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八零盛世农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奉五
“嗯。”倪翠花点点头,跟着周大妮一起进屋了。
周大妮的爱人虽然在做小生意,但家里毕竟有四个孩子要养活,加上生意并不是特别好,赚来的钱刚好够用,日子过得非常平凡,属于那种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肉。
但倪翠花对于周大妮来说,是贵客,招呼着倪翠花坐下之后,周大妮便往屋里走,“大丫,你等我一下啊。我去给你拿个好东西。”
不一会儿,周大妮拿出一颗新鲜的橘子塞到倪翠花手里。
倪翠花知道这应该是周大妮家里最珍贵的东西,连忙拒绝道:“大妮子,咱们之间就跟姐妹一样,你不用跟我这么客气,这橘子留着给孩子们吃。”
“你吃你吃。家里还有呢!大丫!你要是不吃的话就太见外了!”周大妮将橘子剥好之后,重新塞到倪翠花手里。
倪翠花感动不已,将橘子分了一半塞到周大妮手里,“你也吃。”
周大妮点点头,“好咱们一起吃。”
两人一边吃着,一边聊着。
倪翠花跟周大妮说起了自己的过去,周大妮听得唏嘘不已。
“大丫,你这也过得太苦了!你爹也真是!怎么舍得把你卖到那样的人家呢?”
倪翠花苦笑一声,“这都过去了。”
周大妮叹息一声,“过去是过去了,但你受的苦是实实在在的呀,还有那三个可怜的孩子。”她是真的没想到,倪翠花过去竟然过这样那样地狱般的生活。
倪翠花红肿着眼睛道:“我最对不起的就是那三个孩子......”
周大妮走过来拍了拍倪翠花的后背,安慰道:“其实这对于她们来说,也算一件好事,如果一直呆在穆家的话,那个老太婆还指不定怎么虐待她们呢。说不定她们现在已经被好心人捡回去,过上好日子了。”
“希望吧......”倪翠花接着道:“光顾着说我了,你呢,大妮子,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相比倪翠花,周大妮这些年过得还算不错。
丈夫是个老实人,就知道干活赚钱,家里都是她当家,三年前,他们跟着同村的人来到京城,然后就做起了小生意,顺利的在京城扎根。
虽然挣的钱不多,日子过得也紧巴巴的,但至少一家人呆在一起很幸福。
两人聊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
周大妮的爱人收摊回来了。
周大妮拉着倪翠花道:“老赵,这就是我经常给你说的大丫,她从小跟我在一个村长大。”
老赵从面相上看就非常老实,朝倪翠花问好。
倪翠花点点头,“姐夫好。”
周大妮比她大两个月,叫一声姐夫也是应该的。
老赵看着周大妮道:“既然家里来了客人,那我现在去买菜。”
“去吧去吧。”周大妮接着道:“记得割两斤肉!”
听到割两斤肉,正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一阵欢呼!
“有肉吃了!”
“咱们今天晚上有肉吃了!”
“好的!”家里来了客人,老赵就算平时在不怎么舍得吃喝,现在也不缺那几块钱肉钱,总不能怠慢了客人。
倪翠花立即道:“大妮子,你就别忙活了,我晚上不在吃。”
可以看得出来周大妮家条件不是特别好,倪翠花也不想让他们乱花钱。
“在的在的!”周大妮道:“咱们俩这么多年才见一次!你怎么能不在吃饭呢!你要是不在吃饭的话,晚上我可不让你回去!再说,你看那群小崽子们刚刚听到有肉吃多开心!你要是不在这吃的话,他们肯定能失望死!”
无奈之下,倪翠花只好同意,接着道:“那我先去跟我大女儿说一声,免得她待会儿找不到我着急!”
“那正好,让她也过来一起吃饭!”
倪翠花来到培训班门口,等了十来分钟,才看到倪烟从里面走出来。
“烟烟!”倪翠花跑过去。
“妈!”倪烟疑惑的道:“怎么就您一个人啊?云云呢?”
倪翠花将遇到周大妮的事情跟倪烟说了一遍。
倪烟也很开心倪翠花能在京城遇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她笑着道:“妈,那咱们买点东西带过去吧。周阿姨家有几个孩子?”
“有四个!”倪翠花回答。
倪烟点点头,“那边有商店,咱们先去商店。”
倪烟买了麦乳精、糖果、牛肉粒、饼干、还买了一些水果和两瓶白酒,整整花了五十多块钱。
到了周大妮家时候,天已经有些黑了。
孩子们都聚到了客厅里。
老赵在厨房里做饭,周大妮和屋里的孩子们立即迎出来。
倪翠花将大包小包的礼品周大妮和孩子们,“这些东西是买给孩子们吃的。”
周大妮嗔怪道:“大丫,你怎么买这么东西?咱俩都多少年的关系了,还浪费这钱干啥?!”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倪翠花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让周大妮有些不好意思。
倪翠花笑着道:“没买多少东西,就是看着好看。对了,大妮子,这就是我的大女儿倪烟!烟烟,这就是你大妮阿姨。”
倪烟礼貌的道:“大妮阿姨好。”
周大妮这才看清倪翠花身边的倪烟,惊讶的道:“大丫,你这女儿长得也太漂亮了吧!跟画上画的一样!”
周大妮这些年也见了不少人,但从没见过像倪烟这么漂亮的!
小丫头不但漂亮,而且非常有灵气!
怪不得能带着倪翠花从大坝村跑出来。
倪翠花笑着道:“这丫头可不禁夸,你要是在夸的话,那尾巴准能翘到天上去!”
周大妮道:“我这可不是夸,我这侄女儿长得是真好看!对了,咱们别光站这儿了,快进屋坐吧!”
几人进了屋。
老赵已经把菜摆到桌子上了,晚餐非常丰盛,有鱼有肉。
倪翠花又像倪烟介绍老赵。
倪烟礼貌的道:“赵叔叔好。”
周大妮把孩子们教的很好,虽然大家已经很久没吃肉了,但是他们每人在夹了一块之后,就不再夹了,没有出现抢成一团的场面。
反而周大妮一直给倪烟和倪翠花夹肉,“大丫,你和烟烟吃肉呀!到了我这里,你们都不要拘谨,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倪烟盛情难却,吃了两大块肥肉,最后一块实在吃不下了,但还是忍着腻味吞了下去,吃完饭,她赶紧把碗送到厨房去,生怕周大妮再给她夹肉。
周大妮有点担心倪烟没吃饱,“烟烟,你怎么才吃这么点儿啊?锅里还有很多米饭呢!你不用给阿姨省粮食,这又不是饥荒年代了!”
倪烟微微一笑,“我吃饱了大妮阿姨。”
周大妮有些不相信,“就那么点儿能吃饱吗?是不是你赵叔做的饭不好吃啊?”
倪烟接着道:“赵叔做的饭很好吃,大妮阿姨,我真的吃饱了。”
倪翠花在边上道:“大妮子你不用担心她,这丫头饭量一直不大,跟喂八哥一样。”
周大妮这才放心。





重回八零盛世农女 163:指点(13更)
吃完饭,周大妮和老赵两口子将倪翠花和倪烟母女三送到电车车站。
倪烟抱着小倪云。
倪翠花紧紧握着周大妮的手,“大妮子,有空一定要带着姐夫和孩子们来我家玩,你们直接坐9路电车,坐到京华村下就行了,来的时候可以提前打电话,到时候我去村口接你们。”
周大妮点点头,“这段时间有点忙,等闲下来了一定去!”
“那我在家等你们!”
倪翠花依依不舍的坐上了电车。
看着电车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周大妮转头看向老赵,“今天生意怎么样?”
老赵叹了口气,“不太好......”京城人喜欢吃面食,所以老赵这些年一直都在买馒头。
刚开始卖的时候生意还不错,但是最近这段时间,生意越来越差,每天连一块钱的馒头都卖不出去。
他们每个月还要缴10块钱的房租。
周大妮也是愁眉紧锁,“那怎么办啊?马上就要交房租了,孩子们也要上学了,哪都要花钱。”
老赵道:“你先别着急,说不定明天生意就好起来了呢。”
周大妮道:“是不是你那里市口不好啊?要不你明天换个位置吧?”
老赵点点头。
夫妻二人满面愁容的回了家。
刚到家,小双就跑过来拉住夫妻二人的手道:“爸妈,你们快过来看啊,今天那个大丫阿姨和倪烟姐姐,他们带了好多好东西过来呢!”
那会儿天黑,倪翠花和倪烟到底带了多少东西过来,周大妮也没仔细看,现在才发现,倪翠花和倪烟确实带了不少好东西过来。
有麦乳精还有牛肉粒。
糖果和饼干已经被孩子们拆开了。
另外周大妮还发现有两瓶白酒。
就算是他们家过年走亲戚,也买不了这么多东西!
周大妮道:“今天让大丫花了不少钱!大丫真是太客气了!”
老赵盯着那两瓶酒,好半晌,他才艰难的道:“孩他妈,要不明天你去把那两瓶酒拿到商店换了吧,看能不能换点钱回来,我看这两瓶酒平时买的话要三十五块钱呢,咱也不想换太多,换个三十块钱,先把孩子们的学费和房租缴了再说。”
虽然这样有些不好,但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如果不把酒拿去换钱的话,他们一家六口会流落街头,孩子们也会没钱上学。
周大妮沉默了一瞬,然后点点头,“好吧。那等咱有钱了,一定好好好谢谢大丫一家。”
老赵点点头,“那是肯定的。”
第二天,周大妮就去商店里,把这两瓶白酒换成了三十块钱。
这两瓶白酒平时往外卖的价格是35块钱两瓶。
两瓶换三十块钱商店老板还是很乐意的。
孩子们的学费和房租终于有着落了,也让周大妮松了一口气。
老赵听了周大妮的话,今天换了个地方继续摆摊。
今天是酒楼竣工的日子,上午十一点半,倪烟来到市里,买了烟酒和熟菜,准备好好请大家吃一顿。
她买的都是荤菜,卤牛肉、猪头肉、虎皮鸡爪什么的。
这个时候人肚子里没什么油水,肉吃多了也不会腻,而且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需要补充油水。
菜买好了,就剩下主食了,就在这时,倪烟看到边上有个卖馒头的。
刚好京城人都比较喜欢吃面食,所以倪烟便推着车子过去买馒头,“老板,麻烦给我来50个馒头。”
现在酒楼里有18个工人。
一个大男人,怎么着也要吃两三个馒头的,所以50个馒头也不算太多。
50个馒头!
原本低着头在啃馒头的老赵在听说这句话后,瞬间变得有精神气起来,连忙放下手中的馒头拿袋子,“好的,您稍等。”
倪烟在这个时候看清楚老赵,惊讶的道:“赵叔!”
老赵也有些惊讶,“烟烟!”
倪烟笑着道:“赵叔,原来您就在这里卖馒头啊。”
老赵点点头,“是啊,对了,烟烟你买这么多馒头能吃完吗?这个天要是吃不完的话,会坏掉的。”
倪烟道:“放心能吃完,有十几个人吃饭呢。”
老赵这才放心,利落的装了五十个馒头,递给倪烟。
这个时候馒头是1毛钱四个,倪烟偶尔会买,所以也知道价格,接过馒头,她将钱一块三毛钱递给老赵。
可老赵却怎么也不愿意收。
倪翠花和倪烟母女都那么客气,如果不是她们带来的礼物,下个月孩子们上学都成了问题。
如果几个馒头他还要收钱的话,那也太没有良心了!
“赵叔,您是出来做生意的,怎么能不收钱呢,您要是不收钱的话,这馒头我也不能要。”说着,倪烟就放下了馒头,知道老赵家里的日子过得不容易,所以,这钱倪烟不会不给的。
老赵道:“烟烟,你和你妈都那么客气,昨天来我们家带了那么多东西!我这就几个馒头而已,都是自己做的,根本不值钱!除非你是嫌弃赵叔这馒头不值钱!”
倪烟道:“赵叔,一码归一码,您要是不收钱的话,我可要前面那家店买了!”
好说歹说,老赵才愿意把钱收下。
倪烟看到筐上那个被吃了半个的馒头,边上还有个水壶,“赵叔您中午就吃这个馒头吗?”
老赵笑着道:“对,家里离这儿挺远的,中午不想回去,就吃点馒头对付下。馒头好,馒头又甜又软,也是年头好了,搁在大饥荒年代,谁能吃上这么好白面馒头!”
其实老赵吃的都是好几天前没卖完剩下的馒头,又干又硬,根本没有任何口感。
“赵叔,这个给您就着馒头吃。”倪烟递给老赵一个油纸袋子。
“我吃馒头就挺好的,不用这个。”老赵连忙拒绝。
“您就拿着吧,反正我买的多,一会儿吃不完也是浪费。”语落,倪烟又道:“对了赵叔,您每天剩的馒头多不多啊?”
老赵叹了口气,“最近生意不景气,每天都有剩馒头。”
“那隔天的馒头是不是就不好卖了?”倪烟问道。
“对。”老赵点点头,“隔天馒头口感不好,所以我们都留下自己吃。”
倪烟拿起那个被老赵吃了一半的馒头,隔夜的馒头不如现做的馒头那般松软,干巴巴的,说得夸张点,就像一块砖头。
倪烟接着道:“赵叔,其实您可以把这种隔夜的馒头切成片,用热油煎煎成两面金黄,然后撒点胡椒粉活着抹点番茄酱,喜欢吃咸辣的就放胡椒粉,喜欢吃酸甜口感的就放番茄酱。然后趁着学校放学的时候,去学校门口卖,应该很好卖的。”
隔夜馒头只要保存好,并不影响健康,只是在口感上比新鲜馒头差很多,但是煎成脆脆的馒头片,就没有任何影响了,而且吃起来酥酥脆脆的,口感非常棒!
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老赵觉得有些玄乎,“这能行吗?”
倪烟笑着道:“我觉得您可以试试。”
老赵又道:“番茄酱是什么呀?”
倪烟解释道:“番茄酱就是西红柿酱。”
老赵好奇的道:“西红柿还可以做成酱吗?”
其实番茄酱最初就是华国人发明的,但一开始番茄酱的原料并不是番茄而是杂鱼做成的纯鱼酱,纯鱼酱微咸且风味独特,后来老祖宗觉得纯鱼酱味道有点单一,又往纯鱼酱里加了豆子,是豆瓣酱的低配版,当时在市面上非常受欢迎。
后来,到了明朝,南方的纯鱼酱又变得受欢迎起来,而且纯鱼酱还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名字:鲑汁,用当时的方言来读就是:kê-tsiap。
再后来,鲑汁传入海外,这种中式鲑汁酱口味很风靡,一下子传到了世界各地,由老外改成了美式番茄酱。
所以,风靡全球的美式番茄酱不是美国的番茄酱,而是华国的kê-tsiap鲑汁!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八十年代还没有进军华国,所以这个时候华国人还是不怎么喜欢吃番茄酱的,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番茄酱。
倪烟点点头,接着道:“西红柿当然可以做成酱,方法我用笔写给您,您回去试试。”说着,倪烟就从兜里掏出钢笔和一本小笔记本。




重回八零盛世农女 164:开业前的庆祝(14更)
她一笔一划,非常认真的写了制作番茄酱的步骤,没一会儿,就写了满满的半页纸。
写完之后,她将纸张从本子上撕下来,递到老赵手上,“赵叔叔,您回去按照这个步骤做,就可以做出番茄酱了。”
“好的。”老赵接过纸条,随手放到口袋里。
倪烟走后,老赵接着卖馒头。
倪烟来到酒楼时,大家正在打扫卫生。
纯复古式的装修,连带着头顶上灯框都是传统雕花工艺,桌与桌中间隔着木质屏风,屏风上雕刻着唐诗宋词,无处不透露着的优雅的气息。
身处这样的环境,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觉得心旷神怡。
“烟烟来了,这是上午服装厂送过来的样衣。”王铁牛拿过来一个小袋子。
倪烟将手中大包小包的吃的放在桌子上,有些惊讶的道:“这么快就到了啊。”
因为走得的复古风,所以服务员的衣服也是倪烟亲手设计的汉元素服装。
男士是黑色的,女士是红色的。
倪烟刚把衣服拿出来,王铁牛就道:“这是古装吧?真好看,我在电视里也见过。”
倪烟笑着解释,“这不是古装。这是汉服,也是汉族传统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哦。”王铁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倪烟将衣服放回去,接着道:“铁牛叔,大家都忙完了吗?忙完咱们可以吃饭了。”
“那我去叫他们。”
“嗯。”倪烟点点头,开始收拾桌子。
等众人下楼后,大圆桌上已经摆满了菜,准确的来说,是摆满了肉。
每一个座位上都放了一包香烟,桌子边上还放了三箱啤酒,啤酒上还摆着白酒。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人生一大幸事!
倪烟招呼着大家坐下,“这段时间辛苦各位叔叔了,今天各位叔叔一定要不醉不归。”
“不辛苦不辛苦!烟烟,你这也太客气了!”
“这些烟酒肯定花了不少钱吧?”
他们在别人家做工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这个年代普通人家每天中午能提供一顿午餐,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哪里像倪烟,不仅每天中午都提供午餐,而且还顿顿都有肉!
大家在给她干活时,浑身都充满了力气,不允许自己出一点点差错,哪怕是工作环节中出现了一点点的瑕疵,也推翻重来,所以酒楼才能装修的这么漂亮!
倪烟笑着道:“没花多钱,各位叔叔你们快坐下吧。”
在倪烟盛情邀请下,大家才坐下。
虽然倪烟会喝酒,但她现在毕竟才十八岁,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所以她便以茶代酒,挨个敬酒。
这顿饭,众人吃的非常尽兴!
一天时间很快便过去。
老赵今天虽然换了摊位,但生意依旧不是很好,加上倪烟买的那50个馒头,他才卖出去100个馒头,框里还剩下100多个没卖出去。
他刚回家,周大妮就迎上来,“今天生意怎么样?”
“不是很好。”老赵将今天卖馒头的钱全部递给周大妮。
周大妮接过钱,惊讶的道:“这都是今天赚的?”
“嗯。”老赵点点头。
“有两块五呢!不错了!”面粉是一毛钱两斤,一斤面粉可以做10个馒头,两斤面粉可以做20个。总得来说也没什么成本,如果每天都能赚到两块五的话,那一个月就能赚75块钱!一年就是900块钱,那就不用担心孩子们上学和房租的问题了。
老赵接着道:“还有一块五是烟烟一次性买了五十个馒头。”
“烟烟?”
老赵点点头,从框里拿出来一个纸袋子,“这是烟烟拿给我,让我中午吃的,你拿去热热,让孩子们解解馋吧。”
他少吃点肉没关系,毕竟他已经老了,但是孩子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能有一口肉,他都尽量留给孩子们。
“啥呀这是?”周大妮低头一看,惊讶的道:“是肉!烟烟给你的?”
“嗯。”老赵点点头,“烟烟是个好孩子,不仅照顾我生意,看我中午啃馒头没有菜,特地给了我这个。”
周大妮感叹道:“烟烟这孩子可真有本事,不光把大丫和她妹妹带出来了,而且还把日子过的这么红火!也不知道大丫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好事。”
如果不是倪烟的话,倪翠花到现在还困在水坝村呢。
老赵接着道:“烟烟今天跟我说了个赚钱的办法,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什么办法?”周大妮问道。
老赵将煎馒头片的事情跟周大妮说了下。
闻言,周大妮道:“那玩意应该很耗油吧?”
他们家连炒菜都舍不得放油,哪里有油去煎馒头片?
万一煎了之后卖不出去,岂不是又浪费了油?
语落,周大妮接着道:“这么好白面馒头都卖不出去,煎成馒头片就能卖出去了?人都是越折腾越穷的,咱们还别瞎折腾了吧。”
有钱人家折腾一下不怕,穷人家根本经不起折腾。
老赵挠了挠脑袋,“说的也对,要不今天晚上少做些馒头吧,免得明天又剩。”
“嗯。”周大妮点点头,“馒头总卖不出也不行,要不咱们在想想其他法子吧?”
老赵叹了口气,“今年不景气,也许明年就好了呢,先把今年下半年熬过去再说吧。”
周大妮笑了笑,“嗯,咱们先别丧气,万一明天生意就变好了呢?”
“对!”
两口子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同时,又对未来充满信心。
倪烟回到家后,就把那件汉服试了下,走到倪翠花面前,“妈,您看这件衣服好不好看?”
这是一款齐襦汉服,不同于传统汉服,经过改良,袖子是窄的,裙身刚过脚踝,这样的端菜和走路的时候也不会被碰到或者被绊倒。
1...131132133134135...3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