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冷香忆
三日后,周莫玄于早朝向皇帝呈上奏折提议朝廷鼓励寡妇再嫁。
此事引起许多官员包括几位正三品以上的高官置疑,然而
在江青云列举了楚军、洪家军几十个烈士家眷被欺侮,包括两个寡妇因没有生下儿子被逼将家里的田产充了族产的例子,舌战群儒。
“人口是国之根本。寡妇再嫁能令人口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太子与东宫众人皆提议陛下因立即下旨鼓励民间寡妇再嫁。”江青云带头向皇帝下跪磕头。
周莫玄、贺南、赵义、慕容仪等人跟着下跪口称,“臣恳求陛下下旨。”
东宫有主之后,这是第一次在早朝上强势发声,而发声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势力的利益,只是为民请愿,为了大周国发展而为。
然而,早朝上的文官,特别是年岁大的高官,十有八九思想十分腐朽,无法接受寡妇再嫁,便以有伤风化为由纷纷跪下请求皇帝不要下旨,甚至有位古来稀年岁的官员竟是又哭又闹以死相逼皇帝不要下旨。
好端端的早朝变得像无比喧闹的菜市场,倒让众位武官看了笑话。
这事不到半日就在国都传开了,当今皇帝宽厚,民间言论比较自由,有几个说书人就把这事编成了段子在酒楼、茶馆说书。
“当年东街的曹寡妇十八岁就带着一双儿女守寡,日子过的特别艰难,娘家人想让曹寡妇改嫁,偏偏婆家不同意,让曹寡妇把儿女和嫁妆留下来才能改嫁。后来,曹寡妇被混子欺负失了清白,一怒之下抱着儿女跳河死了。唉,若当年朝廷鼓励寡妇再嫁,那曹寡妇再嫁了男人,就有男人保护她,混子哪敢欺负她?”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第748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农家药女:富贵临门最新章节!
“我堂姐就是寡妇,已经守了三年,她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按照夫家族规,她百年之后,房产、田产都不能给两个女儿,而是归了夫家家族。可恨夫家家族平日欺负我堂姐母女,还有脸要房产、田产。
我看太子殿下体恤百姓贫苦,向陛下提出寡妇再嫁,真是英明,这是百姓之福,我们家就盼着陛下早日下旨,到时,我堂姐带着房产、田产改嫁一个好男人,有了依靠,把一双女儿抚养长大。”
“听说张御史的大儿媳妇十六岁就守寡,今年已经二十三岁了,张家不放她回娘家再嫁,都放出话来,想从她身上得到一块贞洁牌坊呢!”
“男人死了,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女在这世上活着非常艰难。那些拦着不让寡妇再嫁的人都是心黑的牲畜王八蛋!”
“你们别这么说,不是所有寡妇都愿意再嫁,我的小姨与姨夫感情极好,姨夫过世之后,小姨不愿再嫁,心甘情愿的守寡。”
“太子只是建议朝廷鼓励寡妇再嫁,又不是建议寡妇必须再嫁。你家小姨愿意守寡那就守着吧。”
“听说太子这回是为了帮助楚军、洪家军烈士的遗属。东宫为此调查了几百家遗属的情况。”
“我的亲戚就是洪家军的军士,他说内战洪家军死了至少四万人,洛城那边一下子出现无数的寡妇还有没有爹的小孩子,非常凄惨。”
民间老百姓大部分都支持,反对的声音很少。
跟民间相反的是富贵人家,特别是文官、清贵的大家族,这些人书读的越多,反倒越不以人为本,越迂腐陈旧。
太傅慕容亦峰是支持周莫玄的提议,然而族里的几个老古董态度截然不同。
他们逼着慕容亦峰在早朝必须反对,把慕容仪叫回族里,罚他跪了两个时辰,还派人去洛城调查奏折附的洪家军一百户烈士遗属的情况。
后族的邹家反对,族里的几位长辈进宫向皇后进言,让她劝服周莫玄把奏折撤回来。
便连江青云的母族秦家也反对,派嫡子去东宫把江青云骂了一顿。
事情发酵了两天,已经闹到二百里外的洛城人都知道了。
洪家军无数的烈士遗孀得知此事后,没想到东宫这么快就在朝堂上为她们发声,纷纷感激落泪。
周琼蕊挺着大肚子去见十几位军官烈士遗孀,在得知她们的真实想法之后,请她们号召众位烈士遗孀写了万人书上报朝廷支持东宫。
当几大家族联名上书就此事弹劾东宫时,众位烈士遗孀的万人书到了皇帝的手上。
周莫玄高声道:“万人书就是民心。民心不可违!”
江青云目光如刀,盯着这些反对的官员,喝道:“尔等睁大眼睛,看看这封万人书,上面有几千名洪家军烈士遗孀的手印。尔等的一句话就会让她们守寡终身,孤苦伶仃,让她们幼小的儿女没有父爱,让她们被坏人欺凌!”
这还没完,各地的名士一个个跳出来写奏折反对此事,御书房的奏折堆积成山。
紧接着早朝上,周莫玄陆续将楚王、洪郡公、燕王的亲笔奏折呈给皇帝。
东宫得到民间、军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军方的态度非常坚决。
皇帝于二月底下旨昭告天下,一是朝廷鼓励寡妇再嫁,二是修改《大周律》,增加保护烈士遗属一条,三是烈士的儿子小时候不得改姓,长大后参加科考、参军、当衙役等优先。
轰轰烈烈的寡妇再嫁就此落幕。国都、洛城、楚地的老百姓记住了东宫的太子,说他心地善良。然而,这件事东宫得罪了国都许多家族的老古董。
大家族与文官的报复立竿见影。东宫想要安排赵册当兵部尚书一事落空,最终只得了一个正四品上的兵部侍郎。
赵册在燕军时就是正四品上,这回等于是平调,并且他在燕军是主官,到了兵部上面还有兵部尚书压着,没有多大权力。
东宫受挫,士气有些低沉,这个时候,在寡妇再嫁一事上面大力支持的司农向东宫伸出援助之手。
司农向皇帝上奏折提议东宫可派官员到农司当副司农,最佳人选就是江青云。
副司农的官职是正四品上。江青云本身的爵位长平伯,就是正四品上,然而副司农可是实职。
从普通的农司官员到农司第二把交椅的副司农。司农对江青云特别的看重。
得知此事的江青云坦言道:“司农大人如此厚爱,我真是愧不敢当。”
为了感激司农,江青云把整理出来的积粪增产法交给农司的众位这员,让他们在各地推广,还准备跟李如意商议在郊外建一个燕城作坊的分作坊,专门制作豆制品,这样可以带动方圆百里的农民种黄豆卖掉增加收入。
远在昆城的李如意接到江青云的信件时已是三月初。
她已经在楚王府给楚军烈士的遗属义诊过三回,治好近百人的疾病。
昆城郊外的鲜花手工皂作坊已开工一个多月,目前已经产出三万多块基础手工皂,采购几千斤鲜花并准备制成干花粉。
新婚不久的洪星华主动提出去鲜花手工皂作坊帮忙,正好作坊里面有许多的烈士遗属,她去了方便管理。
昆城长史家的几位公子小姐跟李如意签了契约能够提前使用新品后,昆城众位富贵人家纷纷跟鲜花手工皂作坊签了类似的契约。
第一批鲜花手工皂还没有制作出来,作坊就已经收入六万七千两银票。
如今,李如意建议周景晨用赚来的钱修从昆城至昌城的官道,把两地之间行车速度提快,方便两地交通、经商等。
这样,昆城周边百姓种的水果、养的鱼及土特产可以便捷的运至昌城。楚王府修路,官府和百姓都获益。(昌城见723章)
从昆城至昌城路程三百多里,其中五分之三是山路,前人开山修路,但都是土路,道路狭窄,一下雨就遍地泥泞,不能走马车,汛期有时还会发生泥石流,道路直接不通。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第749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农家药女:富贵临门最新章节!
李如意想修平整对马车、驴车、牛车损坏小的砖路。大周只有大的方块的青砖,这种砖造价高昂,只在各大城府的主路才有,目前还没有出现红砖。
她便把造价低廉制作红砖的方子送给周景晨。
可是修路是很大的事,哪怕是红砖,至少要花二十万两银子,另外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此事周景晨同意,下面的众位官员多持不同意见。
李如意为了能够说服众位官员,让周景晨派军队在一夜之间把从鲜花手工皂作坊至昆城城门的官道全部铺上了红砖。
这段路约六里,全部铺上崭新红砖,道路扩宽至五丈,能并排行驶五辆马车,由于十分平整,马车行驶的速度很快,并且哪怕是承载重物的牛车也不会把红砖压碎,比原来的土路强十倍不止。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红砖官道一下子轰动全城,百姓蜂拥而来在这条官道上行走奔跑。
事实胜于雄辩,众位官员一致同意从昆城至昌城修官道。
李如意在议事厅对众位官员道:“想要富,必修路。昌城是仅次于国都的繁华大城府,它通向蜀地、江南各大城府,那些地方地洁人灵,寻常百姓都生活富足,只要我们把红砖官道修到了昌城,楚地至昌城乃至蜀地、江南的货流时间就缩短一半。楚地的各种水果、鲜花、鱼等等都可以卖到那些地方。”
李如意在燕城时连燕王府的早堂都没有进去过,没有这么高的话语权。
而在昆城却是随时可以参加楚王府的早堂,周景晨能听见她的话,她的话语权很高。
她得到重视,自然就多给楚地出谋划策。
阳春三月,皇帝登基后第一次开科考,大周国各地举行童生试。
昆城也不例外,周景晨把科考的事交给了昆城刺史,然后把修红砖官道的事交给了几大城府的守军。他自己则去边防巡视楚军。
周勇与慕容清婉已于二月大婚。现在正是新婚燕尔,周景晨就让周勇呆在昆城陪伴慕容清婉,不用去边防。
此次慕容家的送亲队来了十几人,包括慕容清婉的爹娘、哥哥。他们在楚王府见到地位尊贵的洪星华,见她红光满面过得很好,跟想象中的不一样,都有些惊诧。
洪彬与锁子娘就在楚王府成亲,还请了慕容家来喝喜酒。慕容家的人来了,向他们道喜。
皇帝亲自下旨昭告天下鼓励寡妇再婚。慕容家的人自是不敢跟皇帝对着干,只能认同洪彬与锁子娘的亲事。
洪二爷托慕容家的人回到国都跟慕容锦说说好话,还说他要等到洪星华给周景晨生下儿子才回洛城。
在旁人看来,洪二爷如此心粗的武将,都能把洪星华放在心尖上,为了洪星华做到这一点,真是比当娘的慕容锦强多了。
三月中旬,大周国各地进行乡试。
穷秀才,富举人。乡试高中者就是举人。乡试比童生试要激烈的多。
李健安四兄弟在上次的燕城乡试落榜,止步于科考。
这次是全国的乡试,不过考点仍是在燕城,他们已经在国都的两大书院进修过,比上次有底气的多。
王志高上次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参加乡试,这回调整好了参加。
张银芳的大哥张金海在院试时高中秀才,不过名次很低,这次与王志高的目的一样,参加乡试走个过场。
张银芳的弟弟张铜江在府试考中了童生,止步于院试,没有考中秀才。这次乡试没有资格参加。
五狗子的弟弟六狗子只读了三年书,今年科考考过县试,没有考过府试,连童生都不是。不过,他也算是下过两次考场,比前年强多了。
这天早晨,李健安四兄弟、王志高、张金海跟着一大群秀才考生在乡试考场护卫严格到极点的搜查之后进入考场,开始为期三天三夜的考试。
赵氏与三个儿媳妇已经有了上次的经验,哪怕李山父女不在家,也没有那么紧张。
王海夫妻、张屠夫一家却是非常的紧张不安。
丰氏翻来覆去的道:“志高千万别晕在考场上。”
刘氏也是担忧张金海在考场上做噩梦,发挥不好。
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三夜,三家人跑去考场把六人接到李家。
这回王志高没有晕倒,不过也是累得快要虚脱,都没有力气说话。王燕赶紧给他灌了一碗白糖水。
张金海仍是做了噩梦,不过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对他的干扰远没有第一次大。可能是因为他报着走过场的心理,给自己的压力小,所以做噩梦也没有在意。一脸羡慕的道:“健安、福康、英华、敏寒肯定高中。”
李福康谦虚的道:“题都答上了,就是不知结果如何。”
乡试的题是由各地官府自己出。白鹿书院的题目比燕城的可难多了。
他以白鹿书院二等的水平做燕城的考题,说实话,真是简单。
“我考的还凑合。”四兄弟当中成绩最差的李英华也觉得发挥的不错。去国都书院读书,花费很高,也离家很远,但是真的去的太值了。
李敏寒面色疲倦,却是道:“我去默题。”
李健安点头,“趁着现有记忆,把答题默写出来,交给书院的院长看看。”
他们已经离开北山书院,但是还跟院长、师长有联系。特别是院长,对在白鹿书院读过书的他、李福康、李敏寒抱有很大的希望。
当晚,李家四少年默写的答题交到了北山书院院长的手里,这位年迈的院长上任二十几年期间,已经教出十二名进士、三十七名举人。
“你们四人答的不错,此番若上榜,须好好准备参加七月的会试。学问上面若有不懂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李家四少年得了院长的肯定与鼓励,心里大喜,回到家里跟赵氏打了个招呼便去歇息。
赵氏却是心神不宁,次日带着三个媳妇去庙里烧香,又去道观抽了一个上上签,仍是忐忑不安。
李英华劝道:“又是佛家,又是道家。娘,你莫要想太多。”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第750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农家药女:富贵临门最新章节!
又过了两日,乡试放榜,这回李家派了四个奴仆去看榜。如同北山书院院长所料,李家四少年全部榜上有名。
李福康竟是排名第三,李敏寒第十一,李健安第二十三,李英华排名第三十一。
“老天保佑,我的四个儿子全部考中举人,我的四个儿子超越了我爹!”赵氏喜得直接晕厥过去。
四个儿子全部高中,倒是应验了她抽的上上签。
当年,她爹也就是个秀才,如今她的四个儿子全部当了举人,比她爹都强。这会让她自豪一辈子。
李家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李家四少年不忘给远在楚地的李山、李石、李如意报喜,立即写信交给驿馆的邮差,让邮差帮忙带过去。
王志高、张金海不出意料的落榜了。
不过,王志高是落榜的第三名,也就是说他得到了燕王府推荐去白鹿书院读书的机会。
这让王志高欣喜不已,以他的水平能考出这样的成绩,甚至是得到进入白鹿书院读书的机会,真是非常的幸运。
只是去国都白鹿书院的开销非常大,哪怕燕王府赠银一百两,那也远远不够。
王海底气很足的道:“我们家有银子,能供志高去白鹿书院读几年书。”
他与丰氏做了几年的豆腐买卖,卖猪、卖鸡的,还带着族人在外面修火炕、沐浴器、马桶,赚的合起来有一千多两银子。
王志高这么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考中了秀才,又得到了去国都白鹿书院的机会。
王海就算拼老命也要供王志高去白鹿书院读书。
丰氏激动的道:“志高只有去了白鹿书院读书才有可能在下回乡试考中举人,我做梦都想让他考中举人,这回有去白鹿书院读书的机会,我和他爹就算砸锅卖铁也供他。”
瞧瞧李家四少年去了一趟白鹿书院,这才读了一年书,回到燕城参加乡试,全部上榜,李福康甚至考出第三名的好成绩,连北山书院的院长都说李福康有考中进士的可能。
丰氏这一辈子最大心愿就是让王志高当官老爷,改变命运,再也不用种地。
李健安笑道:“志高去白鹿书院可以跟我们三兄弟住在一起,同吃同住,用不了那么多的银两。”
他能跟小舅子一起在国都白鹿书院读书,这可真是以前打死都不敢想的事。
连李英华都有些羡慕的道:“志高上次就是秀才榜上最后一名,这次又得到了去白鹿书院读书的机会。志高的命可真好,真有福气。”
王志高跟爹娘、李健安鞠躬行礼道谢,而后一本正经的道:“我若是能去白鹿书院读书,日后回到燕城一定考中进士,在北地当官。”
李福康坦然道:“你先别说回北地当官的话,等你出了燕城,去外面看看就知道了。”
曾经他的愿望跟王志高一样,后来离开燕城在国都生活了一年之后,心思有所改变,为了儿子的未来着想,他想在洛河以南的繁华的城府当官。当然这一切都得是考中进士后。
王志高又道:“我准备十天后,就跟同界考生一起去国都白鹿书院。你们呢?”
李健安道:“我们兄弟需要在燕城参加会试,等七月之后再说。”
李福康特意解释道:“我原本打算在国都参加会试,只是这次我在书院的最后几次考试都是二等,没有上过一等,若在国都会试怕落榜,为了稳妥,还是在燕城参加会试。”
哪怕此次乡试榜上第三名,那也是北地的乡试,以他的水平若在国都,只怕是乡试榜上最后几名。
李英华道:“二哥,我觉得你的功课在我们兄弟当中最好,若是在北地参加会试,考中之后,按照上次科考的规律,你还是回北地当官,你既然想在洛河以南的城府当官,还是再想想去国都还是北地参加会试的好?”
李敏寒跟着道:“二哥,我也觉得你应该再想想。”
李福康心里也是很矛盾,喃喃道:“若是江哥哥在就好了,我的情况他很了解,他会给我指出一条适合我的路。”
李健安便道:“二弟,会试在七月,现在离会试还有四个月。你可以写信问江哥哥。”
丰氏望向赵氏的目光充满羡慕,道:“瞧瞧福康,志向真是远大,竟是想到国都参加会试。”
她的儿子王志高比李家四兄弟早读书几年,现在的情况却是王志高是秀才,而李家四兄弟已经是举人,马上就要考中进士了。
赵氏心里非常欣慰,道:“福康跟健安性子不同,他一直想去外面看看,现在又想在国都考中进士然后去外地当官不回燕城。”
李福康是二儿子,不用留在家里给老人养老,所以他的心思就跟长子李健安截然不同。
李健安是打算在燕城考中进士,就在燕城附近当官,方便照顾家里。
李家四少年全部考中举人的事传到礼村,村里人均是替他们高兴,不过,有些人跟许家道:“你们家赶紧把五狗子嫁给李三少爷,不然七月李三少爷再考中进士,就更加看不上五狗子。”
“不会。李家仁义守信,不会退掉这门亲事。”许正瞪眼在跟人家说这话时,心里也是虚的很。
许家的六狗子这回连童生都没考中,都不能说是读书人。
许家跟李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唉,许家真是太高攀李家了。
“我家五狗子跟县主同龄,明年才及笄。等五狗子及笄了,李家自然会上门迎娶她。”马氏却是坚信李家不会悔婚。
这个世上是有人富贵了就不遵守承诺,但李家不会这样做!
正当李家沉浸在李家四少年高中举人的喜悦之中时,国都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令天下读书人狂喜。
要说这件事,必须要先说另一件事。
那就是东宫宣布在国都方圆二百里的每个镇成立书馆,免费给书馆配送《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大周律》等一百本书籍。
此活动概括四个字就是:送书下镇!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第751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农家药女:富贵临门最新章节!
国都方圆二百里共有九十八个镇。
如果每个镇配送一百本书籍,那就是九千八百本,近一万本书籍,哪怕是便宜的书籍《千字文》都得一百个铜钱,这么多的书籍就近二万两银子。
除去书籍,还要建书馆,得有会识字的人看馆,这样下来,至少三万两银子。
书馆建起来前后加起来便是五万两银子。后面还得给看馆的人发放月钱,又是一笔开销。
不过,这件事一出,国都方圆三百里的老百姓都欢喜感激不已。
离国都近的百姓纷纷去皇宫外面给东宫磕头,还有许多百姓不敢相信这件是真的,特意去衙门打听。
识字的衙役已经不止一次给老百姓解释了,不过看着老百姓一张张傻乐的脸,也跟着高兴,这可是利民利国的大好事,“官报上面写的很清楚,太子自掏腰包用昆城县主献上的活字印刷术印书,然后与小皇子合起来修建书馆,半年之内,国都方圆二百里每个镇都会有书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激动无比的问道:“原来是真的。那么书院建成后,我孙子能进去看书吗?”
衙役看着老头子怀里抱着的还不会说话的小婴话,哭笑不得的道:“你孙子太小点,会把书撕烂,长大些懂事了不撕书再进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