定要守住城池,时局或有转机。”

    同一众人的振奋不同,赵铭心里却十分难受,因为他知道,剃发令虽使得江南鼎沸,抗清义师蜂起,但是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正规官军的支援,大家各自为战,这些义举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很快扬州十日的惨剧,将在江南大地上重演,届时人头滚滚,敢于反抗的绅民会被杀光,江南将逐渐在杀戮中,臣服在建奴的屠刀下。

    这让赵铭内心沉重,不过他看着众人激动、振奋的神情,却没有说出来,只是双拳紧握,内心问着自己,“我能做什么呢我该怎么做”

    城池外,清军营地里,刘良佐穿戴整齐,带着一群绿营将领,匆匆出来迎接,可是真满洲已经直接进入大营。

    这时一名满脸阴鸷的白甲满将,领着百余名白甲骑兵,望着营中大纛而来,绿营兵纷纷往两边闪开,不敢阻拦。

    刘良佐远远看见那白甲满将,心头一紧,心中立时生出畏惧之感。

    在军中颇具威严的刘大帅,立刻小跑着迎接上来,打了个千儿,“奴才,恭迎贝勒爷。”

    来人乃是清贝勒博洛,他是多尔衮的心腹,历史上便是他镇压了江南义军,俘虏杭州潞藩,击败浙东鲁监国,攻入福建,杀害明隆武帝朱聿键及诸王世子十余人,最后封为和硕端重亲王,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一大群绿营将领,纷纷跪下迎接,博洛勒住马缰,战马在刘良佐的身前急停下来。

    &nb



第二十一章杂毛刘攻城
    刘良佐并没有将江阴放在眼里,他没有急于攻打,是因为属下不想损耗自己的兵力。

    军阀都是靠着底下的将领来抬轿子,部将们的意见他得听。

    况且在他看来,江阴就在那里,鼻屎大点的城池,又不会跑掉,他想取,随时都能取,所以不急于一时,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江阴城。

    绿营大多都是这样的心态,换个老板混饭吃而已,反正内应会献城,为何要拼命呢

    当然抱有这种心态的人,主要是那些不求上进,混饭吃的中下层绿营兵。

    长官们早就不用为吃饭的问题发愁,他们则有别的追求,不仅要吃好,还要子孙荣华富贵。

    为清廷效力,如何能实现这一点,便是立功抬旗。

    刘良佐还是追求上进的,抬旗就能成为满洲统治者的一员,所以他很在意满洲统治者对他的意见。

    既然决定攻城,刘良佐动作迅速,博洛一出营地,清军就开始准备攻城。

    “大帅,那城中内应怎么办”张天禄不禁问道。

    刘良佐阴沉着脸,“他们见本帅攻城,识相的话,于城中发乱,本帅便饶他们一命,要是没动作,城破后照杀不误。”

    说干就干,江阴城下,绿营骑兵呼啸往来,控制战场,谨防城中乱民趁着大军列阵,军阵不稳时,城中人马出来捣乱。

    清军各营寨内人喊马嘶,鼓号之声不绝,大量绿营兵出了营地,在城墙一里之外摆阵。

    江阴城上没有红夷大炮,绿营兵从容列阵,而城墙上的义军,也严阵以待,郑森等人大声呼喊着,指挥义军搬运滚石檑木,准备防御器械。

    城中营地里,赵铭也将太平营的士卒,聚集在一起,准备随时上城增援。

    五百名士卒,经过他的训练,有了些模样,不过骨子里却没有改变,依然是些兵油子。

    这些人本事肯定比乡勇要强,只是很难真正出力气。

    此时赵铭披挂整齐,身穿鱼鳞甲,头戴凤翅盔,腰缠兽头带,披着大红披风,手按长刀,威风凛凛。

    赵铭见士卒列好队,扫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建奴凶残,扬州稍有抵抗,几十万百姓便全部死于屠刀之下。江阴要是被破,必定鸡犬不留,该怎么办,你们自己权衡利弊,本将不想多说了。”

    人群中,老兵油子们,大多不为所动,刘四忙振臂一呼,带头说道:“保卫江阴,抗击建奴。”

    不过跟随着他呼喊的人,却寥寥无几,只有一小部分人,剩下的兵油子依然没有反应。

    王德顺鄙夷不屑的看了刘四一眼,才举起手臂:“抗击建奴,保卫江阴。”

    众多兵油子这才齐齐呼喊起来,刘四心中忿忿不平,无奈他此前只是个小旗,靠着最先投靠赵铭,才混了个百户,可是他的属下,都不怎么买他的账,让他只能咽下这口气。

    赵铭将这一幕落在眼睛里,他除了用凶威震慑住他们外,其实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一两个兵油子,解决了就行,可是五百多人,九成九的都是兵油子,那他也没办法,明朝的军队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赵铭现在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只希望他们能向戚继光手下的处州兵一样,做战前讲讲条件,好处给足后能够卖力气就行。

    戚继光在与谭纶的交谈中,曾经说过,他手下一支招募于浙江处州军队的特点,他们好勇好斗,作



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
    城上,赵铭没有食言,他建议阎应元将伪知县方亨,以及四个旗丁一起杀了明志。

    阎应元对于赵铭这个建议,倒是欣然接受,没一点犹豫,就点头同意。

    杀掉方亨,能激怒刘良佐,他必然含怒进攻,这是兵家大忌。

    同时,杀方亨也能坚定城中绅民的抗清决心。

    满洲人口有限,要统治广大的区域,每地派兵驻守,并不现实,他们只能派遣一些兵马,驻扎主要的大城。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控制地方,就必须保持强大的威慑力,让没有驻扎满兵的城池也不敢反抗。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清军的手段就是屠杀,杀到所有人都害怕,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清军南下时,就下了明令,传檄天下,抗击清军者,满城屠戮,而他们一路南下,也始终坚持这条军令,甚至有的城池,未有什么抵抗,也被垂涎财物的清军屠戮。

    江南富庶,每座城池中,都财富丰厚,八旗兵对此垂涎欲滴,江阴举义已经违抗了清军的命令,现在又杀掉清廷认命的知县,处死四名旗丁,清军为了保持威慑力,必然屠城。

    阎应元同意此举,也是为了城中思想彻底统一,这点他倒是和赵铭想一块去了。

    赵铭要求由太平营的士卒,来操刀斩首,王德顺等几个刺头,受到特殊关照,被赵铭点了名。

    王德顺等人没办法,他们就想混口饭吃,不想跟清军拼命,心里把赵铭祖宗八代骂了一个遍,这个驴日的真是坏得狠,把他们往不归路上带。

    几人不敢违背赵铭的意思,很不情愿的一刀将方亨和四名旗丁的人头砍下,被逼上义军的破船。

    ……

    城外,刘良佐被激怒了,他一声令下,清军炮阵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浓浓的白烟从炮口腾起,覆盖了漫长的阵线。

    清军各门火炮的炮架,在炮响声中往后一退,十来斤的铁弹冲出炮口砸向城墙,江阴城上尘土飞扬,砖石凹陷碎裂,无数碎石哗哗落下,露出墙内的夯土。

    城墙上,乡勇和太平营的士卒,一阵惊呼,被眼前的景象惊吓,纷纷蹲在墙垛后,不敢露头。

    赵铭倒是站直了身子,他感受脚下城墙被砸得颤抖,内心不禁狂跳,“这就是红夷大炮,怪猛的!”

    清军炮阵上,一轮射完,各门火炮旁的炮手,立刻用裹着湿棉布的刷子清膛,炮膛中传来水汽蒸发的丝丝声响,接着装填手就填入一包新的发射药,推入铁弹,用棍子将铁弹压实,最后用锥子刺破药包,插入引线,调准炮位后,直接点火。

    “轰!”的一阵巨响,第二轮齐射到来,弥漫的硝烟中,橘红的炮焰闪烁,一枚枚炮弹呼啸着向城头砸来。

    江阴城头,不断传来墙砖垮塌的声音,惨叫和惊呼声此起彼伏。

    按刀而立的赵铭,也不禁一个哆嗦,这一炮砸在身上,再勇猛的人,也要被砸成肉泥。

    清军迅速发射完三轮火炮,红夷大炮的炮身已经热得烫手,需要冷却,才能继续开炮。

    清军主阵,“刘”字大纛旗下,骑着一匹杂毛马的刘良佐,见炮击刚停,便一挥手,“攻击!”

    江阴西门外的旷野中,清军的大鼓擂起,清将张天禄将刀一拔,“弟兄们,给老子冲,城破不封刀。”

    崇祯末年时,明朝财政破产,军队欠饷,将领捞钱自己养兵,而将领并没有什么来钱的手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流寇一样抢劫。

    弘光初年,江北四镇初设,高杰索扬州,刘良佐大掠淮上,同流寇无异。

    如今他们投降清军,做起这种事情,便更加得心应手,并不会有
1...45678...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