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英雄野史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倒手一次
第239章 百里传信生波折,古道热肠遇豺狼
这些游骑危险!
独孤小秋瞬间便警惕了起来。近来,随着他在江湖上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他已经逐渐生出了一种野兽一般的直觉,而现在这种直觉告诉他,这些游骑之中,有人暗中对他们不怀好意!
尤其是当独孤小秋看到那个脱手射出箭矢的那个游骑,他的眼中显露出了不加掩饰的贪婪,让独孤小秋几乎忍不住将其擒下,逼问他心怀何种不轨。
但是,独孤小秋最终还是将这种想法暂且压下,毕竟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完成耶律大石的重托。至于那些宵小之辈的觊觎,既然心中已经有了预兆,那便要小心行事,见招拆招,不让他们得逞便可。
对面的游骑窃窃私语,似乎在小声的商量着什么,独孤小秋眉头一皱,不愿意在这样毫无意义的等待下去,便再次朗声说道:
“在下塞外牧马人独孤小秋,有紧急军情要呈给大辽国的大将军!”
“知道啦!知道啦!刚刚你不是说过一遍了吗我们又不是聋子!”
听到独孤小秋又重复了喊了一遍,这个游骑小队的队长颇为不耐烦的挥挥手,示意独孤小秋老老实实的呆在那里,准备再和自己的手下商量一下怎么对待面前的这些‘送信人’。独孤小秋不愿耽误时间,试着委婉催促道:
“这位将军,军情紧急,托付之人恐怕已经遭了大金国的毒手了!还请将军赶紧让小可将军情奉上大将军面前,否则贻误了军情,只怕辜负耶律都统重托!”
“耶律!都统!”
游骑小队的队长终于面色一肃,开始认真的对待起独孤小秋等人来了。毕竟,‘耶律’作为大辽国皇帝陛下一族的姓氏,威慑力便十足,再加上‘都统’这样的高位,让这个仅仅只是一个小小校尉的游骑小队队长不得不谨慎对待起来。
就连手下撺掇其劫掠红芍药、殷九莲、殷六娘等,胡作非为的事情,他也只能暂时的抛到了脑后。
开玩笑,事关大辽国宗室和显贵的紧急军情,借他几个胆子,他这个小小的校尉,也不敢随意的耽搁!万一误了大事,即便不是大事,只是误了寻常军情,这些大辽国的皇亲国戚和显贵,也会借了他这个小小校尉的脑袋来平息怒火的。
眼见终于让这个游骑小队的队长认真对待起自己,独孤小秋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送信的这段时间,暂时他们已经算是安全了。
正如独孤小秋猜测的那样,游骑小队的队长严厉的约束手下,不许他们再对独孤小秋等人不敬。然后,一边儿带着独孤小秋等人向大辽国的大军扎营之处行去,一边儿询问独孤小秋口中的‘紧急军情’究竟是什么。
若是这份‘紧急军情’能够帮他拿下一份大功劳,这个游骑小队的校尉队长不介意将其揽上一部分,担在自己的身上。不过,当他听闻独孤小秋说了这是一件猛士府大军遭遇失败的紧急军情,顿时便缩了脖子装起了木头人。
简直是惊了个大呆啊!
大金国又又又一次打败了咱大辽国的大军了啊!这份紧急军情,自己一定要敬而远之,否则,秦王耶律定等大辽国显贵,说不定就要拿自己的脑袋撒气了。
谁不知道现在大辽国已经是风雨飘摇,风声鹤唳。只要是听到了大金国又又又攻占了几个州府,打败了哪里的大辽国大军,天祚帝和几个大辽国的权贵,便会怒火冲天,愤怒的打砸面前的碗碟花瓶出气,甚至杀了倒霉的信使泄愤!
这年头,当信使,真是一份高危的行当啊!
所以,慢慢的,独孤小秋发现这个游骑小队的队长如有若无的跟自己等人拉开了距离,甚至看向自己的眼神都开始带着怜悯了。独孤小秋、王中孚和张天磊对此感觉莫名其妙的,红芍药和殷九莲等剩余几人却是粗枝大叶的紧,只顾四处张望,惊叹大辽国阴山大营的兵强马壮,人多势众。
不错,大辽国的阴山大营,如同传统的大辽国大军一般,是由契丹部族组成的,不仅仅有数万的战士,还有他们伴着大军行动的家眷。这些老人、妇人和孩童,也不是跟着大军混吃混喝的,他们负责放牧牛羊马匹,为大军提供乘骑的战马和每天使用的酥油茶和肉食。所以,大辽国的大军比大宋国的大军更显庞大。
数万白色的帐篷连绵不绝的分布在阴山脚下,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独孤小秋等人远远看去时,只觉得阴山脚下仿佛多出了无数朵白云。而等到他们走近了之后,又觉得入目全是牧人的帐篷,就像走进了一个由帐篷组成的迷宫,根本就不知道天祚帝的行止究竟会在哪里。
但是这些领路的游骑,却好似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带着独孤小秋等人七拐八拐,最后来到了帐篷迷宫深处,一处明显高大许多的帐篷前面。
这处帐篷不仅仅比周围的帐篷更加的高大,前面还立着一杆旗杆,一张大纛肆意飘摇的高悬其上。独孤小秋见到此情此景,顿时明白了这是天祚帝的行宫所在。然而天祚帝竟不在此处,附近的另一处帐篷之中,秦王耶律定派人将独孤小秋等人领到了他的帐篷外,让他们将耶律大石的书信呈上,在外等候。
“天祚帝竟然不在此处”
独孤小秋等人听得阴山大营的侍卫告知这个消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他们跟随耶律大石转战奉圣州的时候,耶律大石便有意无意的提到过,应州的萧蒲离不已经将应州大辽国历代皇帝陛下的行宫修复,天祚帝极有可能仍在应州主持行宫的安置之事,而非呆在阴山大营的行宫内。
毕竟,昔年大金国大军攻下应州城,已经将城内能拿走的东西尽数带走,留给天祚帝的,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罢了。而大辽国的后宫,又遭遇了频繁的剧变。当年文采斐然,因为诗文歌赋暗讽朝政让天祚帝心中生出嫌隙的文妃等人已经或死或被大金国掳走,应州城空置的行宫,要怎样安排各宫的位置,还得天祚帝亲自过目,自行定夺。萧蒲离不,虽然暗中主持着一切,但是也不敢顶撞天祚帝。
那个敢于暗讽朝政,顶撞天祚帝的奇女子,已经身陨,唯留长歌在世: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
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
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
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文妃萧瑟瑟曾经的这一曲,倒与耶律大石现今的想法不谋而合,可叹:
丞相来朝兮佩剑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
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
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
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就连文妃这样的弱女子,深居宫闱,都能看透丞相萧奉先弄权,大辽国权贵私养兵马,随时准备祸乱天下,而天祚帝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至于到了眼前这般地步。也不知文妃萧瑟瑟泉下有知,是庆幸自己早死免得见到山河破碎,亲生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被他的亲生父亲天祚帝愚蠢的逼死,还是后悔没有看清天祚帝的真面目,当初竟然会嫁给他这样的愚昧之人呢!
斯人已去,唯留后人扼腕叹息!
阴山大营,独孤小秋等人将要去见大辽国的秦王耶律定,而大金国这边儿,耶律大石看着完颜宗望派了四个骑兵将自己捆缚在了马上,还在四周一直看管着自己。他一边儿感慨大辽国昔年文妃萧瑟瑟和晋王耶律敖卢斡之事,一边儿狐疑的问完颜宗望:
“小兄弟,你们大金国的皇帝陛下好生奇怪啊!昨夜明明还大摆宴席,盛情款待于某家,今天却又突然换了一副待客的方式,竟然将某家给如此羞辱,到底是何道理啊久闻女真族人性情直率,何故前恭而后据即便是对某家不满,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眼前这番样子,料来也不是五马分尸的架势,却是要做哪般啊!”
完颜宗望形容俊朗,略显肥胖,然而其肥胖并非满脸横肉,而是如同佛陀雕像一般慈眉善目。其性情宽和,喜好谈论佛道,在大金国之中素有‘菩萨太子’之称。见到耶律大石心生狐疑,完颜宗望呵呵一笑,安慰他道:
“耶律都统着相了,此时之捆缚,彼时之富贵,因果早有国主为你安排了,且领路寻找天祚帝所在便可。”
“嗯!”
耶律大石惊了个大呆,他刚刚虽然想着大金国的君臣突然如此对待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但是没想到完颜宗望这一开口,还是让他惊到了。什么‘领路’什么‘寻找天祚帝所在’耶律大石感觉莫名其妙,对完颜宗望说道:
”小兄弟你说笑了吧!某家昨夜宴会之时不是说了吗不会为你们大金国出力的,你们却还指望我给你们领路别说什么不领路便要打打杀杀之类的啊,若是某家害怕这些,早就拔剑自刎了,还会留给你们机会吗“
第240章 奇兵突临大辽国,居安忘危耶律定
面对耶律大石的反问,完颜宗望不愿与之细说,免得透露太多计划的细节,让这位智计百出的大辽国林牙猜到了自己这边儿的计划。他从完颜娄室和完颜照里那里得知了耶律大石的难缠之后,也已经将其列为了此次奇袭防范的重点。
其父完颜阿骨打可是非常看重这次的计划的,完颜宗望可不希望自己多嘴之下,耶律大石洞悉了这次奇袭的真相,半路给他使绊子。于是,完颜宗望神秘道: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耶律大石:“……”
自己本来还想激一下这个完颜宗望,让他说出他们大金国此次的谋划,知道了其图谋之后,他耶律大石才可以从中作梗,破坏其计划。可惜,这个完颜宗望也不是兵家庸手,没有轻易的被耶律大石的言语骗到,让耶律大石心中无奈的紧。
就这样,耶律大石被完颜宗望等人看管着出了奉圣州府城,到了大金国大军安营扎寨之地。那里自是有一彪兵马早就得了命令,已经是列好阵势等候着完颜宗望的到来了。完颜宗望来到阵前,稍作点兵,又召集这次领兵的几个将领,吩咐了此行的一些事宜,便不再耽搁时间,迅速的率兵向着大辽国方向进发了。
耶律大石期间偷眼看了看,这些随着完颜宗望出发的大军,进退之间令行禁止,精悍慓勇,虽然不过才数千之众,却都是装备精良,战力彪悍的百战精兵。
难道,完颜宗望跟自己猜测的那样,这是要去突袭大辽国的阴山大营吗
耶律大石心中冷笑,暗暗揣度,却不知独孤小秋将信送去大辽国了没有,若是送去了,这些大金国的数千精锐,连带完颜宗望,恐怕是要回不了大金国了!
一路上,看似是完颜宗望领路,但是细心的耶律大石很快便发现,完颜宗望每每询问他路途之后,看着的却是自己座下马儿的迈步方向。
糟糕!
原本淡定自若的耶律大石,瞬间便想到了什么,脸色突然变得煞白!
老马识途!他们大金国之人竟然想到了老马识途之策!
其实此计自古有之,并非大金国之人首创。耶律大石也知道老马识途之事,此事由战国诸子百家集大成者韩非,着于《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看看,看看,韩非子是多么的智慧过人!他那个年代的管仲,因为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已经被世人当成了圣人。后来的儒家圣人孔夫子,还是在汉朝才被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功成为最大的圣人的。而韩非子便以这位孔夫子之前的圣人说事儿,告诉天下人,要‘不耻下问’!
可惜,如此智慧过人的韩非子,却因为昔年同窗李斯嫉恨其才华,借着韩非建议‘存韩灭赵’之事,谗言秦王嬴政‘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于是‘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当然,杀人者人恒杀之,李斯的下场也没有多好。他辅佐秦王嬴政灭六国后,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然而秦始皇嬴政死后,与其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的赵高,忌惮他的权位,谗言秦二世胡亥,将其腰斩于市,夷三族!
耶律大石可谓学富五车,对这些史书所载之事,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件事情,会出现在他的身上。此时他想要操纵马儿,却也是无能为力了,因为完颜宗望早就命人将其捆缚了起来——没有办法用双手去操控缰绳的话,马儿又怎么可能知道耶律大石想让它往哪个方向走呢!
就算可以用双脚磕马肚子,马儿也只不过会以为耶律大石想让它快一点儿奔跑而已。至于行进的方向,依然还是大辽国的腹地!难怪完颜宗望会特意让他耶律大石还是乘骑自己的战马,一开始还以为他好心让自己坐得稳当,不料却早就想到了这种领路的方式,让自己的坐骑带路,自己坐在马上,却没有半点办法。
说来也是‘魔太子’莫无量颇有学识,曾经看过《韩非子说林上》的这一段故事。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位狡诈如狐的魔道公子,还活学活用,让耶律大石陷入了必然领着大金国大军奔赴大辽国腹地之内的路途。现在耶律大石也只能期盼独孤小秋之前的行动顺利,能够早早儿的将自己的信送到了。
再继续胡乱指路,只会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不如借机看看能不能麻痹大金国的君臣,图谋以后再逃回大辽国,继续与大金国的大军作战吧!
既然知道了再怎么拖延都是徒劳的,耶律大石心念一转,开始主动指引起了正确的路途——反正,不管指的对不对,座下的马儿都会领着他们走对路啊!
完颜宗望见到耶律大石突然之间开始频繁的指对了路途,奇怪的问道:
“耶律都统,怎么突然之间想通了吗不继续与我大金国作对了”
耶律大石面不改色,继续四处观望沿途的景色,口中随意的说道:
“唉!事已至此,耶律大石无可奈何,愿意为大金国效一点儿犬马之劳!”
完颜宗望闻言,不禁莞尔,若不是早就从完颜阿骨打和莫无量那里得知了此次行动的计划,他或许还真会以为耶律大石已经真心投靠了大金国了。
只不过,现在嘛!
呵呵!
耶律大石,就看你能不能逃出父皇和莫无量的手掌心儿了!
……
完颜宗望那里绑着耶律大石刚刚出发的时候,独孤小秋等人在阴山大营,等了许久,才见到了大辽国的秦王耶律定。若说耶律定此人,生的也算仪表堂堂,让人一见之下,便容易心生敬意。只可惜,当独孤小秋等人与之见礼之后,这位大辽国的秦王殿下,便一脸猪哥相的盯着红芍药和殷六娘等女子,啧啧有声道:
“啧啧!这几位姑娘虽然不算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却也算是小家碧玉啦!喂!你们几个,是哪个部族过来进献美女的吗回去告诉你们的族长,就说本王对这种小家碧玉都有些腻歪了,下一次送几个有特色的过来,比如这位面戴白纱的姑娘就很不错。要身姿有身姿,还懂得戴上面纱给本王一种神秘感,本王喜欢!”
独孤小秋等人:“……”
这位哥,您是不是还没睡醒难道您的手下没有告诉您,咱们是来送紧急军情的吗您对紧急军情问都不问半句,只顾着挑三拣四看美女,这样真的好吗
心中实在忍不住吐槽了好几句,独孤小秋等人好不容易忍住了拂袖而去的冲动。但是有一个人可不喜欢忍耐,脾气暴躁的红芍药左额‘神烦’变红,嚷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