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飞越三十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茶碗
飞越三十年 第853章 鸡飞狗跳
大埔,南运路的一座仓库,此时已经被改造成了个宽大的实验室。
还好是在大埔这样乡下地方,不然光是地价就不得了。
整个实验室上下有两层,内部面积超过四百平方,有一半的区域还空着,另一半却已经放好了各种设备。
除了这个实验区,另外还有员工的休息室,办公室,餐厅,前面还有个可供停车的小院子。
李国章慢慢绕了几圈,眉头就没松开过。
他很有些不满意。
地板还是湿的,有些粗糙的水泥地面有洗不去的划痕,现在还泛着潮气,白墙虽然刷过,但也能透出那里头的黄斑,那是多年使用后渗水的痕迹。
负责实验室布置的是李家一个公司的经理,现在正恭敬地站在一旁等着吩咐。
高速离心机,恒温箱,电镜,水浴锅,消毒柜,高压锅,这些都是一个生物实验室最基本的配置,有些都是他利用关系从别的实验室里买来的,欠了不少人情,现在看来,还是不够。
无数的烧杯,试管,培养皿,试纸,手套,移液管......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耗材,实验做起来一天都可能浪费掉许多,手一抖,满地碎渣......都是钱!
“阿平!”
“李生!”
李国章觉得这地方还是简陋了,最初选地点时,可能还是重视不够,现在看起来,只能在设备上和别的方面多下工夫。
“仓库就是仓库,用来当实验室有着先天不足,就是卫生条件,虽然请工人好好地打扫过,但这也没什么用,用来处理微生物的实验室环境要求非常高。”
边上的阿平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是啊李生,我们时间来不及,要达到标准实验室那样子,至少要三个月改造。”
这仓库连着周围几十亩地原本就是李家的产业,当年买下来时几乎就是白菜价,后来大埔搞工业区,这里先是盖成了仓库。
等到以后这地块发展起来,还可以把仓库推平盖楼,总之是不会亏的。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开始没重视,挑出来的仓库绝对不是条件最好的那一个。
李国章点点头,他也不会乱为难下面的人:“这边要用的人都要签保密协议,你回头让他们都签掉。”
“是!”
李国章走了一会,站在一个恒温箱前左看右看,台面上放着的瓶子正是从机场取来的“发光海藻”,实验室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养这些发光海藻,养得多多的!
至于养这些海藻有什么用,李国章有很多想法,也许是当鱼类养殖的饲料,也可能在里头提取什么有益人体的化学物质,也许是看看能不能做出生物灯泡。
这玩意要做灯泡?那密度得多大?
李国章果断排除了最后一个。
其实他现在就算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先放在心里。
很多大项目都是有前置项目的,也许是培养食材,也许是培养耗材,也许只是为了让实验人员练手。
幽门里头有螺旋杆菌这个已经被人发现了,再发现也算不上什么成就,但如果能确认这种菌的危害,再做出药来,那就是非常了不得的事。
科学研究终究是为了救命......
“教授!”李国章的一个学生助手拿着份传真跑过来。
“教授,查到了资料,海藻培养的。按这上面说,富营养水环境里海藻会大量增殖,而且最好要有些光照!”
“最快可以一天倍增!”
“这一瓶分成十份,这一瓶不要动。去找些有机肥!”
“有机肥......选哪种比较好?”
“下水道的泥,鸡鸭粪,你去找点过来。”李国章随口吩咐道,“拿回来之后先高温消毒再用,绝对不要混入杂菌!”
…...
台北桃园机场。
连续几辆中型货车开进货运处,大众电脑公司的一个副理兴奋地跳下车子,快步走到车后,指挥着人把里面的箱子卸下来。
接到香江的大订单之后,整个公司都像打了鸡血似地激动,贷款扩产招人发货......一天之内,公司的成品仓库已经空了,甚至市面上的现货的价格都不约而同地上涨。
如果按照目前的态势,明年公司就可以准备上市了。
曼谷廊曼机场货运处。
几个男人拿着货单在仔细清点运来的货箱,上面清楚写着易碎品的字样。
东京羽田国际机场。
刘志杰坐在一张椅子上,左手拿着一份不算很厚的说明书,右手捏着对讲机,因为天热和高度紧张的工作,额头上满是油汗,表情凝重。
他是李家在东京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年仅三十三岁,平时的工作表现极好,这次被李福兆亲口委任负责曰本的外亭项目。
他没有心情理会这些好奇心旺盛的观众,有时间不如再仔细过一下运营手册。
这上面写得很是细致,包括机器如何使用,人员如何分工都没有漏下,甚至还写明了每隔半小时就要把收到的钱存入到机场的三井银行。
事无巨细的风格,高度规范的管理。
这是刘志杰看到这说明书后的第一感受,接着另一个感觉就是轻松很多。
从台北桃园机场飞来的航班送来的全新电脑被整齐地码摆在墙角,员工们正挨个拆箱,把这些电脑摆到桌上。
羽田机场人流量非常大,如果想要租正经的商铺至少要排队一年,甚至得高价从别人手里接盘。
但偏偏外亭项目就只用到这种没人想到有用的旮旯地,沿墙,拐角......
代价...几乎就是普通街面的商铺租金,地点还大了好多倍。
来来往往好多旅客好些都会停下来看看这里是做什么。
从那些退潮般的发际线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多半都是商业人士,他们手里拿着的也多半是财经类的报纸。
曰本人性格比较内敛,看到新奇的事物不会第一时间冲上去盘问,而是在边上默默观察,等到他们在心里整理好问题之后,才会偷偷上前打探。
就眼前这个场面,像是某个电脑厂家在这里推销电脑,这基本是他们得出的结论。
终于有人走到桌前问问题了,问的只是这些电脑的价格,并索要资料。
“这些电脑并不销售。”员工们按着事先背好的台词熟练回答。
事实上,台湾的个人电脑在曰本市场毫无优势,这里头相当多的组件也是来自于曰本的厂商,如果说价格更便宜一点,这也没什么用。
因为现在的曰本经济发达,人均工资比美国还高,对消费品价格的敏感度已经下降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
刘志杰不停地看表。
按照任务安排,接下来就是等着从香江飞来的那个航班。
来自香江的航班还有一个小时才能到,曰本前段时间刚出了空难,当然,空难的概率是很低的。





飞越三十年 第854章 伺机开黑(加更)
感谢时分yu的万赏,为你加更一章。
......
那航班上有外亭项目组人员,有十二人,包括小型机、无盘工作站和收银机在内的外亭设备一共有三组,另外还有数量不明的书籍与磁带。
而在这里,他要为这组人员租用仓库,组织起两百人的后勤团队。
按要求,在接到机器后的半小时之内要把机器摆上桌子,连好线,开好机,调试好收银机,然后开始营业。
羽田机场的营业时间是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所以大家有得忙了。
这些人名义上是后勤,实际却是实战培训。
在羽田这里协助完成一天运营之后,将会分出四组飞向曰本的另外四个大城市的机场——大坂、横滨、京都和神户。
随他们一起出发的,将是明天运到这里的十二组设备。
全曰本最大的五个城市,将在明天都开设外亭店,所有的设备都靠空运,接着是另外十个国内机场,配套的人员直接从本地抽调,同时香江那边还会补充人员过来。
刘志杰不知道有哪本教材上写过这样的扩张方式,他也不确定这样运营成本能赚得回来,但据说这项目在香江那里像印钞机。
…...
两辆黑色轿车开进东亚银行的地下车库,被几个保安拦住。
车窗放下,副驾驶座上的男子露出大宽脸,用生硬的香江话开口:“我们是来开会的?”
“什么会?”
“评审会。”
“身份是?”
“大韩民国,三星集团......”
“请下车跟我来到那边登记,一共几人?”
“六个人。”
“知道要收门票咩?”
“知道!准备好了!”
李昆黑站在人群中,看着助手跟对方交流,默默地打量着四周,前面有人,后面还有人,他花了点“小钱”从陈查理那儿得知下午有个要买票入场的评审会。
门票价格高破天际,最少都要一百万美元,这是一个人,如果再加一个人,那就再加二十万美元。
虽然是包吃包住但也高得离谱!
陈查理做生意这些年,熟知生意场的各种规则,请客吃饭这都是小事,给主事人塞好处也都是必须的,虽然没听说过评审收门票这种事,但他也只是传个话,去不去完全由对方自己决定,又不是龙潭虎穴......
而且因为是得了吩咐,知道这种事属于愿打愿挨,忍着颤音说完就挂了电话,女儿还在录音棚那边打杂,他自己也有事要做。
电话那头,李昆黑却只是在心里骂了两句“阿西巴”,而后默默权衡,仅用一分钟就决定要参加,又用了半个小时就组了这个六人团来开黑。
大韩民国的产品很难在曰本生存,在美国也干不过曰本人,质量和价格都不太有竞争力。
但如果是中国,还可一搏。
而且在评审会上,他可以看到传说中的“三十亿美元”大单的标书以及曰本十家商社提供的投标文件......
中国市场的需求,曰本人的分析,都会在标书与投标文件里体现出来。
那价值远远超过百万美元的门票。
至于参加美国人的团,他想都没想过,只有保持适当的中立,他这六个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投标评审,这不就是议会选举那一套吧?
我花了两百万美元,最少应该有六票,如果说按着二十万美元一票,那我有十票在手,就算可能拿不到订单,也会在里头得到大量好处......
还是中国市场大,动不动就买这么多东西,而且听说只是个开始?!
“这边登记交钱......”几个保安把人引到一个房间,这里是东亚银行的贵宾室。
里头已经站了一些人,看到这一溜大饼脸走进来,不约而同露出异样和不爽的表情。
…...
东亚顶楼会议室,原来的会议桌已经被推到了墙边,墙上挂着张香江地图。
窗边立着六七个画架,上面夹着厚厚的大白纸。
房间正当中是二十张办公桌拼起来的方台,方台上铺着塑料布,再盖上厚帆布,两边立着十公分高的夹板。
一桶桶干沙被倒在帆布上。
贝建中拿着个木头做的耙子,把沙子慢慢堆平,又按着香江地图的模样勾勒出港岛和维湾。
冯秉芬和李建国一边低声细语一边走进来,两人在李国宝办公室坐了一会,现在俨然已经是相知多年的老友。
若是放在往时,李建国跟这些人交流还会有些障碍,可现在已经完全没了这方面的问题。
李国宝冯秉芬根本不会在他面前炫富,更不会主动提起香江与内地的某些分歧,当然,也不会谈风月,三人只探讨盖房子,居然十分愉快。
外头的事安排妥当,李建国也看过了贝聿铭手下这些人签好的保密协议。
冯秉芬郑重其事地向贝聿铭介绍来自内地的李建国先生,两人简单握了个手,李建国便把那份李一鸣的手书交给贝大设计师,任由他去看。
“建国,你玩过这个咩?”
“我没这么玩过,小时候倒是在地上堆过沙子,不过这很用,内地以后可能会把这个当成正式的课来上。”李建国低声说道。
他看着这些沙盘,再看着那边紧紧对着的摄录机,已经明白这就是儿子要拍给内地看的一部分教材了。
冯秉芬点点头:“其实我也喜欢这种沙盘,看似儿戏,却很有趣。”
“桌子和沙内地是有的,模型可以在香江生产。”李建国轻声说道。
冯秉芬指了指那些小房子:“不知道要生产多少?”
“到村一级我觉得都得有。”
“哦......那数量还是不少,不过香江做塑料玩具的工厂有很多,开足机器一个月估计也够了。”
两人站定,贝建中等人有意避开一旁,让他俩自己聊天。
“建国,你来两下?”冯秉芬作了个请的手势。
李建国也不客气,伸手在沙盘一角拨了一堆沙子,撸开,手掌连切了几下。
冯秉芬看着他那专注的模样,笑道:“这山势连绵,山下应有河。”
李建国呵呵一笑,点点头,在离山一段距离用手挖出几个坑作湖,又拉出一条长沟。
“这人呐,都是依水而聚的。”冯秉芬拿起一个代表路面的直长塑料条递给李建国。
“山区是这样的,有的地方连路都没通,有的是通了公路,有铁路的很少,......”李建国拿着那直条放在山脚之下。
“建国,你这么做有何用意?”冯秉芬问道。
“就是想以后建设居民区沿着这铁路线或是河来布局。”
冯秉芬点点头:“这是铁路线咩?内地建了多少?我新会老家也未通铁路,那地方也是山多。”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个小房子插在山边,又拿了一个交给李建国。




飞越三十年 第855章 打格子
“两位先生,借过.....”一个建筑师突然开声说道,“打个格子......”
“哦......”
李建国接过房子模型,退了一步,和冯秉芬看着这“打格”。
负责打格的是两个人,动作很熟练。
带洞眼的标尺有一米长,一截截被固定在沙盘边上,接着两人从口袋里掏出小木条,一段段塞进洞眼里。等到沙盘四边都弄好,就拿过绳子来牵。
绳子就在这些木条上绕来绕去,没一会就在沙盘上切出一排方块。
“这是便于定位.....这一格是深城地界了。”冯秉芬给李建国解释。
李建国看了看,点点头,两人站的地方是沙盘的西北方位,按地图来说,确实是深城。
这沙盘也是按着实际方位布置的。
格子打完,建筑师们拿着地图调整沙堆,在沙堆上插上写着地名的小旗子,字也是现写的。
“香江,也都是山啊!他们平时做的应该都是小区大楼,不过方法仍是一样,就是比例不同。”冯秉芬感叹了一句,指着前方,“这里应该就是九广铁路过来的地方了。”
“九广铁路?”李建国瞄了眼前方。
“香江这么叫,内地应该是叫广九。”冯秉芬打着哈哈说道。
“他们地图上的山应该不准的吧?”李建国轻声问道。
“应该是有测绘数据的。”
“测绘....”李建国轻轻叹了口气,这又是一个极大的工作量。
“怎么?”
“没什么......我在想这房子.....”小房子的模型并不算大,李建国拿在手里有些出神。
冯秉芬以为他对这房子有意见,笑道:“这房子只是模型,我虽然不懂建筑,不过刚才看了那想法也觉得不错。房要易建易拆,南方天热可以用单层墙面,天冷可以加一层墙,这似乎就是人穿衣服......”
李建国笑了笑,冯秉芬说的是一鸣给出的几个简易房概念:“具体要怎么做,还得听听建筑师们的意见。”
“确实,......”冯秉芬点点头,仔细观察着李建国的表情。
跟着李一鸣十三年的李建国,到底水平如何,作为要操执华人文化基金的冯秉芬来说,这很重要。
李建国身材高大,气质朴实,在聊天中显得有些寡言少语,但如果开口,也能一语中的。
这样深不可测的关系户,自然是冯秉芬着力结交的目标。
“香江这几年也有不少铁路规划,一是城铁,二就是这地面的铁路了,前年刚通了去大埔的,.....其实香江通铁路有个麻烦,就是征地,内地应该不存在这问题吧?”冯秉芬好奇问道。
“征地不是问题,现在铁路很少,只有几条干线,......”李建国看了看,把那模型插在那房子对面,隔着铁路,“铁路主要是开山架桥不容易,不然只铺轨道倒是快。”
冯秉芬呵呵一笑:“未见得快,地基可要打牢,要有水泥加固,不然一场雨过来,下面土就松了,这地基一松,火车可会出轨的。”
“是啊,水泥......下面要有排水的沟,这边水要流到这湖里去。”李建国比划了几下。
哪那么容易,内地盖个房子买水泥都要批条来抢,何况还有用到大量的钢材。冯秉芬心里不以为然,嘴里却问道:“可是内地有修路的计划?”
李建国点点头:“有,准备一边修路一边调整城市规划,准备把铁路修得密一点。以前铁路边上容易出事故,有管子应该会好一些。”
“倒也是,这管子真是奇物......”冯秉芬也拿起根吸管在手里把玩,琢磨着要摆在哪里。
李建国拿了一根吸管往两个房子上一架,回头看了眼那边的贝聿铭:“可以一边修路一边运东西盖房子,这里是农田,这里是菜园,这里是居民区,这里是行政中心医院......这里是湖可以养鱼,河道也可以运输东西,要有个码头......”
“行政中心,是政府大楼?”
“差不多吧,集中在一起办事的那种。”
“还有果园公园体育馆这些......”冯秉芬补充道。
李建国笑道:“芬叔,果园就不用了,果树是到处都要种,公园也不用专门来一个,其实这个居民点整个也可以看成是公园,这里头只要是树就是果树,只要是草,不是草药也得是能开花结果的,比如草莓这种。”
“是咩?”冯秉芬略微吃惊,旋而笑道,“那怎么管理?任人摘?”
“怎么会任人摘,这都是可以管好的,这是公有财产,而且,有果子也是居民自己吃,他们为什么要乱摘,生的摘下来又不能吃......”
“怎么管?挂个牌子?”
“加强教育,而且如果抓到了会处理。”
“怎么处理?”
李建国头也不回:“屡教不改的,可能得劳教吧......”
冯秉芬背后一寒:“......这个有点严重了吧?”
李建国体谅似地看看冯秉芬:“芬叔,这些都是大家的劳动成果,你想想如果是你家的果树,刚长出点小果子就被人摘个精光,你会怎么想?”
“......”
“劳教也不是关起来,而是让他们去劳动,乱摘果子的就去种树,这也很合理吧?”
“倒也是...我刚才还以为是枪毙。”冯秉芬笑道,“现在听你这么说,倒还好.....”
“我们也讲理的,这种事老百姓也会支持,而且肯定得教育为先,平时也是得经常说,也不会为了抓人而抓人,不过社会上总有那种想不劳而获的,......一个不抓就是坏榜样,以后谁都会学,那最后损失的还不是大家......”
李建国指了指那些房子,“这些房子也是,盖了也是让他们自己住,如果盖不好,那吃亏的也是自己。”
冯秉芬托着下巴沉思,内地这么搞倒是容易,在海外这么做,似乎就没了官面的支持,有点麻烦。
李建国又道:“......说到果树,本地产本地吃,品种要多一些,先满足当地居民,多的话就少量加工。
也不是说就不多种,有地的话肯定是要多种,就是考虑到老百姓要吃上水果,所以短期可以种一些长得快结果也快的植物,我们现在也在收集这种.....”
“哦......这么说路修好了,人也能正好住进去咩?”冯秉芬若有所思。
李建国又摇头:“不是,其实是一边盖一边修路,人不能睡在地上,所以要那种能快快盖好的房子,第一批物资应该就是房子。另外一个就是,......”
他脸上露出思索的表情,一鸣怎么说来着?
“什么?”冯秉芬问道。
“是这样的,就是考虑到以老带新,我们会这样安排的,就是一批人要参与两个小区的建设才能定居下来。”李建国说道。
“什么意思?”
“好比这里...我们投入两个团来施工,接下来,这两个团要分成两批,去另外两个点搞建设,”
李建国在沙盘上划了两个圈,“因为已经建了一个小区,这些就是熟练工,然后各加一个团进去,以老带新。建完这个之后,原来的那些人就可以回之前的小区生活,...新来的人成为熟练工,就去下一个小区,这样一路建下去。”
1...300301302303304...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