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古武枭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卷帘
何皇后听了霍辰的话,终于抬起头来了,却是一眼看到霍辰面带微笑的脸颊,心跳忽的又开始加速,连忙又低了头去,轻轻的“嗯”了一声。
霍辰看到何皇后的表现,心里觉得好笑。总觉得这何皇后怎么像是刚刚和人家谈恋爱的小女生似的。不见是见到我霍辰么,不就是听了我几句比较“犀利”的话,就好像不敢见自己似的,就好像自己会把她给吃了一样?
霍辰正准备离开,恰好典韦就来了。说是那些大臣们都基本上来到了皇宫。离上朝的时间还有半个时辰。于是霍辰也不再多说,又回头对何皇后道:“皇后,新天子即位的诏书你要准备好啊。还有一些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你自己想着都准备妥当了。我先去见见那些大臣们。离上朝还有半个时辰,你这边也快一点吧!”
三国之古武枭雄 第一百一十五回:霍辰分析密信疑点太傅袁隗先摆脸色
却说霍辰出了何皇后所在的后宫,朝朝堂上走去。老远就听到里面议论声声外边传过来,霍辰面带微笑,不急不缓的走了出来。沮授和田丰早在外边等候着霍辰,见霍辰来了,立马迎了上去,便见沮授笑道:“主公,您这顿饭可是吃得久啊!”
霍辰从后宫方向走来,自然也引起了大堂里的人的注目。许多人都是不认识霍辰的。还好蔡邕眼尖,一眼看到了霍辰,连忙向身旁与他交谈的人说了句抱歉,便朝霍辰走了过去,近了身才开口道:“霍大人,你来了!”
蔡邕的声音不大,又加上此刻朝堂之上不少人的议论声,只有附近的几个大臣听到蔡邕的话。心里都不由一愣,心想莫非眼前这突然“冒”出来的人,就是此次带兵入京的霍辰?但是其他没听到蔡邕的话的人,见蔡邕忽然朝这个“陌生人”走了过去,脸上还带这笑意,不由都停止了交谈,都带着疑惑的目光朝霍辰那边看了过去。
霍辰笑着点点头,说道:“蔡老,您昨天回去之后说要去见一见一些大臣,事情说得怎么样?”
蔡邕闻言说道:“一切都很顺利 。我所拜访的大人,听说是霍大人来到了京城,平定了叛乱。都心里轻松了。又听说何皇后让大人代议朝政,基本上没有人表示反对。”
霍辰听了,心里倒也略微舒畅了点。但是他也注意到蔡邕用的是“基本上没人反对”。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反对他的咯?而且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对方因为看在蔡邕威望高的份上,不想抚蔡邕的面子,而明里答应着,暗地里却反对呢?霍辰不能肯定有没有这样情况,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情况。来京城的这两日,以及自走向 这条路开始,霍辰就知道这里面的水是有多么的深不可测!不管是那些浮在水面上的,还是潜伏在水下的,一个个都是表里不一的。这些在官场摸滚打爬的人,他们的话,又有几分可信的?
但是霍辰也只是猜测罢了,对于蔡邕做出的这样的努力,霍辰也觉得满足了。但是心里仍旧还是有疑惑的,这疑惑本来是不会有的。但是自看了何皇后的那份信后,霍辰心里就一直在疑惑。他进京的事情,根本就没人派人告诉皇甫嵩,而且皇甫嵩远在边远地区,也不可能那么快知道洛阳的事情,更不可能知道霍辰带兵进京事情,甚至还下定义说让何皇后坚决不能让霍辰代议朝臣,要提防霍辰,还说霍辰带兵进京是有谋反之意,并说自己很快就会平定鲜卑,带兵回京。
霍辰刚开始看到这封信的内容的时候,还只是觉得愤怒。但冷静过来的霍辰,立马觉得这份信问题极大。因为这里面提到了何皇后让霍辰代议朝政的事情。这事情是霍辰昨天才和何皇后提起的。而知道这件事的人,除了霍何皇后和辰这边的沮授和田丰之外,就只有后来来访的蔡邕知道了。就算是在通讯发达的后世,也许霍辰还可以相信这信息传播的速度。但是这却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要想一天之内来回的从并州传消息到洛阳,除非你长了翅膀,否则觉不可能会这么快。
这,就是这份信最大的问题。而霍辰觉得最可疑的,也就只有蔡邕了。但是霍辰又奇怪的是,蔡邕在和他见面时候的表现,觉不像是会写这份信的人。要是蔡邕反对霍辰的做法,那为何不在与霍辰见面的时候就表示反对了。而偏偏还要绕个弯子,写封信来挑拨何皇后和霍辰的关系。而在见到霍辰时,却又表现得那么积极?
霍辰实在想不通,这封信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不过霍辰想不通的,并不是说就不想了。只是觉得自己暂时没想通,等当下的事情解决了,再和沮授以及田丰他们谈谈这件事,也许他们有什么更高明的看法呢。霍辰想到这里,于是不再去想这件事。看着蔡邕笑道:“那倒是多谢蔡老您了!”
恰在这时,太尉杨赐,太傅袁隗,司徒王允等人朝霍辰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打量着霍辰。霍辰是不认得这三人的,但见他们朝自己走来。便问一旁的蔡邕道:“蔡老,这几位是?”
蔡邕见袁隗走在前面,于是说道:“这位是太傅袁隗,左边这位是太尉杨赐,右边的是司徒王允。”
霍辰闻言,暗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公”么?果然气势不凡。于是面带微笑的朝最前面的袁隗说道:“在下霍辰,见过袁太傅,杨太尉,王司徒!”
袁隗走近前面,先是满脸好奇的看着霍辰,随即语气似乎略带傲慢道:“你,就是霍辰?”
霍辰闻言,脸色顿时变了。但随即又恢复过来,笑道:“正是在下。”
“哦。听说你此次带兵进京,平定了赵忠谋反。可是立了大功啊!”袁隗不温不火的说道。
霍辰也实在觉得这袁隗是在没事找事,自己一没得罪他,他就给老子摆脸色,真当老子好欺负?于是脸色也不再有什么好看的,冷笑道:“这等小事,何足太傅挂齿!”
袁隗闻言脸色一变,正想说什么。一旁的蔡邕似乎也听出了两人的语气不对,于是连忙说道:“袁太傅,朝会马上开始。是不是该鸣钟了?”
袁隗听了蔡邕的话,冷哼一声,抬头看了眼龙台上的香烛,于是点点头道:“时间快到了,可以鸣钟了。”说完,又瞧了霍辰一眼,却是冷着脸走开了。
一旁的杨赐倒是没有袁隗那样的表现,而是看着霍辰笑道:“霍大人年少英雄,可进可佩啊!”
霍辰什么好心情,也被这袁隗给搅乱了。但是听了杨赐的话,霍辰倒是对这个人很有印象。而之所以霍辰会对杨赐有印象,是因为霍辰记得,杨赐有一个非常出名,却又让人感到惋惜的儿子,想必大家一定也听说过,那就是杨修。
论身世,杨家并不必袁家差,同样的四世三公。人们所熟知的其祖父杨震,更是西汉时期人品威望第一的朝廷重臣。
“太尉过奖了。晚辈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霍朝杨赐笑着说道。
朝会即将开始,外边已经开始鸣钟了。杨赐微微一笑,说道:“朝会开始了,霍大人,咱们会后有时间再聊聊吧。”
“嗯。”霍辰点点头。于是和王允也走向了自己应该站的位置。
而那边袁隗时不时的朝霍辰这边打量几眼,见杨赐和王允终于走过来了。心里却暗自骂着杨赐,说你怎么可以和这种乱臣贼子,意图谋反之人走在一起?但是到底也只是心里想想而已。他也知道,要是这话被霍辰听到了,霍辰一定会觉得他很不爽,自己的小命还是要紧的,因为现在洛阳城毕竟还在霍辰的控制之下。
就在鸣钟三响过来,一声尖锐的声音从高台后边传来:“皇后娘娘驾到!”
三国之古武枭雄 第一百一十六回:何后开朝议新皇袁隗霍辰针锋对(求花)
恰在这时,何皇后一身艳丽的打扮,龙凤服拖着长长的后带,款款走到了早设立好的龙台之上的旁座上。只见大堂里的人见状立即全部下跪,齐声道:“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各位大臣都平身吧!”何皇后开口说道。
所有人于是又全部都站了起来。
“各位大臣。昨天发生在洛阳的事情。想必各位都已经知道了。赵忠谋反,害死天子。就连我哥哥何进也惨遭杀害。”何皇后说到这里,语气变得有些哽咽了,接着道:“天子虽不幸遇害,但国不可一日无主。我身为皇后,必须给大臣们一个交待。按照我大汉律法,新皇当由先皇嫡长子继承。所以我便按照我大汉律法,暂由先皇长子刘辩继位。不知各位大臣有何意见没有?”
底下的大臣们听了何皇后的话,便见太傅袁隗出列道:“禀太后。我听说天子嫡长子刘辩皇子,如今年龄还不过八岁。立天子乃国之大事,只怕新皇尚幼小,还不足于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啊?”
袁隗此话刚洛,便见杨赐也走出来说道:“袁太傅此言差矣。新皇虽小,却是灵帝的嫡长子,理当继承皇位。新皇虽无法对国家大事做出判断,然若有皇后临朝听政,又有何不可?”
袁隗听了杨赐的话,不由铁青着脸看了过去。心想你个杨赐,莫非是想跟我过不去么?心里虽这么想着,但仍然开口道:“皇后娘娘。太尉此言固然不错,然先皇刚刚遇害,皇后娘娘和刘辩皇子理当守灵月余。如此,则只怕皇后娘娘无暇临朝听政啊?况且如今天下极不平定,西北羌胡叛乱尚未有果,北方鲜卑仍未击退。地方时有叛乱发生。”说到这里,袁隗瞥了一眼站在一边的霍辰,大声道:“而且如今帝都,可还在一些不明之人的控制之下呢!”
“二位都是我大汉的大臣。既然各有不同看法。这倒是让我为难了。”何皇后开口说道,随即装作不解地看着袁隗道:“不过袁太傅,你后面说的这句不明之人控制着洛阳,却又是何意?”
“这就需要皇后去问问旁边那位霍大人了!”袁隗闻言,冷笑地看向霍辰说道。
杨赐没想到袁隗一来就如此针锋相对。就连一旁的蔡邕见了,也不由心里感到一阵吃惊。在来此之前,他就看出这袁隗对霍辰没好意了。但是昨天他去见袁隗的时候,袁隗并没有表现得如此憎恨啊?于是也走出来,朝何皇后说道:“皇后娘娘。事值洛阳发生大事。老朽虽已不在朝廷任官,然亦心系朝廷。适才闻太傅之言,似乎对霍大人颇有些芥蒂。老朽斗胆说一句,老朽阅人无数,昨日更是与霍大人洽谈甚欢,霍大人的人品,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哦?”何皇后闻言疑惑一声,却是把目光看向了霍辰,眼中神色有些异样,但是心里也知道这是在朝堂之上,心里也不敢多想,有意避着霍辰的眼神,说道:“霍大人,袁太傅说的是你么?”说完,又看向袁隗道:“袁太傅,蔡议郎(蔡邕之前担任议郎一职)乃是洛阳德高望重之人,他的话应该不会有假。你说这位霍大人是不明之人,却是何意?莫非袁太傅觉得霍大人更有其他目的不成?”
霍辰就好像看戏一样看着袁隗对他的言语攻击。心里虽然老火,但他仍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的情绪来。因为霍辰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如果光是袁隗一个太傅,就敢公然对他如此大胆的攻击。霍辰是不会相信袁隗会这么傻。袁隗一定还留了后手,或者说,他身后一定还有帮手。
果不其然,司空陈群忽然了出来,朝何皇后拱手道:“皇后娘娘。我大汉自高祖以后,便有规定,地方势力不得擅自带兵进京。霍大人身为荆州刺史,未经灵帝受允便带兵入京。已经违反了先皇规定。况且如今霍大人又是派兵严格控制了洛阳城和皇宫。其动机不可不让人怀疑。所以我看袁太傅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还望皇后娘娘明察!”
蔡邕没想到陈群居然会站出来帮袁隗说话,心里也不由感到吃惊。昨日他本想去拜访陈群的。他最先去拜访的就是杨赐。之后再去了袁隗那里。但是从袁隗那里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蔡邕怕打扰到陈群,所以昨晚就并没有去拜访陈群。但是在今早接到霍辰派人来通知,让他去通知大臣上朝,首先去的就是陈群家。在陈群那里,也同样跟袁隗和杨赐他们一样,说明了霍辰的意思。得到的也是陈群的应答。但是现在陈群,似乎是站在了袁隗这一边,这不由让蔡邕感到很是奇怪。
霍辰是不认得陈群的,见果然和自己猜得不错,这袁隗身后到底还是有帮手的。于是觉得自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缓缓地站了出来,朝何皇后说道:“皇后娘娘。在下带兵入京,乃是先向大将军何进禀明过的。在得到大将军的同意下,才敢带兵进京的。所以在下觉得兵没有违反先王规定的地方势力不得擅自带兵入京的规定。而之所以在下要派兵严格把守洛阳和皇宫,是在下担心跟赵忠一起谋反的余党并未完全消除,怕他们事没成功,做出报复,屠害洛阳百姓,威胁大臣和皇宫的安危。在下用意,绝非太傅和这位大臣所言的那样,还望皇后明察!”
霍辰说完,脸上就是一阵冷笑。心想难道就你袁隗会说话,老子是哑巴么?你诬陷老子,老子也就算了,不知情你也罢了,还偏偏给老子冠上莫须有的罪名。真当老子好惹?霍辰心里暗自把这袁隗祖宗十八代骂了遍,眼中已经有了些许杀意。这袁隗莫非真觉得自己不敢动他?还是他有什么后盾保护他?
霍辰心里暗暗思考着。却见袁隗又说道:“皇后。休要听他一面之词。他说他得到大将军的同意。可是,大将军如今已经遇害。而且死得离奇。偏偏又在他进京之前死了。这事难免不让人觉得奇怪。这奇怪就在霍大人是否真的得到大将军的同意?我看这也未必是值得让人相信的。我看霍大人,是想来个死无对证吧?”
三国之古武枭雄 第一百一十七回:霍辰威言摄袁隗新皇诏书惊百官
“袁太傅,我称你一句袁太傅,那是瞧得起你,别给脸不要脸。你处处与我针锋相对,诽谤于我,莫非真正想图谋不轨的人是你么?”霍辰实在是火了,冷眼看向袁隗说道,眼中杀机毕露。
“你…!”袁隗听了霍辰的话,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随即看到霍辰的眼神,全身不由一震,伸手指着霍辰,半晌也只吐出个“你”字来。
“我?我怎么了?袁太傅,何皇后身为先帝正妃,新皇即位的准则乃是根据大汉的规定来做的。你却出言反对,颠三倒四,东扯西拉。莫非,你真要造反不成?”霍辰咄咄逼人,丝毫不给袁隗任何反驳的机会。
袁隗这下子实在是被霍辰说蒙了,看着何皇后,半天说不出话来。恰在这时,王允又开口了。只见他看着霍辰道:“霍大人好大的脾气!竟然敢在朝堂之上公然指责朝廷重臣,莫非不把何皇后放在眼里么?霍大人难道已经无视大汉威严了么?”
这王允倒是够阴的,一句话就给霍辰戴了一个高大的罪帽。霍辰听了,正待开口。却见上面的何皇后突然开口道:“各位都不用争了。今天咱们是来商量新皇继位的事情的,不是来吵架的。既然新皇继位有人赞同有人反对,那不如由各位大成呢举手表决,规则为少数服从多数。我想,这样各位应该就没有争议了吧?”
众大臣听了,心想这新皇继位乃是大事。何皇后怎么能这么草率的就把这权利交付给了各位大臣。心里都不由感到震惊,却都开始面面相觑,开始私下议论起来。便见何皇后接着道:“举手的表示赞成,不举手的表示反对,没有中立。现在开始表决!”
朝中许多大臣倒地还是摄于皇后的威严,但也有许多 追随袁隗的大臣。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举手的比不举手的多。何皇后见了心里不由暗自松了口气,继续道:“袁大人,既然多数人表示赞同。那新皇就确立为刘辩皇子了。”何皇后说到这里,对一旁侍立的小公公道:“叫新皇过来。”
何皇后话音刚落,便见那公公去了。不多时,便领了刘辩上来。刘辩还是懵懂无知,初次见到如此盛大的场面,倒地还是有些害怕。但是好在之前何皇后多有嘱咐,那公公扶着他缓缓走到龙椅上坐了。众大臣见状,于是又纷纷下跪,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平身吧!”刘辩学着之前母亲教的话,朝底下大臣说道。倒也是皇宫出身的人,到底还是有那么一份天子的威严仪式。
便早有一位小公公往旁边一站,打开手里拿着的圣旨,摊开了对着下面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先皇骤崩,归于五行,嫡子刘辩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先皇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运抚盈成,业承熙洽。兹欲兴适致治,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先皇之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其以明年为光熹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诏书一宣,和着咱们大汉独有的礼仪,众位大臣又是一阵集体跪拜的赞词。
“众爱卿平身!”刘辩再次机械般地说道。
“皇上,这是您要宣读的任命诏书。”那小公公接着又笑着递给刘辩一份诏书说道。
刘辩实在觉得有些无趣,但是母亲就在一旁,母亲叮嘱的话又不能不做。于是只好接了过来,站起来,就摊开了照着诏书上的文字念道:“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应母后之要求,今荆州刺史霍辰,先时平定黄巾贼,今又消除赵忠谋反之罪,得保帝都安危,累有大功。又兼德量宽重,奕世忠恪,朕深感欣慰有安。故欲开古行道,以霍辰为丞相,兼大将军之职,开府居政,代朕以议朝政。朕且谅音,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
刘辩宣读完毕,袁隗和王允早大吃了一惊。只见袁隗慌忙地跑出来说道:“皇帝啊!万万不可啊!自古圣贤之士,非为周公之智,乃得相辅。非为韩信统兵之能,乃得大将军。今者霍大人乃区区荆州刺史,即破先皇之道而封丞相,又兼大将军之职。实乃亘古未闻。请陛下三思,太后三思啊!”
刘辩闻言一愣,母后可没告诉他,他宣读完这些诏书后还会有人出来反对。更用什么言语应答。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是呆立在那里。何皇后见这袁隗三番五次出来反对,先是反对她的旨意,现在又来反对皇帝的旨意。莫非这袁隗真是不把我和新皇放在眼里么。不由心里有些火了,冷脸道:“袁太傅,这诏书是我让人写的。若无霍大人及时敢来,各位还能安稳地站在这里说话?若是赵忠谋反成功,试问各位又有几个能保住性命的?霍大人功过如次,又兼德高英勇,百姓信服。此等要臣,何以不能担当此任?袁太傅你三番五次出来阻挠我的旨意,莫非你想抗旨不成?!”
袁隗闻言一惊,立马跪下道:“太后息怒!老臣实是为了咱们大汉王朝考虑啊!请太后明鉴啊!”
王允如今终于知道霍辰为什么敢如此嚣张无惧了。且不说如今他控制着洛阳,原来何太后竟然也是站在他那一边的。也不知道这霍辰使了什么办法迷惑了何太后。王允见袁隗老是碰刺,知道现在他开再开口帮袁隗说话,那就是自讨没趣了。
“不必再说了。我意已决,圣旨已下。皇帝金口既开,岂有再反悔之理!”何太后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霍辰实在想不通,这袁隗是不是脑袋秀逗了。但是对于何皇后给他的任命书,还是颇为震惊的。要知道丞相乃是百官之首,大将军乃是将军之职的最高职位。而袁隗太傅只是三公之一,自己从一个地方长官,一跃成为天下百官和将军之首,而且是兼任。就算袁隗没有芥蒂霍辰,也会感到不爽的。更何况他袁家四世三公,怎么会甘心听从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号令。
三国之古武枭雄 第一百一十八回:霍辰出任丞相之位典韦忽报城西来兵
但是袁隗就算不甘又能怎样。霍辰手握重兵,控制洛阳。又深得太后的信任。袁隗就算是再大胆,他袁家就是再凶,再牛逼,现在也不敢得罪霍辰了。况且如今霍辰更是被任命为丞相,辅佐新皇代议朝政,又兼任大将军之职。袁隗更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又见何太后已经有些不爽自己了,于是只好面露痛苦之色地站起来,退到了一边。
而同样身为三公之一的杨赐,也万万没想到何太后居然会下这么罕见的诏书。不禁也心里十分震惊。不仅是他和袁隗,几乎是朝堂之上的所有百官,都感到十分震惊。
于是那刚才宣读圣旨的小公公,拿着刚刚任命的诏书走下去,来到霍辰身前,满脸堆笑道:“霍大人,哦不,丞相大人,这个您收下。”
霍辰笑着接着了,便又递给一旁的沮授。
便又听到何皇后说道:“新皇继位之事既已完成。接下来便是为先帝挂丧之事。从明日起,百官着孝服上朝,我和辩儿也要为先帝守灵。所以朝政由霍丞相代议。各位有事,可找霍丞相。”
何皇后说完,对一旁的小公公点点头。那小公公见状会意,于是尖嗓的声音响起道:“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说完,三秒后,无人出列。于是那小公公又接着道:“退朝!”
于是何皇后不经意的瞥了一眼底下的霍辰,便带着刘辩离开了。其实侍从自然都跟了上去。这一下霍辰可红了。早有许多见风使舵的大臣,纷纷上前来向霍辰道贺道喜,脸上那堆的笑容,好像比见了他亲爹都要亲热和高兴。霍辰当然不会故意去说穿这些人的心思,自然也是含笑着应答着。
袁隗却是铁青着脸,连瞪了霍辰好几眼,这才和王允,并着几个铁杆亲友去了。
“霍大人,老夫实在没想到,太后居然下了如此震惊人心的圣旨。升你为丞相,同时还担任大将军!”蔡邕满脸惊讶地朝霍辰走去。身旁还是杨赐和一个霍辰并没听说过的人。
霍辰却是淡淡一笑道:“昨日我只是答应太后代议朝政。不想太后居然下了这般委命诏书,倒也出乎我的意料!”
蔡邕微微一笑,接着道:“如今霍大人位居百官之首,掌手朝政大权,全*权,可谓无人可比。却不知霍大人接下来有何打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