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再续雄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冬天里的瓜
“召集援军,回救寿春”,多好的理由啊!
袁术眼睛一亮,立即赞同道:“爱卿之言,正合朕意。若朕在内,无人组织援军,若朕在外,则可组织援军反攻敌军。”
于是,袁术命以李丰为主,乐就、梁纲为副,率军十万守寿春。
而袁术自己则收拾库藏率领纪灵等万余亲信,乘船从淝水出逃。
曹操十五万大军每日需要大量粮食,寿春周边又遭数年饥荒,无以接济
第148章 叹缘起缘灭,哀梦醒梦碎
此后曹操调整战略,让联军轮流攻城。又连攻数日,于禁率先登城,在城头与梁刚激战百余招,梁刚不敌于禁,被于禁砍成重伤,曹军乘机蚁附而上,西门被攻破,梁刚伤重昏迷,为于禁所擒。
夏侯惇乘机率大军入城,李丰、乐就等人因手下军士哗变,双双被擒。城内袁军无主,纷纷向曹军投降。
李丰、乐就、梁纲不愿投降曹操,都被当众处决。
袁术所造的宫室殿宇被全部烧毁,城池也被劫掠一空。
寿春被攻破,曹吕孙三人忙着分享战争红利,没有继续追杀苟延残喘的袁术。
曹操收得六万多袁军降卒,兵力大盛,将淮南地区据为己有,吕布和孙策不敢与曹操相争。
吕布夺得钱粮无数,又得到朝廷正式承认的徐州牧印信,名正言顺地拥有徐州,也心满意足。
孙策占了丹阳和广陵两郡,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孙策全取江东。也算实至名归。
此时的袁术,衰败之势已经无法逆转。其部将陈兰、雷薄对袁术极度失望之下,率军发动叛乱,在掠夺了大量粮草后,奔赴于灊山自立。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雷薄、陈兰。雷薄没有让袁术进入山寨,而是在寨前对袁术喊话道:
“淮南数十万大军尽没,李丰等昔日袍泽尽皆为袁公的皇冠而战死,而时至今日,袁公依然头戴皇冠,不觉得羞愧吗”
袁术怒道:“吾昔日对你不薄!你为何如此无情”
雷薄道:“何谓不薄袁公但听奸妄小人之言,不听忠直之言,故有今日。若袁公听阎主薄之言,何来今日之祸”
袁术默然无语,想起当初阎象劝谏之言,心中悔恨不已。
雷薄见袁术无语,又开口说道:“袁公此时来见吾等,必致曹军前来追杀。袁公此来,对我等来说,与灾星何异,请袁公速去。”
这是着说袁术是扫把星了。袁术无奈,只好与杨弘和纪灵等亲信,引残军退走。
众叛亲离,穷途末路!
袁术无奈地问计于杨弘道:“杨爱卿可有对策”
杨弘道:“大势去也,可将将帝号送于袁绍,求袁绍收留。”
于是,袁术写信给袁绍,大致意思是说:“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如今的政令亦是出自曹操私人而非天子和朝堂。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厮杀,分割大汉的疆土,这同周朝末年的七国没有什么两样,只有强大的一方吞并他方。
袁氏禀受天命应当统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现在论实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
袁绍受到袁术的信后,虽然不愿此时接受帝号,但为了整合袁家的实力,还是同意接纳袁术。
于是,袁术率军前往投奔袁绍,结果经过徐州时,又被吕布截住去路,不让通过。
袁术只好又退往寿春地界。
曹操听说袁术又退回了寿春地界,忙令夏侯惇领军紧追不舍。
此时,被曹操扣押的阎象,在王嵩外情局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机会脱困而岀。
阎象的随从对阎象道:“大人,此时天下形势已变,陛下已是穷途末路,无力回天,败亡不远矣。我看大将军王嵩对大人您青睐有加,大人何不投之”
阎象道:“我乃袁氏家臣,世受袁家之恩,老主公临走之前,将陛下托付于我,当此危难之时,又岂能不顾而去”
随从道:“大人曾死谏陛下,而陛下却执意称帝,喜听奸妄之语而怨大人诤直之谏,而致有今日之祸,大人对袁家,已经仁至义尽了,何需再受其牵连”
阎象对随从道:“只要陛下还活着一天,我就仍然是袁氏的家臣。再说,陛下历经此劫,必已幡然醒悟,再无称帝之心,若我在陛下身边,必能保得
第149章 公孙骂刘备,是儿最无信
当袁术正在作死的时候,袁绍也没有闲着。由于跟王嵩签订了5年停战的合约,袁绍觉得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刘备和公孙瓒了。
在袁绍手下的派系中,许攸和郭图是支持大公子袁谭的。
袁谭上次在青州之战时,被突然介入的刘备出奇制胜,败退回冀州,因而受到袁尚和袁熙的诋毁而失去了袁绍的信任,这才导致在后来袁绍与王嵩开战时,井陉关一路袁军的主帅被由袁谭换成了袁尚。没想到的是,袁尚急于表现自己,立功心切,反而被徐庶和张燕用计俘虏,五万大军全军覆灭,牵连到整个战局也因此而改变,最终导致袁曹被迫与王嵩停战和谈。
袁尚的失败,使袁谭的地位又凸显出来,许攸鼓动袁谭向袁绍请战,再战刘备收取青州。
于是,袁谭对袁绍道:
“父亲,如今与王嵩有停战五年的约定,来自并州和黑山的牵制已经减少,我们应该尽快打败刘备和公孙瓒。孩儿愿亲领大军,为父亲收取青州!”
未等袁绍表态,支持袁尚的逢纪和支援袁熙的辛评都出言反对。逢纪道:
“不妥,大公子虽然精通军略,但恐怕不是刘备对手。倒是主公的三公子袁尚,自从并州失利归来之后,开始卧薪尝胆,折节向学,进境一日千里。还是以三公子为帅较为合适。”
辛评也道:“刘备武有太史慈,阎柔等猛将,文有田豫和程绪等智谋之士,不可小觑。上次大公子青州之败,殷签不远。依我看,二公子袁熙勇毅多智,可以为帅征伐刘备。”
袁谭掷地有声地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今名将,谁不曾有过失败孩儿虽然曾在青州被刘备偷袭而失败,但孩儿并没有气馁,愿领大军,一雪前耻!”
许攸开口赞道:“壮哉!大公子自幼在主公身边长大,得主公悉心培养指导,精通军略,勇谋兼备,颇有主公英雄之态。井陉关之战,若是大公子领军,必不致有如此失利。
许攸不才,愿为大公子参谋军机,随大公子讨伐刘备,为主公夺取青州。”
郭图也出列道:“大公子胜不骄,败不馁,深肖主公英雄之姿,郭图不才,也愿随大公子同往青州,共伐刘备,一雪前耻!”
逢纪和辛评还要再争,袁绍开口道:“谭儿随在我身边多年,颇通军略,我今予你十万大军,以子远和公则为左右军师,讨伐刘备,一雪前耻,务请不负吾望!”
袁谭与许攸郭图齐声道:“尊父亲(主公)军令!”
于是,袁谭拜许攸为左军师,郭图为右军师,点起十万大军,杀向青州。
在之前六路大军进攻王嵩时,田豫和程绪都曾力劝刘备出兵帮助王嵩牵制袁绍,但鲜于银等人认为王嵩势力太大,对青州也不是好事。
刘备犹豫未决,一拖就是数月,直到王嵩战胜袁曹,与袁曹各签五年停战和约,刘备才开始紧张起来。
程绪更是唉声叹气道:“没有了王嵩的牵制,袁绍必然来对青州啊,为今之计,只有与公孙瓒交好,让公孙瓒从北策应,以减少青州的压力。”
刘备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当前确实没把握顶着袁绍的进攻,于是写了封信给公孙瓒,将姿态放得很低,声称自己是在田楷身亡之后,接替田楷为公孙瓒守护青州,如果袁绍进攻幽州时,自己会从南面进攻袁绍,同时,假如袁绍进攻青州,也希望公孙瓒从北面牵制袁绍。
&nb
第150章 纵有诈降计,不敌计中计
许攸道:“大公子有所不知,淄水的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如今已经到了淄水的枯水季节,河水的水流量很小,不足以冲垮临淄的城墙。
况且,刘备曾用此计对付过大公子,自然会早有防备之策。只要在城内挖几条涵道与淄水下游相通,用于泄洪,水攻之计便不能建功,反而使城外土地湿软,不利我军攻城。”
袁谭道:“谢军师指教,不知两位军师可有妙计攻破此城”
许攸道:“刘备收拢重兵死守坚城,现在并无妙计破城。但大公子不必着急。有道是“久守必失”,先让军队每日轮流攻城,耗上几天,再慢慢寻找良策。战胜敌人的契机,也是在战事的过程中会慢慢出现的。”
郭图道:“可使人射多一些箭书到城中,言明:“只诛刘备一人,得刘备首级者,赏万金,开城投降者,封列侯”,以此瓦解敌军抵抗的决心。”
众皆称善,袁谭依计而行。
临淄城内,自从袁谭围城以来,刘备反而淡定了,袁谭有七万大军在城外,刘备自己也有近四万兵力在城内,若真有需要,还可征青壮数万用于守城。城内粮草可供半年之用,刘备短期内也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这天刘备正在与幕僚们议事,有亲卫前来报告,说今天袁军射上来不少箭书,箭书上都是些“只诛首恶刘备”,“杀刘备赏万金”,“开城者封列侯”等宣传。
刘备大感压力,担心士气受挫。
太史慈道:“我即刻去安排收缴箭书,有故意传信或是造谣生事者,杀无赦。”
刘备道:“太史将军之言有理,不可乱了军心。”
程绪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将计就计,败他一场。”
刘备忙问道:“计将安出”
程绪道:“昔日袁绍欲立刘虞为皇帝,虽然被刘虞拒绝,但双方还是互有好感。
鲜于银将军乃刘虞旧部,曾与袁谭相识,可让鲜于银将军行诈降之策,将袁军引入埋伏之中,败他一场,折其锐气。若操作得好,反转局势,击败袁谭亦有可能。”
刘备依计而行。暗中让鲜于银将军使人联系袁谭,行诈降之计。
鲜于银让其弟鲜于亮乘夜坠下城去,找到袁谭道:“我等都是幽州牧刘虞旧部,因刘虞为公孙瓒所杀,才跟随刘备。
昔日袁公曾欲立刘虞为帝,我等也是深感袁公大义的。今闻大公子率大军至,愿献城给大公子,跟随袁公讨伐公孙瓒,为刘州牧大人报仇。”
袁谭与鲜于银本是旧识,知道鲜于银对刘虞极其忠心。考虑到与鲜于银及刘虞之间的渊源,袁谭并不疑心有诈。于是,双方约定好了下次的见面的时间后,袁谭便让鲜于亮早回城中,以免被人发现。
待鲜于亮走后,袁谭连夜召开军议商讨此事。
颜良文丑等人,皆曾与鲜于银相识,故而深信不疑。唯有许攸认为刘备有枭雄手段,恐怕鲜于银等人已经完全归心刘备,担心会是诈降。
袁谭不能决定,双方商讨良久,最后许攸思得一计,对袁谭道:“大公子可如此如此,若鲜于银诚心归附,则此计不必发动。若是有诈,立即将计就计,破了临淄城。”
袁谭大喜,下令诸将依计行事。
第二天晚上,鲜于亮复来,袁谭与鲜于亮说了自己的计划,与鲜于银约定好,以西门点火把晃三圈为号,鲜于银打开城门放袁军入城。
第三
第151章 硬汉太史慈,最怕英雄泪
刘备大败而逃,跑了十余里,颜良率军紧追不舍。
程绪见袁军紧紧追来,便对刘备道:“主公,袁军不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那我们就给他一个教训,让他长长记性。”
刘备乃传令众将,听军师程绪调遣。
颜良追出十多里路,但见约有前面一万大军挡着路口,当先一员大将以手中长枪斜指颜良道:“东莱太史慈在此,久闻颜将军乃河北众将之首,可敢与我一战”
颜良道:“无名小辈,也敢叫嚣,谁与我杀了他”
偏将耿虎应声上前,战不到十合,被太史慈刺于马下。
颜良族侄颜植,自幼与颜良练武,勇武异常,性情暴烈。颜植平日与耿虎交好,见耿虎被杀,心中大怒,不经请战,纵马舞刀杀向太史慈。
双方大战二十余合,太史慈见不能取胜,在两马错身之后,用连珠箭法返身射出三箭。
颜植躲开一箭,又以大刀格开第二箭,却不料太史慈的连珠箭中,第三箭才是真正的杀招!第三箭比前两箭迅猛得多,竟然后发先至,几乎在颜植格开第二箭的同时,第三箭疾如闪电般射入了颜植面门,颜植翻身落马而亡。
颜良大惊,亲自上前大战太史慈,两人大战二十余合,太史慈佯装不敌,引军败逃。
颜良欲为族侄报仇,紧追不舍,太史慈且战且走,逃了五六里路,左边山坡上一声鼓响,鲜于银引一彪军杀出,右边一声鼓响,田豫引一彪军杀出。将颜良的军队截成两端,首尾不能相顾。太史慈又引军杀回,再次与颜良缠斗,大战二十余合,颜良因心中着急而露出破绽,被太史慈一枪刺伤颜良左腿。颜良不敢再战,拼死往回杀出重围。
颜良往回逃不到两里,一支大军立在大路之上,当先一人,正是大耳朵刘备刘玄德。
颜良回顾左右,逃出重围的不足五千人,皆疲惫不堪。前有刘备上大军,后有太史慈及鲜于银的数万追兵,袁军尽皆变色。
颜良暗自叹道:“事不可为,今番恐怕要命丧于此了。”
正惶恐间,忽见刘备身后烟尘又起,一支骑兵疾驰而来,当先一人正是文丑。
原来许攸得知颜良带兵追杀刘备,忙找到袁谭进言道:“兵法曰: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况刘备及程绪,皆非泛泛之辈。颜良此去,想中埋伏。”
袁谭道:“军已派出,如之奈何”
许攸道,“可速让文丑调骑兵追之。如颜良无恙,可将颜良唤回,若颜良被围,则将颜良救回,不可恋战。”
袁谭依其言,忙令文丑率五千骑兵去追回颜良。
文丑赶到时,刚好见到颜良又被刘备与太史慈围困,便率骑兵猛攻刘备后军。刘备不敌文丑骑兵,引军退走。
颜良与文丑合军一处,退回临淄城中。
刘备不敢追杀,领兵退入北海郡(国)中,计点军士,跟在身边的将士已不足二万人。
临淄这一战,打得刘备几乎丧失了信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