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三国之再续雄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冬天里的瓜

    张肃也是很紧张,当初慌慌张张害死了亲弟弟张松,想的也并非什么大义灭亲,而是为了保着家族。现在眼见王嵩如此势大,如果刘璋败了,自己恐怕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张肃显得特别积极。

    在张肃的带领下,手下官员们纷纷出钱出人,刘璋又从府库中拿出大量钱财用于招兵,短时间内又招了好几万军队,使驻守江州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人。当然,兵员的素质无法保证,老弱病残比比皆是。

    一些死忠于刘焉和刘璋的官员家族,也份纷捐钱捐人,支持刘璋的“抗战”。

    原先因反对向刘备求援而被刘璋一怒之下贬为庶民的董和,倾尽家产帮助刘璋,使刘璋很是感动,又将董和官复原职,依旧担任治中从事之职。整个江州,都为扩军备战而忙得热火朝天。

    没多久,噩耗再次传来,邓贤被俘,张裔投敌,华雄张绣从米仓道长驱直入,连破汉昌,宜汉,宕渠,垫江数城!

    得到垫江城被从米仓道而来的华雄攻破的消息,刘璋又立即陷入了恐慌之中,连忙召集文武官员议事。

    以吴兰,孟达,杨怀为首的武将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先灭了华雄这支人马,而以张肃,董和等为首的文官,则极力反对在此时分兵,认为“龟孙子”战术在此时才是最好。

    刘璋不能决定,征求女婿费观的意见。费观道:“华雄有四万多人,若死守垫江城,恐怕旷日持久,于我方不利。而且我军多是新兵,守城尚可,野战则战力堪忧。”

    吴兰则道:“华雄屯兵于江州之侧,若是不能及早除掉,待王嵩来进攻江州时,华雄必成心腹之患也。属下不才,愿带数万人马,为主公去垫江将华雄的脑袋取来献给主公!”

    刘璋觉得有理,最后决定让吴兰带兵五万去攻打垫江。吴兰认为兵力太少,恳请至少要八万人。费观坚决不许,最后吴兰只好带着这五万人去打华雄的四万多人。

    华雄见吴兰只是带五万人来攻城,觉得很好笑,索性给吴兰一个面子,放弃高大的城墙,与吴兰在城外野战。一场混战下来,将吴兰打得大败亏输。吴兰没有砍到华雄的脑袋,自己反而挨了华雄一刀,受了重伤,得亲卫拼死相救,才保得性命,狼狈逃回江州。

    出发时带着五万人,回到江州时,已不到三万人。从此再没人敢提进攻垫江取华雄脑袋的事情了。

    华雄见刘璋不来进攻,也只是在垫江谨守城池,没有展开进一步军事行动,大家相安无事。

    如此平静了七八天,便又有哨探传消息到江州,说是王嵩从成都出兵十几万,水陆并进,奔江州而来!

    这一下江州彻底乱了,有主战的,有主和投降的,有主张投靠刘备的,甚至有主张刘璋逃入山中避祸的……。

    董和道:“王嵩势不可档,益州大势已去,与其继续打下去,还不如投降王嵩,以王嵩之仁义,必不会加害主公。”

    张肃一听急了,他当初担心弟弟张松连累家族,以“大义灭亲”之名出卖了张松,若是刘璋投降王嵩,王嵩必然要杀他张肃为张松偿命!

    所以,张肃赶忙对刘璋道:“王嵩此人行事,为达自的不择手段,当初我们示好于他,许以钱粮,他竟然暗中勾结我那不肖的弟弟,如此不讲情义之人,又岂能投降于他?”

    吴班是吴懿的族弟,自然是心向刘备,也吓唬刘璋道:“自古以来,诸侯战败投降的,能有几个得到善终,要是我们投降,王嵩还会用我们做官,要是主公你投降,唯有一条死路而已!请主公去了投降之心,一心抗敌。先顶住一段时间,待刘皇叔到来,必可击败王嵩!”

    提起刘备,刘璋宛如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忙问吴班道:“不知我那刘皇叔的兵马何是能够到达?”

    吴班回答道:“昨晚接到了我兄长传来的快讯,刘玄德已经与孙权罢战,答应尽快出兵,但大军出征,也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再加上从荆州入蜀,需要逆水而上,船行较慢,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赶到江州。不过,请主公放心,只要我们坚守二十天,刘备必至!”

    “那么,你们说,我们能不能坚守二十天?”刘璋很是担心。

    张肃道:“如此坚城,十几万人防守,只要钱粮无虞,别说二十天,就是二年,王嵩也休想攻破!”

    董和依旧反对道:“我还是那句话,刘备此来,绝对不安好心,请主公明鉴!”

    刘璋把刘备当成是救命稻草,一听董和之言,又开始不悦走来,对董和喝斥道:“投降之事,休得再言!”

    董和见刘璋脸色不豫,只好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最后,刘璋还是定下了坚守江州,等刘备来援的方案。想来以十万人守城,坚持个把月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但是,在说到守城之将时,刘璋又有些犯难了。

    原本益州良将也算不少,可是战争打到现在,手下武将死的死,降的降,伤的伤,现在能用了除了费观,只剩下杨怀和孟达两人,而且费观还是以谋士色彩居多,论带兵打仗并非良将,除费观之外,孟达虽然有勇有谋,但也还稍显年轻,资历不足以服人。

    最后刘璋只好以费观为守城都督,统筹全局,以杨怀负责城守,而将年轻勇武的孟达,提升为亲卫军统领,率领直属自己的二万亲卫军。

    ……

    此时的刘备,已经点起兵马八万余人从江陵出发,沿长江逆水而上。




第317章 孟达逼刘璋
    刘备从荆州入蜀,唯一的路线就是沿长江逆水而上,经过夷道(现在的宜都),夷陵,秭归,到白帝城(现在的奉节)。

    而这一段长江水路,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地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对这一段长江的生动的描写。

    道路非常的险峻难行,常常是在弯弯曲曲山道上走了一整天,还没走到山顶,等走到山顶,又要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走一整天,才能走到山下,然后再上山,再下山……

    刘备的大军,用了十几天的才走到夷陵。好在有吴懿在,夷陵守军开城将刘备大军放进城里,好吃好喝休整了一天。第二天要起程时,吴懿接到了吴班送来的六百里接力加急报告:王嵩已经兵临江州,希望刘备尽快赶去江州。

    刘备见信后,正要催动大军快速赶路,却被诸葛亮给拉着了。

    诸葛亮拿出地图,对到备说道:“从夷陵到江州,还要经过秭归,白帝城,朐忍,临江,平都,枳县,总共千多里路程,加上山道难行,没有十多天是赶不到江州的。现在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刘璋坚持不了十天,我们该怎么办?”

    刘备立即醒悟过来,对吴懿道:“刘刺史兵力紧张,可将夷陵守军召回江州,夷陵由我荆州军代为守卫,你看如何?”

    吴懿早已暗中投靠了刘备,立即以益州别驾的身份,调走夷陵守军,然后留下马良领五千人驻守夷陵。

    刘备此举,旨在为自已留下撤退的后路,不能将后背交给别人,因为万一战事不利,夷陵守军投了王嵩,那他刘备退路断绝,很可能就回不了荆州了。

    这也是诸葛亮为人非常谨慎的体现——自己的退路,绝不能交给他人!

    ……

    接下来的秭归,白帝城第地方,刘备与吴懿合作,也一样参照夷陵的做法。

    刘备援军所到之处,关卡已经归了刘备控制。这哪是什么援军,分明就是入室的强盗而已!

    在刘备还在夷陵时,王嵩的十几万大军已经逼到了江州城下,江州城内,鸡飞狗跳,一片混乱……

    费观虽然忠心,但本身只是个半吊子谋士和半吊子武将,好在有杨怀和孟达两人支持,经过半天时间的混乱之后,城防兵力部署倒也安排好了,城内也开始实施戒严,不许百姓随意走动,整座城市,开始实现军事化管理。

    刘璋走上城头,看到士气高昂,杀气盈野的王嵩军队,吓得浑身发抖。

    费观见状,便安慰刘璋道:“主公勿忧,孙子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我军兵力与敌方大致相当,城内粮食丰足,可供二年之用,只要不主动出战,凭借这十几万军队,守上一年也不用担心城被攻破。”

    孟达在旁边道:“有十几万军队守城,倒是不用担心王嵩短期内攻破城墙,只是城内民心不稳,须防奸细。

    主公的亲卫队新兵较多,需要仔细甄别重组。我建议将亲卫队分成两队,一队为内卫,由五千最精锐最忠心的亲兵组成,专职负责主公及主公家人安全。剩下一万五千人为外卫,负责百官安全及维持城内戒严。”

    刘璋一听,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当即答应孟达对亲卫军的改编建议。而孟达则乘改编亲卫的机会,将自己能完全掌握的兵力安排进了内卫,完全掌控了刘璋及其家人的“安危”。

    王嵩大军来到江州城外五里下寨,连绵十几里,第二天,华雄和张绣领三万大军赶到,声势更盛。

    华雄领降将邓贤和张裔拜见王嵩,王嵩给邓贤和张裔都官升一级,让其仍然率领本部人马,二人见王嵩对自己信任有加,亦心怀感激。

    随后,王嵩又向张绣引见了大师兄张任。至此,与童渊和杨彦有弟子名份的师兄弟全部聚拢归位,分别是:大师兄张任,二师兄张绣,三师兄王嵩,四师兄赵云,五师弟王凯。五人都是武艺高强且深通兵略之人,戟神李彦与枪神童渊,因五位高徒而名声大噪。

    大军扎营完毕,王嵩亲书劝降书一封,让张任用箭射入城内。费观接到箭书之后,交给主薄张肃。张肃现在最怕的就是刘璋投降王嵩,因为刘璋一旦投降,王嵩必定找张肃为张松报仇。

    所以,张肃便与费观商量,为避免刘璋心思动摇,将王嵩的劝降书隐而不报,因此,刘璋和其主文武官员,也都不知道王嵩有对刘璋劝降之事。

    王嵩见刘璋没有对劝降信做出任何反应,也不墨迹,让赵云,庞德,张任,华雄四人每人围着一座城门,用投石车对着城门楼抛射石块,用以打击守军士气。

    江州城守将杨怀,因参加过鹿头山防守战,知道竹栈板可以有效克制投石的打击力度,便在城楼上和城垛上到处安装竹栈板用来抵挡抛来的石块。王嵩见到之后,微微一笑,命令将石块换成燃烧瓶。燃烧瓶内装的汽油不同于普通火油,汽油泼在竹栈板上的烂泥浆上,照样能燃起熊熊烈火,将泥浆和竹栈板一起点燃,把城墙和城门楼烧成一片火海。杨怀只好命士卒用叉子将着火的竹栈板全部叉下城去。

    两军攻防了一整天,王嵩虽然没有给守军造成很大的伤亡,但是再次沉重地打击了守军的士气。

    刘璋的亲卫军统领孟达,本是张松和法正的好友,在当初张松出访王嵩时,就已经将孟达推荐给了王嵩。但因为孟达是个才二十几岁的年轻将领,之前的很多事情都只是法正和张松协商,所以张松事败被杀,并没有将孟达牵连出来。

    此次孟达被提升为亲卫军统领,觉得机会难得,便向刘璋献了将亲卫分成内卫和外卫的建议。懦弱怕死的刘璋不知是计,便欣然同意了孟达的请求。

    孟达借调整内卫和外卫之机,将忠于自己的五千多人全部塞进了内卫。在完成调整后的第二天晚上,孟达让胞弟孟通以确保刘璋家小安全为由,将刘璋家小全部强行送到了内卫营地秘密扣押。

    然后,孟达带兵来见刘璋道:“王嵩势不可挡,破城只是迟早的事,既然如此,何不趁早归降王嵩?请主公下令开城投降。”

    刘璋还搞不清状况,开口道:“城内有守军十二万人,刘玄德兵马也正在赶来,何需开城投降?”

    孟达道:“请州牧大人恕罪,为免江州百姓免遭战乱之苦,末将已经决定“规劝”州牧大人归降王嵩!”

    终于回过味来的刘璋拍案大怒道:“你敢造反?!江州城内十万大军会将你撕得粉身碎骨!”

    孟达道:“请州牧大人三思,现在降或不降已经由不得州牧大人您了,这些军士都是希望州牧大人归降大将军王嵩的!说着,孟达指了指身边的数十名士卒。

    刘璋勃然大怒道:“我若宁死不从,你待怎样?”

    孟达早有准备道:“州牧大人妻儿都已去了内卫军营,明天州牧大人若不开城投降,小公子刘阐必死。后天再不投降,则三小姐必死!”

    说罢,孟达转身离开,却留下五十名内卫就近“保护”刘璋。

    刘璋颓然地顿坐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

    孟达离了州牧府,径自来到董和府上,对董和道:“州牧大人已经决定归降王嵩,请董大人前往州牧府,与州牧大人共商大计。”

    董和很是诧异道:“我多次劝主公归降王嵩,主公执意不肯,反为主公所恶,今日为何却突然想通了?”

    孟达道:“时势如此,不得已而,董大人一去便知。”

    董和闻言,便与孟达一起去见刘璋。到了州牧府之后,董和拜见刘璋道:“听闻主公已经明白利害关系,欲归降王嵩,不知是否当真?”

    刘璋看了看董和身边的孟达,心中害怕,又以为董和和孟达已经串通好了,便只好开口道:“然也,只是张肃和费观若是不肯,如之奈何?”

    董和皱了皱眉,没见过如此懦弱的主公啊!心中想着刘璋的无能,语气也就变得重了起来:“请问主公,主公与张肃和费观之间,谁才是主公?然道张肃和费观才是主公吗?主公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何惧下属反对?若张肃和费观反对,当庭拿下即可。”

    刘璋听得心惊肉跳,更加坚信董和与孟达是已经串通好了的。想了一下,又道:“杨怀如何,十万大军尽在杨怀之手。若其不服,该当如何?”

    孟达道:“杨怀此人忠直,主公但有所命,不会不从。但为防变乱,主公可召杨怀及军中将领议事,让其暂住州牧府,以亲卫军守着不许离开,再传州牧令,让军士开城投降即可。”

    刘璋不敢反对,只好依言而行。第二天,刘璋召集手下文武议事,待众人到齐之后,刘璋开口道:“我意已决,今日便开城向王嵩请降,请董和为使,出城告知王嵩,让王嵩前来接受江州。”



第318章 二字退刘备
    张肃大惊道:“主公不可啊,那王嵩狼子野心,岂可轻信……。”

    “住嘴!究竟你是主公还是我是主公?我意已决,不可更改!”想到自己儿子和女儿都在孟达手上,刘璋罕见地雄起了一次。

    费观又开口反对道:“之前谈好的大计,为何又突然改变?”

    刘璋道:“我为百姓计,不愿百姓受战乱之苦尔!“

    费观还要再言,刘璋拍案道:“来人啊,将这两个目无尊长的人给我拿下!”为了保着亲生儿子的性命,刘璋连自己女婿也拿下了,女婿毕竟不是亲儿子。

    吴班起身告辞道:“即如此,待我致信家父,让刘备不要再率军前来。”

    刘璋再次强硬地拒绝道:“为防变故,在和议达成之前,所有厅中官员不可离开州牧府半步,违令者斩!”

    刘璋说完,无力地顿坐在蹋上,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

    “秋风飒爽,天高云淡,正是攻城破寨的好日子啊!”

    王嵩与吕琦玲“美美“地睡了一觉起来,召集诸将,正要安排今天的攻城事项,忽报益州主薄董和来访。

    王嵩连忙让人将董和迎进帐内道:“久闻幼宰(董和字幼宰)大名,今日来访,有何见教?”
1...102103104105106...1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