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之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熊不是猫
任爸爸和任妈妈都不愿意去。
不过礼物却是任妈妈执意买的,还是她出钱。整整四大箱京城蜜角(蜜角是一种甜食,长得有点像饺子)。说实话也不便宜,一箱挺种重的,都是糖,上称称的35斤,一斤6块5,加起来都快一千块钱了。
四箱蜜角一台车放不下,两台车有点富裕。陈明亮说家里这么多年货,是不是再装点其他的。
不行,静妈妈坚决不同意,你们要是再买,也只能买蜜角,不蒸馒头蒸口气。
陈明亮果然也不是啥好鸟,在街市口又买了不少送礼的礼盒。里面全是装的蜜角,直到把两台车后备箱放满,然后给岳母娘汇报了工作情况,这才正式出发。
到了钢厂宿舍,见到了这位姓任的老人。
老任也带着点帅气,看来是遗传。京城话说的很好,没有一点东山口音,说一句话吞半句音,吞音吞的就是个地道的京城人。
任老头看着两台大奔,傻愣愣的看着两个人往他的门卫室里搬东西,有些不知所错了,东西搬完,几乎放满了半间屋子。
任静正在找措辞,还是陈明亮说话了。
“任爷爷您好,这是您大哥的孙女任静,就是因为小时候吃了您的一个蜜角才能出落的这么漂亮,她现在在京城读大学了,为了感激您,特地买了一些蜜角送给您,希望您新年快乐,幸福绵长”
说完两个人上车,扬长而去。
第一五零章 陈明亮的四合院(求收藏,求推荐)
通过京城拜年才知道,陈明亮的师傅曹先生家里住的是四合院,很传统很别致。
美院只是他平时方便教学临时居住的地方。
老金的书画馆也不是他的家,华清家园更不是他的家,他真正住的家也是四合院。
不过他爱喝茶,也有钱。3000块钱一位的茶喝起来一点压力也没有,有时候还可以喝奶茶。
在京城,牛逼的人物不能少了四合院,像后世文艺圈的香港大佬房事龙,京圈大拿收藏马,都有一个可以对外吹嘘显摆的四合院,显然他们平时是不住在这里,不然房事名也不然被朝阳群众举报吸d了。
在四合院多的这一块,高楼并不多,或者说城市中心高楼并不多。主要是周边几公里不能有建筑高过**,尤其是不能高过人民大会堂,国家这一点有要求。
真要建高楼,那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了。
京城以前最多的就是四合院,拆了一大批,保留下来的也有不少。
老金嘚瑟的说,“在京城,你要是真的牛逼,那就要拥有一套完整的四合院。”
“当然那种院子你买的多了也没啥用,虽然看着不错,但是住着并不够舒服。停车难,夏天受潮冬天受冷,做个厕所排水还不好,蚊虫还多,家里离不开蚊帐。
不过,接地气你知道吧。接地气,地气是什么,就是皇家气象,我从来不愿意多提我的皇家姓氏,我只说我姓金。我们改姓了就要认,犯错了要挨打,我是从来不愿意多提的。”
你提的还少啊。陈明亮这是不惜的说他。有什么事他就要挂在嘴边,都不想听了。
“老金,其实,我也有个院子的,不比你的小。”
“你也有院子?我知道,你说的是那个别墅的院子是吧,是不小,900平是吧,上次去你那里捉鱼你就说过啦,显摆也有限度不。”
“就你那种人工新造的景,没有一点点历史底蕴知道吧,你的树跟我的树能一样吗,虽然都是树,年份也差不多,你那是野生栽植的,我这是家养的,吸收着人气,那能一样吗。”
老金明显是不服气的。
“你这树还成精了呀,还吸人气。我说的就是跟你一样的院子,我自己也有套四合院。”
“真的假的?你啥时候买的,也没听你说过啊。”
“我买了那有段日子了,只是一直忙,天天训练,要么是比赛,实在是没有时间去捯饬。”
“那去看看,一起去看看!爷们刚好有空,给你指点指点。你买的不是那种随便带个堂屋有个围墙就叫院的四合院吧,有没有被人坑啊。“
说去就去。
老金上了陈明亮的车,先是跟着他回家拿钥匙,钥匙都放在别墅的一个储物间里。
看了陈明亮的钥匙摆放,老金长了见识。
“还是你专业,你这个钥匙柜是订做的吧,这么多抽屉,还做了编号,你这是进行图书管理吗,我年轻时做图书管理员都没你这个细致。”
主要是陈明亮房子太多。他这里留有一套备份的钥匙,分门别类的放置方法是请的安勇会计师推荐的,抽屉上面还有各种标签,做了专门的台账。
写的内容也很细致,这是哪个小区几栋几零几,钥匙上也有对应抽屉的编号,都是独一无二的编码规则。
台账上也写的清楚,这套房子什么时候开始装修了,花费了多少钱,布置了那些家具,家具维修过几次,出租给了谁,租期多久,业主有什么人,什么特点。
管理是一门学问,炒房还炒出专业性来了。
陈明亮给老金所说的四合院就是宋老师转给他的那套,宋老师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可能是回来了也没跟他联系。
这套四合院在什刹海。
开车还没走到位置,老金就开始说了。
“什刹海这个位置不错,以前住的都是当官的,这里离我小时候的家不远。”
京城的胡同很多都是这样,车不好开进去,万一真开进去了,要是前面有个车,总有一个人就要一路退回来。
两个人下了车步行往里走,陈明亮叮呤咣啷拿了一串钥匙,房门都是锁着的。
走路没有多远就到了。
离老远一看大门,老金就感叹了:
“哎哟,尚书府邸啊,行啊小陈,这房子牛逼,你看这外墙,这规制,这户人家祖上出过尚书的呀,不然根本不敢这么建啊,在有皇帝的时代,逾制是要杀头的,这房子可以可以!”
老金还是有水平,一眼就看出来这四合院的虚实了。
要陈明亮来看,那就是俩眼一抹黑,就知道厉害,牛逼,大气,叼!。
这就跟有个段子说出去旅游看海是一样的。别人见到大海,就要吟诗一首:“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他只能跟着吟:“外面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老陈没文化,一句卧槽浪好大!”
打量过大门,侧门,然后陈明亮拿出传统的铜钥匙,打开笨重的大锁头。
“你这个锁是要换一换了,这个锁啊现在也已经是文物了,看样子起码两百年了,不换的话被偷了你都没地儿哭去。”
老金好心提醒。
吱吱呀呀,打开大门,老金率先进去。
“不错不错,这个倒坐南房修的也有讲究,连给下人住的南房也修这么好,这家祖上阔绰啊。”
老金从还没进门就改变了观点,先前他一直觉得陈明亮买不了好东西,没想到这个院子还真的出乎意料。
“这个影壁也有讲究的,不过这些花活需要老曹来给你讲解,他喜欢鼓捣这个,尤其是这刻字,估计还是名家篆刻,这是他的专业,他的爱好。”
今天老金谈兴很高啊。
“这就是标准的官家四合院了,只有当官的大户人家才这么修,房间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不信你数一数,肯定是北十南八东西各三。
你看这游廊,这地面的大青砖,从东山沿着运河运到京城的,讲究!
走!,咱们看看后院,先不进屋,悬念留后头。”
两个人走进了后院。后院的活动空间并不大,中间是下雨排水的天井,种着几颗树。
“哎呀,这大石榴树,你看地上落的石榴没,秋天的时候没来摘,可惜了可惜了。”
“确实有好久没见这么完整,保存这么好的四合院了。”
老金一边看,一边感慨。
这个院里的门窗都是以前的老传统做法,还是用来糊纸的,没有更换过,真正的原汁原味古建筑,没有一点现代痕迹,电都没有。
“我小时候家里的四合院,刚开始住的时候肯定比这个好,不过后来分出来给别人一起住,住着住着就住瞎了。这门啊这窗啊都给毁坏了。还是你这里保存的好啊,原汁原味啊。
老金开始有些羡慕嫉妒恨了。
第一五一章 家具修复和小院整修(求推荐 求收藏)
老金还有有几分学问的,少不了爱卖弄的心思。
“小陈,你知道吗,这套房子空了这么久,地上都有那么厚一层灰,为什么这青砖铺地的地方还不长草吗,虽然这是冬天,但是枯草都没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金开始卖弄玄虚了。
“是啊,这是为什么啊,小区里铺的砖,缝里长满了草啊。这一路上确实也没草,只有花园里长了,凡是铺砖走道的地方都没怎么长,砖缝里也没有。”陈明亮确实有点疑惑
“小区里长草的是文化砖,这里不长草就是古代人修房子的讲究了。他们就是嫌院子里长草,觉得荒芜。都是把土用铁锅炒过的,这下面的土全是熟土,因为没有草籽,所以铺设的院子才会那么干净,就是有一两颗,也是外面飘来的,土壤的结构被破坏了,也不适合种子生长”
“受教了,受教了。”果然还是长学问。
“那你打开门,咱们再进屋里看看吧”
陈明亮拿着钥匙去开门,他们从后院开始看起。
打开门,我去,里面这些东西都是啥呀,简直辣眼睛。
里面的东西是以前宋老师接收回来之后随便买的一些家具和日常用品,档次不高,品相也一般。
“小陈,你看,这房子方梁和墙面处理的不错,不过这家具不行呀。你看看这都是些啥,看风格是民国的,不过是纯粹大路货。只有房子没有配套的家具,这是没有灵魂的,你还需要收集一些明清够品相的家具填充进去,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个精致的四合院。”
“不是,老金,这里本来是有家具的,不过不在这儿,在南房里,解放前都给汉奸砸坏了。”
“那这个院子还有故事咯。”
“是的。”陈明亮接着简短的阐述了从宋老师那里听来的院子的故事。
确实曲折,见证了当时不屈服的历史。
“那赶紧去看看,以前的家具都是些啥样的,配不配的起这么传神的故事。”
陈明亮又拿出钥匙去打开南房的门,一溜的房子里果然全是各种破烂的家具。
逐次打开这一排八间南坐房。
南坐房并不好,因为房子的另一面就是大街了,那边没窗户,窗户和门都是靠北的,采光不好,里面黑漆漆的,大白天也不敞亮。
怪不得这种房子给下人住,确实不是个好住处。
今天阳光明媚,完全打开门之后里面采光将就着还行。
“哎呦这凤尾床,哎呦这梳妆台,哎呦这太师椅,老金一边看一边叹气,哎呀,都是好物件啊,砸了干什么,你看这八仙桌,这么结实,这腿,砍了多少刀这是,就这都还没断!。”
“哎呦这屏风,四组一件的,砸了干什么,这雕工,你老师来了能羡慕死。全房家具就数这个贵,看材质应该是紫檀的”
南房里面堆积满了原来房主的全套家具,就连以前的锅碗瓢盆日常用品都有。
“你看这瓷碗,虽然是日常用的,一看明显是光绪年间的,可惜是民窑,不过也不错了,现在都能卖钱了。”
“你看这种瓷,这就是官窑了。老金指着其中一个碎瓷片,这是梅纹花瓶的足第,清仿明的花瓶,要是完好的现在能值不少钱了。”
“你这几间房子里的东西,要是全部都完好的,那值老鼻子钱了,不过还是好好的花心思修修吧,这都是历史,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呀,当然,修起来也是得花老鼻子的钱了。”
从院里出来,老金还有点失落。
这是一个朝代的没落,这个院子见证了那个朝代的兴衰荣辱,跟自己家族是一样的。
“让你的老师,还有我那个熬鹰多的朋友过来看看吧,他就是修复古文物的,他们会喜欢上这里的。让你老师也动员一些美院的学生,一起来修,应该能省不少钱。”
“回家了,回家了。”
陈明亮送老金回家,他一路都没再说话。
到家门口了,老头又突然问“你说,现在天上人间开门了不?”
这话题跳跃性太大了,差点闪了陈明亮的腰。
咋地,又要喝茶啊,现在能有新茶吗。
第二天,在老金的鼓动下,陈明亮邀请了他的师傅曹大师,还有上次见过的那个文物修复的朋友,一起又去了陈明亮的院子。
老金的那个朋友姓刘,工作性质就是文物修复。跟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工作性质差不多,不过不是官方的,是民间的,谁有好东西,有点毛病的,找他修修,修旧如旧,踏实。
曹先生果然对这个院子很感兴趣,虽然不是皇亲国戚的院子,但是也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器物基本保存全面,虽然有破损,但是没有缺少。
老刘也说了,都是能修好的,就是要点费用。还要买点跟这个家具对应的木材,你这里很名贵的家具不多,不过档次也还可以,大部分是酸枝红木的,哪里有那么多紫檀和黄花梨呢,不过东西太多了,还是要一件一件的整理和甄别,可能要花点时间和费用。
“老刘,你不用给他省钱,我陈兄弟不差钱。”
“对的,刘先生,您大胆的修,费用我一力承担。”
老师曹镛也说话了,“明亮,你这里有些家具我也能修复,刚好我带了一些研究生,我想让他们过来学习传统雕刻艺术,平时我带几个学生过来可以吧。”
“太可以了!师傅,我是求之不得呀,您看我要出多少费用给这些师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