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星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糖三角
不得不说,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以后,大明朝的皇帝已然不服太祖朱元璋那般奇特丑陋的面容了。
眼下这弘治皇帝便可以说是生得一副好面相了,五官端正,面容红润。
不仅仅没有如同正常中年男子那般开始发福,反而身材消瘦,看上去十分地儒雅。
也许是因为弘治皇帝常年实行仁政的缘故,周辰并没有在他的身躯之上感受到什么王者霸者的气息。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常年掌控顶尖权势的缘故,仍旧使得弘治帝的身上充斥起了一股极其特殊的气质,让人不自觉的就好似要臣服于他那般。
就在周辰偷偷摸摸打量弘治皇帝的时候,弘治帝也已经将场中的新科贡士们略微扫视了一边。
作为一个务实的皇帝,弘治帝并没有去弄那些花里胡哨的事情,在必要的礼记过后,他直接就下达了殿试开始的旨意“开始考试吧”
紧接着,弘治皇帝也没有在金銮殿里面多待,而是在大太监王岳的服侍下起身前往了其他的大殿,处理今日的朝堂事宜去了。
不仅仅只是弘治帝离开了金銮殿,绝大多数文武百官也随同弘治帝一起离开了。
唯有内阁的几位阁老,以及十余名礼部和吏部的官员留在了金銮殿里面,作为此次殿试的监考官。
大明朝对于科举制度向来是十分地重视,尤其是这最后一场殿试,那更是重中之重。
不仅仅考试题目是由皇帝亲自所出,甚至就连监考的人员也是十分地重要。
当朝三大重臣,内阁首辅李东阳,以及阁老谢迁和刘健一同负责此次殿试监考。
再加上那十多位礼部和吏部的官员们,可见朝廷对于这科举殿试是如何的重视了。
“诸位既然能够在会试当中金榜题名,那么便全部都是我大明朝的栋梁人才,朝廷自然会重用诸位。
想来诸位也应该知道,殿试乃是一场优中选优的考试,意在从诸位当中挑选出更具贤才之人。
所以这殿试并没有落第不中之说,诸位的心里面也不要感到有什么压力,只要将自身的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便足够了”
眼见得殿中百余位贡士逐一寻找到了自己的考试位置入座以后,须发皆尽灰白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眯眯地开始鼓励起了大殿当中的所有考生。
随后,李东阳方才对着礼部和吏部的监考官们点了点头说道“分发考卷,准备开始考试吧”
第四十五章 平戎策
李东阳可不仅仅只是内阁首辅这么简单,他身上可是还兼任着吏部尚书的职责呢。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而吏部尚书则为百官之首,更是有着天官的美誉。
在整个大明朝堂之上,除了弘治帝的权势最为顶尖以外,其次便是李东阳了。
眼下他都已经发出了号令,这大殿当中的其他官员有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意见这场殿试就此正式开始。
十多位吏部和礼部的监考官同时行动,将试卷下发到了百余位新科贡士们的身前。
望着桌案上面的那张试卷,周辰的心里面不由得暗自长松了一口气。
早在参见殿试之前,周辰便根据当今弘治帝的性格,尝试着压了几道殿试的考题。
一般来说,殿试乃是为朝廷直接选拔有用人才的考试,所以便并非是以四书五经的内容为考题了,反而是改变成为了策论。
至于策论的内容究竟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当今弘治皇帝乃是一位勤政明君,所以周辰大胆猜测,这殿试的策论十有**是符合眼下时务的。
然而在当今天下,朝廷最有可能考校的时务策论,也无非就是那么几类罢了。
例如边患的侵扰,怎样填充国库,如何治理沿海倭寇等等。
眼下摆在周辰面前的试卷之上,记载的考题便是有关于治理边患的策论,要求考生给出切合实际的治国良策。
望着身前桌案上的试卷题目,在场大多数考生的心里面都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对于这些习惯了引经据典,按照四书五经写锦绣文章的贡士们来说,这种切合时务的策论向来就不是他们所擅长的地方。
除了寥寥数人以外,几乎大多数的贡士都紧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了起来。
即便是他们动笔以后,基本上写出来的也就是什么派遣大军讨伐之类的。
殊不知这边患如果仅仅只是用兵就能够一劳永逸的话,昔年间明成祖朱棣又何必五征草原,最终甚至是驾崩在了马背上
而且草原之上地广人稀,朝廷就算是派遣数十万大军都无法形成真正地压制。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可是亲自率领了五十万精兵强将前往草原,结果呢,还不是落了一个土木堡之变的悲惨下场。
不仅仅自己丢了皇位,更是让大明朝的勋贵武将集团就此一567中文567蹶不振,使得文官集团彻底地把控住了整个朝堂的局势。
由此可以见得,单纯以武力去镇压边患,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可取的地方。
周辰低头冥想了片刻的时间,他在脑海里面再三地斟酌考虑以后,这才缓缓地动笔在试卷上面作答了起来。
平戎策这是周辰写下的第一句,开篇点题。
其中意思不言而喻,乃是平定北方草原边患的策论。
“边患自古有之,无论是秦皇汉武,又或者是唐宗明祖,皆尽是在边疆铸坚城,陈重兵,以此来震慑塞外戎狄。
然而臣以为,以边疆将士的性命为防线,要远远不如以天下人的人性为防线更稳妥。
戎狄之所以会叩关犯边,无外乎是为了劫掠我大明朝边疆的百姓,从而来保证他们自身的生存罢了。
毕竟这些戎狄皆尽属于是游牧民族,自身并通晓的农耕之道。
他们想要粮食过活,那就只能够从我大明朝边关百姓的身上掠夺了。
然而又有什么人是天生就想着在刀口上舔血讨生活呢那些牧民的心里面也不可能愿意成天连战。
倘若朝廷能够在边疆之上开办互市,让这些牧民有一个途径获得到生存所需的粮食,他们心里面的战意必然会大大降低。
只要朝廷对互市管理公允,边境上的商户守规矩,草原上的那些牧民在过惯了安稳的生活以后,就算是各个戎狄的首领想要侵犯我大明朝边疆,他们手下的士兵也会心怀不满从而厌战的。
而且草原上向来缺少盐油糖茶这些生活品,我大明朝可以通过开办互市来将这些生活品贩卖到草原上去,从而换取强健的马匹牛羊。
开办互市在先,然后再以精兵陈列边关,从而威慑那些戎狄部落。
等到草原上的牧民们过惯了安稳平静的生活以后,恐怕就算是他们部落的首领想要造反,他们那些牧民也不会同意的。”
不知不觉之间,周辰已然洋洋洒洒地将整张试卷都写满了。
颇有些意犹未尽地放下手里面的毛笔,周辰悄无声息地打量了一番左右两边的考生。
他发现其他的考生虽然也大多数都作答完毕了,可是他们脸上的神色却并不好看,想来是对于自己的答案并不满意吧。
本次殿试拢共分为上下两场,分别是在上午和下午开始。
上半场殿试以时务策论为主,下半场考究的则是诗词歌赋了。
与先前的秋闱春闱相似,这殿试的第一场也尤为重要。
更何况当今弘治皇帝还是一位勤政的明君,他自然也会更加地重视这上半场的时务策论。
至于后面接下来考究诗词歌赋的考试,除非是作答的十分惊艳,使人观之能够立刻眼前一亮。
否则的话,这诗词歌赋对于殿试的成绩,根本就不会起到多大的影响。
上半场考试结束以后,监考官将试卷封名收走,皇宫里面的御膳房则是为诸位考生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难得品尝到皇宫里面御厨的手艺,可是殿中大多数的考生们却是吃得味同嚼蜡那般。
显然上半场殿试的结果让大多数考生都并不怎么满意,这使得他们也根本没有心思去品尝这难得的宫廷美食了。
当然,周辰自己倒是吃的很是香甜。
吃过午饭,剪短的休息了片刻时间以后,下半场的考试便开始了。
那道考题的瞬间,周辰的嘴角也不禁泛起了一抹笑意来。
看来弘治皇帝对于殿试诗词歌赋这方面根本就不怎么重视啊,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地敷衍了。
因为这场考试的题目极其地简单,就是以冬天的事物为题,随便写上一篇诗词歌赋即可。
第四十六章 阅卷进行时
无论是诗词也好,又或者是歌赋也罢。
这下半场的殿试根本就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规定,擅长哪一种写哪一种就是了。
其暗中的意思不言而喻,反正这下半场殿试的成绩并不重要,你们随便写,考官也懒得看,写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
就连出题的弘治皇帝都如此敷衍不在意,周辰自然也是更加懒得去思考了。
他随随便便在试卷上面写了一篇明朝正德年以后的诗句上去以后,直接就交卷结束了这科举的最后一场考试。
至于说是抄袭读书人的事情又怎么能够教抄袭呢
这下半场的殿试可谓是整个科举制度所有考试当中,结束时间最为迅速的考试了。
仅仅只不过是半个时辰过去,大殿当中的所有考生便全部作答完毕了。
礼部和吏部的监考官将试卷封名收走以后,侍奉在殿门外的太监便走进了大殿当中,引领着殿中的所有考生往皇宫之外走了出去。
接下来,这些贡士们所需要做的便是静心等待殿试成绩出炉了。
反正这殿试并没有落第不中一说,所有贡士们再不济也能够得到一个同进士的出身。
因此这一次考试结束以后,他们却是并没有以往那般地紧张忐忑不安了,所有人的心里面都十分地轻松。
该吃吃,该喝喝,毫不悠闲惬意。
但凡是参加过殿试的贡士们,便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天子门生了。
按理来说,既然是自己学生的试卷,那么久应该由当今天子这个做老师的来批阅才对。
然而此次参加殿试的贡士们可足足有一百多人呢,弘治帝往常又日理万机,他哪里有那个时间去亲自批阅这一百多张的试卷。
所以批阅殿试试卷的任务,便落到了内阁的头上。
只不过内阁首辅李东阳和次辅刘健年事已高,无法在这种事情上面耗费太多的心神。
因此相对于要年轻很多的阁老谢迁,就成为了这次阅卷的主要负责人。
其余阅卷官则是由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等朝中学识渊博之人组成。
人多起来以后,办事的效率自然是高了很多。
仅仅只不过是一天的时间过去,这殿试的成绩便已经被批阅出来了。
所有阅卷官在自己批阅过的试卷上面留下评语和名字以后,最终汇总到了阁老谢迁的手里面。
谢迁则是在这一百多张试卷当中,挑选出其中名列前二十的试卷,然而他在将这二十张试卷呈到御前,由弘治帝亲自决定出这场殿试的状元、榜眼、以及探花。
养心殿中,弘治皇帝身着一袭淡黄色的便服端坐在书案后面,书案上摆放着谢迁呈上来的二十张试卷。
在弘治皇帝的身边,太子朱厚照则是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
朱厚照的性子虽然有些跳脱,但是现如今阁老谢迁就在下方坐着呢,他自然是不会再这个时候丢失了自己的仪态。
弘治帝仔细地翻阅这身前的前二十名试卷,他面容之上的神色到是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能够通过会试春闱成为贡士,而且最终还被谢迁定夺成为殿试的前二十名。
这些考生的文笔自然是不弱,弘治帝仅仅只是一眼扫过,便完全能够将其中的大概观点看个清楚明白了。
一边翻阅着这些试卷,弘治帝一边出声考校身旁的朱厚照说道“太子,如果是你来参加这场殿试,你会如何作答这平定边患的策论”
耳中闻得此言,朱厚照的眼眸深处立刻就升起了一抹浓郁地向往和兴奋,他神色激动地说道“自然是以王师讨伐这些贼寇了。
爹,你只要给儿子十万大军,儿子原因亲自领兵作战,必定一战橫压草原上面那些戎狄部落。”
朱厚照的性子可是称不上什么老实沉稳,但凡只要是涉及到军事方面的事情,他都是十分地感兴趣。
在他本人看来,做高高在上的皇帝,还不如去做一个血战沙场的将军更加有意思呢。
因此别管弘治帝是否真正地允许,朱厚照还是第一时间说出了他心里面想要统兵领将的想法。
眼见得如此情景,弘治帝也不由得在心里面长长地叹息了一口气,他自然是十分地清楚自己儿子的性子了。
“倘若是自己大行以后,太子恐怕是无法压制住朝中的群臣啊
看来在太子登基以前,朕需要给他好好物色几个重臣臂膀了”
有些心不在焉地翻阅着手里面的试卷,弘治帝暗自在心里面思考起了朝堂当中,究竟有哪些人能够成为朱厚照未来的肱骨重臣。
“李东阳,刘健,谢迁他们这三个阁老到是颇为正值,有能力,也有忠心,辅佐太子把控朝堂到是足够了。
可惜李东阳和刘健他们两人的年纪太大了,等到太子真正的登基以后,他们两个估计也就应该致仕了。
独自留下谢迁一人的话,他怕是也无力压制整个朝堂啊。”
“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