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岂有此理!江防经营四载,水师组建三年,你们居然还是让赵杂近镇江,让本王如何向朝廷交代!”满达海破口大骂。
近些年,清军在江防和海防上下了大力气,投入之多,甚至影响了清军马步大军的战斗力。
要是以往,清军三十万大军,早就横扫湖广,可是满清财力有限,近些年为了防备赵杂毛的袭扰,将一部分军费划给
第362章水漫杭城
连日阴雨,明军自是无法攻击城池,不过杭州城上,清军防守却依旧严密。 //
城墙上,穿着蓑衣的清军,拿着长矛往来巡视,不到半刻钟,士卒就来回走了几遍。
杭州城中,总督府邸,门口值哨的甲士,站得笔直。
一辆马车停在衙门前,士卒掀开车帘,一员大将走了出来,大步进府内,值哨的士卒顿时胸脯一挺,给其见礼。
马光辉颇为得意的走过穿堂,来到大堂内,张存仁正坐着与人交谈。
“中堂大人!”马光辉进来后,给张存仁行礼。
张存仁看向他,随口问道:“马军门,城防如何”
马光辉微笑道:“中堂放心,固若金汤!”
张存仁笑了笑,还是沉声嘱咐道:“朱以海急于攻取杭州,马军门不可大意,要防止贼军夜里攻城。”
马光辉抱拳道:“中堂大人放心,卑职早已安排士卒日夜巡视,不会给贼军机会!”
张存仁见他自信满满,遂即不在多言,伸手让他入座,然后扭头对坐在右首的一名满清官员说道:“黄御史可以转告王爷,杭州兵精粮足,加上连日阴雨,贼军无法攻城,杭州坚守数月都不成问题。”
清官叫黄澍,是满达海派来杭州,了解杭州情况的使者。
“有中堂这句话,下官就能向王爷交代了。”黄澍拱手道。
张存仁压低声音,“黄御史,朝廷经营江防数载,那赵杂毛师入长江,难道江防没有起到作用?”
张存仁见满达海特意派人来询问杭州情况,便知道满达海可能被赵铭缠住无法脱身,猜想江南那边可能不太顺利。
黄澍看了看没有外人,低声道:“不瞒中堂大人,赵杂毛船坚炮利,王爷那边确实不太顺利。不过,赵杂毛在厉害,也只是水里厉害,中堂大人不必担心。眼下王爷正准重新调配兵力,只要中堂大人这边没有问题,王爷那边最多费些功夫,但最后必定能击败海寇。”
张存仁心里一沉,知道自己猜得没错,心里不禁有些忧虑。
马光辉也是心头一凛,接话道:“黄御史,以往赵杂毛纵横大海,我大清军抓不到他一根汗毛。这次赵杂毛进入长江,对大清而言,可以说是一次机会,还请黄御史转告王爷,务必抓住机会,宰了赵杂毛。若令此贼再入大海,今后我大清朝必定寝食难安啊!”
马光辉说的很诚恳,他摆了赵铭一道,心里迫切的希望赵铭被满达海打死。
黄澍沉声道:“赵杂毛深入长江,王爷以调精兵去夺狼山、福山两座炮台,准备调集重炮,封锁赵杂毛的退路,同时调鄱阳湖水师东下。只要中堂和马军门这边坚守住杭州,赵杂毛就不会退出长江,届时等王爷调动完成,中堂和马军门便等着王爷大胜的消息吧!”
张存仁颔首道:“赵杂毛乃大清心腹之患,黄御史告知王爷,杭州暂时无忧,贼军打不进来,王爷可以专心对付赵杂毛。”
杭州府,连日阴雨,各条江水溪流,水位都有所提升。
十五日,钱塘江上游,近万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明军士卒,站在江边,上涨的江水已经没过了拦水的土袋。
“督镇,时间到了!”一名千户匆匆爬上高处,抱拳行礼。
雨水哗啦啦的顺着蓑衣留下,斗笠下,吴兆胜的脸色阴晴不定,他手握紧刀柄,半响后又松开,最后终于沉声下令,“开始吧!”
千户一抱拳,转身离去,不多时,江面猛然传来一声巨响,“轰隆”声中,土袋和泥土被掀飞,被拦住的江水,顿时夺路而出,俨如万马奔腾。
杭州之西,东苕溪上游,同样传来一声巨响,滔滔洪水,顿时顺着河道奔涌而下。
东苕溪从杭州西北方向流向太湖,明军在上游拦截,同时也在下游筑起堤坝,阻塞河道,阻止洪峰流向太湖。
东苕溪下游,德清县之南,一名骑兵奔驰至河提上,翻身下马,“大帅,洪峰还有半个时辰,就至德清!”
&nb
第363章攻陷杭州
汹涌的洪水,如同万马奔腾一般,冲刷过来。
眨眼间,大水就冲到城下,开始往城门内灌,堵门的清军和沙袋,都被冲开,士卒被冲得东倒西歪,人头在大水中起伏着被冲入城内。
城池中,哀嚎惊呼一片,军队和百姓纷纷爬上城墙和屋顶,粮食物资都被大水冲走,城中一片凄惨之景。
连日下雨,清军在城墙上,根本没有堆放什么物资,而大水忽然冲到,清军来不及转移和搬运物资去高处,清军在城中的存粮,尽数没于水中。
大水接近天黑时,灌入城中,最初一个时辰,水位上升迅速,眨眼间就没到腰部,令人感到绝望和惊恐,不过遂即水流平缓了许多,逃到城墙上的士卒和百姓,发现水没有漫过城墙,便安静了许多。
清晨,城墙上,挤满了清军和百姓,张存仁、马光辉还有没走成的黄澍,全都被困在城头。
“中堂大人!”马光辉阴沉着脸走过来。
张存仁沉声道:“情况如何”
“军队损失不大,可是物资全失,撑不了多久了!”马光辉咬牙切齿,语气中有些发慌。
他刚才巡视了一圈,发现情况极为不妙,清军人没死多少,但是几万人什么都没有,挤在城墙上,不用攻打,用不了几天,就会完全崩溃。
杭州城原本城高墙厚,兵精粮足,马光辉对守城很有信心,可现在看见城墙上挤做一团的清军,马光辉心里没底了。
张存仁听出他心中的慌乱,沉着脸道:“杭州周围地势平坦,洪水不会持续太久,最多一两日,水就会退下去,被淹的粮食便会露出来,局势尚可挽回!”
张存仁久镇杭州,对于周围地形有一定了解,海潮每月初和月中最大,一天中,又以早上和晚上,是发潮的时间。
现在是早晨,海水发潮,倒灌江中,洪水泄不出去,等海潮一退,洪水就会逐渐退下去。
城中粮食物资虽被水泡过,损失惨重,但是应该可以支持到援军和物资送来。
马光辉却担心道:“中堂,我担心贼军不会给我们机会啊!”
张存仁脸色一沉,明军放水灌城,后面肯定还有动作,不可能等水退了才行动。
想到此处,张存仁看向黄澍,“黄御史,本督准备一条船,还请你立刻出发,去向王爷请援!”
出现这个情况,张存仁不敢硬撑,必须向满达海请援了。
黄澍惊魂未定,昨夜他刚准备出城,忽闻滚滚闷雷声响,然后短短半个时辰,水就从脚踝没到了脖颈,差点将他淹没。
这幸亏是在城中,在守军的帮助下,转移到了城墙上,要是他早一刻出城,便不知被冲到哪里去了。
黄澍听了张存仁的话,反应过来,原本固若金汤的城池,现在已经不能保证是否能够坚守。
因此,他现在必须返回镇江,请满达海发兵,驰援杭州,避免杭州失陷。
“中堂大人放心,卑职这就出发!”黄澍郑重抱拳。
张存仁正色道:“此事关系重大,马军门你来安排,保证黄御史平安出城。”
这时,雨水停歇,天已经大亮,太阳从东面地面升起,阳光照耀着一片浑浊的洪水上,城头的清军和百姓被阳光唤醒。
忽然,南城城墙上,清军士卒忽然一声惊呼:“不好,有敌军乘船杀来了!”
一语既出,城墙上清军一阵骚动,张存仁站起身来,抬手望去,果然见远处一片红色的身影移动过来。
清晨,明军士卒饱食一顿后,乘着小船和竹筏,浩浩荡荡的杀来。
船上明军士卒手持长矛
第364章布告天下
城墙上挤满了清军,通道被堵死,相互之间难以支援。手机端 //mvodtwla
张存仁看明军驾船来攻,便知道城池完了。
于是连忙向后溜走,数百亲兵则堵住城墙,同方国安的人拼死激战。
城墙上到处都是清军,通道被密集的人群堵死,明军要追上去,必须要将城墙上的清军杀散。
这时,其它各面上,明军乘坐竹筏,开始全面攻城,士卒首先以箭矢火铳,射杀城头清军,守军在漫天箭雨中,纷纷跳入水中,想要滑水逃离。
城头令一处,刚送走黄澍的马光辉,正拼死抵抗着明军的攻击,可是守军却被杀得节节败退,急得马光辉挥刀大声急吼:“抵住,给我顶住!”
这时一名传令兵却疾奔过来,对马光辉道:“军门,南城已经失守,总督大人让军门殿后。”
马光辉大惊,急问道:“张中堂在哪里”
“总督大人现在已经去往北门!”
马光辉脸上肌肉抽搐,看见明军架着竹筏冲到墙边,一个手雷投上城墙,城墙上的清军就被炸翻一片,城上为之一空,明军趁机上城,挥刀砍杀清军,清军士卒无心恋战,要么跪地投降,要么跳入水中。
马光辉长叹一声,周围清军目光注视他,都是一脸愤恨之色,准备与明军拼了。
马光辉却忽然转身,低沉怒吼,“快撤!”
北城,张存仁拆了城楼,又找了一些木板木材,扎了数十条筏子。
“中堂大人,快走吧!”清军听见喊杀声,看见已经有明军筏子进入城中,急声谏言。
张存仁轻轻叹息一声,“马军门没来吗”
周围军官都摇了摇头,“马军门掩护中堂撤离,中堂还是先走吧!”
张存仁目视成为泽国的杭州城,叹息一声,登上筏子,领着数百人向北逃离。
筏子无帆无桨,不过好在洪峰向北倾泻,带着筏子向北而去。
茫茫一片浊水中,漂浮着浮木,还有人和家畜的死尸,数十个筏子,每个筏子上挤满了清军,仓皇北逃。
筏子上的清军大多丢弃了盔甲,相当一部分人,还丢掉了兵器,以便筏子能乘坐更多人。
这时一行人刚离开城池没多久,后方便一阵喊杀声传来,筏子上的清军顿时一声惊呼,“不好,贼军追来了。”
惊魂未定的张存仁,回首一望,便见身后有明军乘着小船追杀上来,心头立时一沉,急声大喊,“快,往前划!”
清军士卒看见明军追至,一个个肝胆俱裂,趴在筏子上拼命划水,可是身后的船只却依然越来越近。
不多时,船只便追上清军筏子,可是上面的人却没有放箭射杀清军,而是同样拼命划水,从清军筏子旁边超过,甩给清军一个背影,向北划去。
“是马军门!”筏子上划得手臂发酸的清军,站起身来,看见远去的几艘小船,脸上露出不可置信之色。
张存仁脸色一沉,“岂有此理!马光辉负责殿后,居然殿到本督前面去了。”
筏子上的清军站起身,看着马光辉驾船跑到前头,而正在这时,身后一片“砰砰砰”的火铳声响起,站起身的清军纷纷背后中弹,跌落入浑浊的洪水中。
筏子后方,明军船队追杀而至,开始射杀清军,张存仁愤怒的看了消失的马光辉一眼,知道木筏的速度比不上明军小船,带着一丝绝望的怒吼道:“冲到前面土丘上去。”
筏子上的清军不断被明军射死,尸体落入水中,
第365章十万雄师气吞吴
明军封堵缺口,挖开阻塞河道的土袋后,洪水很快向北流入太湖,向东流入大海。 //
因为被淹的时间短,所以没造成太大的灾害,不过粮食物资被冲走、浸泡,若是赈灾不利,肯定会酿成大灾。
此时,被浸泡后的地面,满地的泥泞,明军士卒踩着稀泥,向着湖州进军。
杭州之战,五万清军几乎被明军全歼,死伤三万余人,多半落水淹死,近两万人被俘虏,只有马光辉领着百余人,逃离了杭州。
一战之下,浙江清军几乎全军覆灭,只剩下浙北湖州、嘉兴还有三万清军驻守。
明军水淹杭州之后,占据杭州城,朱以海下令斩张存仁首级,传首全浙,于潜、昌化、德清、安吉、海宁、崇德等地传首而定,一时间,江东鼎沸。
此时,大明国储朱以海,率领十余万大军,战将百员,铺天盖地跨过灾区,进入湖州地界。
杭州大捷,重创江浙清军,打乱了清军的部署,极大地鼓舞了明军的信心,使得朱以海在军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自从甲申以来,明朝便节节败退,不断丧失土地,而这次复杭之战,则是明军正儿八经,正面攻击之下,收复的一座省城,而且这座省城还靠近南京,影响力要远胜过之前的福建之战。
大胜之下,朱以海本人也是踌躇满志,大有乘势收复浙江全境,打通前往南京的通道,创立不世之功的架势。
明军占据杭州后,地方其实很不稳,需要救济和赈灾,但是朱以海并未在杭州停留,而是下令大军继续北上。
此时,明军刚收复杭州,没有准备好继续攻击南京之事,但是朱以海也清楚,随着杭州战败,江南清军必然军心动摇,手忙脚乱。
这个时候,清军主力尚在攻击湖广,正是明军乘势显威的大好时机。
北上,不仅能够追击清军残军,还能收取湖州,打开通往南京的通道,为日后光复南京做准备,同时也是为杭州获得屏障,防备清军主力回师江南之后反扑杭州。
湖州城南,金盖山脚下,旌旗漫野,十万浙军向前挺进,大有挥汗成雨,投鞭断流之气魄。
山坡上,朱以海一身闪亮的金甲,披着大红披风,腰间挂着宝剑,在大纛旗下份外扎眼。
多年战争生涯的磨砺之下,朱以海从一位只知道享乐的藩王,逐渐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心怀大志的雄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