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问道峨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里渔舟

    ……

    陆玄在紫贞山很是待了一段时日,期间除了指点杨云澜修行之外,也帮着参详白衣教事务。

    他虽然没有什么管理大势力的经验,不过好歹有前世见识,多多少少能够给出一些意见,对于白衣教的运营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

    眼见自家所能做的事情也都做了,陆玄便心生去意。

    事实上王友直曾提到过的参上山离紫贞山相去不远,毕竟都是在襄阳境内,是以他此前便托苏游帮忙打听了一下广华县贾氏一族的事情。

    广华县确有大族贾氏,二十年前贾氏大房夫人也自诞下了一名在腹中待了三年的婴儿,唤名贾静。据闻贾静降生之日,异像天生,有灵龟拱卫,除此之外,还有传闻,当日贾氏公子出生,乃是神仙出手。

    神仙传说之事,终究不曾亲见,这些年来虽然每每提及贾氏,少不了要说起这一件神仙事,可除了贾氏自家之外,外人自顾生活,倒也没有多么在意。

    况且如今乱世,襄阳之地近乎湖广边境,古来便是百战之地,如今更是不得安宁,寻常百姓求存已然十分艰难,也没有多少人会去在意贾家的神仙传说。

    而后,据白衣教教众带回来的消息,还有一件趣事,那就是贾氏主家二十年前香火不旺,几乎没有所出,可后来贾氏公子贾静出世之后,许是真引来了福报,一下子各家都有所出,一时贾氏一门香火大盛。

    这本也是好事,可这人一多,各房子孙一多,好坏便参半了,尤其是随着贾氏老太君愈发老迈之后,人心浮动,加之世道混乱,各人自有心思,贾氏未免有些乱象。

    好在多年积累,尚且未曾爆发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而且也亏了贾氏前梁爵位,广华又是楚王治下,没有受到太大波及,加上贾氏本就养着不少家丁,乱世之后还增添了几分力量,护持自身不难。

    所以到了如今,虽然大梁四分五裂,贾氏一家倒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连带着广华县,在贾氏的照拂之下,也还算安定。

    当然,自苏游口中所知,这本也是楚王有意如此,如今情况,暂时就需要这些前梁勋贵门维持湖广的稳定,否则真要是全都乱了,楚王府也无力维持现在的势力。

    这是外话,暂且不说。

    只说陆玄大略了解了贾氏的情况之后,便有了几分想法,王友直所说的那名转世修行,该就是贾静了,就白衣教教众弄来的消息,贾静如今还是家中公子,功名未有,也不曾听说有什么人将他引走修行,如此一看,不像是布置好了后手的转世同道。

    以陆玄参悟《太上广法妙经》所得,自身修为欲再进一步,兴许便与这‘立道传法’之事有关,如今同道转世之身,且得自王友直推荐,也是难得机会,自要尝试一番。

    ……

    话分两头,却说陆玄有意离开紫贞山,去往广华县寻那贾氏一族,观量转世同道,琢磨是否机缘之时,广华县内,贾氏族中,却生了一番波折。

    险些气得族中已然耄耋之龄的老太君一口气没回上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还得从家老太君最疼爱的孙儿贾静说起。

    贾氏与娲山沮水林氏一族本是世交,林氏之人得闻贾静出世异像,自家才出世的柔娘也是有异像显现,心觉结亲之好,当是一件好事,于是便来贾氏说亲。

    听得林氏小女出身之时也是伴随异像,老太君便觉乃是天作之合,于是应下了此事。

    贾林二家之间,还互通了信物。

    后来林氏小娘也时常回来贾家玩耍,更是在贾家寄养了一段时日。

    本来是和美之事,可眼见婚期将至,此番沮水县林氏管家却来了信,说是林氏遭了祸事,自家小姐被妖魔捉走,不知如何处理,来求贾氏相助的。

    贾老太君可将林氏柔娘当成亲孙女看待,本也是定下的孙媳妇儿了,这等年纪,哪里听得了这消息,这不一听之后,便险些闭过了气去。

    “造孽啊!”

    老太君可是贾氏最要紧的人,这一出事,家里头的人都聚到了院中,好在很快老太君还是缓过了气来,这一醒来,便是一叹。

    “祖母,您宽心些,参上山的李道长也是有本事的,既然是妖魔乱世,孙儿亲自去请李道长相助,想来以道长本事,应该能够帮些忙。”

    说话的正是贾氏长孙贾静。

    贾静身长六尺有余,温润君子,颇有文学,只是前梁尚在时未参加科举,如今也没有功名在身,不过贾静速来不喜与人相争,对于这些也不看重,就是家中一应事物也不甚感兴趣,尤其心慕道事,若非因老太君缘故,或许已经入参上山去寻一家道观修道了。

    说来贾静与林氏柔娘未曾早早成亲,拖到二十岁年纪,也不乏其中缘故。

    贾静从参上山上道长口中,得知男女身子未长成,过早成亲,有损元气,这才没有成婚,而老太君宠爱,也不强求于他,才将亲事拖到了如今。

    谁料眼见都长成了,也订好了日子,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

    听到爱孙这话,老太君也平缓了些,所谓的李道长,是十多年前来参上山修行的,因为昔年王友直缘故,贾氏对于道家人颇为信重,在参上山建了不少道观,也请来了一些道士高功,李道长便是听到此事之后,又看了参上山风水,才在山上落户的。

    这位颇有一些本事,贾氏这些年也发生过一些麻烦事,都是求助这位道长解决的,所以贾家人对于这位也算是比较看重。

    虽然不知晓妖魔到底有何等本事,但出于对道家修行的信任,老太君也定了些心神。

    况且此时也没有别的方法,沮水林氏虽然步入贾氏兴盛,在沮水之地也算是书香门第,颇有一些人脉,如果不是不能解决,也不会急着把消息送到贾家来,如今情况,也只能求助于这位李道长了。

    “我没事,柔娘的事情不好耽误,灵儿,你速去山上请李道长。”

    到底是主持了贾家事务多年,老太君年纪虽然老迈,有时也会有些糊涂,但清醒的时候还是果决的,顾不得自家身子,知晓当务之急是把人先救回来,于是做了吩咐。

    至于灵儿,却是贾静小名。

    “祖母您别急,孙儿这就去。”

    贾静点了点头,随即与家人说了些话,便匆匆离开了贾府。

    ……

    参上山,本就是风水极好的地方,比不上一些名山大川,却也别有一番神仙传闻。

    只是因为贾氏先祖缘故,此地被梁太祖赐给了贾氏,以至于早年这地方除了贾氏供养的宫观之外,少有外人能在此地落户。

    因贾静缘故,引了不少道家修行在此住持,如今山上宫观渐多。

    宫观之中,自然都是在籍的正统道士。

    不过真正有本事的,却也不多,毕竟只是因为王友直昔年相助,让老太君生了供奉道家神仙的心思,请了些正统道士来求福祉罢了。

    若说对参上山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贾静。

    不知什么缘故,贾静自小便喜欢在山上玩耍,尤其是宫观渐多之后,更是中意在这些宫观之中静坐,他自己也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只是每每来到山上,便觉安宁。

    这也是他心慕道事的原因之一。

    熟门熟路,贾静带着几名家丁上山,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小道观。

    此观名为‘巫丹’,正是李道长修行之所。

    据闻李道长乃是上古巴族后人,巴人古时曾迁至此,巴人有巫山、丹水,李道长念及于此,便以巫丹为观名。

    这是贾静从李道长口中听来的,具体如何,却也不清楚。

    能在这时节来到参上山修行的,多是喜欢清净的道士,李道长也是如此,听说早年前梁国乱,李道长也是四方云游,解救百姓,可是后来征伐四起,所见所闻叫人伤心,知晓但凭自身之力,也救不得多少百姓,遂才来到了参上山静修。

    李道长有本事,也是善人,每每相助贾氏或周边富贵人家解决些许麻烦,也不要钱财,只愿各家多多帮扶百姓,实是有心。

    贾静对于李道长就颇为敬重。

    巫丹观中,除了李道长之外,只有一名道童,唤名李真,乃是李道长弟子,年岁比贾静要小些,是十余年前李道长外出时带回来的孤儿,因贾静不时来观中玩耍的缘故,与李真关系颇好。

    “静大哥,今日又来山上玩耍么?”

    李真年纪不大,常年山中修行,天真烂漫,也只贾静上山之时,能有个玩伴,所以对于贾静的到来十分高兴。

    贾静此时带着急事,却也无心寒暄,只道:“真弟,李道长可在观中?家里有件急事,需请道长相助。”

    李真对于贾静算是了解,见贾静模样,知道不是小事,于是忙道:“在的,师父在观中修行,我去请他。”

    不多时,贾静见到了李道长。

    李道长年纪不小,看上去甲子年岁,算不上仙风道骨,有些清瘦,肌肤黝黑,骨架宽大,显得有些雄奇。

    一身浆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打理十分妥帖,别有一番清逸。

    “贾家生了何事?”

    但见贾静,李道长便问。

    贾静遂将林家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李道长。

    听得林氏变故,李道长面容沉凝,又问道:“那妖魔使了何等手段带走的林家小娘子?”

    贾静细细回想,道:“据林氏下人所说,是院子里卷起一股黑风,人便不见了,具体无从得知。”

    李道长闻言,面色微变。




二百六十八、妖魔
    得见李道长面色,贾静就知道只怕有些困难了,不过他对于修行之事了解不多,妖魔更是无从谈起,也不知为何李道长听了自己的话之后脸色就不好看了。

    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认识的人之中,有能够对付妖魔本事的也就这位了。

    “道长,此事可是有些麻烦?”

    “唉!”

    李道长闻言,苦笑摇头,似乎不知说些什么是好。

    半晌才叹道:“这妖魔能有如此手段,法力非同一般,以我的本事,只怕不是对手啊!”

    他是实诚人,对于贾家也颇有好感,毕竟吃了多年供奉,而且贾家也算是造福百姓的富贵典范,没有把握就是没有把握,没有诓骗贾静的想法。

    “这可如何是好?”

    贾静脸色也微微变化,他心性虽然不错,相较同龄人而言,也更为沉稳,但听到李道长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的时候,心中未免一沉。

    除开未婚妻的身份,柔娘更是他的青梅竹马,两人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哪怕是没有这一门亲事,柔娘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也是希望能够尽快救回来的,可是这会儿希望却有些破灭。

    “要是请动军中人马,不知能否对付妖魔?”

    话本之中,常有大将领兵伐山破庙,斩妖除魔的传说,按着李道长所言,其中不少也是真事,既然如此,花费一些代价,请动附近的营兵出手,也是一个办法。

    李道长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按我道门炼气的说法,这妖能有如此神通,最次也是类比我炼气玄光之境的存在,话本传说之中,所谓领军降世斩妖除魔,多是不成气候的小妖,或是连身形都无法变化的蒙昧凶兽,完全比较不得,不过如今四方战乱,也有厉害修士拜在各大王门下做供奉,如是能请道厉修士,或许还有几分机会,不过这类修行前辈,实在难寻,而且寻常代价,只怕也请之不来。”

    言外之意,有几分希望,可是希望不大。

    “而且襄阳之地,我也没听过有哪位厉害的修行存在,你若想请人相助,唯有两个去处,一个是紫贞山白衣教,另外一个则是楚王府,除了这两个地方,我暂时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去处能够找到解决这件事情的人。”

    听得这话,贾静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是好。

    不拘是白衣教还是楚王府,对于贾氏而言,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逞论上门求助,何况他们似乎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作为报酬。

    贾静多年在李道长门下听讲,他也将贾静当成了半个弟子,见贾静如此忧色,李道长叹道:“你家是勋贵之家,尝试付出些许代价,或许能从楚王府或者白衣教求来援助,可以尝试一番,不过也不必太过着急,到底未曾亲见,也不知那妖魔究竟如何本事,我且去一探,若是五日之内不见我回来,也不得半点消息的话,你也只能想法子求助于这二者了。”

    “我承你贾氏供奉颇多,也因贾氏缘故积了不少功德,既然贾氏有了麻烦,本也该倾力相助,你自去吧,找个下人随我同去林家便是。”

    贾静也无别的办法,只能如此。

    ……

    且不说贾静得了指点,便下了山,回家与家人商量对策。

    李道长这边,却将自家传承都交托给了弟子李真,嘱托李真若是自己此番回不来,便好好主持巫丹观,有贾氏帮扶,想来也能维持。

    身为弟子,李真欲要随行,却被拒绝,一应后事交代清楚之后,李道长便带着带路的贾氏下人,匆匆赶往了沮水。

    ……

    五日后,贾氏得林氏传回消息,李道长去追妖魔之后,不见回转,只留书一封,也都带到了贾氏。

    信中只提妖魔有二,十分厉害,此去只怕难得回转,教贾氏求取白衣教或是楚王府相助。

    贾静得信,知晓李道长只怕凶多吉少,信中悲恸,却也无奈,只能亲至襄阳,求助守将王免,引荐白衣教与楚王府之人。

    襄阳守将王免,却也是嫉恶如仇,忠义之辈,但闻妖魔乱法,热忱相助,言道:“王府诸修,除开护持楚王之人,多在四方镇守,如去王府,难求得帮助,此番只有去往紫贞山,求助于白衣教,白衣教中多奇人异士,或有解决此事之人,贾公子持我书信,可上得紫贞山去。”

    即得王守将书信,贾静遂领人往紫贞山去,紫贞山离襄阳本就相去不远,一番赶路,却也未曾耗费多少功夫。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贾静领人匆匆赶往紫贞山求助之时,陆玄也生去意。

    杨云澜修行渐入佳境,白衣教亦是蒸蒸日上,日后战事若起,尚不知结果如何,至少如今白衣教中,发展还是十分不差。

    陆玄虽有照拂后辈之心,却也无意牵扯白衣教布局之中,此是杨云澜与苏游的修行,他也不好过多干涉。
1...100101102103104...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