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影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油炸大金
山影的三大导演,王文杰、张新建都老了,只有孔生还活跃在一线,孔生走了,大大削弱了山影的制作能力。
这还不是最重要,事实上,从09年开始,山影的作品几乎都是通过侯红亮和李化冰之手发行的,才既叫好又叫座,有收视有口碑!
播出机构认的不是山影这块招牌,而是制片人侯红亮和发行人李化冰,侯李二人走了,山影剧一下子就面临发行困难、成品积压、资金断流的严峻局面,山影的管理层又应对不力,才步步走错,迅速滑坡,四年过去了,山影再也拍不出好剧,招牌不再耀眼,原定的上市计划也搁浅了。
现在他们还在蜜月期呢,挖人,挖个蛋!
……
上海,《钢的琴》首映发布会。
吕潇然脸色有点疲惫,但还是坐在c位,拿着话筒道:
“其实,做这个戏,我们也知道市场很难接受,但是呢,研究市场的都知道,商业性和艺术性,是电影产业的两大支柱,好莱坞的全球推广那么厉害,但他们同样注重独立电影。我们不行,看什么赚钱就一窝蜂的往里扎,看什么类型的片子火了,就不管不顾的跟风,我们不能瘸着一条腿走路…”
“我们要做成熟的电影制片公司,就不能只做赚钱的商业片,还是要考虑艺术性的!”
“并不是说艺术电影要背离市场,要偏离群众,而是指它和主流商业片的侧重不同,更强调电影的艺术性表达——它不一定是少数人的电影,但就它的出发点来说,不是为了“多数人来看”而创作的。艺术电影未必“曲高和寡”,但这个市场,应该给“曲高和寡”的作品一席生存之地。而不是纯粹的任由市场,把所有非大众向的作品,全都驱逐出去。”
“还是希望有观众支持一下《钢的琴》,这是一部好电影!”
台下有记者问:“吕董,听说橙子每年会推出艺术电影?是不是真的?”
“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主要做小成本的文艺片,毕竟成本太高,我们也亏不起!”
“那多高的成本算低成本呢?”
“不能超过500万,《钢的琴》制片成本就是500万!”
“那你认为,艺术和商业该怎么区分?是故事情节,演员阵容,还是纯粹指票房?”
“都不是,我觉得就两点,一个是否通俗化,一个是否符合大众的观影趣味。像《山楂树之恋》,卖了一亿多,但你能说它不是艺术片么?观众有时候会受到宣传误导,可本质是不变的。”
说了一大段,《钢的琴》的票房还是不怎么理想…
即便吕潇然亲自站台、推广也没有…
没办法,这几年一提文艺片,一堆人就摇头,真的是国内的一些文艺片导演和观众把大众推向了对立面。
一个个拍的什么玩意?
还好意思说观众不懂,市场不好?
文艺片确实有不注重叙事的类型,但这不是拍的烂的理由!
按照市场预测,《钢的琴》最多也就一千万票房出头——最近上映了不少大片,《哈利波特也与死亡圣器》(下)、《蓝精灵》、《夺命深渊》、《美国队长》…
第八十七章 座谈会(4/5)
《钢的琴》是橙子映像第一次亏本…
你自己算账:500万的推广费+300万的发行费,一千万的票房,亏损达到500万!
曾广贤很懊恼…
毕竟《钢的琴》是他一力主导的项目…
曾广贤60年代末生人,经历过西影厂最辉煌的时候,也经历过厂子改组,下岗…
他喜欢《钢的琴》,是因为电影的后半段,已经不是简单的造琴,或者说女儿跟谁的问题,而是转移到了工人的力量!
陈桂林为了给小圆造一架钢琴,带着工友们回到铸造车间,开动车床,制作沙箱,使得工厂在工人自己的手中再次运转起来。
作为个体被抛入历史的工人们从各自相似却又不同的命运中回到工厂,回到了集体之中。
这个“超真实”的故事透露了某些“真实”的社会主义理想:生产不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了解自己的生产工具、了解劳动过程、了解自己的产品,从共同的劳动中获得尊严。
曾广贤原本以为这个电影至少能拿3000万票房…
可他不知道,现阶段的观影主力是80后,不是他这样的人!
这种挫败感不止他一个人有,橙子的发行部门也有!
大伙虽然觉得这电影拿不到高票房,但还是认可《钢的琴》的品质的,否则,也不会答应批500万的推广费!
……
“…大家也不用太难过,做电影嘛,有亏有赚,很正常!”
“我知道正常,可是公司面临上市,现在闹了这么一出…”
“没事,这不还有《全民目击》嘛!”
吕潇然到不是很在意,五百万而已,又不是亏不起。
张进接口:“今年国庆档主力是《白蛇传说》和《画壁》…”
“谁说的,《全民目击》的成片我看了,非常不错!”
“…可是宣传不好做…”
“主抓网上舆论,你们多搜集一些资料,这几年富二代坑爹的事情很普遍!”
“ok!”
“《钢的琴》票房失败,也反映了很多问题,首先,我们不能等同商业片模式推广小体量的文艺片,以后再有类似的作品,最多只能批300万的推广、宣传费!”
“其次,前期评估一定要做好。”
所谓前期评估,就是调查影片的受众,以及这批受众能带来的票房…
《钢的琴》1000万票房,观影人次大概四十万,这算是最稳定的一批文艺片爱好者。
以后制定项目,成本不能超过300万,否则,很难收回成本!
目前国内艺术电影的发行渠道还是不完善,无法准确地定位到观众,全国发行等于就是拿钱丢大海,大量的广告打在了不会去进电影院看艺术片的人群身上。
“还有,目前我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商业制作上,艺术片太高端,还是等我们有钱了,再烧着玩,除非有什么好剧本!”
“可是,我们才说了…”
“我们说的是有好的项目会投资,而不是盲目的砸钱!”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尤其是那帮不尊重市场,只想着做自己电影的导演!”
张进笑了笑:“您是说王晓帅?”
“…我没说名字,你们自己领会!”
……
广义上来说,所有的电影都是商业片——它们的创作,都是为了最终发行,进入院线。
但艺术电影不是“大众电影”,不以迎合观众的主流口味为主。
拍艺术电影就要做好没有钱的准备,这种电影没有票房的!
说句极端点的话:就算市场里只有某些文艺片,其他的类型片都没了,没得选择之下,也不会有人去看!
这几年文艺电影圈闹个不休,要求国家强制“院线电影播放类型多元化”,要求财政补助建立和维持“文艺片院线”,要求直接拨款给“优秀电影人”…
但是呢,不许过问题材、内容。
理由都是“不能让中国好电影死绝了啊”…
脸真大!
拍文艺片的部分导演、演员、观众,又要在审美上鄙视商业片观众,又要在影片质量上碾压商业片、还想票房并驾齐驱…
怎么什么好事都被你占了呢?
……
九月初,三爷打电话通知开会。
吕潇然跟钟丽芳一起来的,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华宜的黄家兄弟,博纳的于冬,光线的王常田…
总之圈子里有名有姓的都来了!
主持会议的是电影局长佟刚,他表情很严肃:“今天让大家来,就一件事。”
“大家应该知道,2009年8月份,wto裁定我们限制美国电影进口败诉,世贸要求中国放宽外国影音产品进入国内,尽管我们申诉了,但是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我要说的是,从明年开始,国家会放宽对好莱坞电影的限制,中国电影将要直面好莱坞这个庞然大物的挑战!”
底下的一帮人直接炸毛了…
卧槽!
放宽好莱坞电影限制,这岂不是纵虎入山林?
现在一年20部好莱坞引进片,勉强还能应付,再来几部《变形金刚》…
不敢想象!
“局长,这不行啊,我们的商业电影才刚刚起步…”
“对呀,能不能跟上面…”
佟刚敲了敲桌子:“先安静一下!”
“这是世贸组织的要求,我们已经帮你们争取了两年!”
“初步讨论,应该会增加10到20部的引进大片,都是3d或imax电影!”
10到20部…
辅助器说过,年底,《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会签署,引进片的配额从20部增长到34部,不止如此,分账比例也从百分之十三增长到百分之二十五!
按照《变形金刚3》的体量,好莱坞一步片子赚取的利益从之前的2000万美元增长到2500万美元…
不止如此,34部电影,分摊到每个月都有两到三部大片!
一年的电影排期就那么多,电影与电影之间的竞争就是空间的竞争。更多好莱坞大片的进入,特别是3d和imax电影,会压缩国产电影的空间。
想想《变形金刚3》上映,那么多国产电影成了炮灰…
扣除国产电影保护月,那意味着更多华语片将挤破头自己拼自己…
唉,难了…
第八十八章 九月初(5/5)
其实对观众而言,放宽配额,反而是好事。
大家看电影,很少关心是哪国的,好看就行!
而且普遍认为现阶段国产电影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电影市场巨大而竞争又不足,是个电影拿出来放就能赚钱。
还真不是这样,等后世一堆大烂片出来圈钱了,你们就知道现在被骂烂片的,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黄总,再见!”
“王总,再见!”
会议结束,吕老师跟一众大佬挥手告别,然后跟钟丽芳讨论了一下要不要做院线!
明摆着,院线会迎来重大利好!
而且更强势了,以前你不给我排片,不给我多一点的分账,我还能封杀你,现在,你爱封不封,老子只放映莱坞大片!
不过吕老师始终不看好院线…
他更看好互联网。
按照辅助器的说法:电影院以后可能会是少数人的高档消费场所。
大量电影将会以互联网电视、电脑、移动互联网终端点播的方式流向市场。
原因可能是电影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制作成本两极分化,市场只剩独立制片和巨资制片。
中等体量的电影通过网络就足矣收回成本…
钟丽芳却觉得有必要收购一条院线,不能把终端放映市场交给别人手里…
现在都讲究产业链经营,连小马都开始进军院线了…
“等上市了,有钱了,买一条院线,省事还省心!”
“…找谁买?都知道现在做院线能赚钱,谁会卖给你?”
“做院线就是砸钱,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什么时候都能入局的!”
在吕潇然看来,或者说事实就是这样:做院线就是装修布置,更新设备座椅,更换海报灯牌,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是,辅助器也说了,后市都讲究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再说吧,眼前最重要的是《全民目击》的宣传,还有《烈日灼心》的威尼斯之旅。
……
国庆档属于已经成熟的大档期,今年已经定档的电影:《辛亥革命》、《全民目击》、《白蛇传说》、《画壁》还有华宜主推的《夏日乐悠悠》…
《辛亥革命》,宣传时候主打‘程龙、李兵兵激情戏’——激情肉搏,程龙、李兵兵**上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上影厂主导的献礼片!
大概是看到《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赚的盆满钵满,上影厂也想借着献礼片大题材分一杯羹…
3000万美元的成本…
有钱!
真有钱!
《白蛇传说》也不妨多让,杨老板为了捧吕老师的同学,砸了大价钱,请李莲杰饰演法海,耗资两亿打造一部《白蛇传说》…
《画壁》明明只是3000万的小投资,冒充《画皮》续集,各种宣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