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重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
某雷达研究所。
盛文军的压力很大,没有想到,上面点名让他担任舰载相阵控雷达的总设计师。
他知道这个任务并不轻松,我们国内缺乏技术基础,甚至和舰载相阵控雷达相关的技术资料都很缺乏,很多人甚至都根本没有见过这种雷达。
就是地面相阵控雷达,他们也仅仅只是一年之前才开始研究,并没有多少技术基础。
搞雷达的盛文军知道,舰载相阵控雷达比地面雷达技术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
不但对重量、体积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散热,能源供应也很高的要求。因为它是舰载的,不可能像地面雷达那样接上大功率的电源线,军舰上可没有这么奢侈。
和杨帆的无比喜悦相比,盛文军感觉到脑袋有一点大。
.........
第三更送上,今天的更新就到这里,顺便向大家求一求月票、推荐票等支持,谢谢大家。
军工重器 第两百三十五章 虚心登门请教
东海舰船设计所。
接手舰载相阵控雷达的研究任务之后,盛文军带队一行数人到了东海所,同潘劲夫等人坐在一起,进行技术上的交流。
既然是舰载相阵控雷达,将来会用于052舰,或是新一代的导弹护卫舰,当然要和作为舰船设计单位的东海沟通一番。
会议室之中,大家坐在一起。
身为052舰的总设计师助理,杨帆也坐在会议室之中,此外,还有东海所的一些业务骨干。
双方之间已经就一些技术细节交流了一番,形成了很多统一意见,尽管如此,盛文军的压力还是很大。
他毫不隐瞒的道:“潘总师,相阵控雷达立项,这是一件好事,但我并不轻松,我身上的担子很重啊。”
潘劲夫点一点头,安慰道:“完全能理解,当初我接手052舰的研制,也和你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两人聊了一会儿。
盛文军道:“我们缺乏相关的技术基础,很多同志对舰载相阵控雷达不了解,我们手中的技术资料也非常有限。”
杨帆一直在听着,基本没有插话,这个时候,忍不住提醒道:“盛总师,我觉得你们还是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
“哦。”
盛文军看着年轻的杨帆,询问道:“我们还有相关的基础和优势?和我们说一说,有哪些基础呢?”
杨帆一笑,提醒道:“据我所知,国内第一款舰载相阵控雷达是由你们所进行研制的,在相阵控雷达研制方面,你们相比其他的研究所,有一定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杨帆所说的是381型相阵控雷达。
这确实是我国研制的第一款舰载相阵控雷达,属于开山之作。
准确的说,叫做381型相阵控三坐标雷达。
318型相阵控雷达于1967年正式提出研制任务,在经过技术论证、原理样机研制等一系列研发流程以后,终于在1980年首装053k型导弹护卫舰,并于2年后正式设计定型,整个研制流程历经15年。
而在381型相控阵雷达的研发过程中,作为051型导弹驱逐舰配套381甲型雷达也于1970年开始研制,首套381甲型雷达在1983年交付海军安装在051z型导弹驱逐舰上并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一系列测试顺利定型。
大家都知道这一款相阵控雷达。
海军高层估计也是考虑到xx研究所有研制381型相阵控雷达的经验,所以才将研制新型舰载相阵控雷达的认为交给了盛文军他们。
此刻,盛文军一阵苦涩,“没错,我们确实有成功研制381型相阵控雷达的经验,但新型舰载相阵控雷达技术要求高得多,和381型雷达注定差别会很大,此前的经验对我们帮助不大。”
对于相阵控雷达,杨帆当然是了解的。
尤其是对后来研制成功的346型有源相阵控雷达相当的了解,这一款出色的雷达被装备在052c和052d型导弹驱逐舰上面。
稍微想了想之后,杨帆道:“困难肯定是有的,但你们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我觉得可以再查阅一些外文资料,借鉴国外舰载相阵控雷达的研制经验,然后先展开研制。”
“在研制的过程之中,肯定会遇到大量的技术问题,将那些技术瓶颈列出来,再一一的攻关解决.......”
杨帆滔滔不绝的说了好几分钟。
顿时,很多人一阵惊讶。
尤其是东海所熟悉杨帆的人,一个个面露惊讶之色。
不得了啊!
看着样子,杨帆好像对舰载相阵控雷达很有研究!
太厉害了!
在惊讶之余,大家又有一点佩服杨帆。有一些人甚至心中想道,懂舰船设计,懂舰船建造,连舰载相阵控雷达都懂。
如参加会议的船电系统设计室主任伍文超就道:“杨总助理,原来你对舰载相阵控雷达也有研究啊!”
杨帆谦虚的一笑,“纸上谈兵而已,只是从一些外文资料上看到过一些东西,随便讲一讲。”
随便讲一讲?
仅仅只是随便讲一讲都这么厉害,那如果认真的讲一讲,会是什么样子。
不少人又佩服的看了看杨帆。
盛文军眼前一亮,觉得杨帆说的很有道理,他第一次发现,在我们国内,除了他们所之外,居然还有人对舰载相阵控雷达这么有研究。
如果不是如此正式的会议,有这么多人在场,他真想虚心的问一问,和杨帆好好的交流一番。
盛文军多看了杨帆几眼,将杨帆刚才所讲的东西记录下来,在他的笔记本上写得工工整整。
会议开了大约半天的时间,临近中午才散会。
下午。
杨帆如往常一样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来想了想未来的346相阵控雷达,心中想道,如果能提前几年将这一款雷达研制出来,那该多好啊。
“咚、咚、咚!”
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只见盛文军推门走了进来,“杨总助理,没有打搅你的工作吧。”
人家总设计师亲自登门,姿态还这么低,杨帆当然一脸热情,起身相迎道:“哪里,盛总师能到我这里坐一坐,无上光荣的一件事情啊。”
两人寒暄客气几句,杨帆倒了热茶。
坐下来之后,盛文军很快切入正题,虚心的道:“在今天上午的会议上,你讲得非常不错,但我知道很多东西你没有深入的讲,我想请教一二。”
杨帆谦虚的道:“盛总师客气,请教不敢当,我们交流一番倒是可以。”
居然用上了“请教”二字。
由此可见盛文军对有源相阵控雷达技术的渴望。
如果有xx雷达研究所的人看到,他们的总设计师态度如此的谦虚,向一位年轻人请教,估计会惊骇万分。
这年轻人牛啊,让盛总设计师登门虚心请教。
盛文军的态度,让杨帆不经一笑。
人家总设计师登门请教,那也不能藏着掖着,杨帆也希望346型舰载相阵控雷达能早一点研制成功。
杨帆依旧很谦虚,“我在外文书籍上看过一些关于相阵控雷达的技术资料,也常常在思考,如果我们国内研发舰载相阵控雷达,它应该是什么样子。”
顿时,盛文军来了兴趣。
兴致勃勃的询问道:“杨总助理,你认为我们将来的新型舰载相阵控雷达是什么样子的呢?”
此刻,杨帆脑海之中浮现出346型舰载相阵控雷达的样子。
对于这款雷达,太熟悉了!
虽然没有具体的参与这款雷达的研制工作,但对它的结构,原理,性能等东西十分的清楚。
干脆拿过几张白纸,还有铅笔和橡皮,杨帆一边绘制346型舰雷达的草图,一边说着。
“我们的新型舰载相阵控雷达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它应该有四个天线阵面,每一个天线阵面是这样子的.......”
一边画图,一边讲解。
盛文军是搞雷达的,很多东西一听就懂,渐渐的,脸上满是惊讶之色,没有想到杨帆在相阵控雷达方面的技术造诣这么高,很多想法,设计思路等,往往让盛文军眼前一亮,然后茅塞顿开!
原来可以这样设计!
渐渐的,满脸的惊讶之色转变成了惊喜,此刻,盛文军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仿佛中了超级大奖一样。
这完全是意外收获啊!
原本只是想和杨帆交流一番,希望有一定的收获和启发。
现在呢,全是满满的收获。
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那种。
很多东西是十分新颖的,仿佛一扇全新的大门被缓缓的打开,盛文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意外!
实在是太意外了!
惊喜!
实在是太惊喜了!
居然有如此巨大的收获,这是盛文军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他认真的听着,如痴如醉,一边听还一边记录着,将杨帆所讲的一些东西全部记录在笔记本上。
回去之后,他还会在翻看一下这些东西,进一步的消化它们。
时间就这样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
一个在认真的讲解,另外一个在认真的听着,且脸上是明显的惊喜之色,足足两个多小时过去,两人都觉得意犹未尽。
杨帆收笔,“暂时就讲到这里,如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交流的,随时欢迎你过来。”
盛文军佩服,且感激的道:“杨总助理,你太厉害了,居然懂得这么多,我这个专门搞雷达的人,在你面前都自惭形秽,远远比不上你。”
杨帆一笑,“搞雷达,你们才是真正的专家,我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将一些自己在外文书籍上看到的东西稍稍讲一讲,最多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而已。”
杨帆同志真是一个人才啊!
凭借自己在书上看的东西,能有这么深的技术造诣!
看了看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十几本技术书籍,再看一看书架上满满的全是专业书籍,盛文军还真有一点信了。
轻轻的点了点头,深呼吸两口,让心情尽量平静一些,盛文军的目光放在这几张草图上面。
这是刚才杨帆讲述未来新型舰载相阵控雷达的时候所画的草图,包含着大量的设计思路,以及雷达的基本结构等等。
这些东西,在杨帆看来只是几张草纸而已,但在盛文军看来,这无比的珍贵,比任何东西都有价值。
…………
今天继续三更,第一更送上。
军工重器 第两百三十六章 小道消息
他试探性的问道:“这几张草图,能送给我吗?”
杨帆爽快的道:“当然可以,想要的话你拿走就是了,反正我准备等一下丢垃圾桶的。”
什么!
这么珍贵的东西丢来垃圾桶!
盛文军嘴角一哆嗦,看了杨帆一眼,心中想道,这可是好东西啊,有了它们,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非常认真的,将这几张草图整理好,仔细的折好,放进自己的公文包之中,盛文军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等盛文军将这几张草图收好之后,杨帆觉得有一些东西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
于是,稍微想了想之后,杨帆道:“盛总师,舰载相阵控雷达的研制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估计在研制中你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对此,盛文军深以为然,点一点头道:“道路肯定是艰辛的,我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另外,我现在的压力要小很多,因为你的存在,将来遇到技术上的一些困难,我会再次登门请教。”
“请教不敢当,相互交流吧。”杨帆道:“我们国内的电子工业水平还不发达,相阵控雷达需要的很多电子元器件我们没有,这就要尽早考虑从国外购买,并也不放弃国内自主研发,两条腿走路。”
“嗯。”
盛文军点一点头,他当然也知道国内电子工业的水平。
杨帆继续道:“舰载相阵控雷达的造价问题也一定要考虑,尽量造价低一些,便于将来的量产。”
因为熟知346型建造雷达,杨帆才说着一番话。
在历史上,346型雷达早期最大的障碍,是单一微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不成熟,导致相控阵所需的t/r模块的单位生产成本高达1.25万美元,是同时期美国产品的25 倍,根本无法量产。
后来,这个技术问题获得改善,不过整体而言,346 型雷达系统的价格仍十分昂贵,价值约为每套5亿人民币,占全舰价格的1/6。
将造价尽早的降下来,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两人又聊了很久。
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直到东海所的员工已经开始下班,盛文军才不舍的合上他的笔记本。
在这个笔记本上,整整齐齐的记录了超过十页的东西,杨帆所讲的,他基本都记录了下来。
站起来,十分感激的紧紧握住杨帆的手,“杨帆同志,太感谢了,我现在压力小了,信心足了。”
相比之前,他的心境确实已经不同。
不再是压力重重,而是充满信心,准备回去之后好好的大干一场,如果在研制过程之中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还会过来虚心请教。
盛文军没有想到,东海所居然藏着这么一位牛人!
他现在彻底的明白了。
为什么杨帆年纪轻轻能当上总设计师助理,原来人家是真的有水平。
不但有水平,而且是水平很高,知识面很广的那种!
连盛文军都心生敬佩之情。
收好他的东西,抬手看了看时间,邀请道:“杨总助理,没有想到一个下午的时间这么快就过去了,走,我们吃一顿便饭,我请客。”
杨帆道:“哪里能让你请客呢,我来吧。”
盛文军坚持道:“这个客必须由我来请,如果不介意的话,我们还几个人,一起叫上,也热闹一点。”
此次来东海舰船设计所进行技术交流,不止盛文军一个人,还有其他好几人,这些人杨帆都基本见过面。
人多确实热闹。
杨帆笑着道:“可以呀,好久没有热闹了,只是让盛总师破费了。”
“哪里,哪里。”盛文军开心的道:“一顿饭算什么,相比今天下午的收获而言,就是让我请客吃十顿饭,我也心甘情愿。”
闻言,杨帆哈哈大笑。
两人有说有笑的出了门,很快就叫上其他几人,一行七、八人走出了东海所,就在外面的大街上找了一家不错的酒店。
改革开放已经十余年,个体和私营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东海市的大街上找一家有一定规模的酒楼已经不是难事。
要了包厢,一行人坐了下来。
大家都发现,盛总师似乎心情不错。
这不对呀!
了解盛文军的人知道,盛总师最近压力都比较大,什么时候这么轻松过,心中一直在为新型相阵控雷达而倍感压力呢。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没有见他,居然有这么大的变化,不但心情好,还和杨总助理有说有笑的,显得十分开心。
不少人一头雾水。
也心中充满了好奇。
一会儿之后,丰盛的饭菜被端了上来,让所有人更加惊奇的是,盛文军端起小酒杯,站了起来,非常的客气。
“杨帆同志,我先干一杯,感谢你对我的指点。”
说完,将这一小杯酒喝得干干净净。
顿时,大家集体惊呆!
这还是盛总师吗?
杨总助理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让我们盛总设计师这样呢?
喝光这一杯酒,盛文军哈哈一笑,显然看出了大家的惊讶,他朗声的道:“你们可能都想不到,杨总助理在相阵控雷达方面的技术水平非常高,今天下午,他和说了未来新型相阵控雷达的很多设计思路,我是大受启发,现在我对接下来的设计研发工作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
我的天呐!
杨总助理居然这么厉害!
现场一片安静,所有人继续呆滞之中,集体看着杨帆。
杨帆谦虚的一笑,“别听盛总师的,他将我夸得太高了,我只是纸上谈兵,说了一些浅见而已。”
“来,大家吃菜。”
说完,杨帆自己拿起筷子,首先吃了一口菜,其他人这才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
有一位女同志还悄悄的拍了一下胸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心中道,吓死我了。
大家拿起筷子,陆陆续续的开始吃菜,这个餐桌上,杨帆是绝对的焦点,盛文军不但主动的敬酒,还客气的给杨帆夹了好几次菜。
........
舰载相阵控雷达立项之后,各种小道消息传了下来,听闻高层有意对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也展开设计研究。
东海所不少同志就听到了这种消息,不少人在悄悄的热议着,很多人对这种系统显得非常感兴趣。
这不,总体设计室的某一些设计员们就在聊着这件事情。
“如果真的展开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研发,那就太好了,我们的052舰还没有这东西呢。”
“我估计,八成就是考虑到052舰没有垂发系统,上面才想立项。”
“啧啧,舰载相阵控雷达,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如果我们的052舰能换上这两大东西,那即是鸟枪换炮。”
“还真是期待啊。”
“.......”
不少人在议论着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一些话也传入了杨帆的耳朵之中,不禁轻轻一笑。
说实话,听闻可能会立项研发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杨帆心中十分的高兴,因为我们的052舰,未来的054舰,包括将来设计的一系列舰船,都需要这个大杀器。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绝对是一个大杀器!
身为共和国曾经最出色的舰船设计师之一,杨帆对导弹垂发系统当然再熟悉不过,如果说对舰载相阵控雷达只是比较了解的话,那对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则闭着眼睛也知道它的细致结构,原理。
身为总设计师,潘劲夫知道得更多一些。
他将杨帆叫到了办公室,询问道:“小杨,军方也许会立项研发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你知道这件事情吗?”
杨帆轻轻的点了点头,“听说过一些消息。”
潘劲夫道:“这并非空穴来风,上面正有这方面的考虑,说实话,我也希望立项研发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原因无它,我们我们的052舰目前没有装备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潘总师一直觉得比较遗憾。
而西方国家的第二代导弹驱逐舰都纷纷装备了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如美国的阿拉伯克级。
052舰定位也是第二代导弹驱逐舰,怎么能一直没有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呢。所有,潘总师希望它将来能拥有这一系统。
消息得到确认,杨帆一脸的惊喜,“潘总师,这是真的呀,并非是小道消息,军方真的会立项研究。”
潘劲夫点头道:“立项研究是肯定,只是什么时候立项,目前还不能确定而已。”
接着,他也提醒道,“估计军方也有一些顾虑,如我们的技术和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又缺乏相关的技术资料,连能查阅的外文资料都非常有限。”
因为这样,军方显得十分慎重。
并没有马上开始导弹垂直系统的研发,而是一直在讨论之中,直到目前才渐渐的统一意见,有立项的意思。
杨帆心中道,缺乏技术基础,我有啊!
我脑海里有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整套技术资料,对于导弹垂直系统我是非常了解和清楚的,只要给我一直技术团队,用两、三年的时间我就有把握搞出来。
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担心个毛线。
只是,杨帆不能直接这么说而已,这些话只能憋在心中。
有时候,明明自己可以,但又不能明说,也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于是,杨帆只好说,“如果立项研究,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我有比较大的信心,我在一些外文资料上看到过关于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介绍,知道它的基本原理,只要再琢磨一番,我都有把握将它研制出来。”
什么!
潘劲夫惊愕的看着杨帆,以为听错了。
........
今天继续三更,第二更送上,第三更稍微晚一点点。
军工重器 第两百三十七章 论证会
小杨信心很足啊!
这么自信!
潘劲夫一阵惊愕,看了看杨帆之后,不禁轻轻的摇了摇头,心中想道,年轻人有信心是好事,但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
看来有必要提醒一二才行,年轻人太骄傲了不是好事,潘劲夫稍微沉吟一下道:“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不是这么容易能弄出来的。”
“另外,这个东西虽然国外有,但对我们是严格技术保密的,就是要参观,估计也难度很大,不要说进行技术交流之类的.....”
潘总师“苦口婆心”的说了很多,目的只有一个,稍微敲打敲打,不要骄傲自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