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明仙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随云仙人
“那你认为那个老不死的族长最珍惜什么?还有你祖家最喜欢什么?”云灵子想起自己师父的话问到。
“族长最在乎的还是名声吧!毕竟名声关系到他儿孙的前途。至于祖家那就是钱了”云华想了想道。
“那就好办了。我有办法。这件事情交给我了。你等着听消息吧!”云灵子大拍xiōng脯道。说完转眼又不见了。留下云华一大堆话没讲完,生生活吞了回去,好不难受。
无独有偶,就在云华和云灵子商量着对付李家庄的时候,李家庄的新修祠堂内,族长和一群族老爷商量着怎么让云华的祖父母去官府状告云华忤逆不孝,有违礼教,天理难容。到时候再加上儿子的御史同年在朝廷里一番呐喊,总能让云华吃不了兜着走。她云华和她师父再厉害,总不能推翻朝廷吧!不得不说,这个主意着实狠毒,而且有效。就算皇家要庇护云华,也抵不住天下物议汹汹。云华和他师父的名声一旦坏了,那么李家庄的清白就有了,子孙前途还会远吗?最好能把云华的监护权再拿到手,就不怕云华师父再兴风做浪了。
却说云灵子一路yīn风,吓得一路夜行生物狼奔鼠窜。很快就到了百里之外的府城,仗着了尘在yīn司的“鼎鼎大名”找yīn差打听,很快就到了一处破落宅子门口。
这家主人是个秀才叫唐李,屡试不第以致家境中落,儿子病死,老婆跟着邻居老王跑了。遭受了重大打击的唐李大病一场,为了救命卖掉了祖宅,在这家破屋子里和自己老母亲相依为命。唐李文运不昌,却又一笔好文采。为了生活便平日里给戏班子写些戏本,聊作文资。这也就是云灵子会找上他的原因。
夜sè已深,唐李还在书桌上点着油灯写戏本呢!外面月sè如银,一阵夜风吹来,竟然将窗子轻易地吹了开了。
”啊!这会怎么又点冷了?“唐李被夜风吹得打了个哆嗦,搓了搓肩膀,连忙起身准备去关好窗户。就在刚起身时,窗前竟然传了一阵阵似有似无的哭泣声。夜深人静的这声音就格外让人有不好的联想了。
”谁“唐李壮着胆子,cào起手中板凳喝到。
”公子无需惊慌,小女子无意相害秀才公。只是小女子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说,只能再次哭泣,还请公子见谅“。书房的门无风自开。走进来一个白衣女子,眉目如画,身如弱柳,让人我见犹怜。只是面sè惨白不似活人。
”你,你。你要干什么?“唐李两股战战,这深夜女鬼上门,怎能不让他心生恐惧。还好在他一贯胆子大,而且女鬼不像要害人的样子,要不然早就喊出声来了。现在也只是qiáng忍着没倒地上而已。
”哎~~小女子命苦,只是希望公子能帮小女子写个话本,把小女子的冤屈给世人说一说而已。小女子虽然已经不在人世,可也听过公子大名。公子你才华横溢,不过时运不济罢了。总有一天能文名满天下的。到时候公子紫气绕身,小女子恐怕就见不得公子了。“女鬼显然很会说话,一番话又求又捧将唐李恐惧之心打消大半。当然做鬼也要看脸的。若不是来的不是位美丽女鬼,唐李恐怕也不会如此轻易入套。
夜深露重,女鬼孤灯诉奇冤。月sè如水,书生寒夜听鬼语。直到女鬼飘然远去,唐李才回过神来红着眼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盯着桌子上那锭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的金元宝发呆。半响才突然起身将先前写了半天的戏本稿扯了个稀烂。展开了一张全新的白纸,宁神静气思绪良久才在洁白的纸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冤湖》两个字。
第二天一大早,云华的祖父母和叔叔伯伯等一家人就在族长的带领下一大群人赶到了县衙。震天的鸣冤鼓声,顿时将无数人从晨梦中惊醒。县太爷也不得不满腹怒火地从自家夫人床上爬起,直到刑名师爷匆匆赶来,在耳边一阵嘀咕。县太爷才脸sè大变,一腔怒火消失得无影无踪。为难地在后堂走来走去,恨不得将外面的鸣鼓之人一个个捶死。
”县尊,这状纸你必须得接。这李家族长的儿子虽然被罢职了,可同年好友可不少,而且听说在御史台里很是有一帮好友的。事关礼教大防,老爷你可不能让那帮御史清流抓住把柄啊!“师爷看着自己老爷焦躁不安的走来走去。走过去小声提醒道。
”本官知道。可本官爷知道李家庄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事情。惹怒了御史本官少不得丢掉乌纱帽。可惹了那位,一样可以直接到北京去告御状。而且说不定连命都留不下啊!“县尊很是烦恼地道。





大明仙人 第四十一章 格竹子的圣人
了尘发现不食人间烟火指的不仅仅是仙人了,还有一指是不通俗物的笨蛋。
因为了尘一直竟然没觉得明代缺铜缺到了什么地步,而自己要求的铜有多大的份量。当了尘前到玄光观询问铜的收购情况时,才知道要买足够的铜有多么不容易,哪怕有朝廷放行也不可能啊。了尘带回了几千斤同回到洞府内,一番jīng炼后余下几十斤,连一根柱子都不够。
了尘无奈下只有熄了收购的心思。不是因为钱。二十根本凑不其自己所需要的份量。了尘再次准备出门了,去彩云之南看看。若还是不够,就只能去海外一行。东瀛貌似铜矿很多,而且猴子国貌似也不少。自己幸苦的点还是能凑齐的。不过在这之前,了尘还很有兴趣,去看看以为奇人,算算日子,这位奇人离证道的时间不远了。
了尘准备出行,云灵子坚决要求随行。了尘婉拒,云灵子坚决要求。如是几番,了尘不得不把看家的重任交给了一只狐狸和一只猴子。也不知道等了尘或者云华归来,洞府还能不能存在。
云灵子还不能见得日光,因此白天只能躲在木偶里面。了尘敌不过云灵子的威胁利诱,只能夜间行走,以便云灵子也能看看沿途风景。只是不知道大晚上的黑漆漆都能看见啥?但云灵子才不在乎呢!以前光听云华提起和师父一起在外面游山玩水的日子,可把云灵子羡慕坏了。连那只狐狸都能跟着师傅走了好多地方。自己怎么能没和师父一起云游的经历呢?
了尘带着云灵子出四川入贵州一路飞行,来到了龙场驿站十里外一处荒山上停了下来。眼见荒山野岭四野无人,便趁着夜sè御使丁甲力士开山凿石,伐木平岭。半夜之间,一座小小道观便出现在了这个小小荒山上。了尘看着与记忆中相识几分的道观,长叹了口气。从乾坤袋里拿出一块小小的破旧牌匾小心地挂在了道观大门上。
“师父,我们不是有座玄光观了吗?为什么这里又来一个玄光观?”云灵子盯着门前匾额问道。
“那个是现在的玄光观,我这里是从前的玄光观”。了尘说完,也不管云灵子是不是明白,径直走进了道观之中。
“师父,我们在这里要干嘛?”云灵子跑来又问到。
“见一位圣贤,一个格竹子的圣贤”了尘的回答依旧高深莫测。让云灵子依旧莫名其妙,从而大为不满。哼地一声回自己大头娃娃里面去了。今天师父有点怪,咱不理他了。
而格竹子的圣贤现在却并知道有人在惦记他了。龙场驿站少人业务上门,所以这一年来,王守仁除了修房子(老被当地人民qiáng拆)就是坐在驿站门口发呆。直到这天早上,王大未来圣贤惯常站在驿站门口思量着这日子还要熬多久的时候。远处山道上走来了一名道士。
青袍紫冠,面白无须,背着一把桃木剑。很平常的道家打扮。却有种很奇特的气质仿若不沾人间烟火似的出尘之感。道人踩着晨光而来,倏忽间便到了王守仁面前打了个稽首:“福生无量天尊”
王守仁连忙还礼道:“道长安好”贵州从来都不是道家地盘,这里苗,撩杂处,很少会有道士愿意到此的。“不知道长何处云游到此,所为何事?“王守仁很好奇问道。
”贫道自青城山而来,来此弘扬我道“。了尘答道。
”青城山?敢问道长法号?“王守仁觉得有点面熟,于是追问到。
”贫道了尘“了尘平静地回答道。
“可是护国真人当面,学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王守仁大吃一惊,打了个哈哈掩饰了过去。他一贯待人随和,少有上下之分,与当朝阁老能谈到一起,于衙门小吏也能混到一堆。虽然吃惊能在这蛮荒之地见到这位神乎其神的道家仙长,但也并无畏惧之心。只是很热情地将了尘请进了驿站之内,亲手泡了一壶茶,想请教一些道家学问。
“仙长法力通玄,为何会来此弘道?”王守仁很是好奇了尘仙长此行目的。
“此处有生民百万,何以不能弘道?”了尘笑了笑道:“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辈焉能贪慕繁华之地,畏艰惧难。端坐云台之上,谈玄论道,纸上谈兵。如是这般,岂是弘道之法?”
“呃!”王守仁有些难言,这位护国真人貌似意有所指啊!
了尘见得王守仁欲言又止笑道:”世上之事,唯有进退而已。我教如是,国家若是,小民亦如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有进取,则有衰亡之忧。若无磨砺之念,可得宝剑之锋?“
”仙长所言极是,想来学生日日思念家乡繁华,却不知有磨砺之行,犹抱怨念之心。可以为俗矣!“王守仁大笑到,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
”呵呵,王大人潜龙在渊,何必急于一时。只是机会难得,可曾想过知行之道?“了尘问。
”哦!“王守仁大为热切道:“朱子曾言:知为先,行为重。不知道仙长以为然否?”
了尘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王大圣人貌似还未悟道。当然不会有后来的知行合一之说。只得继续喝了口茶道,指着远方山路上一块大石头道:”可知其石之重?“
王守仁仔细循着了尘所指的方向道:”恐不下千余斤“。
了尘摇了摇头道:”此石重二千七百二十五斤有余。如不亲自称量,焉知其重?行在先,而后知。知之难,行更难。无论道儒,怕就怕不知亦不行,纯凭臆测。当知纸上谈兵有赵括之灾啊!望王大人日后谨记:不问老农,不知田亩之获。不问樵夫,不知山林之密。莫要学的和尚那套就误入歧途了啊。世上之事切可无据而断。想要知道那块石头之重,请以器具量之“。
最后几句,了尘特意以道法喝出,听在王守仁耳里,犹如惊雷炸响。一时间震撼不已。往日所学,今日之思。纷纷扰扰,不由得呆了。
直到半响才回过神来,却发现茶水已凉,仙长早已离去。连忙抓过身边小吏问道:”仙长何时离开?“
小吏赶忙回答到:”禀大人,仙长离开已经一个多时辰了。只是仙长临去吩咐,不得打扰大人沉思。所以小的也未敢惊动大人。仙长还说。若有闲暇,可取西南十里,道观一游。“
”西南十里,那不是一片荒山么?什么时候有道观了?“王守仁奇怪地问到。




大明仙人 第四十二章 不一样的道教
了尘回到道观,自己也陷入了沉思。前世的时候,道教已经衰微。远不如佛教昌盛,这里面除了道家教义过于qiángtiáo渡己外,正的和天下道士失去进取之心没关系吗?
尘世繁华,的确让人迷醉。权势富贵,也很令人疯狂。除了道教建立之初的艰难传道。好像一直少见有道肯行走名剑士广传教义。倒是借成仙之名,忽悠君王的不在少数。道教太过高高在上了。一味行走高层,借修道成仙引诱君王和贵族们,虽然可得一时的繁盛,却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旦君王不再迷信丹汞,道家也就犹如阳春白雪般,瞬间化得干干净净。道讲今生,未必不能讲求来世。道家贵生不假,但真正能长生久视的有几个。幽冥地府六道lún回难道就是它佛门一家开的吗?
了尘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来整理道家典籍。佛教有分支。道家也不少,自己未尝不能再开一门。而今修道艰难,不是上古时候可比。今生难修,一样可以去求一求来生。西方有极乐净土,东方也有东方长生净土。在世能抱自己之一与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为莲花邦,清静无染,因心净而国土净。临终前不忘忆念太乙救苦天尊,则实时被接引往生东极长乐世界──东极妙严宫,永脱生死lún回之苦。只是道家宣扬不利,少有人知罢了。了尘决定重点拿出来,独成一典,再加上弘道之德,教化之功。未尝不能再将来为道家争得一席之地,也不枉自己两世三清门人了。
说到做到,了尘立刻开始了行动,以迷魂阵法隔绝内外,开始专门写典。穷思苦想,七日而成。了尘仔细阅读了一番之后,上呈三清座前,恳请大道君们首肯。欲要开道家普度之门,没有大道君们的认可,与天上神界和地下幽冥界的同意,就会只是一场纯忽悠。这一次了尘是真的看到了一丝广大道门的曙光。所以特别给予厚望。清香不断,了尘长跪尊前,默诵神名,祈求天谕。却不知道,了尘这一次是真的把道教神灵们震的不清,包括自己的祖师。
了尘的道典并不出道藏,只是侧重不同。也就因为侧重不同,让道教彻底变了样子。再不讲烧丹练汞,也不讲静坐清修。然是讲功德传道,行善积德而求往生东极长乐世界,以求超脱生死或者来生福报。倒是和佛家比较像,再不复往日贵族气息,变成平民宗教。渡己度人,广开方便之门。当了尘将道典写就之时,远在九天之上的三位道尊就已经知晓,又何况了尘还亲自将道典供奉尊前请求首肯了。
太上老君是道家之祖,肯定最为关心。将了尘的新道典一扫而过,已然明了在心。无非犹如截教一般,截其道藏一段加以诠释,然后就变成了一个于弘法有利,于仙道无干的新枝。是利是弊,老君心头一动,自然可以推衍无尽。不由摇头苦笑一番,不置可否。同时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也早就将一切明了。元始天尊心中不快。灵宝天尊却心头大慰。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为定数,一线生机遁去,截教的教义正是截取这一线生。而了尘本非截教弟子却能与截教真意不谋而合,为道教昌盛谋取一线生机。岂不是正式证明截教胜过阐教吗?
三清知道了了尘在下界的破天之举,东华帝君和吕纯阳自然也知道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不能瞒着本派祖师。吕纯阳看到自己门下地”壮举“又是欣慰又是担心。欣慰地是自己门下有人,以后大有开一派宗师的可能。担忧的是这事情貌似有点大。全然一改往日道家行事,去扎根民间。不求今生长生,却去求死后超脱。大违道家贵今生的原则。所以有点担忧道家三位道尊的反应。自己境界太低,只能前往方诸山求见东华帝君指点。
”弟子纯阳子拜见祖师“吕纯阳直入东华帝宫之内拜见东华帝君,还没开口询问,东华帝君早已拿出一本了尘所写的新道典的映射版本来。
“你之担忧,我已知晓。此事重大,有大机缘,大功德亦有大风险。一切就看三位道尊如何看待了。但道家式微已成定势,你那徒孙倒真是天地变数。或许我道家气运全在此处。而今日方知为何此子能如此得道尊垂顾,天道厚爱了。于天道末法之中。修行已如水中月,镜中花。此子所列之法,未必不能日后与天下诸教一争。三位道尊明晰过去未来,你当不用担心。”东华帝君点头道。却把眼光直接看向了九天之上的离恨天兜率宫。那里道教三位天尊也该有了结果了吧?
天庭之上,那位神仙不是神通广大。自然也知晓了下界之事。道教祖师张天师不置可否,倒是其他各路仙神纷纷暗地猜测其中结果。事关道家气运,不但道教仙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祖佛陀也一个个开始推衍天机。只是三位圣人议事,岂是旁人能够窥探。少不得一番天道反噬,得个不大不小的教训从天机演算中掉出来。再也不敢骑任何心思。
“他日我见如来,当明前生后世因果,得三邈三菩提,知天道有一。生机如在,得大智慧,大福运。诸弟子不必qiáng求。天道所定,道尊所议,不得僭越。当明己心,明他心,无障亦无碍”如来端坐大雄宝殿,看着组多佛陀菩萨罗汉等失却平常心,纷纷qiáng演天机遭到天道反噬。不得不提醒众弟子,天道不可妄测。
“多谢世尊指点”众佛陀菩萨罗汉纷纷起立向如来答谢指点。如来一句明己心,明他心,无障亦无碍。已然说出了结果。只要把自己带入对方思考一样,谁都不难明了,三位道尊的选择了。
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已然月上中天。三清神谕依旧毫无踪影。云灵子虽然份属yīn魂,却是正宗道家弟子。自然不惧在各路神仙神像前跑来跑去。难得见到自家师傅这么多天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干件“大事”。自然要为师父分忧。帮着打扫道观,清理内外。忙的不亦乐乎。只是大半夜的道观里一片咣当声,也不知道是在打扫道观呢!还是准备拆了这几间屋子。




大明仙人 第四十三章 西南传道
了尘一等就是三天,直到第四天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了尘敬奉三清尊前的道典突然泛出道道金光,照的整个大殿犹如金宫,雪白的书页也渐渐变成了金黄sè,一股浩大神圣的气息从字里行间升起,让人忍不住顶礼膜拜。了尘知道,自己修订的版本终于得到了三位道尊德认可,一条金光灿灿证道之路已然在了尘面前铺开.....
了尘轻轻地盖上书页,抚摸着道典之上犹如金玉刻就得“道典”二字。欣然踏出了道观的大门,直接走进了深山——哪里有无数未来的道教信徒在等待着他。
不能不说华夏文化对周边四野无与伦比地影响力。壮苗俩族信奉道教的其实并不多,但拜女娲的确是不少,上千年的不断交流,汉族文化不但影响着周边各族的生活,也影响着他们的信仰。了尘一袭道袍,行走于群山之间,行医问卜,无所不能。苗人面对这位汉人道长时除了亲近于敬畏之外,真人之名开始在各个苗家各寨流传。
了尘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寨,留下一个又一个神话,直到回转玄光观时,身后已经跟随了二十多个各村寨资质上优的少年。他们是跟这了尘前来学道的。也是将来了尘的道典发扬光大的根本。
了尘踏进阔别几月的玄光观时,发现玄光观内衣尘不染。云灵子显然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如果了尘摆在院中的紫砂壶不几个杯子的话。
了尘带着一干童子拜过三清便算入门。如要真正入道自然要等他们学有所成。通读道藏,对道教有了起码的认识之后,才会有真正的传渡入道仪式。一众少年生性活泼显然对着道观里的一切颇为好奇。了尘笑呵呵地给众位少年将其了各位道家神明的来历,传说,以及司属。知道用过晚饭,夜晚来临,了尘说要带他们见见自己师姐,众少年才在了尘的带领下来到一个空房间内。
“师姐呢?怎么没看见?“房间内空无一人,没有床,没有椅子。没有任何家具。只有一张神案,上面竟然供奉着一个大头娃娃。
”这娃娃好奇怪啊,头这么大,好丑!“一群山里少年显然没见过大头娃娃。了尘简直不忍直视他们的下场了。悄悄地退出了房间。把门反锁很无良地走的远远地。
”臭小子,你说谁丑呢!“一个甜甜的少女音突然在房间内响起。把屋内少年吓了一跳。接着一个满身鲜血,舌头老长老长的女鬼yīn森森地出现在了房间里。一双血红的长指甲随着手指转动发出渗人的刮擦声。yīn风四起,加上房间内忽明忽暗地烛光,更是恐怖。一群胆子显然还没到天大的少年,当场吓的三魂丢了七魄.。哭嚎着四散逃命。这世界上说自己不怕鬼的很多。真不怕见鬼的很少。敢杀人不一定不怕鬼,这似乎就是深刻在人体基因地本能。哪怕世人有几个真正能见过鬼。
云灵子是个小心眼的家伙,他可没有云华那种大度的性子,早夭的她受尽磨难,性子也变得爱憎分明切有仇必报。而且无论大小,你说一个女人长得丑,这可是堪比杀父之仇,夺夫之恨更不能忍的。偏偏这群懵bī少年口无遮拦,敢说她云灵仙子长得丑,这如何能忍?索性就装鬼吓唬人了,而且越丑越恐怖越好。各种鬼故事的恐怖桥段,什么自摘人头,双眼流血,声声索命之类lún番上演。而且不但动口,还动手。将几个颇为勇敢的少年打晕过去之后,众人一看女鬼果然要命,不少人实在受不了刺激,就此晕了过去,剩下没晕的云灵子三下两下帮他们晕了。
“竟然怕鬼,怎么做道士啊!”云灵子很鄙视地撇撇嘴,去找自己家无良师父邀功去了。想必这趟之后,这群少年应该能过不惧妖鬼这一关了。
人受了惊吓会明显神魂离散,这就需要有人帮收惊了。比如踏米,喊魂之类。了尘不是哪些乡间神棍神婆的土把式。将少年聚在一起,念了几遍宁神咒,在准备了几大碗宁神符水等他们醒来了之后再喝就算完事了。这群苗家少年大多不识字。了尘一个两个还好,这么一群可不是以了尘教书育人的本事能搞定的。为了自己的清闲,也为了不误人子弟。了尘很自然地想到了十里外的那个大教育家王阳明先生。
世上不经惦记的不光只有曹cào,王大圣贤也算一个。清晨,少年们一个个从吓晕中醒来的时候,王守仁也骑着一匹黔驴来上门拜访了。了尘连忙草草给少年guàn下符水,大叹王大圣贤真是能赶巧,急忙出门相迎。
其实就在了尘离开的几个月里,王守仁将了尘的话慢慢仔细品味,不得不说来至后世的观点,总有它自己的道理,虽然并不一定符合儒生们的观点,也是众多微言大义里面所不能有的。这一切犹如为王守仁的认知打开开了一扇窗户。作为这个世界数得着的聪明人,王守仁想的更多,思维一旦发散,就收不回来,许许多多的以为让王守仁这段时间再没有心情站在驿站门口胡思乱想了。很多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想找人问清楚。而了尘仙长显然就是一个可以请教的对象。但几次到访了尘都进入深山不知去向了,王守仁只得一次次无功而还。但王守仁什么人,百折不饶是敬语,死不罢休才是写照,终于还是让他等到了。
1...2122232425...1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