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壶中洞天
废话一章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不看评论。
因为书评区抨击的评论很多,特别是起点这边,满是差评和抨击声,而我很少回复,更没有删过这些差评和抨击。
其实,书评区我每天都会看。难过吗?肯定难过啊,看到这么多差评和抨击声。
之所以我没有去回复,去删评,去扛,是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喜好的题材,喜好的风格,有喜欢yy上天的,有喜欢严谨的。
不是自己喜欢的书,并不代表它就是一本差书。
因为,对于喜欢这种风格的人来说,它也是一本好书。好书和差书,到底谁有资格说了算?你吗?我自己吗?都不是,只要有人看,它就有存在的价值,娱乐打发一下无聊时间,它也是一种价值嘛。
另外,这本书从立意开始,就是偏向理想化的yy小说,穿秦改革开放,这现实吗?显然不现实,显然太理想化了。
所以,这本身一开始就是颠覆原本历史的一本理想主义小说。有一部份抨击,有一部分人不喜欢,显然正常不过了。
很多人说我写的这些情节,是作者太想当然了。其实,我必须说一声,有一部分人的抨击也是主观的想当然的看法。而且,还用后面一些封建朝代的刻板印象来做判断,其实,秦是第一个封建帝国,各种制度都是全新的,像新中国一样,什么都是重新在构建,历中上的始皇和李斯也是改革家,主角有更好的思路想法,能让大秦看到未来,yy一下始皇会支持,有何不可?为什么很多人会固执的认为,主角的改革放在秦时,会是叛逆的?
如果新中国没有走今天这条道路,两千年后的人认为新中国走今天这条道路,是否也是叛逆的?不现实的?
我已经非常的注重逻辑了,尽量的让两千年后的改革政略显得有可行性了,对于一本yy回秦改革开放的小说来说,理想主义就是它的标签,无法改变的。还望大家轻喷。
回到源头,这就是一本yy小说,无法去考究,而我笔力有限,也无法做到让大家都喜欢。只能说,我尽力为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坚持更新下去,哪怕受到再多的抨击和否定,我也会继续更新下去的。
像起点的评论区里,就有很多人说作者傻逼,不懂历史,注定此书不会火,注定扑街,坐等太监这类书评言论。
说实话,看到的时候,那一秒心里会难过是一定的。但……真的,这书不会太监。
而火不火,扑街与否,这个不是我能决定的,全靠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来决定。我唯有尽力把故事写好。
其实,我以前也火过,也扑街过,也影视改编过,也拿过一些网站的大神约,包括阅文的。只是两年没写了,重新来尝试一下新题材,新风格,所以扑街和火,任何结果对我来说都能承受。
另外关于更新,下月1号会上架,到时我会保证一天三四章的,眼下我尽力存些稿到时爆发吧。当然,我没有丝毫的信心,上架后能留下多少人会继续支持,我是非常彷徨的,只能说希望到时喜欢这本书的,能愿意继续陪伴下去吧。
最后,还是那句话,书评区全是差评和抨击声,我都在看,也在听取这些差评的声音和意见,尽力在往好的方面做。
我允许各种差评,同样对给差评的读者没有任何意见,这次只是出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若言语上有误,希望给过差评的同学,也不要介意。
还是那句话,我的初心,就是写一本yy小说,给各位无聊时娱乐放松一下的,能得到一部分人的喜爱,即是我的荣幸和这本书的意义体现。
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理想化的大秦帝国。
这就是一个美梦。
稍后,还有一章。较晚。
第一百零四章 背锅侠
冯去疾等人,此时是完全傻逼了。
一个个低垂着脑袋,脸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此时,他们心里那是有一万群草尼马奔腾而过……
谁会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子的啊?
开局妥妥的官商勾结,最后的结果竟然有这样大的一个反转。
商人不为了赚钱,居然想着体现自我价值……
换你,你能想到吗?
说实话,冯去疾等人,哪怕眼前的事实结果就摆在了眼前,他们都还是想不明白,这些商人为何会愿意如此做。
虽然这些工程,还尚有利润可图,但是……
他们难道不知道国库空虚,就不担心承接这些工程项目,最后国库无法兑现钱粮,而导致倾家荡产吗?
他们难道不知道大江流域都有人在造反吗?就真的不担心乱象蔓延开来,今年无法征收到赋税吗?
当然,更加想不通的是,李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一开始就认为工程招标可行?
特别是他将工程的招标价格定的那么的高,他为什么就一定相信商人们会相互竟价呢?他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亏空国库的风险吗?
…………
所有人都一脸的迷茫,这些事情,他们一时根本就无法理解。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会无法理解,其实李阳叫李斯将招标价定这么高的时候,李斯也吓得不轻。
后来经过半天的口舌,这才让李斯接受了他的想法。
招标,价格越高越好,越高,吸引到的商人越多,竟争越为激烈。
对于李阳来说,爱国爱民,这只是情怀,自私和利益才是千年恒古不变的主旋律。
十二万富商,都被高额的利润吸引到了投标会上,只要工程还有利可图,谁都不会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那口肥肉,自己就算吃不上,也会让对方尽量少赚点。
所以成交价,与定价无关,只跟竟争程度有关。
“怎么,此时都变成哑巴了?”
嬴政嗤之以鼻的冷哼一声,气愤道:“尔等毫无证据,便对忠良贤臣妄加抨击诋毁,朕决定,凡今日参奏李阳官商勾结者,罚俸一年,以用振灾!”
一众文武大臣,一脸死灰,一年俸禄啊,就这么没了……
此时,大家就像吃了苍蝇似的,心里也是十分无语的。
明明一开始,皇帝你自己也认为李阳亏空国库,要不然怎么会跑到发改署来亲眼见证呢?
结果现在倒好,到头来您居然把所有错误都怪在了大家的头上……
这算不算是落井下石?拿人替罪?
一众人面面相嘘,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是这样的人!
惩治完那群大臣,嬴政便回过头来,望向了李阳,眼里满是欣赏之色。
这家伙可真是一个人才啊!
谁会想到,他用一个工程招标,轻而易举的便解决了这次的饥荒问题啊?
而且他对大秦,更是赤胆忠心,就连巴家都受他的感化和号召,在毫无竟争的情况下,自愿以九十五万金的低价,承包了秦陵工程,如此觉悟,皆是此人之功也!
特别是那句“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地位之高低,唯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之价值而论……”,更是激发商人的爱国之热情。
此话,当可称之为至理名言,可广为推崇。
若是人人都争着为大秦、为社会贡献价值,何谈大秦不兴?
还有那句“没有国,何来的家?”,这亦可称之为至理名言。
当然,这些话后来也确实收录进了《史记·李阳传记》当中,作为经典名言,流传后世……
嬴政百感交集的看着李阳,拍了拍他的肩膀,赞道:“李阳,此次你真是立了大功!没有负朕对你之信任和期望,朕心甚慰!”
李阳笑了笑,不过还是带着抱怨的语气道:“臣对大秦,对陛下之忠心,日月可鉴。”
嬴政自然知道李阳这次受了委屈,被大家质疑,甚至还被他自己手底下的御史们参奏官商勾结,这事着实让人伤心。
想到这里,嬴政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安慰道:“卿之忠心,朕自是知晓。”
说完,转头铁着脸就对御史们斥道:“尔等下次若再毫无证据便对李阳施以诋毁、中伤,朕绝不容恕!”
御史们:“…………”
此刻,御史们心里是生无可恋的……
今天他们完全妥妥的成了背锅侠!
不仅被皇帝斥责,罚了一年俸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是真的把李阳给得罪了。后面的日子,可真令人忧心啊……
如今,饥荒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嬴政心里其实还是非常高兴的。不过,为了表示自己对李阳所受委屈的感同身受之情,嬴政最后还是对御史们冷喝一声,一脸不爽的样子,甩袖离去……
李阳也是扫视了御史们一眼,面无表情的甩袖,跟着皇帝走出了议事厅。
最后,留下一群被嫌弃的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的相视苦笑……
特别是冯去疾,今日那是心塞无比。
而章邯等一众武将们,也是彻底的没了脾气。
他们与李阳倒是没有仇,只是不爽李阳之前在朝堂上说他们平乱无用论。
如今,李阳竟然真的能够利用商人便解决了饥荒问题,说实话,这些武将们的心里还是非常佩服的,最起码这事情他们是没有这个能力。
更重要的是,只要灾民有了出路,乱象确实就等于是在根源上得到了遏止。这个道理,武将们还是知道的。
只不过,饥荒问题虽然得到了根治,但是……乱象却并不代表就化解了。
大江流域的乱军,可不会自己瓦解,还是需要军队平乱,收回被反贼控制的城池。
而这一切,李阳靠着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护法都尉,及五百羽林军士,能做到吗?
章邯等一众武将们可不相信。
就算你治国再有能力,再如何聪明绝顶,但带兵打仗,总不可能靠脑子就能打赢的。
五百人,对战数万人,而且还要攻城夺地,这根本就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哪怕就是孙膑再世,也不行。
想到这里,章邯转头对身边的武将们道:“走吧,我们也回去好好准备一番,平乱还需我等出马呢。”
众将点点头,于是也离开了议事厅……
饥荒问题李阳解决了,但李阳迟迟没有派韩信出兵平乱,这已经说明他没办法平乱,所以这平乱之事,皇帝迟早还是会让他们武将来负责的。
这是所有武将们,心里的共识。
第一百零五章 兵马俑
章台宫。
离开了发改署,嬴政把李阳直接带到了章台宫。
“陛下,是否可以开始了?”刘喜笑着问道。
嬴政点点头:“叫画师进来吧!”
“诺!”
刘喜得令,立即走至偏殿,招了招手,接着就有一位画师,拿着画板纸张快步走入了正殿。
嬴政示意李阳站到殿前的正中,道:“来来来,站着别动,让画师好好画下来。”
李阳都懵了!
这是……要干啥?
嬴政要让画师给自己画像吗?
“陛下,这是……”
嬴政笑道:“卿乃朕之吉相,百年之后,朕怎能无卿,故今日朕命画师将你画像画出,然后命人依你之相貌烧制陶俑,如此你我君臣二人便在地下继续治理这万里江山,岂不乐哉?”
我擦!
原来嬴政这逼是要烧制一尊和本**一模一样的兵马俑啊!
李阳惊呆了!
兵马俑啊,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李阳激动了,那后世岂不是能知道本相英俊非凡的相貌了?
想到这里,于是李阳赶紧问道:“陛下,你欲将臣之陶俑,置于秦陵宫何处?”
嬴政道:“自然伴朕之左右。”
“谢陛下,臣不甚荣幸焉!”李阳拱手一揖,心中感动,这说明嬴政是真的把他当成了最为倚重的臣子了。
不过……
代表自己的陶俑放在了主墓室,则就无法被后世发掘了,因为主墓室灌满了水银,没人敢挖掘啊。
想到这里,李阳不免又有些泄气。
白瞎了自己长这么英俊,结果自己这英俊的陶俑却是将注定永不见天日了。
哎!
这时,画师已经架好了画纸,开始照着李阳的样子在描绘了。
李阳还是第一次被人画像,为了显得英俊,于是摆了个负手而立的poss,一身长衫,看上去倒真有点英气不凡的感觉。
说实话,随着接触嬴政的时间久了,李阳对这位始皇帝是真的越加的敬佩。
历史对他这个人的误解实在是太大了。
他虽然有着很强的王霸之气,但却并不是像后世的电视剧中的那样,动不动就说什么“百里之内,皆杀之”这类话的嗜杀的暴君。
相反,他的心思其实全在霸业上,一心想建立一个兴盛和平的大帝国。
臣民百姓,在他眼里,也绝非蝼蚁、奴隶。
就好比秦陵工程,他就取消了殉葬制度,改为烧制陶俑替代人殉。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从商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时期才废除,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有人殉的传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