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帝国无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录事参军
想想,现今天下之势倒好似战国七雄的末期。
不过,秦国被分为赵匡胤、李重进及后蜀、北汉四家。
自己则是齐国、楚国南部小片地域、赵国南部。
李景遂和李弘翼的两个唐国占据楚国吴国部分地区,此外江南还有吴越、南汉等小国。
当然,那时候江南还没怎么开发,远不如现今的幅员及人口。
荆州,又有个小小的高平国。
还有统治云南部分地区、缅甸部分地区、泰国部分地区、柬埔寨部分地区的大理国。
此外,按唐疆土算,又有占据越南北部的南晋王吴昌文、独立王国似的西夏前身定难军、河西军、以及甘州回鹘,失去控制的西域等地。
吐蕃亡国后,已经没有统一政权,以部落形式散落在西部的吐蕃诸部。
当然,还有北方燕国境最强大的敌人契丹,当然,契丹领土比燕国辽阔的多也强大的多,契丹人大概只有一百五十万人,但人人上马就是可征战之卒,如果出现明主励精图治,立时便会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
现今,已经没有五代,而是十几国割据。
几天后,又传来讯息,唐主李景遂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看起来,甚至有将他视为储君的亲厚,不过,这也代表,将李煜从外藩召回了京城。
得到这个消息时,陆宁正在青州,这里可是有他最在意的一些宝贝。
陆宁是不相信李景遂有如此好心的,而且,李煜真参与政事的话,李景遂又不是真心栽培,李煜那参与政事的能力,只怕其地位在群臣心目中反而越来越低。
不过暂时,看起来李煜没什么危险,毕竟,李景遂刚刚得位,李弘翼又不奉召在外自立,他自然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又过了几天,南唐两个新帝一先一后派使者来了兖州,却都不是以宗主国身份来宣旨,而是送来国书,李景遂送来的国书中,对齐王以“弟”称之,更说唐国和“齐国”,永为兄弟之邦,显然,李景遂现今力求稳定,不想对外生事。
李弘翼之国书,则要和齐王结盟,加之吴越,形成一个小联盟,夹击“伪主”李景遂。
不过陆宁都虚与委蛇的回了信,实际上就是都不加理会。
本来准备一波流在北汉生些事端,但现今既然已经回转,唐国局势发展又不似自己所想,接下来,自然是休养生息。
赵匡胤和李重进的战事,使得河南难民纷纷迁来齐鲁,陆宁自然大开方便之门,更有序的安排他们进入胶东半岛,这片土地,开发很早,只是因为战乱,现今荒芜田地很多,足可以容纳下数百万人口。
而赵匡胤和李重进,拉锯战后,谁也鲸吞不了谁,渐渐的,都有所疲惫,随之罢战,入冬之时,赵匡胤在京兆府,被封为秦王。
李重进则在汴京,被群下上为宋王。
显然,后周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前四个朝代一样,都是流星一般一闪即逝,渐渐成为历史,便是原来的周境内,军民们也都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周和前四个朝代一样,都是短短十几年,周甚至还不到十年,除了受过周太祖恩惠的臣子,对于普通军民来说,这个朝代,也根本没什么可眷恋的。
倒是齐国,新政新貌,人人有饭吃,无田不纳粮,种种类似儿歌被四处传唱,渐渐成了农庶们口口相传的天堂之地。
不过文人骚客,却多写诗词讥讽齐国及齐王。
齐王暴虐,齐鲁及河北之地,查抄了许多大户,田产充公成为公田,宅院别苑有修的好的,很多便成为了齐王的行宫,听闻现今各州各府,都有齐王行宫,如此小小地盘,怕行宫的数目都要超过那隋炀帝了。
更不可容忍的是,齐王下诏,读书人、匠人、农人、商人视为一体,无高低贵贱,服饰布料、颜色,都可随意。
而且,齐王轻视书经,齐国学馆,偏重算术、格物等等学问,繁复的古文,除了宣扬忠孝仁义等德化之儒经还被学童们必修且品德一项更是做官必须考察的重中之重外,多数古篇,都被舍弃,成为参考读物。
又开哲学课,诸子百家都有选篇,十岁后学童若有兴趣,可以选修。
读书人分四等,由童生进秀才,秀才进举人,举人进进士。
考中举人,才有资格被选拔做吏,至于官员,除了进士直接授官外,也会从经验丰富的吏员中提拔。
读书人,也不再是什么终生职业,如果二十五岁还考不中举人者,就再无参加科举的资格,改行就是。
而且举人被选拔为吏员后,也不影响其继续参加科举进进士,反而丰富的吏员工作经验,还可能成为被取进士的优势。
至于科举类目,什么经义、诗赋、策论取士,齐王一概斥之为纸上谈兵。
虽然现今齐王选士还是举孝廉的方式,第一次科举说是明春才举行,但新政条目早已经下发各州各县。
光政院专门在山东府、真定府设有军学馆,选拔士卒中忠诚勇敢聪慧之士进学,据说学有所成后,便可进都头、营指挥使等。
齐国之文人,好似再不能干涉军务之事。
如此种种,在齐国境外的文人中流传,于是,天怒人怨,只怕历朝历代昏君,也没有现今齐王挨骂挨的多。
但不管域外文人,如何口诛笔伐,昏王宝座却是稳如磐石,无他,齐国禁军、州兵,将这个昏王视作天神一般崇敬,谁敢腹诽一声怕都会被乱刀分尸,更莫说闹事之类的了。
而且,偏偏又有许多文人逆潮流而动,闻听齐王种种新政却是激动无比,前往兖州来投,这些文人往往天赋极高又离经叛道被主流所不容,其中不乏名士。
齐鲁贫民佃农,更是将齐王看作大救星,有生以来,好似能渐渐见到存粮了,如果不遇到天灾兵乱,这样生活下去,可不是天堂一般?
胆子小没闹事幸存的大户,也渐渐觉得,还不错,虽然赋税是加多了许多,但齐王好似很尊重私产,如果不阳奉阴违而是真的按一条龙税法缴税,财产就可以得到保护,没有那么多交给地方州县的苛捐杂税。
州县都设有御史,便是监察州县地方官员,如果有官员胡为,御史隐瞒不报,和官员同罪,听说齐王在齐鲁河北地,都有当地人为密线,称为包打听,平素这种人没什么薪俸,只是正常过日子,但若官员和御史勾结鱼肉乡里者,包打听举报属实,便有重重赏赐。
而正因为齐王行宫遍布各个州府,好似这些包打听也不用走远,只需去本地齐王行宫举报就是,齐王不在时,这些行宫,都有一都十人的农宫卫看守,农宫卫,顾名思义,便如团练一般,平素耕种行宫附近王家田地,养猪养牛羊,同时守卫行宫。
包打听,只管将消息送给农宫卫都头就是。
有传闻,齐王私下称呼这些包打听为“朝阳群众”,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想来,代表很厉害的意思就是了。





我的帝国无双 第四十一章 红翎漫天,飞扬跋扈为谁雄
德州城茶楼雅座里,陆宁听着隔壁两个文人唇枪舌剑火药味越来越浓的辩论,不由莞尔。
在河北三镇及安国军归齐后,不久德州也被招抚,如此,河北三镇、安国军及齐鲁,才丝丝入扣的连为一片。
又在棣州附近,用巨舟铁链架设浮桥,使得齐国真正融为一体。
河北大营和山东大营整顿之余,陆宁同时将原本在侍卫亲军大营为南北大营训练的千名重骑兵正式编入侍卫亲军,又加征五百名预备卒进入侍卫亲军,如此,侍卫亲军扩编到了五千人。
其中,连珠营(骑射轻骑)两营,每营五百人;虎贲营(重骑)两营,每营五百人;机动营(预备戍)两营,每营五百人;巨木营(盾兵)两营,每营三百人;金刚营(重步陌刀兵)两营,每营三百人;神机营(弓手)两营,每营四百人;涉及的营指挥使,也有所调整。
陆宁这段时间,除了整肃侍卫亲军,便一直在境内转悠,大部分时间在青州,前几日,到了这德州。
德州陆宁“仅仅”有一座行宫,是被查抄的隐报田产的大户之豪门别苑,略作改建,便成了行宫。
陆宁现今都不知道自己行宫有多少了,按理说,自己地盘不多,仅仅齐鲁之地的大部分及河北一地的部分地区,但行宫数目,只怕隋炀帝都赶不上自己多了,有的州府,甚至有两三处行宫别苑。
偏偏,这些行宫,无不是查抄的官员、豪强,根本没动用人力物力兴建,每多一个行宫,反而代表在当地,整治了恶霸,减轻了赋税,大量佃农有了国家充公的田地种,租子明明白白,再不似以前,累死累活,温饱都成问题。
所以,每多一个行宫,国主便会收获大量拥趸,当地百姓交口称赞,这也是齐国境内一道另类风景了。
陆宁各州都设行宫当然不是仅仅为了自己出行方便,更多的是为了威慑地方官吏,每个州府仅仅一个行宫十人左右看护,又有传说中的包打听,便令官员们觉得自己就在左近一样如芒在背,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这对治国来说,不是常态,但现今百业待新,这种高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在这德州,新政刚刚实施,人心更未归齐,这不,茶铺中都能听到文士们的论战。
当然,便是反对自己的新政的,所说也极为隐晦,遣词造句极为小心,如此,自然就不是“齐王党”那牙尖嘴利且又可以畅所欲言的文人之对手。
其实便是那些骂自己的文人,陆宁自也并不在乎,就算跑到自己面前指着自己鼻子骂,那也无所谓,更没什么愤怒的要砍人脑袋的情绪。
思想不一样而已。
不过自己觉得,论思想性,还是见识过后面一千余年华夏发展历史的自己,看得更为远。
自己可不想科举取士变成畸形,最后题目、文章形式等等越来越僵化,最后变成斗八股文之类。
对整个民族发展来说,要选拔的精英一辈子都在钻研这种怎么不说人话的混账学问,然后才能出人头地且成为统治阶层,用这个群体引领民族前进?简直鸟用没有,也莫怪明清数百年如一日,整个社会架构思想等等,完全死水一般,数百年都在原地踏步。
所谓盛世,最多也就天灾人祸少一些,多收了些粮食。
这种盛世脆弱的,说不定马上就能变为乱世。
所以,既然有这个机会,自己就翻天覆地一把,哪怕身死国灭,至少,对国人的思想,也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好在,从唐一代,士族统治才不占据主导,高效的科举开始从寒门取士,下层有了改变阶级属性成为社会精英的可能,而科举的形式,也还未僵化,且大唐开放之包容遗风,多少还在,自己这么搞,就算世人诽谤,但哪怕文人中,也有支持者。
如果是明清时期自己咔嚓来这么一下,怕立刻就成为全天下的公敌了。
正琢磨之际,外间刀婢挑门帘进来,单膝跪倒:“主父,西尚宫夫人有信到。”双手奉上一封信笺。
陆宁微微一呆,自己远离兖州,虽说是为了巡视天下,也可自己看一看自己新政,用在这个时代,有哪些弊端。
但何尝又不是因为看着一大家子实在头疼。
正妻就不说了,第一个让自己头疼的主儿,东宫和西宫,自己虽然挺想她俩,但如果在兖州整日和她们在一起的话,永宁立刻就得作妖。
而且,后世史书,会不会就搞成自己是齐宣王,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永宁公主,自然就是贤惠能干能帮君王安天下的钟无艳,只是相貌平平。
甘氏和尤五娘,就是娇媚可人,绝代尤物,但祸乱江山的夏迎春了。
这些且不说,现今,又来了位北尚宫。
那是什么人?都不敢细想,越细想后世评书影视剧,越是头皮发麻。
现今,五儿的书信?
陆宁揉揉鼻子,想想,也是时候回去了。
虽说自己不在兖州,政事运转流畅,这也是因为新政,各院各衙各司其职,自己只需掌控大局。
而且,驿站通信流畅,自己在哪个行宫驻跸,重要公文便会送来。
不过,原本还希望永宁能帮自己处理下政事,但她却有点大撒把,对政事完全不感兴趣的样子,据说整日和甘氏在一起,和甘氏成了好姐妹。
倒是尤五儿,不太受她待见,不过面上,也过得去。
不过甘氏和尤五娘,看似以前因为尤五娘经常起衅所以经常明争暗斗,但实则现今常年不在自己身边,两人跟在自己身边最久,为何成为自己妾侍都是同样的经历,话题也最多,好似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所以永宁便是想拉一派打一派,分化甘氏和尤五娘,以甘氏性子,她自然也不能得逞。
不过永宁故意不理政事,也不知道是逼自己回兖州呢,还是故意做样子,向自己示意,她没有任何野心,以此改变她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讨好自己?
五儿这封信,不知道是不是又来告永宁黑状的,永宁现今就是喷嚏打的大声点也是罪过,想想,尤五娘这家伙,绝对有奸妃的潜质,永宁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当然,尤五娘知道,自己对她所谓黑状只是当笑话看罢了,也算写信给自己散心解闷,这些信,自己也绝对不会和第二人讲,如果自己真当回事,那她就必然不会如此了,和正宫结仇,怎么都感觉是自寻死路。
陆宁一边好笑的琢磨,一边展开信笺,随之微微一呆,略一琢磨,起身:“回行宫!”
在大小蜜桃及四名刀婢陪同下下了茶楼上了两辆马车,外面唿哨一声,突然马车前后,就有二三十匹重甲骑射涌现,街上行人都吓了一跳,不知道这些骑射从哪里冒出来的。
而且这些骑射,骏马高大,披着铁甲,她们却明显都是女子,但各个健硕无比,不但全身黑色具甲,便是脸上也戴着青面獠牙狰狞面甲,只露出冷冽双眸,头盔上,更都有长长血红雕翎,三十余骑聚在一起,杀气腾腾寒气冲天。
这三十六名骑射是从野人部中精选出来的女子神射。
野人海里写了密信,这几个月,胡商陆陆续续偷偷将其部族亲信内迁,而这契丹野人部就是狩猎为生,便是女子,也自小猎虎杀豹,是以迁徙到齐鲁后,转为农户的话多少有些困难,干脆全编入了军中。
野人部女子,编为了王宫内卫,陆宁出行,贴身护卫不再用侍卫亲军,而是用这些野人部女骑射选出的最精悍的三十六人。
毕竟,女子再怎么彪悍,陆宁也不会真令其上战场,跟在自己身边做花瓶护卫就好。
侍卫亲军反而得到解放,每日苦训,比跟自己身边在国境内瞎晃悠有意义的多。
这三十六名契丹野人部女骑射,虽全部黑甲,但头盔上都有两根长长红色雕翎,陆宁号为“红翎卫”,不过外间私下,还是习惯称呼为契丹三十六女射。
红翎卫指挥使,野人纳米,倒是一个美女,不过,是极具刚性美的美女,肌肉虬结,一种爆炸性的力量野性美感。
其实红翎卫的长长血红雕翎,作为侍卫倒是很吓唬人,三十六骑聚在一起,更是冲天的威风,但如果真上战场,那就是活靶子一般了。
但四周长街上行人,都是平民,哪看过这等架势,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
茶楼上,正激烈辩论的那群文人,有人喊:“快来看!”
众文人涌到窗口,却见长街上,一队黑色重甲女骑士鱼贯飞奔,长长雕翎飘荡跳动,汇聚成一道火焰似洪流,渐渐远去。
长街两旁,行人吓得纷纷拜倒。
众文人骇然。
“这,这就是契丹三十六重甲女射?”有文人语气艰涩的问。
齐王身边有三十六契丹女射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也是部分文人攻击他荒淫无道的黑点之一。
但此刻,亲眼见到契丹女射之威,这些文弱从未见过兵锋之人,都是骇然。
北境之地,因为契丹军马曾经攻破汴京掠走帝王帝妃,是以军民对契丹多多少少有些畏惧,不过契丹女射,原本在这些文人观念中自然便是美姬之类的。
但此刻亲眼看到这些契丹女射的冲天威风,这些文人,都是瞠目结舌。
方才作为“齐王党”主力辩手的文人,立时得意洋洋道:“除了齐王殿下!谁还能令契丹蛮男骄女屈膝为奴?”
反方辩手默然,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我的帝国无双 第四十二章 亲人遭难
通常陆宁到了哪一州,并不是什么天大秘密,但是,陆宁早有严令,若不得自己诏令,任何地方官员不得拜见自己。
在齐鲁地,便真有一名刺史两个县令曾经以为齐王殿下只是故作姿态,到了本地境内,难道臣下去觐见还有错了?
而最后,这位刺史和那两名县令都被罢官,贬到异地为吏。
从此以后,齐王殿下的踪迹传闻,渐渐少了。
在德州也是如此,行宫大门前,门可罗雀,只有几名农宫卫孤零零站岗。
回到行宫,陆宁便给尤五娘回信,又令农宫卫去驿站传讯,不管尤三郎现今在哪里,唤他来见。
尤五娘的书信里,却是说,三哥好似查探到了自己亲人踪迹,好似在贝州武城县。
虽然不敢再多说别的,但自然是希望主君,能想办法令她亲人团聚。
尤五娘家本是淮南大户,因为战乱北迁投亲,又在混乱中一家失散,她和尤三郎最后逃难到了东海,想想,也有三四年了。
现今亲人失散,再想团聚那就太难了,不过尤三郎是包打听总管,自然是查到了些蛛丝马迹。
其实这本来就是自己吩咐的,但现在其亲人,却是可能在敌国境内,他便没先和自己说,却是给妹妹送去了书信,想让妹妹吹枕边风令一家团聚。
显然他是怕和自己说后,自己一口回绝,金口一开,事情就没了转圜余地。
陆宁琢磨着蹙眉,又写了回信,告诉尤五娘,来德州和自己相会,又说,王妃、东尚宫、北尚宫,也都可来德州,就当作散心。
虽然陆宁一直和这几位王妃、侧王妃的讲,她们行动自由,本国境内,想去哪里玩就可以去哪里玩,只是不要劳动地方就可。
但显然,这不是陆宁一厢情愿的事,包括永宁在内,便是出王宫都很少,更莫说离开兖州甚至去外地游玩了。
这和当初陆宁在河北而小十三在尤五娘陪同下去助阵不同,齐国领土现今基本稳固,陆宁在外巡游,王妃、侧王妃们既然没得允许陪同,更不能私自出宫了。
想想,陆宁心下觉得这些大小美女实在有些可悲,当然,心里也知道这只是自己强加到人家头上的“可悲”,实际上,除了北尚宫外,其余诸妃怕是都乐在其中。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令尤五娘来,其余几个妃子,也都一起来游玩便是。
……
尤三郎其实就在德州,得到陆宁讯息立时屁滚尿流来见,见面就用力磕头,请主父饶了自己给妹妹写信的罪过,只是自己人微言轻,实在不敢和主父说家中事。
陆宁也没多说,只是告诉尤三郎,自己将会设司密局,管理所有包打听,尤三郎为司密局左监,甘二郎为右监,共掌司密事,左右监,都为正六品上官员,左监管理河北事,右监管理齐鲁事。
看似将包打听正式明定了司衙,更任命尤三郎为正式官员,而且司密局自然也会随着地盘扩大而属员越来越多。
但实则,同样从此尤三郎和甘二郎便互相制衡,免得这尤三郎多了别的心思。
虽然包打听仅仅是打听情报,但尤三郎显然已经有点翘尾巴,从他发现亲人踪迹却第一个给妹妹写信便可看出端倪。
把甘二郎调拨来司密局,也是由尤三郎想到,自己现今就该未雨绸缪,别令外戚尾大不掉,都来打探情报就是,这差事,说重要是真重要,本就该用自己最亲信之人掌事,但同时,只是对自己特别重要,没有自己支持,又没有任何权柄在手。
招远卫事宜,由内府派出精干女官轮换,不令人长期把持那片宝藏,而且,说实话,女人细心,又很能干的话,管这些,才真是把好手。
尤三郎跪下砰砰磕头,热泪盈眶,是真的激动,真的可以穿官袍了不是?而且是正六品,要一年前,哪敢想啊?!
而且,终于和甘二郎平起平坐了,何况,自己是左监,他是右监,按理他该是自己的副手,只是主子一视同仁罢了。
看他如此激动,陆宁有些无语,他现今自然不知道自己以史为鉴的那些心思,仅仅当作自己的恩宠。
陆宁咳嗽一声,接下来,便勉励了几句,更令尤三郎,恨不得将头磕破。
接下来,陆宁问起尤三郎发现亲人线索之事,尤三郎更哭着磕头,“主父,小奴从未想过,尚有和大哥二哥幺妹团聚之时,还有小奴的老父老母,都在贝州武城县,只是好似大哥闯了大祸,家里正要受难!”
他激动的讲述起经过。
原来,按照陆宁吩咐,齐境邻近州县,他也在尽量收买细作。
贝州和德州相邻,其东城县,和德州漳南县接壤。
恰好漳南县有一名商人,在东城县有亲,且其亲属为东城县县兵的步兵都头,尤老三便和这位张姓都头接触,但刚刚接触,尤老三只是以齐国行商身份,试探这位张都头,说想去东城县行商,能不能予以方便。
齐国重商,其商人和李重进之宋国、江南唐国、吴越,乃至北汉、南汉、以及荆楚地的南平国,都有贸易,甚至在蜀国,有时也有齐国商人踪迹。
1...7374757677...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