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而这次进军荆州自从打出大明与“总督五省军务皇太后兼一品贞义夫人越王妃高氏”的旗号之后,大顺军的进军虽然谈不到势如破竹,但是大多数缙绅、豪强至少保持着一种观望甚至中立而不是敌对的态度。
但拿下荆州之后,大顺军将领们反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才会推荐田见秀出来主持局面,而田见秀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倒不糊涂,还是坚持把高太后请出来。
而在场的大顺军将领都觉得这件事确实可行纷纷赞同,一只虎李过听到田见秀这么说不由锁紧眉头。
他之所以推高太后出来秉政自然是希望借高太后把大顺的旗号打下去,真正主持大局的还是他李过。
可现在局面却是彻底失控,虽然是高太后主持大局,但是大家都在拥戴高太后,他反而变得不显眼。
但是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既然要请高太后出来总揽全局,何不听听太后娘娘的意见?”
她之所以一再拥戴高太后出来秉政,就是知道这位太后娘娘向来软弱甚至到了怯弱的地步,关键时候没有担当,更不要说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
因此他觉得高太后说不出三言两语就有机会,而在场的大顺军武将都把视线转向高太后,高一功更是非常关心地说道:“娘娘,您可以随便说两句?”
他是真担心高太后什么话都不敢说甚至转身就走,这也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
而高太后的脸色虽然变得雪白,但是她还是坐在龙椅上:“那我就随便说两句,我们几十万人马下一步怎么走,实际上越王的诏书上已经说得很清楚,而且这也是先皇最想做的事情,他生前不止一次说过可以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她口中的先皇不是别人,正是大顺皇帝李自成,大顺朝确实有过一个农民起义军向封建政权转换的过程,只是一片石的战败彻底打乱了这个过程。
现在不管是朱金星、宋献策这种曾经归附大顺军的文人还是那些曾经投降大顺军的文官都已经脱离了大顺军,只有他们这些武将坚一直持到现在,而这也是大顺军的最大弱点。
军中没有负责治理的文官甚至没有足够的文人,这支大顺军虽然号称三十万,但却只是一群毫无根基的流贼。
因此高太后这话一出全场都是深表赞同,而田见秀更是十分迫切地问道:“太后,越王陛下的诏书怎么说?”
高太后虽然还没见过刘永锡但恨不得现在就嫁过去,毕竟她今年不到三十岁,只要嫁过去就是越王妃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所以她一直把刘永锡的册封诏书带在身边,而现在就是展示这份册封诏书最好的场合。
而在座的大顺军将领也很好奇,虽然他们已经见过这份诏书甚至视若珍宝,但一直没怎么好好读过这份诏书。
而高太后不但把这份诏书带在身上而且为了嫁人的缘故把这份诏书倒背如流,当即把诏书拿出来就指出相应的内容。
刘永锡考虑得相当周全,不但设立了王后府,而且,而且在王后腐府的和下面设置了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与道臣以及知府,组建了一个异常庞大的官僚机构,甚至初期要破格用人,只要肯来投附王后府都要破格用人。
虽然现在大顺军只占领了荆州一府,但高太后是“总督五省军务皇太后兼一品贞义夫人越王妃高氏”,而且刘永锡给了便宜行事事后报备的授权,所以高太后决定把这些总督、巡抚、布政使、道台、知府的名义都用上,他来了个穷秀才破格用人,这样才能让王后府获得地方官员、缙绅、豪强与百姓的一致支持。
高太后越说越兴奋,而这些大顺朝的武将也是越听越支持,虽然他们现在都是流贼,谁愿意一辈子都是流贼,甚至让子孙都成为流贼。
大顺朝的武将们,甚至补充了许多关键细节,比方说刘永锡的诏书上写着王后府,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式的名义应该是皇太后府才对。
即便不是皇太后府,也应当是皇后府才对,而且大顺朝这些武将也应当有合适的名义,最低程度也是个布政使或道台。
现在竟然打出了大明的旗号,要组织大明的科举,哪怕搞不了殿试也要搞乡试、府试以及童生试,而且同样要破格用人。
知道这些都是大顺朝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现在只是打着大明朝的旗号再重复一遍。
但事实证明,打着大顺朝的旗号与打着大明朝的旗号完全不是一回事。
当高太后打着“总督五省军务皇太后兼一品贞义夫人越王妃高氏”的名义宣布要设官治理并开科举破格用人,整个荆州都变得沸腾起来。
正如李自成进入北京那样,现在前来来投付附的官员、缙绅与读书人不计其数,甚至有人担心来晚而大打出手。
虽然不能算是把荆州地盘巩固下来,但是有这些官员、缙绅与读书人的支持,局面自然的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荆州府很快就成为越明朝的地盘,而且有很多读书人在那里出谋画策,希望皇太后府能真正总督五省军务。
与荆州府完全相反,应天府与常州府的缙绅与读书人都在考虑出路问题。
虽然大清国仍然控制着应天府与常州府的大部分地区,但大家都认为大清国统治的时间不会太长久,甚至连多铎与豪格这两位王爷都有相近的想法。
现在多铎、豪格与洪承畴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阿济格身上。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八章 一字并肩王
只要阿济格大军击破邢胜平并与多铎、豪杰会师,那整个江南的形势就会完全不一样,清军不但能把刘永锡逐出江南省,甚至可以反攻浙江收复杭州,让刘永锡变成真正的“金华贼”。
所以豪格、多铎与洪承畴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阿济格,谁也没想到阿济格居然会坚持不住准备回师湖广,多铎气得直咬牙:“英王糊涂,只要他再坚持三五日就一定能击破邢胜平,他这么一撤,江南局势将不堪设想。”
阿济格回师湖广之后,江南局势已经不是不堪设想的问题,事实上京师已经传来了消息,摄政王与诸位王爷都认为如果大清军在江南坚持不住的话,必须及早作好下一步打算,至少要维持一个划江而治的局面。
多铎、豪格之前对于划江而治完全没有兴趣,但是现在却是必须考虑这个问题,虽然阿济格已经仁至义尽尽量给江南清军争取时间,但是他终究还是要回师湖广,江南清军也必须考虑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
洪承畴就在那里大骂刘永锡:“刘小贼也太无耻了,他是大明朝的越王,不是大顺朝的越王,怎么能勾结大顺流贼,大明朝的历祖历宗肯定不会放过刘永锡这贼子!只是形势既然到这一步,我们宁宁可把江南让给唐王,也不可能丢给金华贼。”
虽然同样是丢给残明,但是两者的后果完全不一样,丢给金华贼自然是大清朝永远不可能涉足江南,可是丢给唐王说不定就有机会打回江南的机会,而且更重要的是江南如果落入唐王之手,浙闽之间肯定会大打出手,这也是大清朝最好的机会。
多铎对于洪承畴的提议深表赞同:“洪大学士所言甚是,宁可把江南让给唐王,也不能便宜了金华贼,对了,洪大学士您好象是福建人。”
清廷之所以让洪承畴到江南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洪承畴不但熟悉江南而且还是福建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现在洪承畴在这件事也是特别积极:“我就去联系唐王,无论如何都不能便宜金华贼与刘永锡,而且现在南京城内还有一个奇货可居的存在。”
多铎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当即问道:“洪大学士是说?”
洪承畴毫不犹豫地说道:“福王,不管怎么样,我们把弘光皇帝放出来,金华贼怎么也要方寸大乱。”
虽然福王在一年时间内根本没做出什么业绩,而且在政治上他有着不计其数的对手,但他终究是弘光皇帝,浙江的监国小朝廷同样承认这一点。
因此多铎一下子就笑出声来:“还是洪大学士有办法,我们把弘光皇帝放出来,看金华贼怎么善后?”
虽然大清朝只承认福王的合法性却不承认他是大明朝的弘光皇帝,但是为了对付刘永锡与越明军,多铎不仅准备承认弘光皇帝的合法性,而且准备做为一张王牌打出去。
类近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刘永锡与越明朝廷这边,以至于张国维不得不提醒刘永锡:“殿下,唐王与福王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恐怕是后患无穷。”
刘永锡倒是非常坦率地说:“张相国,不管这件事怎么处理,最终都是后患无穷。”
张国维第一时间就明白刘永锡话里的意思:“殿下,这件事难道没有更好的善后方法?”
刘永锡毫不犹豫地说道:“我相信肯定有,但是你可以问问娘娘和公主殿下,愿不愿意把监国位置让出来,既然如此不如让我当这个恶人。”
张国维虽然很想劝说刘永锡,但也知道刘永锡所说的确实是实情,甚至可以说是金玉良言。
因此他思考了半天还是下了决心:“殿下,这件事还是让我们来办吧,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是为主公为忧。”
刘永锡叹了一口气:“这种事是要背负千秋骂名,张相国千万别勉强。”
张国维却是下定决心:“这种事总是需要有人背负罪名,不如让我来,毕竟这也是为了国家。”
在这件事上,张国维已经下定决心。
而洪承畴在这件事拥有很多知音,现在阿济格也有同样的想法。
“如果不是荆州生变,这次走的太急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江西交给唐王,唐王比金华贼更好说话。”
吴三桂当即响应道:“英王说得太对了,宁可便宜唐王也不能便宜金华贼,咱们可以在湖广这么干脆。”
阿济格顿时眼睛一亮:“没错,可以在湖广这么干,咱们在何腾蛟身上可以多费些心思。”
论气节何腾蛟属于完人,但是从能力角度来评价就纯属给抗清阵营添乱,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何巡抚,湖广的反清义军反而可能取得更大战果。
而吴三桂就给出更明确的答案:“现在的形势已经不一样了,要用汉人对付汉人,要用明国君臣对付金华贼。”
阿济格一直找不到对付越明军的有效办法,直到吴三桂这么一提醒他才如梦初醒:“这话说得太好了,要用汉人对付汉人,要用明国君臣对付金华贼。”
但是不管多铎、豪格、洪承畴还有阿济格想出了多少对付越明军的办法,也不管所谓“用汉人对付汉人,要用明国君臣对付金华贼”的办法是否有效,现在阿济格回师湖广都是不折不扣的事实,所以许多人的心思就;:变得更活络了。
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弘光朝的东平侯刘泽清,但是刘泽清心思再活络,也没想到阿济格这么快就回师湖广,更没想到吴胜兆第一个阵前举义。
虽然刘泽清还有很多机会,但他觉得自己顶多就是第二个吴胜兆,而且从本质来说,刘泽清就是一个典型的晚明军阀,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你家越王一年前也跟本老爷是个弘光朝的统军大将,论地位还不如你刘老爷,现在却要本老爷俯首称臣,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作为说客的陈子龙自然是苦口婆心地说劝道:“东平侯,现在形势不一样了,英王阿济格都回师湖广,这南京城守不了几日。”
但刘泽清却是格外固执:“我可看不出有任何不同,豫王和肃王的大兵一直守在南京,而且我的防区在淮北,南京失守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陈子龙真是佩服这位东平侯,最早联络越王与张皇后的就是这位东平侯,但在关键时刻摇摆不定的同样是这位东平侯。
现在陈子龙只能打开天窗说亮话:“东平侯,咱们不如敞开说,您有什么条件只管提,我尽力办到,办不到也可以向越王殿下与张娘娘转达。”
现在刘泽清说笑出声来,他得意洋洋地说道:“子龙老弟,这样才痛快,我的防区跟别人的防区不一样,就一直在淮安附近,越王即使收复了南京也要继续向江淮进兵,毕竟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
陈子龙刚想说话,刘泽清继续得意洋洋地说着:“现在本老爷就是明清两国的胜负关键,本老爷站在大清国这边,大清国自然能够划江而治,本老爷助越王一臂之力,则越明大军可以轻松越过江淮收复徐州,就看越王怎么选了?”
陈子龙没想到这位东平侯居然把自己看得这么高,但是强忍怒意问道:“不知东平侯具体想提什么条件。”
刘泽清毫不客气地说着:“我觉得弘光朝的制度就很不错,从淮安到徐州都应当是本老爷的地盘,一应钱粮由我自行征收,官员也由我自行任命,地方行政由我一言而决,除此之外……”
陈子龙已经被刘泽清的狮子大张口吓到了,没想到刘泽清还有除加条件:“东平侯,凡事都应当适可而止。”
但是刘泽清却是兴致正浓:“一年以前,你家越王不过是京口镇总兵而已,后来调任了临淮镇总兵,而现在却是如日中天浊乱后宫,我要个一字并肩王并不为过吧。”
陈子龙觉得刘泽清已经疯了,本朝之前就没有异姓生前封王的例子,即使是刘永锡也是先封越国公,然后因为不世战功才被封为越王。
而刘泽清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居然想着与越王殿下平起平坐,这是自寻死路。
但陈子龙终究是一个很不错的说客,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脸上,而是用尽可能中立的语气说道:“东平侯,一字并肩王是不可能的事情,二字王我或许可以跟朝廷争取一下。”
但是刘泽清却是从来不给自己任何机会:“我就要一字并肩王,二字王没意思,要知道我现在已经是东平侯了,跟黄得功、刘良佐还有高杰不在一个层次上,再说了,如此天赐良机,我不抓住机会当个一字并肩王,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陈子龙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这位东平侯刘泽清:“东平侯请放心,您的要求我一定照实转达给越王殿下和张娘娘,他们肯定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您的要求。”
陈子龙的眼神里尽是怜悯之意。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九章 筹码
虽然陈子龙觉得刘泽清是自取灭亡,但是刘泽清却认为自己做出了人生中最明智的判断,而且在江南有不少实力派都抱着与刘泽清一样的想法。
在他们眼中刘永锡与越明军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发户,在一年之前刘永锡的实力还不如他们,如果不是睢州之变高杰死于非命,刘永锡因此占了天大便宜继承了高杰的几乎全部遗产,刘永锡现在仍然只有几千兵马顶多跟他们平起平坐。
如果让他们继承高杰留下来的三万将士和九千马队,肯定干得比刘永锡还要出色。
就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现在大家都猜测在江南战场上会出现第二个吴胜兆,但是投降越明者最多也就是带着三五百人投靠过去,暂时没有重量级的人物阵前起义。
但是不管这些人抱有怎么样的幻想,形势发展始终不会因为他们的个人意志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现在越明军在苏州府战场已经展开最后的攻势。
在第一波打击之后,李率泰统领的近万清军据守苏州府城与外围若干县城,而现在明军在得到红衣大炮的支援之后已经将外围几座县城的清军尽数歼灭,只剩下最后的苏州府城。
现在张煌言对于刘永锡的判断是佩服无比:“还是越王殿下明智,让我们先从外围入手,不然直接调红衣大炮来攻苏州城肯定会丢人现眼!”
越明军的十多门红衣大炮都是杭州之役的缴获战利品,只是越明军还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级别的重炮,虽然留用了一部分俘虏炮手,但是整个运用过程仍然可以用“丢人现眼”来显眼。
还好刘永锡的命令是柿子先选软的捏,先从外围县城据点开始试射试攻,这些县城里的清军本来就已经处于绝境,现在红衣大炮一轰更是战斗意志彻底崩溃,不管越明军的红衣大炮在实战演练出现了多少问题,但是只要大炮一响,最多半天时间就能把县城拿下来。
而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越明军炮兵在经受战火锻炼之后终于有机会在苏州城下展开齐射,一轮炮击就让清军的士气变得极度消沉。
虽然李率泰指挥下的近六千名清军坚守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但是在这一个月时间之中,越明军已经攻占了苏州府所有的外围据点只剩下了最后的苏州府城。
在近一个月的持久战斗之中,清军折损了上千人,而明军却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多,而且把十几门红衣大炮都拖到苏州城门口,这自然让清军守军的士气近于土崩瓦解,而且清军很清楚他们坚守了这么久还是没等来援军,说明多铎、豪格与洪承畴都已经放弃了他们。
参战的清军之中有杭州之役与湖州之役中侥幸逃生的残兵败将,他们心有余悸地说着杭嘉杭会战的旧事,并认为多铎、豪格与洪承畴之所以放弃救援苏州府的打算,完全是害怕出现第二个救援友军却把自己都搭进去的湖州之役。
这些残兵败将的判断非常准确,多铎与豪格就是因为这样的担心才放弃救援苏州,实在是湖州之役的教训太惨痛了,如果当时多铎坐视博洛全军尽没而不是倾尽全力去救援博洛,绝不会有今天的被动局面。
但对于大清国来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去哪怕是只有百八十名八旗兵被围,努尔哈尔与皇太极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前去救援,可是苏州府城被围将近一个月,常州清军除了派出了少量哨探之外几乎没组织过任何较大规模的解围行动,因此不但苏州清军就连常州清军的士气都遭到致命打击。
而现在明军的红衣大炮几乎是毫无顾忌地展开齐射,直接就轰塌了一面城墙与上面的城楼,下面的清军将校也没有与苏州城共存亡的觉悟:“李侍郎,咱们现在不走的话,恐怕就也没机会了!”
李率泰却是异常纠结:“外面都是金华贼,咱们如果冲出去的话至少要折损大半人马,搞不好就是第二次杭州之役,如果坚守苏州城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不管怎么样,李率泰手上还有四千人,他觉得还可以赌一把。
前不久杭州之役博洛贝勒命令突围,结果因为组织不力导致两万人突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两千人,这让李率泰觉得不如抱定死守苏州城的念头,只是下面的清军将校甚至是那些八旗将校都不愿意无意义地死守下去:“李侍郎,苏州城咱们守了将近一个月,已经对得起爱新觉罗家了!”
“是啊,博洛贝勒在杭州四万大军,论坚守时间都不如我们,再这么守下去就是守死了!”
“守到现在,钱粮柴米都用尽了,没办法再守了!”
大家的看法与李率泰完全相反,虽然城内确实还有四千清军,而且论短兵相接与弓箭对射清军绝对占据优势,但是越明军连红衣大炮都已经全部请出来,继续坚守下去还能有什么意义?
八旗兵的铁甲骑射难道能对抗红衣大炮正面齐轰吗?
而李率泰听到八旗将领都这么说知道苏州城是守不住了,他只是告诉下面信得过的八旗将校:“让孔有德与耿仲明的兵马从西门突围……”
这些八旗将校不由吃了一惊,苏州城内有孔有德与耿仲明留下来的几百兵马,在八旗军的眼里这些兵马跟八旗汉军并没有多少区别,但是李泰率现在的意思就是准备牺牲这些三顺王的部队:“正常情况不是用绿营兵与新附军来吸引金华贼吗?”
李率泰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到今天这个地步,绿营兵与新附军还敢出城突围吗?再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也只能先对不起三顺王吧!”
虽然在多数时候三顺王的部队与八旗军没有太区别,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三顺军的部队照样还是弃子:“照我的意思办!”
“建虏从西门突围了!”
“南门被打开了!”
“有不少新附军从南门冲出来跟我们洽谈投降事宜!”
“清军主力是从北门逃跑的!”
等到陈渊、张煌言终于注意到李率泰与清军主力是从北门逃跑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越明军既然已经控制了整个苏州府,所以李率泰的这次突围仍然是到处碰壁损失掺重,不过由于第一时间牺牲了孔有德与耿仲明所部的缘故,到最后李率泰仍然是带着七八百名八旗骑兵一路狂奔逃回了苏州府。
至于其余的绿营兵、新附军、三顺王军几乎都是全军尽没,整个苏州府战役清军损失了将近两万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李率泰虽然带出来了七八百名八旗骑兵,但是苏州府易手之后,陈渊、张煌言与余煌的数万明军主力被正式解放出来,现在大家都认为常州府很有可能重复苏州府的悲剧。
而对于清军来说,坏消息并不仅仅是苏州府全境失守,曾经准备踏平天门山与江南清军会师的英王阿济格殿下也正式宣布由于荆州受到流贼围攻被迫回师湖广,现在的形势已经从江南清军与阿济格两路夹击邢胜平变成了越明军三路主力随时准备向金陵发起向心攻击的地步。
虽然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派出一支大兵南下支援,而且这支大兵据说是大贝勒代善亲自领军,但是根据大家得到的内幕消息,这支南下支援的清军兵力只有万余人而已,而且名义是“支援”实际却是接应多铎与豪格北撤。
现在摄政王多尔衮与京师的那些王爷、贝勒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多铎与豪格加上阿济格都不是金华贼的对手,阿济格回师之后江南清军就更不是刘永锡与金华贼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把多铎与豪格的兵马撤回北方,毕竟他们手上还有好几万野战军,而且这几万野战军之中还有上万名真八旗。
1...8182838485...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