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仙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随云仙人
“肥仔,过来。”母亲正满脸含笑地呼唤着他的小名,左手轻轻地摇动,等待着自己儿子到身边来。
“这是我儿子,马上就要启蒙了。他可聪明啦!带他去见先生的时候,先生赞不绝口。可高兴坏啦!”母亲骄傲地对着道长说道,脸上全是为儿子骄傲的光辉,仿佛能放出光来。
“福生无量天尊!小道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福泽深厚,文运昌隆。将来必定有金榜题名之日,贫道在此先行恭贺夫人和小公子了!”道长满脸含笑地稽首道。
母亲此时已经高兴的脸上都笑出花来了,留下了好些香火钱,都够全家人用上好些日子了。知府大人都看得心疼。紧紧地盯着哪个道士,总感觉这个道士好年轻,好熟悉。好像在哪见过一样。
母亲带着儿子虔诚地跪倒在了神灵面前,虔诚地祈祷着什么,年yòu的知府大人呆呆地看了看母亲一脸严肃地一拜,二拜,三拜。然后还拿起签筒,开始摇晃。“吧嗒”一只竹签掉在了地上。母亲心情有点紧张地捡起。立刻带着自己儿子走了出去。知府大人离开的时候,回头望了望大殿之上的神像,总觉得神灵好像要跟自己说什么似的。
解签的竟然还是那个道士,母亲将签文恭恭敬敬地交给了道士。道士接过来一看,笑着跟母亲说了什么。母亲带着儿子离开的时候,连走路的脚步都轻快了好多。
回到了家中,爷爷难得地晚饭都多喝了2两酒,满面红光地盯着自己大孙子道:“肥仔啊!以后一定记得努力读书,光宗耀祖。若是真如道长所说,我们家一定三牲还神,答谢神恩。哪怕卖田卖地,爷爷我也高兴啊!”
几年过去了,年yòu的知府果然一路科场得意,从童生一直到秀才,举人。杀过重重关卡,又到了进京赴考的日子。可就在这个时候,母亲却病倒了。
当奄奄一息地母亲还想让自己儿子去庙里答谢那位道长,去请求神灵保佑自己儿子一举高中,金榜题名。少年义气风发的知府大人含泪答应了下来。却直到送完母亲离开,都再也没有记起母亲的嘱托。
三年守孝,知府大人彻底淡忘了母亲的话。直到赶赴京城的路上,前来送行的人群里,一个道士对着他微微一笑的时候,知府大人才惊觉起来,自己好像忘了什么!
知府大人忘了很多很多,忘了十年过去,道长容貌一如往昔,忘了母亲的叮嘱,忙了自己也曾随着母亲许下过一番诺言。金榜题名,却位在下游。高官得做,却总在边陲。知府大人喜欢钱,他拼命地捞钱,只为了能哟有足够的钱财去上下打点,也为了自己哪怕仕途不顺,也能享尽荣华富贵。他小心翼翼地一心做官发财,保住自己的乌纱。治下民众愤恨的眼神,他不屑一顾。治下****的嚣张跋扈,他忍气吞声。只要平安就好。自己已经打点好了一切,马上就了任满迁转,离开这个鬼地方。继续自己的仕途。
他还是来到了这片沙漠了,可为什么沙漠里一个人都没有,月光下,整个沙漠死寂一片。自己的手下了,自己带来的官兵呢?他们都在哪,去了哪里?
空虚,寂静,寒冷,饥饿,干渴,疲惫,孤独,恐惧....知府大人终于回想起当年道长对自己母亲恭贺之后的话来。
天高云清文气隆,前呼后拥有几重,若是忘却神恩负,跌落沙泥落九重!母亲离开的时候,好像也叮嘱过自己的啊!那不舍的目光里,明明对自己饱含了期待的叮嘱,为什么自己就会偏偏忘记?
”你不得好死,你这个昏官!“
”大人难道自己忘了自己是个汉人了么?“
”你为什么要偏袒他们,他们不是自己人啊!“
”我不服,你个昏官,你会有报应了....“知府大人的耳边无数声的质问纷纷响起,好像无数人正在他的耳边谩骂,质问,诅咒...
这些都曾经被他当作了笑谈,清风过耳,嗤笑以对,转眼便会抛于脑后。
沉沉的黑暗,无尽的孤独,凝固的寒冷,饥饿,干渴,死亡。这就是自己的报应么?。。。
知府大人的意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向着黑暗坠去。月光下,知府大人一动不动,犹如一具雕像一般,清冷而寂寞。
“你可悔改么?”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在无边的黑暗中响起,将本来已经快要彻底沉睡的知府大人的意识,再次惊醒。
“你是谁?”知府大人总算还有一丝清醒了过来问到。
“你不记得我了么?”声音再次想起,一个道人出现在了知府大人的眼前。
“是你!”知府大人望着眼前笑容和熙地道人,望着那始终不曾变过的容貌,所有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百般滋味,千般悔恨,难以言叙。
“我错了,真的知道错了。。。”知府大人终于忍不住,再次大哭起来,这次是真的伤心了,忏悔了.....
“福生无量天尊!”道士含笑着稽首一礼。直如当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一模一样的表情,一模一样的动作。却渐渐消失在了知府面前。知府大人大嚇,刚想挽留。却发现自己周围的黑暗全都不见了。
光!无量光,无穷光,无尽光。知府大人感觉自己身处于光的海洋里,暖洋洋的,好亲切,好舒服。
“老爷,老爷,快醒醒,快醒醒!”知府大人感觉到自己耳边有人在呼唤自己。
知府大人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到的第一眼,也是光,太阳的光。然后是自己随从担心的面孔。
“扶我起来!”知府大人吩咐道。
片刻之后,知府大人就说出话来了。
“我们这是在哪?”知府问道。(未完待续。)
大明仙人 第六十三章 神迹
就在知府一行人马在鸣沙山上道观休息的时候,几十里外的敦煌城也轰动了。
那么一大片一夜出现的草原,只要站在城头上,就能远远望见。
或许生活在中土世界的人民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么一点点的绿sè对于戈壁沙漠中的人们来说,是有多么的宝贵。
那是生命的绿洲,是一切的希望所在。
无数人骑着骡马,或者牛车什么的纷纷向着天边的那一片绿sè出发。无论是****,还是汉民都一样被那无尽的绿sè吸引,想着去看看那一夜开放的奇迹。
远山叠翠sè,芳草碧天无!当人们终于来到了这片草地上的时候,一个个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沙漠之中何曾有如此生机勃勃的景sè,何曾有过如此清澈的小溪流水?远远地明沙山上,晨钟暮鼓。无数汉民虔诚地跪倒在了地上。
这是他们的神灵带给他们的恩赐。是可以亲眼见到的神迹。他们的天神如此伟大,也不见沙漠瞬间变成绿洲,也不见他让沙漠里流出清澈的溪水。
无数人向着远山进发,要去参拜自己的神明。无数人立马转回,要把这个好消息传回到敦煌城里去。汉民们欢呼雀跃,认定了肯定是自己信奉的道家神仙显灵。哪怕他根本就不是道家的信徒,或者干脆信奉佛教。
因为道家才是中华文华的根,是真正土生土长的华夏之教。生于斯,长于斯,也深深地铭刻进了每一个汉人的心里。再不信神佛的汉人都摆脱不了道家文化的影响。
天神教的子民们口诵着“天神之名”,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转回。那连着这苍翠青山的草地,谁也无法否认那是异教徒神明的杰作。自己每日称颂的神明,为什么除了那一本经书之外,从来不曾看到过他的奇迹?
鸣沙山上有仙人停留,可以瞬间让沙漠变成绿洲,可以让石山瞬间变成道家福地。仙人有仙法,自然可以排山倒海,点石成金。更重要的是——仙人可以长生不老啊!
无数自认为自己肯定有仙缘的汉民们蠢蠢欲动,就看谁先出头了。当知府一行队伍回到了敦煌城之后,更是对两位仙人的“神通”赞不绝口,原本颇有点人见人弃的军户们也瞬间“贵客盈门”。
谁叫只有他们才真正见过仙人的面呢?今天那些想去拜山的人,无论怎么走,到最后都会回到原点,怎么也无法靠近那座“仙山”。
“老爷,你昨天真的见到了神仙?”知府大人一回家,就被自己的“如花美眷”们围住了,一个个目光闪闪地望着他。连向来端庄的夫人也忍不住侧了侧身子,虽然面上鄙夷着一群狐媚子,但显然这个问题,也是她想问的啊!
“你们老爷昨天都快死掉了,怎么不见你们问一下?“知府老爷没好气的道。引得一群莺莺燕燕大为不满地散开了。知府老爷一番经历之后,突然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看了看自己年华不再的妻子,突然想起了自己母亲,或许,当初自己老爹纳妾之后,自己母亲才会如此伤心地丢下自己,英年早逝吧!”夫人!“知府老爷难得地走到了自己夫人面前,拉起了自己夫人不再柔嫩的双手呼唤了一声。
或许这便是铅华落尽之后的真实,繁华看淡之后最渴望的感情吧!结发老妻,才是真正能陪着自己到老的伴侣啊!
知府夫人先是一愣,然后顷刻间,泪水滚滚而下。多少年了,自从自己丈夫迎纳了一个又一个小妾进门。哪里还曾这么温柔地呼唤过自己?
或许女人真的需要爱情的滋润,找回了自己老爷的”心“之后,知府夫人竟然瞬间变得漂亮了不少。夜深人静的时候,知府夫人也恢复了少女时代的娇憨,哪怕自己老爷不愿多说,也依旧忍不住好奇心地问起了老爷这两天的经历。
这回知府大人倒是没有拒绝,叹了一口气道:”婉柔,你相信吗?那山上的两位仙人中的一位,老爷我小的时候就见过。当年我父亲要送我进学开蒙,母亲想为我求一个好兆头,就带着我到了十多里外的一座道观里去上香,请求神灵保佑。当时母亲好像还认识那位仙长。当时我只觉得哪个道长好年轻啊!当时还和我母亲说了些什么。嗯!还夸过我有福气,将来一定金榜题名。还给母亲和我亲自解了签文。只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母亲倒是经常去道观里上香。等到后来母亲也去世了,家里就再也没有人去上香了。“
知府大人微微一叹,看着黑暗之中,两眼闪闪发光的妻子有点好笑地道:”后来,我进京赴考的时候,那位道长还来送行过。只是当时我并不在意。后来路上一次翻船,我就觉得我运气实在太好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就被在水中泡了一会,就马上被救了起来,除了丢了些银两,感冒了几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可其余的人就没那么好运气,全都淹死了。我只觉的在水里沉浮了几下,可别人却告诉我,其实我在水里至少呆了一个时辰。“”啊!“知府夫人惊呼出声道:”是那位仙长救了你?“”或许吧!他说是我母亲的舔犊之心,感动了三官大帝,为我添寿加福,大难不死。可我母亲却早早地去了。你知道吗?当年我见他的时候才六岁,他就是一副二十多岁的样子。可三十年了,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还二十多岁的样子。我昨天被困在沙漠里,快要冻死的时候,也是他在梦里将我叫醒的。然后我一睁开眼睛,沙漠就变成了一草原,不,是天堂,那景sè太美了。比江南还美!“知府大人回忆道。”长生不老是真的啊!还肯定会仙法,不然沙漠怎么会一夜之间变成绿洲呢?而且还和你有缘啊!老爷,你不会丢下我们全家,去修道吧?知府夫人突然警觉道。”怎么可能,我倒是想长生不老,自在逍遥啊!可仙长说,当年我还小的时候,我母亲就问过他,可他说我有俗世富贵,却没有仙缘。这次他还是怎么回答我的。不过倒是答应我,若能做得一个好官,能护佑百姓,秉持道统。当我离去之日,回来渡我。“知府大人回答道。”老爷没有仙缘啊!那我肯定也没有了,这辈子进道观佛庙,也不见哪个道士僧人,对我另眼相看过啊!“知府夫人说不出是安慰自己老爷,还是安慰自己道。
知府老爷还没出声,知府夫人突然有想到了什么似的说道:“你看我们宏儿有没有仙缘?他可是一直很羡慕那些仙人的,长得也俊秀,一看就是仙人风范。不如带他去见见那位和你结缘的神仙,看看他又没仙缘。没有仙缘,求他给宏儿赐些福气也好,就像老爷你一样,老夫人不是帮你祈求平安,最后也应验了吗?”
知府大人一愣,然后笑道:“可以啊!若是宏儿真的有仙缘,我家就能出个神仙,也可以庇佑我家无数年。反正宏儿无心科举,至于传宗接代不是还有远儿吗?虽然不在跟前,可毕竟也是你生的嫡子啊!若是没有仙缘,也能求个平安,以后无灾无劫,富贵安康!”
其实不用知府大人和夫人带自己儿子去拜见神仙了,人家知府公子早就主意打定,要到鸣沙山上去求仙问道了。一纸留书就离家出走,可把知府夫人急坏了。倒是知府大人一点也不担心地劝慰道:“仙人无所不知,我家宏儿的事情,肯定会帮我看着的,出不了事情。”
知府夫人这才放心了一点,可也等不及吃早饭,就立刻出发,准备前往鸣沙山烧香拜神找儿子了。可知府夫人刚刚坐着马车出门,就立刻见到一大群马车。里面全是去烧香拜神找儿子的。
“原来自己儿子还不是一个人离家出走啊!”知府夫人暗叹道。索性请了几位“闺蜜”到了自己马车上。一边赶路,一边聊天。正好打发时间。
“什么!你家老爷小时候就在家乡见过那位神仙?”马车里一阵惊呼,知府夫人满面红光,自己家能和仙人扯上关系显然能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果不其然,自己的闺蜜那惊呆的眼神,让知府夫人得意极了。(未完待续。)
大明仙人 第六十四章 求仙问道的少年
“呵呵,道友真的不需要一个衣钵传人?贫道看山下那群少年就很不错哦!至少向道之心甚坚。选出一两个资质好一点的,或许真可以为你传下道统哦!”了尘端坐在草亭之内,手握着云子对着棋盘冥思苦想,还不忘扰乱对方的心神。
“既然如此良材美玉,你不是一直都要寻找个你那破道观的传承之人吗?现在不正好送上门来,你怎么不要?”玄虚子没好气地说道。然后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面带不屑地催促道:“要不,贫道先去睡会,等你想好了再来下?”
“道友啊!修道之人当心平气和,修身养性。道友的急躁之心要不得啊?”了尘怎么说都有理。
“胜负之心,执着之念更要不得。你既然已经无路可走,何不投子认输?”玄虚子道。
“大道之数,尚留一线生机。你焉知贫道不能起死回生?再说贫道可不是争得这一子胜负,问道之心,百折不饶。棋局亦如人生,焉能这般认输?”了尘说完,手指夹着一颗雪白的云子就是不放下。
玄虚子万般无奈,刚开始的时候了尘还借着多出几百年的见识,吓了玄虚子一跳。各种古怪的开局之下很是赢了玄虚子几盘。可姜到底还是老的辣。更何况好几百年的“老姜”!玄虚子适应了了尘的节奏之后,了尘便输多赢少,屡败屡战了。
鸣沙山下,五行颠倒大阵之中,一大群骑马仗剑的少年正在阵之中徒劳的跋涉。青山在望,好像抬抬脚就能走到。却走过了一程又一程,青山还在那里,可自己却好像还在那里。距离一点也不见减少,自己的马儿却已经累到不行了。
“修仙之路,贵在心诚,或许我们只有徒步才接近鸣沙山,哪有骑着马去求仙问道的,焉知这不是仙人给我们的考验?”人群里有个少年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大声说道。
“谁真正去拜访过仙人,你怎么就知道去找仙人拜师就不能骑马啊!再说我们不是还没到山脚下吗?到了山脚下,还能骑着马上山?“人群中立刻就有人反驳了。
一大群少年吵吵嚷嚷,有支持这个的,有支持那个的。很快分成了两波,大多数人选择了骑马,少数人开始牵着马步行起来。”道友选那一拨?“了尘终于落下云子,脸上丝毫不露声sè地问道。”步行的吧!不管他们是不是被那群说书的给骗了,至少若是连这点苦都受不了,贪图安逸,还修个甚道?“玄虚子回答完,立刻将视线拉回了棋盘纵横之间。”咦!你还真有死中见生,反败为胜的一子啊!“玄虚子脸上突然jīng彩了起来,也不知道他说的是棋局,还是对面的人啊!
太阳一尺一尺的升高,一大群少年之中渐渐又开始了分化,眼前青山去无路,是人都知道其中有问题了。但总在原地打转,总看不到自己接近半点。很多人就已经失去了耐心,或者信心。满满地停了下来,不声不语地看着同伴们继续前行,自己就地留在原地,”反正是到不了,一会儿之后还不是得转回来。自己停一停。看看再说吧。让别人先去探探路吧!“。无数脑子活络之人自己安慰自己道。
停下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还不停跋涉的少年很快就成了少数。看着那几个不肯放弃的家伙,又一次回到了原点,那些早早放弃的家伙,立刻得意了起来,望了望左右笑道:“看吧!就知道他们肯定还要回到这里来。”
山上一局终了,了尘终于小胜一局,一扫往日郁闷之下,将云子统统收起道:“大道无形,我道门也当打开方便之门才是。是福是祸,是成是败。全看个人机缘。贫道以为,此去昆吾,前路艰险。道友择一二徒弟留下道统才好。也算不辜负上代祖师传道之恩。如何?”
玄虚子没说话。了尘笑了笑了,知道对方心动了。也不打破,只是仿若无意地问道:“那几个还在继续坚持的少年如何?”
“毅力诚心足够,就是笨了点。只是仙缘难得,福运,机缘,悟性,根骨,心性缺一不可,哪儿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啊?”玄虚子道。
“能到得此来就是机缘,道友以为如何?”了尘笑问道。
玄虚子点了点头,了尘哈哈一笑道:“那就先上得山来,让他们做几天道士再说。大道通途,有缘者得。道友不妨讲法几日,也可看看个人悟性缘法是否足够。”了尘说完,都不待玄虚子点头,衣袖一挥。五行大阵立刻关闭。几个犹在坚持的少年,终于成功地到达了山脚。可那一群还在草地上坐着聊天等待同伴再次失败而回的少年,却半点都不知道。只是好奇这几个家伙怎么这次去了那么久啊?一群少年是天没亮就出门了,仗着自己老子们的令牌,qiáng行打开了大门。出来的,比起那些吃了造反才出门的家伙,足足早了几个时辰。当敦煌城里大队人马到达的时候,看到便的便是一大群困在山脚下的少年正急得团团转了。
“那几个家伙,这么久没回来,不会真的上了山去了吧?早知道自己再坚持一下多好啊!”少年们议论纷纷,互相抱怨着站起身来,准备继续去寻路上山的时候,大队人马也到了。
机缘一线,或许就在那坚持之后的最后几秒钟,谁有说得清呢?
鸣沙山上鸟语花香,犹如天国。知府夫人带着丫鬟护卫走在了朝山的最前面。后来紧跟着的是几位闺蜜,此时她们儿子就在身边,正被不停的说教呢!自己儿子坚持到了最后,闺蜜的儿子却吃不得苦,中途放弃。自己儿子成功了,闺蜜的儿子们却失败了。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吗?
“福生无量天尊!今日本观大开山门,我家老爷会在山中讲道三日,若是有心者可以三柱清香拜过道尊之后,前去一听。“几个chún红齿白的小小道童大开了道观大门稽首一礼之后,对着观前的众人道。(未完待续。)
大明仙人 第六十四章 鸣沙山讲道
鸣沙山山道上的香客络绎不绝,犹如长龙。道观之内,熙熙攘攘,香火缭绕。被压抑了很多年之后,鸣沙山上的道观总算给了汉民带来一丝不一样的感受。哪像以前,拜祭一下祖先都要偷偷摸摸。唯恐被人发现。
草亭之上,玄虚子端坐在蒲团之上。下面全是一群前来听道的信众。几个早上闯进山门的少年,此时却是一身青衣棉袍。却不带冠巾,不着云鞋。一副道童打扮地跟在了尘身边,远远地看着。
道之一字,包含天下万物,诸般法门。可不单单就只有一个修仙而已。现在玄虚子讲的便是金丹黄白的延年养生之道。中间穿chā着无数实例,倒也让地下信众听得点头不已,只恨不得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回去好活个乌龟王八的岁数出来。只是玄虚子特意要求的第一讲难道就真的只是一般的养生之道吗?
远处的了尘笑了笑,将底下信徒的种种神识扫过一番之后,便一切了然于兄。或许一般信众听到的只是道家身形清静,长安茹素的养生之道。可内中偶尔夹杂的种种晦涩不明的字章却总被无意间忽略了过去。却不知道真正的长生之道,便就在那一略而过的艰涩字章之内啊!
弃之美玉,就之木瓜。当玄虚子一章讲毕之后,众人纷纷行礼答谢,觉得自己大有所获之后便离开了。唯有一老一少留了下来。
这一老一少会留下来,不但了尘,就连玄虚子都有点意外了。原以为这几天连续讲道能有一两个发现就不错了,没想到才开始第一次讲道就有了两个意外之喜。
“讲道已毕,你二人缘何逗留啊?”玄虚子端坐在蒲团之上笑问道。
“弟子听闻仙师讲道,其中有些字章晦涩难明,似有深意。却苦思不得其解。愿请仙师指点迷津。”先开口回答玄虚子提问是那位至少五十多岁的老人。一身锦衣华服,显然非富即贵。
“弟子也是一样,总感觉那些不明所以的话里,好像在哪听过,却又想不起来。”少年也紧跟着回答到。
少年一开口,不但玄虚子,就连了尘都笑了。没想到,一场缘分竟然来的如此简单。
玄虚子笑过之后,掏出一块玉牌来,先递给了老者,开口问道:“此玉上有些东西,你们帮贫道看看,上面的是什么东西啊?”
老者接过玉牌,只看了一眼,便一阵迷糊,眼睛就不知不觉间闭上了。恍若睡着了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