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妖孽系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下雨天
以示赔礼。”
“诶子仪兄,你我乃是莫逆之交,卫鞅当初快要饿死的时候是你赠我一块肉饼的,来做,且听卫鞅雄辩。”
高兴的让郭子仪坐在旁边,三人互相笑了笑,卫鞅也终于说道:“陛下以为,强国之道,何其多?”
“寡人以为强国就要兵强,政稳,君明,方为强国。”
既然卫鞅让刘协说出自己的见解,那他就索性厚着脸皮说嘛。
话音落,只见卫鞅摇摇头,开口解释说:“强国,乃是地域富庶,兵强马壮,百姓赋耕,君明下察,外交邦战,由此五点,方为强国。
正如陛下所言,惜时王道,儒道俱往矣,不足一谈。
谈论列国,魏国雄盛可地处偏僻,刘齐富庶,然魄力不足,处处碰壁,东吴一亩三分地,鼠目寸光,弱秦为时尚早,不谈也罢,蜀国坐以待毙,离死不远。
唐国倒是有一战之力,然半途而废,实属可惜,卫鞅斗胆询问陛下,此几国,为何不如大汉?”
“刘协愚钝,望先生教我。”
听卫鞅一解释,刘协顿时有点反应过来。
拱手询问,就听卫鞅说:“六国强,也不强,强是因为当今乱世群雄纷争,各地君主都是难得的枭雄之才,不强,则是因为这几国虽然变法可终归半途而废。
强到一半,索性不如不强。
这样的国家,遇明君则盛,遇常君则衰,遇昏君则亡!”
“先生一言茅塞顿开,刘协敢问先生,那我大汉又当如何?”
好奇的问向卫鞅,刘协想知道现在的大汉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对此,卫鞅先没说话,反而从身后的破衣中拖出来数十卷竹简,一一摆在刘协面前:“陛下请看,这是卫鞅半年之内,走遍大汉每一寸国土,从太原走到南阳,我所收集的信息,望陛下阅读。”
听完,刘协连忙接过卫鞅手中的竹简,潇洒的摊开,缓缓默念。
一月三日,冀州太原百姓浮动,杀之。
一月四日,上党城刑法混乱。
一月五日,平阳郡恶意闹事,暴打之。
二月一日,闻喜暴动,镇压之。
二月十五日,安邑城公子哥打人,杀之。
而到了三月份,卫鞅竟然走到了荆州!
要知道这个月份岳飞正在跟东吴开战啊!
卫鞅就这么走过去了?
更让刘协惊吓的是,五月二十日,匈奴暴动的时候,卫鞅更是第一时间入川,探查秦川等地。
彻彻底底的将整个大汉摸了个清清楚楚。
“怪不得先生穿的如此破烂,原来是都去了这些地方呀。”
感受着卫鞅的艰辛,刘协难得动容。
深下汉地,明白老百姓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卫鞅避开了所有的大城市跟重镇。
就找生活无比疾苦的老百姓,住在他们的家里面,体验他们的痛苦。
然后回来,想办法改变他们的痛苦。
想想现代的老百姓们,还有那些当官的。
天天就知道在办公室里面打打电话,做做形式主义,看看卫鞅!看看人家卫鞅!
一个个焦躁蛮横的官僚主义们啊!自以为自己很厉害,看看古人!再看看你们自己!
想到这,刘协果断站起身,双手作揖,深深给卫鞅鞠躬道:“先生体验百姓贫苦,寡人自知不如,愧疚难当,请受刘协一拜。”
“陛下,陛下使不得,使不得啊。”
第一次碰见这样的君主,卫鞅赶紧扶起刘协。
感慨万千的说道:“卫鞅纵横天下半年有余,各国君主也参见大半,竟然从未见过如陛下这般谦虚之人,陛下心中气度,非常人能比,陛下快坐,听卫鞅论国如何?”
“好,好好好,寡人坐,寡人现在就坐,先生慢慢讲,寡人不急,来人啊!来人啊,人呢!”
连续喊了好几声,刘协都没喊过来人。
气的郭子仪直接站起身,冲刘协抱拳道:“臣在!”
“你去告诉诸葛亮,让他明天告诉所有人就在龙德殿休息,吃喝拉撒全都在龙德殿解决,如果有事情也尽量在龙德殿批复,吩咐御膳房照顾文武们的一日三餐。
但是有一点记住,寡人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上朝,明白了吗?”
先把文武百官安排好,刘协已经打算这边跟卫鞅讨论完后,那边立刻变法。
他已经一刻都等不了了。
强国,刘协要强国!
“诺。”满脸凝重的退出去,郭子仪刚走,卫鞅就开始说:“启禀陛下,请在议国之前,恕卫鞅无罪。”
三国之召唤妖孽系统 第409章 法家治国
“寡人现在就下诏,恕你无罪!先生有话但说无妨,要是,要是不相信的话,这样吧!”
情急之下,刘协干脆撕下自己的一块衣袍,咬破手指!
虽然挺疼的,但跟卫鞅相比,这波血赚!
真的是用血去赚啊。
刘协亲自用鲜血给卫鞅写了封衣带诏,恕他无罪。
“提示宿主,收获卫鞅特殊兑换点十点!”忽然,系统的声音传入耳中,但刘协一时之间没在意,仍然看着面前的卫鞅,听他论国:“禀陛下,依臣所见,大汉外战勇猛可百姓疾苦,军粮昌盛可举国大荒,外交伐交,大汉穷兵黩武,早已显露疲态,
地域富庶,可豫州无险可守,重兵囤积长安,无可用之兵马。
与曹操互相猜疑,双方盟又不盟,费时费力。
君主胸怀大志,可陛下之政论让卫鞅难以苟同,如此,强国之五根本,大汉竟无一存在。”
“那依照先生之言,寡人的大汉是没救了吗?”
被卫鞅数落了一通,刘协的脸也够难看的。
但他想的却是,大汉在不经意间居然衰落到了这种地步,那,该怎么办呢?
“非也!”
干脆利落的毙掉了刘协说大汉没救的想法。
卫鞅笃定的说:“正如陛下所说,王道,儒道俱往矣,不足一谈,唯有法家治国,方能解大汉之危,卫鞅想说,王道,儒道,或强一阵,或强半载,可以我法家治国,大汉可强一世。
法家治国,立国之根本,改国之面貌,方能强国啊。”
“刘协愿听先生教诲。”
拱手作揖,刘协心生感叹。
大佬就是大佬啊,等了半年的时光,血赚,这真是血赚。
“陛下,这是卫鞅的强汉六论,望陛下一观。”
说着,卫鞅将藏在怀里的竹简掏出来,刘协连忙摊开来看,才看了两行,就忍不住惊叹道:“我的天啊,先生忠显大才本色啊。”
“陛下请看,臣认为,大汉如今虽然外强中干,但解决事情还是要一件一件来,轻重缓急,需要有个顺序,而与先祖商君(卫鞅秦国时期被封为商君)变法秦国不同。
大汉的这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在加上国有明君如陛下,起步事半功倍。”
指着竹简上的内容,卫鞅开始拆分。
刘协见状,连忙摊开竹简:“万事开头难啊,刘协敢问先生,这何为轻,何为重呢?”
“按理说,应该是百姓为重,民顺则国盛,民稳则国强,但在卫鞅来看,大汉之急不在百姓,还是军爵!如今大汉封号紊乱,没有固定的封赏顺序跟晋升路线。
因此卫鞅认为,先处理军爵之事,只要封号确定,将军元帅文臣武将们心中踏实之后,大汉就乱不了。
陛下手头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强了,卫鞅羡慕啊,大汉强,就强在有一帮文韬武略的臣子们,所以如要强国,势必要稳定住他们的心神,之后方可改革国策。”
激动的指着竹简上面的第一条,军爵论。
卫鞅不愧是卫鞅啊,充分利用了大汉目前的优点跟强势点。
就坐拥诸葛亮,刘伯温,徐达,郭子仪,岳飞,这种阵容,你不用,太浪费了。
“敢问先生能否拆解一二,寡人愚钝,这竹简之上的军爵论有些不明白,还望先生请教。”
不多时,刘协指着竹简上面的晋升路线,虽然写的很详细,但刘协没看懂……
到最后还是让卫鞅指着竹简上面的内容,仔细跟刘协讲解起来。
首先,军政分管不分家。
军是治军,政是治民。
在这上面,刘协对于最高领导做的是不错的。
比如让文武双全的郭子仪领导冉闵,郭子仪主抓军政,冉闵负责带头打仗。
这种晋升,比较简洁有效。
但弊端就是,大头身上的负担太重了,下面的人又没有权利做一些事情。
也就是幸亏刘协手底下的人够强,就一个郭子仪当两个人用。
治国,人家是把好手,打仗大元帅。
这无脑治国,硬实力治国。
而卫鞅要实行的,就是依法治国。
不求你有多大的能耐,你只要按照法律,就能治国。
现如今的大汉看似法制实为人治,所以卫鞅要改变,可改变之前,还是那句话,军爵。
按照卫鞅的设想,再加上刘协对其中的一些封号进行了修改之后,就变成了如下爵号。列兵:等同于新兵立功,得到列兵封号或者年满两年的兵种,都可以被封赏为列兵,也是大汉爵位中的第一爵,家中如果有一名列兵可以封到三十平米的试点房,有两个就是六十平米,三个四个以此叠加
。
列兵封号的士卒不可擅自退伍,强制当兵,当到一定程度之后。
获得战功,上升到下等兵,这个军爵的封号可以让家中领取一亩田地,改善家中生活,分房同列兵一样。
再获得战功了,上升到士伍长,这个军爵的人大概都是些入伍五六年的老兵或者是战功赫赫的老兵了,家里面可以分到两亩田地,分房还是跟列兵一样。
但士伍长战死国家是要给家中五百袋粮食进行补偿的,另外,士伍长舍这个牌坊将会挂在房门之上,以便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家里面曾经有个烈士为国家战死了!
如果有什么法律上面的事情,有这块牌坊的家庭优先处理案件,郡守,县官不可徇私舞弊,如果被上头发现你对士伍长家的案子徇私舞弊,按照法律,断你一臂!
士伍长之上,就开始是少尉。
这个爵位的除开有士官长的所有权利跟待遇之外,还可以选择退伍,就是有仗打的时候你必须要征战,但没有仗打的时候你就能够闲赋在家,不需要在军营里面固定生活。
少尉之上是中尉,权利基本一样,但中尉并不是给武将设立的,他是个从事军政中文官设立的。
毕竟文官不像是武将有稳定的晋升路线跟方式,所有卫鞅的军爵论中对于文官也有比较完整的晋升路线。但文官一会再说,武将还是要排在前面的。
三国之召唤妖孽系统 第410章 军爵论
大尉!
尉官里面最大的官职,权利附议,并且拥有单独指挥作战的能力,拥有处决少尉以下士卒的能力。
尉官说完了,现在开始说说校官。
刘协为了自己能听懂,还是要照搬一下现代名字的。
因为卫鞅写的实在是够混乱的,他实在是听不懂才弄个现代的名称,瞬间清晰多了。
少校,权利附议,家中能够分到四亩地,享受国家政策,亲属,家人拥有腰牌,看病记账,多大的病,记账,你看完了就可以走了,医馆拿着账单找国家。
刘协花钱给你看病,确保家属不会因为大病而穷困潦倒。
另外在后面的几条议论,也有关于完善的国家医疗保障系统跟赋税系统。
话说这个卫鞅是真的强,两千多年前的人愣是思想先进到了这个地步。
刘协这个作为穿越过来的人表示压力山大,还不如人家呢。
少校之上就是中校,这是文官的晋升路线,先不说,然后是上校。
这个官职跟下面的都不一样,上校一般军队里面没有,因为这个爵位属于能文能武的。
武将从少校最后的晋升路线就是校尉。
文官的直接晋升是中校到军师将军(杂牌将军的一种)
但是这个上校,他的待遇跟校尉没有任何差别,都属于各大元帅手底下的副将之类的。
然而,上校这个爵位的晋升路线,是元帅!可不是将军。
校尉,各大元帅手头的副将,将军之下最大的爵位了,校尉之上的晋升就是杂牌将军。
可上校的晋升路线,是副元帅!
要不然这个位置为什么要能文能武的存在。
又能打,还得有出色的韬光养略。
就是因为这个位置只要吏部封赏,天子同意了,他是肯定晋升的。
他不会卡在这个位置上,他肯定晋升。
上去之后就是副元帅,所以这个位置很重要。
下等军官的晋升路线,全部叙述完毕。
接下来就是将军之上。
杂号将军——四平将军——四征将军——中郎将这核心机构不变。
刘协的这套晋升路线还是比较完善的。
而真正的问题就出在了高级将领的封号跟爵号。
因为高级军官的称号不仅仅是他们的职位,他们身上还带着爵位。
这才是混乱的重中之重。
所以针对此,卫鞅建议。
军爵仍然合并,但要有限制。
另外在中郎将之上,卫鞅发现大汉每次出征都非常喜欢设立先锋将,于是乎干脆中郎将之上又设立先锋官,先锋官之上是总兵,总兵之上才是大将军。
至于将军之上的爵位,取消爵字,改成侯,公,君,王四个爵位。
先锋官之下只能封侯,不能封公。
想要封公,要么晋升总兵,要么就无法封赏。
而总兵也只能封赏到公,总兵要是再想晋升,就只能是州牧了。
举个例子,冉闵,现在是中郎将,并州牧,这次改革之后他的州牧就要被剔除,取而代之的就是先锋官或者总兵,因为他有个州牧嘛,是可以越级给总兵的。
假设冉闵升到总兵这个位置,总兵前面加上他是什么地方的总兵,就是并州总兵。
并州总兵升级的话就是并州牧,并州牧再想升官就很难了,因为一旦当上州牧他想要晋升就有很多限制,估计这辈子都可能停留在州牧上面。
除非是什么?
冉闵在当州牧的时候能文能武了,晋升到副元帅,然后元帅。
元帅之上是挂名元帅,就是元帅前面加个封号,再往上面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大元帅之上是州郡刺史。将军就很简单了,刘协独一无二的设定让将军变得非常舒服,将爵字改成公,大将军之上,勇战公或者另外天子给予的封号,但是大将军之名还是挂在他的身上,除非战死,否则大将军的名号不会剥削掉
。
只是在大将军的基础上,叠加荣耀,大将军侯,大将军公,勇战君,最后一个不给封号,直接勇战王!
卫鞅将所有的设定都修改之后,甚至还贴心的给刘协画了张图,让他明白晋升路线的趋势,括号等于平级。列兵——下等兵——士伍长——少尉(文官中尉)——大尉——少校(文官中校)——校尉——杂牌将军(军师将军)——四平将军——四征将军——十大中郎将——先锋官——总兵(副元帅,
六部府丞)——大将军(元帅,六部尚书)——大将军侯(州牧)——大将军公(州刺史)——君——大将军王(左右丞相)
这就是整个大汉的晋升路线,尤其是武将的晋升路线。
文官就比较简单了,他不想武官那样战功频繁,三五年都未必能打一场战斗,基本上就维持现状不变。
通过检举送上去,然后成为城守,郡守,州府丞(总兵,副元帅)然后是六部府丞,六部尚书,客卿,中卿,上卿(大将军公,州刺史),最后是丞相。
“白鹭姑娘,陛下跟卫鞅已经在屋里面三天了,你要不进去劝劝陛下,就算是不上朝,也得把饭吃了吧。”
而就在刘协跟卫鞅谈的天昏地暗的同时,门外,郭子仪焦急的将白鹭喊过来,冲她指了指屋内。
后者端着刚做好的馅饼,不敢置信的询问:“三天了?不吃不喝?”
“饭菜没动过,酒倒是喝了不少,但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
担忧的望着里面,可郭子仪不敢进去啊。
这天子跟卫鞅聊得正嗨,他一个臣子进去,怕是要被天子揍死呀。
但,他所顾忌的,正是白鹭所不惧的,
毫不犹豫的伸出脚,白鹭强行踹门而入,不管里面到底进展到什么地步,就怎么大大咧咧的端着馅饼走了进去。
“艹,谁……”
被突如其来的声响打扰了雅兴,刘协顿时恼怒的抬起头,结果正好看见面带微笑的白鹭。
硬生生止住了后半句的脏话,满脸蒙圈的问道:“你怎么来了?”“我怎么来了?我还想问问你为啥不吃饭呢?这废寝忘食也用不着如此刻苦吧,三天了大哥,你三天不吃饭怕是要疯啊,刚才还敢骂我!说!是你飘了还是我拿不起刀了?”
三国之召唤妖孽系统 第411章 诸将封赏
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刘协,卫鞅在旁边看着刚想起身求情,结果发现,不对!
天子好像被一个女子骂毫无反应,反而从容的拿起馅饼,塞进口中:“你看,我吃,我吃还不行吗?那个先生,先生也吃,尝尝白鹭的手艺怎么样。”
“您就是卫鞅先生啊,小女白鹭,见过先生。”
眼见刘协将馅饼推给卫鞅,白鹭连忙礼貌的作揖行礼。
看的卫鞅赶忙作揖拱手:“姑娘在上,卫鞅还礼,就是不知这陛下与姑娘是……”
“哦,我和刘协啊,先生不必大惊小怪,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为所欲为的拍打着刘协的肩膀,白鹭表示这很正常。
但刘协却突然恼怒的看向她,连忙斥责道:“白鹭啊,不可对先生无礼。”
“先生见谅,小女刚才失言,望先生不要怪罪。”
点点头,白鹭也反应过来,赶紧作揖赔罪,卫鞅见状,快速摆手道:“不必,不必,区区小事何谈怪罪?只是让卫鞅没有想到的是,姑娘言语如此得体,真乃大才也。”
“先生见笑,正好刘协也吃了,小女就不叨扰先生了,刘协!回去再收拾你。”
偷偷掐了下刘协的腰间,白鹭端着空空如也的盘子走出屋子,冲郭子仪炫耀了下自己的战绩后,在后者的大拇指中,缓缓离开。
而另一边,刘协跟卫鞅酒足饭饱,连休息都没休息,继续讨论!
两人又在最后,关于刘伯温跟诸葛亮的晋升上面,也开始谋划起来。
没错,卫鞅连左右丞相都考虑到了。
他们两个,也有晋升的空间,并且,他们还有给后人留下晋升空间的地方。
毕竟如果两人晋升了,丞相的位置就空下来了。
为了抢丞相,下面的人肯定会拼死做政绩出来,如此良性循环。
有能力的人在议政阁仍然能够有足够的权利,议政阁就像是个辅助天子的地方,但在其中设置三公的目的就是为的激励丞相们的上进心。
再加上现如今的大汉能够担任丞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张仪,魏征,卫鞅,甚至于和珅都具备当丞相的能力跟履历,但苦于诸葛亮跟刘伯温这两颗耀眼的星光存在,他们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毕竟诸葛亮,刘伯温确实是强,这两个人往那边一摆,很强势。
但如果他们两个人进入议政阁了呢?
丞相的位置,是不是可以争取一下?
想到这,刘协就对未来的朝廷顿时有股期待的感觉,猛地一拍桌子,冲卫鞅笑道:“好!先生大才啊,三言两语就将困扰大汉多时的军爵处理的游刃有余,朕佩服,朕佩服之至。”
“陛下廖赞,卫鞅做的不过是皮毛而已,想要改变大汉的根本,变法还没开始,只是对于大汉来讲,这点东西虽然是皮毛,但却是大汉最想要的东西。
处理完军爵,卫鞅就可以在各位大人的庇护下进行变法了。”
肯定的点点头,卫鞅也在感慨,幸亏大汉需要变法,但大汉又不是靠变法图强。
大汉之强,最终还是在于人,人强大汉才能强。
如何让这些近乎于栋梁的臣子们发挥自己的强处,这才是卫鞅需要做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能够激活臣子的也就只有卫鞅一个人,所以他在大汉朝堂中,是绝对无法替代的存在。
“好,好,来人啊。”
两人又聊了番册封之事后,刘协兴高采烈的让人进来,冲他命令道:“准备朝服,另外给先生置办一身合适的朝服,朕要带先生入殿,封赏!”
“诺。”
恭敬的退下去,家丁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仅仅半个时辰,就帮刘协换好龙袍,还帮卫鞅找到了一身庄严的红黑色长袍。
眼看着卫鞅换好衣服,刘协兴奋的握住他的胳膊,冲他喊道:“走,先生,与朕一同上殿!”
“天子到!众臣叩拜!”
恍惚间,太监在宫外大喊,在大殿里面等待了三天三夜的臣子们终于能够跪在地上,放声高喊:“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哈哈哈哈,众爱卿平身,都起来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