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不良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庚新
刚看了数行字,就听前方有太监通传声,然后是苏大为的声音传来。
“臣,苏大为,见过陛下,愿陛下龙体安康,福寿绵长。”
李治这才抬头,把视线从奏折拉到苏大为的身上。
一眼看过去,李治略有些诧异。
苏大为好像,有些憔悴啊。
头发有些蓬乱,不像是往日梳理得一丝不苟。
下颔的胡渣清晰可见。
面色也有些差。
“阿弥,朕虽责令你查案,可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你是朕倚重的股肱之臣,未来太子如果登基,朕还需要你替大唐守卫边疆,安抚四夷。”
这也算是李治少有的肺腑之言了。
但,苏大为也同时从中听出另一种意味。
都察寺,只字未提。
李治是否在用这样一番看似勉励,又像是吊根胡萝卜在前方的方式,提醒苏大为,要将都察寺的权柄交出来呢?
这些念头,在他心中一闪而过。
苏大为叉手行礼道:“陛下春秋鼎盛,大唐需要陛下,而臣......是大唐的一块砖,陛下需要臣做什么,臣便做什么。”
态度,态度是第一位的。
都察寺的权柄暂且不说,若是态度有问题,以李治如今的杀伐果断。
长孙无忌都不能保全。
何况他苏大为。
以退为进,方是上策。
苏大为的话,明显是令李治十分满意。
这位大唐皇帝,手抚着桌案,哈哈笑了两声,又咳嗽气喘了片刻,指着苏大为道:“阿弥,你如今越来越会说话了,猾头。”
“阿弥对陛下的忠心,天日可鉴。”
苏大为再奉承了一句,话锋一转道:“臣今日求见陛下,正因为遇上一桩难事,求陛下为臣做主。”
“哦?”
李治还有些诧异,在他印象里,苏大为可从来是不会提什么要求的。
属于低头做事的那种人。
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但态度放得极低,而且还说要求他做主?
李治眸光闪动,收起了笑容点点头:“你且说给朕听听,朕自有决断。”
“是。”
苏大为抱了抱拳。
“此事,与高阳公主的案子有关。”
“与高阳有关?”
李治的眼睛微微一眯:“是查到幕后之人的线索了?还是有人阻挠办案?”
“是,也不是。”
苏大为放慢语速,好像是逐字逐句的道:“臣的确又有了新线索,而这个人,是臣不敢动的,所以只能求到陛下这里。”
“哈,还有什么人是你苏大为不敢动的,这朝堂上,除了朕和媚娘,你......”
李治的声音突然收住。
他反应过来,目光落在苏大为的身上,沉声道:“你说的,是宰相?”
“正是。”
苏大为叉手继续道:“是中书令李义府。”
这话说完,整个紫宸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伺候着李治的王伏胜等太监、宫女,一个个暗自心惊。
虽然站着不动,但眼神都不自觉的投向苏大为。
而坐在上座上的李治,也一时安静。
他的目光,带着冷冽和审视,盯在苏大为的身上,久久不发一言。
似乎李治在判断,在思考,苏大为所说的,究竟是真有此事,还是因为嗅到关于都察寺自己的打算,所以提前对付李义府。
如果是后者,那苏大为比自己想像的威胁更大。
必须除去。
李治眼中浮起一丝血红。
良久,他的手轻轻抚摸着大椅的扶手。
这扶手被他习惯性的抚摸,早已包浆,光滑锃亮。
李治开口道:“中书令,的确位高权重,你详细讲一下,他与此案,到底有何关系?”
这句话,隐隐带着一丝怀疑。
不是说李治就那么相信李义府。
而是正常人,都会怀疑苏大为的用心和动机。
李义府身为中书令,与高阳无冤无仇,有何必要自毁前程,卷到高阳的案子里?
不合常理。
苏大为整理了一下思路,缓慢且凝重道:“这件事,要从先帝的宝枕说起。”
“先帝宝枕?”
李治微微一愣,没想到此事会牵扯到太宗李世民身上。
这让他产生一种追求真相的兴致,提高一些音量道:“说下去。”
“是。”
苏大为侧头思索着道:“那还是永徽年间的事,臣受武后所托,查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案......金宝神枕,据玄奘法师说,有诅咒的气息。
臣后来将宝枕放于法师处。
但法师说时间久远,已经无法追索。
后来宝枕我也一直忘了向法师讨要。
本来都快忘记此事了。
直到昨日,大慈恩寺的一位法师来找臣......”
苏大为将此事前因后果,向李治细细说了一遍。
直到说到昨晚,潜入相府,在李义府的府中,见李义府枕着金宝神枕。
李治的脸色,终于起了微妙的变化。
苏大为一眼看到,心知自己赌对了。
当着李治的面,毫无遮掩的说自己潜入相府,这是十分危险的事。
很可能令李治提前结束苏大为都察寺寺卿的职权。
但,从李治的反应看,证实了苏大为的猜测。
李治并不知道宝枕在李义府手上,更不知道,李义府居然如此大逆不道,不但私自收藏金宝神枕,居然还自己枕用。
此枕,是太宗赐给高阳公主的。
乃皇家宝物。
你一个做臣子的,哪怕位置再高,岂能用此宝物?
还是说,李义府的野心,已经不甘心做区区宰相?所以才如此簪越!
李治还在思考。
就宝枕这件事,李义府死定了。
但究竟要不要治罪,或者治多重的罪,全在李治一念之间。
具体还是要看李义府对李治有没有用。
此人还是颇有能力手腕的,有他在,许多脏活,可以由他之手去做。
若武媚娘是李治在内朝的***。
那么像李义府、许敬宗这种臣子,便是李治对付外朝的***。
都有其作用。
李治倒不怀疑苏大为所说的宝枕之事。
这事很容易查证。
以苏大为的智力,没有理由在此事上撒谎。
站在殿中的苏大为,一直在悄然观察着李治的反应。
见他没有立刻开口,心里知道,李治心中在犹豫权衡。
归根到底,宝枕是前朝太宗之物。
这并非李治的逆鳞,也不能直接扯到高阳公主的案子上。
所以苏大为,决定再进一步。
他清了清嗓子,引起殿上李治的注意后,开口道:“陛下,臣昨夜还有一个发现。”
“什么发现?”
“中书令府中藏甲。”
藏甲二字一出,整个紫宸殿的空气瞬间凝结。
仿佛一刹那,空气进入极寒的地狱一般。
李治的声音,像是从极远的地方,冰冷的传来:“当真?”
苏大为感到从李治身上,散发出强烈的,如巨浪般的杀意。
他一个激灵,忙单膝跪下,低头道:“臣不敢妄言,若有任何虚假,愿领死罪。”
这话说完,整个大殿又是长久的沉默。
殿上如王伏胜等人,已经心胆俱裂。
藏甲,其意指藏有铁甲,甲胄。
大唐的制度,可以拥有横刀等利器,但有两件事物,绝对不可以碰。
一种是军中用的弩。
第二,便是铁甲。
铁甲,等同后世的防弹衣,是禁物。
这一点,后世的美利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玩枪,但不可以拥有防弹衣。
当然,大唐更严重,私自藏甲,等同于谋逆。
你一个正常的臣子,私藏兵甲,除了造反,还能是做什么?
普通护院,准备横刀和盾,已经是够够的了。
早在大唐武德年间,太子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为太子位争夺时,就曾出了一记昏招,派东宫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送一批盔甲给在庆州都督杨文干,让他好好武装军队,以备紧急之需。
结果这事被李世民一竿子捅到李渊那里去了。
掀起巨大的政治震荡。
直接催生“玄武门”之事的爆发。





大唐不良人 第五十六章 风暴
??明明是春月,但紫宸殿里的气氛,却像是数九严冬。
??冷得几乎令人灵魂为之冻结。
??而一切的寒冷源头,来自大唐皇帝,天可汗,李治陛下。
??这位看起来温和的帝王,肥胖的脸上,双眼微眯着,偶尔透出的精光,显示出他的内心正在激烈斗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就在苏大为以为,李治会一直这样沉默下去的时候。
??他终于听到李治发声问:“此事,还有谁知道?”
??“回陛下,臣昨夜查知此事,立刻便来回禀陛下,并无旁人知晓。”
??李治再一次沉默下去。
??周围的太监和宫女,一个个瑟瑟发抖。
??就连记录帝王起居注的官吏,在卷宗上落笔的时候,手腕都忍不住颤抖。
??苏大为此时与李治谈话的内容,非同小可。
??这很可能会在平稳的朝堂上再掀波澜,甚至一手改变李治朝在麟德年间的政治格局。
??不知多少人会人头落地,多少高官门阀会落入尘埃。
??还有,今天在紫宸殿里这些人,会有几人能活下去?
??灭口?
??一些不想传出外朝的话,选择性的将身边的太监宫女清除一批,这是惯例。
??就如同打扫屋子,换一批家俱般。
??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无数人急促的呼吸声,狂乱的心跳声,被掩盖在一片死寂之下。
??“几具甲?”
??李治终于再一次开口。
??“七具。”
??苏大为的回答,令李治的手指微微一滞,在扶上抚摸的动作停住。
??七具,说少不少,说多又不算多。
??若二三具,那便没太大威胁。
??若是十具以上,定斩无赦。
??这七具,刚好卡在中间。
??而且李治还有一个怀疑,会不会是有人对李义府栽脏嫁祸?
??除去李义府,谁人可以得利?
??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又将有什么样的变化。
??他在思考。
??至于苏大为,他倒是没太怀疑其用心。
??甚至这番对话,一直没有提到的一个点就是“你苏大为为何要夜探中书令府上?”。
??这个问题,双方都心知肚明。
??若开口问了,反倒落了下乘。
??苏大为知道,李治透过都察寺的信息,告诉苏大为,天子想要重新划分都察寺的权力,要行削弱和再平衡。
??所以苏大为自然有对李义府的怨望。
??对李义府出手,虽不合理,但合情。
??而苏大为也知道李治知道这个情况。
??所以双方极有默契的没有提这个话头。
??李治虽然防着苏大为,但这是基于帝王心术的考虑,并非真的怀疑苏大为对天子的忠心。
??否则就不会一再给苏大为机会,让苏大为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而李义府这件事,苏大为有查的动机,却没有嫁祸的动机。
??嫁祸当朝中书令,那不仅是小瞧了李义府,也是污辱了李治的智商。
??但,这并不能排除,朝中是否有其他势力,或者个人,想要除去李义府。
??毕竟做为李治的白手套,这些年,李义府肆意妄为,得罪的人,也实在太多了。
??这种臣子,属于孤臣,一但失势,便会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死无葬身之地。
??“这件事,朕知之。”
??李治缓慢,且凝重的道:“苏大为,你还有别的要事启奏吗?”
??苏大为心中一震。
??陛下的话里,明显带着一丝疏远,难道他对我起了疑心?
??但很快,苏大为反应过来。
??李治没有表态,就是最大的态度。
??这件案子,非同小可。
??李治一定会查,但绝不会让都察寺再介入。
??而且此次苏大为带着都察寺天字组,在没有取得李治旨意的情况下,擅自潜入李义府的府中,已经引起李治的警惕。
??所以接下来,李治对都察寺的后手安排,甚至可能会提前。
??防止都察寺的势力进一步膨胀。
??重点防止苏大为在其中的影响力扩大。
??而对李义府藏甲和金宝神枕之事,李治会按排其他的重臣去追查,势必会查个水落石处。
??当今的天子,虽然给后世人留下“懦弱”、“仁善”的刻板印象。
??但身处在时代中,苏大为深知,李治的精明强悍。
??这位天子,可是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大唐天下那么多事,有哪一件,能逃过陛下这双眼睛。
??“阿弥,你觉得,李义府与高阳的案子有关吗?”
??李治忽然开口,令苏大为一怔。
??他想了想道:“臣不敢妄言,但宝枕原本为公主贴身之物,而且也与巫咒之事有过牵连,这些事,大慈恩寺的几位法师都知道。”
??“朕知道了。”
??李治拍了拍扶手:“你继续追查高阳的案子,不要为别的事分心。”
??“是。”
??苏大为心道:果然如自己所想。
??只要能令李治对李义府起了疑心,自己今天这趟入宫,就不算白来。
??目地算是完成了大半。
??估摸着李治也该厌烦了,正当苏大为准备识相的,主动告辞离去。
??只听有小太监站在殿外传唱道:“启奏陛下,东台侍郎求见。”
??李治抬起的手,向旁挥了挥,本来要令苏大为退下,突然又改了主意:“苏大为,你且在一旁候着,耳朵竖着,嘴巴闭着。”
??“喏。”
??苏大为不知李治如何想的。
??不过既然命自己候着,他便乖乖走到殿中道旁,背对着一根红漆大柱,垂手侍立。
??就和殿上那些侍奉的太监宫女一般,眼观鼻,鼻观心,不再出声。
??李治伸手示意了一下,侍立在他手边的王伏胜扬声道:“传东台侍郎入见。”
??一边说着,一边悄悄抬袖,抹了一下额头上渗出的冷汗。
??大殿外。
??东台侍郎郝处俊沉默站立。
??他的面容沉毅,双目炯炯有神。
??虽然满头银丝,但依旧显得精神健旺,让人不敢轻视。
??听得殿内传出传召之音,郝处俊整理了一下官服,双手执笏板,迈着方正的步子,走入殿中。
??“臣,东台侍郎郝处俊,参见陛下。”
??郝处俊立于殿中,双手执笏板,向着李治郑重一礼。
??“免礼。”
??李治虚抬右手:“东台侍郎求见,可是有要事?”
??“确有一件事,臣拿不定主意,所以求见陛下。”
??郝处俊的话说完。
??李治便忍不住向立在大殿一侧的苏大为,看了一眼。
??这一眼的眼色有些复杂。
??既有一种,“和你一样”的意味。
??又有一种,“你都察寺不是什么都知道吗,可知东台侍郎是为了何事”?
??这样几种情绪。
??苏大为站在那里,心中飞快盘算。
??但在面上,十分严肃,面无表情得好像当初的李思文一般。
??对于李治那个眼色,他看懂了。
??不过他更懂之前李治让自己带耳朵,闭嘴巴是什么意思。
??多看,不说。
??观其不语真君子。
??非大朝会的日子,朝中重臣突然求见,必然是有要紧事。
??果然,郝处俊在得到李治首肯后,郑重一礼道:“臣此次来,是接到几份重要奏折,这些折子,皆参中书令李义府贪脏枉法,民怨极大,臣不敢擅专,请陛下察之。”
??说着从袖子里取出几分奏折,双手奉上。
??太监王伏胜小心看了一眼李治的表情。
??这个时候,李治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
??在不久前,苏大为说李义府的事时,李治是反常的严肃,甚至是冷漠。
??但是到现在,却是平静。
??这依然是反常的。
??东台侍郎为过去门下省,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称“封驳”,是审议机构。
??所以郝处俊收到下面诸臣递上的折子,有审议之责,遇到重大问题的,可以直接向李治禀报。
??他此次来,属于职份之内。
??并不出奇。
??奇就奇在,时间节点这么好,刚好是苏大为说完李义府,东台侍郎便来递上弹劾李义府的折子。
??世上真有这般凑巧之事?
??按李治的性格,他肯定是起疑心的。
??可是他现在,面上一丝表情都没有,平静得可怕。
??李治的手指微动了一下。
??熟知他的王伏胜,忙鞠躬点头,然后快步下去,走到郝处俊前,接过奏折,又小快步的上去,将奏折置于李治面前的桌案上。
??“陛下。”
??“念。”
??王伏胜忙点头,伸手揭开第一份奏折。
??一眼看过去,他的身体好似微震了一下,舔了舔唇,低声道:“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李义府,言:李义府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取七百贯,得授司津监一职。”
??“谏议大夫弹劾李义府,私占长安城外,百姓田亩两百顷……”
??“西台侍郎弹劾李义府,主持铨选,私相卖售……”
??铨选是指选官制度。
??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
??如今,铨选之权,李治是交给李义府。
??也就是大唐官员中人事升降任命,李义府掌着方向,只用把结果呈报给李治即可。
??这里面有没有询私舞弊的空间?
??绝对有。
??在去年末的时候,李治就听到风声,私下与李义府谈话,提醒他注意收敛。
??但从眼下这些事来看,李义府非但没听,反而变本加厉。
??苏大为注意到,王伏胜每念一句,李治的脸色就变得难看一分。
??但是更可怕的一封弹劾奏折,随着王伏胜的口,念了出来。
??“西台侍郎弹劾中书令李义府,府中请术士杜元纪望气。”
??咯噔!
??苏大为仿佛听到空气里,有某种平衡线被撕碎的声音。




大唐不良人 第五十七章 暴怒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
《旧唐书·职官志一》:龙朔二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中书侍郎为西台侍郎。
《**书·刘洎附乐彦玮传》:麟德元年,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西台寺郎上官仪,是李义府的下属。
西台,即之前的中书省。
职能是就军国大事、重要**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旨,属决策机构。
此时的中书令,也即西台令,李义府,不但执掌西台,成为大唐右相。
同时还兼有“铨选”之权。
也就是对后备**的人事任免权。
李治把这份权力都下放,摆明了告诉百官,李义府是李治信任的大臣。
其权焰滔天,可见一斑。
上官仪身为西台侍郎,居然上奏弹劾李义府。
这是十分罕见的。
虽然各部也会分派系,也有内部倾轧。
但各省各部的官吏,很少有去弹劾自己主官的做法。
有种东西叫做“**潜规则”。
一个不安份的下属,哪怕是顶走了上官,再换一任主官,也会对此人多加提防。
以下克上,绝对是“刺头”,是不安定的因素,和隐性威胁。
其**下场,可想而知。
但上官仪偏偏这么做了。
1...451452453454455...6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