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诸天谍影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兴霸天

    至于考官的情况,怎么获得

    没关系,不是有轮回者么……

    果不其然,黄尚仅仅是露出征询,夜莺马上喜孜孜地去办。

    仅仅一晚,永州主考官的详细资料,就摆在了桌上。

    ……

    ……

    八月。

    三年一度的科举,终于开幕。

    永州贡院前,早已围上一圈栅栏。

    为黄尚送行的无缺和夜莺只能到栅门前,对着他连连挥手,就跟送孩子去高考的家长一样,眼中全是殷切。

     




第三十三章 考场如战场(求推荐收藏!)
    【阳神】中提到过,世上本无神,拜的人多了,就有了神。

    这里,黄尚也有类似的感慨。

    孔子本不是圣人,拜的人多了,就成了至圣。

    难以想象,在一个并不出众的州中贡院,一座以寻常土泥制成的雕像,会有如此辉煌的文气。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黄尚心中升起感叹。

    无论后世对孔子对儒家有多少议论,都不能否认他为世界带来的变化。

    此世作为一名儒生,黄尚听着赞礼官的口令,与所有学子一起行礼。

    一拜!

    再拜!

    拜完孔子,郭学士便对考生训话,老生常谈,主要还是强调考场纪律,不要作弊。

    讲完,他当众开封试题。

    试题都是由京城派发向各州的,全国统一考卷,用黄绫裹着,贴着封条。

    在考生的凝神注视下,卷筒打开,那决定他们命运的考题,就这么被取了出来。

    示意公正无私后,郭学士挥手,六名考官赶忙誊抄,准备张贴在各个考场中。

    而考生已经分成六批,每批近四十人,走向真正考场。

    这个考场不是明清时期蜂窝似的号房,而是如同现代一样的大考场。

    四十对桌椅整齐摆放,每张桌子的右上角贴着纸片,上面写着考生姓名、籍贯、年甲。

    既视感不要太强。

    黄尚找到自己的座位,放下考箱,把卷袋挂在桌边,从中拿出笔墨砚台。

    他的动作不急不缓,但更多的士子已经开始争分夺秒。

    先拿水杯,去门口的饮水处倒温开水,一半用来喝,一半用来磨墨,再回到座位上,趁着考卷没发时,取出带着的食物,开始填肚子。

    黄尚看着,啧啧称奇。

    都是考场老油条啊!

    确实,前面说过,宋朝的举人不是终生制度的,考中举人没中进士的,回头还得重考。

    所以这个考场中,就有不少重考生,轻车熟路。

    当然,也有初试者。

    那可比高考还要紧张。

    现代的高考生,毕竟是身经百战,尤其是高三,三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考试已是家常便饭。

    但这个年代,科举考试就那么三场,如京城还好,有模拟考试的思路,有些偏远地方的孩子,苦读十几年,第一场考试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决定人的一生。

    这谁受得了

    因此很多学子,拿笔的手都在抖,甚至有人连考卷都没看到,脸上就露出了崩溃之色。

    还有些干脆敌视地扫视着其他考生,好像只要考场中其他人死绝了,自己就肯定能中。

    小小的考场,已是人生百态。

    黄尚看着,心反倒静了下来。

    文气流转全身,隐隐与贡院广场的孔子雕像形成共鸣。

    他从容不迫地提起了诸葛笔。

    “开始吧!”

    ……

    ……

    “开始吧!”

    数天后,郭学士望着身前的一摞卷子,如同上战场的将军,发出了冲锋的号角。

    确实,一场另类的战争开始了。

    改卷。

    永州考试的人数不多,但同样考官也很少。

    十名不到的考官,面对几百份试卷,还不能平均分配,是反复批改。

    因为所批阅的试卷,最后还要送到礼部磨勘,复核考官的阅卷工作。

    出现第一次误判,便会被罚俸,再次误判,则直接降职。

    所以改卷压力还是很大的,需要专心致志,一个字都不能误判。

    一份份试卷摊开,考官们的视线落了上去,开始在上面批写“通”、“否”,并附上自己的意见。

    此次的题目,《论语》十帖、墨义十条、策五道、诗赋各一首。

    《论语》十帖,就是填空默写。

    这算是最基础的考题,也是考官判卷时,首先要审查的。

    如果连《论语》都背不过,后面连看都不需要看。

    接下来的墨义十条,则是笔答经义,在九经中挑出一些片段作为题目,要求考生写出这些句子的大义。

    这也是基本功,如果有错,也是被淘汰的下场。

    很快,一份份不合格的试卷,被剔除出去。

    试卷的



第三十四章 放榜之日(求推荐收藏!)




第三十四章 放榜之日(求推荐收藏!)




第三十五章 第一次科举强化(求推荐收藏!)




第三十五章 第一次科举强化(求推荐收藏!)
    状元楼。

    名副其实的,只有东京开封府的那一家。

    按照惯例,金榜题名的士子,是必然会去状元楼庆祝的,里面美酒佳人,应有尽有。

    是真的佳人,由于状元楼是官办,教坊司的官妓也在其中,都是质量上层。

    有这么好的彩头,渐渐的,各州的贡院对面,基本也都会建上一栋高仿状元楼,生意最是红火。

    可惜永州的状元楼,却遭了劫。

    早在昨晚,就被明教教众潜入,将酒楼上下全部控制。

    “法王,到时候了!”

    此刻放哨的教众通知,一位粗壮魁梧的老者走了出来。

    一道疤痕从眼角直直延伸到脖子,如蜈蚣般狰狞,肩上搭着两柄大锤,举重若轻,随意至极,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竟是练就了硬身功夫,霸气非常。

    “今日我要血洗永州,为圣女报仇!”

    想到已经被永州人民迅速遗忘的何仙姑,老者脸上满是仇恨与温柔。

    谁又愿意当舔狗,若不是爱到覆水难收,又期待又害怕缘分到尽头,只可惜,终究没有应有尽有。

    短短一行字,浓缩了百万字的精华,当老者从回忆中醒来,下面已是喧然。

    “东安黄裳!”

    “黄晟仲!恭喜!恭喜!”

    黄尚虽然深居简出,没有参加文会,卖弄诗才,但他身为张载弟子,陋室四句又早已流传,不同普通士子。

    其他人高中解元,众人还要暗暗嘀咕一番,黄尚中了,第一时间被认了出来。

    眼见黄尚被众士子围了起来,老者冷喝道:“动手!”

    唰!

    十数道矫健的身影扑出,甩出手中的暗器,目标不止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还有贡院的巡兵和富户乡绅的家丁。

    似永州这种小地方,放榜就是过节般的大事,基本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来。

    这些人,才是明教的真正目标。

    他们这些日子和无缺夜莺交锋,吃了许多苦头,狗急跳墙之下,干脆暴露出真面目。

    恐怖袭击,挟持人质!

    如果顺利,就干脆举事造反,如果不顺

    顺利,利用这些人,将无缺夜莺逼出来,为上代圣女何思君及她的弟子朱颜报仇雪恨。

    老者没有亲自动手,睨视着下方,准备欣赏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权势者,惊惶失措的嘴脸。

    确实,这场袭击来得太过突然。

    别说荆湖南路的驻军战力低弱,恐怕就算是京师,也没有人想到,会有江湖子在科举发榜时袭击,那些士子更是完全呆住了。

    “尔敢!”

    直到一道振聋发聩的怒喝声响起。

    是位于正中的黄尚!

    他没有持笔,仅仅是踏前一步。

    面对突然杀出的江湖贼子,怡然无惧地踏前一步,放声怒斥。

    在普通人耳中,这声音仅仅是大,但落在明教上下耳朵里,却仿佛是平地里起了一个响雷,那声浪不仅将暗器刮开,更让他们有种头晕目眩之感,早就酝酿好的第二波攻势竟然发不出来。

    “是解元!”

    “浩然正气!”

    经此一喝,士子们才如梦初醒,看着那些暗器,吓得手脚发软。

    但同时,崇尚孟子理论的士子,心中莫名闪过这四个字,喊了出来。

    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翻译过来,就是浩然之气,伟大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那其实不是一股力量,而是儒家的气度风骨。

    黄尚如今所施展的,与孟子的设想并不一样,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榜单公布,高中解元时,黄尚就感到体内的文气,再度涨大近倍。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换个人来保证无法适应,幸亏这些时日有了循序渐进的准备,黄尚不慌不忙,眉心一涨,从祖窍内涌出一股至为精纯的真气来。

    文气可强化神魂,神魂又能开发祖窍,这一刻黄尚有种感觉,他如果愿意,可以直接借助这股文气灌体的强化,拓宽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一跃成为真正的江湖高手。

    这不是膨胀后的错觉,是真实不虚的。

    因为他的真气量虽然少,但精纯度凌驾于低武之上。

    普通武者靠着下丹田诞生真气,小心翼翼地贯通经脉,靠的是日积月累,水磨工夫,若是急功近利,就容易走火入魔;

    他却由上丹田直接勃发真气,甚至可以称之为先天真气,流转体内经脉,随着真气涨大,原本狭窄的经脉随之拓宽。

    一个事倍功半,一个事半功倍,高下立判。

    即便如此,黄尚早就考虑好了。

    他不贪多。

    将文气疯涨,带来的真气提升,主要用于十二正经中。

    果不其然,短短时间,随着真气量翻了数倍,十二正经的经脉强度,俨然是登场入室的武道强者级别。

    接下来,黄尚尝试将真气与文气结合,两者同时使用。

    真气借文气的虚化特性,充塞于天地,文气借真气的脚踏实地,沉淀入体内。

    “养吾浩然正气!”

    这一切说来话长,其实就是短短数十息的时间,而当听到士子的惊呼,黄尚觉得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气,真的蛮适合。

    当然,他的这股力量,与孟子所言是不同的,也毋须相同。

    每个人生于天地之间,都有自己的道。

    自己走自己的道,才是堂皇大道。

    所以同样取这个名字,黄尚不仅仅



第三十六章 文曲星之说(求推荐收藏!)
    “晟仲,此次多亏了你。”

    身为翰林学士,又是解试的主考官,郭学士亲自登门道谢,说出这话,身段已是放到极低。

    主要是这次的事件确实严重,若真给明教得手,他的前途基本毁了。

    科举是大宋维持统治,最重要的部分。

    当年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曾有言“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

    什么是彀啊陷阱!

    这其实就说明了科举的本质,就是一种让英雄不造反的陷阱。

    唐朝时期,进士人数稀少,在官场上要与门阀世族相争,到了宋朝,天子大肆提倡文事,天下才士有了晋身之阶,皆去苦读六经,更没有心思想着造反。
1...1314151617...8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