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一书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张围
第150章 舌战百官(二)
“咋滴!”顾青手拿奏章给自己扇着风,“莫非你还不承认有本事一起去你家对峙一下,那个小娘子到底在不在你府上。”
“哼!”崔寿挥挥衣袖离开。
顾笑眯眯看向众人,“还有谁”
“我!”又一个老臣上前一步,“老夫王言!”
“我!”第三个老臣上前一步,“老夫王石!”
“等等,慢着!”顾青翻找着奏章找到了王言的那一本,打开了看了一眼这个王言是个郎中令开口对李二说着,“陛下!末将,弹劾郎中令王言,偷看自家厨娘洗澡。”
“你胡诌!”王言骂道。
“我哪里胡诌了!”顾青百无聊赖说道,“你家厨娘胸膛上还有一颗大痣!”
“你放屁!”王言说话间一些唾沫飞溅出来,“那厨娘胸膛上根本没有大痣!”
“你怎么知道没有大痣莫非你还进距离看过哎呀!这是不得了了。”顾青思索着立刻转身对李二说道,“陛下,臣还要弹劾这个王言与自家厨娘私通!太缺德了,连五大三粗的厨娘都不放过。”
王言:“……”
李二面色僵硬……
顾青再次翻找奏章,找到了王石的那本,“陛下,末将弹劾户部侍郎王石强买百姓粮食不给钱!末将最讨厌买东西不给钱的人了。”
朝中大臣明白了,顾青那一大堆的奏章写的都是些什么,这个顾青什么时候拿了这么多朝中大臣的把柄了
“顾青,你的说这些可都属实”李二低沉问道。
“这些都是末将在当值领军卫之时,巡逻时候知道的,都属实!”顾青回答。
场面安静了好久,又走出一个大臣说道,“顾青!老夫郑方,坐得直行的正不怕你弹劾!今日就要和你说说你等屠戮突厥人之事!”
“别人要杀你,你不杀他,你等死吗”顾青朗声说着,整个太极宫回荡着声音,“那雁门关数万将士,等我们到了雁门关只剩下了寥寥几百人!几万将士的性命没了!难道我们大唐军人就这么贱命!”
“哪个将士没有家人,他们没有牵挂的亲人吗!他们死守雁门关为了什么!为的就是保护这片中原大地,保护百姓!”顾青指着这个郑方大声说着,“他们还保护了你!你现在还站在这里应该感谢那些将士的在天之灵!你没有看见那些将士的表情,你不知道雁门关下的尸山尸海!我顾青懂得不多,但是我知道一命还一命,一报还一报!大唐将士流的血只能用突厥人的命来偿还!”
声音还在太极宫中回荡,字字入耳没有一个人说话。
“我顾青大不了一死,我也可以不做这个中郎将。”顾青放低了自己的声音,“我顾青做一日中郎将我就是一个军人!犯大唐者比诛之,犯大唐边疆者杀无赦!”
“好一个铮铮傲骨!”郑方又说道,“你可知诸国如何看我们”
顾青声声冷笑,“你怕了你觉得大唐就应该向诸国承认自己的错误你觉得大唐被人欺负了还要笑着向欺负你的人赔不是,今日我顾青若是打你一顿,你是不是还要给我百八十贯银钱感谢我”
郑方看着顾青一时间说不出话。
太极宫里安静着,安静的甚至能够听到呼吸声,顾青又拿出一份奏章,“陛下!臣弹劾正议大夫,郑言随地大小便!”
李二:“……”
群臣一头黑线,画风怎么一下子变的这么快……
郑言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你们领军卫管的这么宽的吗”
“手底下的人闲着呢。”顾青笑呵呵,“身为堂堂正议大夫竟然像个市井百姓一样随地大小便,我都替你脸红!太没文化了。”
……
荥阳郑氏,顾青心中记住了,五姓七宗之中,已经冒出
第151章 把别人气死
“没什么,没什么。”几个狱卒连连摆手,“中郎将,这就回来了我们还准备去迎接中郎将呢。”
“这么客气的吗”顾青挑眉问。
“那是那是!”狱卒纷纷说道,“我们愿意为中郎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真的”顾青再问。
“正儿八经的!”几个狱卒齐声说道。
“那好!”顾青坐在他们中间说道:“今天朝堂有人弹劾我来着,你们每个人拿一把刀子,去把正议大夫郑言,谏言大夫崔寿先去捅了!”
“……”
“去呀!”顾青看着他们。
狱卒干笑着,“中郎将真是的,就爱说笑,咱们都是斯文人,哪里会捅人嘛。”
“就是,就是!”狱卒。
“人心不古呐。”顾青悠悠走向自己的牢房,“这世道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人要欺骗我,我这幼小又单纯的心灵已经不能再经受太多摧残,都要变坏了。”
说着顾青一边走说道,突然面色阴沉回头。
几个跟在身后的狱卒吓了一条。
端详着这些人顾青低声问道,“你们刚刚聚在一起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
“没有!”狱卒连忙说道,“中郎将,我们真的没有!天地良心!我们发誓。”
“算了。”顾青扭回头,“发誓就免了,我怕你们遭雷劈。”
几个狱卒笑呵呵围在中郎将的牢门前,“中郎将可有什么吩咐,需要酒菜吗”
狱卒甲:“需要花花草草吗”
狱卒乙:“需要开个窗户吗”
狱卒丙:“需要小人书吗”
……
接下来的日子顾青每日睡到自然醒,享受着最惬意的生活,胖子隔三差五就会来看自己,大酒大肉招呼,什么斋戒,什么自悔,顾青完全给扔到天涯海角了。
几个狱卒围着顾青正在打牌,“我说你们出快点呀。”
“一个六!”狱卒打出牌。
“一个七!”顾青打出牌。
“一个十……”
……
牢房里打着牌,脚步声打断了几人的乐趣,来人就是太子李承乾,“草民拜见太子殿下。”
几个狱卒急忙行礼。“卑职拜见太子殿下。”
“卑职拜见太子殿下。”
……
“你们都退下。”李承乾对狱卒说道,“孤与顾青有话说。”
“是!”几个狱卒急忙走开。
“这牢房倒是孤见过最别致的牢房了。”李承乾看着说道,“顾青,你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太子殿下过奖。”顾青说道,这是在夸自己吗是吗应该是吧。
李承乾微笑说道,“顾青,你不必拘谨!此次来看你孤没有其他的意思。”
顾青看到李承乾眼里的烦恼,“太子殿下,请坐。”
“顾青,雁门关的事情,你受苦了。”李承乾说道,“他们都说你的暴行,可是孤知道你的不得已,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我活,不是那些文臣言官能够理解的,你这一仗打的很好,杀到诸国都在忌惮,打出了大唐的国威。”
这太子的马屁功夫可以呀,顾青受用着。
李承乾再次说道,“这些日子孤想不明白,为何你总是能豁出去,你能豁出去自己的官职不做,你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你能不向世俗低头。”
“其实草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江湖
第152章 锒铛入狱
安静的牢房之中,李承乾笑声连连,“孤时常在想为人臣应当怎么样,现在孤明白了!顾青孤多谢你。”
“不必言谢。”顾青连忙摆手,“我这人最讨厌人世间的那些繁琐规矩。”
“那倒也是。”李承乾笑着站起身,“对了!听回来的军士说,李靖大将军的夫人怀孕三年零六个月生了一个球真有此事”
“呵!”顾青一声冷笑,“太子殿下,这你都信”
李承乾无奈摇头,“也对,也对。”
“太子的殿下这就走了”顾青也笑眯眯说道。
“嗯!”李承乾郑重点头。
看着李承乾就要走出牢门,顾青再次问道,“太子殿下是不是忘了什么”
“什么”李承乾疑惑。
“唉……”顾青长叹一口气,“罢了,太子殿下慢走,以后草民可能会说不出话了,也许是生病了。”
“生病了”李承乾疑惑,随后看着顾青一副意有所指的模样苦笑摇头,郑重地把一块银饼放在桌上。
“太子殿下,你说说来就来嘛!带什么银钱过来。”顾青笑逐颜开熟练的把银饼放入怀中,“太子殿下慢走,有空多来哈……”
“……”
李承乾一路离开大理寺越想越想不明白,刚刚那脱离尘世一般的风骨哪儿去了,为何一下子又变得如市侩,顾青此人真是高深莫测。
顾青从怀里掏出银饼,用牙口使劲一咬确认是真货之后放回怀中,这个太子有些耿直,还有些老实,还是李泰机灵一点,阴谋诡计,宫斗权谋这个耿直太子能应付这些吗能怪史料里的李承乾一直郁郁不得志,还走上了逼宫这条路,都是自己把自己逼上去的。
皇宫中,李二正坐在甘露殿看着顾青呈上来的奏章,表情很是精彩。
王钦放轻脚步走来说道,“陛下,太子进了大理寺,去看望顾青了。”
“太子去看望顾青”李二放下手中的奏章,思量了一会儿又若无其事的接着看奏章,王钦看不出李二表情的喜怒,只好安静的站在一边。
顾青躺在床上翘着腿,一边看着一本小人书意犹未尽对一旁给自己敲腿的狱卒说道,“你说说你们古人,也不会一些新鲜的姿势。”
狱卒苦笑连连,“中郎将,卑职敲得可还舒服”
“嗯!”顾青享受的点头,“力道可以再大一点,晚些时候你去程家酒坊提一些烈酒,就挂在我的账上就好。”
“多谢中郎将。”狱卒笑呵呵,“我们平日里也喝不起那烈酒,看着别人喝闻着那酒味只能眼馋。”
李泰带着程处默来了,看着顾青的模样,“我们在外面为这小子忙前忙后,这小子倒是在这里享清福。”
听到说话声顾青坐起身,“你们终于知道来看我了,在这牢里无聊的紧,还以为人走茶凉,你们把我忘了呢。”
“来来来!”程处默坐下拿出一副牌,“我们打牌。”
顾青看着李泰拿着的食盒,“你带了什么好吃的。”
“茶叶蛋呀。”李泰说着,“我亲手煮的,发现把蛋壳敲碎一点,可以更好的入味。”
“你说你能整些新鲜的吗”顾青和不客气的拿出一颗茶叶蛋剥了壳吃了起来,“下次我教你做叫花鸡。”
“什么是叫花鸡”李泰疑惑。
叫花鸡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有些想不起来了,顾青熟练的洗着牌说道,“就是一种烧鸡的做法,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道士,想着要杀鸡证道!可是证道失败之后,被雷给劈了,从此那个道士成了一个叫花子,而他杀的那只
第153章 反击
程处默这小子怎么就没事,想了又想,顾青就想明白,程处默的后台硬呀!程处默是程家的长子,谁又敢招惹程咬金这个混世大魔王。
顾青给苏定方倒上一杯酒,“你放心,我一定让你早日出去。”
“你自己都在这监牢之中,你又有何办法。”苏定方灌下一口闷酒,用烈酒来宣泄自己的心中的烦闷。
坐在牢中,顾青想了很久,对外面的狱卒说道:“我要给家里送一封信过去。”
“好嘞。”狱卒说着拿来了笔墨纸砚。
顾青支开眼前的狱卒看着不停喝酒的苏定方,提笔写下自己的计划,用米胶封好之后交给狱卒,“你去把这封信送到我家去。”
狱卒接过信说道,“卑职这就去,中郎将的家是长安最别致了,卑职以前也去看过一眼。”
“别贫嘴了,赶紧去。”顾青吩咐道。
两个时辰后,武媚收到顾青的来信,看着凌乱潦草的笔迹就知道是自己夫君亲手写的,明白里面的内容之后,武媚叫来的狄仁杰。
“师母。”狄仁杰向武媚行礼,这些日子狄仁杰一直都是书舍家中两点一线。
“你的老师来信了,他有事情嘱托你。”武媚把信交给狄仁杰。
只有十岁的狄仁杰打开信看着,收好信件再次交给武媚,“学生这就去办。”
狄仁杰说完,就急急忙忙往长安而去,来到长安街头的东市,在东市的一角有一家非常僻静的笔斋,对着笔斋的伙计说道,“有没有炭笔。”
“炭笔”伙计听到这个新鲜词了然一笑,“这位小郎君,随我来。”
狄仁杰走进笔斋,见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胖和尚,被伙计叫醒胖和尚不耐烦,“啥事!”
“掌柜的,有客人找。”伙计低声说道,“要来买炭笔。”
听到这种笔斋里压根救没有的笔,就知道是接头暗号,赶忙起身就看到狄仁杰,“小娃娃,遇上什么事了”
“老师有事情要你去办。”狄仁杰说道。
胖和尚提起精神,“说吧,什么事情。”
……
长安街头,正议大夫郑方正在往家中走去的路上,身为五姓七宗一族的人,郑氏在五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为家族的一员,又是朝中大臣他很自豪,也很得意。
猜你喜欢