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重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东海所也派了第一个批次的设计员到东海造船厂参与培训,以动力系统设计室的人居多,其中就包括韩江在内。
韩江在东海造船厂参与培训,熟悉和了解lm2500型燃气轮机,自然听到了一些关于杨帆的“传说”。
听说这些,韩江心中想道,不愧是帆哥,又惊艳的表现了一番。
三天之后。
杨帆在作战系统设计室指导大家进行052舰的作战系统设计,偌大的大办公室内,杨帆成了绝对的中心。
大家一个个十分的振奋!
这样的机会难得。
不少人记得,起码有半个月没有这样的场景,今天,杨主任又给大家讲作战系统的设计。
大办公室有十几名设计员,原本在绘制设计图,或是查阅一些设计资料,现在好了,全部停了下来,或坐着,或站着,看着正在讲述作战系统设计的杨帆。
“同志们,就以这张设计图为例,各数据线的接口要统一,要标准化,不要五花八门......”
大家认真的听着,纷纷记着笔记,将杨帆所讲的东西全部记录下来。在作战系统设计室谁的威性最高?
无疑是杨帆!
这不,连施伟都不动声色的走了进来,找了一个位置悄悄的坐下来,认真的听,认真的做笔记。
“杨帆同志,你讲得真好,同志们,在设计之中一定要按杨主任刚才所说的去设计。”
“那是一定的。”
“杨主任说得对,我们坚定执行!”
“......”
一众设计员人员纷纷点头,十分赞同杨帆刚才所讲的东西,也由此可见杨帆在作战系统设计室的威望。
隔壁几个大办公室。
“快一点,快一点。”
“等等我。”
“就来,就来。”
听闻杨主任在给设计一组的同志们讲作战系统设计相关的东西,设计二组、设计三组、设计四组闻风而动,大家拿着笔记本就急急忙忙的跑过来。
看到过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施伟笑着道:“杨主任,看样子你要经常回一回作战系统设计室,经常给大家讲述一些设计方面的东西。”
环顾一下大家,杨帆爽快的道:“行啊,施主任定时间,我一定会过来的。”
.......
杨帆回到型号办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多钟,刚坐下来没有多久,潘总师的电话打了过来。
“小杨,陈副总过来了,你来一下。”
杨帆进了潘劲夫的办公室,不但看到了陈绍华,也看到了吉尔曼,以及吉尔曼手中的拿着的几张图纸。
陈绍华道:“lm2500燃气轮机的装箱体图纸已经画好了,我带吉尔曼先生过来,杨主任,你看一看这些图纸。”
这么快就画好了???
才短短三天,白天吉尔曼和安德鲁都要做培训,只有晚上有时间才对,三个晚上就画好了装箱体的图纸,杨帆有一点意外,原本以为起码要四、五天的时间呢。
“哦,就画好了,给我看一看。”
杨帆从吉尔曼手中接过这些图纸,在桌子上展开,稍微看了几眼,然后脸色就变了。
......
军工重器 第一百章 山寨版装箱体
吉尔曼注意到了杨帆脸色的变化,心中微微一咯噔,知道事情可能搞砸了。他心中想道,唉,看来我低估了杨。
“怎么了?”
猜测到这些图纸可能有问题,吉尔曼又是他带过来的,陈绍华首先问了起来。
杨帆暂时没有回答陈绍华,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吉尔曼,语气淡淡的道:“吉尔曼先生,这就是lm2500燃气轮机装箱体的图纸吗?”
这些图纸确实有问题,并不是真正装箱体的图纸,而是在lm2500燃气轮机装箱体的基础上简化,再简化,然后有了这些图纸,这称不上装箱体,只能算是一个简单的外罩。
吉尔曼在赌。
他赌包括杨帆在内,大家都没有见过lm2500型燃气轮机的装箱体,可能只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东西,于是,他自作聪明,画了一个简陋版的。
杨帆一眼就看出来不对。
不但结构简陋,少了很多东西,而且连尺寸都大大缩水,真正的装箱体尺寸长度是9米3,而这简陋版的长度只有5米6。
吉尔曼啊,吉尔曼!
你这事做得不地道啊。
欺负我们没有见过装箱体是吧,那我就让你知道,我们并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lm2500型燃气轮机的装箱体我熟悉得很,可能并不比你了解得少。
老子只是懒得费时间和精力而已,将你抓过来当苦力代替我画一画装箱体的图纸,不然,你以为呢。
如果吉尔曼知道他只是一个苦力,肯定会气得吐血。
“你过来。”
杨帆对着吉尔曼招了招手,指着图纸道:“吉尔曼先生,你这个图纸拿错了吧,并不是lm2500型燃气轮机装箱体的设计图。”
什么!
你真的能看出这一点,一下子就戳破了。
吉尔曼脸色一变,显得有得尴尬,讪讪的道:“杨,这真的是lm2500型燃气轮机装箱体的图纸。”
呵呵.....
杨帆两声“呵呵”,然后道:“据我所知,lm2500型燃气轮机的装箱体长度是9.3米,你这个只有5.6米,长度和宽度也明显不对,结构上就更不要说了.......”
杨帆指出了很多问题,并如数家珍般的说了lm2500型燃气轮机装箱体的主要尺寸,结构特点,技术特点等等东西。
吉尔曼一副见鬼了表情。
嘴巴张得老大,呆呆的看着杨帆。
估计脑海之中已经有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原来你对装箱体这么清楚,那你要我画图干什么,你自己完全可以画出来。
杨帆意味深长的看着吉尔曼,轻轻的拍一拍他的肩膀,“这些图纸都拿回去吧,重新画过,然后再送过来给我看。”
“我,我......”
本想提一提,这可是他和安杜鲁两人三个晚上的劳动成果,就这样被否定了。
但最终还是未能说出口,谁让他这是欠杨帆的呢。三天前,杨帆帮他找出了故障原因,他答应帮着画出装箱体的图纸。
“回去好好努力画吧。”
杨帆又轻轻的拍了拍吉尔曼的肩膀,至于吉尔曼“幽怨”的眼神,那就直接无视了。
陈绍华和潘劲夫相互对视一眼,然后开心的笑了起来。
小杨不错。
吉尔曼被拿捏得死死的。
两人也同时舒爽的想道,看来我们这台样机将也会有装箱体,只是这个装箱体和原装的装箱体会有多大的区别。
当初了为了节省经费,又考虑到这仅仅只是一台样机,于是很多不必要的东西都没有购买,包括装箱体。
现在看来,也不能一味的省钱,起码装箱体还是需要有一个。
又是四天后。
杨帆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之中,陈绍华直接敲门进来了,爽朗的道:“杨主任,装箱体的图纸画好了,你看一看,把一把关。”
一边说着,一边从公文包之中拿出这些图纸。
接过图纸,杨帆道:“陈副总,你亲自拿图纸过来啊,吉尔曼呢,他怎么没有一起过来。”
陈绍华一笑,开玩笑似的道:“你上次一眼看出他的图纸有问题,估计心中面已经有阴影了,不敢再面对你。”
哈哈......
莫非真的留下了阴影。
求吉尔曼的心里阴影面积!
将这些图纸打开,杨帆认真的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点头。
吉尔曼不敢再糊弄杨帆。
他知道杨帆是一个内行,似乎对lm2500型燃气轮机又十分的了解,于是他和安德鲁两人熬了几个晚上,终于将装箱体的图纸画完了,虽然比不上正版的设计图,但已经非常不错。
该有的东西图纸上都有。
装箱体的主要尺寸,主要结构等都对。
等杨帆看完这些图纸,陈绍华询问道:“怎么样,这次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嗯。”
杨帆点一点头道:“没有问题了,按照这些图纸做出来的装箱体虽然比不上原装的,但用在我们的样机上足够了。”
闻言,陈绍华心中一轻。
称赞道:“杨主任,你这一来相当于为国家省了一大笔钱啊。”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没有花买装箱体的钱,最后我们实际上又有了能使用的装箱体。
它虽然不是原装的,真正的来讲算是山寨的,但至少堪用,这就够了。
......
东海造船厂的制造实力还是十分强大的。
当初,陈绍华几乎拍着胸脯说了,只要有图纸,他们就能按照图纸将装箱体制造出来,这一点不假。
仅仅一个多月,这台样机的装箱体就被制造出来,并按要求喷涂上了白色的油漆。
乍一看,杨帆都以为这是原装的装箱体体呢,这是走进细看还是能看出不少差别。
厂房内。
中央是那台lm2500型燃气轮机样机,旁边是已经做好的装箱体一些部件,数名工人正在进行安装。
吉尔曼和安杜鲁在东海市呆了不到十天,然后就回美国去了。这近十天内,不少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接触并了解这台样机,相比培训之前,他们现在对这台样机熟悉多了。
给样机安装一个外罩,当然问题不大,昨天开始安装的,现在已经差不多装好了,最后一个部件装完,装箱体安装完毕。
杨帆亲自检查了一番,没有异常。
不久之后,这台样机启动,大家惊奇的发现,以前噪音震耳欲聋,现在则小了很多。
真神奇。
效果不错。
不少人的目光看向了杨帆,知道如果没有杨主任,就没有这个装箱体,这台样机到现在绝对还是裸机状态,一旦启动,大家的耳朵要饱受噪音的折磨。
军工重器 第一百零一章 论文的苦恼
张晓东这几天的压力比较大。
这种压力并不是工作上的,而是职称晋升上面的。刚才他又接到了人事科打来的电话,正式通知他,评高工的论文统计开始了。
上周,张晓东提交了晋升高级职称的申请。按照东海所的规定,工作满一年考评合格,自动获得初级职称,也就是助理工程师。
工作满五年可以申报中级职称,也就是工程师。工作满十年可以申报高级工程师。
满足年限仅仅只是条件之一,高级工程师的申报比较严格,由本人向人事科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好相关资料和表格之后,将由人事科统一评定。
其中除了要进行论文答辩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的论文。
这是硬性规定。
而张晓东只在《华夏舰船》上面发表过一篇论文,那还是努力很久,和总体设计室的一名资深设计员一起发表的,共同署名的那种,其实是搭了一趟便车。
这可怎么办呢?
马上就要论文统计,如果论文数量没有两篇,今年的高级职称评审第一关就会被刷下来。
张晓东心情有一点烦躁,也很有压力。
这让我到哪里再去找一篇论文呢?
现在写吗?
肯定来不及。写好之后要去发表,这需要一个过程,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大半年。
关键是张晓东没有半点把握他的论文一寄出就能发表,万一入不了杂志社的法眼呢?
“唉,看来只能再等一年。”
去年他就是因为论文数量不达标,第一轮就被淘汰,根本没有进入职称评审的答辩环节,今年又是这样。
心有不甘啊!
想起有一些比他参加工作的还晚一、两年的同事,人家已经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张晓东心中很不是滋味。
“张哥,怎么了,还在为凭职称的事情发愁呢?”
徐兆康参加工作正好满十年,他和张晓东一样向人事科填写了申报高级职称的资料。
但他运气好,正好有两篇论文,虽然第一作者不是他,而是和别人联合署名,但这样的论文也算。
“老徐,还是你聪明,早就为高级职称评选做准备,搭了别人两趟顺风车。”
徐兆康先是开心的一笑,然后也安慰道:“张哥,今年不行明年再来嘛,现在就写论文,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我相信你一年的时间肯定能发表出一篇的。”
这倒也是。
东海所每年都进行一次职称评审,看来只能寄希望于明年。张晓东虽然心中极为不甘,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看了几份设计图纸,感觉没有那个心情,张晓东干脆拿出笔和纸,开始构思写论文。
写写停停,涂涂改改,用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写了一篇他自己基本满意的论文。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感觉差不多了。张晓东心中想道,为了保险起见,需要找一个人把一把关,提一提指导意见。
找谁呢?
他的脑海之中浮现出一个个的名字,最终定了下来,找杨帆。
一方面是两人关系好,另外一方面则他认为杨帆有水平。
拿定主意,他拿着这份论文出了办公室,到了型号办,敲门进了杨帆的办公室。
“哦,张哥来了呀。”
即使已经身兼两职,在非正式场合,杨帆还是客气的称呼张晓东为“张哥”,这让张晓东很感激。
“杨主任,打搅你了。”
“张哥,我们之间客气什么呀。”杨帆很热情,一面招呼张晓东坐下来,一面拿起暖瓶到了开水泡了一杯热茶。
两人聊了起来。
杨帆对张晓东是十分熟悉和了解的,在所里面职称评审又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杨帆就关心的询问起来。
“张哥,你参加工作有十多年了吧,这次申报了高级职称评定吧。”
闻言,张晓东一阵苦涩。
“参加工作已经十三年多,年限早就满足申报高级职称的要求,只是......”
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落寞的道:“估计今年是没有希望了,只能寄托在明年的职称评定上面,希望明年能评上高级职称。”
这是怎么了?
杨帆关切的看着张晓东,十分的意外,这可和自己印象之中乐观积极的张晓东有一点不一样。
难道在高级职称评定面遇到了什么问题。杨帆询问道:“张哥,怎么了,有困难?”
“唉......”
先是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然后十分不甘的道:“我栽在论文上面,高级职称的评定有硬性要求,必须要有两篇以上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而我只有一篇,且还是搭了别人的便车。”
所谓搭便车,就是论文是别人写的,加了张晓东的名字在上面。一般而言,一篇论文的作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或三个人。
原来是论文的数量不足。
杨帆哑然一笑,还以为是什么大问题呢。
“张哥,你吓我一跳。”杨帆开玩笑似的道,“我还以为天塌下来了呢,这是小事一件。”
张晓东苦涩的道:“哪里是什么小事,没有两篇以上的论文,我在资料初审阶段就会被刷下来。”
“算了,算了。”张晓东道,“已经被耽误好几年了,也不在乎这一年,从现在开始好好的准备论文,明年争取评上高级职称。”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明眼人一听就能听出来,语气之中含着浓浓的不甘。
如果今年能顺利的评上高级职称,那又何必再寄希望于明年。
只是论文数量不够,没办法,自己心里这样安慰而已。
杨帆又是一笑。
这笑得张晓东心中莫名其妙,一头雾水,差一点发牢骚,我都这样了,你还有心情笑。
还笑得那么开心的那种!
杨帆当然笑得开心,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巧合的事情,真是太巧了,当初自己的一个无意之举,看来现在成了张晓东的救命稻草。
张晓东看着笑得十分灿烂的杨帆,非常的不解。
在张晓东不解的目光之中,杨帆走到办公室的书架前面,从一大叠的期刊之中找出了其中一本。
“你看一看。”
张晓东满脑子问号的接过这本《华夏舰船》,发现是最新版的,拿着看了看,不知道杨帆什么意思。
这是一份样刊,正式发行还要十天半个月。
“翻到第12页,是否有惊喜啊。”
张晓东依言翻到了第12页。
从第12页开始,第12、13、14页,整整三页全是一篇论文,非常的详实,论文的题目是《模块化在舰船设计之中的应用》。
当看到论文的作者之后,张晓东的脸色一下子涨得通红,拿着论文的手不可控制的颤抖起来。
.......
感谢“青衣雪发江湖路”1000币,“书友20200327173213981”1000币,“龙天部”500币的打赏。
感谢“书友150704134329926”、“书友150704134329926”、“懒懒蚊子”、“光年1111”、“老干爹”、“monkey7726”各100币的打赏!
谢谢大家!
另外,向大家求推荐票、收藏等支持。
军工重器 第一百零二章 国际期刊
这,这,这......
我没有看错吧!
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没有看错,应该也不是同名同姓之后,张晓东终于忍不住“啊”了一声,一扫心中的郁闷和失落。
这篇论文的作者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分别是“杨帆”和“张晓东”。
张晓东!
是我!
居然是我!
张晓东脸上的激动之色非常明显,原本以为今年的高级职称评选没有什么希望,万万没有想到还有这么戏剧性的大转折。
杨帆将张晓东的反应看在眼里,高兴的一笑。
“张哥,这下子论文的数量够了吗?”
“够了,够了。”
张晓东连连点头。《华夏舰船》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期刊,每月发行一期,也是国内舰船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期刊。
东海所就订了几十份《华夏舰船》,各个设计室都有一份,资料室、图书室等也有。
估计再过一段时间,等这份《华夏舰船》正式发行,东海所的很多人都会知道在这份期刊上有一篇论文,作者是杨帆和张晓东。
“杨主任,这篇论文怎么会有我的名字。”
杨帆道:“我知道张哥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也许评高级职称的时候需要这样的论文,于是我就加了你的名字。”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真是天上掉馅饼。
张晓东满是感激的道:“杨主任,太感谢了,我一定要请客,就今晚,我知道有一家私人菜馆不错,我们去那里。”
杨帆爽朗一笑,爽快的一口答应,“行啊,我们好像也有一段时间没有一起吃饭了。”
论文的事情搞定了。
张晓东哪里还有丝毫的失落和郁闷,和刚进来的时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本来为论文发愁,花了一个把星期勉强写了一篇,打算给杨帆把一把关的,现在看来不必了。
评高级职称的论文数量够了,至于将来评教授级高工,那还远着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张晓东对这篇论文的质量比较怀疑,也许寄出去之后也不能发表。
八十年代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还是很难的,不像现在,可能花一点钱也能发表。
心情大好的张晓东似乎话也多了起来,畅快的和杨帆聊着各种话题,不但有工作上的,也有时事新闻。
两人正聊得十分投机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型号办文书王芳进来了,十分礼貌的道:“杨主任,您有一封国外邮件。”
杨帆一笑,似乎猜测到了是一封什么样的邮件。
大约一个多月前,杨帆向国际著名的期刊《造船技术》寄出了一篇论文,原本仅仅只是想试一试水,可能是《造船技术》编辑部给自己的回信。
八十年代的国外邮件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像现在,王芳将这份邮件交给杨帆的同时也拿出一个登记本,要求杨帆在上面签了字。
等王芳出去之后,杨帆拿着这份邮件高高兴兴的看了看,然后拆开看了起来,果然,里面是一份录用通知,杨帆的这篇论文被《造船技术》正式录用,下一期的样刊将通过邮件的形式寄给杨帆。
“杨主任,什么东西,你这么高兴。”
张晓东十分的好奇。
杨帆将里面的录用通知递给张晓东,告诉他道:“我上个月给《造船技术》寄了一篇论文,没有想到被录用了。”
什么!!!
张晓东吃了一惊,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接过这份录用通知看了看,然后彻底呆住了。
我的老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